林鹤年(林鹤年简历)

安溪故事十七:安溪芦田林氏与中国近代史

安溪县芦田村位于安溪县西北部,元末明初,有一位安溪官桥莲美兜林珊公的后裔林尚孙(安溪金紫林),从漳州市长泰县林墩镇到芦田村东山角落开基肇祖,至今已繁衍24代,人丁六千多。

这是安溪县芦田镇芦田村林氏族谱的一页,我们的故事就从图内记载的

人们开始。

芦田林氏大宗内悬挂着这些牌匾:

林袤麟:乾隆年科旨赠光禄大夫

林腾振:道光年科旨赠光禄大夫

林远芳:嘉庆年科贡生

林鹤年:光绪壬午科举人知县知府加安擦使衔

林辂存:光绪年赠生经济特科旨赠总理各国衙门行走(郎中)

……

林远芳 一位贡生茶商的义举海防出力获清廷褒赠二品官职

其实在上面族系里,林腾振是林袤麟的第七子。林袤麟、林腾振父子双双获清廷旨赠的“光禄大夫”一品官衔了。关于林袤麟林腾振怎么获得一品官衔现在不得而知。林远芳是林振腾的第五子,关于他资讯也很少,只知道他是嘉庆科贡生,在战争后献巨款,资助清廷海防建设,朝廷旨赠二品官职(道员)。晚年经营茶业,于厦门、广州、台北设分店,家资巨万。

这是芦田林家人与中国近代史中“战争”的故事。

林家深厚的家底和严格良好的家教在第四代第五代终于开花结果,也在中国近代史上演了一出出精彩故事。

林鹤年---鼓浪屿怡园主人、晚清诗坛八贤之一、曾任台湾道员。林鹤年(1846-1901年)林远芳之子,字谦章,号氅云,别署铁林,安溪县芦田村人,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

37岁,清光绪八年(1882年)考举乡贡,福建省举人第二十五名。

38岁,参加礼部考试,获誊录第一名,随后任国史馆誊录官,甲午之战献款助军需,分任工部虞衡司。

47岁,光绪十八年,调任台湾承办茶厘及船捐等事宜,并采取诱导教诲政策,在台北拓地百里。指导少数民族耕种农业,兴办水利,开发金矿,设立樟脑厂。与台湾名流丘逢甲等建立“牡丹诗社”。后奉派山东办赈济,清朝廷奖给花翎加四品衔,又兴办台湾铁路,任台湾道台加按察使官衔。

50岁,光绪二十一年,台湾义军反抗日军侵台,林鹤年积极襄助义军的前敌军务,被保举以道员,加按察使衔(正三品)。义军失败后,举家内渡,建怡园,成立“怡园聚咏”(后来发展为“菽庄吟社”)寓居鼓浪屿。

56岁,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逝世。

这是芦田林家人与中国近代史中“甲午战争”的故事。

林辂存---国会议员、参议院议员、福建暨南局局长,开国功臣,中国汉字拼音改革第一人。

林辂存(1879-1919)林鹤年之子,字景商,号鹜生,安溪县崇信里胪传乡(今芦田镇芦田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闰三月二十七日生于厦门,旋移居鼓浪屿鹿耳礁弧园,后东渡台湾,兄弟十四人,他排行第四。

17岁,光绪二十一年,辂存从台湾回乡,入安溪县学。

20岁,光绪二十四年,他以优行增生,参加经济特科考试。是时,康有为等于北京倡设“保国会”,7次上 书德宗要求变法。德宗接受变法,任用维新人士,推行新政。辂存上书条陈新政,说明列强环相凌逼,急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愿上下同心,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培植根本,兼博采西学之切合时势者,以成新政,以强中国。遂以郎中使用,派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官名,非专任的官职)。上书陈请汉字罗马拼音改革。

20岁,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幽禁德宗,罢免维新派官员,捕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和康广仁“六君子”,悬赏购捕康有为等,废除新政。变法失败,辂存被外放,改任道员,派到江苏补用。旋调广东,加三品衔,二品顶戴,奖给花翎。

嗣回福建,先后在安溪的考亭、同安的双溪、马巷的舫山和龙溪的霞文等书院掌教有年,在此期间,他多次回乡谒祖,并捐资添置育才田,充实办学经费。其父开办的私塾改为兰圃学校,教授新课本。未几,辂存往南洋转日本、美国等国游历,考察各国教育、实业。后在印尼任日惹中华学校校长兼总商会顾问。他到处鼓吹革命,激发侨胞爱国热忱,资助闹革命。

32岁,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辂存回国,被选为福建谘议局议员和咨政院议员,任福建暨南局局长。旋被选为福建临时省议会议员和华侨议员。

35岁,2年(1913),第一届国会成立时,被选为国会议员。任福建暨南局总理,积极沟通海外声气,极得侨胞信赖,激励并引导侨胞投资建设祖国。

38岁,5~6年恢复国会时,仍为国会议员,荣获国民政府颁给四级嘉禾章,兼佩开国纪念章。嗣被选为议员,辞未就,复被选为众议院议员,晋给三级嘉禾章,任内曾回乡主持修族谱,并捐资石印成册,于今犹存。

41岁,8年(1919),辂存积劳成疾而去世。

这是芦田村林家人与中国近代史中“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故事。

后记

林辂存“拼音改革奏折”

林辂存因为这份奏折,成为中国汉语拼音改革第一人。这件光绪帝御批了的事,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不了了之。

《戊戌变法档案史料》所附“本编未选辑档案史料目录”中记载:“福建安溪县生员林辂存请定切音新字呈,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戊戌变法专题档案中有林辂存的条陈,文录如下:

林鹤年的诗

林鹤年在台,“暇则与台湾士绅立吟社(牡丹诗社)酬唱,虽匡攘(救国)之中恒不忘吟咏”。时人将其与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丘逢甲等并列,称为“诗中八贤”,时人比之杜牧、陈亮。

海沧邱菽园的《诗中八贤歌》颂曰:

林四风神成一家,

绝句高唱天半霞。

诗成寄我南海涯,

风弦水调铜琵琶。

林鹤年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故称“林四”,“风弦水调铜琵琶”言其诗风有如苏东坡慷慨激愤。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评林鹤年诗“诗雄深沉郁,兼有清丽之辞”,“于闽派中自成一格也。”寓居鼓浪屿“怡园”时与其子林辂存及龚显会、黄贻楫、陈棨仁等闽南诸名流成立“怡园聚咏”诗社,诗集《福雅堂诗抄》16卷收录林鹤年诗作2018首,诗别题咏故乡“芦田八景”,吟咏“芦田梅占茶”以及众多涉茶诗作。林鹤年为誉为中国历史上咏茶最多最长的诗人,为后世留下绚丽文化瑰宝和不可多得的安溪茶业历史文献。

《山楼雨望酬文田叔》

清·林鹤年

坐看微云起,

雨从西北来。

溪痕长频藻,

石气润莓苔。

泼墨浓如画,

焚香净不埃。

群儿驱犊返,

小婢报花开。

斜日淡蓑影,

凉风入酒杯。

偶逢诸父老,

闲与话蒿莱。

生意动林际,

杉茶遍户栽。

厦门大学出版社发行的林鹤年诗集

拾 遗

林鹤年告别官场后继承父业先后在龙岩的宁洋和台湾的苗栗发展垦殖业,种植梅占茶,对发源自故乡芦田的优良乌龙茶树梅占茶的推广普及作出贡献。

吴鲁,清晋江磁灶状元,撰《林氅云先生家传》云:

其平居训子弟,慈爱而严。家人有失,恳款规戒,从无加以棰楚。婢仆衣食必加厚,曰‘是亦人子也。’接人蔼蔼有大度,人以缓急告者,无弗应。定交倾肝胆,规过奖善必面尽。

公生而失乳,就养于伯母陈氏。及长,事之终身弗衰。母患痰喘,恶寒,公常以背附母经夕不寐。及患手疾,复以舌吮血,躬侍汤饵,不解衣带者阅月。人哀其诚,而母病亦以愈。及执父丧,哀毁骨立,晕绝而苏者数。有欲慰之者,卒不能出诸口,盖至性之悱恻动人也。既葬,庐于墓,读礼。事诸母如所生,及诸母没,公力疾治丧,躬亲扶榇,见者为之泪,今乡人尚能道之。

林鹤年在芦田设立义仓以备不时之需,等到荒年收成欠佳时再把义仓里的粮食分发给邻里。修缮学堂设立义塾,出资聘请先生为族人传道授业,贫寒子弟均可免费上学。严冬到来前他会雇佣裁缝裁制数千件棉衣分发给贫困乡人以御寒。不仅如此,林鹤年还捐资修理大宗支祠、寺观,施医给药,育婴恤贫,深受乡邻的敬重和爱戴。

林鹤年后人英才辈出,离不开其自身爱国忧民、仁孝齐家的良好品质对后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林鹤年是林氏家风的传承人,更是弘扬者。林鹤年有子十四人,林辂存,国学生,少习计,然无贵介习气,历办轮船、樟茶各业,与西商往还,恒以片言取信。泉州晚报“寻访泉州好家风”栏目曾以《情牵两岸林鹤年 【家风家训】爱国忧民》为题,做过专门报道。

林辂存资助过连横(台湾连战先祖)在厦门创办《鹭江报》、《福建日日新闻》,与人合办中国规模第三的现代化股份制制陶企业“宝华公司”,将安溪芦田村其父创办的“兰圃”私塾改造成安溪县较早的现代小学,创办印度尼西亚日惹第一家华文学校并任首任校长。

从林远芳起,林家历三代人耗费巨资建成精美绝伦的天伦书屋、龙美居(倒塌)、麟德居、典当行(墙体犹存)、兰圃私塾、梳妆楼(倒塌)、珍天祖祠等七座古民居,七座民居按北斗七星排列,与鲤鱼溪、下圳(人工饮水渠)形成八卦阴阳鱼阵势,为安溪县著名古民居遗存。

了解更多安溪本地故事,欢迎关注:安溪茶农118!!

从方志角度试论“宋九牧”林氏的真实性

前言:林氏家族数千年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名人名贤,其中唐宋九牧更是令人称颂,但世事更迭,文献散失,在福建泉州发展起来的宋九牧林氏除了清代以来族谱有所记载外,存世文献资料尚未能找到与父子十知州、宋九牧称号相关的记录,所幸作者找到“宋九牧”世居地现存的最早省志弘治《八闽通志》、现存最早完整省志崇祯《闽书》、现存最早的一部府志万历《泉州府志》及历代方志,在其中查阅到关于宋九牧林杞家族世代科第功名的记载,也由此可知,至少在明代弘治三年(1490)以来地方志中,以林杞为代表的宋九牧家族延续一百七十二年登科的四世八进士(包括特奏名①)已经与莆田唐九牧一样成为林氏家族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而清代道光《晋江县志》中对林伋进士的记载,则更是让其家族成为有据可依的“五世九进士”,侧面说明地方政府对其家族“九进士”的认同,也为“宋九牧”这一称号的出现和传播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从所见地方志考量可知“宋九牧”是泉州林杞家族的荣誉性称号。

常建华《试论中国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中说:“中国地方志包含大量丰富的社会史研究资料,分门别类整理资料并加以研究早就 为人重视。近期随着区域、地域史研究的盛行,从方志入手具有了方的新意义,对于开 展整体历史研究、微观历史研究、基层社会研究、民众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

所谓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地方志的编修历来都是地方大事,也因此有严格的编写规范,大多由国家地方投资,聘请专门人员进行搜罗整理编写,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形式的多样性、鲜明的时代性、较强的地域性等特点,尽管在内容的选择、体系的编写等方面有一定瑕疵,也不能掩盖其具有的史料价值。

林氏人口在全国排名第十七位,在泉州排第二位。泉州作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当时海洋商贸中心,人文荟萃,文化繁荣,出现了一千多位进士,不乏名家大族,其中林氏在宋代也有与莆田唐代九牧林相媲美的,以宋代进士知州、光禄卿林杞为代表的宋九牧林氏家族,即举世闻名的“宋代父子十知州”。

莆田林龙锋(林夕)宗长提供清代康熙《莆阙下林族谱》相关记载

目前所见最早的宋九牧相关族谱清代康熙《莆阙下林族谱》记载,宋代泉州进士林杞,生九子景渊、景佑、景默、景辉、景大、景元、景贞、景亨、景瑞分别知惠、泗、寿、瓜、徐、邳、宿、华、常州,“皆为刺史,有九子十知州之庆”,今人称父子十知州、九子十知州、宋九牧、泉州九牧、阙下宋九牧林等。

当代林敬兴宗长主编《林氏繁衍迁徙渊源谱》中宋九牧世系具有代表性

按照族谱线索,我先后查阅了《闽书》②、《福建通志》、《泉州府志》等林杞家族所在地、任职地的存世地方志及宋明清文集,但只有明代万历《泉州府志》③和清代乾隆、道光《晋江县志》④提到的泉州仁风门外“林九牧墓”(道光晋江志详细记其为林杞墓)。

左明代万历《泉州府志》、右清代乾隆《晋江县志》“林九牧墓”条目

这么大的家族,有父子十人并任知州,却在存世地方文献和历代文集中尚未查出除“林九牧墓”外关于“宋九牧”“父子十知州”称号的只言片语,不得不令人怀疑。

不过,我在明代弘治《八闽通志》⑤、崇祯《闽书》以及其他地方志中查阅到林杞家族科举功名及世代关系的记载。

明弘治《八闽通志》、崇祯《闽书》对“宋九牧”林杞家族科第功名世代记录

从明代弘治《八闽通志》、万历《泉州府志》、崇祯《闽书》开始到清代地方志,都记载了林杞家族延续一百七十二年登科,四代八进士(包括特奏名)的辉煌,加上清代道光《晋江县志·卷六十·塚墓志》“进士县尉林伋墓”条目则记载林杞之父林伋也为进士,云是兴化进士,任晋江尉,据此林杞家族则为“五世九进士”。

清代道光《晋江县志·卷六十·塚墓志》“进士县尉林伋墓、进士宣明殿学士林杞墓”条目

那么按照这个记载,整理出来的林杞家族进士为:

第一代

林伋(杞父):道光《晋江县志》记载为兴化进士,不知具体时间

第二代

林杞:天圣五年丁卯(1027年)王尧臣榜进士

林植(杞兄/弟):景祐元年甲戌(1034年)张唐卿榜进士

第三代

林序(植侄):嘉祐四年己亥(1059年)刘煇榜进士

林世规(植子):治平二年乙巳(1065年)彭汝砺榜进士

林景渊(杞子/侄):崇宁二年癸未(1103年)霍端友榜进士

第四代

林元定(杞孙/景渊子):元符三年庚辰(1100年)李崟榜进士

林文卿(序侄):建炎二年戊申(1128年)李易榜特奏名进士

第五代

林鼎(植曾孙):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曾从龙榜特奏名进士

不过道光《晋江县志》关于林伋进士的记载,却找不到其他文献佐证,且出现时代较晚,故而其家族“五世九进士”目前只能推断出现在清代道光以前。但至少在明代弘治三年(1490年,《八闽通志》刊行时间)以来,林杞家族四世八进士,得到朝廷认同,在地方文献中有记载是无疑的。

另外,从清代乾隆《福建通志》⑥中,也可查询到林杞家族科第功名记录。

清代乾隆《福建通志》林杞家族科第功名记录

因为历史原因,目前可见家谱大多为清代遗存,而关于宋九牧父子十知州记载的族谱最早见清代康熙间的《莆阙下林氏族谱》⑦、道光《开阳阙下林氏族谱》⑧、咸丰《阙林家谱》⑨。

清代咸丰《阙林家谱》相关记载

地方志在记载林杞家族科举功名同时也备注了他们在家族中的世代关系,但并未与族谱完全相同。据最早记录林杞家族世系表的道光《开阳阙下林氏族谱》记载,林植为林杞弟,林景渊为林杞子。以林景渊来孙林谦达为始祖的光绪《九牧林坂柯内林氏族谱》、十世孙林则祖为始祖的宣统《西河林氏族谱》等记载林元定为林景渊子。

清道光《开阳阙下林氏族谱》相关记载

地方志部分记载如下:

从上图可知明清方志中林植为林杞之兄或弟已经不太确定,而记载林景渊为林杞之侄,林元定为林杞之孙。目前广为人知的林杞家族世系还是以当代林敬兴宗长主编的《林氏繁衍迁徙渊源谱》⑪中的世系为典型代表。

综上所述,按照所见地方志可知,林杞家族在宋代有四世八进士已经是林氏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在泉州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代道光《晋江县志》对林伋为进士的记载让其家族成为有据可依的“五世九进士”,侧面说明地方政府对其家族“九进士”的认同,也为“宋九牧”这一称号的出现和传播提供了文史依据,故而后人将其家族与唐代莆田林氏九牧家族相类比,称之宋九牧、后九牧等,并在民间及林氏家族中广为流传。

根据族谱结合明清地方志所制《宋代泉州林杞(宋九牧林)家族五世科第功名记录》

至于今日所见九位兄弟知州世系形成,或许因为历史变迁,文献毁失,这个称号及进士中有名望者在族人记忆中留存,在修谱时根据这一印象以及留下的片纸残文、祖地残谱等,把家族中年岁最长、声名最著、官职品级最高的林杞作为本家族始祖,将家族其他进士官员名望归为他一人所出,经过数百年演变,形成今日典型且广为人知的以九位景字知州兄弟为代表的宋九牧林氏世系,以此延续家族过去“宋九牧”的辉煌,甚至出现了“唐代兄弟九刺史,宋代父子十知州”的说法。

不过这九位景字知州兄弟,字号事迹均无记载,谱上名讳或许与常用名不同,导致实际可查者只有惠州知州林景渊,而宋九牧二房林景佑或许就是景祐元年登进士第的林杞之弟(或为兄)林植。加之没有统一母本,使得林景渊九兄弟次序排位、个别名讳在不同族谱记载中也不尽相同,故而族谱也成为他人怀疑或否认宋九牧林存在的依据。

当然,明清家谱文献价值或许还需考量,宋九牧世系也有可疑的地方,但部分研究者认为宋九牧是虚构的、不存在的观点过于片面和武断。民间称号的形成有特定家族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并非都是空穴来风。

以林杞为代表的宋九牧林氏家族至少在明代弘治三年(1490)以来就是地方志记载的延续一百七十二年登科的四世八进士(包括特奏名)的世家大族,清代道光年间出现的林伋为进士记载更是推动了“宋九牧”称号的流传,可谓与唐九牧同属林氏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注释:

①特奏名:也称“恩科”,宋代科举制度中,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称“特奏名”。

②明崇祯《闽书》:福建现存最早的完整省志,何乔远撰。修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万历四十八年(1620)成书,四十八年又有增补,崇祯二年(1629)刊行,一百五十四卷。

③明万历《泉州府志》:福建泉州现存最早的一部府志,阳思谦、黄凤翔等修撰,万历四十年(1612)经六月修成,同年刊刻,全书24卷。

④清代乾隆、道光《晋江县志》:乾隆版为福建晋江现存最早《晋江县志》刊行本,乾隆三十年(公元一七六五年)方鼎修、朱升元等纂。道光版为道光十年(1830),胡之锲主修,周学曾等纂修,一直未付梓,仅存志稿,晋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1990年整理出版。

⑤明弘治《八闽通志》:福建现存最早省志,陈道主修,黄仲昭主纂。全书87卷,修于成化二十年(1484),弘治二年(1489)成书,弘治三年(1490)刊行,第二年有递修本,本文参考的是弘治三年刊行本。本书是福建省第一部分门别类、按行政区域全面系统记述八府一州历史的通志。

⑥清乾隆《福建通志》:清代第二部福建省志,郝玉麟主修,谢道承、刘敬与纂,共七十八卷。

⑦清康熙《莆阙下林氏族谱》:康熙五十一年(1712)阙下林家族人林鹤年、林楷编修,现存残卷。

⑧清道光《开阳阙下林氏族谱》:道光九年(1829)阙下林支派谱。

⑨清咸丰《阙林家谱》:咸丰四年阙下林家族人林玉叶续修,共12卷。

⑩清乾隆《泉州府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修成,共七十六卷,怀荫布修,黄任、郭赓武同纂。

⑪《林氏繁衍迁徙渊源谱》:简称《渊源谱》,林敬兴主编,1993年出版,发行面甚广,收录甚多,书中宋九牧世系为清以来典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来源:莆田林孝子

让百年历史文献重光 两封信件讲述厦门近代有识之士的文化传承之梦

●讲述者:洪峻峰,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原《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副主编

台海网8月23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地方历史文献典籍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积淀的体现。洪峻峰自2016年担任厦门市社科联编的大型丛书《同文书库·厦门文献系列》副主编后,致力于厦门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他说,抢救、保存和刊行乡邦文献,使它们免遭散佚、湮没,一直都是厦门近代有识之士的文化传承之梦。

“海国征诗述耆旧,百年文献望成书。”这是120多年前,鼓浪屿怡园主人林鹤年题赠邱菽园的诗句。当时,邱菽园这位侨居新加坡的海澄三都(今属海沧)举人正在征刻百年来近人诗集,诗句表达了让历史文献重光的愿望。

近日,洪峻峰向记者展示了他在整理文献中发现的菽庄主人林尔嘉晚年寄给厦门文献整理者江煦的两封信照片,他说,这两封新发现的信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厦门近代有识之士刊行乡邦文献的情怀和抱负。

“菽庄丛书”的出版计划

林尔嘉当时居于上海,信封显示,从上海寄往“澳门南湾,拱北海关文牍处”。收信人江仲春即江煦,是菽庄吟社的核心成员,长期协助选编、刊刻菽庄吟社出版物,1943年底到澳门。

菽庄吟社先后刊行40多种文献,最有学术价值的是“菽庄丛书”系列六种,这封信主要谈丛书的第六种,也就是江煦编《鹭江名胜诗钞》的刊刻之事。江煦早在1926年就已辑编成书,但一直没有机会出版。当时林尔嘉得读书稿,因向江煦提出编入丛书。他在信中表达了得到好书稿的喜悦:“感慰之至,不禁距躍三百。”这也激发他继续刊印丛书的雄心。

林尔嘉在信中向江煦谈了丛书后续的编纂出版计划。丛书初步定为十种,《鹭江名胜诗钞》作为第六种,当年出版。第七种为《菽庄题咏》;第八种,拟从江煦所著书中选取;第九种,尚无具体对象,托江煦代觅佳作;第十种,拟选编林尔嘉历次寿庆和结婚纪念的庆贺诗文。林尔嘉把计划中的“菽庄丛书”后面几种的编选和刊印,都委托给了江煦。

林尔嘉在信中还表示,若享遐龄,还将多刊刻几部乡邦文献。遗憾的是,他于1951年便在台北病逝,“菽庄丛书”的这个后续出版计划没有能够实现。

出售藏品以印刻乡邦文献

“菽庄丛书”的后续编纂出版计划流产后,江煦在澳门仍然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刊印,并于1958年和1962年,相继刊印《闽四家诗》和《闽三家诗》。

这两本闽诗录,所选都是闽南近现代诗词名家,篇幅不大,但都有存佚之功。如吕澂的《默庵诗选》,作者是清同光间厦门最负盛名的文人,其遗稿只存手抄本《介石山房诗稿》,这是他的唯一付梓因而得以流传的作品集。再如林菽庄《顽石山房焚馀稿选》,这是他请江煦选编的,上述信中也讲到,当时尚未选定;其中保存了林菽庄的部分佚诗,林氏后人于1973年在台北辑刊的《林菽庄先生诗稿》缺收。

由于没有了林菽庄提供的刊印经费,江煦只好出卖自己久藏的善本书籍、书画碑帖、金石墨砚,筹措印资。《闽三家诗》原来的设想是《闽十家诗》,印资主要靠出售所藏晚清同安李润堂爵帅端砚,以及旅新儒商李俊承的资助,最终还是不足以刊十家诗。他在书的跋语中记述了此中的曲折,道尽了刊印乡邦文献的艰辛,令人感佩。

对于历史文献的整理刊行,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近些年来,这项工作已得到各地有关部门的重视。洪峻峰说,市社科联同文书库的“厦门文献系列”,已经刊印和付排的有50册,共收录厦门近代稀见文献典籍74种,目前已告一个段落。去年,洪峻峰又担任厦门大学“百年学术论著选刊”编纂组组长,已选出百年来已故教师所著书40多种,将在明年百年校庆之前影印出版,这些书多数为时期的稀见版本及未正式出版的油印本,是近代厦门的一批重要文献典籍。

有影无?鉴湖女侠秋瑾故居,在鼓浪屿泉州路73号?

春暖花开·康来厦门

厦门鼓浪屿

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外

还有1000多栋风格各异的老别墅

每栋老别墅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些老别墅历经鼓浪屿黄金岁月的浸润

也蕴藏着极为珍贵的人文情怀

见证着鼓浪屿名人荟萃

这不,最近许多网友就在讨论这栋

位于鼓浪屿泉州路73号的红砖三层小洋楼

长长的走廊、拱形门窗、雕花罗马柱

在泉州路上相当显眼

据传这里是秋瑾年少时在厦门的故居

不少游客纷至沓来追忆女侠的年少时光

↓↓↓

▲鼓浪屿泉州路73号洋楼

虽然不少文史学家和爱好者

对此提出了异议

秋瑾的鼓浪屿故居具置还有待考证

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

大家对鼓浪屿名人故居具有浓厚的兴趣

今天,就跟着A萌君

穿行在万国建筑博览的寻常巷陌

伴着悠扬的琴声、馥郁的花香

去寻访这座小岛上的名人故居

01

廖家别墅(林语堂故居)

从马约翰纪念广场(兴贤宫旧址)进入漳州路,在路北的一条深巷内有两座建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外廊式建筑。一座建筑坐东朝西,建在高台基之上;另一座坐北朝南,建筑入口上部横嵌着书写着“立人斋”的牌匾。

牌匾

两座建筑的外观和平面格局都基本保持原状,除部分加建外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改造。两座建筑之间形成方形院落,院内两棵香樟树绿荫遮地,环境清雅幽静。这里是闽籍华侨实业家廖悦发的住宅,当地人称为廖家别墅。

别墅最著名的使用者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他与妻子廖翠凤(廖悦发二女儿)在1919年成婚后曾暂居在这栋朝西建筑二层入口右侧的第一个房间。

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

名人小知识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代表作有《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等。

廖家别墅地址:鼓浪屿漳州路44号、48号

02

海峡博客 学海无涯 摄

小八卦楼(林巧稚故居)

林巧稚从出生到1921年赴北京协和求学,都居住在这栋小八卦楼,此楼又叫八角楼,因二楼呈八边形而得名。小八卦楼为砖木结构,附地下隔潮层,四面回廊,拱券大小相间,分外秀美。廊间花岗石压条下装琉璃花瓶,透出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手法。别墅二楼最有特色,屋顶为多折屋面,八边形八面开窗,正对日光岩开一巴洛克式尖叶拱券大门,增加了别墅的艺术美。

海峡博客 学海无涯 摄

对于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迹感兴趣的小伙伴,还可以前往毓园。毓园位于鼓浪屿复兴路,占地5700平方米,为纪念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厦门市政府于1984年修建此园。

毓园之“毓” ,就是培育养育之意,故得名。园内建筑,布局自然,园中屹立着林巧稚大夫汉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纪念馆,馆内展出其生前用过的部分实物、著作、工作生活照片、外国友人赠送的纪念品、各种证书和其他珍贵资料。

名人小知识

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诸多贡献。因一生中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小八卦楼地址:鼓浪屿晃岩路47号

毓园地址:鼓浪屿复兴路102号

03

黄家花园(黄奕住故居)

黄奕住耗资百万元重建的“黄家花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优美,超过当时鼓浪屿所有的别墅,号称“中国第一别墅”。别墅请中外设计师精心设计,既具欧式别墅风采,又有贵族的华贵装饰,还有中国传统特色,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高级别墅。

中楼为四面回廊,前为双向步阶,后为弧形宽廊,可以远眺日光岩。廊柱为剁斧凹槽,纤细高雅,挑檐水平划分,造型简洁华贵,气度非凡。回廊幔挂丝绒长帘,帘外看不到帘内活动,帘内却可透视帘外景物。别墅的双向台阶、廊面铺装、楼梯及扶栏,均用意大利大理石,工艺精湛,至今光可鉴人。

名人小知识

黄奕住(1868-1945),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印尼前首富及糖王,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家业遍布各领域,仅于厦门就有约160栋别墅,曾对厦门大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新加坡华侨中学等倡捐巨资。黄奕住及其家族创办了中南银行、厦门自来水公司、厦门电话公司,是厦门自来水和电话业的奠基人。

黄家花园地址:鼓浪屿晃岩路33号

04

海天堂构(黄秀烺故居)

海天堂构由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黄念忆建于1920年到1930年间。原址为西方人建造的厦门俱乐部,黄氏购置后在其基础上改造建设。与之前西式俱乐部相对自由的布局不同,海天堂构建筑群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礼制空间意向、主次分明的中轴对称格局。

不得不说的,便是海天堂构的中楼,这座建筑堪称鼓浪屿中西合璧建筑的代表。作为海天堂构的核心建筑和视觉中心,从中庭望去,建筑外围环绕的外廊、方形廊柱清一色用清水红砖顺砌,白灰勾缝,透露出古希腊柱式的优雅高贵。但最为出彩的一笔,却是安在整座建筑之上的中式大歇山顶以及位于前方门廊顶上的小重檐四角攒尖式屋顶。在海天堂构的建筑细部,更是有很多奇特的中西结合的折中主义创新:以混凝土来仿陶瓷、仿石、仿木,做出了很多传统上需要石木材质才能做出的透雕花构件,然后装饰在翼角、斗拱,甚至门楣、护栏等,给人一种不一样的美。

于是,海天堂构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中国式的古色古香压缀在堂皇沉稳的古希腊柱廊式建筑之上,中西杂糅中透出和谐的异样之美,庄严气派里弥漫着让人着迷的、檀香般的清幽雅致。

名人小知识

黄秀烺(1859-1925),晋江人,旅菲华侨。曾回厦门开设“炳记”银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曾积极资助辛亥革命,捐巨资修葺泉州西塔、厦门同文书院、檗谷黄氏大宗祠,营建厦门码头,发动华侨筹建漳厦铁路等。1899年回国来到鼓浪屿定居,20世纪20年代建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地址:鼓浪屿福建路38号

05

容谷别墅(李清泉故居)

容谷别墅有着“鼓浪屿别墅王”之称,1926年由菲律宾华侨李清泉先生打造,目前坐落在鼓浪屿的老别墅当中,有大部分都已经改头换面。而容谷别墅是鼓浪屿岛上为数不多的、保护得较为完好的老宅之一。

大门口“容谷”二字赫然在目,据说取“有容乃大,虚怀若谷”之意。别墅设计精巧、用料上乘,虽历经90多年风雨,但至今仍然坚固如昔。屋内进口名贵家具、楼梯、门窗等设施保存完好,古董珍玩历久弥新。别墅里有大大的庭院,花园里有喷水池及几十种的花木品种:南洋松、罗汉松、龙谷、水竹、黄金木、玉兰树、人参果、菲律宾芒果树、大龙眼树、琵琶树、柠檬、扶桑等等,还有假山、观景亭,可登高望远。

名人小知识

李清泉(1888-1940),生于福建晋江,是菲律宾有名的“木材大王”,1920年,他还开办了马尼拉第一家华侨私人银行。身为马尼拉中华商会的会长,李清泉积极维护华侨的权益,对厦门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花费了近两百万修建了厦门朝向鼓浪屿沿海的堤岸码头,并且在厦门还修建了数十栋的商业和住宅大楼。此外,他一生曾多次捐款赈灾、支持抗日,是著名的爱国华侨。

容谷别墅地址:鼓浪屿旗山路5-7号

06

菽庄花园(林尔嘉故居)

菽庄花园参考了林氏家族在台北板桥故居的园林设计,结合了这里的滨海特点,创造了“藏海”“补山”两组景区,并以中国园林传统的“题名景观”方式各造五景,景点命名与林尔嘉主导创立的“菽庄吟社”的诗歌创作思想紧密呼应。

“藏海”蕴含将祖国山河揽入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之意;“补山”以人工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

一块不到十亩的坡地,创造出了宽阔的空间,把能看到的景色全纳入花园的怀抱。花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听浪阁、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观潮楼、小兰亭等十景,组成了风格统一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群体,使整座花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兼闽南园林的亮丽。

名人小知识

林尔嘉(1875-1951),字菽庄,又字叔臧,祖籍龙溪(今属龙海市),其父林维源为中国台湾著名绅商。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他不愿成为日本的“顺民”,随父内渡,定居于厦门鼓浪屿。他担任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的14年里,为鼓浪屿的华人居民争得合法权利,做了许多工作,深得居民们的信任。他担任厦门总商会会长、厦门市政会会长期间,为厦门第一波城市改造建设贡献颇大,厦门老市区就是在他当会长时形成的,至今仍在造福厦门人民。

菽庄花园地址:鼓浪屿港后路7号

07

许斐平故居

爬上鼓浪屿笔架山,沿着林荫小道走到山顶,不难找到一座红白相间的小洋楼,这栋小洋楼也依山而建,底层为地下室,地上两层,它外观朴实,线条简洁,看似并无特别之处。

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出过一位鼎鼎有名的“钢琴神童”——许斐平。如今大门紧闭,人去楼空,许家后人早已移居海外,但不时有游客在门前驻足拍照留念,小洋楼也被叫做“许斐平故居”。

名人小知识

许斐平(1952-2001),中央乐团旅美钢琴家,生于厦门鼓浪屿。被认为是中国钢琴界少数的几个天才之一。6岁时在鼓浪屿三一堂举行公开演出,8岁前往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979年进入著名的茱莉亚学院,他的教授认为他是20年来茱莉亚学院最有成就的学生。1983年,获钢琴界最悠久的赛事——鲁宾斯坦国际钢琴赛金奖。1989年,进入华盛顿肯尼迪中心演出,这意味着他进入世界一流钢琴家行列,《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称他为“钢琴界的国际之星”。

许斐平故居地址:鼓浪屿笔山路19号

08

怡园(林鹤年故居)

怡园,坐落于鼓浪屿福建路24号,约于1896年建成,为两层清水红砖别墅,四周均系华侨所建的各式别墅,居住环境清静幽雅,十分理想。

怡园别墅采用西欧拱卷内廊,附隔潮层形式,又取闽南民居常用的两厢夹一厅中轴对称布局,一家人和睦相居,亲和温馨。廊柱为红砖砌叠的方柱,中厅内收与内廊相连。两个突龟前厢为六角形,以便吸收更多的空气和阳光。厅前为一长石阶,进入别墅必须通过侧门,步过小花园登石阶上中厅,站在中厅内廊或突龟前厢里,视觉效果颇佳。加上颇有规模的花园衬托,怡园显得更为高雅。

林鹤年把别墅前后和左边的大片空地,布置成高雅清幽的“小桃园”花园,园内置太湖石、筑曲径、小亭,供文友、诗友来访叙谈品茗,赋诗唱和,抒发思念家乡的情怀。

名人小知识

林鹤年(1846-1901),晚清著名爱国诗人,著有《福雅堂全集》。林鹤年以一种“先锋”的姿态致力于宝岛台湾的开发,除了建铁路,他更是从欧美购买先进的机器,兴修水利并且开发金矿。然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马关条约》割台,他感到“台事”不可为,1895年举家内渡,定居鼓浪屿。林鹤年在厦期间,倡导创办东亚书院,地方上发展轮船、矿务、报馆等事务,也大都因其倡导和促使而办成。

怡园地址:鼓浪屿福建路24号

历史上,鼓浪屿涌现了不少名人

这里被称为人杰地灵一点也不为过

论其人杰地灵的原因

是鼓浪屿的历史演变和地理环境

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文化的传承与熏陶

让生活在鼓浪屿的人们

确立了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价值观……

这里还有太多的名人故居等你来探寻

春暖花开

让我们走进这座迷人的海上花园

凝视一扇扇雕窗、

一座座花墙、一层层台阶

聆听一个个人生故事

感受时光留下的印记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4/1697195857345635.html
上一篇:夫星是什么意思(女命夫星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1991年生肖(1991年生肖羊女2023年运势大全)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