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等四次分离。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留轨运行,着陆器承载上升器择机实施月球正面预选区域软着陆,按计划开展月面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嫦娥五号任务计划实现三大工程目标: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储存等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二是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动我国科学技术重大进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我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积累重要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嫦娥五号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嫦娥五号任务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为工程总体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系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探测器系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组织实施发射、测控与回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抓总研制地面应用系统,负责科学数据和样品的接收、处理、存储管理等工作。
中国探月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标志性工程,是着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综合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04年1月立项并正式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实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和嫦娥四号等五次任务。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3次发射。
精彩回顾!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4周年
视频加载中...
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26天的飞行后,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创造了世界探月史上新的里程碑!看视频回顾精彩瞬间!(来源:央视军事)
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它将带着勇气,去往人类从未踏足过的地方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型(CZ-3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四号发射成功 | 新浪微博:@央视新闻
这是中国的第5次探月任务(算上嫦娥五号 T1的话),也是继5年前的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完成之后的新进程。
本次嫦娥四号任务计划着陆在月球背面,这是人类首次尝试着陆和实地探测月球背面,也将是对我国轨道控制、着陆和通讯技术的巨大挑战。
难以“触及”的月之背面
由于被地球的引力锁定(也就是“潮汐锁定”),月球始终只有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这导致地球上的我们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月之背面”并不是“月之暗面”,事实上,月球的背面和正面都会轮流被阳光照射到。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任时空流转,月亮的脸从来不曾改变 | 参考资料[1];Wikimedia Commons
尽管自1959年苏联的月球3号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影像以来,人类已经派出上百艘探测器在环绕月球飞行的过程中用各种遥感手段把月球背面的影像、光谱、成分、重力等各种信息“看”了个清清楚楚。
第一张月球背面影像,左边的暗域分别为危海、史密斯海、界海,下方为南海,右上为莫斯科海 | Wikimedia Commons
但着陆探测又是另一回事了。
确实,自1958年开始尝试探索月球以来,人类和无人探测器已经成功着陆过月球数十次,总计有20台着陆器、6台月球车、12个宇航员安全上过月球表面这块不算遥远但依然神秘的土地,其中包括我国2013年12月成功着陆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
但这些着陆任务全部位于月球正面。
▼
人类目前为止所有成功的月球软着陆任务,包括美国的勘测者号(Surveyor)系列,苏联的月球号(Luna)系列和美国的阿波罗号(Apollo)系列。而月球自1976年后再一次迎来来自地球的着陆器,就已经是近40年后的嫦娥三号了 | Wikimedia Commons
到目前为止,月球背面还是人类着陆探测史上的空白
▼
前路险阻,“鹊桥”先行
着陆背面相比于正面有很多困难,但最重要的一条是通讯障碍。由于被地球潮汐锁定,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无法和地球直接通讯。这也是之前美国和苏联数个月球着陆任务都安排在月球正面的一大原因。
为了配合嫦娥四号挑战月球背面,我国已在半年前(5月21日)预先发射了一枚通讯中继卫星“鹊桥”,作为接下来的着陆器/月球车与地球进行通讯的“桥梁”。
今年珠海航展中展出的1:3鹊桥模型
这枚通讯中继卫星已于6月14日顺利抵达预定的地月拉格朗日L2晕轨道(halo轨道),就等着为嫦娥四号的两位主角服务了。
但困难的另一面,也是机遇。由于没有地球大气层的干扰,月球背面有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环境,本次嫦娥四号也会充分利用月球背面的观测优势。
嫦娥四号计划去哪里?
可是月球背面那么大,嫦娥四号要去哪里?
这个被选中的地方叫做南极-艾肯盆地(简称SPA),是一个盘踞月球背面南半球的巨型陨石坑。
盘踞月球南半球的SPA盆地,红圈是盆地的内外环大致边界,外环标志着SPA盆地的延伸范围 | 根据LROC WAC影像和参考资料[2]绘制
对南极-艾肯盆地的认识变化,贯穿了人类短短几十年的月球探测史。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甚至更早,地基天文观测者们就已经注意到月球背面南半球很可能有一个大型盆地[3](我们通常把直径300公里以上的撞击坑叫做撞击盆地),因为它的一小部分有时候会从正面观测到一点痕迹。
但直到1968年苏联的Zond 6号探测器传回了这一区域的照片,人们才最终确定了这一区域的存在[4, 5]。
再直到1994年的克莱门汀号探测器,人们才从地形数据中真正认识到了SPA盆地的轮廓,还告诉我们这里略微有一点富铁。
克莱门汀时代认为的SPA盆地范围。越红代表越高,越紫代表越低 | NASA
再然后,1998年月球勘探者号获取的矿物成分分布数据又告诉我们这里不仅富铁,而且富钍,而且SPA盆地其实并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2400×2050公里的椭圆。也就是说,当年那个小天体是以一个贴近地面的小角度倾斜撞击过来的。
SPA盆地的内外环边界,以SPA盆地的中心为图像中心 | 参考资料[2]
不过,之所以叫南极-艾肯盆地,并不是表示这个盆地位于南极的意思,事实上,SPA盆地的内环中心大约在53.2°S,168.9°W,距离南极还是很有一段距离的。
南极-艾肯盆地是以盆地边缘两头的两个地方——月球南极+艾肯撞击坑的名字联合命名的。
这种命名方式似乎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行星地质学家们命名盆地的一种“时尚”,事实上,那段时间出产的地质图里,除了南极-艾肯盆地之外,还诞生了孟德尔-里德伯盆地(翻译一下就是“一个被孟德尔撞击坑+里德伯撞击坑圈定范围的盆地”)、库仑-萨尔顿盆地、穆图什-佛拉哥盆地、弗罗因德利希-沙罗诺夫盆地等多个类似盆地的命名。
所以说,“南极-艾肯盆地”这个词是不能拆开单用的,“南极的艾肯盆地”之类的表达也是不对滴。
南极-艾肯盆地对我们认识月球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和特殊意义。这也是本次嫦娥四号选择这个区域的原因。
首先是大。
SPA盆地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撞击盆地。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阳系中的超大型撞击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会带来什么。
其次是深。
SPA盆地深达13公里,是月球上最深的撞击盆地。这意味着当年的撞击事件很可能挖出了月壳深处甚至月幔的物质,这些挖掘出的物质,会是我们研究月球内部成分的钥匙。
然后是古老。
据估计,SPA盆地形成于月球的前酒海纪(39.2亿年前),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大型撞击盆地之一。想要建立月球45亿年的漫长历史,SPA盆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嫦娥四号带了什么仪器?
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机,嫦娥四号不管是外形还是携带的科学仪器都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嫦娥三号,两者都由一台陆器和一台巡视器(月球车)组成,乍一看简直傻傻分不清楚。
图 | CNSA
不过,如果知道它们实际带了什么科学仪器,就很好分辨啦!
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都各自携带了8个科学仪器,嫦娥四号根据实际探测目标和探测环境的变化对携带的科学仪器做出了新的调整[6]。
嫦娥四号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保留下来的仪器们主要用于拍摄着陆过程和着陆区附近的照片(着陆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探测月球车沿途的矿物成分(红外成像光谱仪)和浅表层结构(测月雷达)。
而替换的新仪器们(低频射电频谱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中性原子探测器)则侧重于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天文环境进行探索性观测。
尤其是低频射电频谱仪,它一方面将充分利用月球背面无干扰的低频射电天文环境,填补0.1~40 MHz范围内的射电观测空白;另一方面还会与鹊桥中继卫星上携带的我国与荷兰合作研发的低频射电探测仪(NCLE)协同观测,互为验证和补充。
这既是此次任务的新尝试,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探测、共享数据的重要里程碑。
3根5米长的低频射电频谱仪天线,是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嫦娥三号外形上最显著的区别
▼
而嫦娥四号月球车因为不再携带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所以也就不需要机器臂了
▼
此外,本次嫦娥四号任务还将首次尝试建立月面微型生态系统,它将携带马铃薯种子及家蚕卵,验证动植物在月面太阳自然光照和低重力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总之,这些观测将有助于人类加深对月球地质、月球的生存和探索环境、月球背面独特的射电天文环境的认识。
去往从未踏足过的地方,需要一点勇气;但更大的挑战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尤其是一线航天工作人员,他/她们既为这些航天任务付出了最多的心血和汗水,也为这些航天任务承担了更多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期待嫦娥四号的月球背面之旅,也致敬航天人的付出。希望你们能暂时松一口气,好好休息几天吧。
嫦娥四号预计于1月初左右抵达月球。
虽然三姐鼓励我们:别紧张,去月球探险就当是春游。可是…还是好紧张啊…那毕竟是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啊!
绘制:寒花,设计:haibaraemily
作者:灰原哀博士
参考资料:
[1] http://www.maps-of-the-world/space-maps/maps-of-the-moon/
[2] Garrick-Bethell, I., & Zuber, M. T. (2009). Elliptical structure of the lunar South Pole-Aitken basin. Icarus, 204(2), 399-408.
[3] Hartmann, W. K., & Kuiper, G. P. (1962). Concentric structures surrounding lunar basins. Communications of the Lunar and Planetary Laboratory, 1, 51-66.
[4] Rodionov, B. N., Isavnina, I. V., Avdeev, Y.F., Blagov, V. D., Dorofeev, A. S., Dunaev, B. S., ... & Mikhailovskii, A.B. (1971). New data on the Moon's figure and relief based on results from the reduction of Zond-6 photographs. Cosmic Research, 9, 410
[5] D.E. Stuart-Alexander, U.S. Geol. Surv. Map l-1047 (1978).
[6] 吴伟仁, 王琼, 唐玉华, 于国斌, 刘继忠, & 张玮等. (2017). \"嫦娥4号\"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设计. 深空探测学报, 4(2), 111-117.
本文经授权转发自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ID:haibaraemily_planets)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
嫦娥四号是目前唯一软着陆月背航天器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降落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成为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航天器。截至目前,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背行驶达到1455米,工况正常,创造了多个举世瞩目的成绩 月背本没有路,我们来了,便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的太空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