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到来!辛勤耕耘,不误农时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惊蛰,又名“启蛰”,意味着仲春时节开始。此时,气温回升比较快,春意更浓。它对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被人们视为春耕正式开始的日子。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在确保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不误农时,做好春耕各项工作。辛勤耕耘,才会有收获。
惊蛰到,春雷响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它到来的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对于这个处在春天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原本蛰居起来、不饮不食度过寒冬的动物们,也被雷声惊醒,开始渐渐活动。
惊蛰在古代也叫“启蛰”。汉代时,曾一度把“启蛰”改为惊蛰,意思相近。后来,古人曾重新使用“启蛰”的名称,但唐代《大衍历》再次采用了“惊蛰”的名称,沿用至今。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值得一提的是,惊蛰雷鸣较为引人注意。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并不一致。
人们也会借助惊蛰的雷声预测此后一段时期的天气,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或者是“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惊蛰到来,气温回升较快,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唐诗中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习俗有哪些?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声音为标志的节气,也是一个过渡性节气。它没有特别的庆祝活动,但有不少有趣习俗。
比如,民间讲究要在惊蛰时吃梨:一方面,春天天气干燥,梨有去燥润肺的功效,“吃梨消百病”;另一方面,“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保证全年都有好收成。
惊蛰时春雷出现,古人难以解释这种现象,便想象天上有一位鸟嘴人身的雷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所以,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击鼓回应。
据说,《千金月令》上提到:“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在惊蛰这天,人们把石灰洒在门槛外,认为这样做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也是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相传,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时的蹦跳之声,寓意驱除害虫。(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Determine和decide在英语中有什么区别?
Determine和decide是两个表示"确定"的动词,它们在使用上有一些区别。
意义和范围:Determine通常指明一个结果或结论,并试图通过评估、研究、调查、分析等方式做出决定。它强调通过找出事实、权衡各种因素来得出结论或决策。确定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达到最佳结果。例如,"We need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我们需要确定问题的原因)。Decide则更加强调从多个选择中做出决策或选择。它强调根据个人意愿、权衡不同选项的利弊以及内在感觉做出决断。决定通常是在较短时间内做出的,而且往往需要依靠个人的判断和直觉。例如,"I have decided to accept the job offer"(我已经决定接受这份工作邀请)。过程和思考:Determine通常牵涉到比较复杂的过程和推理。它可以包括数据收集、分析、探索各种可能性以及基于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断。确定过程可能需要系统性地评估并仔细考虑相关事实和信息。Decide则更加关注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决策过程。这可能包括考虑个人偏好、目标、价值观以及直觉的运用。决定的过程通常是更加主观和情感驱动的,不一定需要详尽的分析。结果和义务:Determine所做出的决策或结论往往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和权威性。它传达了一种相对客观的观点,意味着找到了事实或证据支持的最终答案。Decide则更注重个人的选择和责任。它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表示根据自身意愿、需要或判断做出了一个决断。使用范围:Determine更常用于科学、研究、法律和技术等领域,需要进行事实核实和推理的情境中。它与更复杂的问题、方案的评估和解决相关联。Decide则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适用于从简单的日常选择到重大决策的各个层面。例如,在做饭时决定要做什么菜,或者在职业生涯中作出重大转折的决定。总结:
Determine和decide都表示"确定",但determine更注重通过分析和研究来找到答案,而decide更侧重于个人的意愿和选择。使用者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要表达的含义来选择适当的动词。
浅谈积累近义词的必要性
阅读理解在英语高考试题中,占分比重很高,写作比分也在加大,为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对词汇学习要求特别高,其中,就我个人看来,近义词的学习和积累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中,往往有直接考查词汇理解的题,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要求对选项中的四个词,进行甄别,选出最佳近义词。例如,在2020年全国一卷中,阅读b篇谈到 rereading 的advantages,这篇文章中第26题,理解 currency 的意思,这词是出现在这一句里…while money is indeed wonderful and necessary ,rereading an author's work is the highest currency a reader can pay them,从句里提到 money ,这个 currency 该和money 近义,再根据上下文,引申为“回报”。本文里还有relationship 和 bond 近义,还有 present 和 the now 近义,掌握这些近义词,对我们理解全文并且应对理解题是很有帮助的。
更为普遍的是,无论是题干还是选项,为考查一个信息点,往往没有直接用原文信息,而是变换了一种说法,自然而然的就用到同义词或近义词,这就意味着近义词的使用在阅读理解题中是相当常见的,所以为了能有效应对好阅读理解题,近义词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在第19期《英语学习辅导报》高一期末检测题中第21题,题干是 Which artist had a strong influence in the first 25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从原文…so his 20th century impact took place during the first quarter of it 这句信息里,得掌握两个近义词,一个是 impact 和 influence,都有“影响”的意思,另外一个是要理解一个世纪的 quarter“四分之一”,就是25年。掌握了这两组近义词,这道题的答案就特别明显了。
在平时词汇教学中,特别要督促学生对近义词进行整理归类,并加强记忆。每当提起一个汉语词组,头脑里要出现一连串的英语词汇或短语,形成大大小小的思维导图,整整齐齐摆放在大脑里,静待被派入题战中。在阅读理解题中,遇到那些表面看似脱离原始信息的词汇,其实是紧紧与原文信息紧紧咬合在一起的,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为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近义词,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很多途径,现列举如下:
第一,在讲解词汇中,注重近义词的延伸。既可指导学生课后搜集,也可以随堂问答,并板书列举,对此,学生往往积极性很高。
最近,我们学习译林版第二册第三单元,我在讲解词汇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近义词的学习。学习 formal 时,提到 official,意思都是“正式的”“官方的”,学到 nowadays,提到 currently,都是“目前,而今”的意思,学到 stand for,巩固 represent,都含有意思“代表”,学到 celebrate,要提到observe,都是“庆祝”,学习 annual,复习 yearly,学习 precious,补充 valuable ,学习 fortune,复习luck,学习“以前的” previous,补充 former,学习anything but,补充far from ,两者都有not …at all的意思。
第二,在常规教学中,不断对近义词进行总结归纳。
译林版第一册第三页课文中,第四段里就用了三个不同的“利用”:make full use of / take advantage of / make the most of 。最近,我补充了短语 catch on,为了巩固,一看到形容词 popular,就让学生说出动词短语 catch on,多提几遍,学生就会牢牢记住。
学期初,当说到“努力”,高一学生开始只会说 work hard,以及 try one's best ,慢慢地,通过积累,学生会列举 make great efforts , spare no effort , struggle to do , seek to do 等,当提到“代替”,学生除了能说出短语 take the place of ,还能说出 replace,我就实时补充比较难的词汇 substitute,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不感到吃力。
第三,阅读中,遇到任何有近义词的词就让学生找替代词。
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慢慢地,学生对此也有兴趣。看到 duty 引导学生联想 responsibility;看到 chance 联想opportunity;看到 new 联想到 novel;看到 topic 联想到 theme,看到 costs 联想到 expenses;遇到 attraction,要提到 appeal 也有“魅力”的意思,遇到 show ,要提到它和 reflect 近义,有“反映”之意 。看到 make sure ,让学生说出一个词 ensure,看到cause ,让学生说出两个词的英语短语“引起,导致”,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一大堆,诸如:lead to , contribute to , result in ,最近课文里学习了 bring about , set off ,再补充 account for 大致也有这个意思 。当说到“处理问题”,一般学生会说出:solve /deal with /work out a problem ,鼓励学生列举出近期学习的 settle 或 approach a problem,并补充 handle an issue 或 address an issue。
第四,在指导写作中运用近义词,鼓励学生用较高级词汇代替平常简单词汇。
指导学生用 significant 代替 important,用 advance 或 improvement 替代progress,用 have a good command/knowledge of 代替 be good at,用 on schedule 代替on time,用 to begin with 或 previously 代替 firstly,用 last but not the least 或 eventually 代替lastly,用习语 under the weather 代替uncomfortable,用 challenging 或 tough 替代常见词hard 或 difficult,用 be capable of doing 替代 can do 或 be able to do 。
书面表达里,变换用了这些较为高级的词汇,更能打动批阅老师。日积月累,养成习惯,学会精选,学生们一定会写出更地道的语句,完成更高档的书面表达。
总之,通过不断摸索,频频整理,多加积累,强化近义词学习意识,让纷繁复杂的词自动归类,学生的阅读会变得越来越轻松,阅读题会迎刃而解,写作也会越来越高档!
(编辑:白楚云)
非常中国节|中秋节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视频加载中...
团圆一直是中秋节亘古不变的主题。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发展变化的?中国人为什么要过中秋节?戳视频↑让我们一起探寻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中秋赏明月,天涯共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