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接亲现场新郎背不动新娘,原地蹲半天差点摔跤,网友:入洞房咋办
对于男人的一生来说,20多岁是最好的时光,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正常男性,身体强壮,力气大,精力旺盛。
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可以说,是一生当中体力最鼎盛的时期,是最能提,最能挑,最有力气干活的时候。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和物质水平不断的提高,父母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过度宠溺孩子,把孩子养的娇滴滴的,使得他们手无缚鸡之力,一点点体力活都胜任不了。
父母的做法不但没有帮助到孩子,相反地,还会让孩子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4月30日,安徽。一段接亲现场,新郎背不动新娘的视频走红网络,引起不少网友的围观和调侃,有网友吐槽,连新娘都背不动,还怎么入洞房呢?
视频中,新郎带着迎亲队伍在新娘家,过关斩将,经过重重艰难的考验,终于把新娘接到了家门口。
按照当地的习俗,新郎要背着新娘回家,不能让新娘的双脚落地。这习俗是对新娘的青睐,对新郎的考验。
下车后,新郎帮新娘打开门,便蹲在地上让新娘趴在他背上。
结果,新娘趴在了新郎背上以后,新郎想要站起来,怎么也站不起来。新郎的力气不够,根本背不动新娘。
这时候,很多人也许以为新娘体重太重,可实际上,新娘也只是一般的身材,最多百来斤。
可新郎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就是站不起来。红娘看他蹲在地上打踉跄,赶紧过来扶着新娘,生怕新郎自己一头栽倒在地,连同新娘一起带倒在地。
红娘扶着新娘,试图让新郎站起来,可新郎一直在努力,憋红了脸还是没能站起来,差点没稳住,一屁股坐地上。
这时候,伴郎们看到了,直接上来搂着新娘,这才让新郎慢慢站了起来,把新娘背了起来。
在背回家的路上,新郎踉踉跄跄,像喝醉酒一样,两条腿很不听使唤。伴郎怕他背不动,不得不一直在后面扶着点新娘。
从新娘下车回到婚房,虽然只有10几米的路程,新郎累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那样子似乎挑了好几百斤的重担,走十几公里路一样累。看得出来,新郎虽然正处青壮年,可他并不像一般青壮年那么有力气。
他整个人似乎很虚,也许是筹备婚礼太累、也许是平时缺乏锻炼。所以,关键时刻掉链子了,丢脸了。
当时婚礼现场的人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笑了。大家都在笑新郎太虚,连个媳妇都背不动,晚上还要入洞房,都忍不住为他感到忧虑。
对于当时的一幕,网友议论纷纷,有网友说,看来平时还是要注意锻炼身体,要不然,媳妇到家门口都背不进去,煮熟的鸭子飞了就不好了。
还有网友调侃说,新郎看体型也没那么菜呀,新娘也不胖。新郎年纪轻轻,应该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连新娘都背不动呢?会不会是未婚同居,运动过度了?
甚至还有网友调侃,下车就没有力气背了,入洞房还要背媳妇进门呢?到时候怎么办?不会叫别人帮你背进去吧?那就丢脸了!
不过也有亲身经历过结婚过程的网友解释说,筹备婚礼太忙,天没亮就开始忙话,一直没捞到吃东西,饿的是眼冒金星腿发软,如何还有劲背新娘呢。
笔者观点视频中,新郎身材魁伟,看上去孔武有力,可就在背新娘的时候,却站不起来了。看来,新郎高大的身材是虚有其表,骗人的,严重缺少锻炼。
试想,一个正值年富力强的男人,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背不动,日后又如何背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呢?
虽说,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靠力气养活自己了,但是力气代表的是一个健康的体魄,没有健康的体魄,又如何创建幸福美好的家园呢?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觉得新郎丢人吗?
一文看懂江西省玉山县紫湖镇风俗习惯
紫湖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城北,信江源头,北进三清山7公里,南进三清山12公里,与浙江开化县毗邻,距浙江205国道20公里,是三清山二级旅游服务区,北靠三清山,面向三清湖。
风俗习惯
紫湖山民,都是汉族,凡从福建迁来的移民,虽历三百多年,但都保持讲闽南话。过去有些地方硬性规定,只有讲闽南话的子孙才能继承祖业。这样做,一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牢记自己是从何处来的。二是闽南话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比较大的语系,应用范围广。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甚至国外华侨都有相当一部分人讲闽南话。可是,现在也有极少数人,孩子学话时就教他们讲普通话,不让他讲闽南话。弄得孩子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孩子语言不相通,不能相互交往。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大合适。三清山下的闽南人不仅保持讲闽南话,而且仍沿用闽南风俗习惯,整个三清山下各个姓氏的风俗习惯都大同小异,基本相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做酒席用的“三层楼”菜和方肉。何谓“三层楼”?就是每碗菜的主菜都是上面用点猪肝或猪舌、猪腰子、猪头肉等肉类,或青干、蛤干等海菜,中间用粉丝(番薯粉做的),底下用笋干或萝卜干,辅料用点葱和蒜、芹等香料菜,有的还放少量的豆腐干。本地人(紫湖人)叫它“三层楼”。方肉,就是猪肉二斤或者三斤一块,不切开,每桌一块。近年来,受本地人(紫湖人)影响,这种酒菜已经改革了。
逢年过节
过年 指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这里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外出的人一般都要赶回家过团圆年。这里有句土话说:破扫帚都要捡回家过年。过去一过十二月十五,就开始忙过年了。舂冬米粿、胖油豆腐、胶冻米糖、芝麻糖、杀猪、办年货。农历12月23日晚饭后,要备办果子、茶叶、酒等祭品祭祀灶君,送它“上天言善事”。大门和大厅都要贴上春联,门上还要贴“福”字。除夕下午,各家各户备办三牲祭品。先到社庙请社公,再到自家厅堂祭祖先。这叫“谢年”。
年夜饭非常丰盛,有的人家在入席之前要放鞭炮。饭后,要放烟花。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叫小孩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吃过年夜饭后,又要备办果子、茶叶、酒、冬米粿等祭祀品祭祀灶君,接它“下地保平安”。不知什么时候,送灶君的事被免了,只在午夜饭后,接它下地了。
除夕之夜,室内外灯火通明,辞旧迎新,接财接福。要迟睡,这叫“守岁”,说是为了长辈健康长寿。
正月初一是春节,要很早起来,放鞭炮烟花开大门。午夜过后,鞭炮声就此起彼伏,断断续续,直至黎明。早晨起来,要泡一杯糖茶,给全家人喝,说是让新年的生活像糖一样甜。以往,这一天家家素食。现在已改成早餐一顿了。早餐要吃甜冬米粿圆,吃“长命菜”(用白菜或芥菜撕成长条)。早餐前,要备办茶叶、酒、果子、冬米粿等素食,祭天地,祭祖宗,给天地祖宗拜年。这一天,大人小孩从头到脚都穿新的。人们见面,要互相恭喜道好,晚辈要给长辈拜年。
从初一到初五,扫地垃圾不往外倒。
从正月初三或初六起,各地要闹灯。闹灯时,家家户户迎灯接彩,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接灯妖放鞭炮烟花,要给驮灯的人发烟,分糖果。等离开时,也要放鞭炮烟花送灯。每晚灯结束后,驮灯人要去喝灯酒。娶亲或生孩子的人要请灯酒,请灯酒的人家相互攀比排场,灯酒非常丰盛。西坑、安乐坑、璞石口、枫林有花灯、马灯,紫湖有龙灯(也叫板灯)。闹三夜六夜不等,元宵散灯。散灯时长辈对孩子们说:“谁先到家,谁先发财。”于是小伙子们和孩子们拼命往家跑。长辈们趁此人静之机留在社庙,向社公卜问新一年的年景好坏。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闹灯的地方,晚上散灯,不闹灯的地方,也要放烟花炮竹,热闹热闹。
整个正月,大部份时间都在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立春 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和厅堂上、猪栏、牛栏、鸡舍上,贴上用红纸写的“春”字,厅堂香火案上和大门两边要插春竹叶和梅花,有的人还在香火案正中用碗载一棵白菜,白菜圈在红纸上,写上“迎春接福”,时辰到还要点香放鞭炮,迎接新春到来。
清明 清明节,家家户户都用艾草做清明果,置办三牲祭品,祭扫祖坟。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俗称五月节,要包粽子。但有亲人去世的家庭是不可包粽子的。说包粽子是包死人的脚。亲戚朋友们要去送节(送粽子和糖,近年大都改为送红包),主人要回扇子和面条。这天家家门前插大艾,室外四周撒石灰,这是为了防止蛇虫进入室内。小孩子手腕脖子要系五色粽记(红、黄、蓝、白四色丝线,加上扎粽子用的粽叶丝,凑成五色)。午餐要煮大蒜头吃,说是端午吃了大蒜头,一个夏天不中暑,还要煮藟头吃,说这是吃鬼子腿。以前,这天还要喝雄黄酒,并把雄黄酒涂在手上和脚上。这也是为防蛇,说蛇怕雄黄。近年来,医学上说雄黄有毒,这一风俗也就销声匿迹了。出嫁的女儿在家过端午节,午时(11时—13时)不可见父母。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是六月六节,要包粽子,祭祀土地公,祈求土地公保佑五谷丰登。往年,谁家生了男孩要请六月六酒,主要是请地方乡邻,去喝酒的人不必送礼。这天如天晴,家家都要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晒一晒。说是在这天晒过的东西,就不会生虫子,连土地爷都要在这天晒银子哩。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家家要蒸纸米果(灰碱米粿,也叫千层粿),要置办三牲祭品,祭祀祖宗。那个隆重程度仅次于过年。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家家要买月饼,有的人家还打糯米糍。晚上赏月。近年来,更隆重了,称之团圆节,全家人团聚欢度佳节。
东至 家家要做糯米汤圆,叫做东至丸。凡有亲人去世的家庭,不可做糯米圆,说这是做死人的眼睛。邻居们送些糯米圆。有的还办三牲祭品祭扫祖坟,修缮祖坟。
红白喜事
男婚女嫁 解放前,这里的男婚女嫁全靠父母之命,仅凭媒人只言。从议婚、定婚、结婚全过程,婚配男女无权介入,全由父母和媒人包办。解放后,婚姻自主,自由恋爱。但谈好后,男方还得请媒人去跟女方父母谈,然后男方随同媒人送一笔彩礼到女方家,俗称“入门笑”。如女方不同意,彩礼退还。初步同意后,女方应男方邀请,携同父母及主要亲友去男方家相亲,叫看东家。基本同意,开出女方生辰八字,男方择日子送食物彩礼押八字(定婚,开礼单),男女双方都要摆酒席,到男方喝定婚酒,要送点鸡蛋、面条等礼物去。到女方家喝定婚酒,不必送礼。凡是去喝过定婚酒的亲友,结婚时一定要去送礼。再是男方请日子先生择日子、送日子单,女方复日子,最后定出佳期结婚。
出嫁 嫁女请酒,叫花粉酒,亲友送礼叫花粉礼。酒席三餐,头天晚上和第二天中午为正酒,酒席丰盛,早餐时闲顿,可以简单一些。
中午酒席结束后,新娘去化妆。以前,是由亲友中福分好、子女多的人为新娘化妆,先用一个煮熟的鸡蛋,在新娘脸上比划几下,口中念些吉祥语,然后用线为新娘开脸,再进行化妆。现在都到理发店化妆。解放前,有钱新娘坐轿,无钱新娘走路。解放后,有钱新娘坐车,无钱新娘走路。走路的新娘,新郎要给一点彩礼,俗称“走路工”。新娘在出门前要哭,叫哭“娘家旺”。给大辈亲友下跪,亲友给红包。新娘出嫁第二天下午,娘家要派新娘的第(或兄)到新郎家叫新娘。一般不叫姐妹去。第三天,新娘和新郎回娘家。叫“返三焦”。不可再娘家住夜,说是七天不离洞房床。如果是过七天,即“七焦”回娘家,可以在娘家过夜。去叫新娘的人,新郎要给红包,叫“押彩”。
娶亲 娶亲请假,叫花烛酒。外公、舅舅、姑父、姨父、等至亲要办喜联、喜烛、喜炮、鞋袜、果子四包。这叫“水礼”。酒席六餐。第一天晚上叫“起媒”,媒人和舅舅坐主位。闽南风俗,不叫外公坐主位。说是外孙满月过周岁时,外公已坐过主位了,外甥结婚应让舅舅坐主位。第二天晚上是正顿,仍然是媒人和舅舅坐主位。洞房中摆一桌,是新娘和陪姑等人的席位。第三天中午时“谢媒”,不同的是,新娘坐厅堂主位。两个早餐、一个中餐时闲顿。
新娘进门要举行婚礼,俗称“拜堂”。由福份好的、子女多的人主婚。(丧偶的人不许主婚)。主婚人要打扮新郎。先把新郎要穿的衣服都放在米筛上,米筛放在一个装有七星灯的禾桶(量稻谷用的器具)上,端下来,再让新郎坐在长凳上,把脚架在禾桶上,从头到脚穿起来。新娘进门,主婚人夫妇一个陪新娘,一个陪新郎。老式拜堂,上供24个“孝顺丸”,表示24孝,还有酒、肉、鸡等祭品,地上铺席、棉被,新郎新娘四跪四拜,先拜天地,再拜祖宗,后拜亲友。被拜的亲友都要给红包,叫“拜敬礼”。现在用新式婚礼,简单多了。拜完亲友后,夫妻对拜,鸣炮奏乐送入洞,就可入席了。酒席散后,要闹洞房。进去闹洞房的人要双数,6个、8个都行。这些人在厅堂排成两行,新郎捧蜡烛火给舅舅,再把全合,被子、蚊帐、枕头等床上用品分捧进去,要等主婚人喝彩相请,一般要让他喝三遍彩才进去。在外跑堂的人要把凳子、茶杯、酒杯、酒菜、碗筷等东西喝彩送进洞房门口,让闹洞房的人喝彩出来接。洞房中分茶杯、酒杯、筷子、吃菜、挂蚊帐,开全合、吃果子、交杯酒、撤帐等都要喝彩。每喝一次彩后就要吹一遍喇叭。最后喝个“团圆”彩,闹洞房就结束了。结束时,也要奏乐放鞭炮。闹洞房最迟不要超过深夜12点。
第二年正月,去岳父家拜年,叫“做新客”。礼品是四个用红纸包成的果子包为一份,外加一个红包,这个红包叫果子骨。岳父家要双份,其他人家只要一份。凡接受拜年礼品的亲戚,要轮流摆酒请新客。清明节前,岳父家要请“回杯”,那些请过客的亲戚都要来作陪,第二天,送姑爷回家,叫送清明。要回新客礼物:几个鸡蛋,把新客的果子折钱,再加果子骨,包成红包送还。
闽南风俗习惯,订婚不必给岳父家送节。可是近年来,受玉山本地人的影响,又新兴了一个风俗,凡定婚、结婚的男子,每年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过年都要给岳父家送节。
出生孩子 出生孩子叫坐月。孩子一出世,首先要向娘家人报喜。娘家要送红糖、蛋等东西。亲戚朋友都要去送庚。以前大多送鸡、鸡蛋、面条等食品,近年大都用红包代替食品了。
孩子满月、过周都要请酒。以前,生一男一女请酒,再生就不清酒了。现在生的少了,无论生男生女,都请酒。满月、过周请酒,外公外婆做上座。
生日 10岁生日,一般只有外公外婆、姑姑、阿姨来送礼。这里有个说法:周岁、10岁外公外婆做,20岁爸妈做,30岁岳父岳母做,40岁自己做,50岁女儿女婿做。60、70大家做。
岳父岳母生日,女婿要送大礼。要送寿联、寿烛、寿炮、衣裤、鞋袜、寿桃饼、寿面、鸡、鸡蛋、蛋糕等礼品。岳父岳母双在,鞋袜要双副。寿桃饼要超过生日岁数10以上。
生日请酒,一般是三顿。头天晚上是暖寿,第二天早晨是一碗寿面,内加一个鸡蛋。中餐时正顿,非常丰盛。过去,早餐后,有人还要举行拜寿礼。寿翁如是夫妇都在的,要双双坐在厅堂正中上坐,让儿孙来拜,凡已婚的儿孙也要双双来拜。
建屋入宅 建屋先要请地理先生选地基、定字向、择吉日,架马起工,起工要请起工酒,去喝了起工酒,就一定要去帮工。日子到了,竖柱上梁。以前做杉木屋,竖柱需要很多人帮忙,东家必办酒席。亲戚朋友都要去送礼。岳父要办水礼:蜡烛、对联、鞭炮、梁喜(用彩布做成)、两个用红布做的五谷袋和抛梁用的4个大圆、一些小粽子、小包子和糖果之类的东西。其他亲友送红包。
竖柱的时辰大都选在晚上天亮以前。这大概是为了避免小孩和老人观看,不安全。上梁在白天。时辰到,要喊“诗句”(喝彩)把梁吊上去,梁中挂梁喜,两边挂五谷袋。上好后再抛梁。抛梁时,大边(左边)石匠师傅,小边(右边)木匠师傅。他们各提一壶酒,喊着“诗句”往上爬,到顶再把抛梁的东西吊上去。东家拉着被单在下面等。师傅喊着“诗句”,用酒烧梁,然后把4个大圆抛在被单上,东家用被单包起来,放在米瓮里。师傅再把小粽子等东西抛下来,下面观看的人一哄而抢。抛梁完毕后,要出煞。木匠师傅(把墨师傅)头缠红布,手提一只大公鸡,一个徒弟手拿五尺杆,五尺杆上绑着鞭炮。徒弟点燃鞭炮,绕柱跑,师傅割破鸡冠,口喊咒语,绕柱追,并把鸡血点在每根柱子上。观众用木片拼命拍打着柱子。要追过一道河。这天,这个徒弟不准到新房来,也不用干活了。现在都建楼房了,不用上梁,这种风俗也就销声匿迹了。
房子建好后,要择吉日入宅。亲戚朋友也要去送礼。岳父要办水礼:对联、蜡烛、鞭炮、果子等。入宅时辰都选在天亮以前。在鞭炮声中,全家人抬着火种、饭甑等东西走在前,亲戚朋友各拿一样东西跟在后面。新房用鞭炮接。到了新房,要煮汤圆大家吃。
分家 俗话说树大开叉,兄弟大家分。分家也要请酒,亲友要去送礼,送碗、酒杯、或调羹。不买东西可直接送红包。岳父除送碗之类的东西外,还送松糕、袜底、包豆腐巾、裤子,裤子里装点钱。意思是让分开的家,手头松,有根由底,钱进库。
丧葬 人死了,马上要放三个大炮,一小串鞭炮,为死人送行。还要煮一大碗米饭。不煮烂,米下锅捞三下就装起来,要装得推尖,上面插上一双筷子,筷子中间放一个煮熟的鸡蛋,这叫“逃米饭”。死人床前要点香烧纸,床上要点一盏油,叫长明灯。族人听到炮声,都来到这吊丧,叫“探乌”,家家户户都要送菜去,安排人去请地理先生和向亲友报丧。报丧人到亲友家,女主人要哭丧,煮点心给报丧人吃。否则,报丧人会认为背时。接到报丧后,要立即去吊丧,子女、儿媳都要跪哭,叫“孝人”。亲属要日夜守尸,说是防止鬼盗尸。
地理先生选好了出殡日子,要去看坟地。死者的长子要跟随去,选好坟地后,长子要跪在地上,向土地公分一块地葬坟,说完要在地上挖三下,然后让前来助工的族人们去挖。
岳父(母)丧,女婿要买猪头半三牲,叫猪头祭。还要买丧褥、坟砖、墓碑、给抬棺大将用的四条香烟和四双鞋(以前用草鞋,现在用胶鞋或皮鞋)。有钱人还请乐队。
来吊丧的亲友,或是挑三牲来,或是送钱。东家发给每人带孝用的一块四方白布。女婿要五尺(开两边),侄孙女,孙女婿、外甥、外甥女婿发三尺(开两边)。近年来有时兴送花圈和被单了。
入殓前,有钱人家,要请道士做“功德”,超度亡灵。有做一天一夜的,有一天两夜的,最长做七天七夜。快到入殓时辰,亲人要为死者洗脸更衣。孝子要敲锣,到河里买水(打两瓢水,丢两枚铜钱或者硬币下去)。水买来后,要放在锅里打三下,舀起来,用一块白布放在水里沉湿,在死者脸上比划几下,算是洗脸。再把白布塞进死者手中。孝子要脱光自己的衣服,把要给死人穿的“寿衣”一件一件穿进自己的身上,然后脱下来,用麻绳穿起来,用没有秤砣的秤称一下,口中说:“一称翘上天,无人跟你争。”再把这些衣服为死者穿上。入殓时辰快到,抬死人的“大将”要包石灰包,按死者的年龄一岁一包。还用白布做一个枕头和一只公鸡,都用石灰装起来。入殓时辰到,敲锣打鼓,子女们披麻带孝把尸体从房间里抬出来,放进摆在厅堂中的棺材里,“大将”把石灰包做的公鸡放在身边。身上盖上棉被,要单数,盖无层或七层,不可盖九层。脚下放些生前穿过的衣服和烟筒之类的日用品。手中塞点钱,说是让他下世不穷。大将放完石灰后,就去吃点心,准备抬棺材尾。大家都要头戴白布。道士或是地理先生扬着招魂幡修殓,唱着挽歌,中途要拜香。凡事比孝子大的人拜香,孝子要跪陪。拜香结束,道士要把“香仪簿”拿来读,把亲戚朋友来的祭奠礼仪读给死者听。修殓完毕,由四个抬棺大将盖棺材盖。听说要盖棺了,哭丧的人和看热闹的人都跑开了。紧敲锣鼓,四个大将盖棺材盖“嘿”的一声盖上去。然后,叫一个无子女的孤老人钉棺材钉(有子女的人不能做这事)。只准钉三个,还有一个留着,叫子孙钉。抬棺上路,孝子(长子)捧香炉,执招魂幡前头引路,其他子女随后,紧跟一人拿火把,灵柩居中,后面是送葬队伍。女儿、媳妇只能送到半路,就会被拦回来。出门鞭炮送。走几步放一张纸,放一个小炮,直到坟地。
坟墓做好后,子女儿媳要挑一担三牲、炒些甜玉米大大豆去“收山”,在坟墓的风水沟绕圈。顺三圈,反三圈。还要向坟上撒些生菜籽和芝麻,一个人喊着:“芝麻撒上山,儿孙好做官;芝麻撒圆圆,儿孙做状元”。
以前,棺材的好坏,坟墓的大小,与家庭的贫富有关。富裕人家的人去世,棺材做的大,坟墓葬得大,用青石板、石条做成大花墓。青石板墓碑,左边刻死者的名讳、生死年月日时,享年多少。右边刻祀子祀孙德名字和立碑的时间。现在,不管贫富,都有青石板墓碑。
出丧后的这顿酒席更丰盛,凡发到五尺或三尺白布的人,都得发香烟,每桌一包。
长辈客人要回家,女儿、媳妇要哭送。
家中有老人去世,如果要办结婚喜事,要在当年,叫顺孝,否则,就要过三年,叫满孝。
做旬 从死者去死当天算起,7天为一旬。头旬用三牲祭奠。二旬是乞丐旬,祭奠时桌上要放一根毛竹梢,祭完后,用毛竹梢打两下,算式赶乞丐。三旬,至亲的亲戚要送三牲祭品来祭祀。东家要办酒席。只做三旬。
百日 从死者去世当天算起一百天,至亲的亲戚送三牲祭品来祭祀。但百日不准做满,一个儿子克一天。
周年 人去世满一周年,较亲的亲戚去送奠礼:三牲或红包。三年要做满。
阴寿 人去死后逢十岁生日也要做生日,叫阴寿,做到满百为止。做阴寿时一些较亲的亲戚要去送奠礼:三牲或红包。出嫁的女儿要送灵箱(红纸糊成的小纸箱),箱内装着纸糊的帽子、衣裤、鞋袜等物品。近年来,又增加了纸做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用具。有的还送灵屋,但不能多送,只可送一栋,而且百岁内仅送一次。
本文来自百度百科,图片来自查福春美篇,在此鸣谢
为秘书孙洪宪两次破例,分别时嘱托:以后有问题直接来找我
图丨旧照
“什么行不行,我看他就行,就这么定了!”
1973年,初到广州军区的点名选中孙洪宪担任自己的秘书,当时的孙洪宪不过仅仅当兵四年多时间。在为担任秘书的三年时间中,让孙洪宪认识到了一个真正的。
对于工作人员的过失,甚至是严重过失,只要不涉及到品质问题,都能够获得的谅解。他虽然个性刚烈,却也有着非常细腻的一面,用他独特的方式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工作人员......
“什么行不行,我看他就行,就这么定了!”“我提议,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
1973年12月,毛主席在书房召开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宣布了这一重要决定,彻底整治军队,将军队的领导权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关于此次军区司令员对调,有几点比较特殊的要求:
第一、下命令就走;
第二、上任不准带秘书等工作人员;
第三、人走家搬。
图丨建国初八大军区司令员
在这样的背景下,离开了南京军区去往广州。初到广州军区,首要的一件事就是挑选秘书,当时做出几点要求:
“一要年轻有文化,有点文字水平和机关工作经验;二要忠诚老实;第三,最好是个山东人。”
就这简单的三点要求,却忙坏了军区的有关部门,在上百名年轻军官中,有关部门挑选出30多人,整理好资料后上报给。
在入选名单中,孙洪宪由于在三十多个人中年纪最小,同时又是山东人,被排在了所有人中的第一个,当看到这份名单之后,还没等汇报人介绍完,就指着孙洪宪的名字说:
“行了行了,不要往下讲了,就是他了。”
图丨旧照
汇报人说孙洪宪当兵才四年多,不知道能不能担任秘书这一职务,准备继续介绍后面的几十个人选。向他摆了摆手,将秘书的人选敲定:
“什么行不行,我看他就行,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孙洪宪脆利落地选定为自己的秘书,从此两人朝夕相处了三年之久,直到1976年才被调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在为工作的那几年,成为孙洪宪一生中充满光彩的时光。
“什么‘回首长话’,跟我讲话用不着装斯文。”1973年是孙洪宪当兵的第四年,当时孙洪宪的家里已经布置得喜气洋洋,就等待了孙洪宪回家迎娶新娘,眼看双方父母约定好的日子即将到来,回程的车票也已经买好,孙洪宪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他将行李打包好,特地到商店买了广州的土特产,就等待着第二天启程回到自己四年没回过的家乡。
就在动身前,一道军令彻底打乱了孙洪宪的计划,军区司令部陈主任将他找到了办公室,通知他组织决定派他担任的秘书,即日起立刻去报道,而且婚假必须延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孙洪宪一时间各种情绪涌上心头,他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和将军联系在一起。
图丨与工作人员合影(右三为孙洪宪)
直到走出陈主任的办公室大门,孙洪宪的脑子里还是一片慌乱,陈主任对自己说的工作制度、工作纪律等诸多注意事项,孙洪宪丝毫没有记住半分。为了稳定情绪,孙洪宪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婚期自然是要推迟,而对于孙洪宪来说,却丝毫没有感到沮丧,一想到马上就要去见,孙洪宪更多的是感到不安。坊间流传如何凶暴的传说,再加上战友们在送行时多次嘱咐他“要小心啊!”等劝告,更加让孙洪宪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忐忑不安。
12月29日下午,孙洪宪来到的居住地留园7号,正式向报到。当时有事外出,从南京军区跟来的马秘书热情接待了他,走在院子里的时候,马秘书将基本情况介绍了一番,让孙洪宪紧张的心情稍稍有所放松。
图丨开会时照片
马秘书介绍说虽然平时少见许司令的笑脸,但还是很幽默的,生活上也比较简单,虽然会因为犯了错误批评人,但许司令从来“不记仇”,所以受到批评千万别忘心里去。孙洪宪认真倾听着马秘书的话,唯恐漏掉了半个字。
正当二人聊得正欢的时候,一阵强烈的汽车轰鸣声从远处传来,马秘书低声说了一句:“首长回来了!”,一辆老式的北京吉普车快速地驶进了留园7号,一个急刹车就停了下来。警卫员还没帮打开车门,身穿军装的就率先跳下了车,大步向马秘书和孙洪宪走来。
马秘书带着孙洪宪赶忙迎上去,在相互介绍之后,孙洪宪向敬了一个军礼,也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敬礼的瞬间,孙洪宪一阵莫名的感动,也许这是他这一生中得到的最高级别的首长还礼。
图丨(左)
握着孙洪宪的手,随意地问他是哪里人,孙洪宪毕恭毕敬地回答:
“回首长话,山东烟台人。”
“妈巴子的,什么‘回首长话’,跟我讲话用不着装斯文。”听完孙洪宪的回答,奚落地说道。紧接着向他讲述自己当年在战争时期所到过的每一处胶东地区的土地,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当年带着部队抗击敌人的往事。
图丨为战士表演武术
正当孙洪宪听得津津有味,心情也有所放松的时候,话锋一转,问孙洪宪是什么家庭出身,当听说孙洪宪出身中农家庭,不容置疑地说:
“中农?干革命可不如贫农下农,有地种,有衣穿,干掉脑袋的事就不积极喽。”
说着对中农的看法,突然意识到自己面前的孙洪宪就是中农出身,扫了一眼孙洪宪接着说:
“当然干革命也离不开中农,老百姓参军支援前线,中农也很踊跃嘛。”
图丨和战士们切磋武术
话说至此,孙洪宪终于有机会能够插话,他告诉,当年自己的爷爷和爸爸都参加过领导的民兵,还听过他的战前动员呢。一听就乐了,笑着问孙洪宪的爷爷多大了,孙洪宪回答说69岁,仿佛又想起了当年的场景,感慨地对孙洪宪说:
“像你爷爷这个年纪的,当年在胶东没有几个当过民兵,胶东人好啊,忠厚实在,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其实当年的胶东的光辉事迹,孙洪宪从小就了解了很多,当年胶东的百姓都是亲眼看着从战役指挥员成长为战略指挥员。
讲述完自己过去在胶东地区的辉煌事迹,直接了当地问孙洪宪:
“你有多少文化?”
图丨全家福
孙洪宪也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直白的文化,愣了一下回答说自己文化不多,高中毕业。说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了,就别谦虚了。接着又问孙洪宪年纪多大,结婚了没有。站在一旁的马秘书抢先回答说:
“孙洪宪同志26岁,本来准备回家结婚了,但他服从组织安排,推迟了婚期。”
斜着看了孙洪宪一眼,开玩笑地说:
“妈巴子的,年纪轻轻的毛孩子就想媳妇,没出息!我三十五六岁才结婚呢。”
说完就自顾自地上楼去了,大家都知道35岁已经是第三次结婚了,孙洪宪和马秘书相视一笑,考核算是正式通过了,孙洪宪也对的为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通风报信,这是帮倒忙!”孙洪宪刚到身边工作,自然会因为对工作不熟悉而闹出很多笑话。当时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王诤到广州之后,打电话说要来看望,孙洪宪在接到电话之后,以为说王震要来,便上报给说北京的王震同志要来看望首长。
一听说王震要来非常高兴,当年两个人的感情可是非常好,于是便让孙洪宪通知食堂,加几个王胡子喜欢吃的辣子菜,晚上请他到家里吃饭。
图丨和王震在南宁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亲自到门口迎接“王震”,孙洪宪无论是王诤还王震都没见过,领着客人就来到了面前,当看到孙洪宪领着“王震”到来时,脸上的表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狠狠地瞪了孙洪宪一眼。
当时孙洪宪非常奇怪,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晚饭过后,孙洪宪陪着一同将“王震”送出了大门口,转身回来的时候,严肃地对孙洪宪说:
“你真是个笨瓜,连王震和王铮都搞不清楚,他叫王铮,不叫王震!”
这个时候孙洪宪才明白自己搞错了人,想当然地将“王铮”当成了“王震”,犯下了不该犯的错误。接着给孙洪宪介绍了王铮的个人情况:
“幸好我和王铮同志也熟悉,要不非出洋相不可。”
图丨王诤旧照
对于孙洪宪这一次因为粗心犯下的错误,没有再多说什么,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以后搞准情况再报告,不要张冠李戴。”说完撇下孙洪宪就上楼去了。
作为一名军队的管理者,工作上从不张扬,在下部队视察工作的时候,也提倡“轻车从简,从不声张”的做法,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提前发通知,等准备好了再检查是形式主义。
而刚到身边的孙洪宪对这一情况并不了解,认为首长视察部队,提前通知是秘书的工作职责,在一次下部队的时候,孙洪宪就提前通知了部队的有关部门。当走进营区,发现两旁都是列队整齐的官兵,顿时非常生气,厉声责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这是谁干的好事?”
随从的工作人员见生了气,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而孙洪宪一见的架势,知道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小心地告诉说是自己通知的。大声地斥责说:
“你通风报信,这是帮倒忙!”
图丨下连队慰问战士
在身边工作有一个规矩,凡是要进入到他办公室的人,无论是谁,都必须要敲门或者喊报告,经过同意之后才能进去。孙洪宪虽然知道这一规矩,但有一次给送文件,看到他正在埋头看报纸,就自作主张没有喊报告,放轻脚步走了进去,看到之后非常不高兴,问他为什么不喊报告,还偷偷摸摸,像个小偷。
从此之后,孙洪宪每次进的办公室,都会先喊报告再进去。晚年时候耳朵有些背,喊报告的时候声音就要适度,否则就会惹得不高兴。有一次孙洪宪在门口连声喊了几次都没有得到回应,后来就批评他说“哝哝唧唧像个蚊子”。
还有一次孙洪宪在进办公室时,大声地喊了一声“报告”,可能声音有些过大,吓了一跳,猛地抬起头盯着孙洪宪说:
“大声吼什么,想吓我?炮弹在我眼前爆炸我都不怕,我还怕你?”
“胖子,我看你是个榆木脑袋”虽然孙洪宪刚到身边,经常会因为对工作不熟悉而受到批评,但对于孙洪宪的关心和爱护却从未减少。孙洪宪刚刚工作三个多月的时候,由于工作繁忙,早已经将结婚的事情忘在了脑后,而却依然惦记在心里。
图丨下基层视察
有一天孙洪宪正陪着在院子里散步,突然对孙洪宪说:
“胖子,你老跟着我干什么,还不赶紧回家把媳妇娶回来。”
孙洪宪听完的话,虽然心里非常高兴,却又不敢向确认。后来马秘书将“让胖子回家结婚去”的话完整地转述了一次,孙洪宪才真的动身回家结婚去了,当时孙洪宪距离当上秘书已经过去了4个月的时间。
在结完婚返回部队之后,孙洪宪给带了很多家乡的特产,同时将家乡人的问候也转达给了。捧着这些土特产,自言自语地说:
“当年就是吃着这些东西闹革命呀!”
在孙洪宪结婚一个多月后,他的妻子到部队啦看望他,刚开始孙洪宪并没有将这个事情告诉,只是和妻子住在营房部门为他安排的临时住房中,每天上下班早出晚归。但有个习惯,喜欢身边的人一直在眼前,一旦少了一个立刻就会觉察到。
图丨同工作人员在留园7号合影
很快就发现经常看不到孙洪宪,问身边的警卫员,胖子去哪里了。警卫员回答说孙洪宪的爱人来了。听罢走到厨房,交代厨师说中午炒几个好菜,口味要符合北方人的。
午饭时间,孙洪宪接到通知带着妻子来到留园7号,没想到早已等在门口迎接。待人有个规矩,凡是上将以上军衔,都要亲自在门口等候迎接,中将以下就安排工作人员迎接。而这一次不但安排同孙洪宪的妻子吃饭,还亲自下楼迎接,足以看出他对于胶东地区乡亲们的感情。
三人一边上楼一边聊天,一改往日的豪放,像一个老父亲一般亲切地同孙洪宪的妻子拉家常,而孙洪宪的妻子刚开始有些紧张,赶快安排大家落座说:
“孩子,到这里就当是家里,当年打仗的时候我可吃了不少胶东的米,咱们算得上是半个胶东老乡。”
图丨同儿子许光合影
孙洪宪的妻子坐定之后,怯生生地同说,当年打鬼子的时候还在自己家里住过,自己父亲还给喂过马,托自己给首长带个好。一听情绪立刻高涨起来,问孙洪宪的妻子是哪个村的,随后点了点头说:
“我是住过的,当年和主力打仗,指挥部就设在你们家后院。”
话说至此,一边招呼大家吃饭,一边讲当年的战事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了一边,还说当年打仗的时候认识不少的房东,真该好好感谢他们。说着向孙洪宪的妻子举起了酒杯:
“闺女,我敬你父亲一杯酒,向他老人家问好。”
图丨与长孙女许道江在广州合影
整顿午饭在怀旧的讲述中结束,随后从卧室中拿出自己一张照片,用铅笔在照片背后签下了“”三个字,递给了孙洪宪的妻子:
“孩子,将这张照片带回去给你父亲,就说想念胶东的父老乡亲。”
当时孙洪宪夫妇并不明白,亲手签名的照片是他一生中最珍视的礼物,从不轻易送人。
按照对于秘书的要求,不但要随叫随到,而且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虽然部队中有干部休假的规定,但在这里根本行不通。为了给孙洪宪争取假期,办公室领导费了不少心思,多次找到,要给他换一个秘书临时接替一下孙洪宪,但坚持不同意。
图丨同战士们在一起
有一天将孙洪宪找到办公室,瞄了他一眼说:
“胖子,我看你是个榆木脑袋,你不能休假,还不能让你爱人随军吗?”
孙洪宪解释说自己的爱人不够随军条件,接着说,工作需要也可以随军嘛,然后让孙洪宪向办公室领导报告一下,就说自己已经同意了。孙洪宪听完心里一阵惊喜,让家属随军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但按照自己的条件根本不够,这一次主动给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自己怎能不高兴呢?
第二天孙洪宪就向领导提交了随身申请,很快孙洪宪的妻子就办好了随军手续,跟随孙洪宪随军到了广州。
“胖子,我这里不是久留之地”1976年8月,在孙洪宪担任孙世友秘书快到三年时间的时候,被调往新的工作岗位。在报到前,特地将孙洪宪叫到了会议室,二人进行了一次正式的谈话。
那一天没有了往日的严肃,像父亲一般对孙洪宪说:
“胖子,我这里不是久留之地,你还年轻,应该出去锻炼锻炼,也可以到学校里深造一下。”
紧接着,又对孙洪宪这些年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大错没出,大情没漏,就给你打80分吧,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
话说至此,孙洪宪的眼眶一下就红了,想当年自己还是一个新兵,工作经验几乎没有,担任秘书能及格就已经很好,没想到居然给自己打了80分,这真是对于自己莫大的鼓励。后来每当想起自己当年在身边犯下的失误,孙洪宪就非常内疚,想着自己当年如果考虑问题能够再周到一些该有多好。
图丨孙洪宪和妻子问献花圈
1985年因病去世,孙洪宪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打电话要求到南京参加的葬礼。第二天的妻子田普亲自给孙洪宪回电,拒绝了他的要求。在去世前就提出自己的葬礼要从简,对于在外地的好友和下属,一律只发讣告,不需要亲自到南京参加葬礼。
孙洪宪听完田普的一番话之后,顿时泪如雨下,想到自己不能亲自为老首长送行,自己的心里十分难过,但毕竟是老首长的心愿,自己心中万般不愿意,也必须要接受。
23年后,孙洪宪在夫人的陪同下,前去为扫墓。孙洪宪在的墓前默默地站了许久,随即将自己带来的茅台酒打开,恭敬地绕着的墓葬撒了一圈,同老首长阔别32年,两人终于再次相见......
来源:红色天空录
编辑:陈冰娟
免责申明: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已标明来源和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结婚那天新娘该谁背出门,你知道吗?
今天我们要来分享的话题是有关新娘出嫁的时候,在接亲环节中,新娘出门到底是由谁来背出门的?因为传统中华结婚习俗中,据说新娘出门的时候,双脚不可落地,要由亲人背出去,这样的习俗在全国各地都有,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说过,但是,至于到底是由谁来背,这就是个问题了,有人说要女方家的人来背,有人说肯定是要新郎来背,说法都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由谁来背我们的新娘出门吧~
首先,小编要先说一下,这个背新娘出门的传统习俗虽然在全国各地有流传,但是每个地方还是有自己的特色和讲究的,毕竟不是全国统一,我们也要尊重各地的文化习俗,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都有哪些人可以来背我们的新娘出门,哪些人是最为合适的!
多数城市,还是由女方家的亲友来背新娘出门,一般都家中关系比较亲密的长辈和同辈,比如:
1、新娘的舅舅
多数城市新娘出门的时候,基本都是由舅舅来背新娘出门的,这个选择是人数最多的,对女子而言,舅舅辈还是非常重要和值得尊重的,由舅舅背着出门,是一种吉利与祝福,当然,如果舅舅的身体不是很好,或者在体格精力上不是很合适的话,就算了,这个不要强求
2、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
如果舅舅不是很方便,那么一般可以让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来协助,背着新娘出门,关系稍微亲近一些的同辈显示出亲友对新娘一种疼爱与重视,表示女方家是非常疼惜新娘的,希望男方家好好对待新人
所以从女方家来说,要么是舅舅要么就是哥哥和弟弟来负责背新娘出门,新娘为了表示对亲友的感谢,也要准备一份红包给他们,数字金额不用很高,主要图个吉利就可以啦
当然也有一些城市表示,基本都是由男方新郎来背新娘出门的,觉得接亲本来就是新郎来迎娶他的妻子,那么新娘在出门的时候,肯定是由新郎来背,这样更应景一些,其实也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根据各地的习俗来安排这个事情,如果大家都不是很懂,也不是很计较,只是为了吉利一些,大家热闹热闹的话,让新郎来背也是可以的,但是当新娘抵达男方家的时候,更多的是由新郎抱着新娘回自己的新房或者是父母家,意思成功迎娶到自己的妻子归来,彰显这份喜气~
所以,对于接亲的时候新娘出门到底由谁来背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根据以上的信息进行参考,不过现在也有很多新人基本都是自己步行走的,毕竟如果不是电梯房的话,备着新娘走楼梯还是非常辛苦与危险的,所以大家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除非是完全的传统习俗观念,不然的话,不要太刻意的去强求这些哦,好啦,最后祝每一对新人都可以生活幸福,新婚快乐哦~
接亲原来还有这要求,你知道吗?
如果说一场婚礼,有着数之不尽的环节和程序,那么,大婚之日,清晨第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接亲!接亲,从古至今,是一种传统,是一门学问。打锣鼓,吹唢呐,接新人,到婆家,上院坝,大红花,上阶沿,递钱花,跨门槛,进堂屋,脚踩金钩和金鸭。在当今社会,接亲虽没有以往的古代仪式,却也有着现代化丰富的流程。那么接亲有哪些要求和流程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接亲前~~
1、新婚前晚早入睡:
考虑到第二天大婚当日需要早起,所以前一晚必须早点入睡,新娘为了美美的肌肤,新郎需要养精蓄锐.
2、新娘梳妆准备:
在提前和化妆师约好时间的情况下,建议新娘提早1.5-2小时准备细节物品,伴娘提早1.5小时到达新娘家中帮忙
3、新郎婚车准备:
提前和婚车师傅约好时间,再出发前1小时需要准备好婚车的布置,在新娘起床洗漱的时间,完成婚车的全部布置,提前去花店拿好捧花及需要布置使用的鲜花装扮
4、再次检查所有物品及细节:
再三检查家中喜事装扮布置,烟酒、糖果、小红包等是否准备完善,新娘方接亲游戏安排妥当,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新郎方人员准备完毕,前往出发,迎接新娘
接亲中~~~
1、新郎抵达新娘家中敲门:
新娘抵达新娘家门口,安排人员燃放礼炮或者手动礼炮,然后,新郎和伴郎会撞门,而伴娘和女方亲友团会选择堵门,正常情况一般会设置两道门,第一道门基本就是塞红包、喜糖、烟,各方面到位,基本开门让新郎和伴郎们进来做游戏互动,第二道门就是新娘的亲戚朋友会努力来堵门,这个时候新郎就要再次发挥塞红包的实力,当然是红包越大,亲友团们才会越开心,才会放你们进去啦,不过考虑到整个流程时间上的限制,还是适当就好,不要太过为难新人
2、新郎献上捧花&找婚鞋:
进入新房之后,新郎为新娘献上手捧花,在新娘接受之后,不能马上就离开,有找鞋子的环节,这个时候新娘是没有穿鞋,新郎需要把新娘的婚鞋给找出来,基本都是伴娘和亲友团藏起来,现在的藏法也越来越高明了,不单单分开藏,可能还真的让你找不到了,所以,为了新郎的时间着想,建议收买伴娘,这样就可以收到一些有用的小提示,毕竟红包是最万能的
3、新郎求婚及宣誓:
游戏环节结束,新郎向新娘单膝跪地,献花求婚,将准备好的爱的证词大声的念出来,新娘可以小小的刁难新郎一下,但不宜花费太长时间,最后新郎新娘拥抱,求婚仪式结束
4、父母敬茶仪式:
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在父母侧方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妈,并同步敬茶鞠躬,由伴娘传递喜茶,新人向父母方敬茶,父母各喝一口,然后父母方给新人红包祝福,一起合影全家福,然后由新郎喂新娘喝甜汤,一般红枣桂圆汤为主,询问有无子,新娘一定要说有子,寓意早生贵子,新郎用小红包装起来即可
5、新娘出门仪式:
小休片刻后,启程前往新郎男方家长进行仪式,需要将所有的物品再三检查清楚,新娘的亲戚方会把新娘背下楼,一般由舅舅或者哥哥方出面,随后,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友团后上,尽量不要空车,人少可以分开坐,新郎新娘主婚车,根据车型,若较为宽阔,可安排伴郎伴娘的随主婚车入座,也可安排伴郎伴娘入座跟车,车队出发,燃放礼炮或者手动礼炮,新郎新娘坐上婚车前往婚房,新郎的父母会在新房里等待他们的归来。
6、新人抵达男方新房:
新人到达新房门口,需要先放鞭炮或者手动礼炮,然后新郎将新娘搀扶上楼,新娘父母站在家门口迎接,新人同样给新郎的父母,完成敬茶仪式,新郎父母给予红包,喝甜汤,最后由新郎父母及亲属负责招待所有亲友及接亲人员午餐及休息
7、所有人员前往酒店:
最后,新房中仪式完成之后,所有人员休息后,就一同前往酒店,新娘达到酒店后,需要先去化妆,换婚纱,新郎需要安排流程沟通,等到新娘化好妆和换好婚纱之后,需要彩排流程,最后就和新郎在酒店迎宾区,等待宾客的到来
PS小贴士:
1、新婚当天,新房楼前,停婚车的位置如果有窨井盖,最好用红色喜纸贴上
2、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6人、8人、10人、12人)寓意成双成对
3、接亲车队总数应为双数(一般6台、8台、10 台)
4、多准备几支手动礼炮,万一碰到尴尬放不出的额,可以替补
5、找一些好朋友,帮忙多拍一些照片,以免错过一些精彩环节
6、新郎一定要学会嘴甜和“大方”,多说一些好听的,让父母可以帮你一把,多发一些红包,大家开心,你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