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几次算命经历
现如今塔罗,八字,星盘逐渐成为热门行业,不少人靠着做玄学自媒体发了财。
而我回想最早接触玄学,还是在我中学时期,那个时候杂志最后一页会有星座运势,星座性格,根据生日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星座。
我感到很新奇,看了很多遍我的星座性格解析,觉得自己确实就是它所描述的那样,可同时也会怀疑难道所有这个星座的人都是一个样子吗?
到了可以接触电脑的时期,我依然对星座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还会在网上寻找与自己最为匹配的星座。为此我的同学还颇感委屈,她认为我对她好仅仅是因为我发现我们两个的星座匹配度比较高!
再后来,我还为玄学做过一件比较疯狂的事:在看了各种血型的分析后,我极度好奇自己的血型,于是拉着我们班当时的班花去医院扎手指验血了……
为我们验血的男医生还纳闷地问为什么我们要验血……
而我们知晓了自己的血型后,也只不过是根据杂志知道了自己对应的血型性格,适合的饮食结构。
现在想想,也是有点冲动了。
但我为玄学疯狂的却不止这一件事,在工作后,我开始在豆瓣和QQ上接触各种神秘的算命大师,这些大师到处给人看八字,有些免费,有些收个几十一百的,每个人说的都不太一样。
当时我对于自己的姻缘非常好奇,问的最多的就是何时能结婚,大师们基本都会告诉我过两年就会出现一个真命天子。
然而过了两年,我依然单着,于是我继续问这个问题,大师们又告诉我过两年就出现了。
于是又过了两年,我居然还是单着!
我开始思考,究竟是大师错了还是我错了?
而随着我对这个行业的深入研究,大师的层次也越来越高,微博上收费一小时三百,五百,一千的占星师,我全都接触过。
那些年,我花了大量的钱财去反复算命,甚至还买了占星书籍自学,希望能更了解自己的命运,并且可以给其他人算算命,预测预测未来。
从中我了解到原来除了星座之外还有星盘,而星盘有七八颗行星,更为复杂具体,似乎比星座要靠谱很多,但即便是这样,同个星盘的人也还是不少。
相同的星盘,相同的运势,也不意味着你们有相同的命运,因为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既然有多种可能,占星师又是如何确定到底是哪种形式呢?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某种程度上的自圆其说,但在这些占星师预测准确某些人和事之后我选择了确信不疑。
可即便花了几大千投入到这些知名占星师身上,说某年会结婚的我还是没有结婚,说某月会找到工作的我那个月却没有工作。
要说算命从来没有预测对一件事,那肯定也不是,比方我研究八字的朋友说我某年天地鸳鸯合,必定会有对象,那一年果然遇到了心仪的人,然而最后也没有结果,可这究竟是不是心理暗示就不好说了,毕竟我平时也很喜欢帅哥。
研究来研究去,我最终发现天时地利人和才是最重要的,每个环节配合得好才能扭转乾坤,普通人想只依靠数术去改变命运,这就属于痴心妄想,空中楼阁。
做人要务实,不能务虚。
被上帝遗忘的周有光:活了112岁,女儿夭折,82岁儿子走在他前面
2015年1月22日,著名气象学家周晓平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周晓平活到了80多岁,应该说是比较长寿的了。然而他的去世,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晓平的父亲仍然健在,他就是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老先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有光曾主持研发“汉语拼音”,为汉语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13年前,周有光送走了自己的妻子张允和,一位活了93岁的长寿老人。13年后,他又送走了82岁的儿子。
女儿夭折,82岁的儿子走在前面周有光出生于1906年,他出生的时候,大清还没亡,中国还在用着“光绪”的年号。周晓平是他唯一的儿子,1934年出生,2015年去世时虚岁82,而那一年,父亲周有光则已经110岁了。
110岁的白发人送走82岁的黑发人,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至少在周有光看来是这样的。
儿子周晓平刚刚去世时,大家都瞒着他,生怕老人家知道后出点什么问题。但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周有光最终还是知道了。
活了110岁的他,一生经历过无数的大风大浪,可儿子的死,仍然让他无法接受。第二年过生日的时候,周有光半夜三更想起儿子,还悲伤地哭出声来,这一切都被她的外甥女毛晓园看在了眼里。
年纪再大,在父母眼中也是小孩。周晓平去世时虽然已经是82岁的老人了,可在父亲周有光的眼中,他仍然是个孩子,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孩子走在自己的前面。
悲剧的是,周有光的两个孩子全部走在了他的前面。他和妻子张允和育有一儿一女,抗战期间,张允和带着一双儿女逃难,行到途中,女儿突发阑尾炎,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夭折。
儿女双全是多少人的梦想,可对于周有光来说,却无疑是件莫大的痛苦,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或许宁愿不生儿育女,也不愿意看到两个孩子都先他而去吧。
跟青梅竹马喜结连理,算命先生威胁活不过35岁周晓平是著名气象学家,周有光是“汉语拼音之父”、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父子二人都是大名人。
其实他们家的名人还不止于此,周有光的妻子张允和,也是一位名人,她既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昆曲爱好者。更了不得的是,她出生于“九如巷张家”,是时期与“宋氏三姐妹”齐名的“合肥四姐妹”之一。
合肥四姐妹是教育家张武龄的4个女儿,张允和是四姐妹中的二姐。四姐妹个个有才又有颜,出身又好,以至于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都羡慕地说:“九如巷张家的4个女儿,谁要是娶了她们,一定会幸福一辈子。”
叶圣陶说得没错,娶了四姐妹中老二的周有光,就真的幸福了一辈子。
周有光跟张允和是1933年结的婚,到2002年张允和去世时,两人携手走过了将近70年。70年间,二人相濡以沫,越到晚年感情愈深,而不像有些夫妻,以热恋开始,以仇视结束。
虽然是很幸福的婚姻,可在结婚之前,周有光和张允和却被一位算命先生下了威胁,说“他们八字不合,如果结婚,则两人均活不过35岁”。
崇尚新思想的周有光和张允和根本不理会算命先生的威胁,事实上,就算他们相信有这回事,恐怕也仍然会选择结婚。因为二人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他们从小就认识,可谓青梅竹马,张允和是周有光妹妹的同学,两家来往非常密切。
幸运的是,算命先生没有算准,周有光和张允和不但活过了35岁,而且远远超过,一个活了93岁,另一个更是活了112岁。倘若那位算命先生在泉下知道此事的话,恐怕要羞愧地无地自容了吧。
乐观、平淡,就是周有光夫妻长寿的最大秘诀张允和活了93岁,周有光活了112岁,他们两夫妻为何都如此长寿?最大的秘诀,恐怕就在别人的评价中。
身边人对周有光和张允和最大的印象,就是性情乐观。想当年逃难途中,女儿周晓禾因阑尾炎而夭折,儿子周晓平中流弹险些丧命,张允和都坚强地挺过来了,她固然悲伤,却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
年近40岁时,张允和生病看医生,医生说她很可能活不过50岁,张允和心里没有半点波澜,回去后该吃吃,该喝喝,毕竟被下“死亡通牒”也不是第一次了,她早就已经看得很淡了。
事实证明,正是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让张允和健健康康地活过了90岁。
至于周有光,他对生活所持有的乐观态度就更加明显了。本科期间,周有光修了双学历,分别是经济学和语言学,毕业后则一直从事经金融领域的工作,曾经当过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的经济学教授,还在新华银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兼职过。
但1954年,国家却突然交给了他一个新的任务——主持研发汉语拼音。虽然他大学期间修过语言学,可毕竟是非常久远的事了,现在突然让他搞汉语拼音,要他中断深耕了几十年的职业,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周有光坦然接受了,事实证明,国家没有看错人,他确实是研发汉语拼音的最佳人选。在他的主持下,汉语拼音方案顺利出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那套。
“半路出家”成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与其说是一种励志,倒不如说是上天送给乐观的周有光的一件礼物。
2015年,人民网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周有光是“一位通达、乐观的知识分子。”这是来自官方的评价。
2017年1月14日,刚刚过完111周岁的周有光老先生溘然长逝,享年112岁(虚岁)。108岁的时候,周有光曾自嘲说“他被上帝遗忘了”,或许是上帝听到了这句话,想起了人间还有这么一号人物,才在4年后带走了他吧。
周有光比妻子张允和大了3岁,却在她以93岁高龄去世后又“守寡”了15年,夫妻俩加起来一共205岁的寿命,古往今来都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了吧。
精通玄门奇术的大师,通过一次测算,勘破了一生的命数
导读: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命运?这是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思考过的一个问题。
对于未来人们的内心里既有期待,也有迷茫甚至还会有一丝丝隐隐的担忧和恐惧。也正因如此,古往今来才会有这么多人,想要通过各种手段,窥探命运的究竟。
但问题是即便知晓了自身命运之后又能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从时期,一位玄学奇人的一生当中,解读命运的真相。
今天我们人物篇要介绍的,就是奇人“韦千里”。
韦千里出生于清朝末年,去世于上世纪的80年代。
由于其高深的玄学造诣,在时期,曾与袁树珊、徐乐吾,并称为上海命学三大家。
在他的一生当中,经为许多政坛知名人物预测命数,其中就包括当时统领政府的。
然而他虽然精研命理,但却并没有受困于此,反而还在晚年时跳出了命运的范畴,将自己的人生境界,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史料的记载当中,来了解关于他的传奇一生。
少年奇才1911年3月31日,韦千里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个命学世家当中。而这一年,也恰好是大清王朝覆灭的前一个年头。
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他今后的命运,必然不会太过平静。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他出生的第六个年头,他的父亲韦石泉就隐约感受到了一丝不祥的预兆。于是便为自己算了一卦,结果算出自己已经只剩下十年左右的寿命。
对于这个结果,韦石泉的内心里其实并不意外,毕竟自己这些年替人预测命数,多次道破天机,难免遭受反噬。
但是回过头来,看到尚且年幼的儿子,他忍不住一声长叹,感慨自己这一脉的传承,恐怕是要断绝了。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年幼的韦千里,对于玄学命理这门学问,居然出奇的有天赋。时常自己一个人在父亲的书房里,研究古代命理学的书籍。
在常人看来犹如天书般难以理解的东西,他却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就参透了其中的精髓。
在此之后,他便试着为身边的人进行预测解惑,结果每次都十分灵验,不过随着他的学术日渐成熟,父亲当初的预言也终于得到了应验。
在他16岁那年,其父韦石泉因病去世,最终留给他的,只有一些记录心得体会的命学手稿。
然而随着父亲的离世,韦千里也开始第一次,对于命理产生了疑问性的思考。他时常在想,人们穷通命数究竟有什么用呢?
就如同自己的父亲,即便能够预知结果,可最终却依旧无法改变什么。但既然无法改变,那又为什么还要去研究呢?
为了解开这个疑问,他开始一边为人算命赚钱,一边努力深造自己的学业。就这样几年的时间匆匆而过,此时的韦千里也从当初那个稚嫩的少年,变成了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
然而随着走出学校的大门,一个选择性的问题也随之摆在了他的面前。
在一方面凭借着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身份,他完全有机会进入政府机关,谋取一份不错的差事。而在另一方面,则是依仗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命理绝学,在乱世当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处。
面对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一时间不知如何抉择。于是也学着父亲当年的样子,为自己的人生和命运,进行了一番测算。
而根据他后来在著作中的记录,当时所得到的批示如下:
“此为千里自造,识者咸谓憾于无火。然春金固非当令,乏土之生,则且无根,纵天干庚辛林立,而日元无气,非是真强。”
矧又亥卯会成木局,子辰会成水局,水与木皆有挫于金乎,火能熔金,有火固可显达,无火则一寒儒而已。然寒弱之金,逢微火当可得志,逢巨火则不胜其克。
无如身不任财,难免富屋贫人之讥,正合我今日之笔耕终夕,砚田枯涩者也。然则富贵皆无大望,我将永自韬养矣。”
这番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他预测自己此生在仕途方面难以有所进展,终究还是会回到做学问这条道上来。
他到底又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呢?那么他的此番预测究竟是否准确呢?他到底又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呢?
我们来继续探索他人生的第二个阶段。
入世封神在预测完自己的命数之后,韦千里毅然放弃了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机会。开始借助父亲生前的影响力,在上海滩挂起招牌,做起了一名职业的算命先生。
而此时恰好正逢乱世,许多人在面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时,往往都会将希望寄托于玄学之上。如今他选择这条路,在某些程度上来看,算得上是顺时应运而为。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韦千里,虽然身怀奇术,但在外人看来,他终究只是一个初入此门的新人。
为了快速站稳脚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他迅速出版了一系列的命学书籍,其中就包括后来名动天下的《千里命稿》一书。
这本《千里命稿》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命理学的复杂原理,呈现在了大众的眼前,使大家都能或多或少,看懂一些端倪。
这在那个时代,也算是一种非常成功的营销方式,而在这之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他对当时戏曲名家梅兰芳的预言。
他在书中大胆预测,对方现今虽然只是一介戏子伶人,属于三教九流当中的末端,但将来必然会进入政界,并且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
甚至还明确指出,对方的命运会在何时何地,因何事而发生转变。而这一切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也果然都一一得到了应验。
在上海滩迅速站稳脚跟之后,韦千里的名字逐渐开始在名流权贵的圈子里传播。不过这在当时来说也,只能算是小有名气,真正让他一战封神的契机,则是在几年之后的事件。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被张学良扣押,一时间各方势力大为震动。这天深夜,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韦千里忽然接到元老于右任打来的电话。
由于此前于右任找他算过两回命,所以两人也算颇有交情。
电话中对方直接开门见山,对他说:“当今局势你是知道的,如今蒋先生被困西安,蒋夫人将去斡旋,不过此行凶险异常,因此明日想亲自造访,请你卜一卜吉凶。”
听闻此言,韦千里沉吟一阵,继而回应道:
“命理术数终究是小道末流,只能做人生参考,如果蒋夫人执意要算,我也只好尽力而已。”
第二天中午,宋美龄果然乘车来访,双方一阵寒暄过后,韦千里当即用六壬起卦,来为对方卜算吉凶。
所谓六壬,乃是古代预测术的一种,与太乙神术,奇门遁甲并称为三式。其源头出自于河图洛书,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又以壬乃阳水,故称六壬。
而这种预测之术的原理则在于,通过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化四象,四象定万物生成变化,再配合天地人三才的定位。将所求之人、所求时刻通过一定的方式代入天盘、地盘当中,
观察盘局变化,寻找杀机,起出四课三传,便能够推断出所求之事具体发展变化过程。
得出卦象之后,韦千里先是认真推演了一番,随后又要了的生辰八字。
细细斟酌良久,才吐出一口浊气说道:
“此卦象显示有惊无险,而才八字上来,此月有吉星相照,蒋先生应会平安归来。”
但是在说完这些之后,他又进一步补充道:
“蒋先生虽然当前运势正盛,可过了59岁之后,便会步入甲辰运,届时应当卸甲归田,方为上策。”
不过对于后来这一番话,宋美龄似乎并未放在心上,只是命人奉上润金,随后便起身离去。
在此之后,事情也果然如他预料的那样,西安事变圆满解决,平安地回到南京。
经此一事之后,韦千里的大名,也迅速传遍了社会各界,无数人纷纷趋之若鹜前来找他预测。
毕竟在乱世之中,人们对于自己的命运总是充满了迷茫和担忧,即便是社会高层也不例外。
据史料记载,时期的许多大人物都曾先后找他预测,其中就包括清末明初的革命家章太炎,以及北洋军阀吴佩孚,山西军阀阎锡山等诸多权倾一时之辈。
同时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将他与早已名震天下的命学大师袁树珊,并称为南袁北韦。
深入本源随着接触到的人和事越来越复杂,韦千里对于人性和命运的认知,也逐渐变得更加深刻。
在那段时间里,他时常对身边的人说:
“命理一学,看的是面相,算的是八字,捕捉的是问卦人脸上不断闪烁的欲望。
贪婪、虚荣、妒忌、恐惧、傲慢,人的命运,确实写在脸上。”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里早已不再把命理一学,看作取财谋生的手段,而是真正将其当成了一门学问来研究。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悟到了更深一层的道理,开始了由术入道的转变。
在他看来人的命运和自然万物的生成发展,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人的一生,就像是一颗种子,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再到枯萎死亡的过程。
而一个人的基本生命信息,其实在生命孕育之初的那一刻,就已经全部具备。这就是人的先天之命。
至于这颗种子最终究竟会长成什么样?又与外界的因素息息相关,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这就是人的后天之运。
所以说命理之学,就是在研究命和运之间的相互作用,换而言之,就是探索本体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和结果。
拥有了这种感悟之后,他面对人生的态度也随之变得更加豁达。既不在乎名利富贵的得失,也不再执着于吉凶祸福的预测,一切都是随缘随心而行。包括对待自己的学术传承也是如此。
根据资料显示,他这一生一共育有六个子女,其中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但这些子女却没有一个人继承他的衣钵,甚至还一度认为这些都是封建迷信。对此他却表现得十分淡然,并没有刻意的去强求。
这也正如他在晚年时所说的那样:
“人这一生,最好的结局便是随其运势,尽其天命,成为自己本该成为的样子。所谓的生死祸福,富贵吉凶,即便算出来,也只是提前知晓了结果而已。”
人们所寻求的,不过是一个内心里的安稳。但若要安稳,其实只需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世人之所以算来算去,大多都是因为明知妄念不可得,却又不甘心罢了。
结尾时至今日韦千里老先生早已逝去多年,但是他最终所留下的感悟,却依旧能够对许多人的内心造成深刻的启发。
从他的一生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真正参透命运之后,所拥有的那份从容与淡定。其实从某些程度上来讲,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变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又一个短暂的瞬间,最后真正能够留下的,只有内心当中所沉淀的那一丝感悟,而这一丝感悟,或许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生命的真谛。许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