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智慧「人间道」三十 坎为水
易经第二十九卦:坎为水卦
船涉重滩之课
外虚中实之象
大过之后,过至极必陷,坎者,陷也。重坎即重险,险中有险,此卦专论处险之道,如何用险。
人间道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阳实在中,乃中有孚信,惟心诚正一,则能亨通,俗谓:至诚可以通金石,入水火,有何险难不可亨?故出险之道在于诚一而行,否则常居险中也。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习有重复之意,上下皆坎,即险中有险,水流而不盈,即动于险中仍未出险之时,吾人行险须不失其信,乃可吉。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
以刚中之道,抱持至诚之内实,天下何所不通,若止而不行,则常居险中也,故坎险以能行为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天之险乃因高不可升,地之险为山川丘陵,诸王公观坎之象,知险不可陵越,故设高墙深地为险,以守其国,保其人民,此用险之时也。人间亦然,凡知人之学,分尊卑,分贵贱,区分小人与君子,皆为用于杜绝灾殃,限隔上下,此都是体悟了险之用也。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水势就下,由小而大,历久不变,君子观坎水之象,取其有常,不变其德行为真。如人之德行常变,则伪也。政治上发令行教,必使民熟于闻,人人皆从之,故有谓三令五申,即此意。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初爻以阴柔居坎险之下,因无援,处不當,不能出险,唯益陷深而已,故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由险中而加陷入险,乃失正道,加凶。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二爻位,乃阳陷二阴之中,即至险而有险状,但其本为刚中之才,故虽未出险,亦可自救,不至于愈险,故君子处艰险而能自得,皆因刚中而已。能刚则有才,能执中则动不失所宜。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此即虽有小得,虽不致于陷险,然亦未能出险状。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六三位在坎险之时,以阴柔居而处不正,走下则入险,向上则重险,故有进与退皆遇险,居又有险,枕乃处不安状,此时唯戒勿用方是。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以阴柔又处不正,动则唯益险,人出险须有道,如失道,但为能求去,只益增困穷而已。
: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此言大臣當险难之时,唯有至诚于君,不可停交往,而又能打开使君能明之心,则可保无灾。人欲求上之笃信,只有求质实而已,如多礼仪而尚服饰,反凶。一樽之酒,二簋之饭,以瓦缶为器,乃求质实之意。再处明之地以明君之心,如此方能入君心,即令艰险,亦可无咎。自古以来,只求刚直攻讦直言不讳之人,多忤逆君心,而属温厚明辨者,反而能入君心,改变君主。
象曰:樽酒簋二,刚柔際也。
但求实质,又刚中有柔,必平安。君臣之交能长久,不外乎诚实而已。
九五:坎不盈,衹。既平,无咎。
此即九五之尊,有刚中之才,可以济险,但下无助,独依君之力无法济天下之险,则有咎,必待盈平,方可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刚中之才得居君位,时天下险难,但未至全险,其未能平险,乃因君臣无法协力相济之故,故此君道未能救济天下,乃因无臣,故曰不称其位。
上六:係用徽纆,窴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此意阴柔而深陷险中,圣人以牢狱比喻,缚以徽缠,囚置于丛棘之中,其不能出,至少三年不可免,其凶如此。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上六以阴柔而处险地,乃因其失道而成。其灾延三年不得免,意久也。
易经中的智慧「人间道」三十 坎为水
易经第二十九卦:坎为水卦
船涉重滩之课
外虚中实之象
大过之后,过至极必陷,坎者,陷也。重坎即重险,险中有险,此卦专论处险之道,如何用险。
人间道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阳实在中,乃中有孚信,惟心诚正一,则能亨通,俗谓:至诚可以通金石,入水火,有何险难不可亨?故出险之道在于诚一而行,否则常居险中也。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习有重复之意,上下皆坎,即险中有险,水流而不盈,即动于险中仍未出险之时,吾人行险须不失其信,乃可吉。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
以刚中之道,抱持至诚之内实,天下何所不通,若止而不行,则常居险中也,故坎险以能行为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天之险乃因高不可升,地之险为山川丘陵,诸王公观坎之象,知险不可陵越,故设高墙深地为险,以守其国,保其人民,此用险之时也。人间亦然,凡知人之学,分尊卑,分贵贱,区分小人与君子,皆为用于杜绝灾殃,限隔上下,此都是体悟了险之用也。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水势就下,由小而大,历久不变,君子观坎水之象,取其有常,不变其德行为真。如人之德行常变,则伪也。政治上发令行教,必使民熟于闻,人人皆从之,故有谓三令五申,即此意。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初爻以阴柔居坎险之下,因无援,处不當,不能出险,唯益陷深而已,故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由险中而加陷入险,乃失正道,加凶。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二爻位,乃阳陷二阴之中,即至险而有险状,但其本为刚中之才,故虽未出险,亦可自救,不至于愈险,故君子处艰险而能自得,皆因刚中而已。能刚则有才,能执中则动不失所宜。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此即虽有小得,虽不致于陷险,然亦未能出险状。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六三位在坎险之时,以阴柔居而处不正,走下则入险,向上则重险,故有进与退皆遇险,居又有险,枕乃处不安状,此时唯戒勿用方是。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以阴柔又处不正,动则唯益险,人出险须有道,如失道,但为能求去,只益增困穷而已。
: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此言大臣當险难之时,唯有至诚于君,不可停交往,而又能打开使君能明之心,则可保无灾。人欲求上之笃信,只有求质实而已,如多礼仪而尚服饰,反凶。一樽之酒,二簋之饭,以瓦缶为器,乃求质实之意。再处明之地以明君之心,如此方能入君心,即令艰险,亦可无咎。自古以来,只求刚直攻讦直言不讳之人,多忤逆君心,而属温厚明辨者,反而能入君心,改变君主。
象曰:樽酒簋二,刚柔際也。
但求实质,又刚中有柔,必平安。君臣之交能长久,不外乎诚实而已。
九五:坎不盈,衹。既平,无咎。
此即九五之尊,有刚中之才,可以济险,但下无助,独依君之力无法济天下之险,则有咎,必待盈平,方可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刚中之才得居君位,时天下险难,但未至全险,其未能平险,乃因君臣无法协力相济之故,故此君道未能救济天下,乃因无臣,故曰不称其位。
上六:係用徽纆,窴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此意阴柔而深陷险中,圣人以牢狱比喻,缚以徽缠,囚置于丛棘之中,其不能出,至少三年不可免,其凶如此。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上六以阴柔而处险地,乃因其失道而成。其灾延三年不得免,意久也。
春秋古易:清华简《筮法》为何“以坎为火,离、艮为水”
清华简《筮法》一个显著特点,没有卦爻辞,直接用阴阳之理和互卦解读,换句话说,战国春秋时期不用爻解读八卦的。
清华简八卦图
清华简八卦图与《周易》中的后天八卦图相比,只是颠倒了坎、离两卦的位置。
劳即坎卦,罗即离卦,简文解释:“奚故谓之劳?司树,是故谓之劳”、“奚故谓之罗,司藏,是故谓之罗。”这与《说卦》以“坎为水、离为火”,正好相反。
以往易学家认为在《说卦》所述的后天八卦图中,八卦之次序是按五行相生之次排列的,土(坤)→金(兑、乾)→水(坎)→木(震、巽)→火(离),在这个相生序列中,艮(土)的位置不好解释。尚秉和先生认为:“兑、乾金生坎水,水润艮土,而生震、巽之木”,虽能自圆其说,但终觉牵强。
有专家这样解释:
在第十一节中有如下一个占例:
六一一 一六六
一一六 六一六 金木相见在上,阴。水火相见在下,风。
简文说“金木相见”在上,是指上面两个卦巽(木)、兑(金);说“水火相见在下”,是指下面两个卦坎(火)、艮(水)。也就是说,在《筮法》的理论体系里,不仅离为水,而且艮也为水。如再结合《说卦》的理论,则可发现《筮法》之“卦位图”比后天八卦图更加符合五行相生之序,即是:土(坤)→金(兑、乾)→水(离、艮)→木(震、巽)→火(坎)。
以上解释各依其理,但似觉不妥。 为什么竹简以坎为火,以离为水。实际上是制图方位问题。因为清华简的八卦图是对自然现象直观描述。面南背北仰望天空,太阳运行在北部天空时,北半球正值春夏,坎代表北方天空的夏天,万物丰盛于夏,故坎为“劳”,为“树”,万物茂盛故曰“树”。夏天之火盛于北方,故坎为“火”。当太阳回归南方时,当“离”之时,北半球为冬,故离为“罗”、万物“藏”于冬,为水。
当古人把这一观察结果,以北为上,南为下的方式,自上而下画在平面上。就是上图中,坎为北,为夏,为火,在上。离为南,为冬,为水。
东西各三卦是自上而下排列,表示由南向北,而坎离两卦是自上而下,先北后南。这样的制图整体是矛盾的,所以被后人修改后,成了后天八卦图,顺时针的排列。相应的,坎变成了水,离变成了火。
《春秋古法读《易经》、《春秋古法读焦氏易林》两书,由著名出版社投资,今年下半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