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其实并不难懂,掌握了基础知识,你也能轻松入门学易经
01 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提到易经,有时候我们还会提到周易,那易经和周易是一回事吗?实际上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部易经,一部叫连山易,一部叫归藏易,还有一部叫周易。这三部易经分别为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所使用。
夏代人们所使用的易经是由伏羲演绎的。它是以艮卦作为六十四卦的首卦。艮卦的上卦是艮卦,下卦也是艮卦,而艮卦象征山。从卦象上来看,上面是山,下面也是山,卦象所显现的是山和山连接在一起的景象,所以伏羲演绎的这部易经又称为连山易。
到了商代人们所使用的易经是由黄帝演绎的,它是以坤卦作为六十四卦的首卦。坤卦的上卦是坤卦,下卦也是坤卦,而坤卦象征地。因为人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埋藏在土地里面,使用之后又回归于土地里面,所以黄帝演绎的这部易经又称为归藏易。
到了殷商末年,当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羑里的时候,他就利用被囚禁的这七年多时间对易经重新进行了演绎,历史上称周易。这部易经是以乾坤两卦作为六十四卦的开门卦。随着生产力和生活形态的急剧变化,这时候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导致原有的归藏易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要。
比如归藏易里面有“散家人卦”,当归藏易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处在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是中国古人采用走婚形式而产生的结果。
但是到了殷商末年,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父系社会,继续沿用“散家人”的卦名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周易就在“散家人卦”的卦名中去掉了“散”字,称为家人卦。
从连山易、归藏易再到周易的发展简史可以看出,易经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02 文字易、符号易与哲学易易经发展史上先后有三位重要人物对易经的创作、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人文始祖伏羲的贡献最大。如果没有伏羲,也就没有八卦,更没有六十四卦。重要性居于第二位的人物是创作卦辞和爻辞的周文王,所以从周易开始,“文字易”就产生了。重要性居于第三位的人物是作易传的孔子。
所以伏羲被尊称为上古时期的圣人,周文王被尊称为中古时期的圣人,而孔子被尊称为近古时期的圣人。上古、中古和近古合称为“三古”,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合称为“三圣”,三古三圣是易经发展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
早在上古时期,伏羲演绎连山易、黄帝演绎归藏易的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所以当时的易经只有阴爻和阳爻,以及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画,也就是符号,所以称为“符号易”。
中古时期文字产生了,周文王就给六十四卦创作了解释性的文字,这就是“卦辞”;同时又给三百八十四爻的每一爻也创作了解释性的文字,这就是“爻辞”,于是“文字易”就产生了。其实在周文王创作卦辞和爻辞之前,易经的每一卦和每一爻都有解释性说明,只不过那时候是口口相传的口头语言。
到了春秋时期,为了方便人们更好地学习易经,孔子在研读易经之后就创作了“易传”,易传也称为“十翼”,对易经所包含的哲理作了进一步的理论解释,所以“哲学易”就产生了。
易传包括彖辞传、象辞传、文言、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其中的彖辞传、象辞传和系辞传又各自分为上、下两篇,合起来就有了十篇,这十篇文章对易经的传承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03 “周”“易”的丰富内涵易经在传承过程中,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在汉代就已经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那“周易”这本书的书名有什么文化内涵呢?人们对“周”字总结和概括出了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表示周朝,以及演绎易经的人是周文王。
第二表示周遍,表示易经内容包罗万象,万事万物都包含其中。
第三表示周转,也就是周而复始。
易经六十四卦,象征事物发展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结束的全过程。比如既济卦表示人们已经渡过河了,象征事情已经完成了。未济卦则表示人们还没有渡过河去,象征事情还没有完成。
那这两卦所表达的意义是不是相互矛盾的?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矛盾,因为既济卦所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完成了;而未济卦所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新一阶段又开始了。
不仅仅“周”字有这么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易”字同样具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人们对“易”字同样总结和概括出了三种不同的含义:
易字的第一种含义表示变易,也就是变化。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易字的第二种含义表示简易,也就是简单。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无非是阴与阳的变化,动与静的变化,刚与柔的变化,损与益的变化,减与增的变化。
易字的第三种含义表示不易,也就是不变。无论事物怎么千变万化,它的变化规律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变化的只是现象,不变的才是规律。
比如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地上的影子,但它的位置是时刻都在移动的,这就是变化,而且影子的长度也在不断变化,中午短而早晚长,这就是“变易”。但是影子的这种移动和变化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天之中总是伴随着太阳的位置移动而不断地变化,这就是“简易”。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时候影子在物体的西边;到了中午,影子就移动到了物体的北边;到了下午,影子又移动到了物体的东边。影子的这种移动和变化,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还将是这样;在中国是这样,在国外也是这样,这就是“不易”。
如果从字形上来看,“易”字由“日”和“月”这两个字会意而成的。 “日”是指太阳,象征阳;“月”是指月亮,象征阴。所以由“日”和“月”这两个字会意而成的“易”字,象征的是阴阳的变化之道。
提到易经,大家可能觉得有些深奥难懂,看到易经的卦爻符号就觉得头疼。其实易经并不难学,只要掌握了易经的基础知识,再来看易经就容易多了,也就更容易入门,也能更好地把握其精髓与智慧。
零基础,手把手告诉如何快速读懂《周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周易》就像一座神秘的殿堂,散发着神秘的幽光,吸引着好奇的人们去探寻其中的秘密。许多人就是走进它也很难进入其中,更不要提登堂入室了。无奈只有折返而回。《周易》古文难懂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在文字之外的东西,《周易》一书中完全没有提及的象数思维。
《周易》的大门需要象数思维的钥匙才能打开。
由于现代易学文化的断层,更严重的是义理派对象数派的否定,以前出版的易学书籍中以义理派为主,看了这些书只会让人越看越迷糊,根本走不进《周易》的大门。直到近二十年来才有少量的术数类书籍的出版。
曾经接触过义理类的书籍,我还是有古文基础的,不看白话文也可以的,但是看了义理派的书籍,还是感觉不知所云。直到我接触到象数派书籍,学会象数思维后,再重新看《周易》,我才真正走进它的大门。
要想快速看懂《周易》不要从它下手,先把《周易》放到一边,先从象数思维着手。
学会弄懂了象数思维,再回头来看《周易》你才会恍然大悟,以前,你不知所云的地方,其实,都是有象数的依据的。要学习象数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占卜入手,因为易学的本质是进行预测,最初伏羲画卦的时候,就是通过观象来画卦的。
《周易》系辞中有清楚的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几句话把伏羲用观象比类的方法来画卦,以及画卦的目的讲的很清楚,就是为了预测事情。这一点在发掘出的商周之前的龟甲和兽骨有非常清楚的证明,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在这些占卜的经验逐步累积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时间,很可能是在古代掌握占筮者的手中《周易》才整理成形。因此,从《周易》的形成到应用其实都是和占卜密切相关,唯有从此入手才能真正搞懂它。
在学习象数思维时一本合适的入门书非常重要,无论你有多高的学问,在初学时你就是一个小学生,入门书一定要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再由浅入深的详细讲解。在此推荐一本邵伟华的《周易预测学讲义》,这本书非常适合做入门书,近年来,市面上这本书可能不太好找了,那么你可以从市面上看到的书里找一本。
书里面必须从以下基础知识讲起,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卦象;卦画以及由卦画变换得到的卦的几种形式,它们是复卦、互卦、错卦、互卦、旁通卦;64卦的排列;卦的排列规律非复即变;阴阳的对立统一;五行的生克以及五行十二运势;天干以及其代表的方位时间和生克化合;地支以及其代表的方位时间和生克制化刑冲;卦代表的万物类象;六十甲子;现代时间与干支的换算。如果,没有以上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你只能多找几本书参考了,但学习时一定要以一本书为基础。
这些基础知识在《周易》里是根本没有的,它们只存在于占卜术中,但它们是理解《周易》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你想理解《周易》简直是妄想。
注意在学习这些知识时,与现代的科学的知识是完全不同的类别,你在学习的时候,最好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才容易明白。比如,五行的生克你要从抽象的角度去理解,木代表的是有这一类特性物质,不要把它理解成具体的木,当然了,以后在用的时候,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个抽象的木在不同的地方,会代表具体的不同的木。
学完这些基础知识以后,你可以去学习一下《梅花易数》,这门术数学起来比较简单,能够很快上手,它虽然简单,但有深邃的易理做基础,它比较注重象数思维,用起来非常灵活。在用的时候起出卦来后,你可以去查一个《周易》做参考,但还是要用它的原理得出的结论才行,在用《梅花易数》的过程中,能够让你从象、数、理、占的不同角度去把握你起出的卦。只有在用的过程中你才能体会它们,同时加深了你对象数思维的理解。在学习《梅花易数》时,你需要找一本合适的《周易》版本做参考,推荐马恒君的《周易正宗》做参考。
当然了,你也可以找一本适合的,记住一定要有从象数思维的角度去讲解的内容。当你学完《梅花易数》在运用的过程中很好的把握了它的象数思维以后,再回头来把《周易》通读一遍,你就会发现这回你真正读懂了《周易》。当然了,不学习《梅花易数》也可以从其它的地方掌握象数思维。比如,尚秉和的《周易古筮考》里面,很多春秋时的筮例,都是从象数思维的角度去断的,还有尚先生自己的卦例也是从象数思维的角度去断的,通过这些筮例的学习也可以掌握象数思维,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要比《梅花易数》稍微难一些。如果,你只是为了读懂《周易》而不是为了学习占卜,掌握了象数思维就足够了,占卜方面的东西就不用再学了。
如果,你对占卜感兴趣,可以开始学习纳甲筮法,或者说是六爻预测法,这两者说的是同一个东西。
这种预测法,不太注重象数思维,它的理论上是以天文学为背景,把天干地支纳入八卦之中,组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干支相配的运算系统。这个运算系统分为八宫,由八经卦统领,一宫之内包含七个别卦,以本宫五行性质以定六爻相配六亲性质,然后,按自初爻向上直至五爻,再退回三爻的逐次变卦方法,列出每卦的世应位置。
再依据占日干支自初爻到上爻轮排青龙、朱雀、勾陈、塍蛇、白虎、玄武等六兽,结合占测月日,以衡量卦中各爻情况,结合事体择取相应爻象进行推测变化。如果从哲学的角度说《周易》讲述了一种世界观,那么各种术数就是方了。
六爻预测同样也是一种方。我觉得通过对它的学习与运用可以使你更清楚的领悟《周易》中的世界观。比如通过对每类占测事例的学习,你会发现同样的一个卦,在占测不同的事情时,得出的吉凶结论是不一样的,既使是同一个卦占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定应期时你会领悟到《周易》的阴阳平衡,以求中和的思想。在运用的过程中你才会深刻的领悟基中更多的哲理。
你领悟的这些东西,对你以后学习其它门类都是非常有用的,无论你以后学习奇门遁甲、大六壬、紫薇斗数、甚至风水,你领悟的这些东西都会帮助你快速入门。
最后谈一下要不要找老师,或者说自己看书学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能传道的老师几乎没有,只要能授业解惑就行了。至于妄想通过一个培训班,在六七天的时间里由一无所知到会灵活运用一门术数,那是根本不大可能的,老师只是给你指一条路,不让你在学习的时候走弯路浪费时间,以及给你答疑解惑罢了。参加了培训并不代表那些知识和经验都装进了你的脑子里,路还是要自己走,学习回来以后还是要自己看书的。
如果,你自己能领悟,没有老师,你一样能学得很好。
「易经文化」入门基础必读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八卦”是由三条横线组合而成的八组图像。其横线分为两种:一种为一条直线,称阳爻(yao),另一种为中间断开的直线,称阴爻:
阳爻
阴爻
由三个爻组合的图像,称为“卦象”一共有八种,再给每一种卦象分别起个名称,共八个,故称“八卦”,即:乾,坤,震,巽(xun),坎,离,艮(gen),兑。
一、先天八卦
八卦有其生成的规律:
从上图中可看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分为阳爻和阴爻;两仪生四象:在阳爻和阴爻的上面,再分别加一阳爻和一阴爻,称为“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生八卦:在四组“两仪”上面再分别加一阳爻和一阴爻,即组成八卦。
八卦生成的过程是自下而上,八卦的画法也是从下往上一爻、一爻地画,最下面的一爻称为“初”。
按古人之习惯,阅读顺序是自右至左,故有: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这就是先天八卦次序数。
古人为了便于记忆八卦的卦名和卦象,编有“八卦取象歌”。
读为: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分别代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其对应为: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
就是说,一个卦象必须记住两个卦名,这样记忆: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八卦各有其方位:
请注意:中国古代的地图与现代西方的地图位置不同,中国地处北半球,房屋多为座北朝南,以面南为正位。面南时,其方位就是左东右西、前南后北,判断方位十分方便实用。
思谨画的先天八卦图中心一定要配有一个“阴阳鱼”,即“太极图”,其意为:
乾、兑、离、震四个卦表示“阳气”由盛渐衰,即每卦所对应的阴阳鱼中的白色部分由多渐少;
巽、坎、艮、坤四个卦表示“阴气”由弱渐强,即每卦所对应的阴阳鱼中的黑色部分由少渐多。
乾、兑、离、震四个卦依次左旋(逆时针方向转动);巽、坎、艮、坤四个卦依次右旋(顺时针方向转动)。
“太极图”中有两个“鱼眼”,表示: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本节重点:
1、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2、表相: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3、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4、卦序: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即先天数)
二、后天八卦
随着时代的演化,社会越来越复杂。到了周朝,周文王重新做《易》,故称“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先天卦和后天卦的区别是卦位(方位)和卦序不同。
从乾卦开始依次顺时针旋转: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一定要依上图熟记各卦象的方位。东、南、西、北分别对应震、离、兑、坎。(可比较先天八卦之方位)
占卦的取用为“先天数”和“后天卦”。“先天数”即为先天卦之“卦序”;“后天卦”即为后天八卦之方位。
下图将上表中的方位和五行属性表述的更直观。
图注:按心灯老师所示,已将洛书九宫图之中宫数添上了“十”,并修改了口诀。
五行方位为: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中央为土。
后天八卦数套用洛书九宫数,八个卦所对应的数字为别是1、2、3、4和6、7、8、9,故无法取用,所以图中之口诀,初学者不必记忆。
本节重点:
1、卦序: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与方位对应(不考虑数字);这个卦序也是六十四卦之“分宫卦象次序”。
2、五行方位: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中为土。
不常见字之读音:姤 gou;遁 dun;否 pi;屯 tun;艮 gen;贲ben;睽 kui;巽 xun;噬嗑 shike;蛊 gu;涣 huan;夬 guai;萃cui;咸 xian;蹇 jian。
六十四卦,亦称六爻卦,是由八卦上下相叠复合而成。
六十四卦之排列次序有多种,按八宫卦象次序排列只是其中的一种。此外,常见的还有按先天八卦次序排列(首卦为乾,未卦为坤,详见六十四卦方圆图);按《周易·上、下经》次序排列(首卦为乾,未卦为未济)等。
对初学者来说,分宫卦象次序最便于记忆。所谓“爻变”,即前一卦之某爻,或由阳爻变为阴爻,或由阴爻变为阳爻后,转变为另一卦。初学者应一宫、一宫念熟,同时要善于观察卦象的变化规律,念或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记忆每卦之卦象。
前一讲说过,画卦是从下往上一爻、一爻地画,所以一个卦中每爻的名称也是从下往上数。其中,阳爻以“九”字表示,阴爻以“六”字表示,因为九为阳数之最(最大数),六为阴数之中(中间数)。
我们以纯阳卦——乾和纯阴卦——坤为例,说明各爻之称谓:
古人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即是指乾卦之九五位。为何不用“上九”表示皇帝之尊?“上九”不是比“九五”还是高吗?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所在,即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万事不可及其极也。
佛家讲“无住”,《易经》以卦象十分形象地表示了宇宙万物之无住,大到天体,小到个人,都不可能“住”在某一点,每一“时空点”都在变,此其一也。其二,既然变化是必然的,那么,变化的趋势只有两种,或向“好”的方面转变,或向“坏”的方面转变,只是程度不同、快慢不同,所以“易变”之程度和速度,亦可通过卦象表示出来。佛家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有把握“当下”,就是说,自己要把握住变化的主动性;如果自己不把握,那就只能被动地受制于“易变”。
我们看上面的两卦,其位从下到上依次为:初、二、三、四、五、上;若是阳爻,既以九表示,若是阴爻,既以六表示;在初位和上位,“初”和“上”在九或六之前,在二、三、四、五位,九或六放在位数之前。所以,即使不画出卦象,以六组数字,亦可以表示出某一卦,因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是唯一的,不可能重复。
卦爻右边的上或下,表示上卦和下卦,上、下前面的字表示八卦中的某一卦。
至此,大家应该对六十四卦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了。
古人称《易经》为“五经”之首,因为《易经》绝不仅仅是一个“算卦”的“工具”,它是中华文化之源。《易经》中包含着变化无穷的理、象、数,所以它不仅是儒家之经典,亦是道家之经典,也是诸子百家之经典。
《周易》是周朝之《易》,此前,亦有两易,称为《连山》和《归藏》,世间早已失传(心灯老师已明示过,《连山》和《归藏》他皆有[群聊中答飞吧问])。
《周易》是对每卦、每爻、每象等加以说明,尚有《系辞·上、下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故古人学《易》,非主占卦也,占卦只是学《易》之“附产品”。
我们再看“分宫卦象次序”。第一列表示“八宫”,即八个主卦,每卦一宫,其排列次序按后天八卦次序: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个次序是必须要记住的。
第二列为“八纯卦”,八纯卦是由两个相同的八卦重叠组成。在八纯卦中,只有乾卦为纯阳卦,即六爻皆为阳爻,坤卦为纯阴卦,即六爻皆为阴爻,其余六爻卦都是同时包括阴阳爻的。
第三列都是初爻变,即八纯卦之初爻,或由阳爻变阴爻,或由阴爻变阳爻。乾宫卦和坤宫卦最为明显和直观。其后的二爻变至五爻变,皆如此。图中已很明显。请大家细心观察。
至此,每宫已排出六卦,八宫共四十八卦。那么,其余的十六卦如何归入八宫之中,且每宫两卦?
因为六十四卦是由上下两卦组合的,其中,下卦为内卦,上卦为外卦,既然是“外卦”,就有如“身外之物”,所以六十四以内卦(下卦)为重,外卦(上卦)为轻;以内卦为主,外卦为次也。
我们以乾宫为例,至“三爻变”后,下卦已经变成了与本宫内卦相反的卦,即内卦从纯阳卦变成了纯阴卦。至五爻变止,如果外卦再变,就要变成坤卦了,所以最上一爻不能再变了。其他各宫皆如此。
第六次变:经过对其余的十六卦对比分析,又发现了一个规律,即内卦不变,外卦再变:外卦的初爻,即六爻中的第四爻变。由此组成了每宫的第七卦。在每宫的第七卦中,因为每宫之内卦(下卦)都是与本宫之本卦相反的卦,即乾变坤、坤变乾;离变坎,坎变离等等,已不是“自己”,故称其为“游魂卦”。
第七次变:至此,每卦之外卦(上卦)不变,内卦(下卦)再变回本卦,即初、二、三爻皆变,意为“游魂”归兮,故称为“归魂卦”。由此组成了每宫的第八卦。
本节重点:
1、初学者先将八宫中的每宫念熟,若背诵,则一宫一宫背,如: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背的同时,要同时想出卦象。
2、六爻中各爻位之称谓。
附:
一、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二、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
方圆图之次序依此图而排列:方图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将下图之一行列为方阵;圆图则是按八卦方位之序(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排出六十四卦。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