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建筑(陵墓建筑分两部分分别是)

世界文化遗产之 明清皇家陵寝

明清皇家陵寝

丧葬文化登峰造极之作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皇家陵寝”位于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和辽宁省,包含了从1381年正式动工、几万名工匠耗时数十年完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以及几乎所有的明、清皇帝及其后妃、其他亲属等的陵寝、墓葬,直到1915年最后一位入葬皇陵的清朝光绪皇帝清西陵的崇陵。

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人们对灵魂和死后世界/阴间的存在的笃信,造成了中国社会“厚葬”、“事死如生”的社会风尚。封建帝国统治者皇室丧葬的奢华和隆重则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常倾举国财力、物力、人力,汇聚全国能工巧匠而为之,以确保先祖死后的“享乐”与“尊崇”,树忠孝楷模,并祈佑江山永固。因而,帝王陵墓总是会在地面和地下建筑、装饰、雕刻、绘画、随葬品、设计组合等各个方面,留下同时代最高水平的作品、成就,以及其他史籍文物。

“明清皇家陵寝”包含了数不胜数的文物精华。如明十三陵地宫中以皇冠、凤冠、龙袍而驰名的几千件出土文物、奇珍异宝;清东陵乾隆皇帝九券四门54米进深、满布佛教雕刻、人称“石雕艺术宝库”的裕陵地宫;慈禧太后定东陵陵寝名贵黄花梨木的木构架和精美绝伦的彩绘;清西陵雍正皇帝泰陵大红门前宽阔广场上朝向三方的三架高12.7米、宽31.85米、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青白石料建造的巍峨高大的石牌坊等等,无不如此。

每座陵寝前都会有“神功圣德碑”一类歌功颂德的碑记。更重要的,是每座陵寝的主人都关联到中国最后两代大一统封建帝国500余年风云变幻历史中不同的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是物证的明清历史。同时也包括了明代建文帝的遁逸和景泰帝的曲折经历、清西陵雍正皇帝“无头之谜”、乾隆皇帝“香妃墓”的故事等记载或传说。

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扩大了祭殿建筑,使得后来汇聚的皇家陵寝园区,丧葬制度更加系统、规范。遵从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依陵区第一座祖陵建主神道,其他陵寝环伺周边;从正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分达各陵区。布局顺序一般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石案、方城(上立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制作无不极尽精巧。有关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陵制级别很严格。

总体而言,各个陵寝又有变化和例外,有的例外反映出特定的历史和事件,是以物见证明清历史的生动说明。

“明清皇家陵寝”的环境感应令人震撼和遐思。陵寝建造首重选址和布局,严格遵循风水理念和传统。大环境会有山环水绕。前有朝山,后有靠山,朝山和墓园之间还会有案山,三山连为主轴线,神路数公里,左右环护,气势恢宏。每座陵寝又各有自己的环境体系。所有陵园内及周围以长青的松柏树为主,植被郁郁葱葱,古树名木众多。这为后人留下了宏大、庄严、肃穆、静谧的特殊品类文化景观。

2000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审议通过将湖北钟祥县明显陵、河北遵化市清东陵、易县清西陵以“明清皇家陵寝”名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上,同意扩展至北京明十三陵、江苏南京明孝陵;

2004年,在中国苏州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上,同意扩展辽宁沈阳清永陵、福陵、昭陵,列入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明清皇家陵寝”符合如下世界遗产标准:

标准Ⅰ:卓越的建筑群与满足风水标准的自然环境和谐融合,使得明清皇家陵寝成为人类创造性天赋的杰作。

标准Ⅱ:陵墓展现着一个发展阶段,前朝的传统融进了明清的架构,又成为后代接续发展的基础。

标准Ⅲ:这些皇家陵寝是主导了这一世界500余年的文化与建筑传统的杰出代表作。

标准Ⅳ:皇家陵寝的建筑完美地融入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组合。它们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寝的杰出实例。

标准Ⅴ:明清陵寝是对盛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信仰、世界观和风水理论的辉煌图解。它们既是埋葬显赫人物的庞大处所,又是演绎中国历史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舞台。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

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d/file/gt/2023-10/pf1uj4vppnw.ht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

李世民给自己修建了怎样的陵寝?你想象不到的,地面建筑太豪华了

李世民给自己修建了怎样的陵寝?你想象不到的,地面建筑太豪华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中涌现出了众多伟大的君主和统治者,他们在位期间对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唐朝的李世民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带领国家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推动了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除了政绩卓著之外,李世民还以其精心修建的陵寝而闻名,为后世留下了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观。

李世民的陵寝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也就是现在的秦陵。秦陵是中国古代陵墓中最为庞大、壮丽的一座,它由许多陵墓组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世民的陵墓。

在古代,陵寝对于君主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君主的安息之地,更是彰显君王威严和统治力量的象征。因此,李世民决心修建一座堪比天堂的陵寝,以展示他的权威和地位。

首先,李世民的陵寝在地面上建筑了一座极其豪华的宫殿。这座宫殿占地广阔,建筑气势磅礴,宫墙高大厚实,富丽堂皇的装饰品点缀其中。宫殿内部规划精巧,布局宏大,各个厅堂、殿宇相互连接,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宫廷建筑群。这些建筑充满了华丽的绘画、雕刻和装饰,展示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

其次,李世民的陵寝还拥有宏大的园林景观。园林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君主品味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李世民在陵寝中修建了一座美丽的园林,其中有湖泊、假山、花园等景观,形成了一个宛如仙境的场景。园林中栽种了各种珍稀植物,鸟语花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些园林景观不仅让陵寝更加美丽,也让人们在悼念李世民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美好。

除了地面建筑,李世民的陵寝还有一个地下宫殿,这是整个陵寝中最神秘、最壮观的部分。地下宫殿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建筑群,由各个殿宇、走廊、墓室等组成。它采用了复杂的建筑工程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古代建筑的巅峰水平。地下宫殿中的墓室是李世民的最终安息之所,墓室内布置精美,墓穴内有珍宝和陪葬品陪伴着他。地下宫殿中还有许多神秘的走廊和洞穴,使整个陵寝更加神秘莫测,给人一种探险的感觉。

李世民的陵寝不仅仅是一个君主的陵墓,更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在修建过程中,大量的工匠、艺术家和工程师参与其中,他们倾注了心血和智慧,使陵寝成为了一项杰出的艺术品。陵寝中的壁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研究古代艺术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李世民给自己修建的陵寝是一座堪比天堂的建筑奇迹。它的地面建筑极其豪华,地下宫殿神秘壮观,园林景观美丽宜人,展示了李世民的权威和统治力量,也是对他杰出贡献的最好见证。这座陵寝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文化瑰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和李世民的卓越。

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浅谈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布局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政治性和等级性的建筑。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死和灵魂的观念,也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的高度成就。今天本人将从封土、陵园、地宫、神道等方面,浅谈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布局与特点,以及其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眺望南朝六代的帝王陵墓,感慨历史的变迁和帝王的荣辱。

封土的沿革

封土是指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的坟丘,是帝王陵墓的主要标志。封土的形状和规模,随着历史时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风水观念和审美趣味。

战国至秦汉时期,封土呈覆斗形,上部是方形平顶,称为“方上”或“山陵”。这种形制模仿了夏商周时期的祭祀台坛,寓意着帝王对天地万物的统治。秦始皇陵是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方上”,原高约115米,东西长345米,南北长350米。秦始皇陵内部有仿造天地山河的奇景,以珍宝为星辰,以水银为江河。其壮丽无比,令人惊叹。唐代以后,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防止盗墓,帝王陵墓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即选择一座山头作为陵体,实为天然的“方上”,前面有较低矮的左辅右弼山头,合于藏风聚气的风水图式。唐太宗李世民与武则天合葬于乾陵,乾陵位于骊山之南麓,背靠梁山,前有两座小山分别称为左辅右弼。乾陵地宫可能是汉唐帝陵中唯一未被盗掘者。

明清两代,封土恢复了“方上”的形式,但不再用黄土夯筑,而是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于砖城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着皇帝的庙号、道号。明清两代帝王陵墓多选址于北京郊区或河北省内。

封土之下埋藏着帝王的灵魂和荣耀

封土之上展现着帝王的权势和气度

封土之形随着时代而变迁

封土之意却贯穿了历史长河

陵园的建筑布局

除了封土之外,帝王陵园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的地面建筑,以彰显帝王在幽冥世界中仍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耀。帝王陵园的建筑布局大都遵循了一定的规范和原则,体现了对称、整齐、庄严、肃穆等特点。

帝王陵园一般由神道、神像生、祭坛、寝庙、祾恩殿等组成。神道是通往陵园的道路,两旁有石像生或石刻兽人等护卫着。神像生是指雕刻成人物形象的石像,如将军、文臣、外国使者等。祭坛是用来祭祀帝王灵魂的场所,一般设在封土前方。寝庙是用来供奉帝王牌位和神主牌的殿堂,也是举行祭祀仪式的主要场所。祾恩殿是明清两代特有的建筑,在寝庙后面设立一个小型殿堂或亭子,在里面放置一个屋或抱厦(即棺木),以寄存帝王遗体。

帝王陵园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这样既能保护陵园不受外界侵扰,又能显示出帝王陵园与普通墓地的区别。四面开门分别称为正门、左掖门、右掖门和后门。正门通常是最大最华丽的一扇门,在正门上方会悬挂着写有“某某某之墓”的匾额或碑额。左掖门和右掖门分别位于正门左右两侧,在左掖门外会设立一个管理机构,在右掖门外会设立一个供奉牲礼和器具的库房。后门位于封土后方,在后门外会设立一个供奉牲礼和器具

除了围墙和四门之外,帝王陵园还有一些重要的建筑,如神道、神道石像、寝庙、祭坛、宝城宝顶等。神道是连接正门和寝庙的一条道路,象征着帝王从人间到幽冥的通道。神道两旁会排列着各种石雕像,如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等,有的还有石龙、石凤等神兽。这些石像是为了护卫陵墓,也是为了展示帝王的威严和荣耀。

寝庙是帝王陵园中最重要的建筑,是祭祀帝王灵魂的地方。寝庙一般位于陵园的中心位置,前面有一个广场和祭坛,后面有一个封土或宝城宝顶。寝庙的形制和规模根据不同的朝代和风格而有所变化,但一般都是仿照帝王在世时的宫殿而建造,有殿堂、廊房、院落等。寝庙内部会摆放着帝王的画像或塑像,以及一些殉葬品。

封土或宝城宝顶是帝王陵园中最显眼的标志,是埋藏着帝王棺椁和地宫的地方。封土或宝城宝顶的形式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从最初的覆斗形夯土堆积,到后来的以山为陵或因山为陵,再到明清时期的圆形砖城圆顶。封土或宝城宝顶上面通常会建造一座明楼或碑亭,用来纪念帝王的功德和事迹

地下宫殿

“始皇既没,葬于骊山之下。 二世曰:「先帝欲以天下之金银宝物藏之梓宫中,非所以重先帝之德也。」乃使工匠作机弩矢,满于梓宫之上,以为非常人所能至。 又使益发挥山下之河水,以灌其上。 又令百官奏事毕,皆令就泥中。 令太监赵高监治其事。 高因阴使工人为私道,相与盗发梓宫中金玉珠玑,不可胜数。”

地宫是帝王陵墓中最神秘的部分,是埋葬着帝王棺椁和珍宝的地下宫殿。地宫的形制和结构根据不同的朝代和风格而有所差异,但一般都是仿照帝王在世时的居所而建造,有殿堂、厢房、走廊等。地宫的入口通常位于封土或宝城宝顶的前方,有一条长长的墓道通向地宫。墓道两侧有时会绘有壁画或摩崖石刻,表现出帝王的生平事迹或神话传说。

地宫的规模和装饰与帝王的地位和财富成正比,一般越是显赫的帝王,其地宫越是宏大华丽。地宫内部会摆放着各种金银器皿、珠宝玉石、丝织品、书画等殉葬品,甚至还有人畜等活物。这些殉葬品既是为了满足帝王在幽冥世界的需要,也是为了展示帝王的权威和荣耀。

中国古代地宫的开凿始于秦始皇陵,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下有水银之河江大海,机相灌输”。秦始皇陵地宫至今未被发掘,其内部结构和内容仍然是一个谜。从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砖石砌筑的墓室和地宫一直在不断发展。最著名的地下宫殿,即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定陵地宫由前后两个墓室组成,前墓室为正方形,后墓室为圆形,两者相连成为“方圆之道”。定陵地宫内部装饰精美,墙壁上镶嵌着珍珠、琉璃等贵重材料,天花板上绘有九龙图案。

出土了许多文物珍品,如万历皇帝和孝定皇后的金缕玉衣、金冠、金鞋等。

陵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艺术的结晶。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类型和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神道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元素之一,是陵墓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也是陵墓主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

凡王者之所葬者,必有神道

神道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凡王者之所葬者,必有神道。意思是说,王者之所以能够成为王者,是因为他们拥有神圣的血统和天命,因此他们死后也要享受神圣的待遇,必须有一条专门供他们出入的道路,即神道。这里的神道指的是王者出殡时所走的路线,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丧道”。

《礼记·曲礼上》也说:“王者之丧也,有丧道。这种丧道不仅用于王者,还用于诸侯、卿大夫等贵族。《礼记·曲礼下》说:“诸侯之丧也,有丧道。《左传·昭公十五年》说:“卿大夫之丧也,有丧道。这种丧道通常是从死者居所到墓地之间的一条直线或曲线,沿途设有各种仪仗和标志物。《礼记·曲礼上》说:“王者之丧也……其路直而不曲。”《周礼·地官司徒》说:“凡王者之所葬者……其路曲而不直。”

这种丧道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并沿用至周朝。殷商时期最著名的丧道就是殷墟甲骨文中所记载的“亳邑”(今河南省安阳市)到“小邑”(今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之间的“亳小之路”。这条路长约20公里,宽约10米,在两侧设有木柱、旗帜、鼓乐等仪仗物。这条路被认为是殷商王室出殡时所走的路线,也是殷商王室与先祖灵魂沟通的通道。周朝时期最著名的丧道就是秦始皇帝出殡时所走的路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二十六日葬嬴政於骊山下。……从号三十六万人。……车马甚盛。这条路长约120公里,从沙丘平台(今甘肃省武威市)到骊山(今陕西省西安市),沿途设有各种仪仗和标志物,并由大批士兵护送。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神道最初是指贵族出殡时所走的路线,具有尊崇死者、表达哀思、保护灵柩、隆重送葬等功能。这种功能在后来发展成为固定在陵墓中的神道时仍然保留着。

神道的功能

固定在陵墓中的神道一般指从陵门到内城门或地宫口之间的一条直线或曲线形状的通道。这种神道在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神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连接天地人三界

中国古代人认为天地人三界相通相应,人死后灵魂不灭,而进入一个与生前相似但更加美好和富足的幽冥世界。因此,在建造陵墓时要模仿天地人三界的结构和规律,使陵墓成为一个微缩的宇宙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神道起着连接天地人三界的作用。首先,神道连接了天界和地界。天界指天空或星辰,在中国古代被视为至高无上、永恒不变、主宰万物的存在。地界指地面或土壤,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承载万物、滋养生灵、孕育财富的存在。天地相合则万物生长,天地相离则万物消亡。因此,在建造陵墓时要使天地相合而不相离,以保证死者灵魂得到安息和永生。而神道就是实现天地相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2)展示权力和地位

神道不仅是连接天地人三界的通道,也是展示陵墓主力和地位的标志。在神道两侧,通常设有各种雕塑和建筑物,如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狮、石象、石鹿、石鸟、石龟、石凤、石麒麟等动物形象,以及亭台楼阁、牌坊、碑刻、门楼等人工构筑物。这些雕塑和建筑物不仅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也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陵墓主人的身份、品位、财富和文化水平。例如,石人一般分为文人和武人两种,文人手持笔筒或书卷,武人手持刀剑或弓箭,分别代表了陵墓主人的文治或武功。

除了动物形象外,神道两侧还设有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牌坊、碑刻、门楼等。这些建筑物不仅起到了分隔空间、指引方向、增加景观的作用,也起到了表达敬意、宣扬功德、记录历史的作用。例如,在明清时期,皇家陵寝神道两侧设有三座牌坊:大红门牌坊、棂星门牌坊和华表牌坊。大红门牌坊是神道入口处的第一座牌坊,上书“

”六字,表示了皇家陵寝的尊严和权威。

棂星门牌坊是神道中段处的第二座牌坊,上书“棂星门”三字,取自《诗经·小雅·斯干》:“棂星其奏”,意为天子出行时天上有星辰相随相应。华表牌坊是神道末端处的第三座牌坊,上书“华表”二字,取自《礼记·曲礼上》:“王者之丧也……其路直而不曲……其路旁设华表”,“华表”即高大而华丽的木柱或石柱,用于标明路线或界限。这三座牌坊不仅显示了皇家陵寝神道与普通陵寝神道的区别,也显示了皇家陵寝与天地之间的联系。

(3)保护安宁和平衡

神道除了连接天地人三界和展示权力和地位外,还有保护陵墓安宁和平衡的功能。在神道两侧或四周,通常设有各种防御性或调节性的设施或物品,如城墙、护城河、栅栏、门楼、碑刻、香案等。这些设施或物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也具有象征性和仪式性,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陵墓安全和谐的重视和追求。例如,在明清时期,皇家陵寝周围设有高大厚实的城墙和深宽阔阔的护城河,以防止外敌或盗贼侵扰。在城墙上设有四个方向各一座门楼:正南为正门(大红门),正北为后门(后宫门),正东为东门(左掖门),正西为西门(右掖门)。这四个方向分别对应着四象:南为朱雀(火),北为玄武(水),东为青龙(木),西为白虎(金)。这样既符合风水布局原则 ,又体现了天地四方之理 。在城墙内外还设有各种碑刻和香案等物品,以记录建造过程、颂扬功绩、表达敬意等。

结语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建筑虽然具有辉煌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文化意义,但是也是帝王统治的一种工具和象征,是满足帝王的私欲和虚荣心的产物。建造陵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征发无数的民工,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和苦难。同时,陵墓也成为盗墓者的目标,引发了无数的争斗和杀戮。因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陵墓建筑并不是一种文化遗产,而是一场灾难。

引用文献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王仲孙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布局与特点》:李晓峰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文化内涵》:张志强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周礼注疏》卷十三,王肃等注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史记》卷六,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

《礼记集解》卷十四,孔颖达等解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左传·昭公十五年》:《左传正义》卷十八,杜预等注释,中华书局,1981年版

《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卷六,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6/1697196502346648.html
上一篇:正缘桃花(正缘桃花免费测试)
下一篇:12生肖的来历故事(12生肖的来历故事简短)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