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的故事(文殊菩萨的故事动画片)

转世灵童:十世班禅的一段故事!真是一段传奇的经历

藏传佛教坚信,活佛的灵魂永恒不灭,在班禅圆寂后,可以通过寻访灵童,来认定下一世班禅的身份。

近现代以来,十世班禅的寻访过程最为艰难,喇嘛们几番波折,甚至差点儿认定错误,才终于在青海循化县迎回了真正的班禅——贡保才旦。

寻找转世灵童:“你怎么才来?”

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在青海玉树寺的拉甲颇章圆寂后,行政院第555次会议通过了“微认班禅呼毕勒罕办法”,其中第三条规定在认定三名呼毕勒罕候选人后,由西藏地方政府呈报中央派员在拉萨大昭寺掣签。

按照西藏惯例,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和青海的班禅行辕都需要相继分派人员到各地去寻访。

在地广人稀的西北地区,寻访喇嘛们完全靠徒步推进,跋涉千里,挨家挨户地辨认,鉴别,当地人只要一听到是“寻灵童”的,都喜滋滋地把自家刚出世的孩儿抱出来,若是能被选为“佛爷”,那可真是光宗耀祖的乐事。

然而,灵童的选拔极为严格,一年又一年,转眼间,距离九世班禅圆寂已近七年。

喇嘛们每经一地都会选出数名灵童候选人,随后再同该地区负责人一起筛选,初筛次筛后,灵童的人数还是十分可观,有不知情的随同人员建议:“不用走了吧,这些孩子我看资质不错。”

但九世班禅的随从喇嘛们都没有回话,他们只是低着头,啃完了干粮,准备继续上路。

也许他就在前面等着我们呢?冥冥之中,众人心中都有着柔软而坚定的感应。

一行人风尘仆仆,来到了青海循化县温都乡,当地民风淳朴,喇嘛们依旧在乡里打听九世班禅圆寂后出生的男孩,听闻他们的来意,乡人们纷纷惊异地行礼,随后友善地提醒道:

“你们可以去找一个叫贡保才旦的孩子。”

“是的,我觉得那孩子很有可能就是你们要找的人。”

贡保才旦自出生起就没有离开过温都乡,别的婴儿初生,万物混沌,目色不明,贡保才旦却是一出生就开了眼,一双乌黑剔透的眼睛,含着笑,直直望着门口,仿佛天生就知道会有人来找他。

再大一点,小贡保才旦时常瞪着门口啼哭不止,父母完全拿他没办法,哄了多次以后才发现,只要把贡保才旦抱出门外,他就不哭了。

反倒眼睛骨碌骨碌地望着村口来来去去的人,似企盼,似怀念,日日如此。

也许幼小的贡保才旦心里明白谁会来找他,但找他的一行人却不明白,他们跋涉千里寻访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跑遍了整个藏区,耗费了六七年,才来到他面前。

喇嘛们刚一走到百米外的土坪上,贡保才旦就迎了过去,紧紧抱住其中的一个喇嘛的手臂说道:“嘉阳,你怎么才来?”

嘉阳喇嘛正是九世班佛的衣食侍从,众人听到贡保才旦这么说,都怔住了,他们找灵童找了六七年,也没碰见这种情况。

但嘉阳喇嘛一听到这话,一行热泪流了下来:“啊,你认得我。”

他见着眼前的小男孩,也是说不出的面善。

贡保才旦很快就被带到了塔尔寺,途中,他才知道自己不是唯一被选中的人,九世班禅的老家西藏扎什伦布寺寻访到的灵童就有足足十七个。

喇嘛们将先后寻访到的十余名相貌不凡、聪颖伶俐的灵童的岁数、姓名及家世先行转报中央政府。

先对九世班禅的家乡扎什伦布寺的灵童们进行筛选。

要在十七个里选一个,所有灵童和他们的阿爸阿妈都把心揪在喉咙口,一旁的喇嘛表情也十分凝重。

先是在一堆衣物、法器、珠宝、餐具面前辨识出前世班禅的遗物,认对的只有六个娃娃,另外十一个娃娃转眼间就被淘汰了。

贡布才旦虽然表现得像是个小大人,但猛一见到这么娃娃们嚎天哭喊,也是被吓得退了几步,跟来的阿爸阿妈们也哭着,原本自家孩子被选为灵童,一连几年,家中在当地都备受尊崇,这一下,荣华富贵全都化为泡影了。

一旁一个喇嘛转过头去,不愿直视那苦涩的场面,倒和看来被震天哭声惊到的贡保才旦聊了喟叹道:“要是班佛一下子转世十七个灵童该多好。”

贡保才旦微微低下了头,无限悲悯地看着在场众人。

而被筛留下的六个娃娃也在流泪,他们生不出一点得意,新一轮的选拔筛选只会更加惨烈,而离希望越近,破灭落空的疼痛更令人绝望。

一场更加提心吊胆的遴选即将开始。

这一次是打卦问神,过程漫长,环节繁缛,在喃喃的经声佛语中,六个小娃娃都僵立着,贡保才旦注意到,甚至有一个紧张得鼻涕拉长,也不知道吸溜。

不知过了多久,结果最终出来了,班禅定的是一个叫绛热的娃娃。

落选的其他五个娃娃都哭了。

只有一旁的贡保才旦没有哭,只是失望地摇了摇头:“你们打卦问神问错了,我才是真正的班禅,我才是你们要找的人。”

见这孩子不哭不闹,反而说了这么一通话,众人都很是见怪,但思及都是落选者,也不欲讥讽,只是擦干了眼泪鼻涕,无奈地看了这深受刺激的孩子一眼。

贡保才旦被阿爸阿妈带回了家,但他还是和过去一样,天天往村口跑,阿爸阿妈看了直叹气,这孩子,总觉得还会有人来找他。

十世班禅:从贡布才旦到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两个月后,嘉阳喇嘛再次出现在村口。

原来此前选中的绛热突然得病死了,贡保才旦必须和另外四个娃娃将重返塔尔寺接受认选。

路上,贡保才旦孩子气地戳着嘉阳喇嘛说道:“我说你们问神问错了嘛。”

嘉阳喇嘛只是蹲下身子看着贡保才旦说:“福也是危险的,越大越危险,要是命里没有,人就担不起,大福来临就是大祸来临。”

临行前,贡保才旦专门去和他的玩伴们告别,他这一次颇为庄重,因为他隐隐感觉道,此去经年,怕是再难相会了。

班佛对同乡的小柴旦说:“我出生在青海,但我的前世,都是生活在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的。扎什伦布寺就是我的老家,现如今我要回去了。”

小柴旦不太明白伙伴的这一番话,天真地答应道:“我们是来送你回老家的吧,这么多骆驼都是来送你回老家的吧?”

他看了看喇嘛们此次借来的骆驼,很是新奇,他很少能看到这么多匹骆驼一起出动。

贡保才旦轻柔地抚摸着驼头,低声说:“就要上路了,一上路我跟格尔穆就不能在一起了。”

格尔穆是贡保才旦的妹妹,看小柴旦一脸不解,他又说,“格尔穆要走在驼队最前面。可是我不能,他们不会让我走在最前面。”这自然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

1944年,剩下的5名灵童回到塔尔寺,再作遴选。

这一天,塔尔寺内香烟袅袅,祈祷声不断。

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班禅堪布会议厅负责人罗桑坚赞亲往监督。

贡保才旦在班禅堪布会议厅特意安排的仪式中,从众多的物件中准确地选取了九世班禅生前用过的衣物等物品,比之前那些只认出一样物品的灵童更为全面。

高僧将五位灵童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经纸上,分别包人了糌粑团里,投入特制的金瓶内,随后由一行喇嘛们捧至大金瓦殿,五百喇嘛念经祈祷。

在众目睽睽之下,摇了一个时辰,轻轻摇动的金瓶中跳出了一个糌粑团。

剥开后,经纸上正是“循化县文都千户子“温都.贡保才旦”。

随此后一段时间,贡保才旦便留在了塔尔寺。

同年,卜定班禅身、心、意化身三名。

第一名是贡保才旦、第二名是塔尔寺附近百姓之子切穹扎喜、第三名为西康昌都八宿地区人拉玛。

西藏地方政府当即电陈中央备查,同时告知于堪厅。

贡保才旦被确认选中后,其他四个娃娃悲然离开,他却一边哭一边小跑着追了过去。

那四个娃娃和他们的阿爸阿妈没有半点妒恨,见他追来,满脸惊慌,当即跪下磕头:“佛爷,佛爷。”

贡保才旦也要下跪,跟过来的嘉阳喇嘛却半拉半扶道:“万万不可,使不得,他们担不起的。”

贡保才旦过意不去,带着哭腔说道:“大福不来,大祸也不来,你们没有危险了。”

虽然是不满十岁的孩子,但这几位灵童都是极聪慧的,几个娃娃一听这话便禁不住抱在一起,呜里哇啦地哭了好一阵。

嘉阳喇嘛在旁边看,也悄悄地抹着眼泪,按理说,班禅活佛断不能这么和孩子们抱着大哭。

眼看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嘉阳喇嘛拉他离开,告诉他:“这还不是最后的确定,我们派出了好几支寻访灵童的队伍,最后一支灵童马上就要来了,你应该去念经祈祷。”

还没等到贡保才旦开始祈祷,最后一支寻访队带着他们寻访到的转世灵童洛卓来到了塔尔寺。

贡保才旦需要再次面对筛汰,第一环节同样是认物,洛卓也辨认出了前世班禅的遗物,半点不输他,再是问神,神意此时却是模模糊糊,不肯确指,几个时辰过去了,喇嘛们斟酌之下,决定最终只能以诵经取舍了。

洛卓记忆力超群,他随口就背诵了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克珠杰的名著——《无垢光释大疏》,而且一字不落,只见一旁的喇嘛们连连点头。

轮到贡保才旦始,他却是断断续续,口齿还颇为含糊,一开始,喇嘛们皱起了眉头,但直到听清了他背的东西,这才大惊失色。

贡保才旦背诵的竟然是《十波罗蜜与十恶》,这是九世班禅前往内地,在杭州灵隐寺时轮金刚上对七万僧俗信徒的演说,然而,这一番演说至今为止还从未刊印过,这个孩子怎么知道?

喇嘛们问贡保才旦,他只说:“我说过的话我记得。”

喇嘛们欣喜若狂,他们明白,真正的转世灵童非贡保才旦莫属了。

确定之后,国民政府颁布命令,确定了贡保才旦的身份,后又派遣专使前往塔尔寺,在普观文殊殿前,主持了隆重的坐床仪式。

而此次坐床仪式,方面派出了关吉玉和马步芳,前者是坐床典礼专使,后者为副使。

甘肃省拉卜楞寺高僧拉科仓.晋美赤列嘉措为他剪发,授法名“罗桑赤列伦珠确吉坚赞”,简称“确吉坚赞”,并为其授沙弥戒,从此,温都·贡保才旦变成了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十世班禅圆寂:一生爱国,涅槃再生

1949年8月10日,上午时分,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坐床大典在塔尔寺普观文殊殿前大讲经院举行。

一整套仪式直到午后3时方完毕,庄严肃穆,僧俗百姓们都目不转睛地观看着一切。

1949年10月4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额尔德尼·确吉坚赞那里时,他立即指定专人起草了一份电文,以班禅大师的名义向和朱德致敬。

这份电报,是十世班禅同、主席建立直接联系的第一个正式文件。

1950年10月,进藏人民解放军渡过金沙江、成功解放西藏东部重镇昌都,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

1951年4月27日,年仅13岁的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班禅亲自率领班禅堪布会议厅主要官员45人到达北京,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重要的政治活动。

此次赴京,经过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的共同努力,终于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954年9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都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后来,在西藏势力的叛乱下,班禅大师依旧正气凛然地站在祖国和人民一边,坚决拥护中央关于边平叛边改革的方针,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平息叛乱。

此后,在班禅大师亲自主持下,西藏自治区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平叛和改革的方针政策。

在1959年4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9年1月9日,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于离开北京前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札什伦布寺主持五世至九世班禅大师遗体合葬灵塔祀殿一--班禅东陵札什南捷开光典礼的。

在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亲自安排组织下,这次开光典礼隆重热烈,圆满成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但班禅大师却因操劳过度,致使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参考文献:

拉巴平措,陈庆英总主编;周伟洲主编. 西藏通史 卷 上[M]. 2016

西游记

作者明代吴承恩

《西游记》为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

该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2]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作品简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以整整七回写美猴王孙悟空出世及其大闹天宫作为全书故事的开始。

小说开头写道,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生出一石猴。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四海求师,在西牛贺洲得到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归来打败混世魔王,收复七十二洞妖王,结义六大魔王,去龙宫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针(原著作“神珍”),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

龙王、秦广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谏言,把孙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在御马监管马。猴王初时不知官职大小,后知实情,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吒二将,七个兄弟结义七大圣。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双方争持不下,观音菩萨举荐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战。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把金刚镯从南天门扔下击中悟空。猴王被擒。玉帝命天兵刀砍斧剁、南斗星君火烧、雷部正神雷击,不能损伤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把悟空置八卦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开炉,孙悟空躲在巽宫,有风无火,遂无伤,得火眼金睛。在天宫大打出手,被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拦阻在灵霄宝殿外的通明殿。玉帝下旨游奕灵官、翊圣真君请来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西游记》原著中的“五百年”形容年代很久远,并非具体时间。根据原著第十四回中记载,五行山是王莽篡汉之时从天降下。据此推算,到唐太宗贞观年间实际已经过去大约六百多年)。饥时,给他铁丸子吃,渴时,给他熔化的铜汁喝。

如来佛祖说西牛贺洲不贪不杀,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派观音菩萨去东上寻一取经人,去往西天取经,以大乘佛法劝化众生。菩萨在流沙河、云栈洞、五行山分别度化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三人,将来做东土取经人的徙弟,又度白龙给取经做脚力。

西游记漫画

唐太宗开科取士,海州陈光蕊得中状元,被丞相殷开山之女殷温娇抛球打中,做了佳婿,但在去江州上任途中被贼艄刘洪、李彪谋害。殷温娇产下一子,抛流江中,被金山寺法明和尚所救,取名江流,十八岁受戒。法名玄奘。后玄奘母子相见。报了前仇。

泾河龙王因赌卦少降雨水,触犯天条当斩,求唐太宗救命。太宗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太宗魂被迫入阴司对证。还生后修建“水陆大会”。请陈玄奘主行法事,开演诸品妙经。观世音显像,说其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指化陈玄奘去西天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御弟,赐号三藏。

唐三藏西行,出离边界即落入魔洞,得太白金星解救。又遇到刘伯钦,唐三藏跪在路旁,大叫:“大王救命!”得救,之后念经度了刘伯钦父亲超生。在五行山揭去如来的压帖,救出孙悟空,赐号行者。因孙悟空打死劫经的强盗,唐僧数落人,孙悟空一怒离去,观世音化作老母,传给唐僧一顶嵌金花帽,一道紧箍咒,骗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动咒语,悟空就头疼难忍,以此为唐僧钳束悟空的手段。

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观音摘了白龙项下明珠。在观音院,因悟空卖弄锦斓袈裟,引起金池长老贪心,要火烧唐僧师徒,反被悟空弄法烧了观音禅院。混乱中,袈裟被黑风怪窃走,孙悟空去南海请来观音,自己变化仙丹。诱黑风怪吞下,降伏此怪。

二人继续西行,来到高老庄,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是对月府所有仙女的称呼。并非民间传说里的后羿之妻姮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后来唐僧在浮屠山得乌巢禅师传授《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黄风岭遇怪刮黄风迷人,孙悟空请须弥山灵吉菩萨降伏此怪。在流沙河中,他们又收伏了观音赐名沙悟净并令其在等候东土取经人的水怪,赐号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婚。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被镇元子拿获。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仙树。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憎,都被悟空识破,将怪打死。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不辨真伪,逐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被黄袍怪摄入洞中的百花公主放了唐僧并央他到宝象国给父王送信,前来搭救。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作老虎。八戒欲回高老庄,经白龙马苦劝。到花果山请回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取经路线图

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欲拿唐僧,并有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五件宝器,神通广大。悟空与之斗智斗勇。屡经磨难,才降伏二怪。乌鸡国国王因不敬文殊菩萨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狮精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所化。

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因火眼金睛怕烟,抵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降妖。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黑水河龙王变作艄公。诱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孙悟空请来西海龙王太子摩昂擒龙回西海。车迟国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功,做了国师,匡扶社稷,保国安民,国王敬道灭僧。悟空等与三法师斗法,一一打死他们,使之现了原形。

观音座前莲花池内金鱼修炼成精,在通天河岁食童男童女。悟空和八戒变作童子,打退妖怪。妖怪作法,使通天河封冻,诱唐僧上冰上行走,摄入水府,观音菩萨赶来,念咒语杀死所有鱼精,把金鱼收回南海。太上老君坐骑青牛趁看守童打瞌睡,偷了老君的金刚镯下界作怪,在金兜洞把唐僧捉去。悟空金箍棒被收,打不过他,请来火德真君、李天王、天兵天将、邓辛天君、水伯、十八罗汉等,无人匹敌,都被妖怪用金刚镯把兵器收去,如来暗示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后来找到太上老君处,方用芭蕉扇把青牛收伏。

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唐僧、八戒喝子母河水受孕,悟空取来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气。西梁国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琵琶洞蝎子变化的女妖摄去。悟空和八戒联手打不过蝎子精,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使妖怪现了原形,死在坡前。

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强盗,害怕自己被连累,再次把他逐走。六耳猕猴趁机变做孙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天庭众神、地藏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六耳猕猴被悟空打死。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戮力,赴奔西天。

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孙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灵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勇,借天兵神力,降服二怪,扇灭了大火。师徒四人得以继续西去。

后来,师徒四人又先后除去了万圣老龙和九头虫驸马,荆棘岭杀死了所有吟诗作赋的树精,斗黄眉怪,打死蜘蛛精,请人帮助收蜈蚣精和青狮、白象、大鹏三怪。

比丘国国王被圣寿星坐骑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从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婴儿,败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

陷空山无底洞里老鼠精又变化女子掳唐僧强逼成亲。孙悟空访知老鼠精是李天王义女,上天庭告状,李天王一开始不承认,后被逼出面把鼠精押回天曹发落。灭法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主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法国。隐雾山豹子精欲食唐僧肉,被悟空用瞌睡虫睡倒,八戒一耙结果了妖怪性命。

师徒四人到天竺国,郡侯张榜求雨。悟空访知原委,原来是玉帝恼火郡侯对其不敬,禁止降雨,导致大量人死亡,孙悟空毫无办法,之后劝郡侯向善,敬了佛门,降甘霖。师徒来到玉华州,因教授王子学艺,被黄狮精盗走兵器。悟空等三人夺回兵器,黄狮精投奔祖翁九灵元圣,即太乙救苦天尊坐下九头狮子所化。悟空至青华长乐界东极妙岩宫请来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了九灵元圣,杀死了黄狮精等。

六小龄童版孙悟空

来到金平府,唐僧元宵夜观灯,被玄英洞辟寒、辟暑、辟尘三个犀牛摄去。悟空请来四木禽星擒拿三怪,斩首示众。

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玉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的真公主。

在西牛贺洲铜台府地灵县寇员外家化斋后,寇家遭劫,寇员外丧生。唐僧师徒被当做强盗捉起入狱,悟空入地府招回寇员外灵魂,案情大白。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难、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燃灯古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这才求得真经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东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

唐三藏把佛经送回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孙悟空成了正果,金箍儿也自然脱落。自此五圣成真,共享极乐。

2

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人吴承恩(有争议)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3

作品目录

《西游记》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雠报本第十回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丞相遗书托冥吏

展开

4

人物介绍

主要角色

孙悟空(心猿)

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为寻求长生之道,独自漂洋过海,历经八九载,学会了讲人言、行人礼,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地煞数七十二变和觔斗云(又作筋斗云)本领。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后大闹地府与天宫,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因感觉职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并迫使天庭承认该封号。因醉酒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蟠桃和太上老君的金丹,十万天兵天将对其围剿,后被二郎神困住,又被太上老君用金刚琢打倒,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金刚之躯。之后大闹天宫,被王灵官战个平手,后来在与如来的斗法中失利,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过自新。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音点化,拜唐僧为师,法号行者,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最终封为“斗战胜佛”。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中国人将他奉为神明。孙悟空坚持自己心中正义、嫉恶如仇,勇往直前,机智灵活,执著略带倔强,最喜好当官,是心灵的化身,智勇双全。武器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珍铁。

唐僧

徐少华版唐僧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祖师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唐僧为人胆小,一心向佛。

猪八戒(木母)

马德华版猪八戒

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被纠察灵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拥有投胎前的记忆和玉帝赏赐的兵器。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为人好吃懒做,憨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剧色彩的,而且有时也立有功劳。它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又招赘到福陵山云栈洞的卯二姐,想不到一年卯二姐却死了,只留下一个洞府给他。至此栖身云栈洞,自称“猪刚鬣”。

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帮手,一路负责挑担,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武器是九齿钉耙。

闫怀礼版沙和尚

沙和尚(沙僧)

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白龙马(玉龙)

又名玉龙(小龙王)。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要被斩首。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其他角色

佛与菩萨:如来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傩、伽叶、金蝉子、灵吉菩萨、弥勒佛、毗蓝婆、地藏王菩萨、白雄尊者、十八罗汉、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

道教神仙: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玉宸道君)、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齐天大圣、木公老祖(东华帝君)、王母娘娘(瑶池金母)、骊山老母、真武大帝、王灵官、千里眼、顺风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公、电母、风婆婆、云神、五炁真君、太白金星、赤脚大仙、游奕灵官、太阳星君、太阴星君、众嫦娥(素娥仙子、霓裳仙子等)、四大天王、日游神、夜游神、托塔天王、金咤、木叉、哪吒、巨灵神、福禄寿三星、二郎神、四值功曹、二十八宿、天蓬元帅、卷帘大将、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菩提祖师、镇元大仙、太乙救苦天尊、泾河龙王、百花羞。

妖魔鬼怪:混世魔王、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黑风怪、凌虚子、白衣秀士、虎先锋、黄风怪、白骨精、黄袍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压龙大仙、狐阿七大王、狮魔王、红孩儿、鼍龙怪、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灵感大王、独角兕大王、如意真仙、蝎子精、六耳猕猴、铁扇公主、牛魔王、玉面公主、奔波儿灞、灞波儿奔、万圣龙王、九头驸马、赤身鬼、劲节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杏仙、黄眉大王、赤鳞大蟒(蟒蛇精)、有来有去、赛太岁、蜘蛛精、百眼魔君、小钻风、青毛狮王、黄牙象王、云程万、国后、白鹿精(国丈)、金鼻白毛老鼠精、南山大王、黄狮精、猱狮、雪狮、狻猊、白泽、伏狸、抟象、九灵元圣、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玉兔精。

5

作品鉴赏

《西游记》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神话思维和权力意识

从文本的基本性质和艺术总体上判断,《西游记》是一部宗教与神话、迷信与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汉族民间文学文本,是一个经历漫长历史时间的集体创作和最后的个体加工的文本形式。它折射出先秦轴心文化衰微后华夏哲思的递减式没落和价值大厦坍塌后生活世界的混沌画面和世俗化的享乐图景。对于儒道释三种价值体系的喜剧化的嘲笑和反讽,凸显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晚期,随着商品经济萌芽和渐次,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和精神信仰的溃灭。《西游记》建构的神话世界,宗教隐喻着对于精神和心理的极权统治,被演绎成为皇权的象征。于是皇权意识和神话思维在宗教化的艺术文本里合乎逻辑地结盟,诞生出一种宗教政治和政治化的宗教模式。

《西游记》呈现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极权——皇权和神权,生存主体无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被牢牢地桎梏,屈服于和宗教的二重宰制,在心理结构上集体无意识匍匐于皇帝和佛祖的脚下。显然,《西游记》的文本散发着与生俱来的国民奴性气味。即使是作为反叛偶像的“英雄”最终也不得不拜倒在象征高高在上统治形式的佛的“法力”之下。

自我异化和游戏主体

黑格尔在《美学》中表达他一贯的美学主张:理想的艺术应该以人为中心。他又强调说:“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显然,《西游记》是神魔妖怪为感性符号而建构的人类形象。然而,由于宗教和迷信意识对于创作主体的宰制,文本所书写的形象呈现主体沉沦和自我异化的审美状态。换言之,《西游记》尽管不乏生动传神的各类形象或意象,然而,显露着一个无法掩饰的艺术事实:人物形象的主体性丧失,人性由于被宗教的压抑而处于沉沦的境域。

在总体上,孙悟空是一个“古典式英雄”。既是一个充满游戏精神的可爱英雄,又是一个也会遇到艰难困苦,遭受人生挫折的的英雄。显然,在被如来佛的魔法镇压之后,孙悟空显明为一个不彻底的英雄和遭遇灾难的英雄,身体和精神同时被囚禁。从具体细节考察,孙悟空是一个神话的虚幻英雄,而且是一个不断求援的英雄,是必须借助法术和宝物的英雄,在大闹天宫之后,他的英雄形象则表现出在对凡人的救助上。和司马迁《刺客列传》中的英雄相比,后者则是充满历史理性的英雄,呈现悲剧色彩的英雄,也是道德和伦理意义的英雄,洋溢实践理性的斑斓光辉,因而是真实的和可敬的英雄。比较之下,孙悟空只能是可爱而不可敬的虚假英雄。

混合的母题结构和循环的叙事策略

作为一部神话小说,《西游记》包含的母题丰富而宽泛,诸如反抗母题、取经母题、游历母题、冒险母题、受难母题、性禁忌母题、修成正果的母题等。新批评的代表人物韦勒克、沃伦认为:“从文学理论看,神话中的重要母题可能是社会的或自然的(或非自然的,或非理性的)意象或画面、原型的或关于宇宙的叙述或故事、对我们永恒的理想中某一时期的事件的一种再现,这种再现是纲领性的,或者是带着末世情调的,或是神秘的。”

《西游记》的母题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政治、神话、宗教多种领域和对象,它展现一幅生动多姿的历史风俗画,一定程度上呈现人类的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的理性倾向。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是不完整、不纯粹和不彻底的,甚至是破碎的和含混的,有时表现出内在的困惑和矛盾,严重地削弱了小说文本的哲学意义和思想魅力。

艺术特色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他们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过富于揩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这也是《西游记》充满奇趣的又一大特点。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

《西游记》张开了幻想的翅膀,驰骋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维模式,有着超现实的超前的意识。《西游记》的幻想艺术确是一份宝贵的思维财富和丰富的艺术财富。《西游记》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6

作品影响

国内影响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自《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等。《西游记》对戏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代宫廷大剧《升平宝筏》是西游戏,十本,240出。《西游记》不但有续作、仿作,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宝卷、民俗都产生影响,清朝子弟书里都有《西游记》的鼓词,可见影响之大。

国际影响

《西游记》备受西方人士的关注,译介较为及时。19世纪中叶,法国汉学家泰奥多·帕维把《西游记》中的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和第十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续配”)译成法文。第九回译文题名为《三藏和尚江中得救》,第十回译文标题为《龙王的传说:佛教的故事》。译文皆刊于巴黎出版的《亚洲杂志》(亦称《亚洲学报》,由亚细亚学会主办)。1912年法国学者莫朗编译的《中国文学选》一书出版,收录了《西游记》第10、11、12三回的译文。12年后,即1924年,莫朗译成《西游记》百回选译本,取名《猴与猪:神魔历险记》,当年在巴黎出版。这是最早的较为系统的《西游记》法文译本。

衍生文学

小说

《西游补》——明末董说著

《西游记前传》——致宁著

《悟空传》——今何在著

《西游日记》——今何在著

《大泼猴》——甲鱼不是龟著

杂剧

《通天河》一卷

《盘丝洞》一卷

《车迟国》一卷

《无底洞》一卷

《西天竺》一卷

《无底洞传奇》一卷

京剧

《唐王游地府》

《李翠莲》

《刘全进瓜》

《水帘洞》(又名“花果山”)

《拜昆仑》

《闹地府》

《闹龙宫》

《美猴王》

《弼马温》

《安天会》(后改编为“闹天宫”)

《五行山》

《十八罗汉斗悟空》

《高老庄》

《鹰愁涧》

《流沙河》(又名“收悟净”)

《三打白骨精》

《五庄观》(又名“万寿山”)

《黄袍怪》(又名“宝象国”)

《平顶山》(又名“莲花洞”)

《火云洞》(又名“红孩儿”)

《车迟国》

《通天河》

《金兜洞》

《女儿国》(又名“女真国”)

《双心斗》(又名“真假美猴王”)

《琵琶洞》

《孙悟空大破玄虚洞》

《芭蕉扇》(又名“火焰山”、“白云洞”)

《盘丝洞》

《金刀阵》

《无底洞》(又名“陷空山”)

《九狮洞》(又名“竹节山”)

《狮驼岭》(又名“狮驼国”)

《红梅山》(又名“金钱豹”)

《盗魂铃》(又名“二本金钱豹”、“八戒降妖”)

《禅悟》

豫剧

20世纪30年代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的《天国盛会》等。

歌舞剧

《Monkey: Journey to the West》,融合中国杂耍、多媒体播放以及百老汇式音乐剧,由《街头霸王》的两位创作者Damon Albarn与Jamie Hewlett制作;陈士争执导,于2007年曼彻斯特国际嘉年华(2007年6月28日至7月15日)时上演。

舞台剧

《西游记》(舞台剧作家林奕华指导的舞台剧,于2007年在台湾公演)

杂技剧

中国广州杂技团以西游记经典章节为剧情基础,传统杂技功夫为表演方式,融合现代舞台设计,于2006年正式推出的新型态舞台杂技剧《西游记》;该剧并无任何对白,仅借由舞台设计与杂技工夫,具体展现出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该剧多次赴欧美及世界各国演出,获得诸多艺文类别之奖项,2010年,首次于台湾台北市国父纪念馆公演。

衍生影视

电影

《盘丝洞》(1927年电影),上海影戏公司摄制,并于1929年以《蜘蛛精》为名在挪威首映,一度失传,于2013年由挪威国家图书馆在挪威北部诺尔兰群拉纳市摩镇的电影收藏中发现。

《西游记》 (1966年电影)、铁扇公主 (1966年电影)、盘丝洞 (邵氏电影)、女儿国 (电影)(香港邵氏电影,1966年—1968年,岳华(前两部)、周龙章(后两部)饰演孙悟空,何藩饰演唐僧,彭鹏饰演猪八戒,田琛饰演沙僧)

《新孙悟空72变》(台湾制作,1976年,剧情到孙悟空被压五指山结束)

《新西游记》(台湾版,1982年,碍于片长限制,剧本取精华演出,前段为花果山一直到取经队伍成形,中段为金角、银角,后段为铁扇公主与牛魔王,火焰山熄灭后就看到取经最终地,以此告结。其中台湾知名谐星:许不了客串演出)

《西行平妖》(香港,1991年)

《大话西游》(香港,1994、1995年)

《猴王》(2001年/美国,原名:The Monkey King,由Peter MacDonald导演的电影,俗称美版西游记)

《情癫大圣》

《功夫之王》

《李世民游地府》(台湾版,1978年,沈雪珍、杨群、岳阳、秦梦主演,)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香港,2014年,周润发、甄子丹主演。)

《西游·降魔篇》(2013年电影,由周星驰总制片、监制、编剧、导演,文章、舒淇主演)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香港,2016年,郭富城、冯绍峰、巩俐主演)

《敢问路在何方》(中国/美国,2017年,六小龄童、马德华、迟重瑞、刘大刚主演)

《西游·伏妖篇》

《悟空传》

《西游记:女儿国》

电视剧

中国

2张

86版西游

《西游记》(1986年,杨洁导演,六小龄童、迟重瑞、马德华、闫怀礼等主演)

《西游记》(1996年,张卫健饰演孙悟空)

《西游记》(贰)(1998年,陈浩民饰孙悟空,前者的续集)

《西游记续集》(2000年,86版西游记几个未拍故事的补遗。原班人马出演)

《西游记后传》(2000年、曹荣饰孙悟空)

《齐天大圣孙悟空》(港台合作,2002年,由张卫健饰演孙悟空,共40集)

《西游记》(2010年,通称浙版西游记,程立栋导演,费振翔、陈司翰等主演)

《吴承恩与西游记》(2010年,阚卫平执导,王树强、丁爱敏编剧,六小龄童、迟重瑞、马德华、刘大刚主演的神话3D立体电视剧)

《西游记》(2011年,通称张版西游记,张纪中制片,张建业导演,吴樾、聂远、臧金生、徐锦江等主演)

日本

西游记シリーズ

西游记 (1993年电视剧),1993年日本电视台开播40周年纪念电视剧,本木雅弘、宫泽理惠主演。

新西游记 1994年由日本电视台重拍并播出,孙悟空由唐泽寿明扮演,内容包括金银角大王、真假悟空等,设定提婆达多为唐僧师徒的主要对手。剧中加入大量CG特效并以此为卖点。

西游记 2006年由富士电视台重拍并播出,孙悟空由香取慎吾扮演,续集的电影版本也已经公映。

衍生动漫

漫画

连环画西游记

大圣王

无上西天

最游记系列

我的孙悟空系列(手冢治虫)

dear monkey(白井三二朗)

猴王五九

动画电影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4]

电视动画

西游记 CCTV主导制作的动画片,共52集。

天上掉下个猪八戒 CCTV主导制作的动画片,共52集。

美猴王 CCTV主导制作的动画片,共52集

幼幼西游记东森幼幼台制作的动画片,共10集

夺宝幸运星 炫动卡通制作动画片,共4季。

电影动画

铁扇公主(1941年)

猪八戒吃西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8年)

火焰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8年)

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4年)

西游记

孙悟空奇遇小丁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

人参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

小八戒(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

金猴降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

SF西游记(台译:冒险五杰), 日本1978年制作,改编成科幻版本,相关图可见此,图中为天虎(孙悟空)的造型。

大雄的平行西游记,日本1988年制作

红孩儿决战火焰山 台湾制作,视点以红孩儿为中心。

电视布袋戏

1971年《新西游记》(黄俊雄,台视)

1983年《齐天大圣孙悟空》(黄俊雄,台视)

7

作者简介

学界一般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胡适与鲁迅曾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5]。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小说家。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由于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最早的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本(明万历二十年,1592),署“华阳洞天主人校”,首有陈元之序,这便给《西游记》作者是谁留下空间。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丘真人》中将《西游记》归于丘处机名下。清初道士汪象旭刻《西游证道书》时,也把《西游记》归于丘处机所作。随后,清代很多学者都持此说,如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张含章的《通易西游正旨》等,《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遂成为清时的主流说法。此说在清代便有人提出怀疑。

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随后阮葵生、丁晏响应。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介绍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钱大昕在《跋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说:“《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其弟子李志常所述,于西域道里风俗,颇足资考证。而世鲜传本,予始于《道藏》抄得之。村俗小说有《唐三藏西游演义》,乃明人所作。萧山毛大可据《辍耕录》以为出丘处机之手,真郢书燕说矣。”之后,纪昀也发现丘处机作《西游记》之说不可信,认为《西游记》为明人依托无疑。后来,焦循、王培荀等清代学者进而论之。

根据如上材料及天启《淮安府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肯定了“吴承恩说”,“《西游记》世人多以为是元朝的道士丘长春做的,其实不然。丘长春自己另有《西游记》三卷,是纪行,今尚存《道藏》中:惟因书名一样,人们遂误以为是一种。加以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所作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序》冠其首,使人更信这《西游记》是丘长春所做的了。——实则作这《西游记》者,乃是江苏山阳人吴承恩。”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观点。经过两位大师的肯定,“吴承恩说”在20世纪基本成为定论。

在20世纪,时不时也有人对“吴承恩说”发出质疑,提出新说。代表性的有俞平伯的《驳〈跋销释真空宝卷〉》、(日)太田辰夫的《西游记杂考》、章培恒的《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之后,对《西游记》作者的考证引起诸多人的兴趣,其中有黄永年、徐朔方、刘勇强、张锦池、沈承庆、李安刚等,提出的观点不下六种:李春芳说、陈元之说、全真道士说、鲁王朱观火定说、周王朱睦木挚说、樊山王府诸人说等。

沈承庆《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提出《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李春芳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又号“华阳洞主人”。《西游记》第95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沈承庆发现,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相一致。

这些说法,多属推测,均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吴承恩说”也存在着如《淮安府志》中提到的“《西游记》不一定是现流传的这部小说《西游记》,或许是另部书,因为清初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将其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而此书很可能不是小说”等等疑点。[6]

8

作品评价

《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胡适

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原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鲁迅

《西游记》是一部以拯救堕落的人心与人精神为鹄的作品;《西游记》也是一部描写反贪题材的作品。——刘戈

《西游》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心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谢肇浙

西方人翻译了《西游记》,只认为是中国的神话故事,不晓得蕴含了印度、中国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里面还藏有深刻的道理。《西游记》我看过四五遍,前几年我还重新一字不漏再看一遍,我很想拿起笔来,每一句话、每一回都把它批了,那真是写得好,全部修道做工夫的道理都在内了。——南怀瑾

9

出版信息

明代刊本

《西游记平话》:明初的此部平话已有:如来欲传经东土,观音大唐寻取经人,唐僧身世,孙吾空孙行者,齐天大圣闹天宫,和二郎神争斗,被压山下,唐僧救出,沙和尚,猪八戒,车迟国,狮陀国,黑熊精,黄风怪,红孩儿,白鼠精,蜘蛛精,蜈蚣精,狮子怪,火炎山,女儿国等故事。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此本是现存诸版本中最重要者。因其中有“金陵唐氏世德堂校梓”字样,故学界简称其为“世本”。此本间题“金陵荣寿堂梓行”、“书林熊云滨重锲”,故此本实是由两种或三种版本混合而成。

《新镌全像西游记传》:因其书题“清白堂杨闽斋梓行”,故学界简称其为“清白堂本”或“杨闽斋本”。

《唐僧西游记》:学界简称为“唐僧本”。此本今存两本:其一有“全像书林蔡敬吾刻”的木记,简称“蔡敬吾本”。其二有“书林朱继源梓行”字样,简称“朱继源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学界简称其为“李本”。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因其中有“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 书林莲台刘求茂绣梓”字样,故学界简称为“朱本”或“刘莲台本”。

《西游记传》:此本有明刊单行本和《四游记》本。因其中有“齐云杨致和(阳至和)编”等字样,学界称其为“杨本”或“阳本”。

清代刊抄本

《西游记证道书》:可简称为“证道本”。

《西游真诠》:可简称为“真诠本”。

《新说西游记》:可简称为“新说本”。

《西游原旨》:可简称为“原旨本”。

《通易西游正旨》:可简称为“正旨本”。

《西游记评注》:因其中有“含晶子评注”等字样,故简称“含评本”。

《西游记记》:因其中有“怀明手订”等字样,故简称“怀明评本”。

腊月二十二文殊菩萨成道日-贫女乞斋的故事

今天腊月二十二,是文殊师利菩萨的成道日。

腊月二十二文殊菩萨成道日

说到文殊菩萨,都会自然想到五台山,那里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在《华严经》里记载:“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

五台山大白塔

凡去过五台山的朋友都知道台怀镇的塔院寺,那个大白塔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舍利,然而在塔院寺内有座小一些的白塔, 就在塔院寺内东侧与文丈院一墙之隔的院中有座喇嘛式砖塔,名为”文殊发塔“,也称为小白塔。

左边为大白塔,右边为文殊发塔

其由来还是特别殊胜,深受僧俗所尊崇。这座小白塔内据传收藏有文殊师利菩萨显圣时遗留的长发。而这一切与五台山一直广为流传的”贫女乞斋“的故事有密切关系。

当时的主事僧因自恨不识真圣,反而怒言相责,取刀欲剜己目,被大众所阻。就以贫女所施的头发,就地建塔供养。这件事发生南北朝后魏时代,那时这座寺叫大孚灵鹫寺,也就是现在的塔院寺。

金甲神追发回塔在明朝万历年初,该寺住持僧圆广禅师,重修建时,在塔下挖掘出圣发数绺,而每个人所见发的颜色都不同。圣发塔就在该大塔院东侧。

圆广住持便命寺内行者督工。谁知却被他盗走。

事过14年后,北京的净因庵主惠杲禅师有一天午睡时,梦见金甲神人对他说“有盗发贼,要来卖圣发,你可以留下来,明年送回本地。”

惠师梦醒后,正在疑虑梦中之事时,那个盗发的行者,果然背负着经箧进来,说明来意,想把经典变卖以备还俗之用。惠杲主持给了他1000钱,把金箧留下,除数部经书外果然有一囊盛发,状若金缕。这就是金甲神所托梦的圣发

第二年万历年杲师送发入塔。这也是千百年来,塔院寺除了大白塔游客洛泽不绝之外,小白塔的游客也一样纷纷而至,被无数的人们所朝拜。下面说说”贫女乞斋“的故事与文殊师利菩萨圣发有何关系。

贫女乞斋

南北朝后魏时代,五台山大孚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便会举行无遮斋会,就是说无论出家、俗家,也不分善男或信女、老的或少的、有钱的还是穷人,甚至乞丐都可在这一天保食一餐,平等施食,适时表示佛法平等,无人我之分别。

那天,一位妇女左手抱着婴孩,右手带着5岁大小的男童,后面跟着一条小黄狗来到寺内乞斋。她向住持鞠过躬后从自己头上剪下一束秀发,递向住持:

“我只有这些头发供养三宝了,希望不要拒绝。”住持愣了一下,看了看妇女身旁的男童和小黄狗,点点头就收下了。

住持问道:“施主是打哪儿来的呀?“

妇女回答:“从该来的地方来。”一旁的弟子听后都很惊异。

妇女说:“我还有些急事,要到别的地方去,能否先分一些饮食给我?”住持点点头,便拿来三碗稀粥,妇女和孩子们接过稀粥后咕噜咕噜地喝着。

跟在妇女身后的小黄狗甩着尾巴,伸着长舌头,眼巴巴看着,时不时咬扯下妇女的衣尾,发出哼哼的叫声;妇女看了看小黄狗,跟住持请求道:

“还有我这只狗,它也得吃一些东西才行啊!”住持迟疑了一下,嗯了一声,拿来两个馒头递到妇女手中,妇女将馒头放在地上,小狗大口大吃了起来,很是欢喜。

此时妇女摸了下肚子,向住持说道:“我肚子里还有小孩,他也需要一些食物来吃。”

这时住持听后很不情愿地皱了皱眉头,指着妇女斥责到:“你来这里求出家人布施斋食,却贪得无厌,是何道理?你肚子里的小孩根本还没有出生,难道说他也能进食?不觉得太过分了吗?”此时,寺内的所有人,目光一下聚集在了妇女身上。大家开始议论纷纷,甚至有很多人流露出鄙夷的眼神。

妇女双手合掌:“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

说完她的身上发出金色的光芒,整个白天照的格外明亮;天空中浮现三朵莲花,宛如仙女般坐在莲花上。

文殊菩萨开示

人们见此状,跪拜在地上,祈求菩萨保佑。

文殊师利菩萨说:“众生因为内在的智慧光明,被烦恼所障蔽,而起惑造业,招受苦报,诸佛菩萨却因为开发出本具的智慧,故于一切时处皆得自在,虽然我对诸法已不起爱憎分别,但今日却遭到您的讥嫌。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爱憎何?”

文殊菩萨接着说:“众生虽然知道,学佛要修平等心,但却难以降伏自心,而随着境界起人我分别,造作过非,要知道名为‘我’的这个色身,终归是要坏灭的;若执着于人我的对立相,就会生起爱憎之心,这样又怎能与文殊菩萨的智慧相应呢?“

其中一位男子希望菩萨能垂示真正的平等法门,也好让大家一心奉行。文殊菩萨留下了最后一偈:“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说完便不见了。一旁的住持方才意识到自己有眼无珠,不识菩萨真身,就想用刀剜眼,被大众劝阻。住持法师为了忏悔所造过愆,警觉后人,便以妇女所施的秀发,建了一座宝塔来供养。千百年来,贫女乞斋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留给后人无尽的启发。

般若智慧文殊师利菩萨

在五台山,只要以平等心,慈悲心相待,都会感应到文殊菩萨的加持,一定不会错过见文殊菩萨的机会;愿文殊菩萨给予众生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挚诚称念:“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妙吉祥菩萨!”

文殊菩萨圣诞|走进文殊菩萨的故事,一起来祈福吧!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文《行香子·文殊菩萨》中写道——“文殊菩萨,出化清凉,神通力以现他方。真座金毛狮子,微放珠光。”寥寥数语,生动形象的阐释了万佛之母文殊菩萨的形象。

文殊的诞辰

世界万物在佛语中是一个法缘无尽无边的婆娑世界。

西元前六世纪,传说文殊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父名梵德,从母右胁而生。文殊菩萨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天降甘露、地涌七珍、仓变金粟、庭生莲花、光明满室、鸡生凤子、马产祥麟、牛生白犊、猪诞龙豚、六牙象现。他身紫金色,堕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宝盖,随复其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弥勒菩萨对善财说:“文殊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

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

文殊菩萨的道场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五台山亦在印度的东北方,上述二经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峦巍然、气候清凉的特征。于是五台山成了文殊菩萨的道场。

作为文殊道场,五台山的五座山峰供奉着五方文殊,《偈颂》曰:“东台望海观日轮,朝阳出海放光明,文殊菩萨演教场,多有来人拜聪明。五台灵迹纪南台,夜见金灯万盏开。般若智光生佛具,峰前悲喜共徘徊。西台佳气郁苍苍,千峰竞秀异殊方,喜看挂月岩开镜,满林都散紫金光。北台山高风猛厉,行人登圣地。护法有龙王,朝圣保祥瑞。中台巅峦雄旷拥奇观,翠霭浮空积翠峦,儒童文殊演教场,登临身已在云端。”

此外,五台山不仅受到僧人和俗信者的崇拜,就连历代皇帝都在不断为文殊菩萨修建殿宇。据统计,中国历史上自北魏孝文帝至清仁宗,共有9位皇帝,先后18次巡幸五台山礼佛。其中清中前期就有4位皇帝,前后多达13次巡礼五台,占了总次数的70%以上。这也使得五台山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圣地。这些众多文化和信仰加持下流传的文殊菩萨显灵的故事和传说,让五台山越来越出名,也吸引了无数人到五台山参拜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的法相

在文殊道场,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文殊法相。

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为仗剑骑狮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还有种种不同形象的示现。

文殊的形象有很多是童形,按其顶髻的形状,可分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六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密宗则是依据手持物品和真言陀罗尼字数,分为一字文殊或一髻文殊(左手青莲花,花上如意明镜,右手杨柳枝;右手金刚剑);六字文殊或六髻文殊(右手说法印,左手胸上仰着);八字文殊或八髻文殊(左手青莲花,花上智杵,右手剑)等。

一般的文殊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内证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左手执青莲,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菩萨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大日经疏五》曰:“青莲华是不染着诸法三昧,以心无所住故即见实相。”

《真实经》曰:“我今右手执大利剑能断一切众生烦恼。”

《理趣经》曰:“文殊以自剑挥斫一切如来。”

白文殊,藏密所奉文殊之一。常见造像为:身面白色,一面二臂,头戴天冠,披发,一手持剑,一手持莲花,上有经函。

黄文殊,密教所奉文殊之一。常见造像为:身面黄色,一面二臂,左手持经函,右手持剑上举。

密具文殊,藏传密教诸文殊之一。常见造像为:其相红花色,七首二臂,持莲花,经函。属瑜伽部本尊之一。

此外,文殊菩萨也以多种多样的造像艺术出现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和雕刻中,代表着人们美好的向往和祈愿。

不按套路传法的菩萨师

在民间,文殊菩萨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人们更是把对未来的想象和期盼,化作美好的传说,撰写在文殊的故事里。在这些脍炙人口的传说中,有“迎迎一千,送送八百”的文殊发愿,相传只要去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他就会迎接你一千里,在你离开的时候,送你八百里,并且在一接一送的过程中,给你种下善根。

也有“化身五爷,广济众生”的文殊变化,据传说在五台山五爷庙中供奉的五爷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

更有“世世成佛不入佛”的佛母文殊,在佛经记载中的五台山佛母洞,佛母不仅是指生育释迦牟尼的摩耶夫人,还指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原本早已多世成佛,且为诸佛之母,但为方便教化,利益众生,乃化作菩萨,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将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度化道场,而佛母洞即为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三世佛母随缘教化显应之处。

《佛说放钵经》记录:“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正是在讲文殊生来智慧深广锐利,在佛教中的过去世中曾为七佛之师,释迦牟尼佛多次受过他的佛偈教诲。经历了久远劫的上古佛,在修成无上佛法后于四百四十万岁进入涅槃,此后直接重生为文殊菩萨,再来引导修行者修成佛果。因此,文殊无论哪一世,都能教化有缘修佛之人得道。

故佛教中:文殊菩萨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菩萨的智慧总集,是一切佛祖的老师。

可见,文殊菩萨的度化方式有多么“不按套路”。

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觉母智难量。左持利剑烦恼断,右执青莲德相彰。孔雀神狮共乘驱,毒龙猛兽伏清凉。童形五髻知权现,本是如来欢喜藏。

南无五台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生活在1200年前的日本僧人圆仁这个名字对现代人来说相当陌生,但他在当今史学研究中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公元838年,圆仁45岁正值壮年,作为遣唐使的一员,渡海入唐求法近十年,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七省。

圆仁是公元840年农历二月十九离开山东威海赤山院,向心中的圣地——五台山进发。平均每日步行32公里,有时多达47公里,除去虚日,在路上行走34天,行程二千三百余里,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得到五台山。

圆仁根据旅途见闻写下的旅行札记《入唐求法巡礼记》——与唐玄奘的印度取经之行的《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的《寰宇记》即《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三部旅行日记。这部珍贵的日记编为四卷,共7万字,记录了838年~847年大唐帝国的真实、生动的社会生活面貌。

圆仁在五台山五十天不仅认真抄经求法,也与同道好友沟通有无。他在农历七月二日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两则故事:

文殊化僧人乞一座具地

五台山五六七月还很寒冷,五百里之内奇花异草,漫山遍谷,竟相开放,香气薰馥,每座台顶上多有葱韭生长,却不闻臭气。这是什么缘故呢?

话说北魏孝文皇帝(公元467年~499年)住此台山避暑游玩,文殊菩萨化为一位僧人,向孝文皇帝乞求一座具大小的地方。孝文皇帝没有多想也就爽快答应了。这位僧人见皇帝答应了,就施展神通敷一座具竟然遍满五百里的地方。

孝文皇帝责怪道:“联只许你一座具大的地方,你却要遍满五百里,朕不要与你这种人共住此处。”遂以僧人忌讳的味道辛辣葱韭种子散落在五台山上,便出山而去。

而文殊菩萨也有对治方法,在有葱韭种子的地方撒满了野花的种子。满山遍野的野花散发的馥郁香气,盖住了葱韭菜的难闻味道。今天五台山金莲花也叫“文殊花”,因文殊菩萨而得名。这就是相传:“台山五百里,敷一座具地”的神奇故事。

文殊化贫女乞食的故事

五台山每年设斋,不论僧俗男女老小,都要平等供养。不看其尊卑大小,都要生起他是文殊化身的想法。

话说有位大施主在大华严寺(今显通寺)设斋培福,凡俗男女乞丐穷寒者都来接受供养。这位施主嫌弃道:“我从远处爬山涉水来到此设供,只为供养山中僧人,然而这些尘俗乞儿都来接受供养,并非我的本意。如果只是为了供养此类穷寒乞儿,只要在我处设斋,何必远来五台山呢?”主事僧人还是规劝他一视同仁,皆与饭食。

此时乞丐中有一位怀孕的妇女,除了领受自己的一份饭食后,更要与胎中孩儿索取一份。施主大怒,不由自主骂了起来,不给她饭食。这位怀孕妇女再三说:“我胎中孩儿虽未生产,也是人数,为何不与一份饭食?”施主说:“你好愚痴啊!肚里孩儿虽是一位人数,但他不出来,你要上饭食是给谁吃呢?”女人回答说:“我肚里孩儿要是吃不上饭,我怎么能吃得下去呢?”说着便转身走出食堂。才出堂门,变作文殊菩萨,放光照耀,满堂赫奕,色相端严,骑金毛狮子,一万菩萨围绕腾空而去。

此次供斋大会有数千之人,一时走出,忙然不觉倒地而拜,悲泣忏悔,举声称颂“大圣文殊师利”。声嘶力竭,终不见菩萨返回。大会之后,大众个个食不知味。各自发愿,以后供斋,不论僧俗、男女、大小、尊卑、贫富,都应平等供养,成为山中规矩。即使有人多要,也不会怪罪他了!

北宋嘉祐五年(1060)延一撰写的《广清凉传》记载:“憨山者,在北台东北。世传,后魏孝文皇帝台山避暑,大圣化作梵僧,从帝乞一坐具之地,修行住止。帝许之。梵僧乃张坐具,弥覆五百余里。帝知其神,乃驰骑而去,回顾斯山,笈然随后。帝叱曰:‘尔好憨山,何随朕耶?’,故以名焉”。宋人延一记录的传说前半部分与二百年前圆仁记录的相同,都是以此说明五台山“环基所至五百余里”的由来。后面文殊乞具与憨山得名相联系则是后世文人的演绎结果。

明代憨山德清认为繁峙憨山的得名应来源于《名山志》记载:“五台龙门有山,秦始皇鞭石成桥,渡海求仙时,鞭此山不动,因呼曰憨山”(《憨山大师年谱疏》)。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派徐福东渡入海求仙,显然要比北魏孝文帝要早700年,说明繁峙憨山在秦代已得名。

第二则“文殊应化贫女乞食故事”,后来演绎成“有一贫女,左手抱着一个小孩儿,右手领着一个小孩儿,身后还跟着一条狗,也随着人们前来应斋”。后面大众自然是有眼无珠,不识真身,贫女全身放光,化作文殊菩萨,飞升至半空中,两孩子化作左右两个童子,而那条狗正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均是意在说明众生虽然知道学佛要修平等心,但却难以降伏自心,而随着境界起人我分别,造作过恶。告诉人们佛菩萨无处不在,说不定哪个不起眼儿的小人物,就是菩萨化现,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不能瞧不起任何人,平等善待一切众生,就是礼敬诸佛的佛教真义!

辛丑年中秋于清凉山书院观我堂

作者清凉山人系山西繁峙清凉山书院山长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7/1697205037358645.html
上一篇:开门红包(开门红包一般准备多少个)
下一篇:曾宝(曾宝仪个人资料简历)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