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详解之“辰”
《说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系列 第五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本讲的两个话题是:
第一个话题:读故事,理解贫和穷的区别
第二个话题:解读十二地支的第五字:辰
第一个话题:读故事,理解贫和穷的区别黄侃先生在《文字学笔记.小学》这一章里提出了三个对文字“正当明确”的要求:对一个字应当有正当明确的解释、正当明确的由来、正当明确的使用。这三个“正当明确”就是要人们明白字义、明白字形的演变、还要会使用,这是最基本的“小学”功夫。
黄侃的老师是章太炎先生,他在成都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向他“叙述己贫”,就是说他自己现在没有饭吃,想请章太炎向四川当局推荐一下,给他找个差事混饭吃。章太炎听了勃然大怒,说:“你一贫已至此,若至穷时又将如何呢?”意思是说:你现在贫的时候就想请我给你走后门,如果再是穷的时候又会怎样呢?
同时在坐的还有个赵姓朋友,他觉得既然那个客人是章太炎的朋友,也不好让他下不来台,于是他就打圆场问到:“贫与穷亦有异乎?”“贫”和“穷”难道有什么不一样吗?
章太炎说:“异甚(太不一样了),所谓贫者,以其贝分之于人,而己身尚不至一无所有。”
章太炎说:贫,就是把钱分给别人而已,因为“贫”字上边是一个“分”,底下是一个“贝”。“贝”在古代是作为货币来使用的,所以他说“以其贝分之于人”,但自己却不至于一无所有。“若穷,则弃家而无有,孑然一身藏于穴内,安能与贫并论乎?”有个词叫“人穷志短”,因为你看这个“窮”(穷的繁体字)字,上边一个“穴宝盖”底下一个“躬”。
“穷”是什么意思呢?穷,是完全失去了方向,没有路走,然后把身子缩起来,藏在一个洞穴里边。因此章太炎才说贫和穷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
广老师总结:“贫”只是物质上的匮乏,而“穷”则包括精神上的迷失。我们来举几个例词验证一下:人穷志短、穷凶极恶、理屈词穷、贫病交加、劫富济贫、嫌贫爱富、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穷且益坚。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贫”与“穷”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把“贫”和“穷”两个字置换一下,明显就感觉出问题来了。
后来,和他们在一起的那个赵姓朋友就对别人说:“我读书数十年,今日方才懂得贫穷二字之字意。”
广老师讲《说文解字》一般都是从甲骨文字形开始,目的是能让我们回到这个字初始的生命状态。明白它的本意、它的引申意、它的演绎过程以及如何拆字、解字,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不逾举了。希望大家也能够学会这种方法来好好学习汉字。
曾经有位读者在我文章评论区问我“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能让更多的读者学习到知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汉字的内涵、体会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觉得做一个新时代的孔乙己又有何妨呢?
第二个话题:解读十二地支的第五字:辰我们今天要解的字是十二地支的第五个:辰。
辰,本为象形字。
甲骨文的字形,略像蚌壳;金文的字形极像蚌壳。在上古时代,以大蚌壳当农具(亦或形似大蚌壳的东西),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发明金属的锄头。这样解释或许有读者不太相信,那么我们来看几个和“辰”有关的字,便能打消疑虑了。
首先我们看农民的“农”繁体字(農),底下就是个“辰”,代表的是农民犁地用的犁(像蚌壳形状)。古文“農”写作“辳”。上面的“曲”字,代表的是犁的那根曲木。还有“耨”(nòu)这个字,表示古代锄草用的农具。左边“耒”(lěi),右边“辰”加“寸”字。“寸”在字形上就是一只手的样子,表示用手拿着“贝壳”来锄地。而“耒”字则表示以前耕田时所用犁的那根曲木,“耕”字的左边也同样是这个“耒”。还有“赈”字,在这里“辰”就已经等同于“贝”,表示金钱的意思了。这些字,都跟“辰”有关,也就是跟古代的贝壳有关。
当“辰”字被假借为地支的第五位时,它的本意就由后造的一个字“蜃”所代替了。什么叫“蜃”?蜃就是大的蛤蜊。小的叫“蛤”,大的就叫“蜃”。
汉语里还有好多个字,都跟这个“辰”字有关。
比如嘴唇的“唇”字,上边儿是一个辰,下面是一个口,为什么呢?因为蛤蜊有两个能开能合的蚌壳,像人的嘴唇一样,所以辰加口为唇。另外蛤蜊的身体能从壳中伸出来蠕动,遇到情况又能突然缩回去,所以就把突然出现的动作称为“震”或者“振”(震、振古通用字)。再有,蛤蜊趴着不动时能藏身在它的甲壳当中,就像人怀孕时一样,所以又把怀孕叫“妊娠”。我们知道华夏祖先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很少见到大海,所以上古时代就把稀有的贝壳当成了货币。凡是以“贝”为偏旁的字,都跟财富和金融有关系。比如贫、贱、贵、买(買)、卖(賣)等等,都和“贝”有关系。
后世一般多用“辰”字的假借义,就是把它用作地支的第五位。在地支当中,“辰”主要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指时间或者光阴。在一天十二时辰当中的“辰时”,就是指上午的七点至九点。在一年之中,辰就表示每年的阴历三月份。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边,他就把“辰”解释为“震”。他说:辰,震也。三月阳气动(春天),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春雷响,万物长。)
第二个意思是指的日月星,把它们叫做星辰。因为第一个意思是时间,而且时间往往和日月星的运行有关系。比如《荀子 礼论》里面就说:“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
天上的辰星,它专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里的水星。
北辰,则专指北极星。《论语》里边儿就有这样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关于“辰”字,广老师就讲这么多。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辰字的本意是贝壳,引申意义是光阴和时间。这样很多关于“辰”的形声字我们就可以自己来理解啦。
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详解之“辰”
《说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系列 第五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本讲的两个话题是:
第一个话题:读故事,理解贫和穷的区别
第二个话题:解读十二地支的第五字:辰
第一个话题:读故事,理解贫和穷的区别黄侃先生在《文字学笔记.小学》这一章里提出了三个对文字“正当明确”的要求:对一个字应当有正当明确的解释、正当明确的由来、正当明确的使用。这三个“正当明确”就是要人们明白字义、明白字形的演变、还要会使用,这是最基本的“小学”功夫。
黄侃的老师是章太炎先生,他在成都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向他“叙述己贫”,就是说他自己现在没有饭吃,想请章太炎向四川当局推荐一下,给他找个差事混饭吃。章太炎听了勃然大怒,说:“你一贫已至此,若至穷时又将如何呢?”意思是说:你现在贫的时候就想请我给你走后门,如果再是穷的时候又会怎样呢?
同时在坐的还有个赵姓朋友,他觉得既然那个客人是章太炎的朋友,也不好让他下不来台,于是他就打圆场问到:“贫与穷亦有异乎?”“贫”和“穷”难道有什么不一样吗?
章太炎说:“异甚(太不一样了),所谓贫者,以其贝分之于人,而己身尚不至一无所有。”
章太炎说:贫,就是把钱分给别人而已,因为“贫”字上边是一个“分”,底下是一个“贝”。“贝”在古代是作为货币来使用的,所以他说“以其贝分之于人”,但自己却不至于一无所有。“若穷,则弃家而无有,孑然一身藏于穴内,安能与贫并论乎?”有个词叫“人穷志短”,因为你看这个“窮”(穷的繁体字)字,上边一个“穴宝盖”底下一个“躬”。
“穷”是什么意思呢?穷,是完全失去了方向,没有路走,然后把身子缩起来,藏在一个洞穴里边。因此章太炎才说贫和穷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
广老师总结:“贫”只是物质上的匮乏,而“穷”则包括精神上的迷失。我们来举几个例词验证一下:人穷志短、穷凶极恶、理屈词穷、贫病交加、劫富济贫、嫌贫爱富、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穷且益坚。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贫”与“穷”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把“贫”和“穷”两个字置换一下,明显就感觉出问题来了。
后来,和他们在一起的那个赵姓朋友就对别人说:“我读书数十年,今日方才懂得贫穷二字之字意。”
广老师讲《说文解字》一般都是从甲骨文字形开始,目的是能让我们回到这个字初始的生命状态。明白它的本意、它的引申意、它的演绎过程以及如何拆字、解字,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不逾举了。希望大家也能够学会这种方法来好好学习汉字。
曾经有位读者在我文章评论区问我“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能让更多的读者学习到知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汉字的内涵、体会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觉得做一个新时代的孔乙己又有何妨呢?
第二个话题:解读十二地支的第五字:辰我们今天要解的字是十二地支的第五个:辰。
辰,本为象形字。
甲骨文的字形,略像蚌壳;金文的字形极像蚌壳。在上古时代,以大蚌壳当农具(亦或形似大蚌壳的东西),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发明金属的锄头。这样解释或许有读者不太相信,那么我们来看几个和“辰”有关的字,便能打消疑虑了。
首先我们看农民的“农”繁体字(農),底下就是个“辰”,代表的是农民犁地用的犁(像蚌壳形状)。古文“農”写作“辳”。上面的“曲”字,代表的是犁的那根曲木。还有“耨”(nòu)这个字,表示古代锄草用的农具。左边“耒”(lěi),右边“辰”加“寸”字。“寸”在字形上就是一只手的样子,表示用手拿着“贝壳”来锄地。而“耒”字则表示以前耕田时所用犁的那根曲木,“耕”字的左边也同样是这个“耒”。还有“赈”字,在这里“辰”就已经等同于“贝”,表示金钱的意思了。这些字,都跟“辰”有关,也就是跟古代的贝壳有关。
当“辰”字被假借为地支的第五位时,它的本意就由后造的一个字“蜃”所代替了。什么叫“蜃”?蜃就是大的蛤蜊。小的叫“蛤”,大的就叫“蜃”。
汉语里还有好多个字,都跟这个“辰”字有关。
比如嘴唇的“唇”字,上边儿是一个辰,下面是一个口,为什么呢?因为蛤蜊有两个能开能合的蚌壳,像人的嘴唇一样,所以辰加口为唇。另外蛤蜊的身体能从壳中伸出来蠕动,遇到情况又能突然缩回去,所以就把突然出现的动作称为“震”或者“振”(震、振古通用字)。再有,蛤蜊趴着不动时能藏身在它的甲壳当中,就像人怀孕时一样,所以又把怀孕叫“妊娠”。我们知道华夏祖先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很少见到大海,所以上古时代就把稀有的贝壳当成了货币。凡是以“贝”为偏旁的字,都跟财富和金融有关系。比如贫、贱、贵、买(買)、卖(賣)等等,都和“贝”有关系。
后世一般多用“辰”字的假借义,就是把它用作地支的第五位。在地支当中,“辰”主要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指时间或者光阴。在一天十二时辰当中的“辰时”,就是指上午的七点至九点。在一年之中,辰就表示每年的阴历三月份。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边,他就把“辰”解释为“震”。他说:辰,震也。三月阳气动(春天),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春雷响,万物长。)
第二个意思是指的日月星,把它们叫做星辰。因为第一个意思是时间,而且时间往往和日月星的运行有关系。比如《荀子 礼论》里面就说:“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
天上的辰星,它专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里的水星。
北辰,则专指北极星。《论语》里边儿就有这样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关于“辰”字,广老师就讲这么多。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辰字的本意是贝壳,引申意义是光阴和时间。这样很多关于“辰”的形声字我们就可以自己来理解啦。
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详解之“辰”
《说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系列 第五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本讲的两个话题是:
第一个话题:读故事,理解贫和穷的区别
第二个话题:解读十二地支的第五字:辰
第一个话题:读故事,理解贫和穷的区别黄侃先生在《文字学笔记.小学》这一章里提出了三个对文字“正当明确”的要求:对一个字应当有正当明确的解释、正当明确的由来、正当明确的使用。这三个“正当明确”就是要人们明白字义、明白字形的演变、还要会使用,这是最基本的“小学”功夫。
黄侃的老师是章太炎先生,他在成都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向他“叙述己贫”,就是说他自己现在没有饭吃,想请章太炎向四川当局推荐一下,给他找个差事混饭吃。章太炎听了勃然大怒,说:“你一贫已至此,若至穷时又将如何呢?”意思是说:你现在贫的时候就想请我给你走后门,如果再是穷的时候又会怎样呢?
同时在坐的还有个赵姓朋友,他觉得既然那个客人是章太炎的朋友,也不好让他下不来台,于是他就打圆场问到:“贫与穷亦有异乎?”“贫”和“穷”难道有什么不一样吗?
章太炎说:“异甚(太不一样了),所谓贫者,以其贝分之于人,而己身尚不至一无所有。”
章太炎说:贫,就是把钱分给别人而已,因为“贫”字上边是一个“分”,底下是一个“贝”。“贝”在古代是作为货币来使用的,所以他说“以其贝分之于人”,但自己却不至于一无所有。“若穷,则弃家而无有,孑然一身藏于穴内,安能与贫并论乎?”有个词叫“人穷志短”,因为你看这个“窮”(穷的繁体字)字,上边一个“穴宝盖”底下一个“躬”。
“穷”是什么意思呢?穷,是完全失去了方向,没有路走,然后把身子缩起来,藏在一个洞穴里边。因此章太炎才说贫和穷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
广老师总结:“贫”只是物质上的匮乏,而“穷”则包括精神上的迷失。我们来举几个例词验证一下:人穷志短、穷凶极恶、理屈词穷、贫病交加、劫富济贫、嫌贫爱富、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穷且益坚。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贫”与“穷”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把“贫”和“穷”两个字置换一下,明显就感觉出问题来了。
后来,和他们在一起的那个赵姓朋友就对别人说:“我读书数十年,今日方才懂得贫穷二字之字意。”
广老师讲《说文解字》一般都是从甲骨文字形开始,目的是能让我们回到这个字初始的生命状态。明白它的本意、它的引申意、它的演绎过程以及如何拆字、解字,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不逾举了。希望大家也能够学会这种方法来好好学习汉字。
曾经有位读者在我文章评论区问我“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能让更多的读者学习到知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汉字的内涵、体会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觉得做一个新时代的孔乙己又有何妨呢?
第二个话题:解读十二地支的第五字:辰我们今天要解的字是十二地支的第五个:辰。
辰,本为象形字。
甲骨文的字形,略像蚌壳;金文的字形极像蚌壳。在上古时代,以大蚌壳当农具(亦或形似大蚌壳的东西),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发明金属的锄头。这样解释或许有读者不太相信,那么我们来看几个和“辰”有关的字,便能打消疑虑了。
首先我们看农民的“农”繁体字(農),底下就是个“辰”,代表的是农民犁地用的犁(像蚌壳形状)。古文“農”写作“辳”。上面的“曲”字,代表的是犁的那根曲木。还有“耨”(nòu)这个字,表示古代锄草用的农具。左边“耒”(lěi),右边“辰”加“寸”字。“寸”在字形上就是一只手的样子,表示用手拿着“贝壳”来锄地。而“耒”字则表示以前耕田时所用犁的那根曲木,“耕”字的左边也同样是这个“耒”。还有“赈”字,在这里“辰”就已经等同于“贝”,表示金钱的意思了。这些字,都跟“辰”有关,也就是跟古代的贝壳有关。
当“辰”字被假借为地支的第五位时,它的本意就由后造的一个字“蜃”所代替了。什么叫“蜃”?蜃就是大的蛤蜊。小的叫“蛤”,大的就叫“蜃”。
汉语里还有好多个字,都跟这个“辰”字有关。
比如嘴唇的“唇”字,上边儿是一个辰,下面是一个口,为什么呢?因为蛤蜊有两个能开能合的蚌壳,像人的嘴唇一样,所以辰加口为唇。另外蛤蜊的身体能从壳中伸出来蠕动,遇到情况又能突然缩回去,所以就把突然出现的动作称为“震”或者“振”(震、振古通用字)。再有,蛤蜊趴着不动时能藏身在它的甲壳当中,就像人怀孕时一样,所以又把怀孕叫“妊娠”。我们知道华夏祖先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很少见到大海,所以上古时代就把稀有的贝壳当成了货币。凡是以“贝”为偏旁的字,都跟财富和金融有关系。比如贫、贱、贵、买(買)、卖(賣)等等,都和“贝”有关系。
后世一般多用“辰”字的假借义,就是把它用作地支的第五位。在地支当中,“辰”主要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指时间或者光阴。在一天十二时辰当中的“辰时”,就是指上午的七点至九点。在一年之中,辰就表示每年的阴历三月份。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边,他就把“辰”解释为“震”。他说:辰,震也。三月阳气动(春天),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春雷响,万物长。)
第二个意思是指的日月星,把它们叫做星辰。因为第一个意思是时间,而且时间往往和日月星的运行有关系。比如《荀子 礼论》里面就说:“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
天上的辰星,它专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里的水星。
北辰,则专指北极星。《论语》里边儿就有这样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关于“辰”字,广老师就讲这么多。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辰字的本意是贝壳,引申意义是光阴和时间。这样很多关于“辰”的形声字我们就可以自己来理解啦。
《全数命理学》干支 五行和纳音
一、干支
(一)、干支的起源
相传黄帝时期大臣大挠创造了干支纪法,至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
黃帝
以公元前2697年(黄帝元年)为甲子年,作为纪年的开始。由此推算,公元0年为第45个庚申年,公元1980年为第78个(45+33)庚申年,1984年为第79个甲子年。从殷代甲骨卜辞中,可查到用干支纪法和预报天气的记载。用干支纪法来表示人的出生时间(年、月、日、时),就是人的生辰四柱,也叫八字。由此看来,四柱八字是离不开干支的,而干支则是来源于历法中的年、月、日、时。例如,北京时间阳历1949年10月1日14时,用干支纪法就是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辛未时。在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其八字就是:己丑、癸酉、甲子、辛未。
(二)、干支的序数及搭配规则
黄帝与大挠
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单数干支属阳,双数干支属阴。干支中按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搭配成六十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六十甲子”。甲为十干之首,子为十二支之首,相配为“甲子”;十干之2与十二支之2相配为“乙丑”,十干之3与十二支之3相配为“丙寅”.....直到十干之10与十二支之12相配为“癸亥”。
二、五行
(一)、五行来源
黄帝时期的鬼臾区
五行寓万物,万物归五行。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干支五行相对应。相传黄帝时期鬼臾区创造了五行。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是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五行蕴涵着太阳对地球作用力的信息。春天太阳开始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地球北半球逐渐变暖,万物开始生长,所以五行木旺。夏天太阳在北回归线附近,天气炎热,所以北半球五行火旺、土燥。秋天太阳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果实丰收,北半球五行金旺。冬天太阳由赤道向南移动,北半球变冷,五行水旺、土湿。这些规律在南半球刚好相反。
(二)、干支配五行规则
五行生克
天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地支:寅卯为木,巳午为火,辰、未、戍、丑为土,申酉为金;亥子为水。
按上述干支序数确定五行的阴阳属性,即单数为阳五行,双数为阴五行。
三、干支纳音
(一)、干支纳音来源
《三命通会》论纳音取象: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六阳, 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 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 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四库藏书《三命通会》
(二)干支配纳音法则
1、数字与纳音五行的对应关系:1水、2火、3木、4金、5土。
2、将天干分成5组:1甲乙、2丙丁、3戊己、4庚辛、5壬癸。。
3、将地支分成3组:1子丑午未、2寅卯申酉、3辰巳戌亥。
4、将天干、地支对应的数字相加,其和大于5时除以5,取其余数配纳音。
5、将计算结果1变3,3变1,2变4,4变2,5不变。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
例1:庚申年,庚为4,申为2,两者相加得6,6除以5取余数1,把1变为3,所以庚申纳音是木。
例2:庚戌年,庚为4,戌为3,两者相加得7,7除以5取余数2,把2变为4,所以庚戌年为4,属于金命。
例3:甲子年,甲为1,子为1,两者相加得2,2变为4,所以甲子年为4,纳音是金。
这样干支的纳音五行基本上不用记忆,用5以下的数来推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