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生于何地,江苏上古遗址揭示:伏羲或是南通人
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城北1.5公里处,如今屹立着中国18大名陵之一——伏羲陵(太昊陵),由于伏羲位居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之首,因而太昊陵位居中国名陵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一直以来,固有观点认为,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孕育了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统所在,伏羲自然是中原地区之人,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江苏青墩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遗址的情况与伏羲记载高度吻合,而且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易卦证据,进而由此推断伏羲极有可能是江苏南通人。
所谓青墩遗址,距今超过6000年,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沙岗公社青墩大队,1973年为了建造居民点,当地村民开挖一条纵贯全村、长236米的青墩新河时,意外发现了这一座上古遗址。在青墩遗址中,考古发现众多良渚文化风格的玉璧、玉琮、玉坠、玉环等玉器,以及众多陶器和大量兽骨化石等,其中最重磅的是与八卦起源有关的麋鹿角化石刻纹。
01:青墩遗址位于伏羲活动范围内根据《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今天淮河中上游一带)。西汉时期,汉朝在今天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设置成纪县,《李将军列传》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从甘肃成纪到河南陈地,相隔数千里,以当时的交通能力,伏羲估计不大可能如此远程迁徙。
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因此,伏羲生于甘肃成纪应该不可信,定都陈地有一定的可信度,即伏羲活动范围应该在淮河流域。
青墩遗址位于南通海安,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下游交汇之地,以古通扬运河为界,以南属于属于长江水系,以北属于淮河水系,青墩遗址位于古通扬运河以北,属于淮河水系范围。与此同时,考古发现青墩遗址的文物风格,与高邮龙虬庄遗址、淮安青莲岗遗址等出土的部分文物类似,显示出了青墩先民活动范围。
除此之外,《古三坟》、《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等文献记载,伏羲氏生活区域沼泽较多、雨水较多,居于河流湖泊之滨,比如发明八卦时文献中说“草生月(草木生长时期),雨降日,河泛时,龙马负图”,还有华胥氏生伏羲时说“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而青墩遗址周围的很多河流都从淮河泄洪入海,与文献中的伏羲生活场景比较吻合。
还有一点,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而淮河流域水多蛇多,随处可见、也几乎随时可见,古人对蛇是羡慕又恐惧,蛇毒辣的同时可以不惧大风大雨,或许由此崇拜蛇,创造了人首蛇身的形象。如果在相对干旱的西北地区,估计古人也不太可能创造出人首蛇神的形象。
02:青墩遗址中蕴含原始婚俗变化《山海经》记载,华胥氏“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莫名其妙地就感应身孕。与之相同的还有商周始祖,“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商朝始祖)”,“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周后稷)。”拨开神话的外衣,其实就是母系社会时“知母不知父”的真相,还没有建立婚姻制度。
相传,正是从伏羲氏开始,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文献记载,伏羲氏“制嫁娶,正姓氏”,实行“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反映出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度。
青墩遗址考古报告显示,早期墓葬为多人合葬,随葬品稀少,反映出当时处于母系社会后期,或者说伏羲时代的早期,但在青墩遗址中晚期,墓葬为单人葬为主,头朝东方,随葬品较多,反映出当时已经进入父系社会,或者说进入伏羲时代的中晚期。
也就是说,青墩遗址的墓葬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的婚俗巨变,或许就是文献中伏羲改革婚制的结果。
03:青墩遗址与伏羲氏的渔猎贡献根据文献记载,“结网罟以教佃(田猎)渔。养牺牲以庖厨”,伏羲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青墩遗址位于海安,周围动植物资源丰富,可谓是古人生活的乐土。考古报告显示:一,青墩遗址中有碳化稻粒,反映出青墩先民已经发展了水稻种植;二,青墩遗址中有各种骨簇、三叉形投掷器、鹿角回旋镖等,说明青墩先民狩猎业的发达;三,众多家犬、猪、麋鹿等化石的出土,说明青墩先民畜牧业的发达;四,骨制鱼镖、叉、匕首等出土,以及蚌壳、鱼骨等20多种水生物化石堆积物厚达15——20厘米,说明青墩先民在河里捕鱼捞虾非常普遍。
在6000年前的遗址中,像青墩遗址这样极具渔猎特征的非常少见,文献意提到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可能不是无的放矢。
04:青墩遗址与伏羲制八卦的传说文献记载: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相传商周之际,周文王于狱中演化,将伏羲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
关于伏羲氏制八卦的传说,流传了数千年,但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据,贾湖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大汶口遗址等原始人类遗址中,都没有发现八卦的痕迹。因此,近代以来不少学者质疑八卦的历史,认为八卦出现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可能不会超过5000年,但青墩遗址的出现证实八卦历史至少超过了6000年。
青墩遗址发掘过程中除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麋鹿角化石,其中许多麋鹿角化石上还留有古人刻画的符号,不过这些刻画符号并未引起专家们的重视。1983年,青墩遗址考古报告在《考古学报》上发表,只是将麋鹿角上的刻画符号公布出来。谁知道,考古报告一经发布,最不受重视的刻画符号立即引起易学界、数学界和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语言学家认为这是中国古老的原始文字,数学家认为是最古老的数字,易学家认为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
最终,青墩遗址麋鹿角刻纹(见上图)被众多专家学者确认为是易学起源的初始符号,属于易卦的早期形式,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数字卦画,其中两组有规律的原始数字符号为两组重卦卦行,分别为经卦乾上艮下、震上乾下。
综合以上四点可见,中国的三皇之首伏羲氏,极有可能不是中原之人,而是在古代长期被视为“蛮荒”的江苏偏东南地区,青墩遗址一带极有可能就是易卦的发源地。之后,青墩先民北上与中原文明逐渐融合,并传播了八卦文化,最终易卦文化在中原地区大放异彩。
参考资料:《古三坟》、《山海经》、《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青墩遗址与伏羲传说的渊源》等
晋中头条: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
#晋中头条# #微头条打卡计划# #头条文章发文任务# 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是国家AAA景区,是为祭祀“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修建的大型陵庙。始建于春秋,增制于唐宋,完善于明清,是少有的集陵和庙为一体的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心][心][心]太清宫位于周口市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太清宫镇的东北隅,是老子的诞生地,也是祭祀老子的祠庙。1997年考古专家在太清宫发掘出一处含龙山文化遗址、西周墓葬、东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马坑、唐宋建筑基址、碑刻及明清建筑的大型文物古迹群。[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老子故里旅游区,位于周口市鹿邑县境内,旅游区内包含鹿邑县境内的多个景点。其中县城以东的太清宫镇,据说是老子诞生地,通常这里也被认为是狭义的“老子故里”。几千年来一直有“老子故里”的争论,鹿邑县获得了当代很多机构的支持与认可;而在历史上,曾经有八位皇帝亲临鹿邑祭拜老子。[燃烧的心][燃烧的心][燃烧的心]周口野生动物世界是国家级AAAA景区,位于周口森林公园内,是一家集动物观赏、马戏表演、机械游乐、主题酒店、科普教育、研学旅行、劳动实践为主要特色的森林野生动物园。[比心][比心][比心]明道宫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始建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传道讲学的纪念性建筑群。[ok][ok][ok]周口海洋馆是有着大场馆、灵海豚、潮演出的海洋主题游乐园。整座场馆拥有海底隧道、鲨鱼领地、水母宫、海洋科技体验区、少儿科普教育区、企鹅园、海兽岛、美人鱼欢乐剧场、海豚欢乐剧场、海豹欢乐剧场、鹦鹉欢乐剧场、百鸟乐园、萌宠乐园、儿童欢乐园等24个主题游览区域。海豚表演、海狮表演、美人鱼表演、人鲨共舞等6大表演类节目。[祈祷][祈祷][祈祷]周口关帝庙清康熙年间由山西、陕西旅周的商人集资兴建,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精巧,殿堂宏伟壮观,雕刻精湛瑰丽,装饰富丽华美,素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雕刻著称于世。它犹如一本深沉而厚重的书卷,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鼎盛。[微风][微风][微风]袁世凯故居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这里是袁世凯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原建筑规模宏大,总占地18万平方米,楼瓦房500余间,分设住宅、学校、兵营、花园等。周围砌10多米高的方形寨墙,6座炮楼及三道护城河,门外吊桥高悬,防卫森严,是一座中国典型的“防御寨堡”。[烟花][烟花][烟花]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淮阳县城东侧,规划范围界定于新华大街、陈国故城和蔡庄以东,东、南、北以二环路为界。根据规划,建成后的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将与万亩龙湖浑然一体,形成一个远天碧水、花鸟虫鱼、古舍相融的湿地生态旅游区。列入计划的有观鸟园、珍稀植物园、休闲垂钓园、湖滨游乐园、湿地迷宫等建设项目。[彩虹][彩虹][彩虹]逍遥镇位于周口市西华县西南部,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初名“小陶”,因沙、颍河傍镇而过,又名“合流镇”。明清时期,这里成为连接沙河上下游的重要商埠,与漯河、周口、界首并称沙河“四大码头”。至今镇内沙河旁还保留有一处渡口,铁皮老船,划水的竹竿,形式上,还保留着原始的印迹。[给力][给力][给力]淮阳龙湖位于黄淮平原腹地,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16483),水域面积8000多亩。景观特点:其气势,其规模,无不令杭州西湖、武汉东湖黯然失色。湖水环抱古城,古城屹立水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补誉为内陆奇观,中原名珠。[兔年大吉][兔年大吉][兔年大吉]女娲城位于河南省西华县城北7.5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该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层,外郭城墙长4000米,内城墙长1440米。护城壕轮廓清晰,基底宽6米,上部宽15米。城墙多为分层夯筑而成,每层厚10到20厘米。夯窝为圆形,平底,直径5厘米。[恭喜发财][恭喜发财][恭喜发财]
伏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伏羲,又别称包(庖)牺、宓羲、虑戏,亦为后人称为牺皇、羲皇或太昊等名号,是我国史前众多英雄人物之一。由于他出现较早,贡献较大,故又被后人将他与女娲、神农氏列为“三皇”,居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之前。三皇五帝是我中华民族祖先的代表人物,欲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对他们不能不加以深究。由于有关三皇的传说记录较少,迄今人们对他们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更多的倾向是就传说讲传说,甚至就神话说神话,小编从近年来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贾湖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这个遗址或许能够证明上古伏羲确实存在过,不只是传说而已。
伏羲的事迹之一是创立八卦,肇启文明。太昊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阴阳学说是其理论基础。在贾湖文化中已经出现的男女合葬墓和“阴阳笛”的应用,佐证了阴阳八卦的起源问题;另外,贾湖先民原始宗教与龟灵占卜文化、祭祀文化的兴起也都与阴阳文化密切相关。
伏羲的事迹之二是结网罟,教民以渔。《易·系辞下》记载,伏羲看见蜘蛛结网,发明了用树的纤维搓绳结网,《尸子》记载他捕套野兽和打鱼。贾湖遗址考古发现,贾湖先民早期除了使用鱼鳔等工具捕鱼以外,已经开始结网捕鱼。日本著名鱼类考古学家中岛经夫教授通过对贾湖遗址出土的大量鱼骨深入研究发现,贾湖人在8000多年前已经开始养殖鲤鱼为食。贾湖遗址纺轮、网坠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结网罟”的真实性。这些重要发现也正是伏羲神话传说在贾湖遗址的具体印证。
伏羲的事迹之三是养牺牲,以充庖厨。《路史·后纪一》记载太昊伏羲“豢养牺牲”,开始活畜驯养,把猎获的动物放生喂养,使人们开始进入原始畜牧养殖经济时代。在贾湖遗址考古中发现,贾湖人已经开始大量饲养猪、狗和其它动物,同时也发现了人工饲养牛、羊的痕迹。伏羲“教民以养殖”的文化现象在这里得到显现。
伏羲的事迹之四是授农事,以佃为业。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进入原始农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是驯化野生植物,标志是稻谷、陶器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出现。根据张居中教授率领的团队研究证明,贾湖地区早在10000年前就已经有了稻子植硅体的存在,换言之,这里10000多年前已经有了稻子的生长。在7500-9000年的漫长岁月里,贾湖人已经大面积人工种植粳稻,农业生产的水平得到空前提升,稻米除了作为人们主要的食物以外,已经开始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被“深加工”;石铲、带锯齿状的石镰、石磨棒、石磨盘等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广泛运用;天文历法也因作物的栽培得以总结使用,什么季节种植农作物以及什么季节收割都需要参考“历法知识”。有史书记载太昊伏羲发明了历法,看来也是有一定历史事实基础的。
伏羲的事迹之五是兴礼乐,发明乐器。太昊伏羲发明了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贾湖遗址共发掘出40余支骨笛,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把人类音乐史推进到了9000年前,贾湖骨笛有二孔笛、五孔笛、六孔笛、七孔笛和八孔笛,其中大部分为七孔笛,其制作材料为丹顶鹤的尺骨,其制作规范,形制固定。经中国艺术研究院萧兴华和中央音乐学院的鹏、宁保生等对其中一支七孔笛测试,发现其已具备七声音阶,并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且发音准、音质好。贾湖骨笛的发现改写了世界和中国的音乐史,推翻了“中国笛子西来说”和“七声音阶外来说”的错误观点,更进一步说明了贾湖遗址在太昊伏羲时代的重要地位。
伏羲的事迹之六是造书契,代结绳之政。史书记载,太昊伏羲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也有史书记载八卦符号是中国最原始的“文字”,而八卦是伏羲文化的精髓。在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已经证明,这一时期人们在结绳记事的蒙昧时期发明了语段文字的贾湖契刻符号,在已知的文字研究中,贾湖契刻符号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语段文字阶段的“文字”,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发明应用是伏羲的一大贡献,这进一步证明了二者文化的重叠关系。知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曾说过:“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我发现,文字符号的背后其实是宝藏,老祖宗们的智慧对今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舞阳贾湖遗址契刻符号的发现意义非常重大。”
伏羲的事迹之七是兴嫁娶,建立婚娶制度。史书记载,太昊伏羲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在贾湖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多个男女合葬墓,这一发现使人们对婚姻的形成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对贾湖遗址三期文化的研究,对距今7500-8000年的墓葬中尸骨锶同位素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成年女性系外来,这表明女性是从外部族、部落进入(嫁娶)到贾湖地区的。无独有偶,张居中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等,在贾湖遗址周边实地考察时发现,在贾湖遗址东南方向大约6公里的“张王庄”,发现了一个大致与贾湖文化三期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另外,附近的漯河翟庄遗址、西平谢老庄遗址也都是贾湖文化时期的遗址,这也印证了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的话:“每一个比较大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都应该有一个伴生的遗址,主要是为了解决部落的婚姻问题”。贾湖遗址部族内部基本不再通婚,“婚娶制度”已经建立,这正反映了在距今8000年前后伏羲教民嫁娶制度的确立与贾湖文化的关系。
历史的真相,早已消湮在漫漫时间长河、悠悠岁月高歌之中,对于过往,我们有无穷的想象,假如说上面的事例不是巧合是正确的话,那么它将拉开上古中华文明的序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供稿:贾湖酒业;编发:赵伟光)
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当不下数千年。近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三皇有以下几种说法:
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伏羲、祝融、神农(同上);伏羲、神农、共工(同上);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天皇、地皇、泰皇(《史记》);天皇、地皇、人皇(民间传说)。
第五种说法由于《古微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有以下几种说法: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少昊、颛顼、帝喾、尧、舜(《战国策》);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有巢(巢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或原始社会末期实行军事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
大部分的意见是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称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帝(唐尧)、舜帝(虞舜)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上古十大神器之伏羲琴
"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
当初伏羲造琴,是为了"反其天真"。这些哲人用琴声将人们被囚禁心灵呼唤到大自然中去,让人们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就象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雨和冬天的雪。
伏羲式"九霄环佩"琴。琴身通长一百二十四厘米,有效弦长一百一十四点二厘米,额宽二十一点八厘米,肩宽二十一点二厘米,上腰宽十四点九厘米,下腰宽十四点一厘米,尾宽十五点四厘米,厚五点八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