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的区别是什么?
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可以饮酒,不持荤戒,也可以结婚生子。正一很多都是有后代传承道法,平时主要以斋醮和符箓为主,多进行祈福禳灾。影视作品里的道士作法除妖大多都是以正一派为原型。
全真派道士修行方式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
走近道教:道士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道士的称谓都有哪些?
“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很少能看到道士的身影,在我们的想象中,道士的身上充满着神秘色彩,他们一身青衣道袍,脚踏十方布鞋,手持拂尘,隐居于山野之中。
影视剧里常常会有道士的角色出现,他们或是本领超凡的武林高手,比如金庸武侠剧里的王重阳、张三丰、全真七子;或是降妖捉怪的大师,比如林正英饰演的茅山道士;甚至还会扮演者反派角色,比如《西游记》里的虎力大仙、多目怪、比丘国的国丈、鹿力大仙等等。此外历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道士,比如葛玄、孙思邈、吕洞宾、钟离权、陶弘景、丘处机等等,很多道士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贡献。
道士的等级正所谓“法有三乘,仙分五等”,道教神话里的仙人按照道行的高低分为了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五等仙。同样,道士也有等级之分,据道经记载,道士可分为七阶,即七种不同的境界,分别为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幽逸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一者天真,谓体合自然,内外纯静。二者神仙,谓变化不测,超离凡界。三者幽逸,谓含光藏辉,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谓幽潜学道,仁智自安。五者出家,谓舍诸有爱,脱落嚣尘。六者在家,谓和光同尘,抱道怀德。七者祭酒,谓屈己尘凡,救度危苦。”
除此之外,道教不同的门派对于道士等级的划分也是不同的。当年祖天师张道陵创立了道教的雏形——五斗米道,张天师之孙张鲁在蜀地将五斗米道发扬光大,并且将道士划分为三个等级。入道者初名“鬼卒”;入道已久并笃信其教者,号“祭酒”;统领教民多者称“治头大祭酒”,而张鲁则自称“师君”,为五斗米道最高掌门人。
另外,道士根据授箓品级,分为五等,即:
初次授箓:授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简称“都功箓”,属六、七品职衔。
第二次加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简称“盟威箓”,属四、五品职衔。
第三次加箓: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简称“五雷箓”,属三品职衔。
第四次加箓:加升《上清三洞经箓》,简称“三洞五雷箓”,属正二品职衔。
第五次加箓:晋升《上清大洞经箓》,简称“上清箓”,属正一品职衔。
需要注意的是,从道士身上穿的道袍颜色也能区分他们的等级,其中紫色最为尊贵,即:
紫色法衣:大师讲经所着,亦可为天师老臣,高阶法师。
红色法衣:上等法师所着,上表祈福所用。
青色法衣:中等法师所着,拜斗,祝寿常用。
绿色法衣:下等法师所着,散人仙客亦着。
黑色法衣:斗部着。
白色法衣:冥司着。
道士的称谓历史上道士有很多称谓,在隋唐时期,习惯上把男道士称为“黄冠”、“男官”等,而女道士则称“女冠”、“女官”。后来又将男道士称为“乾道”,将女道士称为“坤道”。此外,道士还有以下几种称谓:
真人:庄子的《南华真经》有记载:“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真人是需要有很高的境界的,可以洞悉世界的本源,能达到道教要求的天人合一。
法师:法师又叫作高功,是经过全真拨职或正一授箓仪式以后,在斋醮科仪中担当主要角色的道士。
方丈:方丈是对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称谓,可由住持升座。
天师:“天师”的意思是合乎天然之道的老师,一般用来称呼祖天师张道陵以及历代继承者。
高功:为道教法师的专名,在道士中是被认为道功最高,故称高功。
羽士:羽,含有“羽化飞升”之意,因道士多求成仙飞升,所以道士也会自称羽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