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走路外八/内八要紧吗?
什么是“内八字”或者“外八字”?行走时,足的长轴和步伐前进方向有个夹角,称为足的前进角,通常是轻度的外旋,大约有5到10度左右。
少于这个范围,就称为“内八字”,大于这个范围就称为“外八字”。
绝大多数的此类畸形属于正常变异,是可以逐渐消失的。
然而家长很担心,特别是有些家长能回忆起过去的某个亲戚用夹板或者矫形器治疗过类似的畸形。
孩子行走时表现的“内八字”或者“外八字”的问题,实际上是下肢出现旋转畸形的问题。
因髋部问题导致的“内八字”,女孩子多见于男孩子。
什么原因造成内八和外八?也有家长问:为什么我小孩会有内八及外八的现象呢? 而其他小朋友不会有呢?
1. 神经系统病患:脑性麻痹或者脑神经损伤的宝宝,因为肌肉张力过低可能会造成足部扁平,髋关节变型、内八、外八或者畸形。
2. 跖內收:幼儿平躺时足部后端正常,前端却往内收。常见于一岁以前的婴儿,原因多为胎内压迫所致,绝大部分的脚仍然很柔软,稍稍用力就可以把脚的前端往外拨正。
3.胫骨内旋:多见于一岁到三岁间的小孩。单看足部的外形很正常,可是走路时脚往内撇。严重一点,家长可发现小腿内旋,足弓下陷及经常绊倒的情形。
4. 股骨上端过度前倾:三岁以上的小孩走起路来内八字的多半属于这一类,这些小孩坐的时候喜欢日式跪坐,脚呈W形。
5. 扁平足/后跟外翻:许多扁平足的小朋友因足部生物力学改变、下陷,足部肌力下降,造成走路内八现象。
6. 穿鞋不当:过大或者过小的鞋子无法给予足部正确的支撑,造成足底受力不均,影响足部骨骼发育,产生身体的不平衡。
如果发现儿童长期足踝扭伤或者走路不平衡,可能足弓已经逐渐下榻转向变形,造成走路内八或者外八现象。
7. 不正确的睡姿:对于喜欢趴着睡的小朋友,若是双脚内倾,也会造成内八;若是双脚向外翻,会造成外八。
8. 使用学步车:太早的频繁使用学步车,也很容易引起内八或者外八步态。
宝宝内八字怎么办?在刚开始学习走路的阶段,这种情况不用太担心,1岁多一点的宝宝内八字与内胫骨扭曲有关,通常会自己消失。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找医生咨询,比如:
6个月后的宝宝的内八字未见改变;
内八字的问题对宝宝的行走或奔跑造成了干扰,宝宝休息时脚趾无法伸直;从脚底观察时,宝宝的脚呈半月形曲线。
只有8%-9%的宝宝,这种内八字情况会持续到成年以后,但只要不影响运动,脚也没有僵硬或疼痛,就没什么问题。
在1岁多一点时出现外八字而不是内八字的宝宝,可能会在三四岁时出现暂时性内八字,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宝宝外八字怎么办?其实三岁以下的宝宝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多少都会有点内八或者外八症状。
外八字可以帮助宝宝改善平衡,保持站立,而且外八字还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内八字带来的问题。
到了他们上学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会变成脚尖向前走路,或基本上是向前的。
如果三岁以后还发现比较严重的外八,最好让医生进一步检查和矫正。
预防内八外八 ,家长可以这么做之前说到,外八字在宝宝学步阶段是很常见的,因此妈妈们也不必过分恐慌。
但如果宝宝大概3-4岁以后,还存在有走路跑步姿势不对,容易跌倒等现象,妈妈需重视起来。
1、给宝宝补充适当的钙元素,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还应注意饮食,适当添加蛋黄,动物肝脏、蔬菜和含钙磷丰富的水果,如大枣、山楂、桔子、香蕉等。
2、给宝宝正确挑选一双好鞋,鞋底软硬适中有足弓,最好在脚掌1/3处有弧度弯槽设计,同时选择合适的鞋码,最好是根据宝宝的脚长进行选择。
3、有意识的矫正,让孩子双脚并拢跳格子、或沿着一条直线(跑道、胶带等)先开始走,再慢慢跑。此时,你要随时注意观察,及时提醒孩子。这样的训练短时间之内看不到效果,需要持之以恒。
4、还可加强腿部、脚弓和踝关节的力量练习。比如踢毽子,外八字脚用脚内侧拐踢毽子,内八字脚用脚外侧拐踢毽子,一定要注意两换进行。
5、平时应避免孩子跪姿和W坐姿,养成正确的坐姿和走路习惯。
6、可以在专家或者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矫正器矫正或手术矫正。
顺便再说说O型腿和X型腿1O型腿(医学上称“膝内翻”)
所谓的O型腿,是指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
大部分刚出生的婴儿小腿部呈内弯(这与宝宝在子宫内的姿势有关)。
等到宝宝开始学站或走路时,O型腿的情况就更加明显,随后逐渐好转,到2岁左右时都会变直,这是“生理性O型腿”。
是渐进式且对称性的弯曲,弯曲角度不会过大。
生理性“O型腿”,不需要治疗,随着宝宝的发育和身体的强壮,自然会正常。
注意病理性“O型腿”
1.不对称生长所导致O型腿
2.代谢疾病所引起的O型腿
3.骨骼发育不良所造成的O型腿
如何判定是否是需要治疗?
如果发现宝宝超过2岁仍有O型腿、突然两腿有不对称的弯曲,或弯曲的角度过大,甚至合并出现胸部肋骨隆起、骨骼异常疼痛等情况,就需要就医。
少部分有O型腿的宝宝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因素所致。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本身的腿型就有点内八或O型腿的现象,若宝宝有出现类似的状况,属于正常状况,无需过于惊慌。
当然,若真的要知道宝宝的O型腿是否严重到需要治疗的程度,可以带至医院做一些检测,如利用X光检查他的膝盖角度弯曲的角度是否过大,否则只需持续观察即可。
2“X型腿”(医学生称“膝外翻”)
所谓“X型腿”,是指俩下肢完全暴露并伸直,使处于中立位置,两膝关节的股骨内髁能靠拢,而两踝关节有一定距离,整个腿型似“X\"。
生理性“X”型腿
2岁以后的宝宝,膝部就开始往外翻,膝内部的骨头显得格外隆起,3~4岁时,这种X型腿会达到最明显的程度,站立时膝盖靠着,甚至站立不稳。
这种情况在5~8岁会好转,随着成长而呈现如同成人的正常的略微向外弯曲的状态,不需要治疗。
病理性“X型腿”
需要注意的是,X型腿是佝偻病的重要体征,它的出现多提示孩子严重缺钙。
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骨骼发育不良,软骨不能很好的骨化,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弯曲变形。
同时,一些不良的走路姿势也会造成X型腿的形成。
所以,若要治疗X型腿,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骨畸形也会随之改善。
注:本文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经东东妈整合编辑,侵删。
小孩走路外八/内八要紧吗?
什么是“内八字”或者“外八字”?行走时,足的长轴和步伐前进方向有个夹角,称为足的前进角,通常是轻度的外旋,大约有5到10度左右。
少于这个范围,就称为“内八字”,大于这个范围就称为“外八字”。
绝大多数的此类畸形属于正常变异,是可以逐渐消失的。
然而家长很担心,特别是有些家长能回忆起过去的某个亲戚用夹板或者矫形器治疗过类似的畸形。
孩子行走时表现的“内八字”或者“外八字”的问题,实际上是下肢出现旋转畸形的问题。
因髋部问题导致的“内八字”,女孩子多见于男孩子。
什么原因造成内八和外八?也有家长问:为什么我小孩会有内八及外八的现象呢? 而其他小朋友不会有呢?
1. 神经系统病患:脑性麻痹或者脑神经损伤的宝宝,因为肌肉张力过低可能会造成足部扁平,髋关节变型、内八、外八或者畸形。
2. 跖內收:幼儿平躺时足部后端正常,前端却往内收。常见于一岁以前的婴儿,原因多为胎内压迫所致,绝大部分的脚仍然很柔软,稍稍用力就可以把脚的前端往外拨正。
3.胫骨内旋:多见于一岁到三岁间的小孩。单看足部的外形很正常,可是走路时脚往内撇。严重一点,家长可发现小腿内旋,足弓下陷及经常绊倒的情形。
4. 股骨上端过度前倾:三岁以上的小孩走起路来内八字的多半属于这一类,这些小孩坐的时候喜欢日式跪坐,脚呈W形。
5. 扁平足/后跟外翻:许多扁平足的小朋友因足部生物力学改变、下陷,足部肌力下降,造成走路内八现象。
6. 穿鞋不当:过大或者过小的鞋子无法给予足部正确的支撑,造成足底受力不均,影响足部骨骼发育,产生身体的不平衡。
如果发现儿童长期足踝扭伤或者走路不平衡,可能足弓已经逐渐下榻转向变形,造成走路内八或者外八现象。
7. 不正确的睡姿:对于喜欢趴着睡的小朋友,若是双脚内倾,也会造成内八;若是双脚向外翻,会造成外八。
8. 使用学步车:太早的频繁使用学步车,也很容易引起内八或者外八步态。
宝宝内八字怎么办?在刚开始学习走路的阶段,这种情况不用太担心,1岁多一点的宝宝内八字与内胫骨扭曲有关,通常会自己消失。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找医生咨询,比如:
6个月后的宝宝的内八字未见改变;
内八字的问题对宝宝的行走或奔跑造成了干扰,宝宝休息时脚趾无法伸直;从脚底观察时,宝宝的脚呈半月形曲线。
只有8%-9%的宝宝,这种内八字情况会持续到成年以后,但只要不影响运动,脚也没有僵硬或疼痛,就没什么问题。
在1岁多一点时出现外八字而不是内八字的宝宝,可能会在三四岁时出现暂时性内八字,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宝宝外八字怎么办?其实三岁以下的宝宝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多少都会有点内八或者外八症状。
外八字可以帮助宝宝改善平衡,保持站立,而且外八字还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内八字带来的问题。
到了他们上学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会变成脚尖向前走路,或基本上是向前的。
如果三岁以后还发现比较严重的外八,最好让医生进一步检查和矫正。
预防内八外八 ,家长可以这么做之前说到,外八字在宝宝学步阶段是很常见的,因此妈妈们也不必过分恐慌。
但如果宝宝大概3-4岁以后,还存在有走路跑步姿势不对,容易跌倒等现象,妈妈需重视起来。
1、给宝宝补充适当的钙元素,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还应注意饮食,适当添加蛋黄,动物肝脏、蔬菜和含钙磷丰富的水果,如大枣、山楂、桔子、香蕉等。
2、给宝宝正确挑选一双好鞋,鞋底软硬适中有足弓,最好在脚掌1/3处有弧度弯槽设计,同时选择合适的鞋码,最好是根据宝宝的脚长进行选择。
3、有意识的矫正,让孩子双脚并拢跳格子、或沿着一条直线(跑道、胶带等)先开始走,再慢慢跑。此时,你要随时注意观察,及时提醒孩子。这样的训练短时间之内看不到效果,需要持之以恒。
4、还可加强腿部、脚弓和踝关节的力量练习。比如踢毽子,外八字脚用脚内侧拐踢毽子,内八字脚用脚外侧拐踢毽子,一定要注意两换进行。
5、平时应避免孩子跪姿和W坐姿,养成正确的坐姿和走路习惯。
6、可以在专家或者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矫正器矫正或手术矫正。
顺便再说说O型腿和X型腿1O型腿(医学上称“膝内翻”)
所谓的O型腿,是指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
大部分刚出生的婴儿小腿部呈内弯(这与宝宝在子宫内的姿势有关)。
等到宝宝开始学站或走路时,O型腿的情况就更加明显,随后逐渐好转,到2岁左右时都会变直,这是“生理性O型腿”。
是渐进式且对称性的弯曲,弯曲角度不会过大。
生理性“O型腿”,不需要治疗,随着宝宝的发育和身体的强壮,自然会正常。
注意病理性“O型腿”
1.不对称生长所导致O型腿
2.代谢疾病所引起的O型腿
3.骨骼发育不良所造成的O型腿
如何判定是否是需要治疗?
如果发现宝宝超过2岁仍有O型腿、突然两腿有不对称的弯曲,或弯曲的角度过大,甚至合并出现胸部肋骨隆起、骨骼异常疼痛等情况,就需要就医。
少部分有O型腿的宝宝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因素所致。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本身的腿型就有点内八或O型腿的现象,若宝宝有出现类似的状况,属于正常状况,无需过于惊慌。
当然,若真的要知道宝宝的O型腿是否严重到需要治疗的程度,可以带至医院做一些检测,如利用X光检查他的膝盖角度弯曲的角度是否过大,否则只需持续观察即可。
2“X型腿”(医学生称“膝外翻”)
所谓“X型腿”,是指俩下肢完全暴露并伸直,使处于中立位置,两膝关节的股骨内髁能靠拢,而两踝关节有一定距离,整个腿型似“X\"。
生理性“X”型腿
2岁以后的宝宝,膝部就开始往外翻,膝内部的骨头显得格外隆起,3~4岁时,这种X型腿会达到最明显的程度,站立时膝盖靠着,甚至站立不稳。
这种情况在5~8岁会好转,随着成长而呈现如同成人的正常的略微向外弯曲的状态,不需要治疗。
病理性“X型腿”
需要注意的是,X型腿是佝偻病的重要体征,它的出现多提示孩子严重缺钙。
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骨骼发育不良,软骨不能很好的骨化,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弯曲变形。
同时,一些不良的走路姿势也会造成X型腿的形成。
所以,若要治疗X型腿,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骨畸形也会随之改善。
注:本文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经东东妈整合编辑,侵删。
一文讲透棉花娃娃(1700字省流版)
一年前被描述为年轻女孩下一个烧钱坑的棉花娃娃,正在以从业者震惊的速度飞往寻常百姓家。
亲戚家八九岁的女孩和她五六岁的妹妹知道棉花娃娃,高中同学拥有棉花娃娃,同事近40岁的姐姐在玩棉花娃娃,这些我们曾经认为八杆子不相关的人都在玩棉花娃娃。
显然,棉花娃娃正处于突破小众圈层,步入大众市场的转型期。
1.棉花娃娃概述
棉花娃娃是用棉花,其实是聚脂纤维人工棉花做成的毛绒玩偶,一般为5-40cm高的有头部和四肢的人形,以20cm最常见,特别讲究脸部刺绣的精细与丰富,能通过五官识别出表情与状态。
比如清冷大美女“纠咪”,生气了很难哄的“难哄”,马上就要哭了就是强忍着不哭的“哭包酱”。
左中右分别为纠咪、难哄、哭包酱
棉花娃娃起源于韩国饭圈,传到中国后,买卖双方在微博超话一起玩娃娃。
她们会给棉花娃娃穿衣服、做妆造、讲故事,像妈妈一样精细照顾孩子,因此互称娃妈、妈咪、咪、集美(姐妹)、ee(姨姨)。后来,“娃妈”专指商家。
经过四年发展,棉花娃娃已经形成以娃妈为主角,由画手(设计师)、娃片劳斯(摄影师)、娃厂、手作娘(妆造)、开售平台和代发(快递)共同组成的产业链。
2.棉花娃娃行业现状
玩的属性既让棉花娃娃成为极少数买家全程参与设计与生产的C2M品类,也让买卖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外行很难理解的潜规则。
譬如卖家负责创作、盯厂、质检和发货,但是不能多赚钱;买家必须认可提前确认收货,非流团不退款,工期长约3-6个月,超期未补邮会掉落且只退款80%,经卖家同意后直接与娃厂售后等约定。
1)买家参与
娃圈从业者非常重视与买家的互动,因为他们依靠超话宣传获客。通常情况下,娃妈会将创意、收稿、打样、改样、造型、娃片、大货下单、生产进度、出货、补邮等进度发进超话社区。
买家只要积极互动,就能决定开售娃娃、娃娃工艺、娃厂、开售平台。买家意见若不一致,往往票选多者胜出。
2)违约处罚
娃圈优先依靠舆论惩罚违约者,即在超话发帖避雷和挂人,讲清事情原委,呼吁所有人不要再和当事方合作。舆论无法解决再诉诸法律。
舆论在娃圈是灵丹妙药,娃妈不负责任会被骂,娃厂做崩娃娃会被骂,买家跑单会被骂,平台客服不回消息会被骂。甚至买家首选通过舆论解决产品质量和售后问题,而不是与商家协商沟通。
挂人和避雷显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娃妈卷款跑路、错拍不退款、娃厂货不对板、乞讨式售后……诸如此事层出不穷,但每次都只留下几条避雷杂音,很快成为互联网记忆被遗忘,直到再次发生,再次避雷,再次被遗忘。
3.棉花娃娃行业公司
目前发展最好的是微店,2020年7月举办圈内第一次线下娃展,2020年底成立的rua娃吧是国内首个正版IP合作的棉花娃娃品牌。
2020年12月15日,小芒app上线,2022年8月8日,绵绵星球在app上线,两者都通过优惠券吸引了部分娃妈和买家。
三者各有可取之处,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微店一直在优化买卖双方体验,开发的屏蔽属性、二手、娃柜、进度群、隐藏商品等功能颇受好评,但没有优化供应链管理,无法解决工期长且时常拖延、售后比例高且服务态度差的行业难题。
小芒拥有明星及影视资源,本应助力棉花娃娃快速起飞,却长期被吐槽开店门槛高,没有商家客服。
绵绵星球试图从供应链入手优化交易流程,希望让买家60天抱到满意的娃娃。然而团队刚刚组建不久,bug多,合作娃厂被诟病,尚需看后续发展。
微店娃柜功能
其实娃圈心声非常简单:棉花娃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保障的正常商品,让买家付款后再也不需要担惊受怕?
4.棉花娃娃未来趋势
棉花娃娃突破原有微博超话娃圈,走向更广泛人群的迹象愈发明显。
2021年12月17日,淘宝为棉花娃娃举办国内首场时装秀,这是主流平台第一次关注棉花娃娃。
2022年开始,抖音棉花娃娃商家快速增加,盗版发源地拼多多居然也上新了大量独立设计的棉花娃娃,而且搜索棉花娃娃排名前10名的商品,有5名已拼10万+件,其他都已拼1000+件。
不要把棉花娃娃当成年轻女性的烧钱爱好,TA是所有女孩都想拥有的必需品。在所有潮玩中,只有棉花娃娃有机会成长为中国的芭比娃娃。
从2018到2022年,棉花娃娃用户已经完成从饭圈女孩到年轻女孩的转变,用户规模至少增长了十倍,从10万到100万。
从2022年开始,棉花娃娃用户正在经历从年轻女孩到所有女孩的转变,用户规模至少会增长一百倍,从100万到1亿。
她们是你我身边及每个家庭的女孩。
参考文章
微店,《2021棉花娃娃玩家洞察报告》,2022年初
三文娱,《棉花娃娃风起》,2021年4月21日
三文娱,《风口上的棉花娃娃》,2021年6月17日
巧克力娃娃鱼饲养繁殖及管理
巧克力娃娃鱼,是常见淡水观赏鱼。也是身型最迷你的观赏河豚,成熟公鱼眼后有皱折,腹部有咖啡色的线条,体色较黄。母鱼则体态浑圆,圆滚滚的身体。深受养鱼朋友喜爱,如何养好巧克力娃娃鱼,一起来关心。
巧克力娃娃鱼,别名印度娃娃,是淡水河豚最迷你的品种。
一、巧克力娃娃鱼基本认识
1、小型观赏河豚:
巧克力娃娃是一种观赏河豚,而且巧克力娃娃是观赏河豚中最小的。在众多的观赏鱼种类中,甜甜的可爱的小脸,乖巧的不停颤动的鱼鳍,圆滚滚的身体。
2、外观形体特征:
最大体长约3cm,天蓝色的眼睛配上短短的身材和圆滚滚的肚子,颜色会随着情绪、光线变化而变化,一会深黄、一会淡黄,非常漂亮、可爱。
3、水质需求不高:
产在印度西南方彭霞河的巧克力娃娃,对水质要求不高且适应力强,无怪乎喜爱的鱼迷如此的多,逐渐有取代八字娃娃或绿河豚的趋势。由于鱼商并未仔细的进鱼种区分。
4、喜欢吞食田螺:
是螺螺们天敌、克星!无论是小田螺、苹果螺,只要个体小点的都是巧克力娃娃喜欢吞食,通常冷冻的或新鲜的血虫,蚯蚓小虾贝壳类螃蟹鱿鱼蜗牛等,切记不可一次喂的太多,否则便秘容易死亡。
二、巧克力娃娃鱼繁殖须知
1、公母辨别方法:
公的腹部颜色有一条棕色,母的没有。当公的有求偶的行为,这条线会变粗且会变成深棕色。公的会和其它公的打架,母的在产卵期其身体外型比公的还圆。
2、产卵释放:
当一只公的与一只母的在求偶时,别只母的会躲在植物后面。当母的决定地方要产卵,公的会靠近母的身边,而母的和公的会些微摇动身体大约5〜10秒,这是在产卵和释放。
3、求偶产卵季节:
求偶动作和产卵都在下午。当在产卵季节,求偶的动作几乎每天都有。当产卵完毕后,公的会把母的赶走。
延伸阅读:养鱼教学:混养观赏鱼必知要点
三、巧克力娃娃鱼生病征兆
1、突然胃口不好:
小家伙其实是很贪婪的,如果发现他的胃口不好,或吃东西的时候挑挑拣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2、出现了压力线
压力线,如果发现小家伙的体侧在脊背和腹部之间,出现了深灰色的线条,这些线条可从嘴部一直延伸到尾巴,也是不好的征兆。
3、肚子颜色变黑:
对于白色肚皮的种类,如果小家伙的肚子变黑了,并且颜色不断加深,也要留意了。常情况下,小家伙脊背的颜色,会随着情绪一天中的时间等因素的改变,而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