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藩镇之间的大混战,淄青节度使成为拥兵10万的强大藩镇
大家好,今天“仍帅说”讲一讲:唐朝藩镇大混战,有的越打越强 有的打着打着就没了
八大节度使
田承嗣吞并昭义节度使地盘
773年,昭仪节度使薛嵩死了,部下拥立他儿子继任,不过,这个孩子的年纪太小了,只有12岁,根本掌控不住这群部下,所以后来他把自己的位置又让给了他叔叔薛崿。这个孩子自己赶忙逃回老家,他觉得,在节度使的位子上稍微不注意,就会掉脑袋,保命要紧。
但是昭仪节度使的周围都不是吃素的角色,鼎鼎有名的河朔三镇,看到隔壁邻居内部不稳,觉得扩张的机会来了。因为靠的近,魏博节度使抢先下手。
一方面,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派人去拉拢昭仪的将士投奔自己,并且在自己的地盘为安史父子设立祠堂,以显示自己不忘本。另一方面,不断的挑拨昭仪将士之间的关系。终于,在775年正月,昭义兵马使裴志清在田承嗣的拉拢下,驱逐节度使留后薛崿,举镇归附田承嗣。看到机会来了,田承嗣马上派兵接收昭仪节度使的地盘,拿下了相州,洺州,卫州,邢州。
吞并昭义
魏博节度使一下子吞并一个节度使,这不仅让朝廷感到震惊,也让周边的藩镇感到不安。尤其是周边的成德节度使和淄青节度使。他们想的是:
一,你魏博节度使主动进攻邻居,这一次是昭义,下一次保不齐就要打我们了。
二,你魏博节度使胃口也太大了,一个人独吞,没想着给我们分一点。
此外,李宝臣与田承嗣还是私仇。以前,两家联姻,李宝臣之弟李宝正娶田承嗣的女儿,在与田承嗣儿子田维打马球时,因马惊使田维摔死。李宝正被田承嗣鞭杀。从此,成德、魏博两镇关系恶化。
所以成德节度使和淄青节度使上表朝廷请求讨伐田承嗣。此外,卢龙节度使当时归顺了朝廷,节度使朱泚已经入朝了,由他弟弟朱滔代理节度使,为表忠心,也愿意参与讨伐。
775年4月,朝廷利用这个机会,命令河东、成德、卢龙、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等镇发兵讨伐田承嗣。其中: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与河东节度使薛兼训出兵进攻魏博北部;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进攻魏博南部。
应该说,魏博这块地方并没有什么地理优势,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到了五月份,田承嗣方面的磁州守将投降。李正已攻下德州,李忠臣率领各路藩镇的4万兵马正在围攻卫州。魏博也没有死守,而是主动出击,六月份,田承嗣令部将围攻成德节度使的冀州,不过部将直接投降了,田承嗣只好亲自去围攻冀州,但被李宝臣的大将张孝忠打败。
775年八月份,田承嗣派大将卢子期进攻磁州,久攻不下。
775年九月,淄青李正已,成德李宝臣围攻贝州。田承嗣带兵救援,过程中,田承嗣让自己的士兵伪装成淄青和成德的士兵,然后大肆挑拨双方的关系,造成湽青和成德的军心不稳。为避免兵变,李正已,李宝臣只好率兵退去。听到这个消息,正在围攻卫州的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也领兵退去。
775年十月,李宝臣和昭义节度留后李承昭率兵救援磁州,擒获卢子期,押送京城斩首。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接着攻打瀛州,瀛州投降。
拿下瀛洲
不过,唐朝这边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当时,成德李宝臣和卢龙朱滔正在一起攻打沧州。沧州这个地方对于卢龙来说很重要,因为沧州是幽州的门户,如果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以后幽州就直面南方的威胁。明代有云:此地北拱京师,南临青、济,水陆冲要,饷道所经。对于成德来说,如果沧州被卢龙拿下,自己的压力更大,相当于被卢龙半包围了。而且南边和东边都是朝廷的地盘。所以不能让卢龙拿下沧州。
所以双方都要争夺。田承嗣也知道沧州位置的重要性,但是现在自己被围攻,不得不割肉,所以田承嗣以割让沧州为条件,挑拨李宝臣攻打朱滔。朱滔哪里会料到李宝臣会攻打自己,猝不及防,逃回了自己的地盘。就这样,成德李宝臣从田承嗣手里拿下了瀛州和沧州。
割让沧州
此外,李正已一看从这么久都打不下来,自己捞不到什么好处,加上田承嗣主动示弱,所以就暂时停止了进攻。其他藩镇一看李正已停止进攻也就都按兵不动了。李正已又收了田承嗣一些好处费,所以上表为田承嗣求情。同时田承嗣假意上表请求入朝。这样的情形下, 776年二月,唐代宗下诏停止讨伐,恢复田承嗣的官爵,答应他入朝。
汴宋李灵曜叛乱
田承嗣这边刚停下来,汴宋又乱了。776年五月,汴宋节度留后田承玉死,朝廷任命永平(治所滑州,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李勉兼汴宋留后。汴宋都虞候李灵曜杀兵马使孟鉴,勾结田承嗣,抗拒朝命。
田承嗣出兵滑州,打败李勉,李勉被迫承认李灵曜为汴宋节度留后。同时,田承嗣上表朝廷,为李灵曜请命,唐廷无奈,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任命李灵曜为汴宋节度留后。田承嗣也借机称病,上表朝廷不肯入朝。
汴宋叛乱
李灵曜当上汴宋节度留后后,把内部诸州的刺史、县令全部换成自己亲信,不接受朝廷任命的官员。所以766年八月,朝廷下令讨伐,任命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与河阳三城使马燧率军进攻。淄青李正己与淮南节度使陈少游也请求参与平叛。
看到朝廷来势汹汹,汴宋节度副使李僧惠、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南)牙将刘昌与高凭、石隐等,也上表请求讨李灵曜。唐廷遂任李僧惠为宋州刺史,高凭为曹州(治今山东定陶西南)刺史,石隐为郓州(治今山东东平西北)刺史。此举使李灵曜当时拥有的8州(汴、宋、曹、濮、兖、郓、徐、泗)失去了3州,极大地削弱了李灵曜的力量。
766年九月,李忠臣与马燧正在围攻郑州(今属河南),李灵曜从汴州(治今河南开封)率军向西来救。李忠臣与马燧撤围退兵。
同月,李正已攻克郓、濮[pú](今山东鄄城北)2州。
10月,李忠臣与马燧各自领兵攻击东进,多次击败李灵曜。进入汴州境内与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军会合。双发又大战于汴州之西,李灵曜军大败,回城退守。
此时,田承嗣派侄子田悦前来救援。田悦击败李勉与李正己,直抵汴州,在北部安营寨扎。李忠臣与马燧夜袭田悦大营,田悦的部队溃败,只身北逃。李灵曜见田悦兵败,于是弃城逃跑,汴州被拿下。李灵曜逃至韦城(今河南长垣东北),被永平节度使李勉的部将杜如江擒获,送往京师斩首,叛乱平定。
准备再次讨伐田承嗣
777年三月,唐代宗因田承嗣拒不入朝,又助李灵曜叛乱,再次下诏讨伐田承嗣。但是,各个节度使都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并不想继续出兵了。为什么呢?下面详细说说。
淄青李正己原有淄(治今山东淄博西南)、青(今属山东)等地。在讨伐李灵曜的过程中,又占领了曹、濮、徐(今属江苏)、充(今属山东)、郓5州。任命自己的儿子李纳守淄青之地,自己搬到郸州统治新得的5州。作为拥兵10万的大范镇,现在已经满足了。
淄青节度使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原有恒(治今河北正定)、赵(治今河北赵县)等6州之地,在讨伐田承嗣的过程中获取了瀛(治今河北河间)、沧(治今河北沧州东南)2州,收获也不少,再加上他与平卢节度使朱滔结怨,不敢轻易出战,也开始玩寇自保,不肯出兵。
成德节度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原有蔡(治今河南汝南)、光(治今河南潢川)等4州之地,在讨伐李灵曜的过程中,拿下了汴、宋、陈(治今河南淮阳)、亳(今属安徽)4州,于是将治所搬到汴州,也是采取观望态度,不肯单独进讨。
这几个藩镇需要消化刚刚获得土地,不肯出兵,其他藩镇自然也不肯出头。
唐代宗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号召力,面对这样的态势,无计可施,只好妥协,于是下诏再次赦免田承嗣,恢复官爵,答应他不入朝的请求。
两场平叛,两个节度使的地盘被瓜分,朝廷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魏博节度使丢掉瀛(治今河北河间)、沧州,但是获得了相、卫、洺三州。这三州可比丢掉了的州重要多了,两者相抵还赚了一些。最惨的就是平卢节度使,白出力了,被打了,最后什么都没有捞到。
现在你知道这些藩镇为什么愿意听朝廷的话,帮忙去征讨其他的藩镇了吧,因为可以趁机扩张地盘啊!
山东的省会原本是千年名城青州,为何在明朝初年,搬迁去了济南
01 山东首府一千年在山东地面上,如果青州人拍着胸脯说“我祖上曾经富过”,那么其他地块,也只好闭嘴了。
虽然今天的青州市,只是山东省潍坊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但直到明朝初年,青州仍然是山东省的省会。从那个时候起,上溯1500多年,绝大部分时间内,青州都是山东地区的行政首府和军事中心。
大禹时期分天下九州,青州名列其一,这就不必说了。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分为十三刺史部,其中就有青州刺史部,驻地在今青州境内,负责今天河北南部、山东北部一带的巡视监察工作。
西汉青州刺史部
到了西晋时期——具体说来是公元311年,青州刺史部、齐郡、临淄县,这三级政府机关全数集中于青州“广固城”内。当年还没有“省会”这个概念,但青州实质上就算是山东区域的“省会”城市了。
再后来,“五胡十六国”中的南燕,以青州广固城为都。中华帝国两千年,有一座城市能成为国家首都,在山东省内各地市中,青州是绝无仅有独一份。
五胡十六国之南燕以青州广固城为都
隋唐时期,无论是青州总管府、青州都督府,还是平卢淄青节度使驻地,总之,青州依旧稳居地区中心城市,实质上“省会”的地位。
宋金时期,新创了一种地方行政区划,曰“路”,这其实就是今天“省”的雏形,无论是北宋的京东东路、金朝的山东东路,还是元朝的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其治所,无一例外还是设在青州。
北宋的京东东路区划
明朝初年承袭了元朝的“行中书省”制度,而山东行省的驻地,就是青州。
总之,青州作为“省城”,时间绵延至少一千多年。
凭借一千多年的积淀,至今青州境内有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遗址;青州博物馆有142件国家一级文物,是全国所有县级综合馆里,唯一一所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出过800多名进士和12位状元,这个数据跟江南贡院当然没法比,但在整个北方地区,绝对名列前茅,在孔孟之乡的山东,这一成绩也是“学霸”水平,尤其值得夸耀了。
问题就来了,既如此,那么山东省的省会,又怎么搬迁去了济南呢?
02 山东的“乌克兰”因为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东欧地区有许多地名和词汇来自于蒙语,比如“乌克兰”,其实就是蒙语“边塞”的意思。
1986年时,济南力压运河古城聊城、齐国故都临淄和“红砖绿瓦、碧海蓝天”的青岛,作为山东城市代表,入选了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济南却长期是齐鲁地区的“边地”,可以说,就是山东的“乌克兰”。
此话怎讲?
甲骨文的“泺”字
有一种观点认为,商代晚期帝己征东夷的甲骨文上,卜辞里的“泺”字,就是指的济南趵突泉,这是关于济南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一观点,暂且存疑。但毫无疑问的是,西周开国功臣姜太公受封在齐国,济南地区被称为“泺邑”、“历下”,一直是齐国西部的边防重镇。
史载,从春秋时期开始——
诸侯争齐,多在历下。
历下多事,则齐境必危。
齐晋鞍之战就发生在济南北郊华不注山一带
史载的著名战例有——
秦兵次历下,而王建为亡虏。
田广罢历下战守备,而韩信得以收齐。
后世,在东汉光武帝刘秀口中,济南地区是“水陆四通”、“三齐都要”之地。如果打个比方的话,济南之于齐地,大概就相当于函谷关之于秦国,绝对的咽喉要地不假,不过这样的城市,适合做“省会”吗?
因此从刘秀之后,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五代,济南城市的名称和行政级别多有反复,但始终成不了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直到宋代,事情终于发生了质变……
03 后来居上靠政策:大基建的大红利唐宋之间,是五代十国的乱世。因为大运河漕运的便利,五代之中有四代是以汴梁(河南开封)做都城的。周世宗柴荣在位时,同样是因为漕运的需求,疏浚河道,从汴京向东北导入梁山泊,继而接通北清河(后世称为大清河)入海,从此开封经山东直到渤海的漕运之道,全线开通。汴梁城里接引这个方向的河道,便是《东京梦华录》所谓的“五丈河”,也就是广济河。
周世宗开通五丈河(广济河)经山东入海
“要想富、先修路”,漕运就是那个年代的高铁和高速公路,大清河口岸的济南,成为了东京汴梁连接山东地区乃至远航出海的重要交通枢纽,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更有利的是,从宋始,中国北方有了成规模的煤炼铁产业。济南附近的泰安、淄川、莱芜等地有多处煤矿,而临淄、莱芜等地还有丰富的铁矿,这些地方和济南都有便利的官道相连。一时间,济南既有水陆交通的地利之便,又有煤铁矿产的丰富资源,大炼钢铁,火的一塌糊涂。此后,济南府和济南市也保持了悠久的重工业传统。
古代冶铁工艺
到宋徽宗年间,齐州(济南旧称)便被升级为了济南府,下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在历城,这个区域甚至比今天的济南市所辖范围还要大。虽然按照宋制,州府平级,但“府”的地位其实高得多,北宋全国有200多个州,但“府”只有十几个,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副省级城市或是计划单列市。
以上,便是日后济南老少爷们口中,所谓“家住济南府”的历史渊源。
济南真正的后来居上,应该是在金元时期。
元朝裁弯取直的京杭大运河
金朝整治济南泺河,开凿小清河东向入海,从此济南泺口成为繁华的水陆码头、盐业中心,济南漕运之利更盛;元朝将隋唐大运河裁弯取直,其中济宁——聊城——临清——德州一段在山东境内,成为新的经济大动脉,也可通过大清河、小清河与济南构成水网运输体系——济南吃到了政府大基建的红利。
据《元史·食货志》的记载,济南府每年仅盐业收入,就有12752锭,约折合税收60多万两白银。这么说吧,仅一城之盐税,已是澶渊之盟北宋承诺给辽国岁赐的两倍多了。据学者研究,至少在元中期,济南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就已经超过了青州。
元末乱世,红巾军、元军、徐达的北伐军……各方势力在省城青州几番争夺。青州遭受战火破坏极大,而济南元军则是举城出降,城市基本没受损。此消彼长之间,历史性的转换即将到来……
04 天下泉城与明府城公元1376年,也就是大明洪武九年,朱元璋改地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位列全国13处布政使司之一,山东布政司从青州迁到济南,济南府、历城县、山东盐运司、督抚军门等各级军政机关也纷纷迁入,山东省的省会从此由青州迁到济南,直到今天。
明代的济南府,统辖4州26县,4州为:泰安州、德州、武定州、滨州,这个规模是济南区划史上最大的,比今天的济南市大得多。
今天隐藏于市井的明城墙残迹
早在洪武四年(1371年),政府就对济南开始了城建大改造,将金元的夯土城墙全部换作砖石结构。如果从那时起算,济南“明府城”已历时640多年,比北京故宫还要久远一些。明朝还采取了免税、移民等政策,大力恢复当地经济。今天的很多济南人,都是那个年代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过来的。
改造后的砖石城墙,下部为方条石垒筑,上部是青砖砌成,高9至10米,截面下宽上窄,大约10—12米。明府城最大的特点,是“北门不开,四门不对”。
在中国北方的平原地区,一般来说,城市都是街巷平直的棋盘式布局,最典型的便是大唐长安城。按照等级规制,省会驻地的府城,应为方圆九里。但济南号称“天下泉城”,大量的泉眼和泉池呈不规则分布,街巷不能像外埠那般笔直,特别是,城北还有泉水汇集之地的大明湖,占地广阔。因此济南府的城墙长度,是超出了规制的十二里,城内道路也非常不规则。
“北门不开,四门不对”的济南明府城
四方城门因水势而设:
北门(汇波门)其实是大明湖北侧,一处用来调节水量的水闸,根据湖岸的地势,设在北城墙偏东处,平日并不常开;
西门(泺源门)则在西城墙偏南段,只因此处是趵突泉涌出后,古泺水的船运码头;
南门(舜田门)为了避开古鉴泉的位置,在南城墙中央稍稍偏东。
东门(齐川门)为了避开正东向的茂岭山和燕翅山,承接通往东三府(登州、莱州、青州的总称)的官道,开在东墙偏北处。
这便是古历城县志所谓的:
南居中,东偏北,西偏南,北偏东。
西去南近,东去北近。
谚相传,四门不对。
济南的解放阁原为明府城的东南角
这样的设计,在民间风水学上是聚财纳气之象,不过也带来一个副作用:交通不便。堂堂一座省府,竟没有一条贯通东西或者南北的道路,西门大街向东,到东城墙根就没了路;东门大街向西,就直冲进了大明湖;南北向的路,到了大明湖边就不通了。
为改善交通,清朝人终于忍不住了,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05 大拆大建圩子墙拆城墙,这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清朝末年,为了方便交通,在明府城的城墙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上各自增开了一个新城门,顺应八卦的方位,分别称为艮吉门、巽利门、乾健门、坤顺门。
但因财政吃紧,四门都没有修城楼。
济南城从洪武年间筑成,直到1860年,为了防御捻军,才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扩建,在明城墙以外又加了一圈夯土城墙,这便是后来俗称的“圩子墙”,也叫围子墙。
清代圩子墙的各个主要城门
地球人都知道,土墙不如石墙保险,但同样是因为缺钱,只好一段一段分期改造,后来土围子大部分倒也改了石头围子。不过,大清朝已经日暮西山,清外城的圩子墙比明府城的城墙,要矮一些也轻薄的多。
济南城内,现在还有“南圩门外街”、“东圩根街”等等街名,就是来源于这一圈圩子墙。
今天济南的南圩(音围)门外街路牌
清外墙的城门,至今在济南的地名上,还有些许痕迹,像济安街,就是得名于外墙的西北门“济安门”,海晏门街则得名于东北门“海宴门”。
1904年,济南开风气之先,成为国内首家自开商埠的城市,为了从老城区连通新建的商埠区,西圩子墙上新开了“普利门”、“林祥门”。
济南地标建筑:绿地普利中心
今日的济南第一高楼,号称“泉城之根”的绿地普利中心,便是得名于“普利门”。而人民商场跟前曾经的“林祥南街”以及西去不远的“林祥大厦”,都是得名于“林祥门”。
济南解放之后,古城墙相继拆除,只留下了个别残迹和一些与之相关的地名。此外清朝修建的圩子墙以外,还有一圈护城河,俗称圩子沟、圩子壕,如今西段和南段保存的比较多,例如济南市区的顺河高架桥、顺河街,这里所顺的“河”,就是西圩子沟。还有就是泉城路和大明湖之间,一小部分传统民居保留下来,便是著名的“明府城”历史文化街区。
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借助头条搜索,点击下方小卡片,搜索“明府城”,一览当年的风情。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
淄青镇覆灭史:安史之乱时期和叛军奋力战斗,最终却变成了叛军
公元817年,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了割据自立30多年的淮西镇。淮西镇被平定后,天下藩镇震惊不已。
吴元济的铁杆盟友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在震惊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种唇亡齿寒的恐惧感。淮西镇尽管不与淄青镇毗邻,但能牵制朝廷,不让朝廷集中力量对付淄青镇。如今,吴元济已灭,李师道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预感:朝廷要对自己动手了。
李师道之所以有这种不祥的预感,是因为,如果着眼近几年的历史,他做了很多令朝廷无法容忍和原谅的事情。如果着眼之前几十年的历史,淄青镇自安史之乱后便割据自立,也是其他割据自立的藩镇的强大后援。
屠龙勇士变恶龙淄青镇的实力能如此之强,离不开李师道先辈们的经营。从民族属性来讲,李师道一族并非汉人,而是高句丽人,他们原本生活在营州。
营州在唐朝是平卢节度使的治所,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突厥人、粟特人、奚人、契丹人、高句丽人等各具特色的民族在这里生活生产,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给营州抹上了一层异域色彩。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外开边扩张,从军成为这些人建功立业,改变自身命运的捷径。遗臭万年的安禄山就是从营州走出,投身军营,通过战功成为节度使,发动了叛乱,改变了唐朝的国运。李师道的爷爷李正己亦投身军营,卷入了安史之乱的洪流中。
755年冬,一身兼任平卢、幽州、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带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陷洛阳,却不料后院起火。平卢军将侯希逸、李正己等联合安东都护王玄志反抗安禄山,斩杀安禄山任命的平卢节度使徐归道,朝廷随即任命王玄志为平卢节度使。王玄志死后,李正己等又拥立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继续和叛军作战。
侯希逸、李正己等人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和叛军坚持作战两年,虽然偶有战绩,但是最终寡不敌众,只好无奈选择撤离营州,带领两万将士渡海南下,来到青州。唐肃宗为嘉奖侯希逸为国尽忠的功劳,任命侯希逸为淄青节度使,军号仍为平卢,从此,淄青节度使和平卢军节度使两个本来没有联系的称号合为一体。
▲唐代宗初期的河南藩镇图
平卢军“搬家”青州、淄州一带后,凭借强悍的战斗力和叛军作战,为唐代宗在763年平定安史之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时,侯希逸居功自傲起来,贪图享乐起来,他疏远了李正己等共患难的战友,李正己恼羞成怒,在765年驱逐侯希逸,夺取了军权。随后,唐代宗任命李正己为节度使,李正己由此从“一个大头兵”变成了“一方诸侯”。
唐代宗年间,尽管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是朝廷虚弱不堪,无力收回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于是只好采取姑息纵容的策略,放任节度使飞扬跋扈,割据自立,争抢地盘。李正己在一次次藩镇制造的中坚决站在朝廷一边,帮助朝廷镇压叛乱,作为回报,李正己的势力范围从十州扩张到十五州,囊括了今山东省大部,河南省东部,以及安徽省、江苏省北部。于是,淄青镇成为了关东实力最强大的藩镇。
▲唐代宗末期的河南藩镇图,淄青镇(平卢军)最强大
也就在这时,李正己的内心开始发生变化,他不再满足于自己当淄青节度使,还想把十五州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为此,他对内培养儿子李纳为接班人,对外联盟成德镇、魏博镇,相约几镇互相援助,把所在藩镇的土地和百姓传给各自的后代。
唐德宗即位后,立志收回关东地区所有强藩节度使的权力,李正己对唐德宗的政策激烈反对,便联合成德镇、魏博镇一起对抗朝廷。781年,当淄青镇和朝廷的战争一触即发时,李正己病死了,其后,李纳顺利继承他的地位和权力,唯独缺少朝廷的正式任命了。当然,唐德宗是不会授予李纳节度使之位的,他给李纳送去了朝廷的千军万马。
朝廷和李纳的战争持续了三年,李纳尽管失去了德、棣、徐三州,但是实力仍然十分强大,他延续了父亲联合成德镇、魏博镇的政策,顶住了朝廷的一次次进攻,还一度自立为齐王。当唐德宗在784年颁布罪己诏后,李纳又取消了王号,重新归顺朝廷,不过,李纳通过这场战争实现了父亲的愿望,成功把淄青镇变成了李家的私有财产。
▲唐德宗时代的河南藩镇图,淄青镇(平卢军)依然很强大
792年,李纳死后,其儿子李师古继承淄青节度使之位。李师古骄横凶狠,无视朝廷的法纪,曾经数次企图对周边藩镇发动战争,但是最后都无果而终。806年,李师古去世,弟弟李师道继承了他的地位和权力。
巧合的是,806年也是唐宪宗改元元和的第一年。唐宪宗是唐德宗的孙子,他继承了爷爷削平藩镇的想法。李师道是李正己的孙子,他继承了爷爷割据自立的想法。唐宪宗和李师道的想法针锋相对,似乎冥冥中,李师道和唐宪宗之间会有一次祖传的不可避免的对决。
天子脚下行凶自古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李师道继承哥哥李师古的地位和权力是一回事,而唐宪宗授予李师道淄青节度使之位是另一回事。唐宪宗像爷爷唐德宗刚即位时那样,本不想授予李师道淄青节度使之位,不过,朝廷此时正在讨伐西川节度使刘辟,李师道对朝廷的态度也十分恭顺,唐宪宗对讨伐李师道也就有心无力,于是任命李师道为淄青节度使。
李师道成为节度使后,并没有做出飞扬跋扈的举动,然而他得到朝廷的任命,给关东地区的强藩开了一个坏头。809年春天,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后,其子王承宗自立为留后。同年冬天,唐宪宗大举讨伐王承宗期间,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去世,其将吴少阳亦自立为留后。次年,唐宪宗讨伐王承宗失败,自然也就无力讨伐吴少阳,于是不得不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又任命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
唐宪宗讨伐王承宗失败,他首次削弱河北强藩的尝试也失败了。分析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跟河南、河北的强藩出工不出力,和王承宗“打假仗”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魏博镇和淄青镇,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都是占领成德镇一个县后就停止了进军。尽管这些强藩间小摩擦不断,但是它们为维持自身割据自立的特权,在对抗朝廷削藩方面是一致的,这给唐宪宗带来了巨大的无形的阻力。
▲从唐代宗时代到唐宪宗时代五大强藩的历代节度使
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儿子吴元济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和权力。唐宪宗感觉淮西周边的藩镇都忠于朝廷,便决定利用数量优势讨伐吴元济,以洗刷自己四年前讨伐王承宗失败的耻辱。不料,双方开战后,淮西军骁勇善战,凶狠异常,屡败官军,许多官军也出工不出力,一如玉皇大帝出动十万天兵天将下界捉拿孙悟空,却在花果山连吃败仗的情景。
当孙悟空抵抗天兵天将时,他的结拜兄弟牛魔王等冷眼旁观,没有伸出援手,吴元济则大不相同。吴元济向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求援后,王承宗、李师道都积极响应,同时出兵骚扰河南、河北,把战火从淮西带到了北方。从此,李师道撕下自己对朝廷恭顺的面具,露出了自己穷凶极恶的真面目。
李师道在用军队对抗朝廷之余,还别出心裁地使用了现代人熟悉的“恐怖主义”。相对于战争,恐怖袭击造成的破坏并不大,但是能起到威慑人心的作用。李师道大量收容江湖上奸滑凶恶之辈,并把这些人隐藏在长安、洛阳,刺探朝中的情报,如今,这些人正好派上用场。815年夏天,李师道的几十号手下突袭河阴转运院,杀伤十余人,并烧掉钱帛三十多万缗匹、谷二万多斛,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几个月后,李师道又在长安城中制造了一起震惊天下的大案。
▲唐宪宗的影视剧形象
815年6月一天的凌晨,主战派宰相武元衡刚离开靖安坊去上朝,就遭到刺客的袭击,他的随从们慌忙逃散,只留下惊愕不已的武元衡,刺客轻松杀死武元衡后,砍下武元衡的脑袋逃之夭夭。
与此同时,住在通化坊的主战派大臣裴度也遭到了刺客的袭击,他头部重伤,坠入沟中,生命岌岌可危。这时,他的仆人王义冒着生命危险从后面抱住刺客,大声呼救,刺客眼看行动失败,慌忙斩断王义的一只胳膊,也逃之夭夭。
一天之内,朝中两位主战派大臣被刺杀,京师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敢上朝者寥寥无几。就在昨天,朝中大臣还是等唐宪宗进殿,凶案发生后,迅速变成了唐宪宗坐在殿中等大臣上朝。唐宪宗龙颜大怒,发誓要把刺客逮捕归案,而有司急于结案,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误把王承宗的手下缉拿归案,于是,唐宪宗认定王承宗是凶杀案的幕后主使。
816年,唐宪宗再次对王承宗发动了战争。就这样,王承宗莫名其妙地替李师道承担了刺杀主战派大臣的罪名,还替李师道挡住了唐宪宗的报复。然而李师道并没有收手,他继续在长安、洛阳制造一起又一起恐怖袭击事件,企图让唐宪宗和主战派大臣退缩。令李师道失望的是,唐宪宗在最艰难的时刻里没有让步,反而坚定了自己和藩镇战斗到底的意志。
▲武元衡的影视剧形象
817年10月,李愬经过充分的准备后,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一举平定淮西镇,结束了长达三年的战争。当这个消息传到淄青镇后,李师道的脑中顿时一片空白,平时的骄横消失了,恐慌填满了他的身体。
没有悬念的战争818年,李师道为自保,向唐宪宗请求派自己的儿子到长安做人质,并向朝廷献出沂、密、海三州。唐宪宗欣然答应,可是李师道手下的人坚决不同意,李师道耳根子软,很快又改变主意,继续对抗朝廷。唐宪宗正想讨伐李师道,于是以此为借口,在同年7月发动了战争。
这次,唐宪宗出动了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忠武等镇的兵马,对淄青镇形成了包围之势。宣武、义成、横海、忠武、武宁五镇一向效忠于朝廷,此时,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已归顺朝廷,武宁节度使李愬、横海节度使乌重胤、忠武节度使李光颜皆为淮西之战中的名将。再看眼下河北藩镇的形势,义武节度使也一向对朝廷效忠,幽州节度使刘总一向配合朝廷的行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彻底向朝廷屈服,献出了德、棣二州。
满眼望去,李师道再也没有外援,他沦为了一支孤军,平卢军的故事又回到了起点。这次,平卢军不再是坚持抵抗叛军的“忠臣”,而是被朝廷讨伐的“叛军”。
朝廷和李师道开战后,各路军队节节胜利,李师道接连损兵折将、丢城弃地。对李师道来说,战争形势越来越不妙了,他讳败如深,在无尽的煎熬中度过了每一天。819年2月,大将刘悟由于遭到李师道的猜忌,害怕丢掉性命,便决定阵前倒戈,带兵偷袭郓州。刘悟一举取得成功,擒杀李师道,平定了割据50多年的淄青镇。
战后,唐宪宗分淄青镇为三镇,使淄青镇称霸河南永久地成为历史。至此,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在军事层面上完成了。
▲唐宪宗末期的河南藩镇图,昔日强大的淄青镇(平卢军)已经不复存在
上期内容回顾:吴元济割据自立,抗拒朝廷三年,却被李愬一天平定
淄青镇覆灭史:安史之乱时期和叛军奋力战斗,最终却变成了叛军
公元817年,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了割据自立30多年的淮西镇。淮西镇被平定后,天下藩镇震惊不已。
吴元济的铁杆盟友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在震惊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种唇亡齿寒的恐惧感。淮西镇尽管不与淄青镇毗邻,但能牵制朝廷,不让朝廷集中力量对付淄青镇。如今,吴元济已灭,李师道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预感:朝廷要对自己动手了。
李师道之所以有这种不祥的预感,是因为,如果着眼近几年的历史,他做了很多令朝廷无法容忍和原谅的事情。如果着眼之前几十年的历史,淄青镇自安史之乱后便割据自立,也是其他割据自立的藩镇的强大后援。
屠龙勇士变恶龙淄青镇的实力能如此之强,离不开李师道先辈们的经营。从民族属性来讲,李师道一族并非汉人,而是高句丽人,他们原本生活在营州。
营州在唐朝是平卢节度使的治所,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突厥人、粟特人、奚人、契丹人、高句丽人等各具特色的民族在这里生活生产,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给营州抹上了一层异域色彩。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外开边扩张,从军成为这些人建功立业,改变自身命运的捷径。遗臭万年的安禄山就是从营州走出,投身军营,通过战功成为节度使,发动了叛乱,改变了唐朝的国运。李师道的爷爷李正己亦投身军营,卷入了安史之乱的洪流中。
755年冬,一身兼任平卢、幽州、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带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陷洛阳,却不料后院起火。平卢军将侯希逸、李正己等联合安东都护王玄志反抗安禄山,斩杀安禄山任命的平卢节度使徐归道,朝廷随即任命王玄志为平卢节度使。王玄志死后,李正己等又拥立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继续和叛军作战。
侯希逸、李正己等人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和叛军坚持作战两年,虽然偶有战绩,但是最终寡不敌众,只好无奈选择撤离营州,带领两万将士渡海南下,来到青州。唐肃宗为嘉奖侯希逸为国尽忠的功劳,任命侯希逸为淄青节度使,军号仍为平卢,从此,淄青节度使和平卢军节度使两个本来没有联系的称号合为一体。
▲唐代宗初期的河南藩镇图
平卢军“搬家”青州、淄州一带后,凭借强悍的战斗力和叛军作战,为唐代宗在763年平定安史之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时,侯希逸居功自傲起来,贪图享乐起来,他疏远了李正己等共患难的战友,李正己恼羞成怒,在765年驱逐侯希逸,夺取了军权。随后,唐代宗任命李正己为节度使,李正己由此从“一个大头兵”变成了“一方诸侯”。
唐代宗年间,尽管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是朝廷虚弱不堪,无力收回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于是只好采取姑息纵容的策略,放任节度使飞扬跋扈,割据自立,争抢地盘。李正己在一次次藩镇制造的中坚决站在朝廷一边,帮助朝廷镇压叛乱,作为回报,李正己的势力范围从十州扩张到十五州,囊括了今山东省大部,河南省东部,以及安徽省、江苏省北部。于是,淄青镇成为了关东实力最强大的藩镇。
▲唐代宗末期的河南藩镇图,淄青镇(平卢军)最强大
也就在这时,李正己的内心开始发生变化,他不再满足于自己当淄青节度使,还想把十五州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为此,他对内培养儿子李纳为接班人,对外联盟成德镇、魏博镇,相约几镇互相援助,把所在藩镇的土地和百姓传给各自的后代。
唐德宗即位后,立志收回关东地区所有强藩节度使的权力,李正己对唐德宗的政策激烈反对,便联合成德镇、魏博镇一起对抗朝廷。781年,当淄青镇和朝廷的战争一触即发时,李正己病死了,其后,李纳顺利继承他的地位和权力,唯独缺少朝廷的正式任命了。当然,唐德宗是不会授予李纳节度使之位的,他给李纳送去了朝廷的千军万马。
朝廷和李纳的战争持续了三年,李纳尽管失去了德、棣、徐三州,但是实力仍然十分强大,他延续了父亲联合成德镇、魏博镇的政策,顶住了朝廷的一次次进攻,还一度自立为齐王。当唐德宗在784年颁布罪己诏后,李纳又取消了王号,重新归顺朝廷,不过,李纳通过这场战争实现了父亲的愿望,成功把淄青镇变成了李家的私有财产。
▲唐德宗时代的河南藩镇图,淄青镇(平卢军)依然很强大
792年,李纳死后,其儿子李师古继承淄青节度使之位。李师古骄横凶狠,无视朝廷的法纪,曾经数次企图对周边藩镇发动战争,但是最后都无果而终。806年,李师古去世,弟弟李师道继承了他的地位和权力。
巧合的是,806年也是唐宪宗改元元和的第一年。唐宪宗是唐德宗的孙子,他继承了爷爷削平藩镇的想法。李师道是李正己的孙子,他继承了爷爷割据自立的想法。唐宪宗和李师道的想法针锋相对,似乎冥冥中,李师道和唐宪宗之间会有一次祖传的不可避免的对决。
天子脚下行凶自古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李师道继承哥哥李师古的地位和权力是一回事,而唐宪宗授予李师道淄青节度使之位是另一回事。唐宪宗像爷爷唐德宗刚即位时那样,本不想授予李师道淄青节度使之位,不过,朝廷此时正在讨伐西川节度使刘辟,李师道对朝廷的态度也十分恭顺,唐宪宗对讨伐李师道也就有心无力,于是任命李师道为淄青节度使。
李师道成为节度使后,并没有做出飞扬跋扈的举动,然而他得到朝廷的任命,给关东地区的强藩开了一个坏头。809年春天,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后,其子王承宗自立为留后。同年冬天,唐宪宗大举讨伐王承宗期间,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去世,其将吴少阳亦自立为留后。次年,唐宪宗讨伐王承宗失败,自然也就无力讨伐吴少阳,于是不得不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又任命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
唐宪宗讨伐王承宗失败,他首次削弱河北强藩的尝试也失败了。分析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跟河南、河北的强藩出工不出力,和王承宗“打假仗”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魏博镇和淄青镇,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都是占领成德镇一个县后就停止了进军。尽管这些强藩间小摩擦不断,但是它们为维持自身割据自立的特权,在对抗朝廷削藩方面是一致的,这给唐宪宗带来了巨大的无形的阻力。
▲从唐代宗时代到唐宪宗时代五大强藩的历代节度使
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儿子吴元济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和权力。唐宪宗感觉淮西周边的藩镇都忠于朝廷,便决定利用数量优势讨伐吴元济,以洗刷自己四年前讨伐王承宗失败的耻辱。不料,双方开战后,淮西军骁勇善战,凶狠异常,屡败官军,许多官军也出工不出力,一如玉皇大帝出动十万天兵天将下界捉拿孙悟空,却在花果山连吃败仗的情景。
当孙悟空抵抗天兵天将时,他的结拜兄弟牛魔王等冷眼旁观,没有伸出援手,吴元济则大不相同。吴元济向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求援后,王承宗、李师道都积极响应,同时出兵骚扰河南、河北,把战火从淮西带到了北方。从此,李师道撕下自己对朝廷恭顺的面具,露出了自己穷凶极恶的真面目。
李师道在用军队对抗朝廷之余,还别出心裁地使用了现代人熟悉的“恐怖主义”。相对于战争,恐怖袭击造成的破坏并不大,但是能起到威慑人心的作用。李师道大量收容江湖上奸滑凶恶之辈,并把这些人隐藏在长安、洛阳,刺探朝中的情报,如今,这些人正好派上用场。815年夏天,李师道的几十号手下突袭河阴转运院,杀伤十余人,并烧掉钱帛三十多万缗匹、谷二万多斛,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几个月后,李师道又在长安城中制造了一起震惊天下的大案。
▲唐宪宗的影视剧形象
815年6月一天的凌晨,主战派宰相武元衡刚离开靖安坊去上朝,就遭到刺客的袭击,他的随从们慌忙逃散,只留下惊愕不已的武元衡,刺客轻松杀死武元衡后,砍下武元衡的脑袋逃之夭夭。
与此同时,住在通化坊的主战派大臣裴度也遭到了刺客的袭击,他头部重伤,坠入沟中,生命岌岌可危。这时,他的仆人王义冒着生命危险从后面抱住刺客,大声呼救,刺客眼看行动失败,慌忙斩断王义的一只胳膊,也逃之夭夭。
一天之内,朝中两位主战派大臣被刺杀,京师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敢上朝者寥寥无几。就在昨天,朝中大臣还是等唐宪宗进殿,凶案发生后,迅速变成了唐宪宗坐在殿中等大臣上朝。唐宪宗龙颜大怒,发誓要把刺客逮捕归案,而有司急于结案,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误把王承宗的手下缉拿归案,于是,唐宪宗认定王承宗是凶杀案的幕后主使。
816年,唐宪宗再次对王承宗发动了战争。就这样,王承宗莫名其妙地替李师道承担了刺杀主战派大臣的罪名,还替李师道挡住了唐宪宗的报复。然而李师道并没有收手,他继续在长安、洛阳制造一起又一起恐怖袭击事件,企图让唐宪宗和主战派大臣退缩。令李师道失望的是,唐宪宗在最艰难的时刻里没有让步,反而坚定了自己和藩镇战斗到底的意志。
▲武元衡的影视剧形象
817年10月,李愬经过充分的准备后,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一举平定淮西镇,结束了长达三年的战争。当这个消息传到淄青镇后,李师道的脑中顿时一片空白,平时的骄横消失了,恐慌填满了他的身体。
没有悬念的战争818年,李师道为自保,向唐宪宗请求派自己的儿子到长安做人质,并向朝廷献出沂、密、海三州。唐宪宗欣然答应,可是李师道手下的人坚决不同意,李师道耳根子软,很快又改变主意,继续对抗朝廷。唐宪宗正想讨伐李师道,于是以此为借口,在同年7月发动了战争。
这次,唐宪宗出动了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忠武等镇的兵马,对淄青镇形成了包围之势。宣武、义成、横海、忠武、武宁五镇一向效忠于朝廷,此时,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已归顺朝廷,武宁节度使李愬、横海节度使乌重胤、忠武节度使李光颜皆为淮西之战中的名将。再看眼下河北藩镇的形势,义武节度使也一向对朝廷效忠,幽州节度使刘总一向配合朝廷的行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彻底向朝廷屈服,献出了德、棣二州。
满眼望去,李师道再也没有外援,他沦为了一支孤军,平卢军的故事又回到了起点。这次,平卢军不再是坚持抵抗叛军的“忠臣”,而是被朝廷讨伐的“叛军”。
朝廷和李师道开战后,各路军队节节胜利,李师道接连损兵折将、丢城弃地。对李师道来说,战争形势越来越不妙了,他讳败如深,在无尽的煎熬中度过了每一天。819年2月,大将刘悟由于遭到李师道的猜忌,害怕丢掉性命,便决定阵前倒戈,带兵偷袭郓州。刘悟一举取得成功,擒杀李师道,平定了割据50多年的淄青镇。
战后,唐宪宗分淄青镇为三镇,使淄青镇称霸河南永久地成为历史。至此,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在军事层面上完成了。
▲唐宪宗末期的河南藩镇图,昔日强大的淄青镇(平卢军)已经不复存在
上期内容回顾:吴元济割据自立,抗拒朝廷三年,却被李愬一天平定
坐拥山海之利,实力强大,桀骜不驯的平卢淄青节度使
始置节镇唐天宝初分范阳节度使置平卢节度使,治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县治,统卢龙军一,及渝关等守捉十一,今河北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之地。平卢节度使,镇抚室韦、靺鞨,治营州(柳城郡,今辽宁朝阳),统辖平卢军、卢龙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管兵三万七千五百人。天宝时节度使为安禄山。
平卢军节度使治,在营州,管兵万七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疋。
平卢军,在营州城内,管兵万六千人,马四千二百疋。
卢龙军,在平州城内,管兵万人,马三百疋。
安史之乱后期侯希逸自平卢南保青州,改授青淄齐沂密海六州节度,永康初李正已代之,擅有青、淄、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又得曹、濮、徐、兖、郓诸州,于是青淄兖郓俱有平卢之名,移治郓,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十五里,正已死,子纳叛,元和中,置平卢节度使,领青、淄、莱、齐、登五州。
所以平卢节度使最开始在营州,后平卢军南迁至淄青,改为平卢淄青节度使(淄青节度使)。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驻守营州的平卢节度使徐归道的裨将侯希逸,不愿叛唐,遂与安东都护王玄志袭杀徐归道,归顺朝廷。
乾元元年(758年),平卢节度使王玄志病死,部将李怀玉杀王玄志之子,推大将侯希逸为节度使,朝廷勉强同意。上元二年(761年),侯希逸见平卢难守,南下山东,攻陷青州。宝应元年(762年)五月,以平定安史之乱功封平卢、淄青二镇节度使,统领青、淄、齐、沂、密、海六州
李氏割据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外出打猎,军士闭门不纳,推举兵马使李怀玉为帅,希逸只好奔归长安,唐朝任命李怀玉为平卢、淄青节度使,受赐名李正己。
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李正己上表讨之,并联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幽州节度使朱滔、河东节度使薛兼训等八道兵攻田承嗣,五月十五日,李正己部攻占德州(今山东陵县)。
大历十二年(777年),汴宋节度使李灵曜叛变,李正己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州等五州,加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将首府迁至郓州,诸割据藩镇中实力最坚强。
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封锁消息,自领军政。八月始发丧,请袭父位,唐德宗不许。
建中三年(782年)底,朱滔自称冀王,魏博田悦称魏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四镇歃血为盟,以朱滔为盟主。朝廷命令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节度使,专讨李纳。李希烈乘机率所部三万人移居许州。李希烈未讨伐李纳,反而暗中和李纳勾结,与河北三镇来往频繁,自称建兴王。
兴元初年(784年),皇帝下诏,招抚李纳,恢复平卢节度使,授检校工部尚书,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陇西郡王。贞元八年(792年)李纳卒,其子李师古袭位。
元和元年(806年)闰五月一日,师古病死,临死前召亲近高沐、李公度等曰:“即我不讳,欲以谁嗣?”二人无言以对。师古又说:“岂以人情属师道邪?彼不服戎,以技自尚,虑覆吾宗,公等审计之。”李师古死后,李公度密不发丧,李师道在密州,为李师古家奴密迎得立,任平卢淄青节度使。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拂晓,李师道派刺客杀武元衡于靖安坊东门。又袭杀御史中丞裴度,裴度堕入沟中得活。
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讨平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元和十三年(818年)李师道、王承宗闻吴元济败,大惧,数次上表请赦元济,朝廷不准。
元和十三年(818年)秋,“下制罪状李师道,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兵共讨之”,朝廷挟讨平淮西之声威,发五道兵讨淄青,韩弘“自将兵击李师道,围曹州(今山东菏泽)”, 郑权破淄青兵于齐州,田弘正破淄青兵于东河。李师道大将刘悟在潭赵驻营,李师道多次催其出战。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刘悟深夜发动兵变,率兵趋至郓城西门,士兵砍下李师道父子首级,传首京师。
李师道灭亡后,淄青节度使一分为三。郓、曹、濮三州为天平军节度使,淄、青、齐、登、莱五州仍为淄青节度使,沂、海、兖、密四州为兖海观察使,后建号泰宁军。819年到882年,淄青平卢节度使基本上成为听命于中央的节度使。
黄巢之乱后,882年,王敬武、王师范父子逐安师儒,又据淄青割据,903年,为朱温所灭。
历任节度使:侯希逸 (758-765年)
李正己 (765-781年)
李纳 (781-793年)
李师古 (793-807年)
李师道 (807-819年)
薛平 (819-825年)
康志睦(825-831年)
王承元(831-833年)
严休复(833-835年)
王彦威(835-836年)
陈君赏(836-839年)
韦长 (839-841年)
乌汉真(841-843年)
李珌 (843-845年)
崔蠡 (845-847年)
郑光 (847-849年)
郑涓 (849-850年)
孙范 (850-852年)
韦博 (852-855年)
李琢 (855-858年)
令狐绪(858-859年)
韦澳 (859-861年)
封熬 (861-862年)
李璲 (862-864年)
崔执柔(864-870年)
于涓 (870-873年)
宋威 (873-877年)
杨损 (877-879年)
安师儒(879-882年)
王敬武 (882-889年)
王师范 (889-903年)
朱瑾 (902-905年)
李振 (905年)
王重师(906年)
韩建 (906-912年)
全年直供气同比增长27.68%!山东管道助力齐鲁经济发展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山东省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度省内直供天然气总量达59.31亿立方米,同比去年增长27.68%,创公司成立17年来供气历史新高,以充足的气源助力山东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
山东管道公司管理运营着济淄线、淄青线、胶日线、胶莱线、宣宁线、济青二线、山东LNG干线等11条近1600公里管线,管道沿线设有51座站场,69座阀室,2座加气母站。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东接青岛LNG、北通天津LNG、西连榆济管网的海陆“2+1”多气源供气格局。
去年以来,山东境内天然气市场始终保持供需两旺态势,该公司借势借力,深入管道沿线进行市场调研,积极开发新增35家直供用户。大力推进青岛站、日照站等站场升级扩容改造工程,完成周村、坊子等5座老线站场SCADA系统整合、13座站场和4座RTU阀室实现一级调度,因地制宜编制生产运行方案,优化工况测算管网下气能力,供气效率和供气能力大幅提升。扎实推进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建设,19座阀室和6处高后果区安装投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控,延长了高风险部位的受控时间。济南东部城区改线项目已具备连头投产条件,届时将一举消除济淄线14处高后果区隐患。完成了7条管线124处内检测缺陷点修复,48小时紧急处置完成淄青线王家庄工业园天然气泄漏隐患,全面提升管网本质安全。
2020年,山东全省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250亿立方米,并将实现天然气管道“县县通”目标。山东管道公司将继续站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高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以钉钉子的精神,着力在市场开拓、站场升级扩容改造、隐患治理、安全生产等中心任务上下功夫,全面助力山东省经济和民生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思凯 通讯员 曾义根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