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文化不应沉沦》
中国面向世界引以为傲的就是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勤劳朴实的人民,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在不断的总结改进创新中,让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
庆典活动
广东舞狮和舞麒麟是广东省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据记载麒麟龙狮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舞狮又称“醒狮”被视为驱邪避害的吉祥瑞之物,因此在节庆或重大活动中定会有醒狮助兴,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并于2006年进入国家非物质文物遗产名录。在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多个国家都有,也是先辈移民后将这一民间传统带到世界各地。
对于除广东之外的人来讲,初次对广东舞狮认识应该是1993年上映的黄飞鸿之《狮王争霸》电影,让全国的观众对舞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都知道佛山出了个黄飞鸿,舞狮是佛山的传统文化,而片中高超的打斗和精彩的跳跃翻滚在现实中的舞狮是真实存在的,似乎舞狮的人本来都会武功,是人们对舞狮的认知。
南狮
扎狮师傅
麒麟玩偶
除了佛山之外,广东省多地都存在舞狮的传统,在东莞大朗就有这么一家“麒麟龙狮文化馆”,是当地一家以制作麒麟龙狮的传统手工艺馆。以前除了当地重要活动和庆典外,没有过多的宣传,只在近年来大朗为民掘地方文化特色,从而宏扬地方文化传统,力推麒麟龙狮地方特色。
文创馆
文创馆
醒狮
麒麟摆件
疫情三年里,全世界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全国各地也停止一切密集性文娱活动,这一传统文化也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而也正是这个时期,馆长万贡学带领大家寻求突破,在家专心研究,将麒麟龙狮文化产业,做成玩偶、摆件、装饰品、或者伴手礼品,一个个精美的手工,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洽到好处,拿在手里简直爱不释手,小得可爱,大的庄严,一改以往对麒麟龙狮神秘的理解。
麒麟摆件
麒麟玩偶
麒麟玩偶
南狮玩偶
据店主讲,很多远居海外的广东人,他们很喜欢这样的艺术品,这可能是他们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是他对故乡思念的一种情怀,每当这些摆件放在眼前,就会勾起他们无限的回忆。
如果说1993年的黄飞鸿电影让全世界人了解到广东的麒麟龙狮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突破,那当下玩偶式的摆件推动麒麟龙狮文化又走上一个台阶。
南狮玩偶
大朗吉祥物
南狮玩偶
南
麒麟
曾经老家的人问我,你在东莞这么多年,没见你带个广东的特色回来,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耳边困扰多年,我实在想不起来,东莞的特色是什么,能够代表东莞(或广东)特色的礼品,这一刻我有了答案,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
南狮玩偶
麒麟摆件
麒麟玩偶
拇指玩偶
2021年充满朝气的男孩名字
2021年充满朝气的男孩名字
充满朝气的男孩名字【***彦青***】
“彦”字指代有才学且有品德的人,也是古时君子的原型,多指读书人。“青”则是指年轻、年少,所以彦青其名与大学生正正匹配。
【***曜麒***】
曜读音为yao,是照亮,明亮的样子,是一个具有美好寓意的字。麒代表的是古代传统瑞兽麒麟,麒麟所到之处必会有祥瑞的事情发生。说明宝宝的降生会给家庭带来了许多幸运的事情。父母将自己对于孩子的爱意融入到名字中。
2021年充满朝气的男孩名字
【***炜庭***】
炜字意思是光彩鲜明的,用在名字中指的是充满朝气的,庭字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字,意思是家、院,而且带有“广”,其寓意是有庇护,可指平安。
【***金瑞***】
“金”代表金子,预示男宝宝将来财运连连,腰缠万贯。“瑞”是古代的一个玉器,也是代表吉祥瑞气的意思。寓意男孩子以后吉祥如意,财运高照。这两个字不仅寓意很好很霸气,还沉稳不浮夸,显示了男孩子的刚强。
2021年充满朝气的男孩名字
好听的男孩名字致远、雨泽、哲瀚、远航、静睿
刚厚、怀川、震修、贤南、勉润
英杰、鸿涛、烨磊、旭尧、鸿曦
湛然、西丰、飞齐、雷寒、量彤
思齐、彦霖、俊丞、志勋、弘博
材攀、栋宵、瑞歌、佑语、毅鸿
泽天、晨希、锐航、苑棋、轩东
2021年充满朝气的男孩名字
天胜、坤思、南苛、基瞻、游图
承和、高峯、风桦、睿博、英华
宏旭、泓遥、楷韬、宇南、仲卿
英卓、建茗、荣博、高轩、伟康
旻伩、云博、嘉勋、鸿才、法楷
源晖、宣玉、月泽、捷善、煜统
春自卯时报起 福由玉兔奉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null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兔饰。 吕 鹏供图
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兔尊。 吕 鹏供图
双彦制作的兔儿爷泥彩塑。 周飞亚供图
图①:陕西凤翔布艺玩具白兔叼花。 刘 莹供图 图②:清代青玉镶嵌宝石卧兔。 图③:唐彩绘十二生肖俑——兔。 图④:清代《兽谱》中的兔。 吕 鹏供图
今年是农历癸卯兔年,人们将兔视为祥瑞,兔的文化寓意体现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版特邀考古学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民间美术研究者分享人们对于“兔”这一形象的观察和记录,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编 者
考古中发现的兔形象
吕 鹏
兔,属于哺乳纲、兔形目、兔科。兔和鼠的骨骼形态非常相似,从动物演化角度而言,兔鼠同源,安徽潜山早古新世地层中出土有安徽模鼠兔(兔的祖先类型)和东方晓鼠(接近于鼠的祖先类型)化石,表明至晚在距今6200万年前,兔和鼠已经“分道扬镳”,走向了独立演化的道路。
我国现生兔科动物基本上全为兔属动物,俗称旷兔、野兔,共有9种,分别是草兔、云南兔、海南兔、东北兔、高原兔、华南兔、雪兔、东北黑兔和塔里木兔。我国还有罕见的粗毛兔属动物,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脚,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还没发现穴兔遗存出土,可认为中国家兔是以传入为主。明代以前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于兔的大量记载。考古发现有兔苑、兔笼等约束兔子活动的处所和设备,但兔子主要是狩猎娱乐的对象,人类对兔的利用比较宽松,文献所载兔多为野兔。白兔在历史文献中是作为瑞兽出现,古人将其视为国泰民安、敬老长寿的象征。中国家兔大多在明代引入,以欧源兔为主,也包括亚源兔。
我国古代饲养野兔的处所和设备主要是苑囿和圈笼。陕西秦汉上林苑作为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其内饲养“狡兔”,用途主要是肉食、祭祀和狩猎娱乐。西汉梁孝王在今河南商丘营建了苑囿——东苑,史称梁苑,别称兔园。作为已知史料记载的最早出现的私家园林,其内豢养有各种珍禽异兽,其中,“走兔”是作为肉食和狩猎娱乐之用的。山东济南洛庄汉墓是西汉诸侯王级别的墓葬,编号为34号的大型动物陪葬坑中出土动物种属包括羊、兔、猪和狗。此外,还发现有2个木质兔笼,根据笼中兔骨骼凌乱等考古现象推测,当时陪葬的是活兔。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兔属动物数量较多。殷墟甲骨文中的“兔”字,识别的特征非常明显,一是无颈,二是有翘起的短尾,可见殷商先民对兔的形态特征非常熟悉。兔的前肢短,后肢长而有力,拔腿飞奔是它们的逃生本能,故“逸”字从兔,甲骨文本义为追逐兔子。甲骨文中有“冤”字,为会意字,字形为兔在网中,其本义同“罝”,《诗经》中有“肃肃兔罝”的记载,描述了在岔路口和密林中设置又紧又密的网以捕兔的情形。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旨在劝诫大众莫存不劳而获之念。“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生动描绘出野兔仓皇奔逃、撞桩而亡的场景。《礼记》中称兔为“明视”,形容兔眼大而明亮。《古今注》中记载“兔口有缺”,是对兔的“三瓣嘴”特异形态的描述。《战国策》中有“狡兔有三窟”之类文字,说明先民已知晓野兔栖居地多变的特点。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段名句,也是关于不同性别野兔行为特征的观察和记录。
兔的形象在玉石、陶瓷、青铜等材质的文物中时有出现。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凌家滩文化(距今5300年左右)玉兔饰1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兔形玉器,玉呈灰白色,玉兔做昂首飞奔状,双耳紧贴脊背,后足抬起,尾巴上卷。
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将兔与月相联系。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有神秘帛画,画幅左上方一弯新月拱围着蟾蜍与兔。隋唐以后,玉兔得以独享月宫并成为月亮的代表,诗词歌赋中常将月与兔相连,比如唐代李白的《古朗月行》,“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妇孺皆知。
现在,中国探月工程举世瞩目,中国科学家把探测月球的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命名为嫦娥,把月球车称为玉兔。他们将美丽的神话变成了科学的现实,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好投诸中国乃至世界现代航天研究中。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俗吉祥物——兔儿爷
周飞亚
三瓣嘴,山形眉,手持捣药杵,身着金盔甲,背后一杆大旗,威风凛凛,身下的坐骑或是老虎、狮子、梅花鹿等瑞兽,或是牡丹、葫芦、桃子甚至祥云,仙气飘飘……这就是北京著名的民俗吉祥物——兔儿爷。
“看到它两边肩上这些黑点了吗?这是狐尾,草原游牧民族帽子上的装饰。这说明,兔儿爷的出现应该不晚于元代。”
聊起关于兔儿爷的民俗文化,北京兔儿爷泥彩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双彦神采飞扬。
每年春节前,是双彦最忙碌的时候。不过,接到我电话请求去他的工作室看一看,他还是欣然应允。
因为泥彩塑需用窑烧制,40多年来,双彦一直住在乡村,工作室就是他的第二个“家”。推开门,只见沿墙堆满层叠的石膏块,仅留出一条窄窄的过道。起居室内,桌子、凳子、置物架上都堆满了一排排尚未完工的兔儿爷,从七八厘米到近1米高,大小不一。
随手拿起一个,双彦打开了话匣子。
双彦原本并没有想过,这一生要与泥为伴。上世纪90年代初,双彦与朋友南下深圳,合作办厂,正意气风发,父亲双起翔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如果你不回来,这门手艺就真没了。”电话里,他失魂落魄的语气,让向来孝顺的双彦心里像扎了一根刺。父亲对这门手艺有多痴迷,双彦是知道的。
奶奶觉得做手艺太苦:“只有做成第一才有饭吃。”当时年仅13岁的父亲宁可去矿上背煤养活自己,也坚持要学。奶奶无奈,最后只得同意。
上世纪50年代,这一行的手艺人被组织起来,先后在彩塑厂、金属工艺品厂当工人,后来渐渐都转行了。父亲却一直没舍得把手艺丢下。每天下班回家,他就钻进屋子里“把玩”泥巴,还让7岁的双彦也跟着学,上班前布置好“作业”,下班回来检查。
80年代,中国美术馆找到双起翔,请他恢复兔儿爷的民俗文化。几乎消失的兔儿爷才重现人间。
其实,相比兔儿爷,更体现双家泥彩塑技艺水平的是脸谱和其他泥彩塑。双起翔从一开始就立过规矩:绝不模仿别人。正是凭借这些独特的艺术创造,双起翔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作品也被各大博物馆收藏,仅中国美术馆就收藏了700多件。
手艺的价值重新得到认可,却后继无人,父亲定然难以释怀。犹豫再三,双彦还是回来了,“放弃的当然很多,但我觉得是值得的。”
学艺的过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松有趣。父亲对双彦的要求极其严格,“40年来,我几乎没见过他一次笑脸,我有时甚至觉得,我这辈子没有爸爸,只有一个师父。”
但父亲离世后,传承的重担落到双彦身上,他越来越能体会到父亲当年的心境:“他的爱是埋藏在心里的,他怕不严格,手艺就传走样了……”
“走样”,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在双彦看来,目前市面上就有不少“走样”的兔儿爷产品。
兔儿爷的形象,从何而来?
传说有一年,嫦娥派玉兔下凡为百姓送药。玉兔化身一位年轻姑娘,不方便抛头露面,便去寺庙借了一身金盔甲。等她完成任务、送还盔甲时,因为太累,坐在庙门前的旗杆下睡着了。因为感念玉兔的恩德,北京的百姓尊称它为“兔儿爷”。每年中秋,人们都会请一尊兔儿爷回家,守护家人,次年中秋前再送走,寓意一年的灾病随之而去。“兔儿爷的旗子——单挑”“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这些老北京歇后语,就是从传说中来的。
“现在有些兔儿爷背后插好几杆旗,甚至出现了‘兔儿奶奶’!这都是因为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双彦说。
这些年来,双彦前前后后带过十来个徒弟了。“只要肯学,我就教,但只有一点:必须学原汁原味。”他说。
造型、做模具、制胎、打底、彩绘……泥彩塑流程繁琐,里边有不少讲究。比如彩绘,最显功力,讲究“一笔到位”,笔锋不断,连贯出气势。由于制作费力耗时,双彦每年大约只能做两三千件。
“既然兔儿爷是中秋的吉祥物,为什么现在反倒是春节期间销量好?”告别前,我这样问他。
“因为春节有庙会,兔儿爷能被更多人看见。”双彦的语调带着遗憾。他衷心希望,在中秋乃至其他传统节日,也能让兔儿爷这样的非遗,回到它诞生、生活过的民俗文化环境。
民间艺术中的兔
刘 莹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兔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还被赋予了生育、祥瑞、长寿等文化内涵,是具有多重吉祥寓意的瑞兽。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除白兔外,玄兔、赤兔、紫兔在不同朝代亦被视为吉兆。在汉代画像石中,掌管长生与生育之权的西王母身旁就常伴有持杵之兔,为其捣制不死之灵药。
在我国,与兔相关的最重要的文化现象莫过于人们对月中之兔的想象。银兔、玉兔、玄兔等词汇成为古人诗赋中月亮之代称,“玉兔捣药”的形象也逐渐融入民间拜月活动之中。明清时期流行于京津地区祭月仪式上的“月光马”便是一种印有玉兔持杵捣药之月宫图景的符纸。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对其有详细描述。书中不仅对月光马的图式、尺幅及使用方式作了清晰阐释,还记述了相关礼仪。与“月光马”一同出现在拜月活动中的还有大名鼎鼎的泥塑“兔儿爷”。在清乾隆时期的一幅杨柳青年画《桂序昇平》中,就用艺术手法形象刻画了儿童中秋拜兔神的场景。与老北京“兔儿爷”异曲同工的泥塑造型还见于山东济南的“兔子王”,是以黄河胶泥塑兔将军之形,制作颇为精巧,内置拉线机关,牵引可使其做出挥臂捣药等动作,增加了玩耍的趣味性。现实中小巧温顺的兔,在民间文化语义中却被赋予了广大神通,并成为一方“名产”,此中足见人们对兔这一形象的偏爱。
在民间艺术丰富的黄河流域,流传有许多与兔的繁衍属性相关的民谚。“蛇盘兔”这一剪纸主题,其造型惯常为通体剪饰花纹的蛇身缠绕一至两圈,将兔形居于中心,构图上突出一个“盘”字,组成既和谐又具美感的画面。这些含义丰富的剪纸样子,通过民间艺人的巧手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传递着鲜活的文化观念。
由于兔被赋予多种祥瑞之义,其本身也具有灵巧敏捷等特质,在民间,女子还常缝制以兔为形的衣饰物品,如兔儿枕、兔儿鞋、兔形香包、兔形布玩具、兔形挂饰等,一针一线中寄托了对生命的呵护与期许。兔形枕早在唐代就已出现,三彩釉陶烧制,形制多为写实的卧兔。而陕西蒲城的一件黑兔孩枕,则被民间艺人以夸张的手法设计成双头并体的对称造型,黑色底布上以粉、绿、黄等彩线绣出花卉、铜铃等纹饰,尤其突出了眼睛部位的装饰效果,整体的色彩搭配充满浓厚的民间审美趣味。在北方一些地区还有制作兔儿鞋的习俗,鞋前端似兔子头,绣鼻唇、红眼睛,鞋口两侧缀附兔耳造型,口沿后端则缀绣带以象征兔尾。中秋节给儿童穿兔儿鞋,其意义不言而喻,希冀幼儿如小兔般腿脚利落行动灵活。
民间美术中的兔造型还有很多,如兔抱白菜、白兔叼花、兔卧莲花等。这些丰富多彩、天真质朴的兔形作品,饱含着人们对生命繁衍、子孙安康的淳朴祈愿,体现了民间艺术所特有的朴素浪漫情怀。优秀的民间艺术创作者将诚挚的情感表达付诸作品,传承创新,令这些经典打动人心,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馆)
版式设计:赵偲汝《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23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