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绝粮(在陈绝粮原文及译文)

孔子陈蔡绝粮,诵歌不止,淮阳弦歌台之民间传说

#周口头条#​弦歌台位于淮阳龙湖之东南隅,是纪念大圣人孔子“陈蔡绝粮”的圣地。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居陈国四年,在陈提出了儒教理论最高思想境界“中庸之道”。其“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理论,不仅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而且对世界影响深远。孔子在陈“绝粮七日”,仍弦歌讲诵不止,这一精神,常激励后人严谨治学、志存高远。

这弦歌台的背后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呢?

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在各诸侯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和治国之道。孔子曾经三次来到陈国的首都陈州,在陈州南坛湖上的小岛上收门徒传思想讲治国。当时的陈国是个小国,国君也是个平庸之人,对孔子这样的大圣贤来此讲学一点儿也不上心,所以孔子在此地的讲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对孔子来说也就没什么成就了。

公元前489年,楚国国君请孔子到楚国讲学,陈国的士大夫们一听说这个消息,急忙商议,他们认为孔子这样的大圣贤如果得到了楚国的重用,那楚国必定兴盛,到时候我们陈国肯定要受其害,于是他们就建议国君派兵把孔子师徒围困起来,不让他们离开,这样不就避免了孔子被楚国重用了吗?于是陈国国君就派兵把孔子师徒围困于南坛湖边的高台上,也不给他们食物吃。

孔子师徒就这样被围困了七天,断粮了七天,弟子们就把湖边的蒲根挖出来充饥,后来南坛湖里的蒲根就成了流传至今的一味美味可口的"圣人菜"。而孔子在这断粮的七日里,不但没有被饥饿所吓倒,还每日在高台讲学,谈经,诵史,弹琴,表现出了极高的精神境界,湖畔的百姓看到这种情境无不为之动容,就把孔子尊为真圣人。

七日以后,孔子的弟子子贡到楚国搬来了救兵,孔子才解除了七日断粮之苦。百姓们为了纪念孔子的美德,就在孔子断粮被围的高台上修建了一座"绝粮祠",也就是今天的弦歌台。弦歌台后来经过唐,明,清等朝代以及解放后的重修,才具备了现在的规模。

关于孔子七日断粮的故事,《史记》,《韩史外传》,《孔子家语》,《搜神记》,《孔子集注》中都有记载。在淮阳明代古碑《厄台碑》中,将“孔子陈蔡绝粮”事件,与“天地厄于晦月,日月厄于薄蚀,帝舜厄于历山,大禹厄于洪水,成汤厄于夏台,文王厄于里”相提并论。而孔子与弟子们不畏艰险、求索真理的精神也传扬了数千年,为世人所褒扬。

感悟经典 点滴分享 天天见(八十九)《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

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起身)。子路愠(生气、恼怒)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泛滥,引申为胡作非为)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这是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时候发生的事情,在《孔子家语》中有记载。

当时,楚昭王想要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当时已经有很大的名气了,楚国周围的两个小国陈国、蔡国,怕孔子到了楚国受到重用,从而使楚国更强大后会危及到自己国家的利益。两国的大夫就想阻挠孔子到楚国去。用兵围住了孔子师徒一行,绝粮后又整整围困了七天。这七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靠吃草根、野菜充饥,后来,还是楚国闻讯后派兵解救了孔子一行。

这真是一幅很有讽刺性的画面:孔子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仁人”“君子”,他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宣传仁德,建议国君施行仁政,这么可能威胁到了你陈国、蔡国?孔子温文尔雅,温柔敦厚,响当当的一代大儒,以克己、修德、施仁为己任,怎么会遭遇这么凄惨的境况?简直可笑有令人心酸。所以,我从这件事上也理解了孔子为什么要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也要宣传仁德的原因了。就像他自己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起从事改革了。)”。我们经常说,时势造英雄,孔子所处时代的那种“礼崩乐坏”的“时势”,确实需要孔子这样的一位“英雄”,去改变风俗,普施仁德。

孔子遭遇的艰辛和困苦,其实是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都可能遭遇的。真正的仁人志士,面对艰难,一定会矢志不渝,泰然处之,坚持到底。所以,即使是饿了七天,别人已经病倒,饿的起不来了,但孔子仍然意志不倒,精神不倒,安之若素。而直率和急躁的子路就忍不住了,而且很恼怒地问孔子:“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一听子路的问话,就知道子路不单单是性格急躁、说话率直,其实,他的修养还没有达到火候,还没有修炼到孔子面对困苦坦然平和的状态。他的思想还会被世间的“物”所纷扰,不能达到儒家修养里面“忘我”的高度。

《论语宪问篇》里有一章是这样的。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看译文: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恭敬地对待工作。”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上层的人安乐。”子路说:“这样就足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让所有的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让所有百姓都安乐,恐怕尧、舜也很难做到。”

这里的君子所为,是三个层次,第一层就是修养身心,尽心尽责。第二层,就是“食人之禄,事人以忠”。第三层,就是胸怀百姓,心系国家。孔子回答子路的话,显然已经到了第三个层次。“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真正的君子,不管遇到多么艰辛的事情,都能让自己心中的仁德不伤分毫,都能让自己正道直行,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在都要快饿死的危难之时,还能执着于“修己以安百姓”,大家能不能想象到孔子的胸怀该有多宽阔,孔子的意志该有多坚定,孔子的理想该有多高远。

我们撩开历史的层层帘幕,仍能从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滚烫的话语里感受到他的灼热。你看,他端坐在一个破草席子上,面容憔悴、脸带菜色,他身形枯瘦、弱不胜衣,但眼睛熠熠生辉,坚定而刚毅。其博大的精神力量,穿透历史的浓密而厚重的尘烟,给我们以震撼,给我们以警醒。这就是孔子,一个万代敬仰的大儒、大圣。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14/1697204425357800.html
上一篇:1994日历(1994日历表全年查询)
下一篇:丙子年五行属什么(丙子年五行属什么命)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