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它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个人都以其出生年的象征动物作为生肖,所以中国民间常以生肖计算年龄。循环一次为一轮。中国除了用生肖纪年外,还用与之相应的十二支纪月、纪日、纪时(时辰)。十二生肖(兽历)也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有诸多诗人写有描绘十二生肖的诗词。
基本简介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纪年法。如今渐渐演化成中国人的习俗。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生肖的周期为12年。
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
历史起源史载文献最早提到生肖的记录,是动物与地支的关连。源自东汉王充(西元27-97年)在西元1世纪期间所著《论衡》中提出。
正式使用生肖在人身上的记录,最早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例如《周书·列传第三》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一些中国西部、漠北的国家如黠戛斯、吐蕃、大蒙古国等则以生肖纪年,例如《唐书》中记载:“黠戛斯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宋史.吐蕃传》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蒙古秘史》:“兔儿年,斡歌歹出征金国,派出者别为先锋,击败金军,杀得金军积尸如烂木堆”,也说明大蒙古国是采用兔儿年、马儿年等动物纪年。
当时的中原地区仍然只以天干地支纪年,在双方的文化交流下,两种纪年法相互融和,形成现在的12生肖。这个学说被清朝赵翼所提出,他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在早期提到12生肖的文献中与现今版本略有不同,例如龙不存在,其位置由虫代替。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
《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
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
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排列顺序生肖产生于远古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氛围之中,人们仅是用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并没有定论,由于生肖是产生于远古的古老文化,因时间的久远人们已将排列的初衷丢失了,今人的传说故事等只是对它的附会,只能依赖于传说和想象。关于生肖排列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
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
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
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
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三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狗,五趾(奇);猪,四趾(偶)。
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归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鼠前是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郎瑛的归类法,是借洪巽的分类法, 二者大同小异。
以上三种解释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生肖的排列,民间有关生肖动物排列的传说故事非常丰富,这些传说故事的流传一方面丰富了生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生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十二种生肖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将其纳入中国人五行信仰的观念之中,目的是将属相与人生仪礼相关连,将阴阳、五行与生肖对应起来,从而解释其它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我国至少从汉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
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
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生肖绝配诗十二生肖
自古白马怕青牛
羊鼠相交一但休
蛇虎婚配如刀错
兔见龙王泪交流
金鸡玉犬难躲避
猪与猿猴不到头
生肖故事/十二生肖鼠
历史上曾有过老鼠嫁女节。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全家人坐在堂屋炕头,一声不响,摸黑吃着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台湾居民认为初三为小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结婚日,民间剪纸中的“老鼠娶亲”就是这种信仰的反映,所以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盐,人要早晨上床,不影响老鼠的喜事。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篇寓言,写一个子年出生的人,“鼠,子神也,因爱鼠”。另有一则与柳宗元寓言中人物相类的例子,见《清稗类抄》:“盐城有何姓才是其家主人自以为本命肖鼠也,乃不畜猫,见鼠,辄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
旧时上海一带有避老鼠落空的习俗。老鼠外出觅食,失足落地,称为“老鼠落空”,据说见者多为不吉利,非病即灭,必须禳解。其方法是沿街乞讨白米,谓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饭,食后便可化解。
十二生肖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将小初夜看作老鼠嫁女日,俗称“鼠添箱”。那一天,家家要将插上花的面饼放在暗处,禁止舂米、磨面,大人小孩不准喧哗,如果惊动了老鼠,来年就会捣乱。在青海的一些地区有“蒸瞎老鼠”的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家家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然后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摆上供桌,并点上灯烧香,乞求老鼠只食草根,勿伤庄稼,以保本年丰收。农历正月第一个子日,朝鲜族在这一天要进行熏鼠火民俗活动。农家的孩子们在田埂上撒下稻草并点燃,以达到烧除杂草并驱赶田鼠的目的。这一项民俗活动,有利于灭鼠、灭虫,草木灰还可以肥田。另外,子日属鼠,在这一天燃一把熏鼠火,其象征性使用权人们得到了心理上满足。
牛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语的两部曲。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康熙《济南府志·岁时》:“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击土牛者三,撒在牛栏内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荔枝、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是日,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那一天,人们不再让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在牛角上,然后将牛牵到水边照看影子,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在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届时春耕已结束,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并在牛栏旁插几根鸡毛和鸭毛,表示为牛洗耳恭听尘,祈祷耕牛平安健壮。
在汉族交际风俗中,有“结牛财亲”一说,流行于湖南一带。在当地,一头牛几户其用的称为结牛财亲,并视作亲戚,牛的所有权一旦换成别人,其“亲戚”关系也到此结束流行于陕西留坝县等地的“牛王会”,是为老人做寿的称谓,因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为名给老人祝寿,以表示尊敬。
苗族有抢牛牛尾的婚姻风俗,流行贵州西北一带。男女订婚后,女方要喂养一头黄牛,待婚礼那天将牛牵到现场,度用两根z绳索绊信牛腿。然后由新娘一刀砍下牛尾,新郎会立刻上去抢夺牛尾,若能在女方父母到来之前夺得牛尾,便可立即成婚,否则婚姻告吹。
虎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文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文,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刀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兔
宋代陶谷《清异录·馔馐》:“犯羹,纯兔。”兔为生肖,属犯,古人称兔肉汤为犯羹。
在汉族有生育忌兔肉的习俗,因为兔子豁嘴,所以孕妇妊娠时禁食兔肉,以免孩子出生时豁嘴。另外还有赠兔画的育儿风俗。画中有六个小孩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步步高升。
古代汉族有“挂兔头”的岁时习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用面兔头或面蛇,以竹筒盛雪水,与年幡面具同挂门额上,以示镇邪禳灾。
龙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吴氏所说的是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名,说的是由人舞动的龙灯。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据清道光年间《沪城岁事》载:“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绘,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导师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清喜庆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亦载:“今圆明园正月下五日,筵宴外藩,放烟火,转龙灯。其制人持一竿,竿上横一竿,状如丁字。横竿两头,系两红灯,按队盘旋,参差高下,如龙之宛转。少倾则中立,向上排列‘天下太平’四字。”舞龙灯并非灯节才有,春节、中秋以至各种庙会均有此项活动。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龙是吉祥瑞兽,人们用灯模拟龙的形象,无非是取其吉祥除祟的含义。
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晚其画介石墓中室东壁上的乐舞百戏石刻,为我们提供了汉代鱼龙之戏的形象资料。其龙双角、鳞身、双翼、长尾,背上负一大圆口双耳瓶;瓶上立着一个扮演羽人的小孩,双手持一带羽葆的长幢耍弄。龙前有一左手持短梃,右手持鼗鼓向龙摇动的人;龙后有一左手持鞭,右手持鼗鼓举掐的人气氛热烈。此龙的造型,极像马的形体。
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此时正值尺蛰、春分时节,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由于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于是也冰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按地支推算,“五”为“午”,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岫》中的大龙舟,头、尾、鳞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古代帝王服饰中有龙袍。《清朝通志·器服略》中记载:“皇帝龙袍,色用明黄,棉袷纱裘,惟其时,领袖具石青片金绿,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笔型色去。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衣襟处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在清代一般绣九龙,但从正面或背面看都是五条龙,合“九五之尊”的帝王称号。袍的下端排列着许多“水脚”,水上绣水浪,俗称“海水江涯”。包含着一统江山及延绵不断等寓意。
分布于中南地区的壮族、瑶族和西南地区的哈尼族均有“祭龙节”。壮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二月间,祭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祀用的鸡、猪等祭品。认为杀猪祭龙,可保人畜平安。瑶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活动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祭盘古、祭玉皇、祭神农等。祭品是全寨人出钱购买的猪,祭毕由全寨人分食,妇女不得参加仪式。广西侗族流行耍龙灯。用竹片制成一条三四十厘米长的龙,龙须下有一包,以便点蜡烛,元宵节晚上玩耍。玩时,摆一张八仙桌,两面三刀人围绕桌子舞动,跳跃嬉戏,互相追逐,然后配以有节奏的乐器演奏,有声有色,十分有趣。
蛇
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北方大都说属小龙的,也有说属长虫儿的。人们不说属蛇而说属小龙,大概是因为对蛇厌恶,而对龙情有独钟,因龙为神物,也有点“攀龙附凤”的味道。
汉族民间有“蛇脱皮”的说法,认为只要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利的征兆。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尤其是在春季更为大忌。在青海地区,若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若杀死蛇或蛇没有被子打死,蛇就会采取报复行动,于家门不利。所以若在家中发现蛇,就将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然后送到山谷中,并求其躲进山洞,别再回到人家中。
生肖福建闽南一带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平安。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赶紧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然后走开,当作没有看见。据说这是蛇交配,观者为大逆不道。每年惊蛰,贵州一带民俗忌雷鸣声,否则当年会蛇虫成灾。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马
华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佤族过春节时要喂马吃糯米饭,并观察马在厩中的姿态以占吉凶,以为头朝东方为幸运年,朝向西方是不吉利的兆头。
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考古发现证明,自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限,人们就开始驯化马。许多古籍中有“相土作马乘马”的记载,作乘马就是用四匹马驾车,作为运载的工具。
在东北地区,有汉、满族踏马杌的婚俗,新娘下车后,足踏马杌,脚不沾地,以避邪祟之扰。贵州苗族有“背马刀提亲”的婚俗。青年男女相爱,经男女双方家中议婚三次之后,就要背马刀前往正式提亲。
羊
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汉代许慎释字义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明末清初屈大均套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好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广州记》则记:“战国时,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穗于楚庭,故广州厅室、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如今,广州市越秀山公园有五羊册,其上矗立着一座高11米的五新星石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城标雕塑。
猴
《搜神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这只白猿能够将射来的箭一一打掉,而且还在笑。当神箭手拿起弓时,白猿自知不妙,抱树而号。在这里猿被人格化,正如进化论告诉人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转变而来的。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鸡
古代计时器尚未发明,早晨的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开始,它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战国时代,著名的函谷关,开关时间就以鸡鸣为准。落魄而逃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关口,担心后面追兵到,食客中有会者,学鸡鸣,一啼而群鸡尽鸣,骗开关门。这个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传为熟典。
古代汉族有“杀鸡”的岁时风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杀雄鸡,因为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狗
宋代朱弁《曲湖旧闻》记录了一则因皇帝属狗而禁屠狗的故事:“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可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挥,禁天下养狗,赏钱至二万。太学生初闻之,有宣言于众曰:‘朝迁事事绍述熙、丰、神宗生戌子,而当年未闻禁畜猫也。’其间有善议论者,密相语曰:‘狗在五行,其取类息有所在,今以忌器谀言,使之贵重若此,审如《洪范》所云,则其忧不可胜言者矣。’”
旧时汉族民间有“赶毛狗”的节日风俗。“毛狗”即狐妖,相传妖于正月十五日群出拜月,扰害生灵。人们在这一天晚上搭毛狗棚,并放火烧掉,同时鸣锣击鼓放鞭炮,以送瘟驱邪。
猪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图形与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其实猪是一种非常温厚可爱的动物,它有着圆浑厚重的体态,和气量宽广的胸怀。《大学》云: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猪憨厚老实,心宽体胖,由于心中坦然无憾,所以身体舒泰安康。它质朴厚道、忍辱负重,每天吃着别人吃剩下的糟糠败食,忍受着别人「笨猪、懒猪」的指责辱骂,而依然故我,从不往心里去。
其实猪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的聪明更多地显示在大智若愚之中。猪宝宝浑身都是宝,但是它没有棱角,不露锋芒,敢于承受,以和顺的姿态,展现平凡的一生,却带给别人很多的益处。
猪的生性温和,如同温驯和善的绵羊。猪安分守己,且从不嫉妒别人的才能。它有着忍辱负重的节操,能忍而安忍。忍方能和,和方能随处吉祥。和气之家,福禄寿喜都会同时造访。
生肖图腾将“图腾”一词引进我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
严复在按语中指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并认为中国古代也有与澳大利亚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图腾现象。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居住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至今仍保留了丰富而又历史渊远的天文学知识,他们以十二兽纪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赶虎街(集市),猪日赶猪街。有些地方建十二兽神庙,每年举行祭礼活动,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跳十二兽神舞蹈。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保俗语表明人们普遍对老鼠的憎恶。然而,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却认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为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他们描绘、雕刻老鼠的形象,在仪式或节目期间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护。
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虎也不会伤害他们。当要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寅日),认为只有这样,做事才会吉祥如意。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一定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坎。白族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在迁徙时,将东西装在背箩里,上面放一只公鸡。到达新迁地区后,公鸡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在他们看来,公鸡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
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故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把牛视为远古创世神兽的有纳西族。在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中记述了这头在大海中巨卵孵出的神牛,角顶破天,蹄踏破地,造成天摇地动,由纳西族人始祖开天七兄弟和开地七姊妹将它杀死,用牛头祭天,牛皮祭地,肉祭泥土,骨祭石头,肋祭山岳,血祭江河,肺祭太阳,肝祭月亮,肠祭道路,尾祭树木,毛祭花草。于是,便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万物生长的清静世界。从此,牛才作为神圣物用来做祭圣物,用来做祭祀天地山川的牺牲供品。纳西族十分崇敬牛神。
对马的崇拜多流传于北方游牧民与游猎民中。保安族中流传有雪白神马的神话。满族有供奉马神习俗,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仪和修建马神庙的记述。达斡尔族人称神马为“温古”,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可随处吃、走,不准人驱赶,甚至可以在田中随意吃秧苗。神马多为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绸作为标志。
生肖羊图腾在许多民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述了远古的一种无口不食却长生不老的神羊。哈萨克族崇拜山羊神,称做“谢克谢克阿塔”,认为天下山羊都归它掌管,祭它是为了山羊的繁衍。崇拜的绵羊神称做“绍潘阿塔”,统管天下绵羊,祭祀中求此神保佑绵羊多产。柯尔克孜族崇拜山羊,称山羊神为“七力潘阿塔”,此神是最早驯养野羊成为家畜之神。
汉族是古代训养家犬较早的民族之一,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狗可以御凶的记载。《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述了古代瑶族始祖神话,即神犬盘瓠助帝喾高辛氏杀吴将军得天下,帝高辛氏之女嫁给盘瓠,繁衍瑶族子孙的故事。作为氏族始祖神话或救世神州神犬盘瓠一直被湖南、广西、广东的瑶族“勉”支系尊奉为氏族祖先,并敬称为“盘王”和“盘护王”,不仅在口头传颂,还写入族谱,供于神庙年年致祭,岁岁还愿。满族自狩猎时期就崇拜狗,把它看作有恩于满族的动物,后又与义犬救努尔哈赤的传说复合,至今不吃狗肉,不打狗,不戴狗皮帽子。
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图腾之一,后来演化为神。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说:“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龛中皆蛇也。欲见之,庙祀必辞而后出,盘旋鼎俎间,或倒悬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纤结,不怖人变不螫人,长三尺许,苍翠可爱。……凡祀神者,蛇常游其家”江苏宜兴人将蛇分为家蛇和野蛇,分别称之为“里蛮”和“外蛮”。所谓家蛇,指生活于住宅内的一种蛇,常盘绕于梁、檐、墙缝、瓦楞、阁楼的一种无毒蛇,共约三尺许。人们认为家蛇会保护人,家有了家蛇,米囤里的米就会自行满出来而取不空。
广西南丹县瑶族黄姓传说其始祖妣为母猴,母猴生下的后代力气都很大。后来,天上有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白天太热,晚上太亮,人们就请黄家的子孙上天打太阳和月亮,后来打下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人们为此很感谢黄家兄弟,由于黄家兄弟是由猴妈生的,人们也就很感谢猴妈。后来为了纪念猴妈,大瑶寨的瑶族至今不仅黄家禁忌打猴吃猴肉,其他姓氏也同样禁忌。
生肖信仰生肖本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了普遍被人们认同的生肖历法。中国古代哲学观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认为阴阳五行决定了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他们认为,日月是阴阳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合为七曜。日、月、星称为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主宰一切,而十二生肖分置于天,以纪十二辰,以七曜统之,因此十二生肖便被阴阳五行观念所浸染,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自生肖观念在民间出现以后,它随着算命术的盛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迷信认为,五行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是相互制约的,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五行要素来协调,使自己的生活及所从事的工作能顺心如意。民间把生肖动物列为阴阳两类,与五行相对应,从而生成一套生肖决定命运的算命术。同时民间还认为生肖属相与人的性格也有着某种关系,即使同一属相的人,由于出生的时辰不同,性格、命运也会各异。生肖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本命年的观念。汉民族的本命年是按照十二生肖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12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民间认为本命年为凶年,需要趋吉避凶,消灾免祸。汉族北方各地每到本命年时,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称为“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禳解灾祸、化凶为吉。我国许多民族都很重视老人的60岁生日,称为“花甲”,花甲为一生中第5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须好好庆祝,以此寄托人们企求长寿、健康、吉祥的愿望。
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创始于东汉时期,流传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阴阳五行为其核心教义,在阴阳五行观念的作用下,道教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产生了天然的亲近关系。北京著名的道观白云观中有元辰殿,元辰殿又名“六十甲子殿”,为信徒向本命元辰之神祈福的殿堂。本人出生年称为本命元辰,旧时习俗礼拜本命元辰之星宿神 ,祈求吉祥如意,名为“顺星”。元辰殿即是礼拜本命元辰星宿神的地方,殿内现存有六十甲子神像,他们分别为: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己巳太岁郭灿大将军、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己卯太岁龙仲大将军、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己丑太岁傅佑大将军、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己酉太岁程宝大将军、庚戌太岁儿秘大将军、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己卯太岁万清大将军、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己未太岁傅赏将军、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壬戌太岁洪充大将军、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以甲子年为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神。
按照道教教义,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除去杂念私心,方能长寿永生。礼拜本命之辰,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北京人到白云观元辰殿“祭星”,向各自的本命星辰烧香礼拜,祈求一年平安,即“顺星”,意思是即使碰到不顺利的年份,通过祈祷得至本命神的保护也可转为顺利。其殿中供的以上六十位本命神,均为重彩泥塑,且都是座像,吸收了各自相关生肖的动物形象。六十神像的姓名有的为历史真有的人物,形象则带有明显的生肖标志,如:甲子太岁金岁金辨大将军,鼠相,持桃。
从道教有关本命神、六十甲子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生肖信仰与道教相互溶合的关系,道教信奉老子的“道”,认为“道”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天地万物都是由它化生主宰的,生命自然不例外,生肖与天干地支相配而形成六十甲子的观念是生肖与道教信仰相溶合的表现,人们祭拜本命元辰之神,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平安如意。从这里可以看出生肖已成为主宰人生命的因素,成为生命信仰的一部分。
民族生肖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生肖不是汉民族的专利,许多少数民族都使用十二生肖纪年。首先我们来看看各民族十二生肖对照表。
桂西彝族
十二兽: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哀牢山彝族
十二兽: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川滇黔彝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海南黎族
十二兽:鸡、狗、猪、鼠、牛、虫、兔、龙、蛇、马、羊、猴。
云南傣族
十二兽:鼠、黄牛、虎、兔、大蛇、蛇、马、山羊、猴、鸡、狗、象。
广西壮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蒙古族
十二兽: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新疆维吾尔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猴、鸡、狗、猪。
柯尔克孜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鸡、狗、猪。
可以看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壮、部分彝族的十二生肖受汉族影响,与汉族基本一致。但有的民族在接收汉族生肖文化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变异,哀牢山彝族同胞在十二生肖系列中,以穿山甲占据了龙的位置;新疆柯尔克孜族十二生肖中以鱼代龙、又以狐狸代猴;海南黎族同胞以十二生肖纪日,其次序以鸡起首,猴煞尾;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以黄牛代替牛,以山羊代羊,亥的属相不是猪而是象。从以上变化中大致可以看出,各民族在选择十二生肖动物时,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物种的不同,选择了最亲近的动物作为生肖动物,从而给生肖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差异。除了在生肖动物选择上的变异外,少数民族还形成各自不同的纪年、纪日方法,同时产生了许多与生肖有关的民俗。
生肖传说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
消息传出后,惊动了花猫和老鼠这两个相好的朋友。花猫对老鼠说:\"明日五更去天庭应选,我有个贪睡的毛病,到时你可要喊我一声啊!\"老鼠连声道:\"好说,好说!\"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讲信义的老鼠却偷偷起床不辞而别了。这天,灵霄宝殿上禽兽云南集,开始应选,玉帝按天地之别,单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水陆兽类来作十二属相。公鸡当时长着两只美丽的角,也被列入兽类里。
玉帝刚要给它们排一下座次,只见黑狸猪闪了出来,别看它生得笨嘴拙腮,却专爱惹事生非,它奏道:\"玉帝既已选好首领,小臣愿替君分忧解愁,当个公正人,为兄弟们依次排位。\"玉帝闻言大喜,嘱咐猪要秉公而断,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生肖就闹成了一锅粥。开头,大家一致推选温和、宽厚的老黄牛居首位,连威武的老虎、苍龙也敬它几分,表示同意。可是,缩在墙角的老鼠却钻了出来,提出抗议。它说:\"论大数我大,不信咱们到人间比试比试,听听百姓的评论。\"于是,老黄牛和老鼠来到街头闹市。
牛在人群中走过时,人们毫无反应。这时,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桩来,街上的人们纷纷乱嚷:\"好大的老鼠!\"等人们拿出棍棒赶来扑打时,老鼠早已跑远了。
老鼠回来大吹大擂,众动物都替黄牛打抱不平,只有黑猪暗自高兴,它觉得只有这样大小不分,好坏难辨,才能鱼目混珠,自己也从中渔利,于是,它大笔一挥先挑了老鼠,后排了老牛。
这可惹恼了在一旁的老虎和苍龙,它俩大声喧叫起来,震得众动物们发抖。众动物忙向龙和虎朝拜,一致推选老虎为山中之王,苍龙为渔中之王,统管天下。猴子为老虎写了\"王\"字金匾,挂在老虎前额上,公鸡把两只角送给了苍龙。从此,苍龙戴上了桂冠。老虎、苍龙有了人间权势,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黄牛之后了。这时,又跳出一个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声说:\"嘿嘿!论长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论个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护卫,应该排在海王前面。\"
苍龙一听大怒,说:\"你休得胡搅蛮缠,不服气咱就比试比试。\"黑猪一听正中下怀,忙说:\"一言为定,你们就比比赛跑吧,让猎狗来做你们的裁判员。\"
狗和鸡素来不和,它见鸡讨好龙,便想借机捉弄它们一下,它选了条荆棘丛生的跑道,暗地里对兔说:\"你的尾巴太长了,会妨碍比赛的,要忍痛割爱。\"它给兔子剪断了一大截尾巴,只剩下一点尾巴根。
比赛开始了,苍龙腾云驾雾,片刻间就飞到了前面去了,可是,当跑到灌木丛中时角就被树藤挂住了,怎么也摘不下来。野兔一蹿十八个垅,一口气跑到了终点。黑猪不顾众动物的反对,把兔子排在了苍龙之前老虎之后。
狗去给野兔贺喜,它向兔卖好说:\"要是不选这样的跑道,不帮你割断尾巴,你哪有今天的胜利呀。\"野兔正捧着那截粗大的尾巴惋惜,听了狗的话,撇着三瓣嘴说:\"哼!我是凭本领取胜的,没有你,我还丢不了这条漂亮的尾巴呢!\"狗一听,眼都气红了,它说:\"既然你有本领,那咱们也遛一遭!\"野兔傲慢地说:\"这有什么难,我先跑,你要能追上我,我请你啃骨头。\"说着就得意洋洋地跑起来。猎狗磨了磨爪子,箭一样地追了上去。不一会儿,就撵上了野兔,它用嘴咬住野兔的脖子,一边吃一边说:\"好了,这下该我啃骨头了。\"为这事,狗也受了处分,被排到最后头。
苍龙比赛失败后,经常背地里抱怨那对鸡角挂累了它,公鸡听到了又后悔又伤心,它来到海边对龙说:\"龙哥哥,既然这两只角对你毫无益处,那就请你还给我吧。\"龙狡猾地说:\"这双角虽然害了我,但能装饰我的仪表,还你不难,要等太阳出西山,月亮下东海。\"说完,便一个猛子扎下海底去了。天真的公鸡信以为真,它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盼望太阳从西山出来,还不时伸长脖子,向大海呼叫:\"龙哥--哥!角--还--我……\"从此,公鸡失去了两只角,也被排在后头。
只剩下猴、蛇、马、羊、猪的排位没有确定了。猪又别有用心地煽动起来:\"猴弟是陆上的杂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们谁先谁后呢?\"经过一番议论,它们决定再到人间进行一次民间测验,进行杂技表演。青蛇邀了红马,猴子邀了山羊,让它俩帮助做服装道具。
生肖当时,蛇腹下有十二条腿,行走起来又笨又慢。红马是个助人为乐的实干家,它不声不响地用薄皮给蛇做了一身去筒龙衣,龙衣上面用马鬃编了方格花纹,煞是好看。红马双从腹下刮了一层油脂涂在龙衣上,使龙衣非常滑腻。青蛇穿上龙衣,遮住了笨腿,用滑行代替了步行,既灵敏又美观。
山羊平时就讨厌猴子,嫌它整天蹿上跳下,给它踩坏了青草,所以对猴子的帮助不那么热心,猴子想弥补一下光腚的缺陷,身山羊求援道:\"羊大哥,请你剪给我一点绒毛,让我补补后腚吧。\"山羊不高兴地说:\"天要冷了,你知道我全凭这身宝衣呢!\"猴子没办法,只好仍旧光着腚。
比赛那天,青蛇披着龙衣,一会儿在树枝上盘卷如藤,一会儿在水面上滑行如梭。它昂起头颈,只用尾尖着地,表演各种杂技,人们连连喝彩。轮到猴子表演了,只见它攀杠子、荡秋千,也赢来不少喝采,当表演到\"倒挂竹帘\"时,猴子用尾尖卷在树枝上,头朝下做起各种惊险动作,忽听有人喊:\"看啊!猴屁股眼着火了!\"人们都大声哄笑起来。猴子向来护短,它脸红心慌,忙用尾巴去遮屁股,只听\"扑通\"一声,头朝下跌了个满脸花。就这样,青蛇和红马排在了前头,山羊和猴子排在了后头。给众动物排完座次,黑猪把自己写在最前头,心里说:\"这回可是我升官发财、名利双收的时候了!它来到灵霄殿,见了玉帝。玉帝接过座次表,看了一眼,二话没说,就把前面黑猪的名字勾掉,填在最后头。于是,玉帝让太白金星按地支排写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辰表,并降下一道谕旨,令值日功曹到人间发布。排选已定,玉帝怒气未消,又给黑猪批几句话:
无用蠢才,颠倒黑白。罚去吃屡,一年一宰。黑猪被贬,一下子气了个大肚子。它终日躺在茅窝里,再也懒得管闲事了。可是,有时仍然心里发痒,按捺不住,用嘴巴拱这拱那,拨弄是非。
「文化常识」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它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个人都以其出生年的象征动物作为生肖,所以中国民间常以生肖计算年龄。循环一次为一轮。中国除了用生肖纪年外,还用与之相应的十二支纪月、纪日、纪时(时辰)。十二生肖(兽历)也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有诸多诗人写有描绘十二生肖的诗词。
基本简介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纪年法。如今渐渐演化成中国人的习俗。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生肖的周期为12年。
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
历史起源史载文献最早提到生肖的记录,是动物与地支的关连。源自东汉王充(西元27-97年)在西元1世纪期间所著《论衡》中提出。
正式使用生肖在人身上的记录,最早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例如《周书·列传第三》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一些中国西部、漠北的国家如黠戛斯、吐蕃、大蒙古国等则以生肖纪年,例如《唐书》中记载:“黠戛斯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宋史.吐蕃传》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蒙古秘史》:“兔儿年,斡歌歹出征金国,派出者别为先锋,击败金军,杀得金军积尸如烂木堆”,也说明大蒙古国是采用兔儿年、马儿年等动物纪年。
当时的中原地区仍然只以天干地支纪年,在双方的文化交流下,两种纪年法相互融和,形成现在的12生肖。这个学说被清朝赵翼所提出,他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在早期提到12生肖的文献中与现今版本略有不同,例如龙不存在,其位置由虫代替。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
《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
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
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排列顺序生肖产生于远古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氛围之中,人们仅是用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并没有定论,由于生肖是产生于远古的古老文化,因时间的久远人们已将排列的初衷丢失了,今人的传说故事等只是对它的附会,只能依赖于传说和想象。关于生肖排列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
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
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
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
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三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狗,五趾(奇);猪,四趾(偶)。
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归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鼠前是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郎瑛的归类法,是借洪巽的分类法, 二者大同小异。
以上三种解释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生肖的排列,民间有关生肖动物排列的传说故事非常丰富,这些传说故事的流传一方面丰富了生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生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十二种生肖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将其纳入中国人五行信仰的观念之中,目的是将属相与人生仪礼相关连,将阴阳、五行与生肖对应起来,从而解释其它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我国至少从汉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
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
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生肖绝配诗十二生肖
自古白马怕青牛
羊鼠相交一但休
蛇虎婚配如刀错
兔见龙王泪交流
金鸡玉犬难躲避
猪与猿猴不到头
生肖故事/十二生肖鼠
历史上曾有过老鼠嫁女节。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全家人坐在堂屋炕头,一声不响,摸黑吃着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台湾居民认为初三为小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结婚日,民间剪纸中的“老鼠娶亲”就是这种信仰的反映,所以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盐,人要早晨上床,不影响老鼠的喜事。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篇寓言,写一个子年出生的人,“鼠,子神也,因爱鼠”。另有一则与柳宗元寓言中人物相类的例子,见《清稗类抄》:“盐城有何姓才是其家主人自以为本命肖鼠也,乃不畜猫,见鼠,辄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
旧时上海一带有避老鼠落空的习俗。老鼠外出觅食,失足落地,称为“老鼠落空”,据说见者多为不吉利,非病即灭,必须禳解。其方法是沿街乞讨白米,谓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饭,食后便可化解。
十二生肖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将小初夜看作老鼠嫁女日,俗称“鼠添箱”。那一天,家家要将插上花的面饼放在暗处,禁止舂米、磨面,大人小孩不准喧哗,如果惊动了老鼠,来年就会捣乱。在青海的一些地区有“蒸瞎老鼠”的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家家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然后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摆上供桌,并点上灯烧香,乞求老鼠只食草根,勿伤庄稼,以保本年丰收。农历正月第一个子日,朝鲜族在这一天要进行熏鼠火民俗活动。农家的孩子们在田埂上撒下稻草并点燃,以达到烧除杂草并驱赶田鼠的目的。这一项民俗活动,有利于灭鼠、灭虫,草木灰还可以肥田。另外,子日属鼠,在这一天燃一把熏鼠火,其象征性使用权人们得到了心理上满足。
牛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语的两部曲。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康熙《济南府志·岁时》:“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击土牛者三,撒在牛栏内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荔枝、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是日,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那一天,人们不再让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在牛角上,然后将牛牵到水边照看影子,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在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届时春耕已结束,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并在牛栏旁插几根鸡毛和鸭毛,表示为牛洗耳恭听尘,祈祷耕牛平安健壮。
在汉族交际风俗中,有“结牛财亲”一说,流行于湖南一带。在当地,一头牛几户其用的称为结牛财亲,并视作亲戚,牛的所有权一旦换成别人,其“亲戚”关系也到此结束流行于陕西留坝县等地的“牛王会”,是为老人做寿的称谓,因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为名给老人祝寿,以表示尊敬。
苗族有抢牛牛尾的婚姻风俗,流行贵州西北一带。男女订婚后,女方要喂养一头黄牛,待婚礼那天将牛牵到现场,度用两根z绳索绊信牛腿。然后由新娘一刀砍下牛尾,新郎会立刻上去抢夺牛尾,若能在女方父母到来之前夺得牛尾,便可立即成婚,否则婚姻告吹。
虎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文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文,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刀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兔
宋代陶谷《清异录·馔馐》:“犯羹,纯兔。”兔为生肖,属犯,古人称兔肉汤为犯羹。
在汉族有生育忌兔肉的习俗,因为兔子豁嘴,所以孕妇妊娠时禁食兔肉,以免孩子出生时豁嘴。另外还有赠兔画的育儿风俗。画中有六个小孩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步步高升。
古代汉族有“挂兔头”的岁时习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用面兔头或面蛇,以竹筒盛雪水,与年幡面具同挂门额上,以示镇邪禳灾。
龙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吴氏所说的是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名,说的是由人舞动的龙灯。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据清道光年间《沪城岁事》载:“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绘,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导师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清喜庆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亦载:“今圆明园正月下五日,筵宴外藩,放烟火,转龙灯。其制人持一竿,竿上横一竿,状如丁字。横竿两头,系两红灯,按队盘旋,参差高下,如龙之宛转。少倾则中立,向上排列‘天下太平’四字。”舞龙灯并非灯节才有,春节、中秋以至各种庙会均有此项活动。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龙是吉祥瑞兽,人们用灯模拟龙的形象,无非是取其吉祥除祟的含义。
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晚其画介石墓中室东壁上的乐舞百戏石刻,为我们提供了汉代鱼龙之戏的形象资料。其龙双角、鳞身、双翼、长尾,背上负一大圆口双耳瓶;瓶上立着一个扮演羽人的小孩,双手持一带羽葆的长幢耍弄。龙前有一左手持短梃,右手持鼗鼓向龙摇动的人;龙后有一左手持鞭,右手持鼗鼓举掐的人气氛热烈。此龙的造型,极像马的形体。
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此时正值尺蛰、春分时节,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由于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于是也冰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按地支推算,“五”为“午”,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岫》中的大龙舟,头、尾、鳞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古代帝王服饰中有龙袍。《清朝通志·器服略》中记载:“皇帝龙袍,色用明黄,棉袷纱裘,惟其时,领袖具石青片金绿,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笔型色去。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衣襟处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在清代一般绣九龙,但从正面或背面看都是五条龙,合“九五之尊”的帝王称号。袍的下端排列着许多“水脚”,水上绣水浪,俗称“海水江涯”。包含着一统江山及延绵不断等寓意。
分布于中南地区的壮族、瑶族和西南地区的哈尼族均有“祭龙节”。壮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二月间,祭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祀用的鸡、猪等祭品。认为杀猪祭龙,可保人畜平安。瑶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活动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祭盘古、祭玉皇、祭神农等。祭品是全寨人出钱购买的猪,祭毕由全寨人分食,妇女不得参加仪式。广西侗族流行耍龙灯。用竹片制成一条三四十厘米长的龙,龙须下有一包,以便点蜡烛,元宵节晚上玩耍。玩时,摆一张八仙桌,两面三刀人围绕桌子舞动,跳跃嬉戏,互相追逐,然后配以有节奏的乐器演奏,有声有色,十分有趣。
蛇
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北方大都说属小龙的,也有说属长虫儿的。人们不说属蛇而说属小龙,大概是因为对蛇厌恶,而对龙情有独钟,因龙为神物,也有点“攀龙附凤”的味道。
汉族民间有“蛇脱皮”的说法,认为只要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利的征兆。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尤其是在春季更为大忌。在青海地区,若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若杀死蛇或蛇没有被子打死,蛇就会采取报复行动,于家门不利。所以若在家中发现蛇,就将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然后送到山谷中,并求其躲进山洞,别再回到人家中。
生肖福建闽南一带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平安。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赶紧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然后走开,当作没有看见。据说这是蛇交配,观者为大逆不道。每年惊蛰,贵州一带民俗忌雷鸣声,否则当年会蛇虫成灾。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马
华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佤族过春节时要喂马吃糯米饭,并观察马在厩中的姿态以占吉凶,以为头朝东方为幸运年,朝向西方是不吉利的兆头。
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考古发现证明,自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限,人们就开始驯化马。许多古籍中有“相土作马乘马”的记载,作乘马就是用四匹马驾车,作为运载的工具。
在东北地区,有汉、满族踏马杌的婚俗,新娘下车后,足踏马杌,脚不沾地,以避邪祟之扰。贵州苗族有“背马刀提亲”的婚俗。青年男女相爱,经男女双方家中议婚三次之后,就要背马刀前往正式提亲。
羊
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汉代许慎释字义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明末清初屈大均套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好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广州记》则记:“战国时,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穗于楚庭,故广州厅室、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如今,广州市越秀山公园有五羊册,其上矗立着一座高11米的五新星石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城标雕塑。
猴
《搜神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这只白猿能够将射来的箭一一打掉,而且还在笑。当神箭手拿起弓时,白猿自知不妙,抱树而号。在这里猿被人格化,正如进化论告诉人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转变而来的。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鸡
古代计时器尚未发明,早晨的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开始,它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战国时代,著名的函谷关,开关时间就以鸡鸣为准。落魄而逃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关口,担心后面追兵到,食客中有会者,学鸡鸣,一啼而群鸡尽鸣,骗开关门。这个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传为熟典。
古代汉族有“杀鸡”的岁时风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杀雄鸡,因为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狗
宋代朱弁《曲湖旧闻》记录了一则因皇帝属狗而禁屠狗的故事:“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可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挥,禁天下养狗,赏钱至二万。太学生初闻之,有宣言于众曰:‘朝迁事事绍述熙、丰、神宗生戌子,而当年未闻禁畜猫也。’其间有善议论者,密相语曰:‘狗在五行,其取类息有所在,今以忌器谀言,使之贵重若此,审如《洪范》所云,则其忧不可胜言者矣。’”
旧时汉族民间有“赶毛狗”的节日风俗。“毛狗”即狐妖,相传妖于正月十五日群出拜月,扰害生灵。人们在这一天晚上搭毛狗棚,并放火烧掉,同时鸣锣击鼓放鞭炮,以送瘟驱邪。
猪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图形与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其实猪是一种非常温厚可爱的动物,它有着圆浑厚重的体态,和气量宽广的胸怀。《大学》云: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猪憨厚老实,心宽体胖,由于心中坦然无憾,所以身体舒泰安康。它质朴厚道、忍辱负重,每天吃着别人吃剩下的糟糠败食,忍受着别人「笨猪、懒猪」的指责辱骂,而依然故我,从不往心里去。
其实猪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的聪明更多地显示在大智若愚之中。猪宝宝浑身都是宝,但是它没有棱角,不露锋芒,敢于承受,以和顺的姿态,展现平凡的一生,却带给别人很多的益处。
猪的生性温和,如同温驯和善的绵羊。猪安分守己,且从不嫉妒别人的才能。它有着忍辱负重的节操,能忍而安忍。忍方能和,和方能随处吉祥。和气之家,福禄寿喜都会同时造访。
生肖图腾将“图腾”一词引进我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
严复在按语中指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并认为中国古代也有与澳大利亚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图腾现象。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居住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至今仍保留了丰富而又历史渊远的天文学知识,他们以十二兽纪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赶虎街(集市),猪日赶猪街。有些地方建十二兽神庙,每年举行祭礼活动,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跳十二兽神舞蹈。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保俗语表明人们普遍对老鼠的憎恶。然而,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却认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为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他们描绘、雕刻老鼠的形象,在仪式或节目期间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护。
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虎也不会伤害他们。当要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寅日),认为只有这样,做事才会吉祥如意。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一定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坎。白族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在迁徙时,将东西装在背箩里,上面放一只公鸡。到达新迁地区后,公鸡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在他们看来,公鸡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
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故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把牛视为远古创世神兽的有纳西族。在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中记述了这头在大海中巨卵孵出的神牛,角顶破天,蹄踏破地,造成天摇地动,由纳西族人始祖开天七兄弟和开地七姊妹将它杀死,用牛头祭天,牛皮祭地,肉祭泥土,骨祭石头,肋祭山岳,血祭江河,肺祭太阳,肝祭月亮,肠祭道路,尾祭树木,毛祭花草。于是,便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万物生长的清静世界。从此,牛才作为神圣物用来做祭圣物,用来做祭祀天地山川的牺牲供品。纳西族十分崇敬牛神。
对马的崇拜多流传于北方游牧民与游猎民中。保安族中流传有雪白神马的神话。满族有供奉马神习俗,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仪和修建马神庙的记述。达斡尔族人称神马为“温古”,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可随处吃、走,不准人驱赶,甚至可以在田中随意吃秧苗。神马多为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绸作为标志。
生肖羊图腾在许多民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述了远古的一种无口不食却长生不老的神羊。哈萨克族崇拜山羊神,称做“谢克谢克阿塔”,认为天下山羊都归它掌管,祭它是为了山羊的繁衍。崇拜的绵羊神称做“绍潘阿塔”,统管天下绵羊,祭祀中求此神保佑绵羊多产。柯尔克孜族崇拜山羊,称山羊神为“七力潘阿塔”,此神是最早驯养野羊成为家畜之神。
汉族是古代训养家犬较早的民族之一,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狗可以御凶的记载。《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述了古代瑶族始祖神话,即神犬盘瓠助帝喾高辛氏杀吴将军得天下,帝高辛氏之女嫁给盘瓠,繁衍瑶族子孙的故事。作为氏族始祖神话或救世神州神犬盘瓠一直被湖南、广西、广东的瑶族“勉”支系尊奉为氏族祖先,并敬称为“盘王”和“盘护王”,不仅在口头传颂,还写入族谱,供于神庙年年致祭,岁岁还愿。满族自狩猎时期就崇拜狗,把它看作有恩于满族的动物,后又与义犬救努尔哈赤的传说复合,至今不吃狗肉,不打狗,不戴狗皮帽子。
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图腾之一,后来演化为神。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说:“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龛中皆蛇也。欲见之,庙祀必辞而后出,盘旋鼎俎间,或倒悬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纤结,不怖人变不螫人,长三尺许,苍翠可爱。……凡祀神者,蛇常游其家”江苏宜兴人将蛇分为家蛇和野蛇,分别称之为“里蛮”和“外蛮”。所谓家蛇,指生活于住宅内的一种蛇,常盘绕于梁、檐、墙缝、瓦楞、阁楼的一种无毒蛇,共约三尺许。人们认为家蛇会保护人,家有了家蛇,米囤里的米就会自行满出来而取不空。
广西南丹县瑶族黄姓传说其始祖妣为母猴,母猴生下的后代力气都很大。后来,天上有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白天太热,晚上太亮,人们就请黄家的子孙上天打太阳和月亮,后来打下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人们为此很感谢黄家兄弟,由于黄家兄弟是由猴妈生的,人们也就很感谢猴妈。后来为了纪念猴妈,大瑶寨的瑶族至今不仅黄家禁忌打猴吃猴肉,其他姓氏也同样禁忌。
生肖信仰生肖本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了普遍被人们认同的生肖历法。中国古代哲学观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认为阴阳五行决定了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他们认为,日月是阴阳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合为七曜。日、月、星称为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主宰一切,而十二生肖分置于天,以纪十二辰,以七曜统之,因此十二生肖便被阴阳五行观念所浸染,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自生肖观念在民间出现以后,它随着算命术的盛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迷信认为,五行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是相互制约的,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五行要素来协调,使自己的生活及所从事的工作能顺心如意。民间把生肖动物列为阴阳两类,与五行相对应,从而生成一套生肖决定命运的算命术。同时民间还认为生肖属相与人的性格也有着某种关系,即使同一属相的人,由于出生的时辰不同,性格、命运也会各异。生肖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本命年的观念。汉民族的本命年是按照十二生肖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12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民间认为本命年为凶年,需要趋吉避凶,消灾免祸。汉族北方各地每到本命年时,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称为“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禳解灾祸、化凶为吉。我国许多民族都很重视老人的60岁生日,称为“花甲”,花甲为一生中第5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须好好庆祝,以此寄托人们企求长寿、健康、吉祥的愿望。
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创始于东汉时期,流传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阴阳五行为其核心教义,在阴阳五行观念的作用下,道教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产生了天然的亲近关系。北京著名的道观白云观中有元辰殿,元辰殿又名“六十甲子殿”,为信徒向本命元辰之神祈福的殿堂。本人出生年称为本命元辰,旧时习俗礼拜本命元辰之星宿神 ,祈求吉祥如意,名为“顺星”。元辰殿即是礼拜本命元辰星宿神的地方,殿内现存有六十甲子神像,他们分别为: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己巳太岁郭灿大将军、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己卯太岁龙仲大将军、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己丑太岁傅佑大将军、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己酉太岁程宝大将军、庚戌太岁儿秘大将军、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己卯太岁万清大将军、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己未太岁傅赏将军、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壬戌太岁洪充大将军、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以甲子年为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神。
按照道教教义,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除去杂念私心,方能长寿永生。礼拜本命之辰,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北京人到白云观元辰殿“祭星”,向各自的本命星辰烧香礼拜,祈求一年平安,即“顺星”,意思是即使碰到不顺利的年份,通过祈祷得至本命神的保护也可转为顺利。其殿中供的以上六十位本命神,均为重彩泥塑,且都是座像,吸收了各自相关生肖的动物形象。六十神像的姓名有的为历史真有的人物,形象则带有明显的生肖标志,如:甲子太岁金岁金辨大将军,鼠相,持桃。
从道教有关本命神、六十甲子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生肖信仰与道教相互溶合的关系,道教信奉老子的“道”,认为“道”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天地万物都是由它化生主宰的,生命自然不例外,生肖与天干地支相配而形成六十甲子的观念是生肖与道教信仰相溶合的表现,人们祭拜本命元辰之神,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平安如意。从这里可以看出生肖已成为主宰人生命的因素,成为生命信仰的一部分。
民族生肖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生肖不是汉民族的专利,许多少数民族都使用十二生肖纪年。首先我们来看看各民族十二生肖对照表。
桂西彝族
十二兽: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哀牢山彝族
十二兽: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川滇黔彝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海南黎族
十二兽:鸡、狗、猪、鼠、牛、虫、兔、龙、蛇、马、羊、猴。
云南傣族
十二兽:鼠、黄牛、虎、兔、大蛇、蛇、马、山羊、猴、鸡、狗、象。
广西壮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蒙古族
十二兽: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新疆维吾尔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猴、鸡、狗、猪。
柯尔克孜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鸡、狗、猪。
可以看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壮、部分彝族的十二生肖受汉族影响,与汉族基本一致。但有的民族在接收汉族生肖文化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变异,哀牢山彝族同胞在十二生肖系列中,以穿山甲占据了龙的位置;新疆柯尔克孜族十二生肖中以鱼代龙、又以狐狸代猴;海南黎族同胞以十二生肖纪日,其次序以鸡起首,猴煞尾;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以黄牛代替牛,以山羊代羊,亥的属相不是猪而是象。从以上变化中大致可以看出,各民族在选择十二生肖动物时,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物种的不同,选择了最亲近的动物作为生肖动物,从而给生肖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差异。除了在生肖动物选择上的变异外,少数民族还形成各自不同的纪年、纪日方法,同时产生了许多与生肖有关的民俗。
生肖传说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
消息传出后,惊动了花猫和老鼠这两个相好的朋友。花猫对老鼠说:\"明日五更去天庭应选,我有个贪睡的毛病,到时你可要喊我一声啊!\"老鼠连声道:\"好说,好说!\"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讲信义的老鼠却偷偷起床不辞而别了。这天,灵霄宝殿上禽兽云南集,开始应选,玉帝按天地之别,单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水陆兽类来作十二属相。公鸡当时长着两只美丽的角,也被列入兽类里。
玉帝刚要给它们排一下座次,只见黑狸猪闪了出来,别看它生得笨嘴拙腮,却专爱惹事生非,它奏道:\"玉帝既已选好首领,小臣愿替君分忧解愁,当个公正人,为兄弟们依次排位。\"玉帝闻言大喜,嘱咐猪要秉公而断,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生肖就闹成了一锅粥。开头,大家一致推选温和、宽厚的老黄牛居首位,连威武的老虎、苍龙也敬它几分,表示同意。可是,缩在墙角的老鼠却钻了出来,提出抗议。它说:\"论大数我大,不信咱们到人间比试比试,听听百姓的评论。\"于是,老黄牛和老鼠来到街头闹市。
牛在人群中走过时,人们毫无反应。这时,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桩来,街上的人们纷纷乱嚷:\"好大的老鼠!\"等人们拿出棍棒赶来扑打时,老鼠早已跑远了。
老鼠回来大吹大擂,众动物都替黄牛打抱不平,只有黑猪暗自高兴,它觉得只有这样大小不分,好坏难辨,才能鱼目混珠,自己也从中渔利,于是,它大笔一挥先挑了老鼠,后排了老牛。
这可惹恼了在一旁的老虎和苍龙,它俩大声喧叫起来,震得众动物们发抖。众动物忙向龙和虎朝拜,一致推选老虎为山中之王,苍龙为渔中之王,统管天下。猴子为老虎写了\"王\"字金匾,挂在老虎前额上,公鸡把两只角送给了苍龙。从此,苍龙戴上了桂冠。老虎、苍龙有了人间权势,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黄牛之后了。这时,又跳出一个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声说:\"嘿嘿!论长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论个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护卫,应该排在海王前面。\"
苍龙一听大怒,说:\"你休得胡搅蛮缠,不服气咱就比试比试。\"黑猪一听正中下怀,忙说:\"一言为定,你们就比比赛跑吧,让猎狗来做你们的裁判员。\"
狗和鸡素来不和,它见鸡讨好龙,便想借机捉弄它们一下,它选了条荆棘丛生的跑道,暗地里对兔说:\"你的尾巴太长了,会妨碍比赛的,要忍痛割爱。\"它给兔子剪断了一大截尾巴,只剩下一点尾巴根。
比赛开始了,苍龙腾云驾雾,片刻间就飞到了前面去了,可是,当跑到灌木丛中时角就被树藤挂住了,怎么也摘不下来。野兔一蹿十八个垅,一口气跑到了终点。黑猪不顾众动物的反对,把兔子排在了苍龙之前老虎之后。
狗去给野兔贺喜,它向兔卖好说:\"要是不选这样的跑道,不帮你割断尾巴,你哪有今天的胜利呀。\"野兔正捧着那截粗大的尾巴惋惜,听了狗的话,撇着三瓣嘴说:\"哼!我是凭本领取胜的,没有你,我还丢不了这条漂亮的尾巴呢!\"狗一听,眼都气红了,它说:\"既然你有本领,那咱们也遛一遭!\"野兔傲慢地说:\"这有什么难,我先跑,你要能追上我,我请你啃骨头。\"说着就得意洋洋地跑起来。猎狗磨了磨爪子,箭一样地追了上去。不一会儿,就撵上了野兔,它用嘴咬住野兔的脖子,一边吃一边说:\"好了,这下该我啃骨头了。\"为这事,狗也受了处分,被排到最后头。
苍龙比赛失败后,经常背地里抱怨那对鸡角挂累了它,公鸡听到了又后悔又伤心,它来到海边对龙说:\"龙哥哥,既然这两只角对你毫无益处,那就请你还给我吧。\"龙狡猾地说:\"这双角虽然害了我,但能装饰我的仪表,还你不难,要等太阳出西山,月亮下东海。\"说完,便一个猛子扎下海底去了。天真的公鸡信以为真,它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盼望太阳从西山出来,还不时伸长脖子,向大海呼叫:\"龙哥--哥!角--还--我……\"从此,公鸡失去了两只角,也被排在后头。
只剩下猴、蛇、马、羊、猪的排位没有确定了。猪又别有用心地煽动起来:\"猴弟是陆上的杂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们谁先谁后呢?\"经过一番议论,它们决定再到人间进行一次民间测验,进行杂技表演。青蛇邀了红马,猴子邀了山羊,让它俩帮助做服装道具。
生肖当时,蛇腹下有十二条腿,行走起来又笨又慢。红马是个助人为乐的实干家,它不声不响地用薄皮给蛇做了一身去筒龙衣,龙衣上面用马鬃编了方格花纹,煞是好看。红马双从腹下刮了一层油脂涂在龙衣上,使龙衣非常滑腻。青蛇穿上龙衣,遮住了笨腿,用滑行代替了步行,既灵敏又美观。
山羊平时就讨厌猴子,嫌它整天蹿上跳下,给它踩坏了青草,所以对猴子的帮助不那么热心,猴子想弥补一下光腚的缺陷,身山羊求援道:\"羊大哥,请你剪给我一点绒毛,让我补补后腚吧。\"山羊不高兴地说:\"天要冷了,你知道我全凭这身宝衣呢!\"猴子没办法,只好仍旧光着腚。
比赛那天,青蛇披着龙衣,一会儿在树枝上盘卷如藤,一会儿在水面上滑行如梭。它昂起头颈,只用尾尖着地,表演各种杂技,人们连连喝彩。轮到猴子表演了,只见它攀杠子、荡秋千,也赢来不少喝采,当表演到\"倒挂竹帘\"时,猴子用尾尖卷在树枝上,头朝下做起各种惊险动作,忽听有人喊:\"看啊!猴屁股眼着火了!\"人们都大声哄笑起来。猴子向来护短,它脸红心慌,忙用尾巴去遮屁股,只听\"扑通\"一声,头朝下跌了个满脸花。就这样,青蛇和红马排在了前头,山羊和猴子排在了后头。给众动物排完座次,黑猪把自己写在最前头,心里说:\"这回可是我升官发财、名利双收的时候了!它来到灵霄殿,见了玉帝。玉帝接过座次表,看了一眼,二话没说,就把前面黑猪的名字勾掉,填在最后头。于是,玉帝让太白金星按地支排写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辰表,并降下一道谕旨,令值日功曹到人间发布。排选已定,玉帝怒气未消,又给黑猪批几句话:
无用蠢才,颠倒黑白。罚去吃屡,一年一宰。黑猪被贬,一下子气了个大肚子。它终日躺在茅窝里,再也懒得管闲事了。可是,有时仍然心里发痒,按捺不住,用嘴巴拱这拱那,拨弄是非。
孙艺珍宣布怀孕,已暂缓工作养胎,闺蜜李贞贤曝胎儿生肖属虎
恭喜,嫁给玄彬三个月的孙艺珍,在社交网宣布怀孕喜讯,这一对同为40岁的韩国明星夫妇要当父母了!
对于新生命降临,孙艺珍表示心情紧张又期待,“大家好吗?我过得很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快乐的消息,有新的生命来到我们的身边。我现在每天很兴奋,也有点焦虑。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变化,我非常感恩这一切,但我一直很小心,也没有先和其他人分享,就是想要第一时间同时告诉大家。我们会好好守护这个珍贵的新生命,希望大家也注意健康,好好守护最珍贵的人和事。”
5月的时候,孙艺珍跟玄彬到济州岛度假,当时她已经穿上了宽松的孕妇裙,有网友猜到她怀孕,但其经纪公司否认消息。
当时就有人猜测,孙艺珍因为胎儿未满三个月,所以需要保持低调。
对于孙艺珍的怀孕时间,经纪公司回复了“早期”这个答案,没有透露确切的怀孕周数。
不过,孙艺珍的闺中密友李贞贤就在留言中爆料,指孙艺珍的胎儿跟她两个月前生的女儿一样,生肖都属虎:
网友算一算时间,孙艺珍必定会在明年1月22日(春节)之前生产。
另外,根据传统习俗,孕妇公布喜讯一般都会等到胎儿过了三个月,进入稳定期,换言之,孙艺珍现在至少怀孕15周,预产期很有可能是年底。
玄彬与孙艺珍拍摄《爱的迫降》擦出爱火,3月底在首尔华克山庄的“ASTON HOUSE”举行婚宴,不少粉丝猜测,两人办婚宴时,孙艺珍已经怀孕。
完成婚宴后,玄彬夫妇于4月上旬前往美国度蜜月,但两人突然提早返程,与韩国媒体曝光的安排有所不同,现在看来,很有可能孙艺珍在美国因为怀孕感到不适,特意取消行程。
现身首尔机场时,孙艺珍没有任何打扮,穿着偏向宽松与舒适,当时玄彬还要求媒体不要拍照,因为太太的状态不好。
韩媒报道,孙艺珍拍完电视剧《三十九》后,本已开始挑选下一部作品,有进军好莱坞的打算,但发现怀孕之后,她已经取消工作,好好养胎。
玄彬放完婚假,预计9月开工拍摄新电影《哈尔滨》(暂译),如果孙艺珍怀孕三个月,那玄彬拍完新片就可以陪孙艺珍待产,时间安排得刚刚好。
凤翔年画中的谷雨:驱凶纳吉,查杀害虫盼丰年
邰高娣
凤翔县是我国传统木版年画著名产区之一,其生产木版年画的历史最晚可追溯至明代,所印年画除本省外,还远销西北诸省和川北、晋南、豫西一带。
凤翔木版年画具有人物造型粗犷夸张,颜色鲜艳明亮的艺术特点,其中有一类俗称“谷雨画”的年画类型,它脱胎自关中谷雨节气的民间信仰,从形式内容到贴用习惯,均呈现出与其他年画种类不同的特色。此外,凤翔的谷雨画不仅供本省贴用,还外销至临近的、与关中地区风俗习惯类似的甘肃、山西等地,张贴使用量大,普及范围广,使谷雨画成为凤翔年画中的代表性品类。
谷雨节气与谷雨画的传衍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介于清明和立夏之间,属于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时分,一般为农历三月的暮春时节,此时寒冷的天气基本结束,气温迅速回升,随之而来的降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加大,特别适合谷类作物的生长,故而《群芳谱》有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从谷雨开始,蛇蝎蚊虫等动物也进入生长繁殖期,开始频繁活动,并散播瘟病。
在我国各地,谷雨节气的习俗众多,如喝谷雨茶、谷雨祭海、“走谷雨”强健体魄、谷雨食香椿等。在位于陕西中部的关中地区,谷雨时,当地普遍流行祭祀文祖仓颉、张贴谷雨画等习俗。《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陕西白水、洛南等地是文祖仓颉活跃过的地方,当地设有仓颉庙,从春秋时期至今,依然保留着谷雨时祭祀仓颉的活动,并伴随有民间面花、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社火等民间艺术形式。
鸡吃五毒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陕西凤翔的谷雨画是当地特有的、在谷雨前后张贴的一类年画,民间俗称“谷雨贴”。此类年画的内容多为天师除五毒、鸡吃五毒、镇宅神判、弹琴降毒童子等,有的年画图案上还附有诸如“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半,蝎子来上案;拿起切菜刀,斩断蝎子腰”等文字及咒符。这是因为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当地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张贴谷雨贴以驱凶纳吉,寄托人们查杀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心理。谷雨画具体起源于何时,尚不可考,但据已故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传人邰怡生前撰文记载:“谷雨贴画在清末就流传于世,清末到初年在陕西关中颇为流行,由抗日战争爆发到建国后,逐渐衰退。解放后很少有人生产,也无习俗在农村张贴。粉碎‘’后,随着凤翔木版年画的恢复,在生产年画时,有些生产者也把它当作年画生产,在春节前上市,当作年画销售。”由此段话可以看出,至少在清朝末期,陕西关中一带已经开始流行贴用谷雨画,人们将其归为年画之一类,由年画作坊来完成生产、制作和销售。此外,据邰怡先生的其他文章可知,清末民初时期,正当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活跃,使得凤翔当地的年画内容有所创新,这时的凤翔民间画师不但从自身的年画传统出发创作了一批谷雨画的内容,还在年画形式上融合了河北等地年画的风格和特色,遂使当地的谷雨画得到丰富和发展,年产量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幅,除在宝鸡、西安、咸阳、渭南等地销售外,还扩散至铜川乃至相邻的甘肃东部、山西南部等地。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谷雨画的生产和销售渐趋萎缩,在凤翔当地,仅三家年画作坊生产,年产销量不足三万张,且销售方式落后,大多为春节后到集市和村庄走街串户销售。1990年代至今,受机器胶印年画价格低廉、生产快速等原因的冲击,加之民俗和节气文化在我国城乡的衰落,和其他民间年画种类相似,谷雨画的制作和市场更加低迷,仅凤翔年画的代表性传人邰立平一家在制作,且内容上多为祈福纳祥类,而驱害辟邪类的内容在不断减少甚至停产。
凤翔谷雨画的贴用方式和场所几乎没有限制,凡关中民居的房门、窗扇、窑窝(墙壁上挖出来的小壁龛,供收纳和放置针头线脑等零碎物品所用)、墙壁、炕头,一般均可贴谷雨画。人们在谷雨时节贴用这类谷雨画,既有祈福禳灾之作用,也可装点居室、美化环境。历史上,谷雨画的制作方式亦和普通年画一样,以木版刻制图案,黄裱纸或普通纸印刷,这种生产方式亦可说明谷雨画在当地的发行量和需求量巨大。
谷雨画的图像形式
谷雨画自诞生以来,在题材内容方面不断发展演变,并逐渐突破其除五毒及咒符的内容与形式,扩大到和人们日常相关的世俗生活、岁时节令、讽喻劝诫、风景风光等等,形成了丰富的图像形式,包含世俗人物、动物、神像等形象类型。其中以反映农耕生产生活和节气的《男十忙》《女十忙》《二十四节气》,反映世俗生活的《婆孙喜》《爷孙乐》《小人图》,反映驱五毒的《鸡吃五毒》《张天师降五毒》,反映镇宅辟邪的《镇宅神判》《灵宝神判》等最具代表性。
男十忙-1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男十忙-2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女十忙-1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女十忙-2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农业发达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人们重视农耕,关中一带也流传有“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民谚,再加之谷雨画的销售对象主要是农民,所以凤翔谷雨画中有大量反映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生活写照的内容,如《男十忙》《女十忙》《纺织图》等,这些作品以耕种锄犁、纺花织布、男耕女织为主要画面,每幅画中设置多人,画面满而丰富,布局合理,符合民间求圆、求满的心理。其中《男十忙》是农事题材年画,两幅画描绘了耕、耧、锄、收割、碾打等劳动场面,画风朴实,富有生活气息。此外,画面上还有童子送饭,地头吃饭等颇具情趣的田园风光。此“忙”者言其勤勉不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如此,自得其乐。每一幅画面上设置有七至十个人物,运用传统的平面化构图,人物在画面中分布自然、均衡而又富于变化。画面内容来自劳动生产、真实生动。与之对应的《女十忙》、《纺织图》则绘制妇女弹花、捻线、纺线、合线、浆线、经线、织布等古代手工织布的场面及全过程,《女十忙》图中绘有童子、狗等形象,渲染了活泼欢乐的气氛,小小的图幅中容纳了流水线似的手工作业过程,且层次清晰,不现拥堵之状,反映了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封建社会中,个体生产者的生活状况,也体现了小农经济支配下民间男耕女织的劳动场面,是我国传统社会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婆孙喜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爷孙乐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婆孙喜》《爷孙乐》年画则是用来表现传统民间社会人们渴望富足、安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作品刻画细致严谨,人物顾盼传神,构图巧妙紧凑,生动感人。此二幅年画以祖孙二人为主要描绘对象,表现了爷爱孙、婆爱孙的欢乐场面和亲切情景,反映了民间社会人们享受五谷丰登后的天伦之乐。画面上的老年男子戴眼镜、穿短褂,老妇人戴发箍、缠小脚,二人均身着华丽的衣裳,加之家里养有宠物,可窥探出此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小人图-1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小人图-2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小人图》《打婆婆变驴》虽然也是表现世俗人物,但内容颇似对当时社会进行讽刺的漫画,具有一定的善教意义。如《小人图》即用“隐语”形式,暗讥行为不正之人的不良作风,反映了人们对虚伪倾轧行为的不满。图中“扶上杆儿掇梯子”是讽刺把人捧上天后拆台。“白地捏孤角”比喻无中生有;“吹胀又捏消”寓言行虚伪多变;“东吃羊头西吃猪”指有一种人到东则说西邻赠我猪头肥而大,到西则说东邻赠我羊头之美,两边都怕礼薄,争献其头,其人则两头都占便宜;“爱钱钻钱眼”是嘲笑只认钱的贪婪行为;“见了旋风竞作揖”更是讽刺迎逢巴结、趋炎附势的丑态,凡此种种皆斥为小人(行为卑鄙的人),故曰“小人图”。此类画可为中国漫画之渊源。《打婆婆变驴》也是凤翔年画善教画的一类,以此教育媳妇对婆婆要孝敬,否则天上的洞宾老祖会将之变成黑驴,画上有诗云:“打骂婆母太不贤,谁知头上有青天,洞宾老祖看不上,变成黑驴天下转”。此为民间流传的典故之一,画面色彩艳丽,文字读来诙谐有趣却不失教育意义。此外,流传民间的《十二属相》,画面分为六格,上书“鼠羊两不合、蛇见虎泪流、猪猴不和睦、鸡狗泪长流、兔龙结怨仇、白马怕青牛”等字句,并配以形象的画面来说明,这是明清民间相克相生观念的反映。古时候人们结婚配偶多参照此文,但和很多年画一样,此年画虽在一定时期产生过作用,却多迷信色彩,今已不被人们相信。
当然,谷雨画最核心的使用功能还是提醒广大百姓在气温上升的季节注意防瘟病、防虫害,于是《张天师降五毒》《鸡吃五毒》《雷公降五毒》等成为谷雨时节张贴最多的一类谷雨画。
张天师降五毒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张天师降五毒》亦名《五雷符》,描绘的是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张天师,相传他教人信奉道教,并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后世道徒尊其为天师。宋·刘松年《耕织图》中,画有一农家屋梁上贴一张天师作法状。得知天师图像在宋朝已很流行。此图画张天师坐于山石之上,身穿八卦服,举手祭起五雷符,消除蛇、蝎、蟾蜍、蜈蚣等毒害之虫。
雷公降五毒 陕西凤翔 陕西省群艺馆藏
《雷公降五毒》中出现了另一驱五毒的形象雷公,画中所绘雷公与清末黄斐然《集说诠真》中所记载的雷公基本吻合,即“状若力士,裸胸坦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颌长而锐,足如鹰鸇,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旁,环悬连鼓五个,左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画面下方的“五毒”看见雷公,四散逃窜,其中蛇、蝎被拟人化成人头虫身,其脸上呈惊恐状,整幅年画勾勒的惟妙惟肖。而童子一类的谷雨画,大多含有保护儿童及护子之意。
骑狮童子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骑狮童子》画面上的童子骑青狮,一手拿令旗,一手拿枪,威风凛凛。画额上题写着:“三月谷雨中,狮子下天宫,不吃人间食,且吃五毒精。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狮子是百兽之王,凶猛威严,民间以为能驱毒消灾。此种童子骑狮降五毒精的画作,旧时一般贴屋内墙壁上,表示祈求祥和平安。另一幅《胖娃弹三弦》中,童子头留三桃黑发,身着云锦镶边海棠花衣、花裤,脚穿一浅面青鞋,单膝盘坐地上,怀中抱一三弦乐器,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弦声若发,真切动人。题词之外,还刻有:“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以及符咒。民间艺人创此类儿童主题的谷雨画,亦因谷雨之后气候转热,蛇、蝎等爬虫外出,儿童无知,常遭伤害,故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勿被虫咬伤。
大吉大利 陕西省文化馆藏
凤翔谷雨画中刻画最多的动物形象是鸡和蝎子。关中民间有“狗咬呆、蝎勾灾”的谚语,认为蝎子会害人生病,为不祥之物,而鸡却因善吃蝎子被当地人们奉为“谷雨大将军”,其形式有单鸡和双鸡之别,主要取其喙啄毒蝎之造型,以保家中人平安健康。其中《大吉大利》图绘一只红冠大公鸡,喙中啄一毒蝎,右上方有符咒写道“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四尊,送蝎千里化为尘”,画面左上方及底部绘有牡丹,因牡丹在谷雨时开花,故称其为“谷雨花”,加之牡丹有富贵之寓意,鸡又谐音“吉”,二者绘于一图取富贵吉利之瑞意。
单鸡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同样的图式还有当地俗称的《单鸡》年画一幅,画中的主体图案即鸡和牡丹花,只是上面的文字改为“蝎子本性毒,与鸡作对头,一嘴擒进他,霎时难逃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鸡吃五毒 陕西省文化馆藏
此外,《鸡吃五毒》绘一母鸡率众鸡仔在谷雨前后吃蝎子充饥之场面,母鸡卧于画面中央,鸡仔们围于其旁,上有“敕令”符咒,并有“抱上一窝哺一窝,此窝还比那窝多;遇见蝎子啄一嘴,一群鸡子充饥渴。”旁有寓意富贵的牡丹花点缀,整幅画面取避凶求吉之意。《双鸡》则画一童男、一童女身穿肚兜分骑于公鸡背上,手展“天官赐福”“满门吉庆”之条幅。公鸡嘴各啄一毒蝎,中间刻一“敕令雷神”符咒,上书“天上金鸡一声叫,地下玉鸡次声鸣”。此画也销售至甘肃一带,也属于人们贴于门墙上预防毒虫伤害儿童的“符箓画”。
凤翔谷雨画中的“神判”形象比较多样,且民间叫法不一,有叫“门判”“判子”的,也有直称“判官”的。门判是民间年画中对捉鬼镇邪神的统称,多画钟馗、天师之类。“判”有裁决、区分之意,古时官制中设有“判官”,为地方长官的行属,处理公事,了断官司。当地民间传说中,判子是主管“地府”鬼魂和掌管人间善恶的官。有人还称判子为“造官”,意思是掌管人来世贫富贵贱的官。又《东京梦华录》所记“百戏”中有“舞判”,“爆杖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筒,如钟馗像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可见,在北宋的时候就已有此类形象。
凤翔谷雨画中的门判大致分为《骑马门判》《双人门判》《镇宅神判》和《灵宝神判》等类型。《骑马门判》中的人物形象刚猛威武,头戴雉翎盔横跨马上,一手提大刀,一手上扬绕于雉翎上,两幅均为花脸,胡须一红一白,杀气腾腾,颇具震慑力。一说此人物造型为盖苏文。盖苏文又名渊,因避唐高祖李渊讳而改名,是高句丽国的军事统帅,骁勇善战。《新唐书·列传》记载盖苏文“性忍暴。……貌魁秀,美须髯,冠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使贵人伏诸地,践以升马。”民间将其作为门神贴于门上,相信其威猛凶残形象阻挡鬼魅。另有一说其二人为东汉人物马武、姚期。凤翔当地人将一对胡人形象的年画称为《双人门判》,但从其人物形象看,似乎更应该叫《回回进宝》,此种年画在全国其他产地的年画中并不多见,或因陕西靠近西北之地故多此形式。民间有“回回进宝”之说,一般以西域人形象为蓝本,描绘进宝财神,此题材多用于年画、石雕等民间艺术形式中。《双人门判》画面上的胡人高鼻深目,络腮短髯,满脸皱纹,笑容可掬,喜气洋洋。二人手捧摇钱树及少数民族的宝物,身后挎有刀剑武器,分别头戴赭红色和深绿色船形胡帽,身着短褂,外罩披袍,脚穿船形鞋。整幅年画注重线条的运用,不论是描绘须发的短线条还是勾勒人物身体和服饰的长线条,均处理得恰到好处。已故凤翔年画传人邰怡撰文将此年画均列入谷雨画中,但从两对作品的造型和形式分析,似乎更像过年时贴用的门判,而非谷雨时使用,待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镇宅神判-1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镇宅神判-2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镇宅神判》在凤翔民间也被称为“朱砂判子”或“朱砂神判”,一般采用朱砂色印制,取朱砂能避瘟气、避邪之意。镇宅神判这对画页,自清代中期至今广泛流传于陕、甘、宁、川、豫等地。此对年画上的神判头顶判官帽,身着宽袍,一手抱剑,一手捋须,身边有五只蝙蝠环绕,寓意“福在眼前”“恨福来迟”,袍带随风而动,使画面充满张力和动感。
灵宝神判-1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灵宝神判-2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而另一对亦用朱砂印制的《灵宝神判》头戴判官帽,手执宝剑,怒目圆睁,血口大张,使人望而生畏,上方一角各飞有一只蝙蝠,画面刻有两方大印,内书“镇宅神判”,使得画面构图饱满,并有镇宅护家及祈求家人平安福贵之意。根据凤翔当地说法,此二种画皆贴于屋院的后门上。
谷雨画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谷雨画作为凤翔木版年画的一种,始终立足于关中城乡,其创作人员都来源于民间画匠或艺人,消费群体也主要为西北广大民众,所以形成了其刚健、厚重的总体风格。谷雨画的创作目的和理念,始终遵循着追求吉祥喜庆、趋吉避害的原则,体现在画面中,则要求构图饱满,色块大、色调显眼,线条粗壮有力,比如《镇宅神判》的线条、笔意,非常接近当地庙宇壁画的绘制风格;而体现民间农活的劳作过程和各个节气的场面则大都比较写实,如《男十忙》《女十忙》中的人物形似寻常人家的男女,且每幅画均为多人,画面满而丰富,布局、顺序合理,契合了民间求圆求满的心理。
文字是谷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凤翔谷雨画中多有这种利用通俗易懂的诗歌语言来点明画面主旨的构图方式。几乎有三分之二的谷雨画都配有文字,图配文、文衬图,使画面更为饱满,配图的文字用当地方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极为押韵。这些文字一方面起到了解释画面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研究西北地区农村社会生活和当地民间口诀、歌谣的重要资料。如作品《鸡吃五毒》虽以矫健的雄鸡作为画面主体,但配以题跋文字和咒符,用直白的语言点明画面用意,也使画面构图更加饱满。除此之外,《小人图》等作品均是在空白处辅以部分文字,用以讲述清楚画面的内容,图文搭配,起到一定的教育和美育作用。
此外,生产谷雨画的南肖里村交通不便,很少受到外部美术潮流的冲击和影响,较为完整的保留了谷雨画独有的民间特色,适应西北地区广大农村民众的爱好和审美兴趣。
谷雨画不同于大众所熟知的,在春节前上市和贴用的年画,其销售和使用均是在春节后、谷雨前这一时期,扩大了原有年画多在春节使用的范围,使人们在除了春节以外的其他时节也能欣赏年画、美化环境。谷雨画是根据节气创作的年画,故而与当地民俗密切相关,体现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如表现农耕社会特点的谷雨画《男十忙》《女十忙》,画面中的农耕工具和纺织工具则是研究农业社会中手工工具历史演变的重要材料;此外,谷雨画里面的体现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也有提醒农民勿误农事耕作并合理安排生活起居的作用。
此外,谷雨画较完整地传承了年画的传统题材和民间美术特有的象征和寓意装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研究民间文化的价值。比如,谷雨画中出现较多的动物是鸡,从自然客观的层面,鸡本身就是一种善啄虫蝎的动物,但从精神内涵方面,这还是源自人们对于动物图腾的崇拜。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就记载:“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可见,鸡本身就具备“百鬼畏之”的民俗属性,且鸡又与“吉”同音,符合人们贴用谷雨画以达到驱邪避灾,迎祥纳福的心理。除此之外,在搭配植物时,谷雨画多以牡丹等吉祥花卉图案点缀,以此表达人们对富贵、美好生活的期望。谷雨画服务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人们则依赖谷雨画寻求精神愉快,寄托美好愿望,增加对生活的信心。
这些颇具民俗内涵的谷雨画不仅民俗节气中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它亦具有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成为人民增长知识、提升美育、传承信仰的文化载体,是认识关中地区人们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的一个参照系,是研究陕西民俗民风的重要资源。谷雨画特有的文化图式,丰富的题材内容,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民俗功能也直接适应了民众精神与物质生活的需求,是陕西关中地区节气民俗的真实写照。
本文作者单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栾梦
世界神话体系大盘点
转自知乎:龙城海东在探索世界的初期,古老先民们便试图描绘他们想象当中世界的样貌,当想象升级为一种对于超自然神祇进行崇拜的集体行为时,早期文明便会构建出一套可以自圆其说的神话体系。
下面本文就来对人类文明古代时期的各个主要的神话体系进行一番梳理与汇总。
一,欧洲地区:
1,古希腊-古罗马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古希腊时期巴尔干地区所出现的神话传说,以及罗马人对其的传承与改写成果。
主要记载文献:《荷马史诗》、《神谱》(赫西俄德)。
相关文化背景:古希腊多神教、古罗马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英雄史诗。
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由卡厄斯(混沌)所生的大地之母盖亚创造了世界并生出了天空之神乌拉诺斯,之后与天空之神结合繁衍了六男神、六女神、十二泰坦巨人、三个独眼巨人、三个百臂巨人。”
往生彼岸系统:由冥王哈迪斯掌管的冥界(塔尔塔洛斯)负责收纳人的灵魂。
至高神境:众神居住的奥林匹斯山。
主要神系:
希腊神系:
第一代神:卡厄斯(混沌)、盖亚(大地之母)、乌拉诺斯(天空神,一代神王,曾通过强行将子嗣塞回大地盖亚的体内的方式阻止第二代神崛起,却最终被其子二代神王克洛诺斯推翻)、蓬托斯(海洋)、乌瑞亚(山脉)、塔尔塔罗斯(地狱冥土的创造者)、厄瑞波斯(黑暗神)、尼克斯(黑夜女神)、厄洛斯(爱欲化身之神)。
第二代神:以克洛诺斯(二代神王,曾吞噬其子嗣,最终被其子宙斯推翻)为首的一众神明。
第三代神:宙斯(第三代众神之王,推翻了二代神王,领悟到前代神王被推翻的原因在于没有用心繁衍后积极进行繁衍职责)、赫拉(天后)、赫斯提亚(炉火女神)、波塞冬(海神)、德墨忒尔(丰收女神)、雅典娜(智慧女神)、阿波罗(光明之神)、阿尔忒弥斯(狩猎女神)、阿瑞斯(战神)、阿佛洛狄忒(爱情女神)、赫菲斯托斯(火神)、赫尔墨斯(神使, 某些版本里狄俄倪索斯会取代赫斯提亚的位置)、狄俄倪索斯(酒神)、哈迪斯(冥王)、珀耳塞福涅(冥后)。
罗马神系:朱庇特(对应宙斯) 、朱诺(对应赫拉)、 密涅瓦(对应雅典娜)、雅努斯(门神)、墨丘利(对应赫耳墨斯)、涅普顿(对应波塞冬)、阿波罗(希腊名与罗马名相同)、普鲁托(对应哈迪斯)、维纳斯(对应阿佛洛狄忒)、 马尔斯(对应阿瑞斯)、狄安娜 (对应阿尔忒弥斯)、 米诺娃(对应雅典娜)、 赛尔斯 (对应狄蜜特)、伏尔肯 (对应赫斐斯托斯)。
被神化的罗马城奠基人:罗慕路斯与雷穆斯兄弟(常见的传说版本将二人视为战神与女祭祀雷亚之子,曾在出生后遭到篡夺其外祖父努米特王位的外祖父弟弟阿穆利乌斯的追杀,被圣母狼哺育长大,后来杀死了仇人阿穆利乌斯,之后建立了罗马城,后来因为争执事件,弟弟雷穆斯被哥哥杀死,罗慕路斯在成为了罗马王政时代的第一位国王后,还将萨宾人并入了罗马统治之中,在其死后被罗马人提升为了罗马的一位守护神奎里努斯)。
2,凯尔特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凯尔特人所创造的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阿尔斯特传说》(包括《夺牛征战记》等篇目,记载了达努神族、库丘林、费奥纳英雄等故事)、以拉丁文形式保留下的爱尔兰人手稿、古爱尔兰航海家梅顿尔冒险传说、《马比诺吉昂》、《不列颠王纪》(亚瑟王传说)。
相关文化背景:凯尔特人居住地区所流行的德鲁伊教与自然崇拜。
定位:多神崇拜、英雄史诗。
型月世界里的库丘林形象
凯尔特神话世界观:
往生彼岸系统:充满精灵的彼世之地,是灵魂转世时的栖息地(现世的灵魂距离彼世仅一步之遥,“吟游诗人”可以在两者之间随意穿梭)。
主要神系:
古凯尔特神:马特瑞斯(三位一体的植物神与地母神)、科尔努诺斯(狩猎神、多产神、万兽之王、国家神及冥神,在古代不列颠地区受人崇拜)、苏克鲁斯(酒神、农业之神、森林之神)、塔拉尼斯(雷神)爱尔兰神:摩莉甘(古代凯尔特-爱尔兰三位一体的女战神,她的集合体被称为“摩莉甘”)、芭德布(是爱尔兰的女战神,别名“黑乌鸦”、“冠鸦”,外形是只黑鸟,战斗时用尖锐叫声唤起战士们的亢奋状态。爱尔兰人称战场为“芭德布之地”)、梅德布(爱尔兰的大地女神及多产神)、鲁格(太阳神,达努神族的领袖)、努亚达(战神,达努神族的前领袖)。
威尔士神:里安农(威尔士的牝马神,也相当于罗马高卢地区的艾波娜)高卢神:尼米多娜(高卢女战神)、艾波娜(高卢的马神、骑士守护神和多产神)。
3,北欧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公元1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出现的神话体系,即维京人的主要信仰。
主要记载文献:冰岛史诗《埃达》、《萨迦》。
相关文化背景:北欧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
北欧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诸神(巨型母牛欧德补拉的舔舐使得“雾之国”尼福尔海姆的冰中诞生了包括奥丁在内的早期诸神)击杀了冰霜巨人尤弥尔(巨人族祖先)后以其身体布置了天地。
往生彼岸系统:瓦尔哈拉英灵殿(为神王奥丁收纳勇士灵魂的场所)、海姆冥界(未被收纳的灵魂所到达的亡者国度)。
至高神境:诸神居住的阿斯加德神国。
特殊世界观信仰:由世界之树所支撑的三层九大国度。
未来观:诸神黄昏末世预言(当巨龙尼德霍格咬断世界树根基之后便会发生诸神黄昏事件)。
主要神系:
奥丁(众神之王、北欧主神)、弗丽嘉(爱神、掌管婚姻与家庭之神、奥丁之妻)、索尔(雷神,常见说法认为其是奥丁之子)、西芙(土地与收获之神、力量神托尔之妻)、弗雷(丰饶与和平之神)、洛基(火神,常见的说法认为其是奥丁的兄弟)、提尔(战神、巨人希米儿之子,被巨狼芬里尔咬断了一只手臂)、弗蕾亚(繁育之神)、海姆达尔(众神的守护神)、巴尔德尔(光明之神、奥丁之子,被祝福成为“不得被万物杀死”的不死之身,但却被洛基利用“未受到神令的槲寄生”害死)、霍尔德尔(黑暗之神)、布吉拉(奥丁的儿子,诗神)、安格尔波达(洛基的第一任妻子,产下了巨狼芬里尔、巨蛇耶梦加得、死亡女神海拉三个子女,传说这三个子女将在诸神黄昏之日造成毁灭)。
漫威世界里的洛基形象
4,斯拉夫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斯拉夫人所创造的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斯拉夫人的古老歌谣、公元6世纪拜占庭学者普罗科匹厄斯的著作、《往年记事》(12世纪)。
相关文化背景:斯拉夫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
斯拉夫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大地之母创造了宇宙,天空创造了诸神”(斯拉夫神话的创世传说与其它的斯拉夫传说一样具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神祇往往会成对出现)。
主要神系:
佩龙(雷电之神,同时也司战争和锻炼,象征物为鸢尾花、马、鹰、橡树等,形象为一个有着铜头的壮健男子,坐在由公羊牵拉的二轮战车上,手持斧头或铁锤。斧头抛出后可以自动飞回。在化时期,他被转化为圣徒“雷电的以利亚”)、特里格拉夫(名字意为“三张脸”,斯拉夫神话中最主要的战神,初期他被认为是三位战神的合称—— 斯瓦洛格、佩龙和戴伯格,后来戴伯格的位置被斯维托维德代替。普遍形象是一位三头神,蒙着金眼罩,或者一个长着三个山羊头的男子。他的三个头代表了天空、大地和冥界,蒙着眼睛表示不让他看到人类的罪恶,因其眼睛有巨大杀伤力)、维列斯(大地、水和冥界之神。他与佩龙作对,形象为一条巨蛇,或者半人半蛇,生有牛角和长须。在化时期,他被转化为圣徒弗拉西奥斯)、贝洛伯格(名字意为“白神”,光明与太阳之神)、切尔纳伯格(名字意为“黑神”,黑暗与悲哀之神,与白神是对立的)、戴伯格(东、西、南斯拉夫民族所共同崇拜的太阳神,也可能是一个传说的英雄人物被神化)、朱瑟伯格(温德族传说中的月亮之神)、谢伯格(爱情与婚姻之神)、赫尔斯(冬天的太阳神。斯拉夫人相信,赫尔斯代表虚弱和年老的太阳,他被“黑神”打败而死去,但会在冬至这一天复活成为新的赫尔斯)、亚利洛(繁衍、植物生长、战争与丰收之神)、斯特利伯格(风与大气天空之神)、珀达伽(气候与渔猎种植之神)、斯瓦洛格(火神)、珀列维特(山林之神,通常以长胡子男人或公山羊形象,有时会长着鹿角或巨大的,他是在森林行进者的保护神,化时期将其与撒旦等同)、斯玛格尔(有可能是种子之神。传说其为西徐亚人的先祖,形象为生翼的狗)、菲林斯(温德族传说中的死神)、贝尔斯特科(温德族传说中,森林的恶神)、马洛维特(温德族传说中的恶梦之神)、西丝拉伯格(月亮女神)、西瓦(爱情、美丽、繁衍的女神,谢伯格之妻)、狄瓦娜(狩猎女神,也是神。出现在记录的时间明显晚于其他神,可能是从罗马神话的狄安娜源自而来)、韦丝娜(青春与春天的女神)、拉达(和谐女神。出现在记录的时间明显晚于其他神,可能是从希腊神话的勒达源自而来的)。
5,犹太-神话体系:
基本介绍:
来源:犹太教(只以犹太版《旧约》部分作为信仰,即《塔纳赫》)与教基于圣经内容所信奉的神话体系(其他以正统《圣经》作为主要信仰基础的宗教也在此范畴之中)。
主要记载文献:《圣经》
相关文化背景:犹太教、教。
定位:一神教神话。
犹太-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上帝创世说。
往生彼岸系统:“亡者的灵魂会因为生前的善恶不同进入天堂、地狱等不同场所(天主教中还很流行炼狱的说法)”。
至高神境:天堂。
未来观:末日大审判。
主要神系:
至高唯一神:上帝(耶和华)天使:以加百利为代表的一系列天使。
魔鬼:以撒旦(一般指堕天使路西法,该形象最早出现于《以赛亚书》当中,在后世的传播当中逐渐演变为了堕落天使的形象)为代表的一系列恶魔。
《旧约》当中的主要人物:亚当(人类祖先)、夏娃(人类祖先)、该隐(杀害了亚伯)、亚伯、诺亚(建造方舟躲避了大洪水)、亚伯兰、撒拉、罗得、亚伯拉罕、以撒、以扫、以色列、以实玛利、夏甲、利百加、雅各、约瑟(在埃及受到了法老的信任)、摩西(率众出埃及) 、基甸、参孙(大力士,与非利士人同归于尽)、路得、哈拉、哈拿、撒母耳、扫罗、大卫王、所罗门王、但以理、约拿、玛拉基。
《新约》当中的主要人物:耶稣(神之子,教救世主)、安德烈、巴多罗买、大希律王、小希律王、雅各 (耶稣的兄弟)、约瑟、犹大、拉撒路、路加、马可、马大、抹大拉的玛利亚、圣母玛利亚、马大的妹妹玛利亚、保罗(原名扫罗)、腓立门、提摩太、提多 (使徒)
二,非洲地区:
1,埃及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古埃及人所创建的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亡灵之书(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尼文稿》)、与古埃及文明有关的考古发现。
相关文化背景:古埃及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
埃及神话世界观架构:
创世神话:“太阳神拉苏醒后唤醒了世界并创造了空气之神舒与湿气女神泰芙努特,舒与泰芙努特结合并生出天空之神努特与大地之神盖布”(赫利奥波利斯地区的太阳神拉创世说);“创世神普塔命努恩创造了原初之莲奈芙蒂斯,之后太阳神从中产生,令一种类似的说法认为原初之莲是八元神奉普塔之命所创造的”(埃及孟菲斯地区的普塔创世说);“混沌中涌现了四对男女神明,代表原初之水的纳乌奈特与努恩、 代表黑暗的考克特与库、代表永恒的赫海特与胡、 代表空虚的阿蒙内特与阿蒙,这八位神明通过原初之丘与原初之卵创造了太阳神并创造了世界”(埃及赫尔莫波利斯地区的八元神创世说);“由阿蒙负责完成了整个宇宙的创世过程”(埃及底比斯地区的阿蒙创世说)。
往生彼岸系统:“亡魂在冥界接受阿努比斯负责的‘死后心脏称量审判’”,通过审判的死者将进入奥西里斯之所(芦苇原),从而获得永生(另一说法认为亡魂将跟随太阳神游历),未通过审判的死者将会被恶魔阿米特吞噬心脏并丧失永生的权力。
至高神境:芦苇原。
特殊世界观信仰:“扁平状大地(盖布)之外是无限的混沌之水(努恩),世界在玛阿特(早于世界便已存在的某种至高的原初秩序)的支持下维持正常运转,同时玛阿特也被认是太阳神的女儿,具象是埃及神话当中的一位秩序女神。”(玛阿特之说)。
未来观:“世界将在未来的某一刻重启,亡者将会在那时复生”。
主要神系:
埃及九柱神:拉(太阳神,埃及神话中的最高神,在古埃及十八王朝时期其形象与阿蒙结合在一起,变成宇宙的主宰神阿蒙·拉,除了阿蒙—拉,圆盘太阳神、圣甲虫凯布利—拉、羊首赫努姆—拉、鹰首哈利拉提—拉、阿吞—拉等神祇形象在古埃及神话当中也都被视为是太阳神拉不同的形态化身)、休(风神,拉的儿子)、泰芙努特(雨神,拉的女儿,休的妻子,是一具有母狮之首的女神)、盖布(大地之神,风神与雨神之子,与努特生出了奥西里斯,赛特,伊西斯,奈芙蒂斯等神明,其代表圣兽是一只鹅)、努特(天神,盖布的妻子,也是休和泰夫姆特之女,通常被画成一具有蓝色皮肤的女人,身体含有星星,四肢撑在地面)、奥西里斯(冥王,也是农业之神,死后审判的最终负责者,形象为长须绿肤)、伊西斯(魔法女神,也是生育之神,欧西里斯的妻子,古埃及人认为她是宇宙间最有魔力的魔术师,因为她知晓了太阳神的秘密名字,她还曾保护过荷鲁斯的儿子艾谢特,并帮助过奥西里斯复生,且帮助他管理冥城)、赛特(干旱之神,风暴之神,是奥西里斯和荷鲁斯最大的敌人)、奈芙蒂斯(也是死者的守护神,赛特的妻子,阿努比斯之母.盖布和奴特最小的小孩,当塞特杀了奥西里斯时,他背弃丈夫塞特,并协助伊西斯照顾荷鲁斯)。
其他重要神明:阿努比斯(冥界的胡狼头神,是奥西里斯的私生子,也是死者的守护者与死后裁判的执行者)、荷鲁斯(是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也是王权的象征,因为他击败了篡夺其父奥西里斯生前法老权位的叔叔赛特,所以也被认为是复仇之神。他是冥王奥西里斯和伊西斯的儿子,其形象为鹰头人身之神,以天空作为主要神格)、透特(智慧之神,长着朱鹭之头)、孔斯(月神,据说其是太阳神的另一个儿子)、巨蛇阿佩普(每夜都会在冥界吞噬太阳神的巨蛇,但太阳神依旧会在清晨复苏)、奈斯女神(命运与编织女神,有说法认为其是比太阳神拉更为古老的神明)、努恩(世界之外的混沌之神)、喜林库斯(形象是裹着被子的神明)、索贝克(鳄鱼之神,战斗神赛特之子)、塔沃里特(河马女神,具有保护产妇的能力)、贝斯(小矮神,具有保护家庭的能力)、贝斯特(猫神,其身份与拥有狮面的哈托尔有所混淆)、塞勒凯特(蝎子女神)、雷内努特(蛇女神)、哈托尔(太阳神拉眼睛所化的女神,具有狮面与牛面的形象,是荷鲁斯的妻子,与荷鲁斯生下了四位守护死者内脏器官的神明,这四位神分别是伊姆塞特、哈碧、杜米特夫、克布塞努夫)、伊姆塞特(保护死者肝脏之神,被画在了卡诺皮克罐子之上)、哈碧(保护死者肺部之神,被画在了卡诺皮克罐子之上)、杜米特夫(保护死者胃部之神,被画在了卡诺皮克罐子之上)、克布塞努夫(保护死者肠子之神,被画在了卡诺皮克罐子之上)、玛阿特(太阳神的女儿,也被认为是智慧神的妻子,掌管着古埃及神话当中世界的本原秩序,神饰为鸵鸟羽毛)。
三,西亚地区:
1,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苏美尔、阿卡德、古巴比伦等文明所创造的一系列神话传说,后来该神话体系成为了巴比伦宗教信仰的组成部分。
主要记载文献:《吉尔伽美什史诗》、《埃努玛.埃利什》。
相关文化背景:上古苏美尔信仰、古巴比伦宗教。
定位:多神崇拜、英雄史诗。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甜海神阿普苏与咸海神提亚马特联合创造诸神,而后因与无法安眠又试图消灭后代众神,最终却被埃阿与马尔杜克所杀,马尔杜克以提亚马特的尸骸创造天地后又创造了人类”(巴比伦马尔杜克创世说)。
“天地之子、风与大气之神恩利尔分开天地并创造了世界”(苏美尔恩利尔创世说)。
往生彼岸系统:“由女冥王埃蕾什基伽尔与其丈夫所掌管的阴间冥府收纳逝者灵魂。”
至高神境:天国。
主要神系:
苏美尔神系:
纳姆(原初之海、“安”与“基”是其时所创造的产物,纳姆之后化为洪荒兽“库尔”)、安(天神)、基(地神)、恩利尔(天神与地神之子大气与风之神,恩利尔将天地分离,从而促使世界正式形成并成为了苏美尔神系当中的主神)、恩基(天神与地神的另一子水神,同时也拥有恶作剧之神与智慧之神的神格)、辛(也被叫做南纳,神格为月亮与智慧,与妻子结合繁衍了之后第四代神)、涅尔伽(主导黑暗破坏的瘟疫与战争之神,后来与冥界女神结为了夫妻)、宁努尔塔(战神)、伊什塔尔(也被叫做“印南娜”,神格为金星与爱情)、乌图(也被叫做“沙马什”,神格为太阳与正义)、埃蕾什基伽尔(冥界之神)、恩其姆都(农业神)、杜姆兹(牧神)。
被神化的苏美尔时期的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传说中为一位半神的国王,原型疑似为乌鲁克的第五位国王,本为一名暴君,神制造了神造人恩奇都并令恩奇都前去制裁,但最终二人成为了知己并共同保卫乌鲁克,在恩奇都被神杀死后,吉尔伽美什远行寻找不死之药,但在归来途中所带回的不死药却被蛇吃掉了)。
巴比伦神系:
马尔杜克(最初只是巴比伦城邦的守护神,在巴比伦王称霸两河流域后成为了众神之首,神格为风雨)、阿淑尔(亚述地区的日轮战神)、提亚马特(咸海之神,巴比伦创世之神,后被马尔杜克等众神击败)、阿普苏(甜海之神,巴比伦创世之神,后被马尔杜克等众神击败)。
2,波斯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伊朗高原地区波斯等民族所创造的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列王纪》。
相关文化背景:琐罗亚斯德教、密特拉教、摩尼教。
定位:带有二元论色彩的一神教神话。
波斯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创世神阿胡拉.马兹达创世说。
往生彼岸系统:死后的灵魂经过裁判之桥,判决其前往天堂、中间地带、地狱。
至高神境:阿胡拉所掌管的善之天堂。
未来观:善神将会在大审判来临时击败恶神。
主要神系:
阿胡拉(善神之首)、泽尔万(原初创造神,通常将其视为善神与恶神共同的源头创造者)、阿梅沙(自然元素的守护神)、密特拉(太阳神,源自于上古雅利安信仰,罗马时期的欧洲也曾出现过密特拉神崇拜,佛教当中流传的弥勒信仰也与其存在一定的关联)、巴赫拉姆(军神)、奈里奥.桑伽(善神使者)、苏鲁什(负责在末日审判当中宣布复活者的使者)、拉什努(审判神)、斯劳沙(审判神)、阿里曼(恶神,即“安哥拉.曼纽”,一种说法认为其为善神的兄弟,也有说法认为其是善神的儿子)、斯彭塔.曼纽(圣灵)。
3,伊斯兰教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伊斯兰教徒所信仰的伊斯兰教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古兰经》。
相关文化背景:犹太教信仰、伊斯兰教信仰。
定位:一神教神话。
伊斯兰教世界观:
创世传说:安拉创世说。
往生彼岸系统:造物主于先天创造人的灵魂,人在中天(一生)的所做所为决定其“后天”进入伊斯兰教天堂或伊斯兰教火狱“哲罕南”。
至高神境:真主安拉所掌管的天国。
特殊世界观信仰:完全由安拉所主宰的宇宙体系。
伊斯兰教神系:
真主安拉(唯一神、至高神)。
四,南亚地区:
1,印度吠陀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雅利安人侵入至印度地区后所创造的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梨俱吠陀》、《婆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
相关文化背景:吠陀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
印度吠陀神话世界观:
往生彼岸系统:轮回。
至高神境:天界、空界。
特殊世界观信仰:天界—空界—地界三层世界观。
主要神系:
天界神:苏尔耶、娑维特丽、乌莎斯、普善、维婆斯婆特等太阳神祇。另有天空神帝奥斯、挛生兄弟神双马童、对偶神伐楼那和密多罗,毗湿奴、伐楼那(天界主神)。
空界神:因陀罗(空界主神、击杀巨龙弗栗多者、疑似雅利安人领袖的神化象征)、楼陀罗(手持雷杵,以电为箭,凶猛异常,被称为天国的野猪,后演变成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伐由(风神)、帕冈尼耶(云神)、阿帕斯(水女神)、阿婆姆那婆特(水神)、摩多利首(从天界盗取火种的神)。
地界神:阿耆尼(火神,他后来演变成婆罗门教中的梵天)、苏摩(酒神)、波哩提毗(地母)、娑罗室伐底(江河女神)。
2,印度婆罗门教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在吠陀文化基础上出现的婆罗门教所构建的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往世书系列、之前的吠陀经典、《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罗摩衍那》、《摩柯婆罗多》。
相关文化背景: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
定位:主神化的多神教神话。
印度婆罗门教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在湿婆显形后世界的时间开始流动,梵天便执行了创世”(梵天创世神话)。
往生彼岸系统:亡魂进入由死神阎摩管辖的幽冥世界进行轮回。
未来观:“当世界的正法消退后,湿婆将用‘毁灭之舞’毁灭世界,之后世界将在此后的虚无时空之中被重塑。”
主要神系:
三相神:梵天(初始三相神之一、创造之神、四首之神,据说诞生于毗湿奴肚脐所生的莲花之中)、毗湿奴(三相神之一,是世界的保护神,其化身当中的大黑天最具名气,据常见说法其为三相神中最早出现的神)、湿婆:(三相神之一、音乐舞蹈和毁灭之神,据说诞生于宇宙之初的火林伽柱之中)。
三女神:萨拉斯瓦蒂(由梵天创造,并与梵天结合,梵天因此被反对此举的湿婆射掉了一个头颅,虽然有些说法认为湿婆此举并非出于该缘故,但梵天的一个面相确实是被湿婆除去了)、拉克希米(毗湿奴之妻子,在佛教中被称为吉祥天女,在众神搅乳海时坐在莲花上出现,是幸运、财富和爱的女神)、帕尔瓦蒂(原为印度教司婚姻幸福的女神萨蒂,为向对其恋人湿婆不尊的父亲达刹表达不满而投火自尽,灵魂转世为雪山女神帕尔瓦蒂并与湿婆再度结婚,其本原是湿婆的阴性面,即宇宙女神萨克蒂)世界守护神:因陀罗(雷电之神、天神之首,后来被佛教认为是“帝释天”)、阎摩(死神,中国佛道神话当中阎罗形象的主要参照)、伐楼那(海洋之神)、伐由(风神)、苏摩(酒神)、苏利耶(太阳神)、阿耆尼(火神)、俱比罗(财富之神)。
其他重要神祇:鸠摩罗(湿婆与雪山神女帕尔瓦蒂之长子,为印度神话中战神。生有十二臂六首,为昴星团养子,坐骑为孔雀,武器为长矛,执行了击杀阿修罗王的使命,中国韦陀的形象来源)、伽内什(象面神,据说是湿婆与帕尔瓦蒂的第二子)、哈奴曼(风神之子、猴神)、天众群体、印度龙蛇神(印度传说中有龙蛇王那迦)、阿修罗族(代表人物为阿修罗王多罗伽)、迦楼罗。
3,印度佛教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佛教所创立的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佛教经书。
相关文化背景:佛教。
定位:崇拜至高因果体系的多神教神话。
印度佛教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世界因众生的业念感召产生。
往生彼岸系统:三界六道轮回说。
至高神境:西方极乐世界。
特殊世界观信仰:“一个小世界里有一座须弥山,周围有四大部洲和九山八海,须弥山下是地狱,往上及上部虚空是人间、欲界天、天,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合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的世界为婆娑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三千世界说)。
未来观:“所有事物都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又称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意为生成、维持、崩坏、消亡,然后一次次轮回,娑婆世界也是如此,就时间来说,过去叫庄严劫,现在叫贤劫,未来叫星宿劫;贤劫有千佛出世,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陀为迦叶佛,依次前推有过去七佛之称,之后的佛陀为弥勒佛,大乘佛教将弥勒出世解读为末法时代,即正法时代结束后的灾变。”(佛教四劫说)。
主要神系:
三世佛(纵三世佛: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弥勒的形象有可能来源自密特拉教〕);横三世佛: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琉璃光佛,西方阿弥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过去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大乘佛教四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四大菩萨是后来汉传时的主流说法,除此之外大乘佛教还有八大菩萨、二十五菩萨的说法,大乘佛教认为每位佛有两位等觉菩萨作为胁侍,存在西方三圣、婆娑三圣等说法)。
众罗汉。
天龙八部众: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与现在佛释迦摩尼有关的人物:释迦佛的父王净饭王,母后摩耶夫人,出家前的三位妻子耶输陀罗、虞闭迦、蜜里誐惹,独子罗睺罗(出家为罗睺罗尊者)。
天魔:以第六天魔王波旬(欲界第六天的天主)为代表的天魔群体。
五,东亚地区:
1,中国先秦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先秦时期华夏先民所创造的早期神话传说,在经过后人传承与改写之后形成的一个大致脉系。
主要记载文献:《山海经》(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尚书》、《淮南子》、《史记》、《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西晋出土)、《武帝内传》(疑似汉班固或晋葛洪撰)、《楚辞》。
相关文化背景: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化信仰。
定位:多神崇拜、英雄史诗。
中国先秦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说(最早可考证至三国时期徐整的《三五历纪》)、伏羲与女娲创世说(今世根据对长沙楚帛书内容考证,发现先秦长江流域流传过一种伏羲与女娲化身禹、契开天辟地的创世传说)。
往生彼岸系统:“泰山嵩里”(先秦已经出现了亡者魂灵归于泰山的思想认知,认为东岳主神掌管生死,是后世的“阴曹地府说”的雏形。)至高神境:“蓬莱三仙岛”(东周以来的仙话传说,即蓬莱神系当中的神话设定)、“昆仑瑶池”。
主要神系:
“炎黄史诗与虞夏英雄史诗”神系:伏羲(太昊)、女娲、燧人、祝融、共工、颛顼、帝俊、神农、黄帝(轩辕)、刑天、尧、舜、禹等。
“西王母传说”神系:西王母。
“蓬莱仙话传说”神系(春秋战国后期流传的一些仙话传说):蓬莱仙人群体。
“南方楚地九歌”神系:主要神话人物:东皇太一(中国神话当中第一个人格化的天帝形象)、少司命、大司命、山鬼。
非人格化形式的至高神:昊天上帝(汉代的儒家文学将《诗经》当中出现的“皇天”、“上帝”等概念归纳为了“昊天上帝”这个较为统一的称呼,即秦汉神话当中非人格化的至高主宰,之后成为了中国国祀系统当中的主要崇拜对象,汉儒在昊天上帝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六天帝之说,即昊天上帝与五方天帝所构成非人格化的天帝崇拜体系)、后土(先秦时期非人格化的土地之神,也是古代国祀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被道教塑造为了六御之一的承天效法土皇地祇,也被后世称为后土娘娘)。
2,中国佛道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佛教传入与道教产生后形成的中国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道教典籍与汉传佛教典籍、中国古代后期的民间传说。
相关文化背景:儒家文化、汉传佛教、道教。
定位:多宗教并存所构成的神话体系。
中国佛道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道教与本土化的佛教也较为推崇盘古创世传说,佛教试图通过‘第一因’等宗教理论进行解释,道教则试图将盘古的形象与道教元始天尊的形象进行结合。”(中国古代后期的盘古开天地说)。
往生彼岸系统:“汉代佛教传入后,受其影响,在道教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系统的地狱体系,即十八层地狱与地府系统,在道教传说中地府有酆都所辖,东岳大帝主掌幽冥黄泉,而酆都大帝则主掌酆都地府。在中国古代的中后期的地狱观念当中佛道神祇往往共同掌控着幽冥世界,佛教地藏王菩萨又被称为幽冥教主,在佛教六道轮回说的影响力在中国古代得以巩固后,地藏王菩萨成为了中国古代影响力最大的幽冥神祇。”(佛道幽冥世界观)。
至高神境:道教七十二福地(修仙名山)、道教三十六重天体系、西方极乐世界。
特殊世界观信仰:佛教三千世界说。
主要神系:
道教神系:三清神阶:元始天尊(也有人将其视为盘古的道教化产物)、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通常将其视为老子的神化)、灵宝天尊(太上道君)五方五老与六御天帝神阶:早期道教的五方尊神,玉皇大帝、勾陈天皇大帝等主要天帝天帝。
金母木公神阶:西王母、东王公。
三官神阶:天官(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地官(赦罪地官,清虚大帝)、水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星宿神阶:真武大帝、二十八星宿、北斗星宿等。
山岳与雷部神阶:雷部诸神、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等诸神。
天将与星君神阶:马赵温关四大元帅、四大天王、各路星君与天将等神祇。
酆都与地方保护神神阶:酆都大帝、五方鬼帝、各地方的城隍与土地等神祇。
地府阎罗神阶:十殿阎罗、地府下辖神祇。
各方人间神:行业守护神、未被宗教赋予更高神格的传说得道人物、后天成仙者。
佛教神系:三世佛神阶:横三世佛(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竖三世佛(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菩萨神阶:各路佛教菩萨(汉传佛教主要流行四大菩萨)。
罗汉与金刚神阶:十八罗汉、四大金刚等神祇。
婆罗门诸神神阶:天龙八部等印度佛教吸收印度婆罗门神祇后所形成的神祇形象。
佛道文化下的民间神祇:佛道之外的民间宗教至高神:无生老母(罗教推崇的主要信仰,与王母、女娲等形象有所混淆)。
被佛道文化承认的民间神祇:主要包括主流的行业守护神与家业守护神,比如民间武圣关羽、南方的妈祖、财神、门神、钟馗等神祇。
演义文化所塑造的神祇:《西游记》、《封神榜》所塑造的诸多神祇。
并不被佛道文化与官方正统承认的民间野神:以五通神为代表的一些民间野神。
传说与演义当中的精怪:《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小说演义所塑造的神魔团体、民间传说中的妖魔。
3,日本神道教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日本神道教所创立的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古事记》、《日本书纪》。
相关文化背景:日本神道教、日本佛教。
定位:多神崇拜。
神道教世界观:
创世神话:“作为第八对被孕育出的天神,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兄妹共同创造了日本列岛并繁衍了诸多神灵。”(伊邪纳岐与伊邪那美创世说)。
往生彼岸系统:黄泉冥国(伊邪那美便是日本神话当中早期的黄泉大神,之后受到日本佛教的影响,也出现了类似地狱与地府一体化的幽冥之说)。
至高神境:高天原。
主要神系:
以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为代表的初代天神(此前的数代天神也和他们一样是成对出现的,天之御中主神是最为古老的日本神,传说其从芦苇中诞生)。
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第一次结合繁衍的神明:惠比寿(日本财神、日本七福神之一)、淡岛。
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第二次结合繁衍的所创造神明(通常说法是这次总共繁衍了14个岛屿、77位神明):大事忍男神、石土毗古神、志那都比古神(风神)、久久能智神(木神)、大山津见神(山神)、鹿尾野比卖神(原野之神、又名野椎神)、迦具土(火神,伊邪那美在这位神明时被其烧伤,之后伊邪那美因此死亡,火神因此被伊邪纳岐所杀,火神之血化为了八位神明)等神明。
伊邪那美死后所出现的神明:八雷神(伊邪那美的尸体所生的八个雷神)伊邪那岐逃出黄泉之国期间所创造的神明:大神实命(是由桃子变成的驱邪、驱鬼之神,伊邪那岐用桃子驱走黄泉大军后将桃子化为神明)。
道反神(千引石所变成的神,是堵塞黄泉比良坂的神)。
沾染在伊邪那岐身体上的黄泉污垢所幻化的神明:八十祸津日神(主导灾祸的日本神)、大祸津日神(主导灾祸的日本神)。
伊邪那岐沐浴时所创造的“三贵子”神明:天照大神(持有八尺琼勾玉的高天原最高统领之神,是伊邪那岐清洗左眼所产生的神)、月读大神(治理夜之国的神明,是伊邪那岐清洗右眼时所诞生的神明)、须佐之男(风暴之神,是伊邪那岐清洗鼻子时所诞生的神明,曾经斩杀了八岐大蛇,还曾大闹过高天原)。
其他的天津神:伊斯许理度卖命(制作八尺镜的神)、思兼神、玉祖命(制作八尺勾玉的神)、天儿屋命、布刀玉命(占卜之神)、天手力男、天宇受卖命(舞蹈之神)、大气津比卖神(粮食之神,因招待不周被须佐之男杀死,也有说法认为其被月读大神所杀)、产巢御祖命(思兼神之父,传授人类谷物和耕种)、建御雷神、下照比卖、天若日子、日子番迩迩艺命等神明(《古事记》当中有八百万神明的说法)。
国津神(非高天原的苇中原神明):大穴牟迟神(大国主神,也叫大己贵神,具备守护国家的神格,也具有幽冥之神的神格)、大物主神(三轮山的山神,有种说法认为其为大国主神的一个灵魂,具有蛇形、水、雷三种神格)、足名椎与手名椎(大山津见神的儿子儿媳)、栉名田比卖(足名椎之女、须佐之男的妻子)、八岐大蛇(在古事记中并不记载为神,但在后世受到了日本人祭祀与崇拜)、白兔神、蚶贝比卖(贝壳神)、蛤贝比卖(贝壳神)、久延毗古(又名案山子)、奥津比卖命(又名大户比卖命,日本神话当中的灶神)、建御名方(大国主神之子)、猿田毗古神、石长比卖、木花之佐久夜比买(樱花之神)、佐比持神(原鲨鱼之神)、火远理命(潮水之神)伊迦贺色许男命(制陶神)、倭建命(武尊)等神明。
后期加入神话体系的鬼神:以玉藻前、大天狗、茨木童子为代表的日本鬼神(此类传说多出现于日本平安时代,之后在室町时代出现了日本早期版本的《百鬼夜行绘卷》)。
凡人成神者或地方守护神:以平将门、八幡神为代表的一系列地方神明。
4,朝鲜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朝鲜半岛上有关上古国家的传说。
主要文献:关于朝鲜族习俗的传说故事、《三国遗事》、《揆园史话》、《桓檀古记》(近代的朝鲜文化归整书籍)。
相关文化背景:高丽巫教、儒家文化、佛教。
定位:古国传说。
主要神系:
上古天帝:桓因
天帝之子:桓雄(天帝之子,和檀君建立的古朝鲜的故事)上古朝鲜国领袖:檀君(朝鲜最古老的文化信仰崇拜对象)、东明圣王、金首露王、朴赫居世、昔脱解、金阏智、耽罗国三姓先民领袖。
六,美洲地区:
1,中美洲神话:
基本介绍:
来源: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与玛雅文明所信仰的神话体系,被统称为中美洲神话(可以被细分为玛雅神话与阿兹特克神话,两者极为相似)。
主要记载文献:关于中美洲文明的考古发现、《波波尔.乌》(危地马拉地区的玛雅古书)。
相关文化背景:中美洲地区的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
中美洲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玛雅特佩乌与古库马兹创世说、“在阿兹特克神话,四个太阳纪毁灭后,众神以海怪的尸体创世,从而建立了第五个太阳纪。”(阿兹特克神话奥梅堤奥托与其四子等诸神联合创世说) 。
往生彼岸系统:“死神阿·普切(玛雅神话)或米特克兰堤库特里(阿兹特克神话)所管辖的死亡领域会进行一些亡魂收纳活动”、“高大的吉贝树具有引领亡魂进入天国的功能”。
特殊世界观信仰:“二十二个世界共同构成了宇宙”(常见的说法是13个天上世界、9个地下世界)。
未来观:“每个太阳纪结束时都会发生世界末日”。
主要神系:
玛雅神系:玛雅九联神(代表玛雅信仰当中的九大元素):伊特萨姆纳(天神)、恰克(雨神,农业神)、尤姆·卡克斯(云神)、伊斯塔布(战神)、阿·普切(死神)、柯卡塔(祭神)、萨曼·埃克(北极星神、商旅引导神)、伊斯切尔(伊特萨姆纳之妻,拥有急躁和友善两张面孔,负责保护分娩妇女和新生儿的安全)、库库尔坎(风神,玛雅神话后期占有统治地位的羽蛇神)。
玛雅四大神族:以尤姆·卡克斯(玉米神,曾以玉米造人)、蝙蝠狩猎神为代表的玉米神族(在玛雅后期,玉米神族被伊特萨姆纳神族取代);
以众神之王柯穆·卡门普斯、智神斯凯尔、怒神劳为代表的卡门普斯神族(继玉米神族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神族);包括鹰神、熊神、鱼神在内的兽神族;将创造神、天神、玉米神都包罗在内的伊特萨姆纳神族(在玛雅神话发展到鼎盛时期出现,取代了原先的玉米神族信仰)。
阿兹特克神系:奥梅堤奥托(双性的创造之神)、西佩托特克(在阿兹特克神话中,是金匠的守护神、同时也代表早春的生长力,奥梅堤奥托四子之一)、特斯卡特利波卡(美洲虎神,统辖阿兹特克传说的第一太阳。他是至上的神灵力、人类命运的操弄者,奥梅堤奥托四子之一)、魁札尔科亚特尔(羽蛇神,是阿兹特克神话中最重要的神祇的其中一位。这种具有“生有羽毛的蛇”形象的神明最早出现在奥尔梅克文明中,并普遍见于中美洲文明的神话,在阿兹特克神话中羽蛇神也是奥梅堤奥托四子之一,第二个太阳纪的统治者)、维齐洛波奇特利(是阿兹特克人的战神,也是奥梅堤奥托四子之一,另一种说法认为其是特斯卡特利波卡的一个面相)、修洛特尔(掌管雷电与死亡之神。与日落联系在一起)、托纳季乌(取代第四个太阳纪元中的太阳神,成为第五个纪元的太阳神)、特拉洛克(雨神,曾掌管第三个太阳纪)、米克特兰堤库特里(死神,阴间的统治者)、查尔丘特里魁(雨神的妻子,曾掌管第四个太阳纪)。
2,印加神话:
来源:南美印加文明所创立的神话体系。
主要记载文献:关于印加遗迹的考古研究发现成果与南美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
相关文化背景:印加文明多神崇拜。
定位:多神崇拜。
印加神话世界观:
创世神话:帕查卡马克创世说、维拉科查创世说
往生彼岸系统:由死神苏帕伊所管辖的死亡领域。
特殊世界观信仰 :“印加人将宇宙分为三个时空层(帕查)分别是‘乌库·帕查’(地下的低层世界)、‘卡伊·帕查’(人类所居住的世界;)、‘哈南·帕查’(更高的世界)。”(三个帕查说)。
主要神系:
帕查卡马克(太古之创世神,从海里以鱼人的形态出现,被称作“制作大地者”。同时是预言地震之神)、维拉科查(众神之王与创造之神,其身份与帕查库特克疑似有所混淆)、帕查库特克(创造之神,原型疑似是印加帝国的第九代统治者)、因蒂(是太阳神,温暖和光明之源、人类保护者。 因蒂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神,印加皇帝以太阳神的直系后代自居)、乌尔卡瓜里(一位珠宝等及一切地下宝藏的金属之神)、阿普山神众(山神,所有重要的山脉都有自己的阿普)、苏帕伊(是死亡之神、乌库·帕查及魔界统治者) 、羊驼神(是一位看顾动物之神)、科查玛玛、基利亚玛玛、茜(月神)。
总结:
神话从古老的部落传说之中破土萌芽,在先民对于自然图腾的崇拜仪式之中确立样貌,再逐渐演变为早期文明开拓者的史诗故事,然后转化为某种宗教对于世界本原的抽象思辨工具,当工业与科学时代来临时,古老的神话不再能够继续作为理解世界的思想工具存在,之后便会退隐为一种文化标志与精神图腾,回归到其原本的状态,最终成为烙印在人类集体意识当中的古老符号。
作为人类文明最为古老的故事模板,各个文明所流传下来的神话体系是集合了古代世界观与古代价值观的精神造物,其与文明的精神内核相互连接,记录了早期文明集体意识的变迁与发展,另一方面各个神话体系之间的差异也深刻地反映出了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细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