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小楷《高上大洞玉经》欣赏
赵孟頫小楷书博采众长,规模锺元常、萧子云,出入二王,取法于杨羲,以及唐代一些写经高手。随着时光推移与不懈追求,其小楷艺术也不断升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八月,三十八岁的赵孟頫在北京为友人民瞻书写小楷《过秦论》一卷。同年十二月,著名书家鲜于枢见到民瞻带回杭州的这件小楷墨迹,在卷后题跋中写道: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此卷笔力柔媚,备极楷则。后之览者,岂知下笔神速如风雨耶。
这件《高上大洞玉经》书于大德九年。全卷近4700字,无一笔懈怠,其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神彩飘逸。书写此卷时,书家年已五十有二,正值壮年,加之其虔心向佛,此书诚是一件传世精品之作。这卷纸本墨迹,纵29.7厘米,横457厘米。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玉有灵性,戴活了的玉是什么样的?
民间流传很久的一个说法: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这个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在《本草纲目》中有所记载的。而且玉石埋藏在地下几千年甚至上亿年,里边富含有十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身体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长期佩戴好处还是很多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玉石到底有没有戴活了,今天我们学习几招来判定一下~
玉石的光泽度
判断一块玉是否戴活了,首先看到的就是玉石本身的光泽度,如果长时间佩戴,并且戴活了,它的光泽会变得越来越明亮,表面也会变得非常油润。这是玉石经过长时间佩戴之后受到皮肤分泌的油脂和汗液的滋养,促使玉石的光泽度很高。
玉石的触摸感
实际上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触摸玉石,刚开始拿到的玉石表面或许有些干涩,戴活了的玉石用手触摸表面,会形成一层油脂,触摸起来会很油润光滑,细腻无比,给人一种很舒服的触摸感。
玉石的内部纹路
天然的玉石本身就会有内部结构和纹路,这也是鉴别玉石的一个依据,玉石的纹路也是形状各异,长期佩戴一块活玉,它的纹路会有变化的,纹路不仅会变得淡一些,而且还会向四周散开,整体会变得很好看。
玉石本身的透明度
玉石本身的透明度直接会影响到玉石的美观,再加上内部有瑕疵,更会影响到玉石的价值。但是如果把玉戴活了,内部的杂质瑕疵会相对减少,那么玉石看起来就特别的透亮了,佩戴的时间越长透明度越高,质地也很纯净,玉石会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美感。
一个人戴上自己非常喜欢的一块玉,常年累月不离其身,这块玉就会产生“灵气”,你就把这块玉戴活了。玉的灵气会慢慢地养人,对你的身体健康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快来看看你的玉有没有戴活?
刘铸恒书法作品赏析:散发浓郁的文化气蕴
艺术家简介:
刘铸恒,男,1970年出生,山东省荣成市人,自幼酷爱书画,尤以书法见长,现为国家书法专业二级,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烟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艺品万家签约艺术家。刘铸恒少年时代就对书法酷迷,养成每天练字的习惯。从楷书入手,初学欧颜,得其优势,森严有法。继学褚,追其遒媚之音韵,飘逸流动,由楷入行至草,尤以喜爱二王之书风,潜心研究,刻苦磨练,得其精髓,并得到名师大家指导,在书法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他的行书看似古人又不是古人,既有时代气息,又不失传统文化的传承,个人风格鲜明,其书风厚重沉稳,灵巧生动。
作品赏析:
刘铸恒这幅书法作品字体灵动飘逸,而又蕴含着自然天成之美。笔墨凝练淡雅,结构布局严谨,同时充满韵律动感。细细观之,每一个字都是作者情感的积淀与释放,作品的观赏性极强,非常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这几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篇文章,一首诗,或者一首歌,一部文艺作品要精雕细琢,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精品。做文如此,做人,育人更应该这样。书法内容所涵盖的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为观者们带来深深的思索。
这幅书法作品内容选自宋代王安石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本身就带给观者一种无限生动的意境美和想像力。同时这首诗含蓄深沉,以动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品格。而刘铸恒先生的书法充分表现了这种意境。作品中字与字之间上下承接,呼应连贯。字体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同时充满韵律动感。这样一幅见解深刻、笔力老到的书法作品悬挂于书房、办公场所无疑会起到警醒作用,同时彰显主人的不俗品味。
这首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表现在书法作品中,更增添了一层韵味。这幅书法作品字体厚重沉稳,而又不失灵巧生动。如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力深受青睐。整幅作品和谐统一,散发浓郁的文化气蕴。在流畅的笔墨间,令观者感受到书法艺术之大美。
作品欣赏:
艺术成就: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获奖。并发表于多种报刊、杂志或作专题介绍,作品多次参加拍卖。数十幅作品被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收藏。
他非常注重传统,认为在书画领域里,画可有具象的参照物作参考,然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千变不离其神。书则是抽象的线条组合,是方块字的艺术形式表现,更要用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特别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更不能迷失自己,从传统中吸取营养,有了深厚的功力,吸取了众家之“神”,才便于发展创新,正如中石先生所说“临帖无我,自作靡人”。
近年来,他更加勤奋,注重理论知识,广采众家之长,不断拓宽艺术思路,吸取更多营养,以丰富自己,书写出更多优秀作品。同时他的作品也被广泛关注,在很多场馆陈列悬挂,作品被收藏界较为看好,是一位有着巨大潜力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