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远(滦州市王靖远)

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现将县委研究拟提拔任职、进一步使用和晋升职员等级的王康等6名同志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如发现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有影响任职的问题,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网络、来信、面谈等形式反映,我们将认真进行受理,并向署名或当面反映问题的干部群众反馈调查核实结果。如不存在影响任职的问题,将按有关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一、公示对象简要情况(按姓名笔画排序)

王 康,男,汉族,1990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管理学学士,党员,现任共青团靖远县委书记,拟任乡(镇)党委书记;

邢燕斌,男,汉族,1992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管理学学士,党员,现任共青团靖远县委副书记,拟任县级群团部门正职;

朱生龙,男,汉族,1981年4月出生,大学学历、法学学士、中学一级教师,党员,现任靖远县第一中学副校长,拟任县属学校党组织书记;

杜宏林,男,汉族,1977年8月出生,省委党校大学学历,党员,现任白银刘川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拟任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职、晋升为六级职员;

杨大鹏,男,汉族,1989年12月出生,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党员,现任白银刘川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招商服务科副科长,拟任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职(试用期一年);

杨树锋,男,汉族,1975年1月出生,在职大学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党员,现任靖远县第一中学副校长,拟任县属学校党组织书记。

二、公示时间

2023年5月29日至6月2日,共5个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上午:08:30-12:00

下午:14:30-18:00

三、受理反映情况部门及联系方法

受理部门:靖远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股

电话举报:6124279 5912380

短信举报:15213912380

通讯地址:靖远县乌兰镇人民路1号县政府1号统办楼0837室

邮政编码:730600

靖远县委组织部

2023年5月28日

靖远人的来历,你知道吗?

自20世纪七十年始,靖远境内陆续发现红嘴子等多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尤其是近年来,为数不少的古代人类墓葬群陆续被发现,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文物,说明早在45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

据史料记载,靖远古为羌戎地,战国时期以前长期为北羌、西戎等少数民族割据占领。由此可知,靖远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秦统一中国后,蒙恬率兵北击匈奴,沿黄河筑城,据险防守,中原人入据境内。

汉王朝建立后,随着疆域的不断拓展,屯田戍防,移民实边,境内黄河沿岸土地得到开垦,粮食作物广泛种植,当地先民的游牧生活为农耕生产所替代,人口逐渐定居下来。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先后又有匈奴、西羌、鲜卑等少数民族迭相入据。隋唐时期,屡为突厥、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占领。

到了宋代,党项人依然居住在这里,与此同时,金人也进驻占据。元朝建立后,蒙古族以及大量的回民落户靖远,这里成为甘肃境内多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明清时期,蒙古、满等民族以仕宦形式迁居落户,明初亦有屯田入居者。清代以来,则以战后开发移民及商户移民为主。

靖远境内现今居住的人口,土著居民的后代很为稀有,多为历代迁徙而居者的后裔。东汉末年张济、张绣的苗裔至今仍然留存,居住地以乌兰镇河靖村红嘴子为主,已传世七十四代以上。元末明初,前元蒙古贵族一支人马,躲过明军的追杀,改姓埋名后隐居靖远,逐渐汉化成后为今天靖远人的一部分。若笠、乌兰、大芦一带居住的马姓、赵姓、吴姓人家,即为蒙古皇室贵族的后裔,至今犹被称为“鞑子”。但是,今天靖远境内的人口,主要来自于明代的大量移民。明朝初期因戍守边塞之需要,以军屯迁居者为形式,后来则以移民开发占据了主要地位,另有通过仕宦、经商及其它途径入居落户者。

根据地方志有关资料记载,以及现存户族谱牒中关于始祖来源的记述,可知今天靖远人的先祖,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而来:

一是随军迁徙者。明朝建立后,先是由于军事需要,驻军戍防,军户移民。明与北元蒙古以黄河为界,靖远地处黄河上游,成为明元的冲突地带,为了防御蒙古人的南下侵入,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始设靖虏卫,卫下设所,修筑堡寨,戍守屯耕,早期的军户由此定居下来。

此外,在明朝初期,为数不少的军功子弟,跟随肃王,千里迢迢来到西北,镇守边疆,随从中的大多数人先后选择落户靖远一带。譬如,现今居住北湾的陈姓、王姓、陶姓;东湾的滕姓、三合张姓;大芦的杜姓、段姓、魏姓;三滩的万姓;石门的高姓;乌兰营防的高姓。这些姓氏人口的先祖皆为明初跟随肃王而来,祖籍在南京应天府,后迁徙落户靖远者。

二是宦游定居者。明代靖虏卫的重要官员皆由朝廷任命,大都来自遥远的南方和东部地区,为官者将自己的家眷迁移居住,逐渐定居下来。明朝正统年间,靖虏卫守备房贵离任后,自己不但没有返回故里,还将其部分族人迁居靖远,至今还流传着“先有房家人,后有靖远城”的说法。如今,靖远人姓氏中的赵、陈、路、吴、徐、王、潘、宋、孙、曾、苏、包、何、唐、吕、许、展等,其先祖即为宦游迁入者。

三是移民实边迁居者。明初实行移民实边的防守政策,靖远首当其冲。后来因蒙古人持续北移,到明代中叶,这里由边陲变为内地,社会稳定,由于西北人口稀少,为了对这一地区进行有效开发,朝廷从全国各地组织向西北移民,在山西省洪洞县广济寺旁边的大槐树下集中,然后集体迁徙来到靖远,成为明代靖远移民的主要来源。

四是商户及其它形式的移民。肇基于明代的境内移民开发,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从单一的粮食种植向多种经营转变。烟草、畜牧等产业相继兴起,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地域产业。粮食生产自给有余,农牧产品及其附属产品种类增多,客观上促进了靖远与外界以产易物的商业交流,从而使靖远成为西北地区的一个贸易枢纽及货物集散地。清代靖远即有“旱码头”的称谓,以及“日进斗金”的说法,当时商业之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演进的背景下,移居靖远的人口,出现了稍晚一些的移民形式,即商户移民,从外地来靖远经商者络绎不绝,随后定居下来。靖远的商户移民,大多来自山西、陕西、四川、河南等省份。

此外,还有谪居、游历而来者,据康熙《重纂靖远卫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山东福山人郭宗皋由翰林被贬官,谪居靖远。清末民初时期,王孝、王典、王老道等曾充军来到靖远,开设典当铺子,其后裔均在靖远安家落户。明代人陈善慕名游学靖远,在干盐池设私塾,收徒教学。清代同治年间,靖远遭遇“兵燹”,致使“赤地千里,人烟几绝”,后来从榆中青城大量迁徙人口,定居黄河两岸。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15/1697201178353464.html
上一篇:小说名字生成器(小说名字生成器在线)
下一篇:杨子馨(杨子馨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