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遇人不淑,一生凄悲凉
世人皆知李清照,无人忆我朱淑真,提起南宋女才人,大众熟知的是李清照,却鲜有听过朱淑真,自古才女多寂寥,李清照和朱淑真皆是命途多舛之人,相对于李清照的大起大落,朱淑真可谓凄惨惨,冷绵绵。一生断肠无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淑真,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庭条件甚是优渥,她自幼聪慧,在家风加持下,能书善画,精通诗词歌赋不在话下,妥妥的别人家孩子,素与李清照并有“闺阁隽才”之名。
自古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淑真也难逃这样的宿命。她心中只愿有人陪她花前月下,赋诗饮酒,其乐融融罢了,可这小小的心愿也落空了,
她的父亲希望女儿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面对父亲的安排,她也无能为力,对婚姻本抱有无限憧憬的她,如同遭遇晴天霹雳。
后来朱家将她嫁给了一个官中小吏,朱淑真幻想婚后是谈诗饮酒花前月下,可丈夫却是品行不端,对她毫不尊重,
可是那时候的男子尚有三妻四妾作为退路,这个不喜欢另换一个便是,很快,她丈夫就纳了妾,但于女子来说,她们便是一种羞辱,这段婚姻让她受尽委屈,若是朱叔真肯屈服,就这么安于现状的过下去,或许他的人生际遇就不会那么悲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天,她遇到了年少时的少年郎,不久,二人的绯闻传得满城皆知,夫家休了她,而娘家让她蒙羞,她成了遭人唾弃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诗词很明然就是描写女子与情人约会的场景,可她到底是在与夫君和离后另觅爱侣,还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出轨他人,证史也始终都没有明确记载,
他在词中这样写到: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这个被人看来是淫词艳曲的诗句,让朱淑真颇受非议,各种流言秽语纷至沓来,带着对婚姻的绝望,对爱情的执着,煎熬凄苦的朱淑真最终纵身一跃,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她的父母在她死后,觉得这个女儿让家族蒙羞,一怒之下将她的诗稿付之一炬,若非后人花尽心思的在钱塘市井间搜集她的断简残篇,或许我们便无缘得见断肠及问舍,朱淑真这一生憧憬过,努力过,挣扎过,反抗过,可那个偌大的世界,她只有孤单一人。
朱淑真一生不幸,所恋非人,所嫁非人,而她自己却又无比痴情,甚至为此潦草结束一生,真令人扼腕叹息啊。
不过即便朱淑真爱情、婚姻不幸,但她却成为了与一代词宗李清照相媲美的大才女,她的诗作在中国历史长河里熠熠闪光,给中国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沐谁的猴?委什么蛇?|好玩的成语
【原创】文:黎海滨(whlihaibin)
—1—
“才子!”
“怎么啦?”
“你跟我说说,沐猴而冠,沐谁的猴?”
“咦?你这样理解……很有意思啊!”
——是的,成语很好玩。
说起来,“沐猴而冠”这个成语,还有这样一个典故——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打进咸阳,虏获无数财宝和美女,杀了子婴,烧了宫殿,灭亡了秦朝。这个时候,项羽有个部下,名叫韩生,他向项羽建议说:“关中这块地方,地理位置极好,地势险要,有天然的山河作为屏障,易守难攻,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足,我建议大王可以在这里定都,建立霸业。”
这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建议,如果项羽采纳了,或许历史会不一样。但项羽却回答了一句著名的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项羽说,人富贵了不回故乡显摆一下,就像在大晚上穿个漂亮衣服,谁看得见啊!
作为项羽的部下,韩生本来很看好项羽,结果项羽的这句话让韩生很失望,觉得项羽鼠目寸光,难成大事。于是韩生就感叹了一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羽被韩生嘲讽之后,非常生气,立刻下令把韩生烹了。
然后——
韩生死了。
一个“沐猴而冠”的成语就流传下来。
“沐猴而冠”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成语,虽然这个成语口头上用得不多,但在书面语里能经常看到。
在这个成语里,“冠”是指帽子,而“沐猴”是个什么东西就比较奇怪了。我们听说过猿猴,狐猴、白脸猴、长尾猴、金丝猴,这个沐猴是个什么猴呢?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对“沐猴”的解释就是猕猴,意思就是说猕猴戴帽子,打扮得像个人,其实不是人。
《现代汉语词典》把沐猴解释为猕猴,没有说任何理由,直接就说沐猴即猕猴。
《现代汉语词典》的这个解释,其实问题很大,因为在古籍里找不到任何其他的文字能佐证沐猴就是猕猴,甚至古书里都找不到有“沐猴”这种猴。
我们现代人用的成语,绝大部分是老祖宗造出来的。古汉语中,成语都是单字为词,极少出现双字词,所以“沐猴”并不是一种猴的名字,它们是分开的,沐就是沐浴、洗澡,猴就是猴子。
“沐猴而冠”就是说,一只猴子洗完澡,也学人一样戴上帽子,装得很像人,其实不是人。
我的家乡湖北,有一句歇后语:“猴子戴搭帽——假充人形”。这句歇后语的意思,与成语“沐猴而冠”大致差不多。
所以,沐猴而冠,沐的是一只不知是谁的猴!
你明白吗?
—2—
“才子!”
“又怎么啦?”
“这‘虚与委蛇’,‘委蛇’是一种什么蛇?”
“那个‘蛇’,不是蛇,是姨!”
“啊!……为什么这个‘蛇’不是shé,而是yí呢?”
——你好烦啊!
来来来,我再给你讲两个故事吧!
“虚与委蛇”是一个很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敷衍了事,随便应付。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故事也很简单,说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壶子和一个巫师斗法。这个巫师叫季咸,非常厉害,很会看面相,随便看人一眼就能预知他的吉凶祸福、生死寿命。因此,人们都很害怕看到他,听说季咸来了,就四散而逃。
而壶子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想和季咸面对面较量一下,就跟学生列子说:你去把季咸叫来,让他看看我还能活几天。
季咸来了,看过壶子,就跟列子说:你师父只能活十天了。
列子很难过,毕竟季咸是面相大师,从没看错过。列子哭着跟壶子说:他说您只有十天寿命了。
壶子笑了笑:没事,你明天再叫他来看看我。
第二天季咸又来看壶子,看完后跟列子说:你老师运气不错,碰到了我,我可以给你老师续命了。
列子把好消息告诉壶子,壶子笑了笑:你再叫他来。
第三天季咸又来了,还是看壶子,但这回季咸什么都看不出来。
第四天,壶子又把季咸叫来看,结果这回季咸直接被壶子给吓跑了。
列子很好奇,就问壶子:为什么季咸能把其他人吓跑,而老师你能把季咸吓跑呢?
壶子说:没啥。人都是以自己有限的知识来揣测万物。季咸他无非是知道的东西多一点,凡夫俗子找他看相,都难免会把自己的心相写在面相上,所以季咸看谁都很准。而我呢,我跟他“虚与委蛇”,所以他看不懂我。因此,他不敢再像以前那么狂妄了。
这就是“虚与委蛇”成语典故的出处。
当然,说了半天,我还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个“蛇”不是shé,而是yí呢?
“虚与委蛇”这个成语最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个“蛇”字,这个字明明是个shé,为什么偏偏要读yí呢?
其实也没有为什么,它是一个古音的延续。“蛇”在古代就是一个常用的多音字,宋朝最著名的发音字典《广韵》里说,当“蛇”这个字表示那种爬行动物的时候,就读原音,当“蛇”表示“曲折通过”时,读音为弋支切,同“移”。
说起来,“那个‘蛇’,不是蛇,是姨!”还有一个更经典的笑话呢!
明朝有一本很有趣的笑话集,叫《雅谑》,讲过一个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有个朋友叫刘原父,两个人经常斗嘴调侃。刘原父晚年娶妻,欧阳修就调侃他老牛耕不了地,刘原父就找机会反击欧阳修。
有一次,刘原父带欧阳修的外甥读书,读到《毛诗》里“虚与委蛇”这句时,告诉他这个“蛇”字不读shé,要读yí。小孩子牢记在心。
第二天,这位小朋友在路上看人耍蛇,很晚才到家,大家就问他怎么回来这么晚。小朋友说:“我刚在路上看见有人弄姨,先弄了大姨,又弄了小姨,所以回来得晚。”
一群人哈哈大笑。
原来,这位小朋友的大姨和小姨都是欧阳修的妻子,欧阳修先娶姐姐为妻,后来姐姐病故,又娶了妹妹为妻。
刘原父闻听小朋友之言,哈哈大笑。然后编成段子,再讲个朋友听,以“报复”欧阳修。
这个故事有点小污。然而,从这个小故事也可以看出,在古代,“蛇”在“委蛇”这个词里的正确读音就是yí。
《古诗十九首》里有句诗:“东城高且长,委蛇自相属”,说的是城墙曲折蜿蜒,其中“委蛇”就读wēi yí。
现在,你应该不会再问:“委的什么蛇”?
——委的不是shé,委的是y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