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高速得知妈妈去世瞬间崩溃:“妈妈”叫一声少一声!
故事1人与人,总是在茫然不期中,彼此相遇,也总是在泪目连连中,匆匆永别!
10月2日当天,男子黄涛(化名)正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却突然间,毫无防备地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情绪彻底崩溃,强忍着钻心的剧痛,他把车子匆忙靠边后,一个人蒙头盖脸趴在方向盘上嚎啕大哭!
可能,那一天,突然间接到母亲不在得消息,他整个人都懵了,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就不相信,这一切在他的生命里,会变成一个事实。
但是,鼻子突然间一酸,眼角里不禁奔涌而出的眼泪,却在一阵懵晕之后,迅速将他带回到了现实,这时,他才体会到,这种揪心痛失亲人的悲伤!
他用尽力气,拍打着方向盘,仿佛在说,我恨自己为什么当初没有把你多留一会儿,为什么没有把该说的那句“妈妈我爱你”给你说出来!
我恨我自己总是在你打电话,吩咐我多穿点衣服,少抽点烟,晚上早点睡,午饭按时吃的时候。
你当时唠唠叨叨说这些,窝觉得特别烦人,一气之下,悄无声息地把电话调成静音,甩到旁边,可是过了十分钟之后,打开静音,你还在那边唠叨……
而如今,我……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千呼万唤,再也没有了你的回应!
他的这种崩溃,就好像2岁的小孩,突然间找不到妈妈时的那种绝望与溺水时狂抓的窒息感一样,仿佛自己的生命突然间有一个支撑,轰然崩溃!
母亲在,人生尚有来处,母亲去,生活只剩归途,因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了对你于来说,无比期待的那个人。
悔恨与悲伤即便逆流成河,也换不回时空的回转,请放慢脚步,多给家人一些耐心,尽管有时候妈妈很唠叨,但是这种唠叨,听一次,就真的少一次!
故事22023年10月1日,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四川渠县上演。
一名名叫刘涛的43岁男子,在历经37年的寻亲之旅,终于找到了他的家乡和亲生母亲。
而这个催泪的故事,从始至今不仅有跨越千山万水的艰辛,同时也是长达37年的时空召唤!
在刘涛的记忆隧道里,犹如那一幕就发生在昨天,那年他六岁,在街上玩耍时,他被一个中年男子诱骗带着,说去带他回家,找妈妈。
但是,这个男的,带着他走了很多路,经过了很多地方,最终来到了河南安阳。
之后又转坐机动三轮车,才晕头转向地来到养父养母家里。
这么多年以来,刘涛虽然不记得,他的亲生父母家在哪里,但一直记得家乡的大概地貌和环境,依稀间总能想起街边的供销社商店的大概样子,也能记起来自己院子附近的一处山坡上,长满了挺拔的竹子!还记得,在门前不远处,好像有从山间流下来的溪水,自己和小朋友,总是来到这里戏水。
37年以来,他无数次地在梦里,梦到过这些地方,他总是恨自己不会画画,要是能把它画下来,也许就可以照着画中的样子,找到那个自己内心里永远无法忘却的家。
每次提到记忆中的家乡,刘涛总是心酸地自言自语“如果我会画画,我一定会把家乡画出来,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后来,刘涛的亲生父母所述:刘涛于1986年5月16日被人拐走,事情就发 生在当天中午,那时6岁的刘涛,在离家三公里左右的野外小道上放牛,被一个中年男子带走。
后来,家人发现刘涛不见了以后,连同附近的乡亲们,四处寻找后,打听到不远处的邻村附近,的确出现过一个中年男人,领着一个小男孩,但是很快又消失在人群当中,无影无踪。
经过了长时间的打听,依然没有消息。但是,这么多年年以来,家人们从未放弃寻找失踪的儿子。
在警方那里,做了失踪儿童报案处理,后来随着DNA检测的普及,家人也参与了寻亲DNA认亲检测比对。
而这么多年以来,刘涛的内心里,一直都有一个亲生父母的家,所以他也通过各种途径,在努力的寻找着亲人的下落!
后来,在多方帮助下,警方最终找到了与刘涛DNA配对高度吻合的家人。
这个消息就像五雷轰顶一样,令刘涛震耳欲聋,37年了,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家,终于在茫茫人海中浮出了水面,激动的他晚上无法去睡!
10月1日这天,刘涛踏上了渠县的土地,见到了他37年来日思夜想的亲生母亲。
时过境迁,当年年轻的妈妈,已经变成了丝缕白发的6旬老人,整个人变得即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仿佛妈妈的声音,依旧还是小时候那个调调;陌生的是,这37年就仿佛一场梦,一瞬间从6岁开始,一转眼就来到了现在。
可是,母亲见到失散多年的儿子后,心疼地为他煮了一碗醪糟蛋。
当一碗醪糟蛋送到刘涛手中时,刘涛瞬间泪崩了,他好像又想起了,自己记忆中,曾经经常模糊的一幕,突然间被母亲的这一碗醪糟蛋,拉回到了而时的记忆里,原来小时候,家里穷,但是妈妈还是给他们兄弟姐们煮醪糟蛋吃!
一种久违的味道,瞬间让刘涛感动,他双膝跪地,泣不成声地抱着母亲。
“我回来了,妈妈。”刘涛哭着说,“我一直在想家,想你。”
刘涛的母亲一边喂他吃蛋,一边轻声地安慰他:“不哭,不哭了,咱回家了!”这个画面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你知道吗?有些伤,无论过了多久,一碰就痛;而有些情,无论分离多久,一触就燃!
就像像刘涛和妈妈一样,虽然经历了37年的离散之痛,但是一碗久违的醪糟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勾起,刘涛小时候来自妈妈的醪糟蛋味,又何其地让人感叹,原来亲情,是埋在内心最深处,最久违的记忆。
据说,在这个世界上,失而复得是亲人 之间最美好的期盼。
然而,时光荏苒,长达几十年的物是人非,又有谁能够挽回呢?
令人感到痛心的永远是无法实现的遗憾,而最应该珍惜的却往往就在当下。
感动重逢,珍惜当下!
第十个烈士纪念日|一场迟到的葬礼——37年前牺牲的李其川烈士入土安葬
核心提示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重庆日报今日推出特别报道,讲述安葬李其川烈士背后的感人故事。
一场迟到的葬礼
——37年前牺牲的李其川烈士入土安葬
版面一览
9月28日《重庆日报》第5版
2022年川渝两
9月25日上午10时,天空飘着细雨,沙坪坝区松鹤陵园安静肃穆,李其川烈士入土后的首个烈士纪念日祭奠活动在这里举行。
“弟弟,你如此年轻就为祖国献出了生命,我为你感到很骄傲!请你安息,以后每年我都会来看你。”在李其川烈士的墓碑前,姐姐李其玉悲痛不已,忍不住眼泪直流。
直到牺牲的消息传来
家人才知道他去了前线
李其川,生于1965年,沙坪坝区土湾新生村人。1982年入伍,生前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35917部队战士,1986年7月在老山执勤时牺牲,享年21岁。
“当时弟弟提出要去当兵,我和妈妈是不同意的,毕竟他是家中最小的,部队又远,实在怕他吃不消。”李其玉回忆,弟弟在部队的三四年时间里,家人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弟弟的来信,但他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在当兵3年后第一次回家探亲期间,李其川接到部队马上集合的命令,只好与家人匆匆告别。而这一别,竟成永诀。
“他看上去健壮了不少,不过皮肤黑黢黢的,脸上起了很多皮。”李其玉还记得,那是1986年4月,在菜园坝火车站把弟弟接回家后,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聊起接下来的打算,李其川说,想继续留在部队,比如去读军事院校。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李发明的支持。
然而,前方有令,刻不容缓。还没来得及与家人好好团聚,李其川匆匆背上行囊,奔赴远方。
6月,家人收到李其川的报平安信,说回到部队一切安好,信里只字未提其他事宜。9月初,家人又收到了李其川的来信,说自己在部队挺好,请家人不要担心。
1986年临近中秋之时,李发明突然接到了厂里的电话,让他到办公室去一趟。刚走进办公室,李发明就看到穿着军装的人、厂里的领导和同事坐在里面,他瞬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李其川在7月24日凌晨冒雨执勤时,山体发生滑坡,被压在工事里,不幸光荣牺牲。”部队领导告诉了他这一噩耗。
得知小儿子牺牲,李发明一下昏倒在地,同事们把他背回家里。在家中等待的母亲亦悲痛欲绝,多次哭昏过去。
为了表彰李其川的英雄事迹,兰州军区将他编入赴滇参战部队烈士英名录,给他追记三等功,并追认为党员。
在李其川的遗物中,有一封未寄出的家书。
“这封家书其实就是弟弟上前线前写下的遗书。他被召集回部队就是接到了上前线的任务。直到牺牲后,我们才晓得弟弟去前线了。”李其玉哽咽着说,原来他们当年9月收到的那封信并不是弟弟写的,而是他的战友模仿弟弟的笔迹写的,只是为了让家人安心。
在那封将近三页纸的遗书中,李其川这样写道:“家里的房子很小,一家人挤在里面,希望组织能合理解决一下家人的住房问题,姐姐的工作也麻烦能不能安排一下……”
字里行间,全是李其川对家人的想念与不舍。
烈士遗骨一直未安葬
父母临终留下遗愿
1986年9月7日,李其川被沙坪坝区政府追授为烈士。烈士骨灰被部队送回重庆后,存放在石桥铺殡仪馆。
“当时刚好又是中秋节,大家送了月饼,可是我们一点都吃不下。”李其玉回忆,她和母亲还埋怨父亲,如果在第三年就让弟弟转业回家,弟弟就不会牺牲了。
1987年,全家人搬到了新家,是单位分配的新房子,三室一厅,有60多平方米,李其玉的工作也从原重棉一厂车间调到了房产科负责收水电气费。
自李其川牺牲后,他的骨灰盒一直放在殡仪馆。李其玉说,弟弟21岁就牺牲了,这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痛,对家庭的打击太大了,所以前几年并没有想过要安葬弟弟,父母也没有说过这件事,大家都还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之中。
“另一方面,父母想着可以经常到殡仪馆看弟弟,摸摸骨灰盒,跟他说说话,就像弟弟从未离开一样。”李其玉告诉记者,随后那几年,每年她都会陪着父母到殡仪馆,给弟弟的骨灰盒擦拭灰尘,放上水果,再念叨几句,心情才不会那么沉重。
2006年,哥哥李七一因病去世。同年,母亲生病,为了照顾母亲,他们一家便再没有去过殡仪馆。2008年母亲离世,李其玉又陪着父亲去了一趟殡仪馆。
不善言辞的父亲默默流着眼泪,拉着李其玉的手跟她说:“这么多年,你弟弟一直躺在这里,其实我和你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小幺儿入土为安,你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办妥。”
2011年,父亲去世了。李其玉一直没有忘记父母的遗愿,但她自个家境不宽裕,了解到下葬要好几万,她只能四处打听求助。
烈士英魂得以安息
终与父母“团聚”
去年3月,李其玉找到了沙坪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听说她想打听安葬烈士一事,该局优抚科工作人员唐浩然立即把她请到办公室,把李其川烈士的详细信息一一进行登记。
“李大姐,你既然找到我了,我肯定帮你把事情办好。”唐浩然回应道。
李其玉唯一的诉求就是希望弟弟能够入土为安。随后,唐浩然与同事开始对李其川烈士身份进行核实,并到石桥铺殡仪馆核对骨灰盒的名字和照片,同时协调殡仪馆减免了近几年骨灰盒存放未缴的费用。
在核实身份后,沙坪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出方案,请李其玉选择安葬墓地。
沙坪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简哨兵介绍,由于沙坪坝区除了红岩魂广场外没有专门的烈士陵园,退役局专门联系了其他区的烈士陵园。李其玉表示距离都较远,退役局又为她挑选了几个本区的陵园。最后,李其玉选定了父母安葬的松鹤陵园。
9月25日,沙坪坝区松鹤陵园,烈士李其川的姐姐李其玉向弟弟的墓碑献花。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今年1月13日,沙坪坝区在松鹤陵园烈士集中安葬墓区为李其川烈士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
当日现场,工作人员庄重地捧着烈士骨灰盒缓步走入陵园,将烈士骨灰盒轻放在礼台上,小心擦拭骨灰盒并覆盖国旗。奏唱国歌、宣读祭文、默哀致敬,之后,工作人员将烈士的骨灰盒护送到烈士墓区安葬。
青山埋忠骨,丰碑蕴英魂,烈士父母的遗愿终于实现。
“父母最宝贝的就是我这个小弟,如今他们能一起长眠于此,父母的在天之灵也算得到宽慰。”李其玉说。
全市共有烈士纪念设施2537个
从2019年开始,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开展了烈士纪念设施摸底排查,组织烈士纪念设施数据校核工作,准确掌握了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烈士纪念设施2537个。按设施类型划分:共有烈士陵园127个(含烈士集中安葬墓区17个),陵园内外烈士墓2045座,烈士骨灰堂2个,烈士英名墙30个,纪念堂2个,纪念馆23个,纪念碑175个,纪念亭19个,纪念塔8个,纪念塑像68个,纪念广场34个,旧址、碑林等其他纪念设施4个。
记者:杨铌紫
来源: 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