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葬方位与孙子八字(下葬方位与孙子八字相冲)

在农村墓碑上的\"故、先、显、考、妣\"怎么解释?有什么区别吗?

作为一名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忠孝节义是比自己生命还要珍贵的东西,尤其是孝顺。古话说百善孝为先,可以见得古人把孝顺这两个字摆到了多么崇高的位置上。孝顺是儿女们对父母做的最起码的事情,不仅体现在生前的时候端汤倒水,也体现在身后事上面。在中国,身后事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历来崇信鬼神之说,人们相信人死后是去往了另外一个世界生活,故而身后事办的好不好牵扯到亡灵能不能得到安息,所以兴坟墓和建墓碑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墓碑不是随意乱建的,在农村给逝者立碑前有很多规矩。你比如说在立碑下葬前必须要请风水先生给看看风水,确定墓碑立的地点和其朝向哪个方位。其次,墓碑上的图案也不能随便乱画,家里没有什么再画什么,这样才能补全家中所缺之物,让亡灵得到安息。第三,墓碑的颜色要跟周边环境的颜色尽可能相同,万不可和周围形成非常明显的反差,一般来说灰色和黑色是最好的选择。再一个,什么时候立碑也是有所讲究的。立碑最好选在亡者逝去的单数周年,而且要选在清明前后,农历十月一前后或者是腊月前后。而对于不同的人风水师会给予一个不同的规划。

墓碑除了是让后人可以追思前人以外,最重要的在于墓碑可以表明此人生前的地位和经历。生前的地位和经历所彰显的是人在家族中的位置,这对于有着严格的宗族观念的农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墓碑上除了刻有亡者生平经历以外还会标注故、显、考、妣这样的字。那么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呢?标注这些在墓碑上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没有什么事情是空穴来风的,这几个字也不例外。墓碑上的故、显、考、妣每一个字都有每一个字独到的用处,现在我们就给大家伙一一道来。首先咱们说说这个"故"字。故有故旧、故人之含义,所以但凡墓碑上写故字的一定是立碑人的至亲或者是长辈。写上这个字除了表示与亡者之间的关系以外,更多的是要表明一种追思。

"显"这个字就比较厉害了。显代表的是显赫和荣耀,那么能够在墓碑上刻显字的一定是在生前有着极高的家族威望的人。也许很多城里人不能够感受到什么叫做家族威望。毫不客气的说,在某些家族氛围浓厚的村庄,威望高的人就是这个地方的土皇帝,他们所说的话语比任何人都管用。但凡是这个家族的人就必须听从这些极具威望的老人的话。想要逝去以后在墓碑上刻"显"字是很难的事情。除了地位高以外,逝者在生前必须在六十岁以上才行,因为这个年纪的老人才会有孙子辈,而且其父母以及岳父岳母也早已经故去。满足上述条件的人就可以得到"显"字。所以在农村很少有墓碑上刻"显"字,最多的不过是"先"字而已。因为只要有双亲一人尚在就不能加之以"显"字。别小看这一个字,正是多了这种尊称才彰显逝者生前品德端正,是大家公认的权威人物,为地方发展建设是立过汗马功劳之人。

"考"这个字就比较有意思了。在古代"考"字指的就是未亡人的父亲。我们在古代皇帝的圣旨中多见这么一句话"皇考乃筚路蓝缕创万世之帝业"说的意思就是父皇他历尽千辛万苦才创造了这万世基业。写下皇考这样称呼的皇帝大有人在,你比如说刘邦和朱元璋,他们都用这样的称呼来描述自己逝去的父亲,所以"考"指的就是父亲。故而在农村的墓碑上大家时常可以看到"先考"这两个字了。看到这个大家应该马上反应过来这里埋葬的是未亡人的父亲。"考"指的是父亲,"妣"指的就是未亡人的母亲了。既然未亡人父亲称为"先考",那么未亡人母亲当然称之为"先妣"了。这两个称呼都是未亡人对于父母的一种敬称,表现出对于逝者的尊重和怀念。有关于考妣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如丧考妣,意思就是说就像死了亲爹亲妈一样,是形容人极度悲伤时候的一种心情的。有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段故事,话说还是尧活着的时候,他看中了贤德的舜,所以他就把舜定为自己的接班人。等到尧死了以后,天下百姓都非常悲痛,舜带领百姓们为尧守灵三年之久。而从这以后就有了如丧考妣这个成语,同时古代人为何给父母守孝三年也是源于此。

所以根据碑上所刻的不同字我们就可以很快辨认出未亡人所要祭祀的对象到底是谁,其生前又是怎么样的身份。这样一来,我们跟着大人去祭祀的时候也免去了问询的尴尬,免得被老人说不敬祖宗。除此以外,这个碑文也有黑红之分。你看农村有的碑文上的字是用黑色笔描的,而有的却是用红色笔给描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因为我国有的农村习惯于造合葬墓(主要针对于老年人),如果一方死了另一方还健在的话碑上就必须把健在的人的名字写成红色的,而死去的人写成黑色,直到未亡人死去以后再把字描黑即可。这就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规矩,具体从何时开始已经不可考证,但是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风俗。

想不到吧?小小的一个墓碑上居然有如此大的文化,是不是给你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呢?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能够存在到今天除了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和发扬以外,还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我们的吸引所致。

“圆坟”一定要等三天吗?礼俗上有什么规定和要求?

所谓“圆坟”,就是下葬时不做坟或者不做坟头,三天后,逝者家人到墓地,规整墓地,做坟,置坟头,并举行祭奠仪式。

注意,丧事所谓几天?几日?都是连头带尾算的。三天圆坟,就是下葬当天算一天,中间隔一天,后面一天就是第三天。规范丧礼所谓二日小殓,三日大殓,四日成服等,都是连头带尾算的。“做七”也是。

“圆坟”一定要等三天吗?礼俗上有什么规定和要求?我们以规范丧礼典籍文本为依据,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可以肯定地说,规范丧礼是没有“圆坟”的

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三千多年,在官方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丧礼中,都是没有“圆坟”之说的。

《仪礼--既夕礼》有:“藏器于旁,加见。藏苞筲于旁。加折,却之。加抗席,覆之。加抗木。实土三。主人拜乡人。”就是说,藏明器,实土三层,完成做坟。主人拜谢做坟之人。

《朱子家礼--丧礼》明确规定:“但留子弟一人监视实土,以至成坟。坟高四尺。立小石碑於其前,亦高四尺。”

规范丧礼关于逝者下葬是一次成坟的,不需要之后再来圆坟。也没有“圆坟”方面的礼仪设置。

2、“圆坟”是民间习俗,即民间基于生活实际形成的习惯性做法

关于丧事,官方规定的,叫礼仪,即丧礼;民间形成的,叫习俗,即民俗。记住:所有丧礼,都是有文本的,即都有书面资料白纸黑字写着的,都是统一的和确定性的;所有民俗,都是民间形成的,各地区、各地域、各人群有差异,具体操作也有不同。所以,我们考察丧事礼仪,一定要弄清楚丧礼和民俗的区别。丧礼代表主流,所有丧礼都是有来源和说法的。

“圆坟”肯定不是丧礼,是民俗。是人们基于民间生活实际形成的习惯性丧事操作。

“圆坟”形成的生活逻辑大致是这样的。

历史上或者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般居民家庭,特别是占社会人口多数的耕种民家,家小业小人少钱少,家庭遇有丧事,都是自己操办。不雇人也雇不起人,亲朋帮忙做事的,都是无偿的。出殡下葬当天,是最繁忙的一天。下葬后还有一顿正席招待吊丧宾客。所以,根据生活实际需求,形成两项民俗,相对较为流行。

(1)男人送丧,女人不送丧

就是说,出殡、摔盆、路奠之后,发引出丧,逝者上路。此时主家女眷回家,男人送丧到墓地。理由很简单。家里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主家不能没有人。更为重要的是,女眷大都是厨房帮手,最后一顿正席也是最大的一顿正席,需要女眷,离不开。

(2)下葬不做坟,圆坟时做坟

就是说,逝者下棺后,还土,做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期间,送丧一大队人员无事可做,干等着。习俗根据生活实际对丧事操作进行权变,即逝者下棺后,丧主孝子铲还第一锹土后,即可带领送丧人员回灵返家。回灵后,还有“复吊”等礼仪操作。

墓地人员根据时间情况,还土做坟的,留下坟头不做;还土不做坟的,待主家人员有时间做坟。这大约就是“圆坟”的来由。

为啥三天圆坟?时间安排上也有道理。下葬当天,主家人员筹客、谢客、送客,一直忙到傍晚。旧时交通不发达,许多亲戚当晚不走。习俗上当晚在原灵堂还有“暖棺”等礼仪操作。

到了第二天,送走亲戚,送还借用的桌椅板凳,以及用于丧事的设备、工具、器具、用具等等。兄弟之间,还要亲兄弟明算账。兜兜丧事收入、开支,贴支多少钱?怎么分担?大家取得一致意见,清账了事。

第三天,客走人散,事清账结。圆坟。

3、“圆坟”本来就是根据生活实际形成的民间习俗,生活形态发生变化,“圆坟”习俗随之发生变化,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所以,“圆坟”不一定要等三天,当天也行

现实生活条件下,现代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社会分工很细,花钱什么事都可以办到。在家开席筹客的,不需要自家人做饭,直接大包给专业的丧事服务机构。不需要抬棺举重人员,直接用吊车吊装运输。也不需要挖穴打穴人员,直接用挖掘机。做坟更简单,挖掘机一会儿就成。

效率高了,时间就充裕了。就是说,丧事操办,在下葬当天什么都可以完成了解。做坟当天就成,当时就成。不需等待,也没有必要等待。

所以,实际丧事操办中,有三天圆坟的,有第二天圆坟,也有当天圆坟的,甚至有当时圆坟的。

都是可以的。没必要纠结,也没有任何禁忌和忌讳。逝者下葬,入土为安,是大方向,这个大方向没错,就没有错。家人祭奠念怀逝者,什么时间都行,想做就做,不需要选择时间。

归根到底一句话,“圆坟”的核心意义有两项:一是安葬逝者,二是祭奠逝者。只要能够达成这两项意义,有没有“圆坟”都是可以的。再说规范丧礼本来就没有“圆坟”。

周原丧葬民俗规程里的那些事!

“周原”乃周人的发祥、发源地,西周王朝的古都就设立于此处,周原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组成的重要部分。确切地说“周原故地”核心地带、地域位于扶风、岐山两县北部的几个接壤交界的乡镇。(岐山:祝家庄镇、京当乡、青化乡)及(扶风:法门镇、黄堆乡、召公镇)其面积约30平方公里左右。

讨论、研究、追溯起周文化,不得不提起商末周初的儒学奠基人“周公”先生,此先生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亲弟弟。著作的(尚书)、(诗经)、(礼乐)即:《周礼》的前序篇章。孔子一生最崇拜的人乃周公,孔子儒家思想的诸多典章皆延续、升华、摘取于《周礼》。后世学者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文化源远流长,周原民俗至今盛行于周原故地。民俗确切直接的反映历史,反映着周原自古的人文民风。其周原“丧葬”民俗更是延续着诸多华夏文明礼仪经典习俗,这些习俗被周原人代代一笼统的称之为:“规程”。统称的规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在周原故地被辈辈周原人以严谨、崇敬、符合时代文明的文明操持、秉承、沿用至今。“一句那是规程!”在今天的周原故地依旧大于一切理法,其规程的根由又透着中国古代诸多《周礼》、《仪礼》、《礼记》等名著典籍的礼仪、礼节准则。

“规程!”在周原(丧葬)、(婚嫁)、(子祠满月)、(乔迁新居)等重要阶段仪式里真可谓是:“民俗华章,诸礼鼎典。”今天就主要说说周原(丧葬)民俗规程里的那些条条框框事。

人死,历来历代就是被视为一件极大的事项。西汉之前的中国基本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崇拜和宗教信仰仪式。大都还处在以诸神论和对天地、及祖先的崇拜作为礼仪主旨。周原式的“葬礼”起源早,传播广,影响深远。周原葬礼的诞生及运用,更是阐明了文明礼仪国度很早就对生命有了敬畏与珍视。某种,亲人之间阴阳相隔,缅怀追思的沉痛情愫也自然包裹其中。

倒头:即,老人在病危弥留之际。弥留之际几个小时,三五天或十天具体时间不等。期间儿女守在左右,老人儿子还会特意通知重要的亲戚前来探望:(老人的娘家或舅家兄弟姐妹代表。)意欲:生前最后的探视决别,另一层含义就是让老人娘家或舅家代表亲眼目睹老人是正常情况下寿终正寝。

老人咽气后,儿女会第一记下是几点几时几分,以便后续给诸亲朋好友及阴阳先生细表,周原人俗称:阴阳先生,即,“风水先生”。儿女托着悲切之声跑出房间,跪在院外大门处大哭几声并烧(倒头纸)。随即在炕头上给逝者梳洗遗容,穿好老衣(寿衣),门扇或木板支撑起简易的寝床,给逝者面部覆盖一张黄纸(面巾)后安放在此寝床。寝床下燃起青灯,青灯数日不能熄灭。寝床前摆一张供桌放置老人遗像及香炉、祭奠食盘,供桌正前方放置化烧纸钱的乌盆及草席垫子。

闻听儿女哭爹唤娘得嚎嚎悲切声,诸同宗、同族、同姓乡亲会赶来问讯,给逝者烧纸、磕头,简单的吊唁一下。随即同姓辈氏族人会商量一系列的治丧活动。一般都是从逝者长子(请门子)开始,请门子就是挨家登门进户通知村里同族同姓氏人,“吾父或吾母于今日几点、几分谢世……”听罢此言,众同宗乡亲即使在龙口夺食收割着小麦,一切农活自家均另行安排全身投入治丧行列。

治丧:周原人叫(行丧)。也是葬礼中最讲究,最重要的环节。逝者老人的儿子请完门子后,所有同宗、同族的人会霎时云集逝者家里,一切规程事宜也是在请门子协商里拍案。少则几十号人,多则即便所有能垫屁股的板凳、石头墩墩、木头桩桩全用上都安置不下诸位同宗乡党,索性在院子里像开大会一样商量起事宜。先明确安排出几批报丧人员,兵分几路郑重其事的去通知所有亲朋好友,先接收到丧讯的绝对是逝者的娘家或舅家。逝者就性别而论娘家也好、舅家也罢,无不外呼必有一家绝对是逝者的根。华夏朝邦上至皇亲国戚,下到庶民百姓历来都是很尊敬根家的地位嘛!这根家接到丧讯,必然也是第一个赶来庄严肃穆吊唁的亲属。“敬之一礼,还之一礼。”吊唁周原人俗称谓:“奔丧”,这奔丧讲究也是颇多。

其他人员听从安排,各司其职请阴阳先生、油漆匠置办棺材,联系做饭的服务队,鼓乐班,赶集市买菜割肉,搭建宴棚,灵堂。当然不下雨的天气也是要搭建的。妇女扯白绸布缝置孝服,制作麻冠,孝棍,俗称:(柳棍)。儿女、孙穿白色孝服,握白色柳棍,重孙则是黄色孝服与黄色柳棍。

举丧:即,老人逝世的第二天开始。阳阳先生根据逝者的生辰八字,用罗盘勾画墓穴的方位,确定逝者下葬日期。撰写丧礼门牌,也就是(讣告)。周原人的讣告格式填词用句十分考究得体,文意大致如下:“丧母~

不孝男:长子立德、次子立功、幼子立言、等;罪孽深重,不自陨灭,祸延

先(显)妣__母___________老孺人,痛于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日寿终正(内)寝。据生于_______年___月___日,享年___十有____岁。不孝男――――等叩地呼天,悲痛欲绝。亲视含殓,正柩夷于堂,尊礼成服。泣卜即日____时前家奠,_____时安葬,即日_____时扶榇(chen)归(安)葬于村北本府之(莹地)。

倘(chang)蒙

姻世族戚闻

哀子_________________泣血稽(ji)首

齐衰服孙________________泣血稽首

小功服侄________________拭泪稽首

缌麻婿__________________拭泪司书

年 月 日”

注:孤子;母健在,父逝世,称“孤子”。哀子;父健在,母逝世,称“哀子”。孤哀子;父母俱殁,称“孤哀子”,如母先殁,父後殁,则称“哀孤子”。

侍慈孤哀子;母殁后父又续娶,父殁后继母在堂。降服孤哀子;出继或被收养,而本生父母逝世。 对于:(安)、(厝)、(归)的运用:安,有新开拓坟墓之意。厝,有临时之意,对客死他乡之人有旅厝之说。(周易)归,是回归。

注:(讣告上人过60花甲加一天岁,人活古稀加天地两春秋,即:虚增两岁)讣告上明确分列着:大功服孝子、孝侄、孝孙、孝重孙与小功服孝侄、孝孙、孝重孙,这也是所谓本家五服内外远近直系亲属区分的显现。五服:是指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封建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

悬挂大门外的讣告很清楚、明了的撰列着,纵横交错的诸名讳间关系,以及众吊唁者与逝者的辈份称谓。鼓乐班,做饭的服务队,主家一切事项这时都已经安排妥了。家里家外所有人直系亲属穿戴孝服白天跪灵,夜晚守灵。一伙专业人士,这会也在公坟墓地里赶时赶点的挖掘新坟墓。

守丧:一般为三天,个别也有五到七天,这通常是阴阳先生根据逝者的生辰八字而订。这时村里的老桐树上早已挂起了大喇叭,喇叭里吼着传统悲凄的秦腔剧目。守灵期间,逝者儿女身着孝服、手握柳棍白昼跪在寝床跟前,等着在外工作或打工的同族、同宗收到丧迅也一一逐个赶来在逝者遗像前稽首(磕头)、化吊纸钱、上香。赶来吊唁的同宗人绝大多数都是逝者的堂侄、堂侄女,即;逝者儿女的辈氏哥弟、姐妹。

舟车劳顿从各省各地赶回来吊唁他大伯或碎爸(叔叔)、大妈、婶子的堂侄、堂侄女们,进村时必是两眼飙着汹涌泪,嘴里哭喊着自己对逝者的辈份称谓:“nia、我的大伯/碎爸、大妈/婶子您一辈子艰辛持家、待人和善,咋说走就走了,侄女还没见上您最后一面了,nia,我可敬可怜的大伯/碎爸……”

nia,方言里即:“娘”。周原人习惯性的常用在痛苦痛悲的托腔里。于此相近的“nia nia、(娘娘)”即,开玩笑时调侃词句的托音词句。这种带有(nia )娘的哭丧出自古籍《通礼·士丧礼~伏哭》一词:“脸朝下,体前屈,泪涕双抛,放大悲哀声而大哭”。孝子伏哭进村时,不论村里任何人看见,必是迎上去搀扶,同时说一两句宽慰的话。

伏哭着进村的孝男、孝女在寝床灵堂前祭拜礼毕,孝男则留在逝者家里(暖丧)。逝者儿女则会给孝女捧上准备好的孝服、孝衫,周原人俗称:(送白)。孝服、孝衫衣饰上自然有所不同,男性着孝服,女性穿孝衫。孝服:宽大稍短、双袖水桶状、前衣襟中竖系七根对衬白布细带子为扣,倒是很像大褂。孝衫:修身且长,后肩处缝一块孝幡,起右斜边衣领,与传统汉服异曲同工。

孝女收到“白”,与逝者儿女互相宽慰攀谈几句牢记葬日期于心,又放开悲切之腔在逝者儿女的搀扶下伏哭着出门。走出村子很远很远,依然能听到伏哭着唤亲的嚎嚎悲切声。

告先、入殓: 告先、入殓是下葬前一天中午前后要进行的事项,告先就是逝者儿孙及同宗侄子、侄孙均身穿孝服,握柳棍排成一队。逝者长子手捧灵牌位,长孙捧逝者遗像,其他孝子、孝孙各自手握一支点燃的香。在吹鼓手吹吹打打的簇拥引带下,去村里公坟墓地给同宗归西的历代先祖磕头、上香、化吊纸钱。意为:“禀告那边的诸先祖们,今门内又有一位后辈家人魂归灵位,让他们在那边迎接。并护佑逝者一路走好,在天堂佛国与诸位先祖相聚相会。”

逝者入验不过午时,诸孝子、孝孙大约在中午11点左右,结束告先后。随即在阴阳先生的指示下将逝者从寝床上安放在棺椁内,用红绳绊缚逝者双脚踝处,口内噙一枚古币,头顶垫一两本厚书做枕。棺椁枋底铺灰土、柏树枝、红绸褥子。红绸被褥上摆放七枚硬币为北斗七星状。黄被面被子盖逝者身体,红绸褥子上刺“福”字,黄被面被子上绣“寿”字。棺椁枋内四周空隙处用红、黄绸子包裹麦桔为方块型,左右将逝者镶实于棺椁内。捏七个“打狗饼”左三右四塞入逝者袖筒内,逝者女性棺椁内方置一把裁缝剪刀、男性放置私塾戒尺。裁缝剪刀,敬母一生为儿女缝补辛劳。私塾戒尺,尊父一世传书教子功高。放置所有物件后,逝者长子、长媳搀扶逝者舅家或娘家代表开始,其次是逝者女婿、女儿、同族、同宗孝子、等一一列队,缓步围着安祥在棺椁内的逝者遗容,行瞩目礼并鞠躬。礼毕!合棺钉盖,用三块砖头垫在棺椁底处,放在灵堂一侧。麻冠孝帽成上下一字排开,放置在棺椁盖上。

奔丧、迎丧:告先、入殓结束后,赶来吊唁的各路亲戚朋友穿着孝服,带着吊唁亡灵的花圈、食盒、灵幡等纷纷伏哭而来。奔丧、迎丧里外连接同步进行。古代《礼记》曾记载要求:“远道奔丧者,要进其境、其城、其乡而哭。奔丧者与逝者亲属家眷闻声共哀之!”

先被孝子队伍迎进门的奔丧者无不例外,辈份、资历完全可以和戏文里的国舅爷、国丈爷划等号。此处省略就不明说了,周原乃至陕西三秦儿女乡党都懂得。

奔丧亲戚朋友如潮水涌来,少则十几家,多则真的不敢屈指计算。陕西这个地方就是邪,老人在世时诸多老亲戚不怎么走动,甚至几十年互不来往联系,可倒是闻讯他老表哥、老表姐、甚至啥表姑太奶奶、舅太爷仙逝。赶来的诸多亲戚,逝者的儿子、儿媳压根没见过一次,怎么称呼?互相称谓:“老哥、叔、他叔、贤侄”的都有。哎,对不对头就这么叫吧!反正知道辈份,能捋清的人已经合上眼睛了。

迎丧的孝子孝孙们列队出进,一趟趟、一次次把一门门亲戚朋友迎进门。跪跪拜拜、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至少跑一个下午那是必须的。

在村口迎丧长子捧逝者灵位、长孙抱逝者遗像,与奔丧者相视而跪。奔丧者先跪在逝者遗像前化吊纸钱、上香、奠酒、叩首三次(磕头)、再起身作揖。奔丧者施一叩首礼,迎丧队伍随即用磕头还之一礼,作揖也是如此随施即还。随后逝者门子穿孝衫的妇女会上前搀扶着伏哭的奔丧者,走在迎丧队伍里的最前头。白人、白衣、白灵幡、哭声、呼声、皑皑低沉的唢呐声。此刻各种哀声哀调交融在一起,那场面绝对让局外毫不搭干系的人,也动情生哀泪珠涟涟。

迎完所有亲戚,迎丧孝子手握柳棍跪在灵堂左右,亲戚这会也是轮番上前祭奠逝者。站在一旁主持祭奠仪式的阴阳先生会连续喊好一阵子的:“跪―焚香―化吊纸钱―奠酒―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身―作揖―礼退。”

祭奠行礼的亲戚叩首一次,跪在两排孝子则会磕一个头做还礼。等所有的亲戚祭奠结束,挂在老桐树上的大喇叭此刻会准时放出哀乐,灵堂前所有人低头默哀三分钟。随即管事的主管会宣布所有人亲戚,孝子们明早几时几分出殡(起丧)。宣布结束后逝者的诸位儿子、外甥、女婿会去戏台下给今晚所有看戏的乡亲父老发烟,敬酒。意为:“感谢诸位乡亲在家父/家母葬礼上前来(捧丧)”,明日公坟下葬时还需乡亲自愿组成的铁锨队伍出力帮忙。

发烟敬酒结束后,逝者儿女、孙子、孙女、外甥、女婿则会整夜跪在灵堂前守灵到天亮起丧为止。在此期间“升灵”三次,“升灵”即,将棺椁在起初三块砖头的基础上再加三块砖头,直到凌晨四点半将棺椁放置九块砖头之上。不过九块砖头被两条长凳子所代替,意为:逝者后辈子孙辈辈发财出俊贤。

出殡:即,(起丧)。待早晨所有孝子、亲戚、朋友在规定的时间内集合完毕,阴阳先生会宣布起丧仪式开始!随即,逝者儿女、女婿、外甥、儿媳、孙子、孙女双膝跪地嚎嚎大哭围着棺椁跪行,并用孝服、孝衫袖口擦饰棺椁四周。结束后棺椁一头会绑缚八条很长的白幡布,俗称:“八仙幡”。逝者诸儿子、孙子、外甥、女婿每人拉牵一条八仙幡。诸位乡亲抬棺椁,逝者儿媳、女儿、外甥媳妇、孙女在棺椁后头,一手扶棺椁并痛哭唤亲。棺椁出了庭院暂放大门口一会,做一个最后的祭奠告别仪式。仪式伊始,逝者儿子的舅舅则会给逝者的几个儿子,肩膀处搭绑一条“红被面”。周原人俗称:(搭红),舅家搭红是对于外甥在逝者生前履行孝道行为的一层褒奖认可含意。随即,逝者长子面向棺椁而跪念祭文。祭文大意:“吾父/母”生于x年x月x日,殒于共和国x年x月x日。享年xx岁。一生艰辛持家、秉承周风立世……

吾父/母成长于;时局动荡,多事之秋。年馑大灾,注:(1929年,十八年关中大年馑)痛失双亲。天降大泪,草枯芳槁。吃菜咽糠,孤迹渡日。雪霜皑皑,苦日沥沥、、、、”

待长子念完逝者一辈子从生到死的重大沧桑经历后,由逝者舅家或娘家开始,各门亲戚朋友随其后轮番上前祭奠。阴阳先生又要持礼念文:“跪―焚香―化吊纸钱―奠酒―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身―作揖―礼退!”

所有亲戚朋友祭奠结束后,吹鼓手起哀乐哀曲。所有亲戚、朋友、孝子大哭,逝者长子伏身,头顶纸盆,肩膀处拉牵一条八仙幡,被他舅舅或舅家代表搀扶着。重要孝男跟从逝者长子身后,各自拉牵各自肩膀处的八仙幡,此也叫(背灵)送葬队伍也由此缓缓启航前行,孝女们则在棺椁后枋大放悲声痛哭唤亲。铭旌、花圈、挽帐、引魂幡、、等祭奠物品在送葬队伍里被高高托举着。送葬队伍路过村里每家大门口处,每家每户要点燃一堆麦草或者烧纸(路祭)表示对辞亡乡亲的哀悼缅怀。扛铁锨的诸乡党跟在队伍最后。行至村外十字路口处,逝者长子要将头顶上的纸盆重重摔碎在地上。

下葬:送葬队伍到了墓地后,吹鼓手先会唱三折子戏,具体剧目根据逝者性别而定,《河湾洗衣》、《三娘教子》《四贤册》唱给女性老孺人。《下河东》、《祭灵》、《金沙滩》自然唱给某老大人。唱戏期间逝者几个儿子下墓穴窑洞内,墓穴“窑洞”周原雅言即:“安乐宫”。并且擦饰安乐宫左侧墙壁上的“七星孔”,打扫安乐宫地面后,回填装满五谷斗的黄土一斗,安乐宫四角撒少许五谷粮食。

随后小心翼翼将棺椁下放到墓穴安乐宫内,取铭旌盖在棺椁之上。棺椁正前方摆放一木书案,此书案型似长方木凳,由墨汁染漆而成。书案上摆放一个装满发酵面团瓦罐,面团上并且插一根大葱。取意:“逝者后辈子孙聪慧发财、知书达礼。”随即摆放献饭、祭奠花馍、石膏彩绘童男童女、茶具、烟酒等。统称陪葬物品,陪葬物品内,书案、插大葱的面团、彩绘童男童女这三大件绝不能少。书案、发酵面团和大葱代表周原人千百年崇文情怀,童男童女更是古代贵族才能享受的人殉。

摆放陪葬物品后,逝者长子跪在墓穴内朝安乐宫里的棺椁磕三个头后方能起身离开,随即诸位扛铁锨的乡党一起合力往墓穴内填土。即使现在填土都是装载机、挖掘机、这些机械运作,到最后起坟头还要人工在墓穴顶头中央位置插一根竹竿,铁锨来矫正罗盘勾的具体方位。 周原埋人的铁锨队,自古就是众人齐心,诸百把铁锨厚葬一人耳!

新坟丘不一会功夫就被铁锨队码好了,随后逝者主要男孝子如:儿子、孙子、外甥女婿要(圆墓)周原人俗称“全墓”即,新坟培土、修整新坟丘四周凹凸不平处。

祭祀:分为七祭,即:过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七祭期。百日祭、清明祭、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大祭。

荀子曾说:“丧礼若无,焉明死生之义!”辈辈周原人传承的丧葬民俗遵记古礼、古籍丧礼大旨,结合现代周原人推崇的时代文化元素局部改革演变。遵循推广了中国古法圣典《周礼》,又显示着华夏民族崇高的人文情愫。其规程里的条条框框更是彰显着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天人合一,诸多方方面面的严肃性和庄重性。(文/陈伟 图/ 魏连升 网络)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16/1696093415236595.html
上一篇:六亲(六亲缘浅什么意思)
下一篇:从八字看离家(八字离家命)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