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叔虞(唐叔虞简介)

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

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

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故又称叔虞,晋国始封之君。但是他为什么被称为唐叔虞呢?这就要从一个传说说起。

桐叶封弟的故事

《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即位,但是位于今山西境内的古唐国起兵叛乱,幸好被周公(周王辅政大臣)平定。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做游戏,便把玩耍的桐叶剪成圭(一种玉器)的形状,赐给叔虞,并说:“这个地方封给你了。”西周时期,史官制度已相当完善,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史官听到成王的话,便请成王择日举行分封仪式。成王却说刚才是戏言,但史官辩说:“天子无戏言,天子说出来的话,史官要如实记录下来,用礼仪完成,用乐章歌咏。”于是,叔虞便被分封到了和圭形状相似的唐地。

当时的唐地,位于今山西省南部的翼城、曲沃和绛县之间,东临太行山脉东麓,浍水由东北向西南流过,是一块傍山枕水、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原来是上古时期陶唐氏的居所,曾经诞生了伟大的帝尧。到了商代,唐国属于商王朝的方国之一,与商人的关系密切。周人灭商后,唐人并不真正心悦诚服,继续叛乱,不过还是被西周的军队打败了。从武王时期的青铜器大丰鼎铭文和《诗经·周颂·武》的记载来看,周初的伐唐战争在当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首先,唐地所处的汾河谷地,对于保护周都所在的渭河谷地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其次,唐人反叛与三监之乱紧密相连。因此周人必须在敌人盘踞的地方,分封可靠的人建立军事支点,以监督和控制这一地区心怀异志的陶唐氏、夏后氏等国族。可见,唐叔虞被分封在这里,和姜尚封齐、伯禽封鲁、康叔封卫一样,是周王室在东方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史记》的记载并不是当时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

对于这一点,早在唐代,柳宗元就曾撰文指出此事。1990年张颔先生发表《剪桐字辨——析“桐叶封弟”传说之成因》一文,通过文献考辨和列举古文字的证据,他指出“削桐”“剪桐”当为“削唐”“剪唐”之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唐、桐二字在古文字中字形相似的缘故。而“桐叶封弟”这个故事的编造与传播的时间,大致应该是在战国时期,盛传于秦汉之间,此说可信。

真实的叔虞封唐

既然《史记》记载的“桐叶封弟”不过是一个传说,那么真实的叔虞封唐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其实叔虞封唐时,周成王在王都镐京为他举行了非常盛大的册封典礼。在这个隆重的授土授民的仪式上,周天子不仅授予叔虞周人在战争中获得的战利品大路(车)、密须之鼓、阙巩之甲和沽洗之钟,以炫耀周人的武功,而且还赐给他怀姓九宗和职官五正。

所谓“怀姓九宗”属于媿姓狄人,其先就是商代的鬼方,最早可能来自域外,但很早便在今山西境内住留。到了商代末期遍布晋西南一带,有相当的势力。他们被赐给叔虞,显然是周王为了加强他的力量。“职官五正”,杜预认为是五官之长,就是说周王在授土授民的同时,还初步确定了晋国的职官体系。

除了授土授民,周王还为唐国制定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施政纲领。这是针对唐国叛乱刚刚平定,局势动荡不安,各种矛盾尤其是部族矛盾比较尖锐的实际所制定的,说明当时叔虞的立国环境是非常艰难的。所谓“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便是既要维护当地夏代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也不要扰乱戎狄的传统习惯。这样的基本国策,不仅有利于稳定当时的局势,使叔虞尽快站稳脚跟,也为晋国今后在政治制度上率先突破严格的宗法制度,开启尚武、尚法、尚能的发展道路,从而实施各种改革、富国强兵,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叔虞到封地后,积极落实“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国策,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生产。在“拜戎不暇”的环境中,对戎狄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独特性的晋文化开始生成。数年后,叔虞治理唐国政绩斐然,居然在不同田亩长出同样肥硕高大的植株,这在当时被视为“天降福祉”。叔虞赶紧将它们进献给周成王。周成王很高兴,让叔虞将嘉禾赠送给正在经营东土的周公,并作《馈禾》一诗,周公则作《嘉禾》唱和。周成王向周公的转赠,以及二人之间的赋诗唱和,充分说明周王和周公对叔虞政绩的认可和嘉许。

在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类似的记载也有发现。公元2000年,在侯马北赵墓地第114号大墓出土一件青铜方鼎,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认为该器作者就是第一代晋侯叔虞。该青铜器明确记载了叔虞参加了周王主持的盛大祭典,并被赏赐衣服、车辆、马匹和三十朋贝等财物。可见,叔虞作为周王在唐国的代理人,其作为很受周王欣赏,间接表明叔虞在晋国的统治是成功的。

唐叔虞去世后,其子燮父即位,改国号为晋,从此这一国号延续了六百余年,直到公元前五世纪“三家分晋”,才被韩、赵、魏所取代。

唐叔虞作为晋国开国之君,在周初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坚定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国策,不仅使晋国在汾河谷地立足,成为宗周的强大屏障,而且为卓有特色的晋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晋国起源:桐叶封唐的传说及开国之初唐叔虞的治理

#头条创作挑战赛#

晋国,周朝姬姓诸侯国,春秋时最强大的国家,表现出了跨越时代、远超其他诸侯的夸张实力。在其存在的657年里,灭国五十余个,吞地千里,其疆域包括今山西全境、陕西东部、河北西部和中部,河南北部。

在春秋时期,晋国称霸超过一百五十年之久,凭借强大的国力经常压制住齐秦楚三个大国,在春秋时期大多数时间里独霸中原。而且不同于齐楚的间接性称霸,晋国称霸为长期称霸。按称霸最大的标准诸侯会盟来看,有五位国君实现了称霸,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晋定公。在春秋后期,周天子的册立、王室的存续更是直接受晋国决策影响。

春秋晋国疆域

而晋国的文化影响则一直持续到现在,印在了每个山西人的骨子里,流淌在每个山西人的血液里。晋这个字,从此成为了山西的代称,诉说着山西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探晋国的起源。

周武王之子,姜子牙之外孙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武王伐纣说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朝歌,讨伐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

牧野之战地图

周武王的王后叫邑姜,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女儿,被后世誉为一代贤后。她为周武王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第二代周天子姬诵,以及姬虞。

《大戴礼记·保傅》中记载她怀姬诵的时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与人说话不傲慢,生气的时候不口出恶言,独处的时候也不敢怠慢,可谓是中国最早的胎教之道。

传说邑姜怀第二个儿子时,一天晚上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邑姜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这是晋世家的开篇第一段话。

晋祠圣母殿中供奉的邑姜像

桐叶封唐

灭商三年后,前1043年,周武王就去世了,长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四叔周公姬旦摄政。

因不满周公摄政,周成王的三叔管叔姬鲜、五叔蔡叔姬度、八叔霍叔姬处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了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中原有几十个小国也卷入其中参加了叛乱,其中有个小国叫唐国,在今天山西省翼城县西,近在京畿,对西周首都镐京威胁最大,因此周公决定先灭唐国。

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公旦率军平息唐国叛乱,将唐国百姓迁到杜地,并将周王室子孙迁到唐地。

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竹书纪年》

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姬虞,姬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

西周初期的分封

关于姬虞被封到唐地,有个妇孺皆知的传说——桐叶封唐。

一天,周成王和姬虞玩耍,两人此时都还是孩子,稚气未脱。周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送给姬虞说:“我用这个分封你。”随从的史官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姬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史官正色道:“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

周成王便把唐地封给虞,故称唐叔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此事在史记、吕氏春秋、说苑等史料中都有记载。而在《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重言》中,则是周公旦劝谏成王分封唐叔虞。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於是遂封叔虞于晋。《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重言》

桐叶封唐

当然,就算是在许多史料中都有提及,这大概率也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在这个传说里,晋国的出现,只是一个意外,是游戏的产物。然而事实上,这是周公做出的深谋远虑的决定,在临汾盆地建立一个王室的同姓宗藩,作为东北方屏障,来守卫镐京所在的关中平原,以使得周王朝可以千秋万代地存续下去。从后面的历史来看,晋国出色地完成了其被赋予的使命。

晋国作为东北屏障拱卫周王朝核心区域关中地区

晋国和周王朝的血缘是如此之近,为将来参与周王朝事务提供了便利和名分,王室如有内乱或外敌,晋国出手便是义不容辞。东周初期晋文侯护卫周平王东迁,并且消灭周携王势力,承担起了宗藩拱卫王室的重任,可以算是东周开国第一等的功劳。以后更有晋文公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平定周朝王子带之乱,开启了晋国二百年之霸业。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3000多年前的某一天,姬虞穿着阙巩的盔甲,乘坐着文王阅兵时的大路车,军队敲着密须的战鼓,带着工匠、乐师、祝、卜、典策、彝器、乐器、武王、成王所赏赐的财物,以及王室给他配备的“职官五正”来到山西。

他将奉行《唐诰》,这是成王和周公对他的告诫,晋国法律的源头所在。

他也将敲响“沽洗”的编钟,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周的礼乐。

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左传·定公四年》

晋侯铜鼎及铭文

当时,由于唐国地处夏人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加上叛乱刚刚平息,局势动荡不定,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叔虞受封治唐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

第一条,要按照夏朝的制度开启治政;

第二条,要尊重民族习俗治理戎方。

所谓“夏政”,是指大禹奠定的夏朝政治法律制度。《尚书·皋陶谟》和《史记·夏本纪》,都曾记载了大禹和皋陶的对话。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禹曰:“汝言致可绩行。”

这段对话中,皋陶表述了他的治国主张:“宽宏而又庄栗,柔和而能立事,谨慎而又恭逊,有治才而又敬事,和顺而刚毅,正直而温恤,简约而廉明,刚正而笃厚,强劲而合宜,明确有序,于是大吉。而有罪之人,受到天意惩罚,可对他们分别使用五种刑罚。”大禹听了说:“照你的话办必会取得治绩。”从这段对话中略可窥知夏政的内涵。

这一方针成为晋国的传统国策,并对后来晋及韩、赵、魏三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三晋文化体系中尚公、尚法、尚贤的特色,对于后来山西形成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晋国立国之初

王室强藩

周成王十一年,前1032年,唐叔虞就藩的第二年,当时上天降下福瑞,叔虞得到嘉禾,嘉禾异茎同穗,于是献给周成王。周成王命叔虞将嘉禾送往东土馈赠周公旦 ,写作《馈禾》。周公旦接受赐禾后,赞美周成王之命,写作《嘉禾》。

十一年春正月,王如丰。唐叔献嘉禾,王命唐叔归禾于周文公。《竹书纪年》

天降祉福,唐叔得禾,异母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餽周公于东土,作餽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唐叔虞与周成王一母同胞,是至亲之人,两兄弟交流非常频繁。因此晋国在成王时期是和周王朝关系最近的诸侯,超过了鲁国、卫国、虢国、虞国等同姓诸侯。

晋国的强大与其一开始的地位高是分不开的,周王朝最开始对晋国的定位就是镇河汾、治戎狄、守卫宗周东大门,是具有很强的军事意味的,这点从当时周公给唐叔虞的就封礼上便可看出。《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这句话是说,周文王征伐密须国的战利品——密须之鼓及战车,周武王伐纣时身披的阙巩国所产的铠甲,都赐给了唐叔虞。可以看出,在一开始就封时,唐叔虞和他的唐国(晋国)就是被寄予厚望的。

就封时的人员配置也是十分具有优势的,除了周人自己的子弟,还有隗姓的九支族人。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晋国初期的势力在诸侯中是不俗的,基本是汾河谷地首屈一指的。

关于叔虞所封的唐地究竟在何地,历来都有争议。商周之际,以唐命名的地方不止一处,究竟是在太原一带还是在晋南的翼城、绛县一带却争论上千年。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说唐叔封于翼,即今翼城县。《史记正义》两处引《括地志》,其一说为“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另一说为“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近人杨伯峻认为:“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绛,绛即翼”。

唐叔虞去世的年份,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叔虞受封治唐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使得晋国农业、牧业都得到显著发展,政绩斐然可观。

唐叔虞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创始人,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唐叔虞的后裔姓氏,主要有晋姓、杨姓、韩姓、何姓、温姓、贾姓、简姓、曲姓、解姓、侯姓、栾姓、席姓、先姓、谷姓、冀姓、步姓、籍姓、阎姓等。请这些姓氏的读者们记住,你们的根,在山西。

晋祠中供奉的开国之君唐叔虞

改唐为晋

唐叔虞是晋国的开山之祖,但他的封国叫做唐国。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继任君位,将部族迁居到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

山西博物院镇院之宝——晋侯鸟尊,其主人便是晋侯燮

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傍。”《史记正义》

毛诗谱云“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史记正义》

唐叔子燮,是为晋侯。《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汉书·地理志》

此处的晋水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一带,春秋以前,那里还是戎狄活动的地方,唐(晋)没有在那里建国的可能,而且这种说法在文献上也没有佐证。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晋水就是山西翼城县的金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田建文先生在主持的苇沟——北寿城遗址勘探的过程中,依据考古勘探秉持此地为燮父迁徙居晋水旁的所都之地。

从燮父迁都至此到晋侯缗被攻灭之间,晋国国都皆在此地。此地在曲沃滏河的支流金河附近。依据伴随政治中心的变化所发生的语音的转变,金河便是当初的晋水 。

晋古绵上和晋国城址的发掘及其他的晋文化遗址为此金河为晋水提供了充足的证明。

三晋文化研究会的马晓东先生则提出晋国国名源于善射说,其依据为铭文“晋”字反映的信息:其字形正如箭镞插在箭筒之中。

晋字的演变

晋国,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周王朝的历史、山西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都将因其而改变。

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

《重耳传》里的骊姬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子?成语从长计议就与她有关

作者:尤磊

(一组《重耳传》里骊姬的剧照)

(一)曲沃代晋,小宗并了大宗,晋献公怕历史重演,他要杀尽公室

却说晋献公初登大宝时,晋国位于今天山西省西南一隅,较之齐、楚,面积只能勉强算二流。军力上,晋武公以一军领晋侯,齐国早已是三军的编制,楚国更不用说,一直在扩军,晋国也不过与卫郑比肩,比陈蔡差强。总体来讲,处于次等国稍靠后的行列。

此时,诸侯不从齐便从楚,晋献公是个有野心的人,这霸主齐楚做得晋国也做得。

有样学样,若要图强,还要接上周王这条线,而虞、虢正处南通王室,西进秦中的要冲,所以,攻灭虞、虢,是首要任务。

国内尚有一事让他头疼。

曲沃代晋,小宗并了大宗,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的子孙枝繁叶茂,更要命的是,这些公族自侍有功要钱要权不知收敛,根本没将晋献公放在眼里。

老士,你说该怎么办?士蒍有手段,会办事,很受晋献公赏识。

杀!感情士蒍比他还狠。

杀人,总得给个理由吧。

杀了再给!

(二)士蒍的绝户计

士蒍的后人很牛,接下来,我们就隆重地介绍一下士家。

士蒍是唐侯后人,祁姓。周公灭唐,唐国遗民迁往杜地(西安市东南)与荡社戎人杂居,建了杜国。周宣王时,杜伯祁恒为王室大夫。祁恒是个大帅哥,周宣王的小妾想与他私通,他誓死不从,结果这个小妾吹起了枕边风,周宣王一怒之下杀了杜伯。他的儿子杜隰叔逃亡到晋国,做了审理狱讼的士师,隰叔的后代世袭此职,被称为“士”家,士蒍就是他的嫡系子孙。还有一支庶系封在先邑,便以“先”为氏。晋国大夫杜原款、先丹木、先友与士蒍同出一门。

士蒍先是挑起内斗。

群公子中富氏和游氏最为豪富,士蒍让晋献公愈加宠待,然后,散布谣言说:如今富者益富,贫者愈贫,这是因为富、游二氏已经把大家出卖了。于是,群情激愤。士蒍又故做神秘:主公说了,要是大家把他们两家攻灭,财富和领地大家可以均分。我也是看不惯才说的,你们可不敢再到别处说啊。你们信就信,不信就当我没说。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富氏和游氏被自己人灭了族。打着正义的旗帜群体作恶,这事太爽了。

晋献公出来说话了。

富氏和游氏居功自傲,罪有应得,各位爷们儿杀人有功,寡人为你们建了一座新城,英雄汇聚,就叫聚城(山西绛县南),大家快去认领自己的府邸吧。

有些老实的还想作个揖,颂声“主公英明”,话未出口,早被关系好的捅了一肘子,先到先得,谁也不比谁傻多少。

群公子刚把家当老小搬入聚城,晋国大军就包抄过来。除了早已宣示效忠的郤、胥、栾、韩等家族之外,群公子基本上屠戮殆尽。什么英雄汇聚,就是他妈死人扎堆。

有些漏网之鱼逃到了虢国,这样,虢国与晋国就结下了梁子。

(三)晋国与虢国的恩怨说到底在于地缘因素

其实梁子早就结下了。

西周时封了两个虢国,镐京附近那个叫西虢,始封君为周文王二弟虢仲,东方中原地区还有一个东虢,始封君为周文王三弟虢叔,后来,灭于郑武公。

平王东迁之前,西虢君看王室倾颓,带兵灭了焦国(河南焦作),定都上阳(河南三门峡)。原西虢旧地尚存一小虢被戎人占领,后来,灭于秦国。

重生的虢国北方是晋国,西北方是虞国。

却说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老大太伯、老二仲雍都很优秀,但是他特别喜欢老三季历的儿子姬昌,给他取名为昌,也就是认定了这个孙子必将昌盛周国。太伯和仲雍知道了,很伤心。不是伤心于自己位置不保,而是伤心于老爸为这个鸡毛蒜皮的小事伤心。跑吧,这样老爸就不会太难做,二人很快达成了共识。他俩一路南下,跨过长江,到达今天江浙地区,吴国就是他俩创建的。太伯无子,老二仲雍接茬做了吴君。仲雍曾孙周章做吴君时,武王伐商功成。武王感念太伯、仲雍让嫡之功,寻访二人后代,知周章已做了吴君,便正式册封。然后,将周章之弟封于虞国(山西省平陆、夏县一代)。

从字体上看,“虢”乃二虎相争,“虞”则是披了虎皮的“吴”。武王就是要二国尚勇斗狠,把守周室东门。

上阳虢国实力强劲,后来,郑国中衰,虢公忌父以及他的儿子林父、虢仲,孙子丑相继做了王室卿士。

公元前706年,周桓王命虢公林父率芮伯、梁伯、荀伯、贾伯讨伐曲沃武公。后来,虢国又多次干预统一后的晋国内政。这样,两国嫌隙就如海绵吸水,越积越深。

(四)晋献公的老婆与儿子们

曲沃武公也不是吃素的,在还未并晋之前就灭了荀国(山西省临猗县)和贾国(山西省襄汾县),算是劈脸给了虢国一耳光。

灭荀之后,武公将荀地封给了大夫原黯。原黯字息,早年投靠曲沃,老成持重。从此之后,原黯以封地为氏,称荀息。

贾国始封君姬公明是唐叔虞的小儿子,武公灭贾国,带回来两个女人贾君和贾姬,都赏给了太子诡诸。

晋贾同宗,娶同姓,这在中原诸侯眼里可是大逆不道的。因晋国身处戎狄,沾染了胡风,所以也就很少理会周礼。

晋献公至少有七位夫人。

曲沃武公晚年求娶了齐桓公的小女儿,此时的曲沃武公已是风烛残年,不甘寂寞的齐姜很快与太子诡诸混在了一起,不久生下一女一子,送于民间一申姓老妪,女儿以排序名伯姬,儿子名申生。

晋献公嗣位,夫人贾君已卒,便请出齐姜,立为夫人。齐姜不久去世,贾姬无嗣,便将伯姬交由贾姬抚养。立申生为太子,以杜原款为太傅,里克为少傅。

晋献公为太子时,白狄一支、大狐之戎(山西交城县)部落首领狐突归附,将他的儿子狐毛、狐偃,女儿大戎狐姬和小戎子一并带了过来,并将两个女儿嫁于献公。有人说狐突乃周平王太子姬狐的后人,流落到了白狄,若此说成立,晋献公又娶了同姓。

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

史书上说重耳“骈肋重瞳”,骈肋就是肋骨相连为一个整体,重瞳就是一个眼珠俩瞳孔。生而异象,注定这人不平凡,当然,这不过是史家附会,其实就是鸡胸加早期白内障。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伐灭骊戎(渭南),又带回了两个女人:骊姬和妹妹少姬,这两个女人也姓姬。

七个老婆六个同姓一个后妈,晋献公也真够可以的。

(五)骊姬姐妹与妺喜、妲己一样,是弱国向强国奉献的贡品

骊姬姐妹生得狐媚妖娆,很得晋献公欢心。后宫无主,晋献公便想立骊姬为夫人。迂腐的大夫们大多不同意,他们认定了红颜必定祸国。

那,占卜。晋献公想了个好主意。

龟甲烧好,裂纹横生枝节,大不吉。

晋献公黑了脸:用蓍草。

蓍草条分缕析,大吉。

用蓍草占卜叫“筮”。晋献公激动地满脸通红:从筮从筮!

蓍草不灵验龟卜灵验,不如按灵验的办(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卜词上说:专宠会出乱,将夺公之权,香臭在一起,十年臭依然。真是不行啊主公!卜偃(名叫偃的卜人)急了。

什么“十年臭依然”,你说的是个屁!

就这样,晋献公一意孤行,立了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夫人。重耳和夷吾的妈,还有贾姬,自然就是如夫人。

很不幸,后来的事实证明卜偃的论断是正确的。

【作者简介】尤磊,笔名归去来,基层干部,市级作协会员。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16/1697183289327455.html
上一篇:梦到理发是什么意思(梦到理发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下一篇:脚底有痣的男人(脚底有痣的男人命运怎么样)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