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须的人聪明吗(八字须的男人好吗)

药王孙思邈 健康长寿方之一

药王孙思邈 健康长寿方

一位老中医看完本系列文章的内容,评价说:孙思邈被后世尊为药王,医王,自己活了一百多岁,行医救人近百年。

如果中国人按他的方法行事,大部分的疾病都不会生,保守的说,医院的生意会减少三分之二。

可惜很多人不知道珍惜这么好的消灾祛病法,就算拿到了,也像瞎子拿到镜子,就像给聋子奏音乐,随缘吧。

序言

中国的经典上说,人的命运好坏,决定于三个方面:

天命(出生的时间,也叫八字),

地理(所居的位置,也叫风水),

人事(个人的修养,或学识经验),

我们无法重新回到娘胎里重新出生一次,所以天命已经不能改动,能调整的就是后天的地理和人事,而地理虽然可以在风水师傅的指导下调整,但是每个家庭结构不同,每个人名分不同,所以地理位置的吉凶也没有一套标准答案,同一个户型,这家爸爸妈妈带一个女儿,那家是爸爸妈妈带一个儿子,第三家是爸爸妈妈带两个儿子,第四家是单亲带个孩子,四个家庭住的户型一模一样,但是吉凶却不一样。不是房子的问题,而是房子要和家庭成员对应的问题,这一家不可以照抄里一家。

决定个人命运吉凶的三个方面,天文地理人事之中,唯有人事的修炼,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本系列文章就是翻译的药王孙思邈的部分著作,供有缘人参考。

这次新冠疫情,让人感觉到,在特殊时期,公共医疗资源全部倾斜给疫情,很多人有病了无法及时就医,这个时候,最好的就是自己家里或者身边有个医生,比这个更好的就是平时修养身心,尽量做到无病无灾!健康长寿尽天年!

养性序第一

扁鹊说:黄帝说,每一昼夜滴漏下水一百刻。一刻时间,人大约呼吸一百三十五次,十刻呼吸一千三百五十次,百刻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人生在世,不过数息之间,的确如此啊!哎!以前的人们只知叹息时光的流逝,而为什么不去做些有益生命的事情来自补呢?我常常想:一天一夜有十二个时辰,十天十夜有一百二十个时辰,百天百夜有一千二百个时辰,千天千夜有一万二千个时辰,万天万夜有一十二万个时辰,这正好是三十年的时间。假若长寿的人能活到九十岁,也只能拥有三十六万个时辰。区区一百年,仅在片刻之间,生命如此短暂就是与朝菌、蟪蛄也不能相比啊。为什么不善自摄养,而是放纵自己的情欲,孜孜不倦地追逐名利,挖空心思地去谋求虚名,直到老死也不满足呢?故修身养性的人懂得这个道理,对待名和利这些东西,他们向来都是看得很淡;对待非名非利的东西,也同样可有可无的,故他们到死也不会遇到什么危厄。我慨叹时下世风怪僻,人们都放纵淫逸而丧失性命,于是就趁无事空闲的日子,粗略地写下有关养性的内容,用以衰扬人伦之道,有同样心态的君子可以与我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养性,即通过修炼使人的秉性趋向善的方面。若人性本来就是善的,即使不去修炼不会有什么危害;当人性趋向善以后,人的身体内外皆受不到百病侵袭,祸乱灾害也就无从生成,此乃养性的要旨。善于养性的人,总是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就懂得防范,这是他们的原则。所以养性的人,不仅仅是服食药饵、修炼功法,而且还兼修多个方面的品行,如果各个方面的品行完备了,即使断绝了药饵,也足以享受天年。德行不完备者,纵然服食玉液金丹,也不可能长生不老。

故老子曰:善于摄养的人,周游各地也不会遇上诸如老虎、犀牛之类的猛兽,这就是他完备的道德带来的福祉,长寿岂能靠服食药饵就能获得呢?德行完备的圣人之所以要用药饵,是用它来挽救有过失的人。愚昧的人长期患病却不去修炼哪怕只是一种品行,一生疾病缠身也终无后悔之心。这就是像岐伯、医和、巫彭、俞附那样的良医,如今已不复存在的原因。

稀康说过,养生有五大难处:第一难是名利之心不除;第二难是喜怒之意不去;第三难是声色之心不除;第四难是膏梁厚味不绝;第五难是神情忧虑精神散乱。只要有这五难存在,虽然心里渴望长寿,口里吟诵的是养生的至理名言,吃的是食物的精华,呼吸的是天地精气,也只能损害人的操节、缩短人的寿命。只要心中无这五种杂念,于是日渐增加诚信,道德日渐周全,不刻意祈善而自有福气,不求长寿而寿元自延,这就是养生的大旨。然而或许还有一类人,他们时刻把仁义谨记在心中,但却未做多少善事,这种情况或许又稍次了。

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们,都能活到一百岁,而动作还没有显出衰老的迹象。如今五十岁的人们,动作就显得很衰老了。这是时代不同了呢,还是人们已失去了养生之道的缘故呢?歧伯说:上古时代的人,大都懂得养生的道理,效法自然,明白术数,饮食有节,作息有一定的规律,不妄事操劳,故能够使形体和精神两相称合,享尽天年,度过百岁才死去。而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把酒当作水浆来饮,习惯于好逸恶劳,酒醉至极还肆行房事,纵欲,因而使精气竭尽,真元散失。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充沛,不明了固守精神的重要,只图一时快乐,作息无规律,违背了养生的真正乐趣,故五十岁的人便已衰老。

在上古时代,对于深明修养道理者的教诲,人们都能够遵从。对于四时不正的虚邪贼风,都能够适时回避;同时思想上保持恬淡虚无,真气居藏于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病从何而来?所以他们精神都很安闲,清心寡欲;心境安定,无忧无虑;形体虽劳,并不过分疲倦;真气平和而调顺;心想事成,吃什么都香甜,穿什么都舒服,随遇而安,无虚荣,不妒忌彼此间地位的高下,人们皆朴实自然,平易近人。因此不正当的嗜好,也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邪说,也不能迷惑他们的心志;不论愚者、智者、贤者、不肖者皆不惧怕外物影响自己,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皆一致于养生之道。总之,他们之所以能够活过百岁而动作还不衰颓,是因为他们的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啊!因此,人们的长寿与否取决于是否有所节制,若将息调理得当,就会长生不死;恣情纵欲,那么生命就如同早晨的露水般短暂。

歧伯说:人活到四十岁,体内阴阳之气自然地去了一半,日常起居就显得衰老了;到五十岁会身体沉重,耳朵不聪眼睛不明;到了六十岁,气力就会极度衰弱,九窍不通利,下虚上实,涕泪时常流出。因此说: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会时刻注意,于是身体可保强健,不通晓这个道理的人肆意妄为,于是容易衰老。人身子体的秉赋起初都差不多,到后来却不尽相同。聪明的人审察相同之处,愚昧的人审察不同之点。到后来,愚昧的人气力不足,聪明的人气力有余。有余就会耳聪目明,身体轻强,老当益壮,身体强壮的就会更加注重事物的自然之理。因此圣人括淡无为,淡泊滋味,让身心畅快适意,使精神得以固守,于是圣人生命无穷,与天地齐寿。此乃圣人修身养性的方法。

春季三个月,万物复苏,天地间生气勃发,草木欣欣向荣。人们宜当夜卧早起,在庭院中散步,披散开头发,舒缓形体,使神智随着春天的生发之气而舒畅活泼。一定要应和这春阳生发之气而决不不能折逆。此乃适应春天生养的方法,违背了此法,则会伤肝,到了夏天,就要得寒主的病。因为春天生养不足,供给 夏季盛长的物质基础也就差了。

夏季三个月,草木繁盛秀美,天地阴阳之气相交,各种植物皆开花结果。人可们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保 持心平气和,容色才会显得秀美,并使腠理宣通,夏气疏泄,就好像“所爱在外”。这就是适应夏天“长养”的道理,若违反了这一道理,心会受伤,到了秋天,就会得疾疾。因为夏天长养的基础差了,供给秋天收养的能力也就差了,冬天到来

时,就会生病。

秋季三个月,草木自然成熟,金风渐来,天气劲急;暑湿之气已去,地气清朗。这个季节,人们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安定意志,藉以舒缓秋天收敛肃杀之气。意志怎样才能得到安定呢?即精神内守不急不躁,平和秋天肃杀之气;不使意志外弛,使肺气清朗。这就是适应秋天“收养”的方法。若违背了,则易伤肺,到了冬天,就要生完谷不化的狼泄病。因为秋天收养的基础差了,供给冬季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冬季三个月,万物生机潜伏闭藏,水结冰、地冻裂。这时,人们勿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日光显露再起床。使意志如伏似藏,像有私心似的,又如已有所得。还应该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腠理开泄出汗,从而使阳气衰竭。这就是适应冬季藏伏的方法。若违背了,肾易受伤,到了春天,就要得痿厥病了。因为冬天闭藏的基础一差,供给春季生养的能力也就差了。

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依次推移,形成了生长收藏的规律;又有金木水火土的变化,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

人有五脏,五脏化生出五气,发为喜怒悲忧恐这些不同的情志。故大喜大怒,皆可伤气。寒暑外侵,则会损伤形体。大怒会伤阴气,大喜会伤阳气。因此说对于喜怒如不加以调节;不善于调适寒暑,就不会使生命安固。若人们能顺应四时进行摄养,就会免受天折枉死。

仲长统说:王公大人的宫室中,美女上千;卿士的院子里,侍妄数百。这些人白天沉酒于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生活,夜晚则放纵情欲,耗竭精血。整天不问世事,漠然视之。耳中弥漫的是靡靡之音,眼睛中满是淫面邪色。宴乐则足不出户,出游则放荡不归。上面有王公如此的先例,下面众多的人就会竞相效仿。以致生育紊乱,结婚生子太早,甚者孩童就已结婚;有的患有疾病而肆行,这样精气薄恶,血脉不充,婴儿先天便气血不足。等到降生后,养护又不得法,用丝绵絮来包裹身体,用燥烈的五味来削损脏腑使得先天气血不足的婴儿更加虚弱、柔脆。而婴儿还未长大成人时,又在环境的熏陶下,恣情纵欲。这样的的人世代相传,病也随之代代相传。加上国家无医术高明的医生,或医生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工作态度,常常出现误治和过失,恰逢患上某种疾病,因误治而丧命就在所难免了。故曰:如今少有百岁寿星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行为的不检点。

抱朴子说:有人问导致身体受损的,难道仅仅是吗?仲长统说:哪里才只是它啊!令人长生的关键,在于房中。明智而崇高的人懂得这个道理,可以延

年除病,其次不会自己伤害自己。且若在年青力壮时,就知道用还阴丹来补脑,采撷谷物瓜果的精华,故即使不服药物,也不会少于一二百岁。不懂得养生之术的人,古人把这比作用冰杯盛汤,用羽苞蓄火。而且又因才思不足却过度思考而受伤,力量不足却强力撑举而受伤,以及深忧重喜、悲哀憔悴、喜乐过度、欲求过重、凄凄切切、久谈言笑、寝息失时、挽弓引琴、沉醉呕吐、饱食即卧、跳足喘乏、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等等。诸如此类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日久天长地积累下来,积累到尽头,人便早亡了。伤害积聚到尽头也就无言养生之道了,所以养生的人,要做到:不向远处吐口水,不要疾步行进,不要极度地听,不要极度地看,不要长时间静坐,不要站立过久以致疲劳,不要睡得过度。天气寒冷之前穿上厚衣,天气炎热之前换上单衣;不要等到极度饥饿时吃东西,吃也不能过饱;不等到极度口渴时饮水,饮也不能过多。饱食过多就会留结积聚,渴饮过多就会生成痰澼。不要过分荣累不要过分悠闲,不要流汗,不要过多吐口水,不要车马劳顿,不要极目远望,不要多食生冷食物,不要当风饮酒,不要频频沐浴,不要幻想连翩,不要规造异巧的东西。冬天不要穿得过暖,夏天不要过于贪凉;夜晚不宜露天睡卧,睡中不宜用扇;避免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的侵害。五味不宜偏多,因为酸味伤脾,苦味伤肺;辛味伤肝,咸味伤心,甜味伤肾。五味克五脏的道理,一致于自然五行间相克的自然之理。

上述所论及那些伤害,人们并不会即刻就能觉察,是说积累日久便损命折寿。所以善于养生的人,起居遵照四时规律,劳作休息和谐而有节制,真气平和调畅;调节筋骨,就做导引功;祛疾散邪,就行吐纳之术;通行营卫之气,有补泻的方法;节宣劳逸,有予夺的机要。忍怒以保全阴气,抑喜以滋养阳气,随后先服草本、木本药物用以补救体内亏缺的东西,而后服用金丹来固守。养性的妙理,尽在其中。那些竭力追求情欲、淫乐的人,自认为达识知命,绝不拘泥于异端邪说之中,于是极力渲泄情欲,不到精疲力竭绝不罢休,此类人,听说养生之道,都不及风过耳、闪电经目。即使身体沉浸在淫逸中渐渐枯竭,真气在胭脂红粉中渐渐耗绝,自己也心甘情愿,他们又怎么可能听得进去修身养性的道理呢?他们不但不接纳,反而将此称为妖言讹言。若想让他们相信这些道理,就正如让瞎子照镜子,让聋子听音乐一样,纯属无稽之谈!

魏武帝下诏给皇甫隆:听说你年过百岁了,而体力不衰,耳聪目明,颜色和悦,这可是件大好事啊!能将你平日所服食的东西、施行修养的方法告诉我吗?如果可以传授,请呈上密函。皇甫隆上奏道:臣听说天地之间,唯有人最宝贵;人最宝贵的,又莫过于生命。广袤的大地上,自从有了人类,因劫运连连,生命犹如闪电,转瞬即逝。每当想到这些,都会感慨万分。生不再来,逝不可追,为什么不克制情欲,修身养性来保全爱惜自己呢?如今四海平定,天下太平,当施展自己的才华,传布自己的德行,活上一万年;从一万年到无穷,又当通过修道而得。但道的义理易知,实行起来却难。

我曾听说道人蒯京,年已一百七十八岁,身体却依然很强壮。他的养生秘诀,即每天早晨服食玉泉,多次叩齿,这样就能使人身体强壮面色红润,去除三虫而使牙齿坚固。玉泉,即口中的唾液。每天早上未起床的时候,嗽上满口唾液并吞咽下去,再叩齿十四遍,这叫练精。

秘康说:丰年多病,饥年少疾。这话不假!关中地区,土地贫瘠,物产稀少,民风俭朴节约,所吃的食物不过是些酸菜肉酱而已,因此那里的人们少病而长寿;江南岭表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海中的鱼陆地上的菜肴,应有尽有,故当地人多病而早亡。北方做官的人到南方上任,面对如此丰盛的物产,于是认为到了福地。故不论地位的尊卑,年龄的大小,全都尽情吃喝;夜长醉饱,四体热闷,裸露睡眠,以致积食不消。不到一月,无论大小全部生病。有的患霍乱、脚气、胀满;有的患寒热疟痢、恶核疔肿;有的患痈疽、痔漏;有的患偏风猥退,若不懂得如何医治,只好等待死亡。这样的情况,举不胜举,除了解释为水土不服之外,都不知道疾病是怎么得的。静心想想,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啊!因此,学习养性的人须首先明白这些道理,用以自我告诫,自我防范。

抱朴子说:一个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国家,胸腹相当于宫室,四肢即如城郊边境;骨节就如下属百官,神为一国之君,血为臣,气是庶民,知道怎样调治身体就能知道怎样治理国家。君主爱惜民众,故国家安定;人爱惜气,就会保全整个身体。民心涣散国家就会衰亡,气竭绝就会身死。死去的不可能复生,衰亡的则不可能再存在了。故圣人皆要将隐患消除在未发起之先,预治未发作的疾病。

在事情未发生之前着手处理,而不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去挽救。民众难以豢养就容易危害国家,气难以清越就容易身体混浊。故君主如能传播威严与美德,国家社稷就可得保全;舍弃嗜欲,就可以坚固人的血气。于是本性保存,精神气固守,祛除百病,延长寿命。

您知道八字胡在面相学中有何妙用吗

胡须,就是我们常说的胡子,泛指生长在男性上唇、下巴、面颊、两腮或脖子的毛发。青春期后的男性一般都会长胡子。胡子是人身体上生长最快的毛发,这是雄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张作霖

如果要仔细区分,“胡”是指长在嘴边的毛,而上唇的称为“髭”(又叫“八字胡”、“八字须”、“两撇胡”,下巴的叫“山羊胡”,两鬓连至下巴的叫“落腮胡”(又叫“络腮胡”),两颊上的叫“髯”,蜷曲的叫“虬髯”。

在好多的老照片影像当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公众人物都留着浓厚的八字胡,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不得不涉及到我国古老的面相学知识。

面相学在东方最早记载于《礼记》,面相就是人脸所表现出的景象,它是一种透过观看一个人面部特征的方式来论命的学科。

鲁迅

从面相学来说,我们最熟知的一句话就是“天庭饱满,地阔方圆”,天庭就是指额头。代表天,就是先天具备的优势有多少。一个好的面相额头要饱满、明润,即贵寿之相。 地,指的是地格,狭义的来讲,就是下庭部分,即鼻尖至下巴的边缘位置。地阔方圆就是说这个区域要宽厚、圆润。而在现实中,相不由人,好多人的地格并不是这么宽圆,这也正应了好些人老年运衰的趋势。那么为了改变这种先天不足的面相,有相学高人便提出了“先天不足,后天来补”说法,用什么来补?自然就想到了横向趋势的八字胡了。下巴的山羊胡是向下尖细的趋势,所以要清理干净,否则就会破坏地阁方圆的格局。络腮胡在地格区域的部分也能起到补充的作用,但是长络腮胡的人少之又少,就忽略不计了。

中山先生

“八字胡”在欧洲曾是身份象征

近年来,八字胡在男性群体中迅速圈粉。在历史上,八字胡也曾在欧洲风靡一时。

胡子曾经是代表男人社会、职业及家庭地位的重要特征。古罗马时代的高卢男子等都自豪地留着浓密的八字胡。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有了新理解:为摆脱野蛮的动物性,就要刮净脸颊,只留下具有文明、审美意义的胡子。以君王为例,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有着长且浓的八字胡,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则是一抹“八字须”。之后的法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都剃掉了络腮胡,仅凭小巧干练的八字胡作为兼拥皇权和文艺修养的标志。

因受皇家和贵族推崇,八字胡之风吹遍了欧洲大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还恢复了父亲亨利八世设立的胡须税。任何蓄超过两周的胡须(八字胡或络腮胡)都要征税。这并不是因为她讨厌胡须,而是非常流行的胡须时尚对皇室来说是个极具吸引力的财政来源。

到了19世纪,尤其青睐八字胡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发起“八字胡”运动,强制士兵留八字胡。与军人、贵族和社会上层人士相反,服务业人员(餐厅侍者、管家、门卫等)被禁止留八字胡。人的社会地位看胡子便一目了然,用餐的有胡子,端盘子的则必须刮掉。

没有八字胡而受尽歧视,服务员们终于爆发了。1907年,法国咖啡馆侍者掀起大罢工,要求有权留八字胡并享受一天带薪假期。这两个诉求最终都得到满足。大小剃须店因而随之遍地开花,所有男性都获得了两撇漂亮而满意的八字胡。

莫泊桑

法国作家莫泊桑赞叹:没有八字胡的男人绝非真正的男人,一张阳刚的脸庞必须配上八字胡!而德国则流行着“一个没有八字胡的吻就像一碗没有加盐的汤那样乏味”的说法。

二战前后,八字胡的命运急转直下。纳粹头子以及其他有争议的人物,让胡子被印上了一些负面烙印。近年来,过气的八字胡的魅力又被时尚和慈善领域重新拾起,越来越多的欧洲男性留起了八字胡。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6月下

稿件来源 | 《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 | 少时

微信编辑 | 笺迟

“八字胡”在欧洲曾是身份象征

近年来,八字胡在男性群体中迅速圈粉。在历史上,八字胡也曾在欧洲风靡一时。

胡子曾经是代表男人社会、职业及家庭地位的重要特征。古罗马时代的高卢男子等都自豪地留着浓密的八字胡。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有了新理解:为摆脱野蛮的动物性,就要刮净脸颊,只留下具有文明、审美意义的胡子。以君王为例,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有着长且浓的八字胡,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则是一抹“八字须”。之后的法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都剃掉了络腮胡,仅凭小巧干练的八字胡作为兼拥皇权和文艺修养的标志。

因受皇家和贵族推崇,八字胡之风吹遍了欧洲大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还恢复了父亲亨利八世设立的胡须税。任何蓄超过两周的胡须(八字胡或络腮胡)都要征税。这并不是因为她讨厌胡须,而是非常流行的胡须时尚对皇室来说是个极具吸引力的财政来源。

到了19世纪,尤其青睐八字胡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发起“八字胡”运动,强制士兵留八字胡。与军人、贵族和社会上层人士相反,服务业人员(餐厅侍者、管家、门卫等)被禁止留八字胡。人的社会地位看胡子便一目了然,用餐的有胡子,端盘子的则必须刮掉。

没有八字胡而受尽歧视,服务员们终于爆发了。1907年,法国咖啡馆侍者掀起大罢工,要求有权留八字胡并享受一天带薪假期。这两个诉求最终都得到满足。大小剃须店因而随之遍地开花,所有男性都获得了两撇漂亮而满意的八字胡。

莫泊桑

法国作家莫泊桑赞叹:没有八字胡的男人绝非真正的男人,一张阳刚的脸庞必须配上八字胡!而德国则流行着“一个没有八字胡的吻就像一碗没有加盐的汤那样乏味”的说法。

二战前后,八字胡的命运急转直下。纳粹头子以及其他有争议的人物,让胡子被印上了一些负面烙印。近年来,过气的八字胡的魅力又被时尚和慈善领域重新拾起,越来越多的欧洲男性留起了八字胡。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6月下

稿件来源 | 《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 | 少时

微信编辑 | 笺迟

岁首和生肖的变化究竟在立春算还是正月初一?

每年的农历(夏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一般而言,到了春节,人人都大了一岁;同时,生肖也在此日更换。这本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不知几何起,“立春是岁首”“立春换生肖”的说法在民间甚嚣尘上。岁首之争,差不多已经是每年初互联网中的“保留节目”了。那么,真的按传统来,岁首究竟是正月初一还是立春;生肖究竟又在哪天换呢?

第一轮十二生肖邮票

皇历:西汉起明确正月朔为岁首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新年”“元旦”“岁首”,俗称“过年”“过新年”,是汉族传统四大节日之首。正月初一又名正月朔(“正月初一”“正月朔”下文统称“正月朔”)。朔是指每月农历初一,是每月起始的日子,此日地球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正月朔不但是月首,而且是岁首。

月相成因示意图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对正月朔和立春的地位进行了明确。《史记·天官书》明言:“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此书明确了汉武帝时正月朔才是岁首的地位。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也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为开始之意;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正月》也写得明明白白:“正月朔,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玉烛宝典》

《史记·历书》又说:“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指的是夏朝岁首是正月初一,殷商岁首是十二月初一,周朝岁首是十一月初一。我国古代有干支记年月日的传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则组成“十二地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两两相配,组成了干支纪法。年、月表征地球公转,每圈为1年,均分为12格,每格为1个月份,各对应十二地支;日、时表征地球自转,每圈为1日,均分为12格,每格为1个时辰,各对应十二地支。农历十二支配月建,是指: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这便是“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说法的由来。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历以来,至今大都采用夏代的建寅制,农历也因此被称作夏历。农历不能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其月是根据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配合太阳阳光的二十四节气,其岁是以回归年为基准确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统一,而且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书便是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立的《太初历》。西汉建立后,历法沿用秦昭襄王时期的《颛顼历(古六历之一)》,秦以亥月(十月)为岁首。颛顼历实行一百多年后误差日渐增大,朔日却能看见月亮,“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汉书·律历志》)十月为岁首的制度和也人们惯用的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不相符合,给农事带来不便。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日,月半合朔,是求之不得的历元时刻。大中大夫公孙卿、太史令司马迁上奏汉武帝:“历纪坏废,宜改正朔。”于是,汉武帝令司马迁等人“议造汉历”,并将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以纪念《太初历》创建。

汉武帝

生肖其实是地支的民俗版,最早的记载始于东汉王充名著的《论衡》。《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基本用夏历,正月朔一直是官方规定的岁首。所以,古人生肖明确按正月朔算。

王允“论衡”浮雕

汉代白玉十二生肖印纽

谶纬:谁规定立春为岁首

古代的历法都是由官方颁布的,人们把历书称为“皇历”;清朝因乾隆帝名“弘历”,避讳为“时宪书”。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皇帝刷存在感改元,朝代刷存在感改历。汉朝以后,曾有几名皇帝进行过改历。王莽篡汉后,规定十二月朔为岁首,是为殷正。曹丕篡汉后,并未改历;而其子曹叡因怨恨曹丕杀母其甄氏的缘故,为了否定曹丕,也一度改为殷正。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为了拉近姬周的关系,也用周正。但从未有朝代或皇帝规定以立春为岁首,都是以朔日为岁首。

南京紫金山浑天仪

日晷

与改元相比,改历的严重性有过之而不及。立春换生肖在传统根本不可能,因为这样做在皇权时代算造反。古代律法也因此严禁民间私习天文历法,否则即是重罪,最高可处以死刑。法律禁止私习天文始于西晋,“禁星气、谶纬之学”(《晋书·武帝纪》)。唐朝对私习天文、历法有了更详细地规定,并规定浑天仪等各类观天器材民间也不得拥有,“诸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若将传用,言涉不顺者,自从造‘妖言’之法。‘私习天文者’,谓非自有图书,转相习学者,亦得二年徒坐。”(《唐律疏议》卷九“私习天文”条)“诸造妖书及妖言者,绞。”(《唐律疏议》卷十八“袄书袄言”)鉴于严重性,唐朝还规定私习天文、历法不得自首,“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例。”(《唐律疏议》卷五)明朝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历学》中也写道:“国初学天文有厉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1606年历书,即《大明万历三十四年大统历》,其扉页上赫然写有:“钦天监奏,准印造大统历,颁行天下。伪造者依律处斩,有能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

《唐律疏议》

那么,谁在说立春为岁首呢?魏晋至隋唐以来,虽然谶纬之学在朝廷的打击下,逐渐走下坡路,但民间谶纬神学的传统还是存在(可见《澎湃新闻·翻书党》2017年11月16日《“预言奇书”《推背图》真的准吗?》一文)。相传五代末,方士徐子平在唐朝李虚中的命理学的基础上,以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立论,称为“四柱”;每柱配以天干地支,合起来为“八字”。此术以“四柱八字”推算人的命运,以始创者得名,故称“子平术”。宋代有人将子平术整理成书,名《渊海子平》。

传说中的徐子平

上海广益书局版《渊海子平》

子平术虽然和农历一样,也用天干地支记年月日,但是请注意,只是名称相同而已,它的年月日与夏历完全是不一样的。中国也从未存在过单独的“干支历”。子平术并不以夏历计算年月,而改以二十四节气定年月,类似纯阳历。每月以序数为奇的节气为始点,以序数为偶的节气为中点。立春为一月(寅月、虎月)之始,惊蛰为二月(丑月、牛月)之始,依此类推。于是,在这套算命占卜体系中,立春就成了年的起点。还有在子平术里,立春只是一个几时几分的时刻,因此产生了一天存在两干支的现象。子平术在以来影响很大,当代就有人误以为按传统算法,以立春换生肖。

历朝官方天文历法工作者中, 只有北宋沈括一人曾提出类似以气代月的历法,以立春为岁首,即他的《十二气历》。但他身为官方天文历法工作者(提举司天监),深知私设历法的利害,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采用他的建议, 只写于私人笔记《梦溪笔谈》中:“今此历论尤当取怪怒攻骂, 然异时必有用余之说者。”

沈括

传统:古人在哪一天过年?

古人过的是什么年,在哪一天过年,对于厘清何日为岁首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参见古人的文学作品。北宋王安石《元日》是长期被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名诗,全诗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即正月朔,当今的春节。首句结合诗题,写得很明了,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皇帝何日过年,最具有说服力。请欣赏清高宗乾隆皇帝的《除夕》,诗言:“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此诗写于1796年2月8日,次日便是夏历丙辰年正月元旦。就在这一天,乾隆帝将皇位传给了嘉庆帝,自己退位当了太上皇。可见,皇权时代没人在立春那天过年的。

乾隆《除夕》

嘉庆元年元旦新皇帝所书吉语

有没有人按立春过年的,答案也是有的,是太平天国。它是太平天国的《太平天历》,为“南王”冯云山在狱中所创制。太平军于咸丰元年(1851年)闰八月一日攻克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后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史称“永安建制”。历法也在永安正式颁行,开始实行于壬子二年正月初一日丙申,即清咸丰元年夏历十二月十四日乙未,公元1852年2月3日。“天历”规定每年为366天,单月31天,双月30天。不设闰年,不置闰月,不计朔望,十二节放在各月月首,十二气置于各月月中。如以正月初一日为立春,十七日为雨水;二月初一日为惊蛰,十六日为春分。“天历”和子平术一样,以干支纪年、月、日。“天历”颁行最大的考量是出于政治方面,将流传两千多年的夏历视作“妖历”,是对清朝“正朔”的公然否定。太平天国严禁私过“妖历”,否则重罚。1854年1月29日,即定都南京后的第一个春节,“咸丰四年甲寅,正月元旦,金陵城中女馆,着裙共相庆贺,伪女官觉拿去,或杖或枷锁,目为妖。”(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

冯云山

农历元旦是在民初被改名为“春节”的,生活在清民之交的人如何过年,也助于我们找出事实真相。1913 年2月5日,“过一骨董肆,见有胆瓶,作豇豆色,虽微瑕而尚可玩,云是道光窑,因以一元得之。范总长辞职而代以海军总长刘冠雄,下午到部演说少顷,不知所云。赴临记洋行购饼饵、饴糖共三元。”6日,“旧历元旦也。午后即散部往琉璃厂,诸店悉闭。”从鲁迅日记可知,1913 年他在年三十和正月朔都在教育部上班。因国家刚刚推行新历,作为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首先遵守政府的改历法令,在旧历新年即正月朔没有放假。但是,从他提到店铺在三十开门而在初一不营业来看,社会上商人和民众还是在过年。1915年2月14日正月朔,鲁迅赴老师章太炎处拜年,“午前往章师寓,君默、中季、逖先、幼舆、季市、彝初皆至,夜归”。1935年2月3日除夕夜,鲁迅在给黄源的信里说:“今年爆竹声好像比去年多,可见复古之盛。”鲁迅日记说明,传统上清人过的年是正月朔,绝不会是立春。

最有说服力的日常生活用品则是历书。清朝钦天监官方刊行皇历“时宪书”出现的“凡三百五十五日”“凡三百八十四日”字样,只有以正月朔为岁首,因农历设闰月的缘故,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天数;并产生“一年无立春”“一年两头春”的现象。立春的时间间隔为固定的回归年长度365.2422天。如皇历以立春为岁首,采用子平术这样的纯阳历算法,根本不会出现上述情形。立春派(“立春派”“子平术”下文统称“子平术”)所称以立春为岁首的“皇历(黄历)”,恐怕只有《太平天历》了。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时宪书

大清光绪三十二年时宪书

溯因:种下的祸根

那么究竟是谁造成了今天的岁首之争?《中国科学报》2015年2月13日《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一文,阐释了原因:“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皇权政治,也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历法改革,即在废除皇帝年号的同时,废除中国传统历法,采纳来自西方的耶诞历。……至一度禁止汉族人民过农历“新年”。……这段废历的真空时期,民间命理学家的历书开始流行,正统农历与命理学历书开始在民间混淆,为今天的岁首之争种下了祸根。”

1912年1月1日,中华成立,就任临时大总统;同时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宣言书末尾所署时间为“大中华元年元旦”。从此,“元旦”不是正月朔的名称,变成了西历新年的称呼。次日,为了表示和旧时代决裂,他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出了《改历改元通电》:“各省份都督鉴:中华即日起改用阳历,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的元年元旦。经各省份代表团决议,特由本总统颁行。订于在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请布告,孙文。”

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一度规定新年、元宵、端午节、七夕、重阳等农历传统节日,一律改成按阳历过(日本就是如此操作)。但数千年习俗又岂是一朝可以改易的。1914年1月,北洋政府好只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全国人民准予休息一天。这便是“春节”的由来。在眼里,这个也成了袁世凯的“罪状”,数次提出废除“春节”,响应者甚少。

《呈拟规定四节由》

1928年6月15日,的国民政发表《统一宣言》,名义上统一中国。为了表示告别传统,国民政府将旧历(农历)视为了“废历”,将新历(西历)当做“国历”。在与传统告别方面非常激进,当年就发起“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运动。12月8日,中执委又提出了《中央对普用新历废除旧历协助办法》,正式通知各级党部及全体民众团体废除旧历,禁过春节;并严禁民间过春节,贴春联、燃烟花爆竹等一切过年的民俗活动。

《长沙日报》1929年2月10日《打倒正月初一》专号

《北洋画报》1929年第281期《废除旧历之方法》

《上海市政公报》1929年23期 《为据社会局呈为实行废除旧历各办法转呈核示》

1930年6月26 日,国民政府制定《推行国历办法六项》,规定:“一、移置废历新年休假日期及各种礼仪点缀娱乐等于国历新年……废历新年不许放假,亦不得假借其他名义放假。二、各地集镇墟市以及庙会等假期一律遵用国历……严禁沿用废历。三、废历通信及附载废历之刊物一律禁印禁运禁售……四、各地农民耕作日期改用国历推算与指示……五、多印国历历本、日历、日月历份牌等以广推行……六、规定凡商家账目及民间契约及一切文书簿记等一律须用国历,方有法律效力。”

《首都市政公报》1930年第54期《 各校实行废除旧历年假》

学校过年不得停课,学生们在图书馆自习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无暇贯彻执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的政策,社会上旧历及相关习俗反弹更甚。1934年初,不得不承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停止了强制废除旧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1935年2月4日,坚决要取缔春节的,自己却跑到庐山过起了春节,日记说“今日为旧历元旦,天朗气清”“在牯岭祈祷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云云”。

庐山牯岭东谷“主席行辕”美庐别墅

虽然旧历最终没有被废止,但是恶果已经不可挽回。由于不存在官方的农历,风水命理(算命的)历书乘机争夺历统,发售了古代只有官方机构钦天监才能发行的历书,混入正统农历之中。“新文化运动以来,破除迷信是时代主流,八字算命属于被打击之列,不敢过分大张其鼓,只能借着民俗学的名义,在传统农历的框架中为自己张目。”(吴国盛《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

命理家发行的历书真步堂《伯励氏七政经纬历书》

这些风水命理历书以子平术的市场为最。子平术利用“春节”字眼作文章,说传统岁首是立春,本叫“春节”,把“春节”的名字和地位给了正月朔;甚至造谣说《太初历》等历法就是以立春为岁首。误导大众,剥夺春节新年地位,这是第一个危害。春节在是被打击甚至禁止的,话怎能反过来说呢?

风水命理历书更大的危害,也是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坏农历。由于干支在传统农历和命理学中都使用,但是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和范畴,就因为共用一套干支名称,很容易出现歧义;再加上现今算命的别有用心的解释,企图将农历与干支割裂开来,导致大众对干支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天文学家等传统农历的捍卫者为何对算命的在干支纪年上搅混水感到无比愤慨呢?皇帝年号取消之后,传统农历只剩“干支纪年”这一种纪年方法了。它若出现歧义,整个农历纪年体系就全完了;当代人研究历史也会发生极大的混乱。《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举例说明:“过去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相搭配的时代,年号纪年由皇家发布,一言九鼎,民间算命先生在干支纪年问题上做些手脚,无碍大局……但是现在皇帝年号没有了,干支纪年成为农历仅有的纪年方式,若是被误解成从立春算起,那整个农历就乱套了。公元2010年2月14日是农历庚寅年的正月初一,公元2011年2月3日是农历辛卯年的正月初一,但若按照干支纪年从立春算起的‘星相家法则’,这两个日子就都是农历庚寅年的正月初一了。”

上文已经说明,正月朔换生肖从汉朝时期就开始了,立春换生肖的子平术只是五代末才有的,夏历的历史远远长于子平术。子平术也并非风水命理的唯一标准,浙江温州民间还有过冬至大一岁的习俗,即以冬至为岁首。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我国有明确的农历官方出版机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春节也拥有国家法定节日的地位;但长期对于农历的标准和地位一直没有明确,这也是造成岁首之争的原因之一。好在2017年5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标准号:GB/T 33661-2017,实施日期为2017年9月1日。国标注意到了“农历发布和发行管理规定的缺失,又会进一步导致因为自行编算或辗转复制而内容错误的农历日历公开发行给社会带来的混乱”的社会局面,要求公开发行的日历产品必须包含公历和农历的日期对照以及二十四节气,符合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从而有效遏制内容错误的农历日历产品随意发行的无序状态。它对农历年月日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如农历日明确按北京时间0时算起;这样,从几时几分的立春时刻进入新年,完全是错误的。标准中例子也说明,甲子年(鼠年)起讫日期,为正月朔,并非为两个立春。现在,生肖该在哪天换,答案是很明确的了。

《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农历干支和生肖的定义

参考文献:

韩大强:《疏离与妥协——鲁迅日记中关于年的意识》,《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3期

吴国盛:《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中国科学报》,2015年2月13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17/1696089516225831.html
上一篇:八字宗教缘分(八字姻缘口诀)
下一篇:八字只有一个财星也离婚(八字只有一个财星也离婚好吗)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