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张小娴:没有什么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你只需要变成更好的你
吴小莉专访作家张小娴
张小娴,中国香港当代女作家,代表作有《面包树上的女人》 《爱过你》《爱情教过我们的事》等等。由于她的作品大多讲述爱情, 她也是继琼瑶、亦舒之后,两岸三地最受欢迎的爱情小说家,被称为 “全世界华人的爱情知己”。此次专访也是张小娴时隔三年疫情之后,首次面对媒体,她选择重回校园,讲述不仅仅是爱情的人生体悟。
最好的爱情是什么?
吴小莉:你觉得最好的爱情是什么?
张小娴:最好的爱情,就是你平常吃的炒菜,在家吃的东西,我现在比较喜欢简单的。
以前恋爱的时候,你会觉得,对方是我的,你是我的。但是对我来说,现在这个阶段,我希望你有我在身边的日子,比没有我在身边的日子过得更好。
我是很喜欢孤独的,但是我要三分的孤独,七分的陪伴。
吴小莉:那可以告诉我们,现在你的七分陪伴,除了书之外,是不是还有那个七分深情陪伴着你呢?
张小娴:我一直有的。现阶段对我来说,可以在他面前做你自己、展现最舒服的状态、你是有安全感的,这是最舒服的境界。我记得我去内地一个大学演讲的时候,都是大学生,我问他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要灵魂伴侣还是生活伴侣?灵魂伴侣的举手,然后几乎都举手。我就说:你们,我知道你们还是太年轻了。
吴小莉:你所谓的灵魂伴侣应该是什么呢?
张小娴:很难形容,因为每个人要求都不一样。当时我问他们,你觉得什么是灵魂伴侣?他们给我的答案就是,我们都喜欢同一首歌、同一部电影,我不会说这个有什么问题,但是每个人的要求不一样,我觉得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你的深层次沟通,有时候不言不语也可以沟通,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灵魂伴侣。但是灵魂伴侣对我来说,可能最终是不会在一起的,在一起就变成生活伴侣。但生活伴侣其实也很难得,因为你要跟一个人生活,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对我来说,爱情终归是会分开,如果爱情最后有结果了,最后走在一起,你就珍惜这份真诚,珍惜这份爱吧。
“当你变好
你才会遇到更好的”
吴小莉:青年群体希望独身的人可能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人觉得“爱无能”了,你怎么看这种情况?
张小娴:我觉得单身和不单身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个很自由。以前你觉得单身很孤独,但是现在很大的改变就是,我去餐厅吃饭,常常看到几个女生喝红酒、吃饭,很享受单身的生活。我觉得她们还是需要陪伴的,但是有朋友之间的爱,不一定是男女之爱。最重要的是,有几个陪你一起单身的朋友。我不知道男生是怎样,女生很多都是这样的。
吴小莉:我最近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很有意思的就是,当一个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自我查找问题,觉得我们不够好,或者说当我们在渴求爱的时候,其实我们是缺乏爱的。所以我们一直说你需要给我爱,但是如果像你说的,我们如果自己活得够强大,我们可能就没有这种匮乏感,所以要想办法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张小娴:当你变好,你才会遇到更好的。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变成一个更优秀版本的自己。但是去变成一个更优秀的自己,你有没有那个领悟力和能力,需要实践。你可能不知道在什么年纪是一个更优秀的你,你现在20岁,可能更优秀的你是29岁,你要慢慢走过去。当中可能很多痛苦、很多眼泪,但是你必须要经过那一段路,你今天所有的痛苦和劫难,都是你人生必须走过的路程。你现在可能没有光,但是你走过去的时候,慢慢就会有光、有花了。
“如果你没有童心
你是没办法创作的”
吴小莉:我看过一个评价,说很多的爱情小说女作家中,你的少女感最强,你听过这种评价吗?
张小娴:我也没有特别去留意,但我觉得我不是。对我来说那个不是少女感,那个是我的童心吧。我觉得写作的人、做创作的人,有一部分都有小孩子等等童心,因为那就是你创作的其中一种力量。如果你没有童心、没有不成长的那一部分,你是没办法创作的,那部分就是你最真挚、最难得的一部分。比方说,你不想长大,你才会相信天长地久,才会相信爱情,相信很多很多事情,你才会还去追求很多事情。
“疫情之后,
我觉得人生不要太执着吧,
但也不能懒惰”
吴小莉:你会不会觉得疫情三年变化,自己在心态上、人和人的关系上变化很大?是越来越疏离,还是越来越亲密?你对于伴侣或是爱情的感觉有变化吗?
张小娴:我是一个比较孤独的人,可以在家里做的事情,我都不去外面做的。做运动什么的,我也没有。但是疫情之后,我很想找一些旧朋友,以前好多年我都没想过去找他们的。甚至我会觉得,我要找他们见一个面,这方面跟我以前区别挺大的。
另外就是,你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吧。我的一些亲人也因为疫情离开了,我也听到一些朋友生病什么的,所以你会觉得人生不需要太执着吧,很多事情你都没办法控制,所以你可以放下一些东西。但是有个矛盾就是,当你放下一些执着,你没有以前那么追求完美的时候,你可能会变得懒惰。
吴小莉:所以你怎么去平衡这种心情?好像有人说,疫情之后变得越来越佛系了。
张小娴:我是一个不停想放弃的人,但是我从小到大做任何事情,我都觉得我要放弃,但是我从来不放弃。如果我觉得做这个事情,做不做都差别不大的时候,我会跟自己说,我再努力一次吧,我再试一次,去做这个事情,看看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我以前觉得余生很长,但是经过这三年,我觉得好像余生没有很长,因为你过去的日子肯定比你将来的日子,理论上应该短一些。所以我觉得对我来说,余生已经不远了。
没有什么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
你的心理没准备好,
那你就不适合结婚
吴小莉:那么你觉得,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情,重要吗?
张小娴:我觉得不重要,我觉得没有什么适当的年龄该做适当的事。有些人觉得,我是不是该结婚了?我这个年纪应该结婚,或者我什么年纪应该生孩子,我觉得没有,我觉得你的心态最重要。如果你的年纪是32岁,但是你内心只有12岁,那结婚不适合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人生应该去不停地尝试,不应该被你的年纪去局限你要做些什么事情。
吴小莉:你说女人最好的年纪是35岁,为什么会这样说?
张小娴:20多岁也好,30多岁也好,都挺好的,因为我已经经过了。我觉得35岁没有太年轻,也还没有到中年,35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或者你正在做不错的工作。然后你会开始知道怎么去打扮自己,你20岁的时候,可能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的。但是35岁,理论上你比较成熟,但是你也没有太成熟。我觉得对我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年纪。当然我觉得40岁其实也不错,所以很多人很难去比较。但是我没有觉得某一个年龄应该做什么,我应该穿什么衣服,应该怎么怎么样,这个对我来说不重要。
制作人:韩烟
编导:梅苑
编辑:孟涵
作家张小娴携新作来深圳畅聊爱情,讲述四个女人港漂故事
南都讯 记者谢粤蕾 暌违八年,华人爱情知己、阿里文学签约作家张小娴携小说重回大众视野,全新力作《爱过你》由磨铁图书重磅推出。8月18日下午,张小娴新书《爱过你》签售会在深圳罗湖书城举办,很多被她影响过恋爱观、婚姻观的读者集聚于此。
金庸先生曾说:“关于爱情的问题,你应该去问张小娴”。在《爱过你》中,张小娴通过四个都市女孩跌跌撞撞的成长,用多情而细腻的文字,走进每个人的内心,刻画了四个极度浪漫又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并以此献给所有想爱、爱过、错过、无悔的人。时隔八年,张小娴历经沉淀,强势复出,用熟悉的温柔笔触带读者走进《爱过你》的悲欢离合。张小娴至今已出版超过四十本小说和散文集,代表作品有《谢谢你离开我》《我这辈子有过你》《面包树上的女人》等。
与张小娴对话·关于爱情的问与答
问:您八年没有出版过长篇小说,为什么这次选择以《爱过你》这部作品回归?这部跟以往的作品比对您来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答:我一直想写的是爱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之中,故事里不同的人物身上发生的一切,他遇到的人、爱上的人、他的挫败、悲喜、幸福、伤痛、希望和失望、完整和破碎,这些经历最后也会成为他这个人的养分,使他成长,成长之后,他对爱情和人生的看法也会有所改变。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个未完的故事来到这个世界,寻找那个帮我把故事完成的人。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错过了。我们的故事或许有个大纲,但是从未写好,一路走来,你遇过和爱过的那些人,都帮着你一点一点的把故事写出来,成就那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爱过你》要写的就是那一段千回百转的历程。无论结果怎样,爱过就是活过。
问:这一次新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四个共同成长的女孩,那书中具体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呢?
答:《爱过你》的故事发生在香港,时间横跨十五年。本来天各一方的四个女孩刚好在这个小城相遇相识,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来自重庆、东北和绍兴的三个女孩子,她们初到这裡,人生路不熟,只有飘泊感而没有归属感,在她们心中,香港是异乡,是人生的过渡,是早晚要离开的。然而,在香港出生和长大的那个女孩同样也有摆脱不掉的飘泊感。
生而为人,本来就是飘泊无依的,四个年纪相近的女孩,她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个性也完全不一样,这些差异偏偏就像镜子那样,她们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她们在飘泊的路上遇到了一起渡河的人。
问:您写了很多很极致浪漫的爱情故事,那您觉得爱情是人生的必备品吗?爱情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答:人是可以没有爱情而活的。人不能没有空气、食物和水而活;但是,没有希望、没有梦想,没有书,没有音乐,甚至没有了爱情,人还是可以活着的。只是,没有了这一切,活着也未免太苍白了。
爱情或许会使你失望、痛苦和心碎,可它也会带给你甜蜜和幸福,它给了你希望和梦想,它给了你温暖和牵挂。它是牵挂,也是牵绊;它是自由,却也是束缚,它不是必需品,你可以不要,但很多人往往是宁可心碎也要拥有的。
问:在您的作品中有很多爱的不顾一切,结局却可能不够圆满的人物,很让人心疼,您自己在塑造这些人物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答:作者创造了他笔下的人物,一路写下去,人物会渐渐活出自己的生命。没有人是完整或者完美的,是我所经历的一切使我成为今天的我,人都不圆满,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追求的只是无数小小的圆满。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甜蜜的瞬间足以让我们怀念一辈子。
我也是那个会不顾一切去爱的人,我创造的每一个小说里的人物,虽然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或许还是会受到我的感染,在追求爱的路上奋不顾身。
问:现在社会中,很多人在选择恋爱、婚姻的时候会设置很多像物质条件这样的条条框框,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答:人的矛盾是常常横亘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想要追求梦想,却无法摆脱现实的枷锁。我们永恒的失落是面对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落差。明明没有梦想也可以活,人为什么需要梦想?因为现实无法完全满足我们,我们一直都走在现实与梦想的边边,有的人在恋爱和婚姻的时候会设置许多物质条件,这种想法,无所谓对错,每个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也不一样,要是你把恋爱和婚姻看成人生必经的阶段,你的要求也许会现实一些;要是你把这两样看成是生命中难能可贵的礼物,你可能会浪漫些。你是什么人,就会遇上什么样的爱情。
问:您被誉为“全球华人爱情知己”,您希望通过您的作品分享给读者一些什么呢?
答:我们都需要爱和渴望爱,无论是多么孤独的人,在人生中某个时刻,还是会渴求陪伴与关怀。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短短的一生,就是要努力活成自己最好的样子,我笔下的人物也都很努力想要成为最好的自己,不负此生。我从来没有刻意要给我的读者讲什么道理,我只是想讲一个故事,希望他们在我的故事里找到自己。
问:现在结婚率逐年下降,晚婚甚至不婚越来越普遍,更多的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对婚姻和爱情缺乏信心,这种情况您能给这些独立女性一些爱情建议吗?
答:我不觉得晚婚是一件坏事,人必须成熟才能够面对婚姻,年纪大些、心智成熟些才去结婚,对自己和对方都是好事。结不结婚,是非常个人的选择,没有人是抱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才去恋爱和结婚的,只是一边做一边学,一边跌倒一边成长。女人首先要独立,才可以洒脱,做人有底气,才可以不因为任何现实的理由去谈恋爱和结婚。你有面包,也有精神食粮,你才能够追求你想要的爱情,你才能够不害怕孤单。
问:您在书中表现出对爱情的得失的不看重,认为“爱过”更为重要,但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爱带来的伤害和耽误的青春,这种爱的矛盾,您是如何看待的?
答:爱情总难免会有得失,甚至有成败,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你学到什么,又得到什么。有些人无论受伤多少次,永远都不会学聪明,以后还是会犯同一个错误,直到青春散尽,一无所得;有些人则相反,她在恋爱中长大和蜕变,变得更好,曾经的错爱,只是历练,她会成为浴火凤凰。谁都期待有情人终成眷属,假如结果并非如此,那就学着去珍惜曾经拥有的吧。所有的得失也会使我们茁壮,青春从来也是苦乐参半,你变得比从前好,比从前有智慧,这就不是浪费,人生最后的归宿,必定是自我完成。
这样和你相处的女人,心里根本没有你,不如直接断了关系。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爱一个人,深陷情网,常令人失去冷静头脑。
男性或女性,一旦坠入情网,心智常会受制,失去明智判断。
如果你真心对待她,从未忽略关于她的事,心系她的每个细节,只愿打动她,走向共同未来。
然而,爱情始终是相互的。你不断奉献,却未得到相应回报,结果只是不断的自我消耗,不知进退。
她心底未曾给你一个位置,她不值得你倾注如此深情。纵然你付出再多,皆水中捉月。
事实上,与这样的女人交往,她内心从未真正容纳你,或许干脆断交更好。
01对你的信息漠不关心,不耐烦回应
有人说过:“爱情最温柔的表现,不是甜言蜜语,不是誓言华丽,而是你的信息,她是否迅速回应。”
这言之凿凿。在感情中,当女人真心喜欢你,她会在聊天时积极回应你的消息,用心关注你的一言一行。
她会快速回复你,甚至主动找你展开聊天。然而,如果她总是漠不关心你的消息,不耐烦回应,实际上是对你的一种冷淡。
她不愿回复你的信息,对你的主动漠不关心,只有在自己高兴的时候才和你说几句,当不快乐时,会立刻将你忽视。
她对你的信息漠不关心,不耐烦回应,其实她心里根本没有你,断交也未尝不可。
02总是索取,不断利用你
感情中,有一类女人,总是以爱情之名索取。
她不懂体谅,从不站在你的立场思考问题,总是不停索取,满足她不知疲倦的物质欲望。
她平时不找你,却一找你就索要,她知道你爱她,愿意满足她,所以不断向你要,从物质到金钱,不断索求。
她从不考虑你的辛苦和需要,只关心满足自己,你满足她时她对你好脸色,一旦不能满足她,马上变脸。
她总是索取,利用你,实际上对你并不真心,断交未尝不是个选择。
03对你犹豫不决,欺骗你
正如张小娴所言:“真正的爱情,不是心跳加速,而是心静如水,感情之美在于平稳而笃定。”
这话深谙情感之道。真爱你的女人,心无旁骛,真心对待。
但她对你的爱意不够真诚,总是犹豫不决,欺骗你,让你充满焦虑,感到无法安定。
她总是犹豫不决,与其他异性亲近,却从不拒绝你。当你嫉妒时,她反驳你多疑。
她对你犹豫不决,欺骗你,实际上并不珍惜你,断交或许是个解脱。
回头看,我们生命还长,应该选择爱值得的人,她将回应你的付出,共建一段真挚的双向爱情。
总结:
感情路上,一方的付出不能维系两人关系。如果发现偏离方向,请及时掉头。
她不理你的信息,敷衍你;她总是索取,利用你;她对你犹豫不决,欺骗你。
生命充满可能,要选择那个值得的人,她会珍视你的爱,回报你的深情,构筑一段真挚而双向的爱情。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森屿鹿林。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媒体人李想,和他那用造车盈利的媒体公司丨深度
创业邦(ID:ichuangyebang)原创
作者丨王艺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理想汽车官方微博
按市值计算,理想汽车已是中国第二大车企,仅次于比亚迪。
目前,理想汽车的市值约2500亿,不仅超过了长城(约2100亿)、上汽(约1600亿)等老牌车企,更把蔚来(约1100亿)、小鹏(约700亿)等曾经的同体量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
从销售角度,理想汽车6月的交付量超过3万辆,连续数月超过了蔚来和小鹏的交付量总和。
作为理想汽车的掌舵人,李想在外界眼中是“李厂长”、是“微博之王”,是“超级产品经理”……
但或许是年代久远,亦或现在的光环过于耀眼,李想身上的另一个标签,最近已经很少被提及了:前媒体人。
泡泡网成立于2000年,李斌的易车网也在同年成立。在这之前,几大门户相继成立;在这之后,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陆续诞生。
在这一众内容平台的创业者中,亲自写稿,主管内容的李想显得尤为特殊。
李想的前媒体人身份,也许是解释如今理想汽车成功的另一把钥匙。
01 如假包换的媒体人高中时,据李想自述,“我就按市面上最流行的文章风格写,怎么选电脑、选显示卡的,写这样的东西。当时比较幸运,我投的第一篇文章,被《电脑商情报》全文刊发,占了一个整版,而且基本上没改。那是我在高一的时候第一笔收入,大概600块钱。后来我不停地写稿,写了非常多。”
2000年,放弃高考的李想成立了泡泡网的前身:显卡之家。当时李想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查资料,五点多写好文章,上学前更新好网站,放学后就跑电脑城,跟熟悉的商家借用最新的产品评测,继续写文章。
之后是汽车之家的时代。
汽车之家成立之初,李想给内容团队定下了三个规矩:勤发文、快发稿、跑现场。
勤发文,指的是汽车之家每天必须要有固定数量的文章更新;快发稿,指的是记者参加的活动或事件报道,24小时内必须发布;跑现场,指的是每篇关于车的报道中必须有现场车辆的实拍图,要让观众第一时间看到车辆的外观及配置信息。
“当时所有的汽车网站,没有几个网站拍真实图片,他们都用的厂商官方图片。这个官方图片是什么感觉?就跟你去相亲,看到的全是PS的照片。所以当时我们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每人一个数码相机,去4S店里,对着这些车拍照片,把车按照人的习惯分类,按照外形、内饰、座椅、还有其他每个细节,角度都固定,一个车所有的角度,从哪个角度拍的,都是固定的。”
李想对内容的把控有多细?
在汽车之家工作过的人士表示,有一次一位编辑在发稿的时候将“一汽-大众”写成了“一汽大众”,少了中间的一横,李想发现后罚了该编辑1000块钱。“这也说明了李想对内容有多么认真,他真的是每一篇都看的”,该人士说。
自己上手写稿、亲自培训写稿套路、管理编辑队伍,李想曾经是如假包换的媒体人。
02 车评界“祖师爷”有一个媒体人出身的老板,让理想汽车占尽了便宜。
买车终究不是买菜,人们在买车前,通常要看看那些“懂车的人”怎么说。
汽车媒体对普通人购车决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群邑智库与易车网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汽车垂直媒体作为最大的线上汽车营销信息承载媒介,成为消费者首选的线上渠道,并覆盖包括需求导入期、预购明确期、临近决策期在内的汽车消费全决策周期,在消费者购车决策营销中贡献率最大。
目前,主流的汽车垂直媒体主要是懂车帝、易车网、汽车之家。
但与其他类型的垂直媒体不同,汽车媒体的内容主要来自各个车评人或车评工作室,媒体自己制作的内容占比很低(汽车之家曾经很高,现在也已很低)。汽车类媒体,更多充当的是信息分发和内容生态建设的角色。
如果拿电商来类比,就是大部分商品都来自第三方卖家,而非自营。
车评行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第一,车评类内容高度依赖车评人,必须有真人露脸上镜。
比如评测车的空间大小,如果只看参数,并不直观,也很无趣。但如果是车评人直接坐到车里,让你看到腿部空间有几拳几指,座椅最多能放倒多少角度,会直观很多。
第二,车评人出去单干很容易,几乎零成本。
车评人内容做的好,用户记住的都是这个人,而不是其所在的平台。如果选择单干,粉丝基础、客户资源都是现成的,还不需要再跟老板分钱。单干后的工作内容和以前基本一致,需要的无非就是注册个公司,新买一些设备。
因此,做出点名气的车评人基本都会选择自己单干。
这样的循环,或者说“”,还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如果向前追溯,毫无疑问,中国车评行业的“起源”是李想,以及他的汽车之家。
虽然年代久远很难考证,但一般认为,中国第一个现在语境下的车评人是杨力。
杨力外号胖哥,在车168工作时开始做车评。车168与汽车之家合并后,杨力继续在汽车之家做车评。目前是《胖哥选车》的主理人。
作为汽车之家的创始员工,曾经的汽车之家总编辑,现在老司机汽车的创始人,外号“大宝剑”、“大老师”的韩路名气最大。目前,韩路在微博上的粉丝超过680万。
陈震,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二环十三郎”,曾在拥堵的北京二环路上,创下13分钟跑完32.7公里全程的“神迹”。
陈震最早在车168工作,合并后进入汽车之家做车评节目,现在是《萝卜报告》的主理人。
而他们共同的老板:李想,完全可以被认为是中国车评界的“祖师爷”。
作为曾经中国最成功的汽车内容平台,汽车之家毫无意外的,给车评行业输送了最多的人才。车评界的“节点”型人物大多出自汽车之家。
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车,对于车评行业的“渗透”有多“恐怖”?
参看新浪微博的汽车行业V影响力榜(统计周期为2023年6月12-18日),在排名前20的大V中,韩路、陈震、陕勇(微博名@二师兄)、杨力曾经在汽车之家工作。
新浪微博汽车行业V影响力榜
《萝卜报告》是前汽车之家员工陈震旗下的节目。
张小娴(微博名@小娴一米八)曾经在理想汽车,以及韩路创立的老司机汽车工作。
@逗斗车 的主理人是汽车之家早期员工胡永平。
42号车库的创始员工赵哲伦目前在理想汽车工作,原汽车之家CEO秦致是42号车库的早期投资人。
当然,还有李想本人。
除此之外,出自汽车之家的知名车评人还包括闫闯、胡正阳、洪琦等人。
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车,对于车评人圈子的“渗透”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比数量更高一个维度的是,在汽车之家负责内容的李想,和他众多的“门徒”一起,在车评行业掌握了超然的话语权,事实上垄断了对“什么是好车”的定义权。
在车评节目中,除了马力,轴距,长宽高,零百加速等极少数可以量化和直接对比的数据外,对车的评价其实非常主观,全看车评人。
比如什么叫车身修长?什么叫比例和谐?什么叫“前脸凶悍”?什么叫座椅舒适?多硬、多软才叫舒适?什么叫刹车硬?刹车的脚程多深、多浅才叫刹车硬?什么叫行李箱空间大?要放下几个行李箱才叫空间大?为什么后备箱要有一个挂钩才算为用户着想?这真的是普罗大众的真实需求吗?为什么仪表台要用软性材料覆盖才叫“用料厚道”?有多少人会实际碰触到这个区域?
完全可以说,现在语境下的车评内容,是早期的汽车之家,也就是李想本人定义的。
李想亲手带出来的,以及那些再二次“”出去的车评人,共享着一套相同的话语体系和评判标准,以及背后的思维逻辑、生活方式,乃至审美和价值观。
这些车评人去评测理想汽车,等于是曾经给李想打工的车评人,用李想定义出来的话语体系和评判标准,去评测李想造出来的车。
这是最高级的“充值”。
03 开辟第二战场作为泡泡网的创始人,数码领域也是李想的“主场”。
理想汽车在营销上开辟了第二战场。
东证期货研究报告显示,2021 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 PC 的出货量和增速均呈下滑趋势。
全球数码 3C 产品出货量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IDC,东证期货
厂商营收下降,数码博主的收入也大不如前。而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预算还是相当充足的。
因此,不少数码博主在寻求转型的出路。看到了这一趋势,且对数码领域轻车熟路的理想汽车,也就顺势充当了数码博主“跨界恰饭”的引路人。
数码博主的粉丝数非常可观,与理想汽车的目标用户群体高度重合,且能从与传统汽车博主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评测车辆。
在数码博主的高强度内容输出和理想汽车的场景化营销下,理想汽车在社交媒体上更多的讨论集中在了使用体验层面,比如车机的交互系统,车内大屏幕的使用体验等,这类内容更适合数码博主去表达。
数码博主更关键的“核心竞争力”是:便宜。
相比于汽车博主动辄XX万的报价,处在转型期的数码博主的报价相对低廉,为理想节省了大把营销预算。
于是,我们看到2021年的社交媒体上,数码博主们忙着评测理想ONE;2022下半年到 2023 年初,L9、L8、L7 相继发布后,又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阵理想汽车的风潮。@钟文泽、@Blood旌旗、@兔撕机、@那岩、@肉呆大魔王等头部数码博主几乎人手一辆理想汽车。
在投放数码博主的过程中,@硬哥 发挥了巨大作用。
@硬哥 本名孙敏杰,其微博介绍是“前泡泡网硬件群组总监”,在微博上有着104.8万粉丝,是名副其实的数码大V 。理想汽车之所以在数码圈如鱼得水,离不开他的牵线搭桥。
硬哥在大学时期就是一个狂热的硬件爱好者,经常去驱动之家的论坛与广大电脑爱好者交流经验,还成为了当时厂商板块的版主。
2004年进入泡泡网工作,成为了泡泡网的硬件测评编辑,同时主导成立了泡泡网的原创栏目《硬件学堂》,经常科普硬件知识、回答装机问题,很快便积累了大量粉丝,“硬哥”也因此得名。
后来硬哥从泡泡网离职去了汽车之家,《硬件学堂》也交由其他同事打理,但通过《硬件学堂》积累的粉丝却只增不减,@硬哥 这一账号也成为了数码领域的头部博主。
硬哥是李想的坚定追随者,其职业履历与李想高度绑定。李想每创办一家公司,硬哥就第一时间跟过去工作,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现在的理想汽车公关部社交媒体总监,即使早已靠投资比特币财务自由,但硬哥仍然兢兢业业、乐此不疲地在李想的公司上着班。
据科技博主 @DannyData小丹尼 介绍,硬哥在出任理想社交媒体总监后,极力推动理想与数码博主之间的合作,经常邀请他们参加理想的活动,给他们提供试驾机会等。
数码博主@Blood旌旗 表示,“理想在我们这群人没站稳脚跟的时候,一直给予各种帮助,比如大批量借车、给参加发布会的机会、解疑解惑……帮助其他圈子的博主做好汽车内容,完成从零到一的原始内容积累。”
Blood 旌旗谈理想汽车
硬哥自己也经常在微博上与各大数码博主互动,维护与他们的关系。请他们用自己的工卡吃顿饭、在博主的最新博文下留言等都是常见操作。
硬哥与数码博主互动
04 全平台、全领域达人矩阵除了数码博主,理想还在多个领域开花,在各个平台投放了为数众多的时尚博主、生活博主、摄影博主、露营博主、旅游博主、母婴博主等。
只要这一博主的内容中有能和理想汽车发生关联的场景,其粉丝与理想汽车的目标用户群体吻合,理想汽车都没有放过。
在微博上,李想本人就转发过露营博主@康乐,旅游博主@我是李政霖啊的微博,微博的内容中都出现了理想汽车。
在小红书上,理想汽车更是全面开花,全领域覆盖。
理想在小红书投放的博主们
创业邦通过千瓜数据分析了理想汽车在小红书的投放矩阵。在理想汽车近一个月投放的知名KOL、头部达人、腰部达人、初级达人、素人中前三名的博主中,几乎没有汽车博主,反而都是生活、时尚类的博主:哈礼鹿呀是宠物博主;子时当归是生活博主;王灿是杜淳的老婆,也是一名护肤博主;SQ的小日常是拍摄家庭类段子的搞笑博主;辛德瑞拉是记录和明星谈恋爱日常的艺人助理……除了科技数码类自媒体差评君,这里面几乎没有一个和汽车有关系。
图片来源:千瓜数据-理想汽车投放分析
在理想近一个月投放的6245位达人中,汽车介绍、汽车改装、汽车生活类的博主只占了27%,其他全部都是生活、职场、穿搭等领域的博主。
图片来源:千瓜数据-理想汽车投放分析
理想汽车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投放策略,带来的结果是受众覆盖面大涨,且有效覆盖到了其他车企难以覆盖的女性群体。同时,将营销费用控制在了极低的水平。也就是李想口中的0.6%的市场费用占比。
这也许是部分汽车博主不喜欢理想的原因——理想更多选择了价格低廉的数码博主,以及传统上抢不到汽车生意的其他领域博主,而没有把预算投给他们。
05 靠汽车盈利的媒体公司做出过两家头部媒体的李想,将整个汽车行业的营销游戏升级了。
作为同行“认证”过的微博之王,李想总共发了11572条微博,远远高于李斌的377条和何小鹏的1477条。
有人说增程不行,就怼遍全行业。从“臭搞技术的”到大众中国CEO冯思翰无一幸免。
有人说全铝车身更好,李想直接说,“建议认为铝好于钢的朋友将自己房子的钢筋结构换成铝。”(这句是全文引用,有语病,但意思都懂)
“500万以内最好的车”,“与库里南对比,理想L9也不怕”,“长途用油,短途用电”,“充电九分半,续航400公里”,都是李想和他的团队创造出的金句。
理想汽车在营销方面的强,不仅是李想本人强,团队也堪称业界最强的“梦之队”。
据公开资料,理想汽车大市场的负责人刘涛是前汽车之家总编辑,产品公关总监翟元是前汽车之家主编,公关部社交媒体总监是上文提到的硬哥,公关部互联网总监康清国是泡泡网的早期员工,以及为数众多的前精英媒体人。还有韩路这样的“编外员工”。市场和品牌部门由李想亲自管理。
老板亲手带出半个车评圈,且深谙传播之道;巅峰期的前汽车之家员工组成的梦幻团队;有强大的内容输出能力,可以不依赖任何外部媒体和供应商,中国汽车工业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在营销上如此强大的团队。
完全可以说,理想汽车是一家靠汽车盈利的媒体公司。
理想汽车主动升级的营销游戏,把那些没有“网感”和媒体基因,只会依赖外部供应商发一两篇通稿的竞争对手逼到了尴尬的墙角。
更可怕的是,理想汽车正在把一套全新的成本结构强加给所有竞争对手。
面对理想的营销攻势,你跟还是不跟?
如果不跟,关注度和曝光度怎么维持?这毕竟是一个To C类行业。
如果跟,去哪里招一个像硬哥一样,在数码圈号召力极强,一呼百应的人?有一线汽车媒体的前总编辑愿意为你打工吗?现有团队能根据产品特点创作出差异化内容吗?老板本人能拉下脸亲自发微博吗?
这些问题都不是让18个高管集体入驻微博就能解决的。
如果真要跟,虽然钱不一定多花(很可能比现在省钱),但是对理想的竞争对手来说,意味着巨大的组织成本,学习成本,转型成本。
极端痛苦,还不一定能成功。
05 微博之王没那么好当把车造出来很难,把车卖出去更难。
造出一款“好车”就能卖出去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
“营销好”并不比“技术好”低人一等。把营销做好的难度,很可能比研发一项黑科技更难。
商业上的成功是一种多变量耦合的复杂系统的输出值。
在汽车这一To C类产品中,营销的权重极高,这本身就是常识。把自家的车卖不出去归因于消费者不懂车,或对手擅长营销,是一种极度的懒惰。
至于“微博之王”的称号,“微博之王”是这么好当的吗?不管在任何领域,是阿猫阿狗都能当王吗?其他人不当”微博之王“是不喜欢吗?
李想在内容领域十几年的艰苦创业,连续在两个领域做出了头部媒体,才打下了“微博之王”的基础。
理想汽车的成功,“李”所应当,谁也羡慕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