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下沙黄氏的始祖黄峭山,为“江夏黄”的一支
据清光绪十五年修订的《禾坪黄氏大成宗谱》记载:黄峭山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卒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曾任唐工部侍郎、奎章阁学士。黄峭山共娶上官、吴、郑三氏,生二十一子。为保全家族,晚年的黄峭山命三房各留长子一人,其余儿子各带家产一份、《黄氏家谱》一套,各自外出谋生,并写诗一首:“骏马堂堂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作为日后黄氏后裔相认的凭证。至今海内外黄氏后裔相认,仍皆以背诵此诗为凭。
南宋时期,黄峭山第十四世孙黄默堂辗转迁徙,来到下沙开基立村,成为下沙黄氏的一世祖。黄默堂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黄氏宗亲点击加入黄氏总群,卒于南宋理宗淳佑八年(1248年)。墓位于现深圳市内莲花山西北坡,建于南宋淳佑八年。该墓2002年9月15日公布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内现存的九世祖“黄思铭公世祠”始建于明代,现为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下沙黄氏从黄默堂算起,现已传至第29代。
《黄氏家谱》中载有家训十条,第三条为“重祭”,曰:水有源,木有本,人有心,应立祠堂,置祀产,春秋时节令我族人咸集祠堂,举行典礼,弘扬仁孝之德,除却蠢愚之念。
下沙黄氏子孙牢记祖宗遗训,年年祭祖,世代相传,形成习俗。并由简到繁,由最初简单的祭拜,逐步发展为成熟、完整的祭典仪式。
下沙黄氏祭祖习俗始于黄默堂到下沙立村时。最初的祭祀较为简单,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只是按照先祖黄峭山《骏马》诗中“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的遗训,每天早晚在祖宗牌位前上香、叩首。重要节气和春节、重阳等节日在祖宗牌位前摆上水果、点心、肴馔等进行祭拜。
南宋淳佑年间,黄默堂去世后,墓庐建于下沙村北的莲花山,下沙黄氏有了祖先墓地,才开始每年春秋两季到墓地祭祖。当时黄氏到下沙时间还不长,正处于创业初期,人口少,家底薄,生活艰难。因此祭祀规模小,供品不多,仪式也不完整。主要是在墓前烧香、跪拜、祈祷,没有正式的祭文和各种执事人员,供品只有肴馔、酒、香烛、纸钱等少数几样。
到第九世祖黄思铭时期,下沙黄氏家族进入重要发展时期,人丁兴旺,经济发展,农耕和养蚝业都已接近近代规模,后来六个自然村的雏形也于那时形成。整个下沙村已经基本成型。在黄思铭的带领下,墓地祭祖开始趋于仪式化,有了主祭人,有了三跪九叩的仪式;祭祀规模也逐渐变得宏大,参加祭典的人数大大增加,供品越来越丰富,并出现了金猪(烤猪)等兽类供品。黄思铭为黄氏家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黄氏家族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黄思铭去世后,其后人于明朝末年在村内建“黄思铭公世祠”纪念他,墓地、祠堂等祭祀场地基本完备,每年春秋两季,墓祭、祠祭的祭典仪式也臻于完善、成熟,并代代延续至今。
黄氏宗亲点击加入黄氏总群
下沙黄氏宗亲祭典以“敦亲睦族,弘扬祖德”为宗旨,每年分春秋两次进行。春祭时间为每年清明前,秋祭时间为重阳节。其中拜墓为农历九月十五日,拜祠堂为九月十六日。祭祀地点为莲花山的黄默堂墓地和村内的“黄思铭公世祠”。
下沙黄氏宗亲祭典,是祭祖习俗代表,其历史悠久,形式规范,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保存完好,影响广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2007年6月,下沙传统“祭祖仪式”,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邵武黄峭墓“黄峭山公陵园”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录片《黄峭墓》:祖是峭公,源在邵武
让我们一起慎终追远、敬祖联宗,
也让我们一起感恩功垂千秋、德泽后昆的宗亲们!
【黄峭墓】: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道牌坊一
墓道牌坊二
锡公墓
锡公墓墓碑
峭公墓全景
峭公墓前远景
峭公墓墓碑
峭公墓旧貌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思源井
上官氏夫人墓
上官氏夫人墓墓碑
吴氏夫人墓
吴氏夫人墓墓碑
郑氏夫人墓
郑氏夫人墓墓碑
黄峭敢于冲破习俗的偏见,毅然决定遣子创业,二十一子落户地已晓
马有千里之程,人有凌云之志。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清晨,黄峭叫族人在宗祠门前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自己领着二十一子、兄弟、侄儿、村里宗亲,整齐排列站在祖宗神台前,向列祖列宗举行十八子远行前的告别仪式。大家三跪九叩后,黄峭发谱给众男宗亲,并郑重地说:“这是新修族谱,记我黄氏年深岁久之由来,乃家史也。吾祖分自河南光州,今为绥城旧族,乡名昼锦,里号禾坪,而中城鹳薮、竹粟、坳头、鹿口、小洒、黎舍皆吾一脉之亲所居住的地方。应当珍藏谱牒,遥接书香,庶上不坠贻谋之家声,下可绵子孙之世泽,又何分合之得而二视也。他日相逢,彼以施礼,此以礼报,频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天地祖宗,将相为默鉴也。”众兄弟子侄听了唯唯点头称是。
接着,大伙又一起朝黄家大院走去。今天的黄府大院格外热闹,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门外空地上排列着黄峭为儿子们购买的准备启程用的十八匹马,十八辆车;客厅中筵席满布,黄峭借着吉日春光为二十一个儿子分家壮行。酒过数巡,大家酒足饭饱之后,黄峭拿出历代积累下来的八千万贯金银分给十八个外出的儿子,计每人一斗瓜子金,百两白银;留在家中侍奉三位夫人的各房长子则承受田产。
午时一到,阳光普照。十八个儿子翻身上马,雄纠纠、气昂昂地站成一排,马头戴红花,车鞍挂彩带,威武雄壮似军旅出征。十八辆马车上坐着有妻室的家眷或装着行李。全村大小男女都来送别,人头攒动,赞声不绝,“噼噼啪啪”的鞭炮作响,青烟四起,颇为壮观。黄峭偕上官、吴氏、郑氏三位夫人,站在溪水桥头,强忍悲泪,为众儿送行。黄峭拄着紫竹拐杖,走下桥头,恋恋不舍地为儿子们整整衣装,抚摸众孙子的额头,又为马头轻轻拂尘。他千言万语叮嘱再三,话语难尽,最后说道:我继承祖宗传统,在族谱上留下了河南老祖黄歇、湖北江夏祖宗为后代遗留下来的《认宗诗》。今日,我也为你们赋诗一首,以壮远行: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这首诗,后被世人称为《遣子诗》或《认祖诗》。)
年迈苍苍的上官夫人,亦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啊,你们兄弟此去,为海中之鱼,初露霜寒之笋,子孙繁衍,务勤耕读。分处遐迩,兄弟间以所执家谱为凭。凡能诵得你父之诗者,谊认亲属,即请升堂接待;不吟此诗者,亦是歇公流裔,切不可简慢待之。”
黄峭即兴又赋诗一首叮咛:
郢州江夏遽移乡,恐久渊源未许详;
姓据陆终来历远,庙传扉祖相宗香。
随居奉寐先灵安,到处和邻事业昌;
聊记嘱语欣合韵,能知德安共流芳。
十八子深切感动,热泪盈眶,跪于地下,拜叩父母,辞别弟兄,齐声道:“儿等谨记父母之嘱,敬请放心。”并共同吟诗回应:
钦承遵命出本方,振肃三纲并五常。
克念显扬兴世泽,存心耀祖归家乡。
四时益重光先德,万古犹荐我祖尝。
叠叠怀承嘱咐语,芳声部诏祖宗强。
黄峭听罢,既欣慰又激动,拐杖一举,大声说道:“上马——出发!”
十八子应声,上马扬鞭,霎时车辚辚,马潇潇,长长的车队走上出行道路。黄峭看着远去的车马,拖着黄灰消失在山谷弯路,仿佛又望见车马沿着巍巍武夷山脉跨越,沿着富屯溪东去,沿着闽越古道奔向远方……
黄峭在一千多年前,敢于冲破习俗的偏见,毅然决定遣子创业,并教育诸子:不管社会如何,前途如何困难,都应当以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念,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谋求生存与发展。这种科学见地,是常人所做不到的事情,而黄峭却做到了,也更加彰显出他那博大的胸襟,心灵深处蕴藏着一种宁静而致远的卓识。所以,有后人评价他的遣子之举,是一个大智慧者教给儿孙们的思想境界,而不是生活小技巧。
后约半年间,黄峭陆续收到儿子们到各地落户寄来的信件,获知众男均得乐土,安家立命,十分高兴,遂将《鹳薮黄氏宗谱》重修一遍,再加以作序,并手订宗谱十八部,派人送往各个儿子收执。该《谱序》全文如下:
重修黄氏宗谱序
昔诸葛孔明,驱南番之兵;见土地荒闲,田园广阔,山水环绕;喟然叹曰:“此真好营生矣!”吾今年老,合有水里之鱼,可遇雪中之笋,三位妻室,各留长子侍奉,其余十八子,吾订宗谱十八部,各人收执随迁居,兴隆家业。各均遵命,择日登程,择定住处,邮书报命。官氏长子和,在守侍奉,未曾远迁;次子梅,迁邵武泰宁县梅口;三子荀,迁泰宁县上荀;四子盖,迁邵武四十一都盖竹;五子楚,迁建宁县楚溪上堡;六子龟,迁宁化大龟潭;七子洋,迁黄洋岩。吴氏七子:长子政,绕膝侍奉;次子化,迁汀州宁化县;三子衢,迁邵武四十一都下衢;四子庐,迁建宁安吉堡庐田;五子福,又名村,迁福州闽县细林村;六子林,迁泰宁县梅林;七子塘,迁泰宁县石塘。郑氏七子:长子发,未曾远离;次子潭,迁将乐县黄潭;三子城,迁江西新城县坎头;四子延,迁南剑延平津江;五子永,迁建宁永乐坊;六子井,迁江西南丰县二十七都双井头;七子层,迁延平黄层口。渐接邮书,悉知众男均得乐土。爰将手订宗谱十八部,分驰送往各个收执。将来开枝散叶。绵远代代,他日相会,若有此谱,比对符合,便允入室,不得途人相视。如无此谱,即非枝叶,难以认为同宗共脉。特写此序,以志不忘云尔!
广顺元年(951)岁次辛亥小阳月谷旦
黄岳峭山氏谨序
黄峭的二十一子,以妻房大小分,顺序是: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衢庐福林塘,
发潭城延允井层,官吴郑氏永流芳。
按出生时间排列,顺序是:
和梅荀发盖潭城,楚政化龟衢洋延,
庐福允林塘井层,排行第几则了然。
接着,由黄梅带头依次向父母汇报别后二年多的生活情况,三房长子也依次向兄弟介绍在家侍奉父母的生活情况。黄峭听了二十一子的禀告,很高兴地对三位夫人说:“你们也要对儿媳们勉励几句,以表示我们做大人的心意。”
上官妙秀对儿子吟诗勉励:
才郎峭老有三妻,上官吴郑七子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帏。
吴妙香吟诗勉励儿子:
吾年八九难相会,奕叶分枝为汝题;
倘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
郑妙季吟诗勉励儿子:
祷告苍天佑各乡,官吴郑氏三七郎;
奉奏公命吾儿去,投辙绵绵奕世昌。
三位夫人除赠诗训子外,还分别将黄峭“遣子诗”的第一句改动两个字,作为嘱咐媳妇诗,以便于后裔区别是哪位夫人所生,大年初一吃素的餐数,也同为这一目的。
上官妙秀嘱儿媳诗云:
骏马行行往异方,元旦日食素一餐。
吴妙香嘱儿媳诗云:
骏马悠悠往异方,元旦日食素二餐。
郑妙季嘱儿媳诗云:
骏马匆匆往异方,元旦日食素三餐。
有几个儿子触景生情,一时诗兴大发,也和诗五首凑趣:
上官夫人长子维栋吟诗:
不授官爵出朝堂,骏马加鞭往异乡;
隐迹布衣传训子,子孙克绍永垂芳。
吴氏夫人长子维柱吟诗:
当代簪缨不乏贤,冠伦朝野爵为先;
父祖一孙皆甲弟,峭公后裔永绵绵。
郑氏夫人长子维梁吟诗:
世代绵绵接续传,子孙不可失根源;
于今书笔为规式,万载千秋众口喧。
二十子黄井吟诗: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衢庐福林塘;
发潭城延同允井,层居念一共雁行。
二十一子黄层吟诗:
官娘七子是和梅,荀盖楚龟洋共胞;
吴娘所生为政化,衢庐与福乐相偕;
更有林塘同有出,郑生发潭继美来;
城延允井层公殿,荆花念一并根怀。
黄峭听到三位夫人和儿子作的诗,高兴异常,也吟诗一首云:“二九男儿徒四方,只留三子在身旁……”因兴奋过激说不出话来,含笑而终,与世长辞。三位夫人大声疾呼:“峭哥!峭哥!”扑在黄峭身上痛哭,二十一子围在旁边泪如雨下,恸哭声惊动了村里的兄弟、堂亲、族亲。大家在悲痛中料理后事。
族长命长子黄和到山下小溪边“买水”洗尸;黄和手提瓦罐走到溪水边,丢下几个铜钱,背着面顺流打半罐水回家,给父亲“净身”。二十一子跪下,看着族长给父亲穿上寿衣、寿裤、戴上寿帽、穿上寿鞋。更换后,由四个宗亲用白布托着移至厅堂,黄峭头枕草纸,书本遮脸,身盖寿被,头前点油灯,两手各执钱纸一捆。三房长媳陪伴着年迈的三个婆婆,在灵堂里守灵哭灵,全家老少全都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
次日,黄和派人四处报丧;请高僧、和尚做道场,念经一星期,为死者超度。这几天,亲朋好友,官场绅士,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赶来灵堂悼祭。黄家是有身份的家庭,作吊者有几位是知名人士,他们的礼遇要高些,则在灵厅加铺红毡,让贵宾踩红作吊,这是最隆重的礼仪。
在灵厅进行作吊仪式的同时,后厅悬挂素幛,右侧孝妇、孝女、孝孙妇等依序列拜,这时只有哭声,不能走动;左侧孝男人等依序列拜。当有贵宾来作吊时,孝男跪地出面示意,其他人等不能走动,保持肃静。这是丧礼中最为严格的例属。
邵武县令付尊山代表其年迈的父母,由一队护兵提举着巨幅挽词前来吊唁。挽词悬挂于灵堂侧边,上书:
文曲星坠雪花飞梅滴血泪
黄贤才逝山河悲泣人心碎
——学子付尊山敬挽
李文斗对黄峭刀下救命、留其任教念念不忘,感激不尽,闻听黄峭无疾仙逝,如雷轰顶,悲伤至极,含泪写下一篇悼词,跪于灵前哭诵,字字悲,声声泪:
夫噩耗传来,哀哉痛哉!峭公官居工部侍郎,驰骋征战,扫平狼烟,功在千秋;创办书院,呕心沥血,为国育才,恩泽百世;采药行医,救死扶伤,经国济民,造福八方;著书立说,《圈论》标新,和存为生,名言至理。夫功德盖世,才华无双,真乃旷世奇才也!峭公仙寿,巨星殒落,国之损失,家之悲难,人皆痛心。我失益师良友,更感悲不欲生!呜呼,恭祝英灵早升天国矣。
——罪人李文斗伏首敬悼
还有各种祭词、悼诗、挽联、祭牌等挂满、排满了灵堂内外场地。封棺时,棺底用灯芯草铺垫,在尸体周围空隙处,垫放草纸和石灰包,头部置正中,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男左女右,以免死者子女吃亏。并在死者口中放金银各一块,寓意金口银牙。
墓地经堪舆先生再三勘测选择,认为黄家林山坡上的凹地是落凤藏龙之穴,北有玄武,南有朱雀,西有青龙,东有白虎,葬于此处,后裔必出贵人官员,子孙一定繁荣发达。三位长子听了都很满意,便选为墓地,即请来能工巧匠,于堪舆先生勘测画定的墓坑方位进行挖掘,当日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