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灵签58(观音灵签58签暗示什么)

谁说岳飞被秦桧害死之后,岳、秦后人老死不相往来?世人都被骗了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众所周知,岳飞是南宋时期一位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他的传奇故事不仅流传至今,甚至,还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但是,笔者今天的主人公却不是岳飞,而是岳朝军。

岳朝军是岳飞的第二十八代孙子,现居住在重庆,同时,他也是之前的电视剧《精忠岳飞》的总策划。岳朝军曾经说过:“精忠”是南宋朝廷的意志。

那么,岳朝军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下面笔者来给大家一一细说。

2013年12月,岳朝军为母亲举办八十大寿,在晚宴上,五十八岁的岳朝军为母亲献上了敬语,并在献词上,提到了当年自己去当兵的时候,母亲曾说过的话。

在1968年的一个清晨,岳飞的第二十八代孙子,当时年仅十五岁的岳朝军,在与母亲告别后,便去当兵了。而这一个场景,竟如同八百多年前,二十四岁的岳飞从军一样。在从军的前一天夜里,岳飞母亲在岳飞的背部,刺下了 “精忠报国”四字。

当时,岳朝军的母亲这样对他说:“朝军,在部队要好好干,家里什么都好,不要牵挂家里。不管你在哪里,千万不要忘记自己姓岳,做人做事只能为祖宗争光,不能给岳家丢脸”。这段话,让岳朝军印象深刻,也影响着他今后对各类事情的看法,以及对待各类事情的处理方式、方法。

岳朝军出生在湖北荆州,祖籍在河南汤阴,他本人不仅是重庆岳飞文化交流协会与岳飞思想研究会的会长,更是南昌大学岳飞研究中心的创办人,他的很多朋友,把这个研究中心称为“岳家军”。当年,母亲送岳朝军从军之时的临别赠语,成为了他人生的前进路标,一直指引着他好好做人、做事。

从1970年开始,五年的时光,岳朝军都在当兵。之后,岳朝军便开始了自己的求学、创业之路。

到了1982年,他把户籍落在了重庆,并积极投身于与自己的老祖宗岳飞有关的交流活动和文化研究之中。史式先生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对岳飞生平有着深刻研究的专家,岳朝军至今仍记得,在阅读《史式:我有时候就是个宋朝人》这篇报道之时,其文章内容给自己带来的震撼。

这篇报道刊登于2012年11月8日重庆晨报上,如果大家好奇的话,可以上网搜索这篇报道,进行一番阅读。岳朝军非常尊重这位先生,他认为:史式先生的一生,都在发掘和传承岳飞精神,同时,也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可以说,史式先生,如同所有的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一般,他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君子般的所作所为。为了满足史式先生的心愿,2011年,在市台办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岳朝军和史氏夫妇进行了“历史性会晤”,共同到台湾交流了岳飞文化,并且,史先生还宣讲了岳飞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到了2013年,岳朝军在云南曲靖为史式先生举办了一场生日庆典,这是史式先生九十岁的大寿。为了庆贺他的九十大寿,当时,中国各地(如重庆、四川、山东等地)的岳家都派代表到现场给老先生祝寿。为此,史式先生感到非常高兴,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与尊重。

从前,重庆较场口附近的民权路四十二号有一座“关岳庙”,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关岳庙是什么。其实,关岳庙就是一座庙,庙里面的左边供奉着关云长关老爷,而右边供奉着岳飞岳王爷。能把两个不同朝代的人供奉在一起,所以,着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座庙了。

这座关岳庙供奉着一尊关公铸铜座像,关公的形象是膝盖山盘着龙,两只手放在袖子里。当然,现在大家是看不到这座庙了,因为,这座关岳庙被改建成了公寓,而庙里面的关公座像,也被迁移到了枇杷山的自然博物馆。而这次,这座铜像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不是在屋子里,而是在路边接受着日晒和雨淋。

重庆人都喜欢到这个自然博物馆里游玩,而放在路边的关公铜像更是深受重庆小孩子们的喜爱,他们爬上爬下,把关公的铜像磨得透亮,而这里面,也有岳朝军的一份功劳。后来,这座经受日晒雨淋的关公铜像,又一次被换了地方,进入了三峡博物馆,并且,这次的待遇颇高,成为了这里的镇馆之宝。

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较场口的这个关岳庙,曾被当成是国家的武庙。在认真翻阅重庆档案馆资料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在的手谕里写到:要求当时的政府,维护好这个关岳庙。当时,远征军从重庆出发奔赴抗日战场的时候,一边歌唱着《满江红》,一边从这个关岳庙里出发。

在兵败后,逃往台湾,在台湾执政期间,他常常怀念在重庆的日子。

个人非常崇拜岳飞,便仿照这个关岳庙,恢复了日月潭最大的文武庙,关帝是这个文武庙里的主祀,同时,还供奉着孔子和岳飞这两位人物。除了档案馆里记载的内容,岳朝军说过的话,也能证实当时的关岳庙是被作为国家武庙的一种存在。

在2011年3月,岳朝军带着河南汤阴、江苏杭州“岳王子孙团”开始了访问台湾的活动,这也是一次对台湾岳王庙文化进行考察的活动。台湾人民非常敬仰岳飞,在台南的后壁区下茄苳里,就有一个岳王旌忠庙,这个庙在台湾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岳王庙,也是台湾民间的信仰中心。

在当地,有这样的习俗,他们认为:那些不太好抚养、或者不太好教育的孩子,只要抱来岳王庙里,认岳飞做自己的义父,就可以得到岳飞的庇护,以后一定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岳飞在台湾民众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在台湾民众看来,岳王庙不仅仅可以求签问卜,还具有净化心灵的功能,可以让人平复焦虑的心情。

岳朝军曾经说过:中国大陆这边的岳庙,比较重视岳飞思想、精神文化的传承。而台湾这边的岳庙,则比较富有宗教色彩,两者各有特色。但是,从保存岳飞传统礼仪这方面来看,台湾的比中国大陆的保留得更完整一些。

旅台岳氏宗亲会理事长岳天将军,是岳飞的第三十一代孙子,在台湾的时候,和岳飞第二十八代孙子岳朝军,进行了交流。当时,他们聊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岳天还激动地挽起左边手臂的衣袖,给岳朝军看看自己胳膊上的刺青——“精忠报国”四字,而这个刺青到现在都非常的鲜亮夺目。

对此,岳朝军表示:当时,那个鲜明的刺青,一下子就把他们带回了那个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的抗战岁月,让自己热血沸腾的同时,也激发着自己传承祖德家风和岳飞精神的决心。

之前,有一部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这部电视剧上映时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火了一把。而这部电视剧的监制唐季礼导演说:自己会做这样一部电视剧,是因为在中央电视台时,唐季礼导演与岳朝军一见如故,便达成了要把岳飞故事、精神搬上电视荧屏的共识,并且,由岳朝军担任电视剧的总策划。

《精忠岳飞》这部电视剧一播出,就受到了观众们的热议,因为,在“岳母刺字”这个重头戏里,岳母刺在岳飞背上的字,竟然不是大众普遍知道的、流传最广的 “精忠报国”四个字,而变成了“尽忠报国”这四个字。这让许多观众,都觉得电视剧弄错了。

那么,电视剧的剧情为何会出现错误呢?“尽忠报国”真的是“精忠报国”吗?

其实,错的是观众们从小看到大的评书,以及连环画里面的 “精忠报国”。作为岳飞第二十八代孙子的岳朝军表示:电视剧里刺的“尽忠报国”没有错,因为,当时岳母刺的字,肯定是“尽忠”。

话说,岳飞在战场上屡获奇功,如:1129年的南京大捷,1131年在江西湖口登陆,收复了襄阳六个郡等等,他引起了当时皇帝的注意,被赵构招到了杭州。当时,皇帝赵构和皇后送给了岳飞一面旌旗,上面写着“精忠岳飞”四个字,这就是“精忠”这两个字的由来。

而实际上,岳母刺的字是 “尽忠”,因此,电视剧本来的名字是《岳飞》,而非《精忠岳飞》。“人自宋后少名桧,我来坟前愧姓秦”,这句诗表达的意思就是:“人到了宋朝以后,如果取的名字有桧字,也会蒙羞,而这个姓秦的学者,来到岳飞的坟墓前,看到秦桧跪着的雕像,自己也惭愧为何姓秦。”

这是某位秦姓先生在游完西湖岳坟后留下的感叹。

有许多人好奇,现在的岳飞后人是否与秦家人有交流。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人问过岳朝军,岳朝军表示:岳家和秦家从来不交流的说法是错误的,也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如果,大家把这个想法放大,即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历史。

例如:岳飞的孙子岳珂曾经写过《秦少游书简帖赞》,夸赞北宋大词人秦观的书简;而秦效侃先生在西南大学任职教授,对岳飞也是非常敬重,非常推崇岳飞精神的,1996年,秦效侃先生还在汤阴的岳庙里,种植了两棵名为“继忠”、“慰忠”的银杏树,并留下一个跋。

都知道,岳飞有后人,而秦桧却是没有后人的,他的儿子秦熹是过继的,并非秦桧的亲生儿子。更何况,秦桧的所作所为,只能代表他个人,更不能祸及他的家族及其他人。而岳家后人,幼秉庭训,忠孝传家,武穆家风,山高水长... ...

参考资料:

【《宋史·岳飞传》、《金佗稡编》、《精忠旗传奇》】

史上最全的手串颗数含义。

文玩手串,顾名思义就是手串就是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

佛珠”的本意是“弗诛”,戴在身上随时提醒我们,不可诛杀任何有性命的东西,包括人、动物、植物,而且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对方的生存,让他们也能安心地活下去。

佛珠手串的颗数有有很多含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义:

一颗:单独一颗手串通常被视为护身符或吉祥物,带有保护或平安的意义。

两颗:代表成双成对,象征完美,调和之数,类似阴阳成双的意思。

三颗:代表佛、法、僧三宝,是佛教中常用的手串颗数之一。

四颗:指四缘,旧译曰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新译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五颗:指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六颗:指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叫六门。代表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是藏传佛教中的常用手串颗数之一。

七颗:指七妙法,又作七法、七知、七善、七善法。及知法、知义、知时、知足、知自、知众、知尊卑。

八颗:代表八仙含义指八正道,代表着达到佛教理想的八种方法和途径。佛陀一般提倡不苦不乐的中道,因之在原始佛教也把八正道称为中道,意为解救苦难中的芸芸众生,是道教和民间信仰中常用的手串颗数之一。

九颗:指九世,过去、未来、现在各具三世,合为九世。

十颗:寓意着十全十美,美好的结局与未来。

十一颗:代表阿弥陀佛,是一种力用,可以辟邪,改善运势以及规避小人。

十二颗:代表着佛教中的十二姻缘,世间之事多为因缘而生又为因缘而去,或二六之缘,寓意着人生的机遇掌握在自己手里。十三力分别代表: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力,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力,正念·正观诸通明力,法调伏诸众生力。

十三颗:代表十三力,西方净土之菩萨,具足十三力,而能自利利他。的手串适合出家人以及创业者能够有助于佩戴者事业有成,以及远离苦难的生活。

十四颗:代表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是表示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正觉)。是菩萨修行时从涅槃到成佛所经历的21个阶位,寓意为凤凰涅槃,适合即将面对人生的分水岭,有大事要做的人佩戴。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断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十五颗:指十五尊,真言行者身上应安布之十五尊。

十六颗:代表四十九天的神仙,是民间信仰中常用的手串颗数之一。又含义只十六善神,又称十六神王,十六夜叉,般若十六善神或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等,是指般若经及持诵者的十六尊夜叉善神。

十七颗:指十七净土。

十八颗:表征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迷时被十八界转,悟时转十八界。在南方称为“十八子”,代表着十八罗汉或佛祖的十八种智慧,被称为“十八子念珠”,可以驱邪济私利,除障平安。

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十九颗:指十九说法,观世音菩萨应众生之机类而现十九种身以说法。

二十颗:指二十力,谓菩萨所具足之十二种利用。

二十一颗:代表观音菩萨的灵签,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表示佛果上的二十一位。是民间信仰中常用的手串颗数之一。

二十二颗:指二十二门。

二十四颗:指二十四愿:阿弥陀佛之别愿。

二十五颗:指二十五菩萨:谓随弥陀来迎之诸菩萨。

二十六颗:代表着生命的禅意,即在一呼一念中,心态的超凡不在一句一字中,而在一言一行中。

二十七颗:代表二十七贤圣,指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种圣者,是佛的得道弟子。

二十八颗:代表二十八祖,禅宗所传指二十八位祖师。

二十九颗:指二十九种庄严。

三十颗:指三十种外道。

三十一颗:指三十一色,合十三种显色。十种形色。八种表色,共为三十一色

三十二颗:指三十二法器。

三十三颗:指三十三观音,观世音菩萨为摄化而自在示现之三十三种形象。

三十四颗:指三十四心断结。

三十五颗:指三十五佛,常住十方一切世界之三十五佛。

三十六颗:代表三十六天罡,一般指道教中的三十六神通。与108颗意义相同,为方便携带将108颗分为三份。

三十七颗:指三十七道品。

三十八颗:指的是菩萨修行时从涅槃到成佛所经历的38个阶位。

三十九颗:代表一种特别的纪念,比如某个特别的日子。

四十颗:指四十位,为梵网经卷上所说之菩萨修行阶乘。

四十一颗:指四十一位。

四十二颗:代表四十二位贤圣,指菩萨从闻道而至修道而成正觉的,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四十八颗:指四十八使者,密教之胜军不动明王为守护持法行者,于其左右各现二十四位鬼王之身,称四十八使者。

四十九颗:指四十九重如意殿,指兜率天上如意宝珠铸造之四十九重宝殿。

五十颗:指五十法。

五十一颗:指五十一心所

五十二颗:指五十二位。

五十三颗:指五十三尊,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加贤劫千佛中之十六菩萨。

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表示修身的境界,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象征修行感悟的54处阶位,寓意智慧圆明。

五十五颗:指五十五善知识:又作五十五圣。

五十八颗:五十八戒:合称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戒与四十八轻戒。

六十颗:指六十华严。

六十二颗:指六十二见。

六十四颗:指六十四眼:据往生要集卷上本载,阿鼻地狱之十八狱卒各具有六十四只眼。

七十颗:指七十空性论。

七十二颗:指七十二天,乃合太山府君,五道大神,大吉祥天及六十九天而为七十二天。

七十三颗:指七十三尊,金刚界曼荼罗之成身会,于五十三尊外加金刚部之二十天而为七十三尊。

七十五颗:指七十五法,又作小乘七十五法。

七十七颗:指七十七智。

八十颗:指八十无尽,指无尽意菩萨所说之八十种无尽之法门。

八十一颗:指八十一科,乃至大藏一览集卷三所录之般若明相八十一科。

八十八颗:八十八佛,乃五十三佛与三十五佛之合称。

八十九颗:指八十九心。

九十六颗:指九十六种外道九十六种佛世前后出现于印度而异于佛教之流派。

九十八颗:指九十八随眠,又作九十八使。

一百零八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代表断除108种烦恼,使身心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一百一十颗:指一百一十善知识。

一千零八十颗: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

「砚田雅集」水月观音

觀音有三十三法身,觀水中月影稱水月觀音。

“爾時善財童子遊行至光明山。見觀世音菩薩住在山西。處處皆有流泉池。林木繁茂地草柔軟。結跏趺坐金剛寶座。無量菩薩恭敬圍繞。而為演說大慈悲經。國南濱海有秣刺耶山,巖谷奇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流出大海。周流繞山二十匝入南海。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

三十三观音法身

三十三观音堂三十三观音并非化现各种形像,而是观音菩萨本身不同形貌,而且不是密宗式变化形相,只是以姿态、场景与所持法器来区别。何以又成三十三身之数,这应与《普门品》、《楞严经》所述观音应化数有关。此类观音各相之间区别并不太大,很多特征也不是唯一的,有些观音图像既可作此解,亦可为彼说。据载清代卓峰曾绘出三十三观音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延宝七年鹤州笔《观音变相》绘艺很美。

杨柳观音

又称药王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枝。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除身上之众病。又於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杨柳枝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也是中国民间供奉较多的观音。他的画像和塑像随处可见。杨枝观音是以手执杨柳枝为其特征的观音像。有人认为杨枝观音起源于西域,据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讲,西域习俗,每日以杨枝细条剔齿,熟嚼枝头以净牙,称齿木。当地有这样的礼节,向贵客赠齿木及净水,以表示祝人健康,及恳请之意。所以请佛菩萨,也用杨枝、净水。由此慢慢发展,逐步成为观音菩萨手中的法器。另外,古代印度,人们认为杨枝可以消灾除病。在千手观音的四十二个大手臂中的一个手执杨枝时说。身患种种疾病者,应手执杨柳枝诵念真言。据认为,杨枝观音的出现应当与此有关。还有人认为杨柳枝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以杨柳喻佛法的兴旺发展。

民间流行的杨枝观音像,一般作手持净瓶、杨枝的女性形象。浙江普陀山现存明代杨枝观音碑,系根据唐代阎立本所绘像镌刻,碑中所刻观音面庞圆润丰满,端庄妙丽,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杨枝,身披锦袍跣足,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阴刻、阳雕相结合的技法,线条柔M流畅。疏密有致,刚柔相济,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神韵。

龙头观音

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

龙头观音观音摄化自在而示现之三十三观音之一。因驾乘龙头,故称龙头观音。相当于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七中)‘应以天龙、夜叉(中略)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盖以龙为兽中之王,比喻观音之威神。一般流布之像皆为跏坐或站立于龙头上 。

持经观音

民间流传《观世音传奇》中记载:唐朝年间,浙江临安有个叫钱廖的读书人非常用功,常常贪早摸黑地看书,但应举考试屡遭败绩、名落孙山。再一次失败后的返程中,忽遇狂风暴雨,钱廖赶紧跑进一间庙中避雨,只见庙堂端坐着一尊手持经书的观音菩萨,本已心灰意懒的他惊异天缘,受端坐的观音法像所感悟,虔诚跪拜,回家后发奋图强。若干年后,钱廖高中状元。钱廖不忘菩萨的恩泽,修庙奉供。

圆光观音

相传闽南有一山村,人们以打猎为生,但山中有一只怪兽经常趁人们进山打猎时到村子伤害小孩,专吃孩子的眼睛,以获得精气,修成妖魔。观音菩萨知道后,便化身为小孩坐在村口的城隍庙中,当怪兽来到城隍庙时,见是一胖大的男娃,喜形于色,正准备下口之时,观音菩萨现出身后烈焰圆光的宝像,将怪兽降伏。

游戏观音

相传洛阳城内有一“魏家镜铺”,生意冷清,这天观音大士正好云游到洛阳城内,天耳所闻魏掌柜对佛法的诚心,特赐他一面宝镜,并告诉掌柜只要人们拿出三文钱,便可从镜中照见自己的过去与来生。魏清把这个事情公布出去之后,马上门庭若市,大家都想一睹自己“前世来生”的情景,待人们一一照过之后,惊疑不定,原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生做的孽,来生还要偿还,于是,凡是照过观音宝镜的人都洗心革面,一心向佛,多做善事,多行功德。魏掌柜还把人们照宝镜的钱集中起来,塑了一座三面观音像供奉起来。从此以后,他的镜子也卖得好了,生意也日益兴隆起来。

白衣观音

相传中原兵乱,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到处都是孤魂野鬼,不得安宁。观音菩萨在鬼节的那天来到中原,现出一袭白衣的宝相,超度冤魂。表示观音菩萨怀有纯净的菩提之心,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莲卧观音

相传有几个盗贼偷光了众宝观音像上的宝物,便将塑像扔进了长江。金陵有个叫潘和的商人一心向佛,但身有怪疾,就是每天睡不着觉,得到观音菩萨点化的他来到江边捞起了菩萨的法像,并将一块石荷叶雕成莲花宝座,但由于观音法像已受到损伤无法直立,只好侧卧在莲叶之上。之后潘和每天睡觉都会感到自己睡在观音的莲叶上一般舒适安宁。

泷见观音

传后唐时期某年,嘉兴县遭受旱灾,地面龟裂,庄稼欠收。有位胡姓农夫贫困潦倒,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胡农夫与人争挖野菜,被陷入狱。一日胡农夫的妻子恍惚见一观音欹倚山崖,坐在临瀑布的岩石上做观赏瀑布状,望之既具威仪又悠闲,擦眼一看什么都没有。不久她在田泷间挖出一尊形似看见观音的石像,她立即送到寺庙供奉,天天上香跪拜。不久,现观音圣像处奇迹般流下涓涓瀑水,当年获得大丰收。不久,胡农夫也被无罪释放并过上了康庄生活。因观音像出自与田泷之间,所以又叫“泷见观音”。

施药观音

相传山东登州府瘟疫盛行,许多病人不治身亡。观音菩萨化身卖药的老翁前来救治,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此地瘟疫全部根除。表示观音菩萨无时不惦念着世间疾苦,解救众生于病痛之中。

鱼篮观音

佛教中三十三观音之一。手持鱼篮。明宋濂有《鱼篮观音像赞》:\"序按﹐ 《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一美艳女子﹐絜篮粥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辞曰:'一身岂堪配众夫邪!请易《金刚经》﹐如前期。'能者复居其半。女又辞﹐请易《法华经》﹐期以三日。惟马氏子能。女令具礼成昏。入门﹐女即死﹐死即糜烂立尽﹐遽瘗之。他日﹐有僧同马氏子启藏观之﹐惟有黄金锁子骨存焉。僧曰:'此观音示现以化汝耳。'言讫飞空而去。自是陕西多诵经者。\"

德王观音

唐朝年间,淮西叛乱.朝庭派兵进剿,多次溃败。当地百姓身陷战乱,民不聊生。当时任朝廷小吏的裴度,到观音庙去烧香求签,观音菩萨即现出“梵王”之身,用灵签指点裴度平息叛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裴度得胜回朝后,宪宗皇帝封爵位为晋国公,勋位为上柱国。裴度为感激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恩德,在淮西建了一座德王观音庙,保佑一方苍生。

水月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由于此尊观音之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被称为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这是观世音一心观水相的应化身。其形像有多种。有一种是站立在莲瓣上,莲瓣则漂浮在海面,观世音正在观看水中之月。另一种是以莲华坐姿趺坐在大海中的石山上,右手持未敷莲华,左手作施无畏印,且掌中有水流出。此外又有坐相、三面六臂相等种。其所以命名为水月观音的缘由,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因为其形像作观看水中之月状,也有说是由于其形像浮在海上,犹如水中之月云云。

一叶观音

一叶观音乘一片莲花,飘荡水面。 《法华经》云:“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众生受人恼害逼迫,或骤遇灾难险厄,若能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即闻声救苦,令其转危为安,遇难呈祥。

青颈观音

形象特点是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颈呈现青色。又称青头观音。 相传有个叫贾一峰的商人梦见一首三面的青颈菩萨对他说了四句偈语:逢桥莫停舟,逢油即抹头。斗谷三升米,青蝇捧笔头。贾一峰按菩萨的指点平安回家后,头抹香油与妻子一起睡觉,晚上前来杀他的康七因闻到香油而误杀了自己的情妇贾妻。官府怀疑贾一峰杀了妻子,要将他打入死牢,就在县令落笔时,一群青蝇飞来抱住笔头。县令问明原由后,最终找到了真凶。

威德观音

传唐太宗率军亲征高丽期间,一次与前军将领一起察看地形时,突然被早已埋伏的高延寿军20万围困。激烈突围鏖战中,突见天降威猛将军为其指路,所指之处皆系敌力量薄弱处,唐太宗率军奋勇击斩敌将,高丽将士纷纷倒伏,唐军杀开一条血路,突围成功并把高丽军被打得大败。

延命观音

相传太仓民间流行一种怪疾,无医可治,民可不堪言。观音菩萨闻之,化成一位癞头和尚前来送药治病,刚开始百姓们都不相信,后来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喝了癞头和尚用赤怪柳煮的药汤之后,怪病奇迹般地好了。老婆婆奔走相告,渐渐人们的怪疾痊愈了,正当人们要感谢癞头和尚之时,观世音菩萨显现真身,驾云而去。当地人们为感谢菩萨的恩德,便塑了一尊手持赤柽柳的观音宝像供奉起来。

众宝观音

相传江北一带百姓勤劳本分,可惜不懂营生,所以都非常贫穷。有一个姓万的老汉,信奉佛法,家里供奉一尊观音菩萨像,此观音菩萨的身上挂满了很多宝贝,尊为众宝观音,以期菩萨保佑家道兴隆,一方昌盛。万家人每天从早到晚都虔诚的跪拜三次,其真挚之心感动菩萨。在菩萨的感应下,勤劳善良的万家人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家道也兴隆了,四方邻里纷纷效仿,形成一带习俗,江北家家户户都供奉起一尊众宝观音像,以求菩萨保佑,合家兴旺。

岩户观音

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相传有个叫吴璋的孝子为了寻找母亲历尽千辛万苦。有一次,吴璋在途中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观音菩萨念其纯孝,便现出大慈宝相,将吴璋救醒,并使他们母子团聚。寂然岩户观世音 净眼普观周沙界息灭三毒贪爱苦 蚖蛇蝮蝎出窟穴岩户观音护佑:慈孝义全,德行满溢。

能静观音

相传开封城有一姓张的大户人家,张家有三位公子,相继取回三位儿媳,但从儿媳进门之日起,就和婆婆的关系处之不洽,经常争吵,家庭不和,吵闹至鸡犬不宁,乃至影响邻里,引起众人反感、生厌,搞得里外都不好做人。观音菩萨化作一个化缘的“比丘尼”来到张家,向婆媳们说了四句偈子:“静慧如海累难修,百千万劫化阎浮。心中常念观自在,甘露遍洒自圆融。”张家婆媳细细品味偈子意境,经观音菩萨点化之后,张家婆媳不再争吵,从此相敬如宾,家庭和睦。

阿耨观音

左膝倚背在岩石上,两手相交,远眺海面。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洲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相传观音菩萨化身一个化缘的和尚来到扬州地界,看到一处煤矿即将塌方,立即告诉矿工此处危险,可矿工们都拿异样的眼光看他,不予理睬。和尚又急找工头去说,工头怕延误工期,对观音的警告很是生气,还大骂她多管闲事。观音一会应化为一个卖馒头的美丽少女,对矿工喊道:“又甜又香的热馒头呦,免费送吃。”矿工们惊奇这等好事,都争相出来抢吃馒头,刚跑出。忽听到后面轰隆一声,煤矿塌方了。矿工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再转回头来看送馒头的少女,已不见踪影,只见观音菩萨端坐云端,祥云梵音,袅袅飘去。

叶衣观音

身穿千叶衣。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长安有一对孤儿寡母,丈夫患肺痨去世了,母子二人无依无靠,以乞讨为生,城中开米粥铺的何氏夫妇收留了他们,把母子二人留在粥铺里帮忙,何氏夫妇还经常把每天余下来的粥救济那些没有饭吃的穷人们,百姓都说何氏夫妇是大好人,一定会好人有好报。这一件件善事都被观音菩萨天耳所闻,天眼所见,于是菩萨化身一位达官贵人,赐何氏夫妇一件碧玉如意,保佑他们生意兴隆,无病无灾,修习祈祷,健康长寿。相传观音菩萨身披一件八万四千功德衣,把众生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记录下来。

琉璃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高王观音,香王观音。

高王观世音经谓此菩萨能救诸苦厄,临危急时若诵此经满一千遍,则可变死者成活人。据开元释教录卷十八载,北魏天平年间(534~537),定州募士孙敬德造观音像,常事礼拜,后为贼所引,临刑之前夜,梦一僧来,教其诵读此经,醒来乃诵千遍。及至刑场,三度受刀,刀折而不伤皮肉,监司怪之,遂免死。还而拜像,见圣像颈项上有三道刀痕,由此而信者日众。据开元释教录卷十八载,北魏天平年间(534~537),定州募士孙敬德造观音像,常事礼拜。后为贼所引冤屈入狱,临刑之前夜,梦一僧来,教其诵读此经,乃诵千遍。及至刑场,三度受刀刀折而不伤皮肉,监司怪之,遂免死,敬德梦醒大惊,朝廷第二天便将之无罪释放。还而拜像,见观音圣像颈项上有三道刀痕,由此而信者日众。

多罗尊观音

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为密宗所奉,又称多眼观音。象征观音菩萨能够观照世间一切,无所不察。北宋末年,朝廷为抵抗金兵入侵,四处拉丁从军打仗,一位老阿婆,她的三个儿子都被抓去从军,留下儿媳和孙子相依为命,老阿婆坐在家门口天天盼着儿子早日归来,常期以泪洗面,由于思儿心切,眼睛逐失光明。观音菩萨怜其苦难,化作一个赤脚大夫为老阿婆治好了眼病,也保佑阿婆的儿子们从战场上平安归来。

蛤蜊观

相传唐文宗爱吃蛤蜊,沿海百姓月月进贡,弄得渔民苦不堪言。为完成进贡蛤蜊数量,常要冒着生命危险下海去捕捞蛤蜊,哪怕台风季节也要照常出海,许多渔船有去无回,致使家破人亡,百姓怨气冲天。观音菩萨知道人间苦难后,便隐身一只五彩大蛤蜊内,刀不能开,摔打不碎。宫廷御厨便拿此蛤蜊觐见文宗,文宗手托蛤蜊,蛤蜊竟慢慢自动打开,还有阵阵仙气飘出,定睛一看,里面竟是一尊珍珠观音宝像,见到蛤蜊内的观音宝像后,文宗大惊之余,忙下旨取消进贡蛤蜊,从此渔民又过上了安生乐业的生活。

六时观音

作居士装束。左手执摩尼宝珠,右手持梵策,立像,常作居士装束。 因观音六时哀悯护念众生,故名。何谓六时?佛经以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为夜三时。又以一年为六时,正月十六至三月十五为渐热时,三月十六至五月十五为盛热时,五月十六至七月十五为雨时,七月十六至九月十五为茂时,九月十六至十一月十五为渐寒时,十一月十六至正月十五为盛寒时。观音大慈大悲,于此六时之中,时时在念诵哀悯众生,故而六时观音法相深受民间大众的喜爱与崇拜。《法华经-普门品》中说:“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据此,六时观音成了三十三应化身中的居士身。

合掌观音

相传在湖州有一对邻居,张木匠是做木工的,陈老汉是种果树的,可两家屋子挨的太近,经常为了自己屋子的面积大吵大闹,成了一对怨家,从此再不来往。观音菩萨化作一个很有钱的商人来教化两人,她卖了陈老汉多余的木材,很便宜的卖给张木匠,又花钱请张木匠介绍很多亲戚朋友来贩卖陈老汉的水果,渐渐的两家有了往来,以前的隔阂也都消除了,成了鱼水之亲,谁都需要谁,谁都离不开谁。这时观音菩萨现出合掌法相,教化人们合衷共济,和谐相处。

一如观音

佛教神话任务.三十三观音之一,其像坐于云中莲座上,立左膝,作乘云飞行之状。《三藏法术四》:“不二不已,名曰一如。”《教行信证四》:“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使一如。”故一如观音,亦是修养达到最高境界之法相。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八上):‘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形象为乘云飞行空中,右手持说法印,能制伏雷电等魔扰。观音指点寓意不二为一,不异为如,是为一如,即真如之理。传说此观音保佑唐三藏西天取经,三藏经历饥渴、刀兵、牢狱、情爱、鬼怪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仍信念不灭,誓取真经。诚心终感动菩萨,使之修性成佛,得成正果。

不二观音

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身着天衣,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寓意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最高。表示观音菩萨道行精深,佛法无边,保佑众生消灾消难,福寿无边。修炼要专一,不管如果修行,都不能够掺杂其它的东西,乃获得真理。唐朝有位法号为“善导”的大师,潜心修佛,十九年闭关不出,一日,善导静坐,忽从头顶泥丸宫中冒出缕缕烟气,冥冥之中感受到观音菩萨讲经说法,善导大师浑然自觉悟透佛学宗旨,创立“净土宗”,后被称为莲社第二地祖。

持莲观音

手持一莲花,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该法相为立于莲座之上,双手捧持一茎莲花。 持莲观音,持一茎之莲,立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其源于观音菩萨教化红孩儿时的应化身,《西游记》中有记载。《妙法莲花经》在梵语中称为“圣得路玛·芬陀利华·斯陀拉”,圣得路玛是“正确的教诲”的意思,斯陀拉意为经典。中间的“芬陀利华”汉语中翻译为“大白莲花 ”。持莲观音配童男、童女身。将纯真的少男少女比喻为莲花之花蕾,可感受到怀着纯净菩提心的持莲观音期待花儿盛开之心愿。

洒水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 又称“滴水观音”,右手持柳枝或作法印相,左手执洒水器,作洒水相;或作右手持瓶泻水状。 左手持钵,右手执杨柳枝之立像,表“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之文意。 洒水观音洒下清澈的香水,洗净众生深重的烦恼、和因烦恼而玷污的污垢, 意思是将大悲甘露洒向人间,为世人造福。 洒水观音是普门品中\"若为大水\"一句的象征。经文上说,“若为大水”只因呼唤了洒水观音的名字,即被从水灾中救出。世间生物没有水就不能生存。洒水观音将水恰到好处地分布于世间,结出地上的丰硕成果。

马郎妇观音

《佛祖统纪》记载,唐朝宪宗时,陕西一带人民,善于骑射,未曾听闻三宝之名,观世音菩萨即化现为马郎之妇,以度化当地之居民,故称“马郎妇”。

普悲观音

为三十三观音之一。相当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载(大九·五七中)“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其形像为两手隐藏于法衣而向前下垂,立于山上。大自在天乃三界之最高神,以其威德殊胜,而配以观音平等普遍之慈悲,故称普悲观音。

阿麽提观音

常乘白狮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为密宗所奉,表无畏之义。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之毗沙门身。妙法莲华经普门品云:“若有国土众生应以昆沙门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昆沙门身而为说法。”此菩萨化身颂扬观音使众生无畏无惧之法力。

编辑本段来历

在以上三十三观音之中,只有白衣、青颈、多罗尊、叶衣、阿麽提五观音于经轨有据,有梵名,且是密宗所奉。白衣像现胎藏坛城观音院西北隅,白表清净菩提心,因而住白莲花着白衣,密号为离垢(离苦)金刚,系令一切苦恼消除,转不吉为吉祥的菩萨。以此为本尊而修息灾延命法为白衣观音法、白处尊。密教诸经中记其形象均有不同,但水墨画中以戴白色风帽,披白色大衣者极多,晚近各种工艺小雕像中此像式也很多。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及《青颈大悲念诵仪轨》载,青颈观音三面四臂,持杖、莲花、轮、螺,身色红白,但颈为青色,可表征烦恼即菩提之义,或曰观音为救众生吞下龙王喷出的毒液而成青颈,此故事与古印度婆罗门大神湿婆有关。此尊三昧耶形为莲花或轮宝。多罗尊菩萨就是度母,其义本为眼瞳,是观音化身,从观音眼中所生。其位现胎藏坛城观音院内,列观自在菩萨之西方。是观音部佛母,密号为悲生金刚,三昧耶形是已开却合的青莲花。密教诸经中对此尊形像有不同描述,传佛教对多罗尊极为尊崇。叶衣观音因全身裹在莲叶之中而得名。此尊位列胎藏坛城观音院中,密号异行金刚。以叶衣为本尊,念诵《叶衣观自在菩萨经》,可祛除各类疾病,并延寿镇宅。阿麽提观音也称无畏或宽广观音。《观自在菩萨阿麽提法》产生在于阗地区,此经咒中有“无垢女”,可能与伊朗水神有渊源。

其余之像皆是唐以后民间信奉。如《观音慈林集》卷,唐文宗一向极好食蛤蜊,沿海地方官吏以进贡为口实,大加搜刮民财,致使怨声载道。观音闻知后为解救从生,变为蛤蜊,示现于皇宫的厨房。文宗见后惊奇,请终南山恒政禅师致问,乃知观音化现教示,即下旨停罢蛤蜊,永戒食蛤。又令天下寺建观音殿,沿海渔民额手称庆,家家奉供,称为蛤蜊观音。

送子观音之名,不见佛典。实际上《普门品》内有此方面内容,因中国重传宗孝养,遂有祈观音得子的风习。其观音赐子、送男送妇画面陏唐始见。抱婴雕塑直至宋代尚无,明清出现最多,为民间尊奉。也有日本学者提出明代送子观音形象突然较多出现,是受教传入、圣母马利亚怀抱圣图样的影响。但中国传统图像内观音身边总有善财童子,释迦降伏的鬼子母诃帝利像旁也多子。这些造型中都有些送子像的因素,究其实因是信仰内涵带动了形象发展。

有趣的一点是《观音菩萨慈容五十三现》纳入了教内涵,五十三种容相之中,竟然有一种是披发着洋装的耶稣之像,这当然是与明代传教士的活动有关。观音画像中教的版画显示了中国宗教不排相异、广纳善取的宗教特质。《慈容五十三现》名称就显出了与善财五十三参的密切关系,在各处藏存的此题版画中,有观音化现的姿态,但更多的画面都有童子拜诣的情景,因而这组图像是源自善财五十三参加观音化现的要素而构成。

普陀观音又名补陀落、补陀洛迦观音,亦称南海观音。补陀洛迦为梵语,可译为小白华、小花树山。补陀洛迦山为观自在菩萨示现游化之地。此山今已比定为南印度东海岸之巴波那桑山,有古贸易港,海上经行可遥见。印度至南海航行多泊此,登山拜祈观音救难、佑护。久之观音信仰传之弥远。唐宋造普陀观音像多取于海岸礁石休憩姿态,其右腿交起,左腿下垂或平置,右臂搭于右膝之上,所谓游戏坐姿,也有站姿的。

定源:古籍《天竺灵签》的考察

求签,或者抽签,是一种非常普及的宗教仪式。 它主要以竹签为占具,并附四言、五言或七言的签诗,来进行决疑,预兆运势,判定吉凶。 它作为中国传统占卜文化的形式之一,在我国传统信仰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之初虽然受到印度传统占卜文化的影响[1],但佛教教义的基本态度则是把占卜视为一种“邪命”行为,加以排斥[2]。 然而,自佛教东传之后,它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广大民众的需要,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无论是理论、制度、还是仪式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调整,其中对占卜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当前佛教内部对于求签的行为,因寺院、地域的不同,其态度也不尽一致,既有排斥者,也有默认和提倡者。 但无论如何,回顾中国佛教历史,古代寺院的确有过求签的现象,而且灵签种类繁多,在佛教文化传播与教化民众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佛教寺院纳入灵签信仰,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的特徴之一,对于研究中国信仰层面的佛教而言,是颇值重视的一种文化现象。

本文所要探讨的《天竺灵签》是我们知道现存最早的一部佛教类灵签文本。 这里的“天竺”并非指印度,而是指杭州上天竺寺。 该寺的灵签起源甚早,至少可以上溯到南宋初期,有着近千年的历史[3]。 同时我们还知道,《天竺灵签》不仅在中国,甚至传播到了东亚地区,尤其在东瀛日本产生过广泛而重要的影响[4]。 应该说《天竺灵签》一书对于我们探讨中国灵签历史,以及为研究中国佛教的信仰形态与文化传播等方面提供了一份珍贵资料。 不过,由于本书内容除了签诗、解说等文字之外,还附有相当精美的插图,因此长期以来大家更注重它在中国版画史上的价值。 至于《天竺灵签》作为一部佛教类灵签的文本,有关它的起源背景以及在历史上的传播与影响等情况,则鲜为人知。 有鉴于此,正好借助本次会议的发表机会,拟就《天竺灵签》的文本情况、信仰起源、传播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一、《天竺灵签》的发现与文本结构

《天竺灵签》原为郑振铎(1898-1958)先生所藏。 郑先生祖籍福建长乐,出生于浙江温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与古籍收藏家。 他一生酷爱版画,收集了大量相关材料,《天竺灵签》即是其一。 对于此书,郑先生于1958年1月17日写过一篇“天竺灵签跋”[5],据该跋文得知,1930年左右郑先生在北京先后购买到明版与宋版两种《天竺灵签》[6]。 明版出自北京宣武区法源寺佛像的腹内(佛脏),经折装,上图下文,粗厚黄纸,两面印刷,最后有牌记:“洪武乙□岁在仲冬吉日刊∕杭州众安桥杨家经坊印行”。 “乙”后残一字,张秀民先生推测应为“乙丑”[7],即洪武十八年(1385)。 而宋版是当时北京一家药店——九经堂一位姓刘的书贾出售给他的。 郑先生认为,明版的插图极为简率,人物线条粗糙、拙陋[8]。 相比之下,后来购得的宋版,虽然没有刊记,但通过文本形态可以推断它应该是南宋晚期出于福建或者杭州的刻本,版画技术相当成熟,比明版高明得多,不仅图型大,而且人物形象也颇生动活泼。 遗憾的是,这部宋版的印刷较晚,甚至其中有几幅是元人或明人的补版。 由于总体上宋版要比明版精美,保持着高度的艺术性。 因此,郑先生以宋版为底本用珂罗版影印,收入他自己所编的《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之中,于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9]。 宋、明两种原版《天竺灵签》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由于明版当年没有影印,因此目前比较容易看到的祇有宋版。

《天竺灵签》全一册,共一百签,现存宋版框高17.5cm,宽10.2cm,首尾残缺,仅存八十六签,即第五签至第二十二签,第二十五签至第九十二签。 现存最前的八签与最后的两签,下半部分均残损严重,有些已经完全看不到签诗文字。 中间脱落了第二十三、第二十四两签,不知何故。 现存第五签的签题正下方有阳文行书“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朱印,最后一签左下方也有阳文篆书“长乐郑氏∕藏书之印”,表明确是郑先生所藏。

现存宋版大部分均标题作“天竺灵签第○○”,按序号排列,唯独其中有两签标题作“天竺观音第七十五签”与“天竺观音第七十六签”。 审视这两签的文面形态,与其它签明显不同,祇有上图下文两部分,它把其中以下我们要介绍的“标解”部分,接在了“解曰”后面,而且加题签共有十行文字,与其它签九行文字的版面也有差异。 同时,这两签的插图与其它签相比,线条表现比较生硬、粗糙。 可以肯定,这两签不可能是宋代的原版,而是郑先生所说的元人或明人的补版。 此外,从第八十五签至第九十二签也有可能是后人的补版,因为这八签在整体风格上虽然与宋版接近,但插图部分人物线条单一,拙劣草率,显然不可与宋版相媲美。 “一般而言,”前修未密,后出转精“,但在《天竺灵签》的版画雕刻技术上,宋版却优胜于后来的元版和明版。 可见文化艺术未必是一味的向前发展,有时也会出现倒退的现象。

《天竺灵签》影印本 (左)

宋版《天竺灵签》插图 (右)

有关宋版《天竺灵签》的文本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标解”部分,除了以上介绍的第七十五与第七十六两签之外,这一部分其它每签都位于最上方,三字为一行,文字较小。 关于标解的内容,比如第十三签作“求官吉、求财遂、孕生男、婚成、蚕熟、病安、移徙利、出往吉、公事吉、行人至、失物在、谋事成”。 通过这一标解内容可以知道,本签是属于吉签。 同时,通过这些内容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生活中都有哪些方面的祈求。 再如,第二十六签的标解作“求官迟、公事宜和、求财无。 孕生女、婚不成、蚕损、忌移动、出往不利、行人未至、失脱、口舌“,本签显然是凶多吉少,除了”公事宜和“之外,所求均不顺。 因此,这一签属于凶签。

第二“插图”部分,位于每签的中间。 有人物、动物、房屋以及山川景物等图像,图像线条粗细不一,人物、景物虽然大多模糊,但艺术表现力极其丰富。 这一部分内容历来受到版画研究者的重视,本书之所以被收入《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盖基于此。 其实,这些插图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根据以下介绍的第三部分“签诗”与“解曰”内容而刻画的,部分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每幅插图都蕴含有一些寓意。 比如,第三十三签插图,有一只鹿朝着一位官人走去,背上馱着一个有盖的盒子,此盒与“合”字谐音,寓示着抽签当事者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合格。 同时,鹿又与“禄”字谐音,表明将来会得到贵人相助。 与此相反,在第二十八签的插图中看到一鹿身首作两段的图像,此暗示着不祥之兆。 此外,我们在第三十九签的插图中还可以看到断绌之琴与破损之币,这分别预示将会离别或破财的可能。 总之,每幅插图的体裁与以下介绍的第三部分文字紧密关联,图文结合,寓意深刻,力图使人们可以更形象化地了解签诗的内容。

第三“签诗”与“解曰”部分。 这一部分大体是九行文字,前四行为五言四句的签诗,第五行开头有“解曰”二字,接着以“此卦”领起对签诗内容以及插图的寓意进行解说。 比如,第三十九签的内容作:

望用方心腹,

家乡被火灾。

忧危三五度,

由损断头财。

解曰:此卦所事萦心,舍宅灾厄,须经三五度,重重破财,那更琴绌又断,乃离别之兆也。 切宜低(提)防,作福保之。

本签属于不吉之签,主要是提醒问事者住宅方面可能会遭遇火灾,而导致破产和离别,如果想避灾趋吉,除了事前提防之外,还要进行祈福。 另外,我们在第六十一签中还看到如下签诗与解说的内容:

旧衍何日解,

户内保婵娟。

更逢11口,

遇鼠过牛边。

解曰:此卦门户不宁,阴小不安,卦中香炉上有十一口,乃吉字也。 须作福祈之,必有其吉,须得子丑月井,子丑人用也。

本签属于不吉之签,签诗第三句“十一口”,如“解曰”所说乃是“吉”字,这是一种以字迷的方式隐晦地表达某种意思,同样的方式在本书其它签诗中也多有运用[10]。 有关以上签诗的最后一句“遇鼠过牛边”,鼠、牛在十二地支中分别为“子”与“丑”,意指如果想要化凶逢吉,除了作福祈求之外,须得遇到属鼠或者属牛的人,即“解曰”所说的“子丑人”。 对于签诗部分我们还注意到,在五言四句中,二、四两句的最后一字虽有押韵,但不太讲究平仄。 签诗内容偏重于说理叙事,旨在加强签诗本身所具有的缄言内涵,使问事者能进一步推论和引证所求的事项,以便作出预防性的措施。 因此,这些签诗除了文学艺术性之外,更具有宗教意义上的功用。

除了以上三个部分,有些签的左侧或右侧还可以看到“病向香火保”(第33签)、“病向溪河□(保? )“(第34签)、”病向庙司保“(第37签)、”病向伤亡保“(第38签)、”病向太山五道保“(第39签)”病向星辰保“(第42、45签)、”病向土地保“(第44签)、”病向 “病向佛前保”(第48签)、“病向香火旺神保”(第65签)、“病向佛前保”(第68、71、88签)、“病向家先伤亡保佑(佑)”(第75签)、“病向社司保” (第81签)等字样。 这些内容显然是针对疾病者所设,为他们提供一种宗教学意义上的治疗方式与建议。 也许是基于疾病的多样性,各自祈求的对象并不一致,呈现出多元化的信仰现象。 总之,从签本的整体内容看,主要是关注疾病、科举、婚姻、求子、求财、讼讼等当时社会生活普遍存在而且关乎民众的切身问题。

宋版《天竺灵签》的作者以及刊刻者不明,签文本身也没有透露出任何一种宗教倾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唯独“天竺观音第七十五签”与“天竺观音第七十六签”两签的签题比较特别。 尽管这两签可能是元代或明代的补版,但根据这一签题可知,《天竺灵签》也可名为《天竺观音灵签》。 这里所谓的“天竺观音”,并非指印度观音,而是指杭州上天竺寺观音。 如后所述,杭州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始于五代时期,宋始流行观音灵签。 由此看来,《天竺灵签》不仅属于佛教类灵签,而且最早可能是在杭州上天竺寺使用的。 明版《天竺灵签》之所以刊刻于杭州,与上天竺寺以及杭州周边地区流行的签本也许不无关系。 同时,对于郑先生提出的宋版《天竺灵签》可能出于福建或者杭州的观点,我们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说,宋版《天竺灵签》实际上就是杭州上天竺寺使用的“观音灵签”文本。

二、《天竺灵签》信仰溯源

作为我国传统占卜文化形式之一的灵签,具体起源于何时,卫绍生、林国平等先生曾经有过探讨[11],可惜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我们知道,中国的占卜文化历史悠久,至少从商殷时期就开始使用“骨卜”或“龟卜”等方法。 到了周代便以一种蓍的灵草,与《周易》的爻辞结合,作为占卜之用,这即所谓的“易筮”占卜法。 此外,我们还在屈原《楚辞》中看到“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的记载。 这里的琼茅系一种灵草,筳是小竹片,楚人以结草折竹来占卜称为篿。 也许受到这种以琼茅和筵作为占具的影响,秦汉以后,又出现了诸如探简、探札、探策等各种占卜方法,占卜用途逐渐扩大。 应该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占卜方法不断的发生变化,并且逐渐趋向简易化。 比如,西汉时期焦赣所著的《焦氏易林》就是一种简化占卜法的产物,他对《周易》的六十四卦进行解说,其中自撰的四言四句繇辞与后世的签诗相似。

此外,《灵棋经》[12]中所记载的占卜方式也比较简便,他的具体做法是:将十二枚棋子分为三组,上、中、下三段各四个,随意抛掷,根据棋形来定卦,再根据卦文,以测吉凶。 其中的“象曰”相当于《周易》的卦辞,是判断吉凶的主要依据,也类似于后世的签诗。 不难想象,这些书籍对后代灵签的起源有着一定的影响。

然而,从佛教类灵签的发展角度看,在《天竺灵签》成书之前,有些经典已经明确谈到了一些简易的占卜方法,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梵天神策经》。

《梵天神策经》现收在《佛说灌顶经》(卷十)之中。 《佛说灌顶经》共有十二卷,现题为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可是在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四中将它归入了“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 根据近年伍小劼博士的研究,实际上它是刘宋时期秣陵鹿野寺沙门慧简编著的一部伪经[13]。 此经开头记载,一次佛在因沙崛山(即耆阙崛山,又名灵鹫山)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三万菩萨,为天龙八部说法,说法完毕之后,“梵王从座而起,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 我于众生,有微因缘,多归依者。 又见人民悉受苦恼,心中疑惑,不能决了。 今欲承佛威神之力,出梵天结愿一百偈颂,以为神策。 惟愿世尊,许可此事...... 今我梵王承佛威神,演说卜经一百偈颂,以示万姓,决了狐疑,知人吉凶。 今以偈颂,而说卦曰“。 接着以偈颂的方式演说了占卜的内容。 需要一提的是,我们知道,佛教偈颂一般是以四句为一首,现存大正藏本《梵天神策经》的偈颂部分共有七百九十六句的五言偈颂。 如果按四句一首计算,则有14首。 如果按八句一首计算,则有<>首半。 无论如何,它都与它自己前文所说的“一百偈颂”不符。 对此,我们怀疑现存大正藏本《梵天神梵经》的偈颂部分可能脱落了两句[<>]。 总之,梵天说了偈颂之后,经文卷末还提到了神策方法,如下文云:

若四辈弟子,欲为人行此神策法时,当以竹帛书此上偈,以五色彩作囊盛之。 若欲卜时,探取三策,至于七策,审定无疑。 澡漱口齿,莫食酒肉及噉五辛。 出策之法不得过七人,后设探者,众事不中,不护人也[15]。

上文指出,如果要神策,则须把这些偈颂分别写在竹帛上,并将它放入五色的绢囊之中,占卜时从中可探取三到七策,占卜之前还要漱口、禁食酒、肉、五辛等。 并且出策的次数不得超过七人,因为超过七人就不中了。 这种神策方法,显然是受到早期探策法的影响,只不过它是站在佛教的角度于占卜前后多了一些要求和限制而已。 有趣的是,其中偈颂部分,除了一些佛教所提倡的供养三宝、求生净土、获得正觉、祈求功德之外,有许多是求仕官、财宝、子孙、疾病等羸合世俗愿望的内容,甚至还有代表和合的凤凰、代表吉祥的麒麟等动物,经文内容上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

从《梵天神策经》的内容与性质来看,无疑它就是一部佛教占卜类的伪经,而且有着非常强的实用性。 通过这一经典,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南北朝时期佛教内部已经开始流行探策的占卜法。 值得注意的是,该经在“而说卦曰”之后梵天说了一百偈,这意味着它有一百签或者说有一百卦。 同时写在布帛之上用于占卜的偈颂,与本文所要讨论的《天竺灵签》等签谱中附有签诗的方式也极其相似。 此外,据广方锪先生告知,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有一卷敦煌遗书《梵天神策经》的写本,并附有图画。 该写本目前笔者未见,如果属实的话,《梵天神策经》则图文并茂,与《天竺灵签》的文本更有了着类似之处。 无论如何,我们从《梵天神策经》中可以找到一些中国灵签,尤其是佛教类灵签的源头。

继《梵天神策经》之后,隋代出现了一部题为菩提灯三藏翻译的《占察善恶业报经》,该经上下两卷,是宣扬地藏菩萨信仰的经典,其中提到的“木轮占察法”(或称“占轮相法”)也是一种佛教类的占卜法。 他的方法是:将直径不到一寸的八角形木轮举手向两边扔掷,以它所表现的字型来判断业的善恶与深浅,以及现世的苦乐与吉凶。 其中根据不同的占卜方式又可分为十轮法、六轮法、三轮法。 十轮法是将十个木轮每个两侧都各写十善名与十恶名,即杀生与不杀生等。 占卜之前,须先礼拜、供养十方诸佛并发愿称名,而后手执十轮投掷于净物之上,如果善名向上则善,如果恶名向上则恶。 如果是恶的话,就须于地藏菩萨前求哀忏悔,灭罪除障。 六转法是用六个木轮来占卜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善恶。 三轮法是用三个木轮占卜身、口、意三业的善恶。

《占察善恶业报经》在隋代相当流行,根据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十二的记载,广州有一僧人还依此经创造了一种“塔忏法”,即以皮为材料作成两枚帖子,一帖写善字,另一帖写恶字,让人抛掷,得善者吉,得恶者凶。 同时,为了忏悔灭罪,他又推行了一种五体投地式的“自扑法”,可惜这种“自扑法”因男女合杂,后来被人告发到广州官司,最终隋焬帝在徴得法经僧人的意见之后,勅令禁断,不予流行[16]。 因此之故,这种占察法几乎在汉地断绝。 不过,它后来反而由入唐求法的新罗高僧圆光、真表等人传到了朝鲜半岛[17],在朝鲜半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降至唐代,佛陀多陀翻译的《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还可以看到一种二十五轮标记法,其经文云“善男子! 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 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18]。 二十五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三轮,单修三观; 第二阶段三七二十一轮,互修三观; 第三阶段一轮,圆修三观。 显然,这些占卜法结合的修行理论,以单修、渐修、圆修(顿修)为次第,具体做法是将二十五轮的名字书于签上,并置佛前,经过二十一天的诚心祈祷忏悔,然后信手抽签,以决修行上的疑问[19]。

以上三种经典所提倡占卜法都是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部内部使用决疑方法[20]。 此后,唐末五代高僧永明延寿也曾实践过一种非常简易的占卜法。 据宋代宗晓《乐邦文类》卷三“永明智觉禅师传”记载,永明延寿早年在天台国清寺修行时,由于他对自己学净还是学禅的选择难以自决,为此他自己作了两个纸阄,一个写“一心禅定”,另一个写“万善生净土”。 最后通过七次占卜,得了“万善生净土”阄,于是决意专修净业。 这种拈阄法实际也是占卜法之一。 类似的这种方法,宋代以后佛教内部依然使用,有时还用于争讼事件以及选择寺院住持的争议当中。 这种方法虽然与灵签的文化意蕴相同,也发挥了相同的作用,但相对于灵签而言,方式太过简单,使用范围似乎不广。

那么在佛前或神前设签,并以签诗的方式进行决疑的作法到底始于何时呢? 有关这一点,宋代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三中有一则记载:

卢多逊相生曹南,方幼,其父携就云阳观,小学时与群儿诵书,废坛上有古签一筒,竞为袖取为戏,时多逊尚未识字,得一签,归示其父,词曰“身出中书堂,须因天水白。 登仙五十二,终为蓬莱客“。 父见颇喜,以为吉签。 迨后作相,及其败也。 始国遣堂吏赵白阴与秦王廷美边谋,事暴,遂南窜。 年五十二卒于朱崖。 签中之语,一字不差。

卢多逊,《宋史》卷二有传,为五代宋初时人,后周显德初举进士,累官至吏部侍郞、兵部尚书等。 后因遣堂吏赵白勾结秦王廷美之事暴露,举家被宋太宗流放到了崖州(今海南省),雍熙二年(985)卒于流所,年五十二[21]。 上述事迹与传记资料基本吻合,值得信从。 依上述有关抽签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至少从五代时期开始,已经有相当成熟而规范的灵签占卜方式,并采用了签筒,同时使用五言四句的签诗来解读吉凶。 当然,卢多逊具体所抽的是什么灵签我们不知道,但属于道教类的灵签是可以肯定的。

根据林国平先生的研究[22],宋代灵签文本的种类比较丰富,签诗方面既有五言,也有七言,还是四言。 而且,灵签的信仰对象不仅限于孺妇小孩,甚至像苏东坡、陆游这样的大文豪也参与了抽签活动。 不过,宋代的灵签大多流行于道观或设在神庙的地方供人占取,像《天竺灵签》这样流行于佛教寺院的灵签则比较罕见。

如前所述,《天竺灵签》虽然又可名为《天竺观音灵签》,但从签本内容来看,与观音菩萨的相关经典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它为什么要冠以“观音灵签”之名呢? 我们认为这可能与观音菩萨像前设签占取,以祈得灵验的目的有关。 换句话说,也就是与观音信仰有关。 因此,要谈《天竺灵签》的起源背景,还必须了解杭州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

杭州上天竺寺,又称法喜寺,与中天竺、下天竺又并称为三天竺寺。 该寺创建之初,就与观音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后晋天福四年(939)有高僧道翊于此结庐,突然看到西峰前涧中发光,挖掘之后得到一根奇木,高有数尺,便命当时名工孔仁谦根据木头的形质雕造了一尊观音大士像,雕成之后,妙相庄严,白光焕发。 此后,后汉干祐年间(954年)又有僧从勲从洛阳来,携带一颗古佛舍利,纳于观音大士顶相之间,随即顶相放心,感得灵异。 从此以后,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逐渐得到广大群众的崇信。 关于上天竺寺的观音灵感事迹,明代释广宾撰《杭州上天竺讲寺志》(共十五卷)卷一中专门辟有“灵感录”一门,按时代先后列举了不少典型的例子,可以参看[23]。 从其中所列的事迹来看,上天竺观音信仰最初多以托梦的形式来决断疑虑及预兆未来。 从北宋开始,除了梦兆之外,在“祈雨”或“祈晴”方面而感得灵异的事迹渐多。 故而到了宋嘉祐年间(1056-1063)把原来的“天竺看经院”改为了“灵感观音院”,进一步确定了上天竺观音的信仰地位。 降至南宋,上天竺寺作为圣节(皇帝生日)、祝圣、国忌、祈雨、祈晴、祈雪、祈蝗等各种国家祭祀的祈祷场所,受到南宋朝廷的极大拥护。 宋孝宗与宋理宗分别撰有“天竺灵感观音大士赞”,孝宗并下赐改院为寺,名曰“上天竺天台教寺”,理宗又御书其额,并建有“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殿”。 总的来说,宋室南迁之后,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上至朝廷,下到庶民,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实际上,从两宋到明清,上天竺寺观音还通过“迎请”的方式,请到杭州城内的梵天寺、法惠寺、海会寺等寺院进行各种祈祷,病疫雨晴,祷之必应。 随着时代的推移,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越来越兴盛,以致后来出现了所谓“天竺香市”的朝山盛况[24]。

综上所述,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梵天神策经》、隋代出现的《占察善恶业报经》与《天竺灵签》之间虽然看不出有直接的关系,但中国佛教采用类似于后来灵签的方式来占人善恶、吉凶的方法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当然,《天竺灵签》之所以在杭州上天竺寺流行开来,除了受到中国传统占卜文化的影响之外,与杭州上天竺寺的观音信仰无疑有着密切的关系。 况且,有宋一代各类灵签的占卜法已相当流行,佛教为了适应广大信众的需求,将灵签纳入佛教寺院,不啻是摄受信众的方便法门之一。

三、有关《天竺灵签》的史料记录

有关《天竺灵签》的记载散见于各种史料,最早见于佛教史籍的应该是宋代宗鉴集的《释门正统》,该书卷三“塔庙志”中记载:

又有菩萨一百签,及越之圆通一百三十签,以决群迷,吉凶祸福。 祷之诚者,纤毫不差。 叙其事者,谓是菩萨化身所撰。 理或然也,或依倣而作,则多名目。 但以菩萨迹示等觉、正遍知,不思议神力挟之,则或验,或不验,可见矣! [25]

仅根据上述内容不太容易看出其中有提到《天竺灵签》,所幸这条材料后被志磐《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所转引,表述有所不同,请看下文:

大士签:天竺百签,越圆通百三十签,以决吉凶,其应如响,相传是大士化身所述(释门正统)。 [26]

根据志磐的转述,前文所说的“菩萨一百签”,实际上就是指《天竺灵签》。 因为此签相传是观音大士所述,故又称为“大士签”,同时称为“大士签”的还有越之圆通一百三士签。 越之圆通我们推测是绍兴圆通寺[27],该寺名称即源于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表明该寺同样是观音信仰的道场。 以上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南宋时期流行的观音灵签至少有两种内容不同的版本,一种是杭州上天竺寺使用的百签,即《天竺灵签》; 另一种是绍兴圆通寺使用的一百三十签。 可惜后者现已亡佚,具体内容不明。 与此相关的是,我们在南宋禅僧物初大观文集《物初贲语》卷二十中看到一篇“化开观音签疏”,这里的“观音签”是否指《天竺灵签》不得而知,但观音签在南宋开板并流行是无庸质疑的。

除佛教史籍外,现存外典史料中最早谈到《天竺灵签》的可能是南宋洪迈的《夷坚志》,该书卷九十四“上竺观音”条云:

绍兴二年,两浙进士类试于临安,湖州谈谊与乡友七人谒上天竺观音祈梦,谊梦人以二楪贮六茄为馈,恶之。 惟徐扬梦食巨蟹甚美。 迨旦,同舍聚坐,一客语及海物黄甲者,扬问其状曰:视蝤蛑差小,而比螃蟹为大。 扬窃喜,乃以梦告人,以为必中黄甲之兆。 洎牓出,六人皆不利,扬独登科。 后二年,谊复与周元特操赴漕司举,又同诣寺,前一夕,周梦与诸人同登殿,谊先抽签,三反而三不吉,余以次请祷,周立于后曰:“所以来? 唯欲求梦尔,何以签为? “众强之,方诣笥下,遇妇人披发如新沐者,从佛背趋出,谓其贵家人,急避之,遂寤。 明晨入寺,谊所启三签,果不吉,余或吉或否。 周但焚香再拜,愿得梦,是夜梦乡人徐广之持省牓至,凡列三等,己为中等第一人,已而贺客四集,有道士在焉。 明年七月省试罢,还吴兴待牓,他日阏市,闻呼于后曰:“元特,奉贺! 奉贺!” 回顾,乃徐广之也。 云:“适过郡门,见揭试贴司牓内一人,与君姓名同,聊相戏耳。 “周方谯责之,则又有言曰:”省牓自南门入矣。 “遂相与散,周及家而报至。 次日,数客来贺,一道士俨然其中,周曰:“与君不相识,何以辱顾我? “道士笑曰:”君岂忘之邪,去年君过我卜,我推君五行,知今年必及第,今而实然,故来贺,以印吾术,非有所求也。 “遽辞去,沉思其人,乃开元寺卖卜者。 始验昨梦,无少不合。 周果居中等,虽非首选,而于吴兴为第一人。 夫广之之戏谈,黄冠之旅贺,皆偶然细事也,而梦寐魄兆,已先见于旬月之前,人生万事不素定乎。 元特说。 [28]

上文主要讲述了湖州人谈谊与乡友徐扬、周元特等人为了事先知道科举考试的结果,于绍兴二年(1132)、绍兴四年(1134)先后到杭州上天竺寺祈梦与抽签的经过。 其中谈谊抽了三次签,三次都不吉,其他人或吉或凶。 上文的内容是由亲身经历者周元特口述的,应该说可信度较高。 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至少从南宋初开始上天竺寺就已经流行抽签,并且为科举考试者所占卜。 实际上,现存宋版《天竺灵签》中确实有一些是为求取功名而设的,即“标解”部分所说的“求官吉”与“求官迟”,比如第十二签、第二十签、第三十三签、第五十五签、第七十三签等都是求取功名的吉签,第七十三签还明确说“进士占之,必获文书之喜,必登第”。 相反,第六十六签、第七十七签、第八十三签、第八十八签等均属于求取功名方面的不利之签。 不过,面对同一签文由于解说者以及理解的角度不同,吉凶性质则截然有别,如宋代周密《癸辛杂识》“银瓶娘子签”条云:

太学忠文庙,相传为穆王并祠所谓银瓶娘子者,其签文与天竺一同。 如“门里心肝卦”,私试得之必中,盖私试摘于中门内故也。 如“飞鸿落羽毛”,解试得之者必中,以鸿中箭则羽毛落。 [29]

上文所说的穆王,即北宋末期的抗金名将岳飞,而银瓶娘子是岳飞最小的女儿。 因其父岳飞受诬死于狱中而她上书申冤无门,遂抱银瓶投井而死。 因此后人便在她的故宅旁边立祠纪念她。 根据上文,南宋临安的大学忠文庙内有武穆王祠,并祀银瓶娘子,而且还设有供那些科举人员占卜的灵签。 有趣的是,其签文与杭州上天竺寺的灵签相同,即与《天竺灵签》相同,并举例了两句签诗,一句是“门里心肝卦”,此句在《天竺灵签》中属于第二十四签,签诗全文是:

三女莫相逢,

盟言说未通。

门里心肝卦,

缟素子重重[30]。

“三女莫相逢”说的是“奸”字,“门里心肝卦”说的是“闷”字,本签在《天竺灵签》的解说中属于凶签。 此外,前文另引 “飞鸿落羽毛”一句是《天竺灵签》的第六十六签,签诗全文是:

水滞少波涛,

飞鸿落羽毛。

重忧心绪乱,

闲事惹风骚。

在《天竺灵签》中对于本签的解说与上签一样,也是劝导人们少与妇人交涉,免惹是非,且明确表示本签“于文书中约绞不利”,属于科举方面的凶签。 然而,上述两签在《癸辛杂识》中均解释成了吉签,对于“门里心肝卦”一句,暗示榜上有名。 对于“飞鸿落羽毛”一句,暗示可以中举,所谓飞鸿落毛必是中箭之故。 《癸辛杂识》对于这两句的解释也许是为了安抚考生的心理,而作了权宜之说,但无论如何,从《癸辛杂识》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南宋时期《天竺灵签》并不限于上天竺寺,也不限于寺院,甚至在一般神庙中也有流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此外,有关《天竺灵签》的记载也见于南宋诗歌,董嗣杲《西湖百咏》即有一首咏赞“天竺观音”的律诗,其词曰:

木异难侪众木淹,

刻成慈相孔仁谦。

真珠璎珞鸳鸯殿,

白玉屏风翡翠帘。

晴雨祷祈随感召,

香灯炽盛极庄严。

镇山寳聚田庐广,

灵贻弥彰一百簸。 [31]

本诗吟诵了上天竺观音信仰的来源以及它的感应事迹,诗文最后所说的“一百签”可以肯定就是指《天竺灵签》。 对于本诗明代陈贽和曾经也步韵一首,并录如下:

上竺来逰竟日淹,

南能留客礼尤谦。

香雕端妙龛中相,

珠结玲珑殿内帘。

士庶乞灵咸敬礼,

神天䕶法极威严。

少年早有青云志,

求得观音第一簸。 [32]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陈贽和本人曾经去过上天竺寺,并求得观音第一签。 《天竺灵签》的第一签是以“七宝浮图塔”为首句,属于大吉之签。 陈贽和所抽的观音签,也可以肯定是《天竺灵签》。

宋代以后,直接与《天竺灵签》有关的记载不多,我们查阅了明代释广宾撰《杭州上天竺讲寺志》以及清代管庭芬所编的《天竺山志》等资料,只有在《杭州上天竺讲寺》中找到一条签筒的材料,即该书卷九“规制品·供具”一节中记载了灵感大士殿内备置的各种供具[33],其中有“铜签筒一对(每约二百斤,太监刘舍,洪武十五年住持妙修承领,今废其一)”的记述[ 34]。 据此可知,明代上天竺寺灵感大士殿内曾有一对洪武十五年(1382)由姓刘的太监施舍的签筒,每个签筒重达两百斤,可惜在广宾撰述寺志时只剩下一个。 据前节所述可知,签筒的起源甚早,至少从五代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它一般是供当事者抽签时所用。 上述明代上天竺寺灵感大士殿内所设的签筒重达两百斤,显然是一种作功德的供具或供品而已。 不过,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直至明代上天竺寺的《天竺灵签》信仰还相当流行,以致宫内的宦官都布施签筒。

四、《天竺灵签》对后世观音灵签的影响

历史上具体流传过多少种观音灵签,迄今为止还没有统计过。 据笔者管见所及,现在流通和使用最广的观音灵签应该是以“开元开地作良缘”或“开天辟地作良缘”为首句的一百签,或者是以七言四句为主的六十签。 不过,这些观音灵签均与《天竺灵签》没有多大关系。 虽则如此,这并非意味着《天竺灵签》对后世的观音灵签没有产生过影响。 实际上,明代以后,《天竺灵签》依然继续流传,只是在文本形态与文本内容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 以下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两种与《天竺灵签》有关的灵签加以介绍,以示《天竺灵签》在后世流传过程的文本演变与影响之一斑。

第一种是清代杭州上天竺寺使用的《观音灵签》刻本,该刻本是浙江上虞县一位私人藏品,现仅存七签,即从第五十三签至第五十九签。 每签仅有文字,没有图画。 先将现存的每签文字移录如下(△表示难以辩识之字):

【第五十三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三签 大吉 信士 敬刊

久困渐能安,文[35]书降印权。

残花终结实,时遇福亨迁[36]。

注解:久困复苏,残花结实,主财源发达。

独守贫居数一年,如今跨马去朝天。

士人科举登金榜,应得声名四海传。 张良

家宅吉,住基安,交易有益,婚姻利,官事有△,求名利,求财利,成事成,散事散,出行大吉,置货有利,脱货有利,行人回,失物戌日,六畜阻,占孕生子,六甲△日,蚕花十分,迁移吉,文书动,田财十分,种作有利,起造兴,开店吉,走失见,占雨有,占晴晴,捕捉作急,养鱼有利,造船吉,医人有效,占坟吉,病人犯南方五道先祖不安外姓求食△之吉。

【第五十四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四签 下下 信女 敬刊

身同意不同,月蚀暗长空。

纶[37]虽常有手,鱼水未相逢。

注解:卦刀遇不遇之象,求名利者,宜改图勿守旧。

新而真人喜笑谈,谁知心地隔千山。

崧然尾犹欢娱处,花开花落两三番。 苏武

家宅不吉,住基平,交易不成,婚姻不成,官事破才,求名未遂,求财不利,成事不成,散事散,出行无益,置货不宜,脱货不脱,行人未至,六畜有损,失物急寻,占孕女,六甲十分,蚕花半收,迁移口舌,文书未,田财半收,种作有损,起造不好,开店无利,走失难见,占雨有,占晴未,捕捉不见,养鱼不利,船作不利,医人无效,占坟吹, 病人犯土神灶司旧愿未了祖先求食退寅午戌日吉。

【第五十五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五签 中平 信士 敬刊

云散月重明,天书得志诚。

虽然多阻滞,花发再重荣。

注解:月暗重明,忧散喜人之兆。 花发再荣,厚利之吉。

病者无妨不用忧,劝君切莫皱石头。

农人若问今年事,管理今年大丰收。 刘秀

家宅安,住基顺,交易人阻,婚姻难成,官事破财,求名迟好,求财迟好,成事难成,散事散,出行有阻,置货后利,脱货难脱,行人未回,失物东北,六畜有损,占孕女,六甲月半,蚕花 半收,迁移有,文书动,田财半收,种作薄,起造后益,开店守旧,走失东北,占雨无,占晴晴,捕捉难见,养鱼无利,造船中,医人有效,占坟丁向,病人星辰不顺禳吉。

【第五十六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六签 大吉 信士 敬刊

透[38]涯喜复忧,未老先白头。

劳心千百度,方遇贵人留。

注解:先历艰辛而后得,享富贵也。

半凶半吉事堪嗟,莫道时乖运亦乖。

行到水穷山尽处,事方成就放宽怀。 苏东坡

家宅得财,住基顺,交易得贵,婚姻成,官事后吉,求名后吉,求财十分,成事成,散事散,出行吉,置货有利,脱货有利,行人即回,失物失,六畜防损,占孕子,六甲寅午,蚕花十分,迁移有喜,文书动,田财十分,种作有利,起造后吉,开店守,走失不失,占雨无,占晴未,捕捉见,养鱼有利,造船有益,医人有效,占坟戌向,病人犯南方伤才△谢之吉。

【第五十七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七签下下信士敬刊

欲渡长江涧[39],波深未息流。

前津风[40]浪静,重整钓鱼[41]钏。

注解:乃有待而为之象,占此不可造次猛勇。

去个人儿进个人,求谋如是一天云。

多成多破却有成,破了重来却又成。 韩信

家宅防灾,住基不利,交易难成,婚姻重吉,官事无尾,求名难成,求财少成,成事难成,散事未散,出行欠利,置货无利,脱货难脱,行人未,失物难寻,六畜有损,占孕女,六甲有灾 ,蚕花半收,迁移迟,文书不动,田财半收,种作半收,起造宜过,开店无利,走失难守,占雨未,占晴△,捕捉难得,养鱼利少,造船宜迟,医人有效,占坟吉,病人犯水边伤亡谢吉。

【第五十八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八签下下信女 敬刊

有径山[42]河隔,车行峻岭危。

亦防多进退,犹恐小人亏。

注解:主有阻隔,并小人窥视之象。

劳心费力未成功,花正开时又遇风。

欲向外边成事业,番来复去一场空。 孙权

家宅不安,住基防灾,交易不成,婚姻不成,官事有鬼,求名不遂,求财少成,成事不成,散事不散,出行不利,置货无利,脱货难脱,行人有阻,失物西方,六畜有损,占孕女,六甲有京,蚕花六分,迁移防灾,文书未,田财五分,种作半收,起造不利,开店附利,走失西方,占雨无,占晴有,捕捉难见,养鱼无利,造船不利,医人无效,占坟不吉, 病人犯东方血光伤亡宜保福吉。

【第五十九签】

上天竺

观音灵签第五十九签下下信士敬刊

去住心无定,行藏亦未宁。

一轮清皎洁,却被黑[43]云乘。

注解:主人心事不定,进退未决,忧滞之象也。

几番忧去几番来,怀抱如何得放开。

久病至今今未起,门前又见说官灾。 吕纯阳

家宅不安,住基欠利,交易不成,婚姻不合,官事不胜,求名不遂,求财难得,成事未定,散事未,出行不利,置货无利,脱货难脱,行人有信,失物难觅,六畜有损,占孕有失,六甲△,蚕花半收,迁移不好,文书有阻,田财无利,种作有损,起造不利,开店不好,走失不见,占雨有,占晴未,捕捉不见,养鱼无利,造船不美,医人无,占坟不好, 病人在△方水阳祖先求食宜△过申子日吉。

清代杭州上天竺寺版《观音灵签》

每签四周有边框,最上方均有横书“上天竺”三字,表明是上天竺寺的灵签。 “其余文字均从右到左书写,每签签题均作”观音灵签第○○签“,每签的签题下方有吉凶等级的判定,现存部分有”大吉“”中平“”下下“三等。 之后接着是出资刊刻灵签的信士、信女,不过没有写明姓氏。 随后根据内容大体可为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五言四句签诗”。 这一部分基本上录自《天竺灵签》,不过,如脚注所示,个别文字与宋版签诗稍有不同。

第二“注解”。 这一部分相当与《天竺灵签》的“解曰”,只是清代刻本文字相对比较简练。

第三“七言四句签诗”,诗后分别还有“张良”“苏武”“刘秀”“苏东坡”“韩信”“孙权”“吕纯阳”等历史名人的名字,企图说明这些诗文是他们的作品。 实际上都是假托。 这一部分不见于《天竺灵签》,具体摘自何处,待考。

第四“吉凶解说”,这一部分相当于《天竺灵签》的“标解”,但比“标解”文字要详细和复杂得多,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各种祈求内容。

这种《观音灵签》原来应有一百签,遗憾的是,现存内容不全。 不过,仅根据这现存的七签内容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杭州上天竺寺自明代以后依然有抽签,只是使用的签本已不是《天竺灵签》,而是根据《天竺灵签》改编的另一种观音签本。

第二种与《天竺灵签》有关的签本是笔者近期通过孔夫子旧书网在辽宁大连一家书店购得的[44]。 该签本是1995年由耿庆喜(不知何许人)整理,于1996年元月印制的。 现存内容完整,封面题有“西明寺 观世音灵箴”字样。 但它不是一百签,而是一百零八签。 有趣的是,至第一百签为止,内容大致与《天竺灵签》对应,为了方便说明,兹录以下三签加以对照。

《天竺灵签》

《观世音灵箴》

第十五签

年乖数亦孤,久病未能甦。

岸危舟未发,龙卧失明珠。

解曰:此卦不利占病,患则服药,在庆虑有危也。 龙卧失明珠者,乃不宜之兆也。 如别求望似在患难之中,所求不吉。

(标解)求官迟、公事宜和、求财无、孕生女、婚不成、蚕损、忌移动、出往□利、行人未至、失脱、口舌。

第十五签下下

命乖数亦孤,久病未能甦。

岸危舟再发,龙卧失明珠。

解曰:此签不利上病,服药在症,此有危也。 龙卧失明珠者,乃不祥之兆。 别求望,亦不能如意。

圣意:求官迟、公事宜和、求财无、孕生女、婚不成、蚕损、病危、移徙不利、行人未至、未至、失脱、口舌、行善自吉。

第三十三签

枯木逢春艳,芳菲再发林。

云间方见月,前遇贵人钦。

解曰:此卦枯木逢春,阳艳雨至,月出浓云,灾厄已退,文书光起者,前遇贵人提携,鹿背合者,主成合功名前途功有望也。

(标解)求官吉、求财遂、孕生男、婚成、蚕熟、病安、移徙利、出往吉、公事吉、行人至、失物在、谋事成。

第三十三签上上

枯木逢春艳,芳菲发上林。

云开方见月,前遇贵人钦。

解曰:此签有官禄文书之喜,兼获财宝,所求先难后易,枯木逢春,云开见月,灾危已退,名利成就之时也。

者,前遇贵人提携,鹿背合者,主成合功名前途功有望也。

圣意:求官吉、求财遂、孕生男、出往吉、公事吉、行人至、失物在、谋事成。

第七十八签

但存公道正,何愁理未忠。

松柏苍苍翠,前山禄马重。

解曰:此卦宜出入,求望心获遂意。 卦中松柏苍苍翠乃茂盛之意,利见贵人,整顿文书,求望有气,虽迟必有禄。

(标解)求官吉、求财遂、孕生男、婚成、蚕熟、病安、移徙利、出往吉、公事吉、行人至、失物在、谋事成。

第七十八签 大吉

一鞭凭着手,此日快心胸。

松柏郁苍翠,满山尽光辉。

解曰:此签得志有为,利见大人,出入谋望,有重重之喜。 松柏苍翠乃茂盛之意,所求无不顺适。

圣意:求官吉、求财遂、孕生男、婚姻成、病人安、出行吉、行人至、讼有理、失物在、交易顺、谋事夸,凡事顺利。

从上表的对照可知,有关签诗两者之间除了第七十八签下线所示部分的显然差异之外,其余仅是个别文字不同而已。 至于两者的“解曰”部分,有些文字虽然表述不一,但内容大体可以对应。 而《观世音灵箴》的“圣意”即相当于《天竺灵签》的“标解”部分,两者内容大同小异。

通览《观世音灵箴》全文,除了从一百零一签至一百零八签来源不明之外,至一百签为止实际上是承袭《天竺灵签》而来,或者说是《天竺灵签》在后世流传过程中演化出来的产物。 根据《观世音灵箴》整理者耿庆喜交待,该签本是“公元一九九五年正月重抄,几经传录,难免与原本有误,望猜测之”。 这里所说的原本不知何指,该签本封面所题的“西明寺”也不知指哪个地域的寺院。 不过,从该签本被东北大连一家书店所得来看,或许是流传于我国东北地区。 其实,郑先生原藏的宋版和明版《天竺灵签》也都购自北京,而且明版还是北京法源寺佛教内腹的藏品。 由此可知,《天竺灵签》虽然起源和刊刻于南方,但它的流传地域非常广泛。

此外,附带一提的是,笔者近日在收集灵签文本过程中,于孔夫子旧书网上还看到温州乐清一家书店藏有一部题为《琅山灵签》的签本,共一百签,网页附有第二签、第十七签、第八十签和第八十三签等四张签诗。 可惜订购之后,店主回复说,该签本已不知去向。 不过,从网上所附的几张图影可以知道,该签本的百签实际上就是《天竺灵签》的签诗,而它的“注曰”与“吉凶解说”部分与前面介绍的清代上天竺寺的《观音灵签》极其相似。 同时,该本卷前有两篇序言,其中一篇署名为“狼山麓逸人士谨识”,并且还录有“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的经文,卷末有抽签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署印制时间是“中华二十五年”,为1936年印制的签本。 据店主告知,该签本从南京购得。 因此,其中所说的“狼山”,可能是指江苏南通狼山,甚至我们怀疑《琅山灵签》正确的写法应该是《狼山灵签》。 我们知道,江苏狼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山上有广教寺,此灵签或许就是该寺院的签本。 总之,《狼山灵签》的存在说明了《天竺灵签》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时虽然没有称之为观音灵签,但实际内容与《天竺灵签》密切相关。

当然,《天竺灵签》对后世签本的影响远不只以上所提到的部分,我们还应该注意它对道教类签本的交涉,比如,《玄真灵应宝签》第九签中有“十一口相扶,相承百事如”签诗,其中的“十一口”指的就是“吉”字,同样事例可见于《天竺灵签》的第六十一签。 还有《玄真灵应宝签》第十签中有“三女已消亡,忧情自渺茫”签诗,其中“三女”指的就是“奸”字,同样事例亦见于《天竺灵签》的第二十四签。 再者成书于南宋的《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如第一签即有“功名遂、福禄全、讼得理、病即痊、桑麻熟、婚姻圆、孕生子、行人还”等字样,这与《天竺灵签》的“标解”几乎一致。 凡此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作比较研究。

附记:2014年10月25日,我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主办“经典、仪式与民间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文即为其参会论文。 会后,由于种种原因,该会议论文集迟迟未能出版,所以率先将本文收入我自己的论文集《佛教文献论稿》,并于2017年4月公开出版。 今年8月,上述会议论文集——侯冲主编《经典、仪式与民间信仰》,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文内容即见于该书第183-204页。 如此一来,同样一文分别见于上述两书之中,特此说明,望诸者谅察!

此外,本文公开发表后,我在上海图书馆查阅到一部时期出版的《上天竺观音大士签》,其内容基本是承袭本文讨论的《天竺灵签》而来,但又有所增删,由此可知《天竺灵签》对后世的影响程度,实可补充说明本文最后讨论的一节内容。 但是,因时间关系,未及补入,故并记于此,期待今后能予以进一步考察。

注释 :

[1] 古代印度的占卜术相当盛行,甚至还有一批专门以占相、占卜为职业的婆罗门。 此外,印度还有一种习俗,新生婴儿还要让婆罗门相师占相与取名字。 据说,悉达多太子刚出生时曾经也请过阿私陀仙人给他占相,当时就预言说,如果在家可以作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当成圣王。

[2] 比如,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327卷“为净命故,不行咒术、医药、占卜诸邪命事”(见2014CBETA《大正藏》第6册,第674页中栏)。 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第35卷“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 见2014CBETA《大正藏》第10册,第185页中栏)等。

[3] 笔者最早于2002年去过上天竺寺,寺内已经没有抽签了。 近年来,笔者又去过上天竺寺多次,询问该寺僧人,他们已不太了解甚至也不太关心本寺的灵签历史。

[4] 根据日本岩手县净法寺町天台寺所遗留下来的签筒铭文(该铭文见中村公一《一番大吉》,大修馆书店,1999年12月。 第218至219页),《天竺灵签》至少在日本应永十六年(1409)之前就已传到了日本。 此后,该签在日本流传甚广,尤其对比叡山元三大师的信仰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目前在日本流行的《元三大师百签》实际上依据的就是《天竺灵签》,《元三大师百签》也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的。 相关材料还有《元三大师百签抄》、《元三大师御阄钞大全》、《元三大师百签和解》、《元三大师御阄之记》、《元三大师御阄详解》、《元三大师御阄笺》、《元三大师御阄诸抄》等著作。 此外,日本还流传有《天竺灵感观音签颂百首》以及一些相关的《观音签注》。 另,日本奈良金刚山寺还收藏有附和解的《天竺灵签》江户刊本版片,(见《金刚山寺の版本》,元兴寺文化财研究所,2010年)。 笔者管见所及,目前日本京都比叡山延历寺、京都三千院、东京浅草寺等一些寺院流传的均是《天竺灵签》系统的签本,甚至有些神社也使用这种签本。 有关《天竺灵签》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情况,笔者将另文探讨。

[5] 本篇跋文,均附在影印文之后,全文可参见《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第一册,第301-30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

[6] 这两种《天竺灵签》,在《西谛藏书善本目录》中均有著录。

[7] 参见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第68页。

[8] 郑先生在他的《西谛书话》中也说到:“余所藏洪武板天竺灵签,其插图刻工之幼稚,似较之唐五代为尤甚。 持以较宋刊原本,人物依稀犹是,而神情则全非矣“。

[9] 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之后,当年因郑先生出国途中不幸飞机失事,原定计划的编印工作遂告中辍。 1983年台湾广文书局作作“仙佛灵异丛书”之一影印了《天竺灵签》。 随后,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编印《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并增加了一些其它版画,分全四册印行,第一册中收入《天竺灵签》。

[10] 比如第二十四签,虽然宋版此签内容脱落,但据其它版本补遗可以知道,本签诗内容作“三女莫相逢,盟言说未通。 门里心肝挂,缟素子重重“。 此中的“三女”即“奸”字,“门里心肝挂”即“闷”字。 再如,第四十七签“更望身前立,何期在晚成。 若过重山去,财禄自相迎“,共中的”重山“即”出“字。 第七十四签“蛇虎正交罗,牛生二尾多。 交岁方成庆,上下不能和“,其中的”牛生二尾多“即”失“字。

[11] 参见卫绍生《中国古代占卜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林国平《灵签渊源考》(《东南学术》2006年第2期)、《论灵签的产生与演变》(《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4期)。

[12] 本书在《四库四书》、《四部丛刊》以及《道藏》中均有收录。 据传本书的秦末汉初时期黄石公授于张良的作品,但据余嘉锡先生《四库会书总目提要辩正》考证,本书乃东晋法味道人所撰。

[13] 伍小劼《〈大灌顶经〉研究——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14] 文本脱落的现象并不罕见,仅以《梵天神策经》而言,我们对敦煌遗书斯01322号《灌顶经》卷十写本与大正藏本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少了两处八句,即“是人福力多,每每获神护。 所求自如意,无不安稳度“四句与”得善无恶缘,戒神常拥护。 梵天说神策,吉祥不相误“四句。

[15] CBETA电子佛典2014,T21,p.528c。

[16] “占察经二卷。 右一部二卷,检群录无目,而经首题云“菩提登在外国译”,似近代出,妄注。 今诸藏内并写流传,而广州有一僧行塔忏法,以皮作二枚帖子,一书善字,一书恶字,令人掷之,得善者好,得恶者不好。 又行自扑法,以为灭罪。 而男女合杂,青州亦有一居士,同行此法。 开皇十三年,有人告广州官司云。 其是妖,官司推问,其人引证云:塔忏法依占察经,自扑法依诸经中五体投地,如太山崩。 广州司马郭谊来京,向岐州具状奏闻。 勅不信占察经道理,令内史侍郎李元操共郭谊,就宝昌寺问诸大德法经等。 报云:占察经目录无名及译处,塔忏法与众经复异,不可依行。 勅云:诸如此者不须流行“(CBETA电子佛典2014,T49,p.106c)。

[17] 有关圆光的事迹主要见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三、朝鲜的《海东高僧传》卷二和《三国遗事》卷七等。 此外,有关真表的事迹主要见《宋高僧传》卷十四与《三国遗事》卷四等。

[18] CBETA电子佛典2014,T17,p.919a。

[19] 如宋代智聪《圆觉经心镜》中说“书二十五名于签上,于佛前诚心祷之,乞求冥力加被,勿起少疑心。 祈祷忏悔已,至于三七日,诚心深固为之,即非造次。 然后信手抽签,不宜简择“。 参见CBETA电子佛典2014,X10,p.415a。

[20] 明代智旭《梵纲经合注》中亦说“又出家人欲决疑虑,自有圆觉经拈取标记法,占察经掷三轮相法,及大灌顶经梵天神策百首,可依用之”。 参见CBETA电子佛典2014,X38,p.679b。

[21] 参看《宋史》卷264,中华书局,1985年,第9116-9120页。

[22] 见林国平《论灵签的产生与演变》(《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4期,第87页)。 该文中提到道教编造的灵签有十二真人签、吴真人签、北极真圣签。 佛教编造的天竺灵签、上天竺观音签、大士签、定光佛签等。 民间神庙设置的灵签有护国嘉济江东王庙签、使君庙签、张亚子庙签等。 不过,须要指出的是,这些所说的天竺灵签、上天竺观音签、大士签实际上是一种签的不同称呼而已,并没有三种不同的签。

[23] 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1辑第26册,明文书局,1980年1月,第30页-第43页。

[24] 有关“天竺香市”的盛况在明代张岱《陶庵梦忆》卷七有详细记载,可参看。

[25] CBETA电子佛典2014,X75,p.298b。

[26] CBETA电子佛典2014,T49,p.318c。 此条记录后来也被清代的弘赞《观音慈林集》转引。

[27] 参见志磐《佛祖统纪》卷47载:“四月上驻跸于会稽,天旱,诏道法师祷于圆通(寺在城内),即日雨至”(CBETA电子佛典2014,T49,p.424b)。

[28] 《夷坚志》,中华书局,2006年10月,第867页。

[29]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1月,第256页。

[30] 本签宋版《天竺灵签》脱落,此根据日本现存的《元三大师百签钞》(宝永年间刻本)补。

[31] 西湖文献集成《西湖百咏》,杭州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32页。

[32] 同上。

[33] 有“髹漆经笥”“黑钿香盒”“古铜牌”“白铜军持”“香炉”“花瓶”“铜烛台”“铜报钟”“铁磬”“巨钟”“云板”“铜塔”等。

[34] 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1辑第26册,明文书局,1980年1月,第233页。

[35] “文”,宋版《天竺灵签》作“云”。

[36] “遇福亨迁”,宋版《天竺灵签》作“亨禄自还”。

[37] “纶”,宋版《天竺灵签》作“轮”。

[38] “透”,宋版《天竺灵签》作“生”。

[39] “涧”,宋版《天竺灵签》作“濶”。

[40] “风”,宋版《天竺灵签》作“逢”。

[41] “鱼”,宋版《天竺灵签》作“鳌”。

[42] “山”,宋版《天竺灵签》作“江”。

[43] “黑”,宋版《天竺灵签》作“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17/1697193036341498.html
上一篇:白羊座幸运石(白羊座幸运石和守护石是什么)
下一篇:梦见老家的旧房子(梦见老家的旧房子和亲人)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