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芦苇,南荻和芒草的属性和在浮漂上的使用持点
近日闲着无事,于是就戴上口罩,出门徒步。在路上看见了芦苇。
芦苇,古称蒹葭。蒹:未开花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蒹葭连在一起,泛指芦苇。芦苇是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湖泊,滩涂,水中或水边,喜湿润。
从上面几张图来看,芦苇是从头到尾都是空心的,至于有些所谓的大师说芦苇可以做漂,也就只能呵呵了。
上面两张图,在我们这里叫它巴茅,有的钓友说它就是南荻。它的特点是陆生,一般生长在丘陵,田边和路边。植株高2到3米,叶包茎,内蕠紧实。植株从头到尾,只有尾节下部一部分内蕠稍欠佳,其余内蕠紧密,皮层厚薄由头到尾依次由厚变薄,有好多浮漂制作者都说从尾节起往下一二三节为上品,我的观点是第二节为上上品。尾节皮薄,韧性差,制作时可供调节和打磨的余地小。三节皮稍厚,韧性好,可供调节和打磨的余地大,只是制作时稍显耗时耗工。二节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是上上品。这样一算下一来,一从巴茅就算收几十根,再除去不圆的,真正的上品材料也就所剩无几了。难怪网上的精品南荻昂贵,而便宜的只是统货而已。
下面再让大家看看蒲草。
这是割下来的蒲草。
割下的蒲棒。
蒲草,又叫蒲黄,土名水蜡烛。上面的蒲棒和蜡烛的型状别无二至。蒲棒上的叫蒲绒,是中药材,止血的,小时候被刀割伤就用它。现在还想起儿时:家里的土墙缝里总插有几支蒲棒,因为小时候总是宰猪草,刀伤总是难免的。有的钓友说蒲棒能做漂,我确实不能苟同,就我们这里,蒲棒都长得矮小,我选了根大的,也就6到7毫米,再者皮厚芯小,再加上水生植物韧性差,想想做出的漂能好吗。还真不如高粱杆。
下面再说说芒草。
芒草与南荻很容易傻傻分不清楚,芒草是四季常青的,它的植株与南荻区别就是比南荻长得纤细,一般株高1到2米,株径比南获小,6到10毫米。也可以做漂,轻口漂用它没错。
小结:不管是南荻,巴茅和芒草,只要内蕠紧密,皮厚适中有韧性,都可以做漂,但还是以南荻为佳。但要注意采收时间,我认为至少在清明后,雨季来临之前。因为过迟雨水多,采收的南荻品质差。再者就是要捆成一捆慢阴干,不可晒干。
上面这支漂是练手的作,用牙签做的漂脚,因为是练手感,所以用牙签。让大家见笑了,望大师不要鄙视。好了,祝大家
元宵节安康。
芦苇与南荻区分,你知道吗?
一、芦苇和南荻的区分
相信很多人分不清芦苇和南荻,我也一样。由于常见湘南斑茅草,所以一直想象芦苇长得跟斑茅一样,更不知还有南荻此物。一直以为芦苇长得像草,谁知它只是叶子像草,杆子却像竹子。
浩淼芦苇荡,天地青纱帐,看上去一样,其实芦苇和南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候鸟来说,南荻比芦苇更加美味,从北方飞来的候鸟更喜欢吃南荻嫩芽。
1. 花的区别
左边是南荻的花,右边是芦苇的花,区别很明显吧?用手机app拍照识别一下就认出来了,人工智能还是挺厉害的。不过远看还是很难区分的,用卫星遥感来区分就更难了。
2. 茎的区别
茎也有很多区别只是表面看上去比较细微不容易区分,就不说了,那是专家们的任务。如果把芦苇和南荻折断,区别就大了,芦苇的杆子空心比较韧,南荻的杆子实心比较脆。
3. 叶的区别
左图南荻的叶子,中脉明显;右图芦苇的叶子,没有中脉
南荻叶片中脉粗壮清晰,芦苇的叶子看不出明显的中脉。这个是区分芦苇和南荻最显著的特征
4.根的区别
一个是芦苇的根,一个是南荻的根,看出差别来吗?我是没看出两者什么差别。据说南荻的根口感好些,不知真假。
似曾相识燕归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末的一天,早晨刚起床,妻子突然惊喜地喊我:“快来看,燕子回来了!”
燕子来我家已经快3年了。真没想到,身居都市,住在高楼,居然有燕子来家里筑巢,而且秋去春临,寒来暑往,一来一去,竟度过了3个年头!
燕子是2020年夏天来到我家。那天妻子突然发现阳台室内窗户上方的墙壁被抹了一道泥。她看到,有三五只燕子在阳台外盘旋,燕子飞进飞出,不停地忙碌。过了不久,这道泥线变得又粗又厚。妻子兴奋地告诉我,她猜测燕子要在我家筑窝,那道泥线就是筑窝的基础。秋天来了,燕子们放下未完工的工地,飞到南方去了。
2021年春天,燕子们回来了。它们在那道泥线上忙碌,一天早晨,妻子又在阳台上惊呼:“快来看,燕子窝垒起来了!”我跑到阳台上,看到一个碗状的泥窝贴墙而起,这个窝每天在向天棚上延伸扩大。一个形状像海螺的黑黝黝的燕窝傲然挂在我家阳台天棚之上。大大的海螺肚子应该是母燕孵育小燕的产房和育婴床,收窄的海螺嘴应该是燕子家庭出入的走廊。燕子们仍然锲而不舍地衔来小草铺到窝里。我发现燕子筑巢是三五成群集体完成的。
过了一段时间,在阳台浇花的妻子又喊我:“快来听,是不是孵出小燕啦?”我到阳台上,听到燕巢里传出叽叽喳喳的声音。抬头望去,几只墨绿色的小脑瓜伸出巢外,叽叽喳喳鸣叫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黄嘴丫。燕子夫妇衔虫飞来,看见阳台上的我们,焦急地在阳台外盘旋。我们知趣地退回室内,燕子夫妇俯冲般轮流窜入,估计在喂食雏燕。
又过了几天,竟有小燕停在栏杆上四处张望,其中一只落在阳台上,昏头昏脑竟飞入室内,它又急又怕,找不到出口,扑扑楞楞地几次撞在玻璃窗上。我只好在地面捉住它,通过手掌上的皮肤,可以感受到它那绒绒的羽毛和微微发抖的幼小身躯。小燕的黄嘴丫尚未褪净,黑中带有墨绿色的羽毛,背上有一片褐色的区域,而胸腹部是一片洁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双闪着稚嫩而明澈的眼睛。我把小燕放到阳台地面上,它双翅一展,飞到栏杆上,又一纵身,飞到空中,跟随大燕在空中盘旋。
在燕子家族飞去飞来中,秋天到了,风中不但夹送些许凉意,也不时摇落几片黄绿相间的叶片。一次出差归来,妻子颇显失落地告诉我,几日不见燕子,估计它们飞去南方了。从此,阳台上总显得空荡荡的,妻子十分遗憾地对我说:“不知明年春天燕子是否会回来?”
我把燕子在我家筑巢的照片和视频发在网上,朋友们纷纷发来微信祝贺。家有燕巢,会引来一片祝福,令我始料不及。
中国古代民间素有燕子崇拜,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燕文化。甲骨文的“燕”字是十分写实的燕子形象:长而尖的翅膀,尾巴分叉,还有一个像鸟似的头。上古时的殷商人认为他们的始祖来源于“玄鸟”。《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许多专家认为,玄鸟是燕子。玄鸟生商是殷族的创世神话。
燕子后来由殷商民族的始祖崇拜,转化为地域名称。燕多次被地方当成国号。第一个是西周到春秋战国时的燕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汉代在此地域内设幽州,故河北北部及辽宁这一带又称燕地。战国末年,荆轲行刺秦王未果被杀,临行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悲歌,遂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此说。
慕容氏是鲜卑人的一支,西晋时崛起于西拉木伦河流域,首领是慕容廆。慕容廆的儿孙们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后燕大将汉人冯跋在辽东建立了北燕。从慕容廆到北燕灭亡,以慕容氏为主的前后西南北五燕前仆后继,影响中国北方近一个半世纪。我主编的《东北方国属国史》中,就包括《前燕史》《后燕史》《西燕史》《南燕史》和《北燕史》5部。该丛书于2019年年底出版。第二年春天,我家就来了燕子。写燕招燕,这可能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巧合吧。
燕也被作为姓氏。黄帝后代中有个叫伯倏的人,在商朝时被封于燕,并建立了燕国。这大概就是在西周之前的古燕国。古燕国灭亡后,国中子民因怀念故国,便以旧国名为姓,始称燕氏。当然燕姓更多是西周燕国开国国君召公姬奭的后代。燕姓出的名人有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燕伋,被称为“中华尊师第一人”。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汝南第八军分区保安副司令兼第一战区游击挺进军第二十二纵队副司令官燕鼎九,1941年1月在汝南城郊抗击日寇阵亡。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还有文学人物《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浪子燕青,《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位武艺高强的燕赤霞。
受燕子崇拜的影响,燕子很早就成为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和文学象征。有以燕象征季节变化,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有以燕诉说生离死别,如《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有以燕比喻男女爱情,如李白《双燕离》:“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有以燕感伤世事沧桑,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关于燕子的成语,大多是褒义,如燕子衔泥,新婚燕尔,体轻如燕,莺歌燕舞。
为孵雏鸟,燕必筑巢,或林间树丛,或梁前檐下。记得少年时我随家人下放到山村,住在农舍,厨房梁上住了一窝燕子,母亲不允许我和弟弟打燕子,还在窗格纸上开了一个洞,供燕子飞出飞入。村里的孩子们非常淘气,但是从来没有人打燕子。我问他们为什么,答复是:“听老人说,打燕子瞎眼睛。”在中国,从南到北,农民一不杀耕牛,二不打燕子,是传了几千年的民俗。
都市通衢,高楼人家,有燕筑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家位于长春市南湖附近。小区绿化面积大,树木高低参差,四面环绕成荫。小区距离水面宽阔的南湖仅千米之遥,临近自然,安全安宁,这些或许是燕子选我家筑巢的原因吧。
3年来,因新冠肺炎疫情,经常居家。有燕为邻,添了许多乐趣。儿子在北京,因疫情暂无法探家。得知家有燕巢,兴奋地要求我们安装摄像头,每日率领我的小孙子观察燕子筑巢、孵蛋、喂食、习飞,教育小孙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成为生活中一大趣事。清晨,我们坐在阳台上,一边喝着浓香的咖啡或淡淡的清茶,一边欣赏燕子辛勤劳作。放眼远眺,城市楼厦林立,远方田野含翠,青山朦胧。身边有群燕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