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作者到底是谁?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从很早以前就不断地诞生着辉煌的文明成果,如样式精美、技艺巧妙的器具,别出心裁、先进高效的发明,或是各种极具价值的经史典籍等等。
在典籍方面,我国古人的著作涵盖了天文地理、国史科研、哲学思想、神话传说、工艺技巧等许多领域,其中不少内容直到今天依然让我们受用无穷。
众多典籍当中,有的能够明确其作者,如《论语》、《道德经》等;有的则托名于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黄帝内经》。还有的,甚至没能留下名字,其真实作者至今无人知晓。举例来说,有着"奇书"之称的《山海经》就因为其中包罗万象、内容离奇导致自身谜团重重。对于它的编撰,我们既无法探清其具体时间,也没办法确定作者。
关于《山海经》的探索和讨论古已有之,像著名的太史公司马迁就曾经表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后来,《汉书·艺文志》将《山海经》收录其中,但依然是没法对其具体情况进行有把握的解释。
不过,从司马迁曾对其进行评价的事实当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它成书于西汉初年之前的珍贵信息。
古代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山海经》最初是由大禹及其子伯益共同编撰。之所以有这种说法的出现,或许是因为《山海经》当中介绍了太多太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而能够将其写出的一定是知识渊博、足迹遍布天下的人物。作为治理天下洪水的英雄人物,治水时曾前往许多地方的大禹就很符合这个标准。
当然,这种说法只不过是一种没有根据的推测,而由于年代久远、相关记载难以寻找到等原因,如今的我们似乎已经无法追溯。不过,也有人通过将《山海经》与其它典籍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许多有助于推测其成书年代的猜想。
首先,人们将以《天问》为代表的屈原作品与《山海经》进行对照,发现二者当中存在许多相通的内容,这或许说明了或许屈原接触过《山海经》,并受到过其中记载的影响。与之同理,还存在着秦始皇、吕不韦、庄子、老子等历史人物曾经看过《山海经》的说法,如果是这样,那么其成书年代就应该是在战国时期。
不过,如果写出了一部能够让如此多的名人都拜读的作品,《山海经》的真实作者又岂会默默无闻呢?一种得到广泛支持的观点认为,《山海经》的作者并非固定一人,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人参与编写。同样的,《山海经》的成书也就并非某一固定时间,而是一部分成书于战国,其它部分则出现于别的时期。
比较遗憾的一点是,尽管《山海经》早在汉朝时就得到了校订,但比较早期的版本已经失传,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版本《山海经》是由晋代学者郭璞所整理和注释的《山海经注》。尽管多亏了郭璞的注解,才让《山海经》这本奇书免于失传,但这同时也代表着我们已经很难得知晋朝之前的《山海经》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了。
另外,郭璞的版本最初是带有图片的,但这些可以帮助研究者弄清书中内容的图片也十分可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
如今流传较广的《山海经》实际上已经是大部分脱胎于明清学者的研究,因此书中的记载和它最初的样子相比或许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在无法得到较早期版本的情况下,我们自然就更加难以确定其成书时间和作者了。
作为一部内容丰富和奇异到令不少人认为其描述的是先秦时期世界地理的奇书,《山海经》一直以令人遐想和讶异的内容被世人津津乐道。
有人表示,《山海经》当中对"东山之首"的描写与美洲 的落基山脉惊人相似,而有的人则认为书中所描写的各种珍禽异兽其实只是因为描写上的歧义才被后人认为不切实际。举例来说,书里所谓的"九尾狐"其实是指外形似狐、尾巴上有几个环节的动物,也就是如今常见的"小熊猫"。
总的来说,即使如今的我们没法彻底搞清楚《山海经》成书于什么年代,其编撰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也不能确定其作者到底是哪些人,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的津津乐道和侃侃而谈。尽管其中内容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山海经》自身蕴含的价值和划时代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此人是古代最著名的风水大师,不但会看墓地,还能预测生死
“风水”这个词在一定程度上有迷信的成分,信者有不信则无,不过风水作为古代的一个重要学科,同样蕴藏着深刻的中国文化,被风水界奉为鼻祖的青乌子有一个很著名的徒弟,叫做郭璞,“风水”一词便是出自他的著作《葬经》。
如今我们所说的撒豆成兵、自断寿命等典故,都和郭璞有关系,而他的两则关于风水方面的典故更是神奇,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不管是否属实,我们就当做故事一读。
据史书记载,郭璞的母亲去世时,他为母亲选了一个快非常平常的地方,那里离河很近,时常会被大水淹没。因为当时的郭璞还没有出名,所以许多风水师都说这块地不好,并建议他迁走,郭璞听后笑而谢之,并说此地是块风水宝地。
一年之后,郭璞母亲的葬地非但没有被河水淹没,而且离河越来越远,墓地的周围几十里都变成了上等良田。因此,郭璞的名声大振,许多远方之人慕名前来,请他前去相墓、葬坟。一来二去,郭璞的名声传到了当朝皇帝司马绍的耳中。
司马绍也是一个喜欢钻研风水的人,而且还颇有成就,于是他便微服私访,要去见识见识郭璞到底有多神。到了郭璞的家乡后,司马绍看见当地的一个农民正在葬龙角(和龙的角类似,但可能是哺乳动物的角骨化石),按照当时的律法,埋葬龙角是满门抄斩的大罪。
司马绍心中非常不解,于是上前询问农夫,农夫回答说:“是郭璞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在这里葬龙角,不出三年,当致天子”,司马绍一听心中一急,追问道:“你在此葬坟,就是为了家中能出一天子?”农夫笑着回答:“不是我家会出天子,只不过是能让天子来这里问一问而已。”此情此景,正好应了郭璞的断言。
又一次,一位叫张裕的官员死了曾祖父,请郭璞前去选墓地。郭璞选了两处佳穴,他对张裕说:“这两处佳穴都有不足之处,第一处葬后能活百岁,位至三司,但子孙不兴旺;第二处寿数要减去一半,官位止于卿校,但是却子孙后代世世显贵。不知你选择那一处呢?”张裕听后想也没想,就直接选了第二处,果真如郭璞所言,他家的子孙世代皆富贵。
关于郭璞自断寿命的故事也是非常有名。起初,东晋的开国丞相王导很器重郭璞,后来又被王敦任命为记室参军。《晋书》中记载,郭璞曾多次说“杀我者山宗”,后来果然有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构陷郭璞,王敦渐渐对郭璞产生怀疑。
几年后,王敦准备以清君侧的名义在武昌起兵,当时王敦人在荆州,起兵前,他让郭璞占卜,郭璞说此次起兵必败。王敦又让郭璞算算自己的寿命。郭璞答道:“你如果起兵,很快就会惹上祸事;假如前往武昌,能活几天就很难说了。”
王敦一听郭璞的这番预言,心里非常愤怒,他鄙视地问郭璞:“你算算自己还能活多久?”郭璞笑着说:“我活不过今天中午。”王敦恼羞成怒,命人杀死郭璞,时年49岁。后来朝廷平定了王敦叛军,追赠郭璞为弘农太守,如今郭璞留给我们的只有一部经典的《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