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当年痛骂当权者,何以能全身而退?李敖:他有这个隐蔽身份
“你们抓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电视剧里的这句台词,曾经一度让观剧的人们啼笑皆非,毕竟在这个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时代,谁不知道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鲁迅只是他的笔名。
其实在当时,想抓鲁迅的人的确不少,毕竟鲁迅先生的文章一般都是在含沙射影、针砭时弊,这样的文章被当权者看到,自然是会觉得“大逆不道”,把鲁迅抓起来便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那么面对来抓自己的人,鲁迅先生会怎么回应呢?总不能真说和我周树人没关系吧。
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学习经历,就像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三味书屋”、“镜寿吾先生”,种种有趣的事情给了鲁迅一个丰富的童年。
但到了鲁迅十三岁时祖父去世,十六岁时父亲去世,家族中长辈欺压鲁迅,这让鲁迅感到了十分的心理落差。
过了几年,鲁迅参加科举通过了县考,这时周家的长辈们又开始对鲁迅热情活络起来。
但就此之后鲁迅也深感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便以弟弟生病需要人照顾为由,拒绝继续科举,进入了西式学堂,在读了《天演论》等进步书籍之后,下决心找一条救中国的道路。
四年后,鲁迅和钱均夫等人一起东渡日本求学,在接触了更多了先进思想之后,几人一起剪掉了头上的辫子。
又过了两年,鲁迅等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看了那部对鲁迅影响非常大的“日俄战争”,里面围观、帮忙挖坑的中国人麻木无知的样子深深刺激到了鲁迅。
他不想自己的同胞是这个样子,更不想自己的后代是这个样子,看着这群有手有脚的中国人如同奴隶一般顺服,鲁迅突然明白了,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此刻他已经二十五岁了,在学业上不算是年轻人了,再改行的话,那绝对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鲁迅却是没有犹豫,毅然决然的弃医学文,决定执笔为矛,刺破一个黑暗的世界。
就在这时,鲁迅却遇到了他向封建麻木的社会宣战的第一个大敌——家中突然给他来信,母亲病危,速归!
鲁迅见信后心急如焚,日夜兼程赶路回了家,到家之后却发现母亲鲁瑞平安无事,身体很好。
鲁迅不明所以,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谁知鲁瑞却说是让鲁迅回来结婚的。
原来老太太给鲁迅相中了一个媳妇儿,是同为绍兴人的朱安。
朱安的父亲是知县,鲁瑞的父亲和祖父也都当过京官,二人受到的都是传统教育,属于温婉贤淑的传统女性,所以朱安非常合老太太的眼缘,就这么在鲁迅不知道的情况下,鲁瑞把婚事给鲁迅定下了。
这不由让鲁迅非常吃惊,一向开明开放的母亲,怎么也做起了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事情。
但母亲在鲁迅心里是非常重要的,在母子一番争执之后,鲁迅还是顺了母亲的意思。
没想到自己向封建宣战的第一步,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更没想到还败了。
婚后连“蜜月”都还没过,鲁迅便只身回了日本,开始翻译中外著作,企图用工作麻痹自己,期间还学习了德语和俄语,也认识了很多励志要救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和他们交流,鲁迅觉得他终于找到了组织。
也就是在这时,鲁迅认识了章太炎先生,并跟随他学习,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章太炎觉得鲁迅思想进步,便对他格外关注,一番考察之后,章太炎对鲁迅说出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光复会”的重要骨干成员。
“光复会”原本是王嘉伟、龚宝铨等人以军国民教育会团为基础成立的革命团体,主要动作就是和暴动,以暴力手段推翻满清统治,后来更是得到了蔡元培的支持,由蔡元培亲任会长,陶成章为副会长。
这个组织自然也是被满清政府视为心腹大患,1907年时光复会发动了“安庆起义”,但是失败了,徐锡麟、秋瑾等义士皆是英勇就义。
对于这些以身许国的前辈们,鲁迅早已是心向往之,此刻得知老师竟然也是光复会成员,自然更是热血澎湃。
就这样,在章太炎的介绍下,鲁迅也加入了光复会,但我们要知道,光复会不仅仅只是光复会,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组成部分之一,那就是由先生倡导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也就是说此时鲁迅是“一进两会”,知名学者李敖便曾经指出,鲁迅不仅仅是加入了光复会,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同盟会,也正是因为如此,鲁迅和蔡元培等人的关系非常好。
一年后,鲁迅回国了,一开始他在江浙地区当老师,但不过两年的时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满清政府被推翻了,中华成立了,而中华的首任教育总长,就是蔡元培。
蔡元培见此刻正是用人之际,便想起了鲁迅,他写信邀请鲁迅前来教育部任职,鲁迅欣然应约,担任了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科长,几个月后被袁世凯任命为佥事,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此时的鲁迅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觉得教育可以救中国,但袁世凯死后一年,国民政府就因为段祺瑞和黎元洪不合,给了张勋复辟满清帝制的机会。
虽然这场闹剧很快就被平息了,但鲁迅却对于此事非常气愤,为什么还会有人抱着腐朽的封建帝制不放手呢?
看来中华民族、中华真正的敌人,并不只是外来的帝国殖民侵略者,反而是这个国家的掌权者,是这个国家内部的人。
在忧国忧民的思绪之下,鲁迅重新拿起了笔,担任了《新青年》的编委,并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在这篇小说中,鲁迅以尖锐的笔锋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真相,那满口的“仁义道德”,不过是为吃人打的掩护而已。
1925年,杨荫榆担任了北京女子大学的校长,可此人却是个自私自利之徒,她和北京国民政府串通一气,想方设法地向学生们加收各种费用,而且不准学生们进行进行革命运动,种种行为引起了学生们的公愤。
一群热血青年们向教育部请命,要求撤换校长,严查杨荫榆。
杨荫榆
杨荫榆得知后勾结军警,强行解散了学生自治会,统治学生们宿舍翻修,勒令学生们限期搬出,却不安排住在何处,就是要看学生们流落街头,还以莫须有的罪名开出了刘和珍、许广平等进步学生。
杨荫榆如此无法无天,自然是让学生们群情激愤,进行了反抗行为,但却被杨荫榆带来的军警们一顿毒打,以致多名学生身受重伤,造成了一场“女师大风潮”。
面对这些正义的学生,鲁迅自然是公开发声支持,但此时他却被点名批评了,原因也很简单,教育总长换人了,换成了并不欣赏他的章士钊。
章士钊让鲁迅注意身份,不要肆意胡言,鲁迅自然是与章士钊针锋相对,一番争执下来,鲁迅被免职回家。
“迅哥”那是什么人,怎么可能安稳在家呢?不过两个月的时间,鲁迅就把章士钊告上了平政院,要求处理章士钊。
但这官司还没打完,一件更令鲁迅心痛的惨案就发生了。
1926年3月,日本趁冯玉祥、张作霖等军阀交战之际,派出战舰进驻大沽口,却被冯玉祥击退,这让日本颜面尽失,联合了美、英等国重提《辛丑条约》,要求拆除大沽口的中事设备。
北洋政府内部也就此发生了争议,段祺瑞想答应美、日等国,放弃大沽口防线,冯玉祥却要严守大沽口。
就在这时,李大钊组织了北京各学校进行抗议集会,一些爱国群众也自发地参与其中,第一天就和军队产生了激烈冲突。
3月18日,数千名学生和爱国群众集聚,对所谓的“八国通牒”高声反对,李大钊、陈乔年等人做出公开讲话,反抗一切帝国主义侵略,他们要开战那便开战。
而后李大钊等人率领群众们开始了游行,最后走到了段祺瑞执政府门前高声请愿,在一番交涉之后,段祺瑞执政府内竟然冲出了大批军警,抬手就打,举枪就射。
最终由一场游行引起的冲突,转变成了一场流血的惨案,47名爱国学生和群众当场被枪杀,二百多人流血负伤,刘和珍便是在这场惨剧中不幸身亡,李大钊、陈乔年也被军警打伤。
鲁迅得知这场惨案之后,黯然落泪,对段祺瑞政府的痛恨,对不幸身亡学生的惋惜,让他心中万分悲痛,最终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来抒发对身亡学生的哀思,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
这篇中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等感情流露的句子,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引起了段祺瑞政府的追捕。
无奈的鲁迅只能避难于日本人开的医院里,并整理出版了《彷徨》等多篇名作。
在1930年,鲁迅更是发起了“中国大同盟”,要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要争取人民该有的自由,不久后又成为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常委之一。
此后一直到1936年去世,鲁迅都在为国为民做着斗争,都在用自己的笔戳中那个黑暗的世界,可以说鲁迅写的文章,在当权者眼里是非常“难看”的,是非常不讨喜的。
但鲁迅最后的死亡原因,是因为生病,而不是被迫害,难道等人就真有这么大的心胸,能够容忍鲁迅“胡说八道”吗?
其实鲁迅没有被当权者为难,这是一个很巧合的事情。
首先从鲁迅自身来看,就像李敖说的那样,他是老资格的光复会、同盟会成员,跟随先生的时间比早多了,鲁迅这是没想从事政治,若是他想从事政治,那么其位置只怕也要是高高在上。
而且之前在同盟会内很多鲁迅的好友,他们有的加入了,也是大权在握,故而虽然鲁迅不是,但是在内还真没人敢不给鲁迅几分面子。
并且鲁迅所写的文章,虽然让掌权者非常难受,但说到底,鲁迅其实不是在针对哪个具体的人,他所憎恨、所痛骂的是麻木愚昧的思想,是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是在危险中而不自知的国人。
就像有句话说的,鲁迅的举动,就是那个时代的“喷子”,但是这个“喷子”是真的为国着想,是真的盼着国人变好,是真的在指出问题。
所以虽然当权者看着鲁迅的文章觉得不得劲,但却还真不能对他如何,这一动手,岂不就是不打自招、对号入座了吗。
再者就是当时国际形势变换,中国正是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外界列强们侵略,内部军阀们混战,大家都在拼命地抢地盘,发展实力,谁还有闲工夫管鲁迅说了什么呢?
段祺瑞抓鲁迅,也是看鲁迅躲进了日本人的“山本医院”,便也就此作罢了,完全就是在“出工不出力”。
的时代,是一个我们都应该记住,都应该纪念的时代,因为在那个国家危难的时代里,还能有李大钊,有陈乔年,有鲁迅这样心怀家国大义的文人,他们如同一颗颗星辰,燃烧自己散发出文化的温度,来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
但绝对不是一个想要回去的时代,因为鲁迅先生这样的仁人志士,执笔为矛挥洒热血,为的就是中国人能够远离那个时代,这才是鲁迅等人的初衷。
汪嘉伟老婆邓星照片曝光 倾听两人的爱情故事
汪嘉伟的身高、弹跳、爆发力、空中停顿的时间长,非常具有优势,以此为基础,才发明了排球界非常有名的\"前飞\"、\"背飞\"。
人帅球靓的汪嘉伟在当年的号召力,绝不亚于今日的贝克汉姆。据说他在日本参加比赛时,日本的女球迷为了一赌这位超级偶像的风采,用尽一切方法表达对汪嘉伟的倾慕之情。难怪才有了当年的\"张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