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化常识:都是走路,溜、行、步、徒、趋、走、奔、亡有什么不同
“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
这是曹公笔下刘姥姥第一次去荣国府时的情景。一个“溜”字,道尽了人世的辛酸。为什么刘姥姥要“溜”到角门前呢?因为她本是带着打点秋风的目的而来,心里已是打着小鼓。初到贾府门前,又看到大门口两个高大的石狮子,以及数不清的轿车马匹,还有衣着鲜亮个个挺胸迭肚指手画脚的家人们。
换作一般的乡下老婆子,可能腿肚子都转筋了。可刘姥姥既然在女婿面前夸下了海口,咬着牙也得把这侯门相府进去一回。所以小心翼翼又满怀希望,慢慢“溜”了过去。
溜,原意为划行。后来指悄悄地走,或顺着墙根或边沿慢慢移动。刘姥姥在荣国府门前,肯定是沿着墙角慢慢溜过去了。一个“溜”字,道出的岂止是“一把辛酸泪”。
同样是走路,和溜一样,还有行、步、徒、趋、走、奔、亡,那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行,本意是道路,后引申为走路。就是正常的走路,不疾也不慢。如晏子“过王而行”,就是在大王面前走过,表示晏子在楚王面前的从容不迫。
步,也是走路之意。但与行不同,步是慢慢走的意思。如古文中有“乃自强步”之语,意思是勉强走动走动。既然是勉强,就不能走太快了。
徒,现在和步连用得较多,如徒步。同样是走路,但和行及走不同处在于,徒不强调快慢,而着重表示不依靠任何交通工具,就是纯走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11号”。如“舍车而徒”,特意说明是舍去了车,而用双脚步行。
趋,小步快走。在讲究礼法的古代社会,趋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常动作。比如小辈见长辈,下级见长官,必须得是趋步向前才能显出尊重。
走,既然有小步快走,那肯定也会有大步快跑。小步快走是趋,大步快跑,是走。如“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子肯定是跑得太快,所以才会碰到树上把脖子弄折了。
奔,昆曲中有一句话,叫“男怕《夜奔》,女怕《思凡》”。意思是这两处戏分别是男女角最难演的。夜奔,说的是林冲火烧草场后逃命的故事。一个“奔”字,把林冲亡命天涯的窘迫和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奔,就是快跑的意思,但这里更有逃难之意。
亡,和奔一样,也有逃难的意思。但区别在于,亡特意强调出逃避难。如“怀王怒,不听,亡走赵”,楚怀王被秦国要挟,很愤怒,所以逃难到了赵国。
这就是溜、行、步、徒、趋、走、奔、亡的不同之处。
文澜作
文化常识:都是走路,溜、行、步、徒、趋、走、奔、亡有什么不同
“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
这是曹公笔下刘姥姥第一次去荣国府时的情景。一个“溜”字,道尽了人世的辛酸。为什么刘姥姥要“溜”到角门前呢?因为她本是带着打点秋风的目的而来,心里已是打着小鼓。初到贾府门前,又看到大门口两个高大的石狮子,以及数不清的轿车马匹,还有衣着鲜亮个个挺胸迭肚指手画脚的家人们。
换作一般的乡下老婆子,可能腿肚子都转筋了。可刘姥姥既然在女婿面前夸下了海口,咬着牙也得把这侯门相府进去一回。所以小心翼翼又满怀希望,慢慢“溜”了过去。
溜,原意为划行。后来指悄悄地走,或顺着墙根或边沿慢慢移动。刘姥姥在荣国府门前,肯定是沿着墙角慢慢溜过去了。一个“溜”字,道出的岂止是“一把辛酸泪”。
同样是走路,和溜一样,还有行、步、徒、趋、走、奔、亡,那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行,本意是道路,后引申为走路。就是正常的走路,不疾也不慢。如晏子“过王而行”,就是在大王面前走过,表示晏子在楚王面前的从容不迫。
步,也是走路之意。但与行不同,步是慢慢走的意思。如古文中有“乃自强步”之语,意思是勉强走动走动。既然是勉强,就不能走太快了。
徒,现在和步连用得较多,如徒步。同样是走路,但和行及走不同处在于,徒不强调快慢,而着重表示不依靠任何交通工具,就是纯走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11号”。如“舍车而徒”,特意说明是舍去了车,而用双脚步行。
趋,小步快走。在讲究礼法的古代社会,趋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常动作。比如小辈见长辈,下级见长官,必须得是趋步向前才能显出尊重。
走,既然有小步快走,那肯定也会有大步快跑。小步快走是趋,大步快跑,是走。如“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子肯定是跑得太快,所以才会碰到树上把脖子弄折了。
奔,昆曲中有一句话,叫“男怕《夜奔》,女怕《思凡》”。意思是这两处戏分别是男女角最难演的。夜奔,说的是林冲火烧草场后逃命的故事。一个“奔”字,把林冲亡命天涯的窘迫和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奔,就是快跑的意思,但这里更有逃难之意。
亡,和奔一样,也有逃难的意思。但区别在于,亡特意强调出逃避难。如“怀王怒,不听,亡走赵”,楚怀王被秦国要挟,很愤怒,所以逃难到了赵国。
这就是溜、行、步、徒、趋、走、奔、亡的不同之处。
文澜作
狗狗来回踱步,是很无聊吗?不一定,它是在缓解内心的不安
虽然人类和狗狗同一行为,很多时候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比如人类打哈欠是觉得困了,但狗狗打哈欠是为了缓解压力。但还是存在一些相似的行为,比如来回踱步,人和狗狗在感到焦虑或有压力时,都会用踱步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怎么区别狗狗是在来回踱步,还是在玩耍散步呢?很简单,来回踱步通常只会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而狗狗日常玩耍或其他行为,一般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比如听到主人偷吃东西会立刻冲出来,捡玩具的时候也会扑上去。就算狗狗只是在走来走去, 它也会东张西望,从房间走到客厅走到阳台,看看家里有什么好玩(拆)的。而且,焦虑情况下的来回踱步,一般持续的时间会很长,而日常活动狗狗下,如果没什么好玩,狗狗走一会儿就无聊玩别的去了。
如果狗狗只是短时间来回踱步,那也没关系,证明它自己调整过来了。但如果狗狗长时间踱步,那主人就要关心下背后的压力问题,很可能会让狗狗生病。
狗狗为什么会来回踱步?狗狗来回踱步通常是由压力和焦虑引起的。但引起焦虑和压力的来源有多种:
当狗狗去看医生的时候,家里来了另一只狗狗的时候,主人搬新家的时候等等。这种情况很经常在宠物医院里看到,要是不能逃跑,害怕的狗狗会在医院里不停走动。如果旁边突然有工地在施工,天天都是“突突突”的声音,这种声音人听了都会很烦躁,更何况听力一级好的狗狗,肯定会焦虑得在家来回踱步。狗狗年纪大了,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后,更会频繁出现踱步的行为,甚至在角落不停转圈圈。因为它们经常忘记自己走到了哪里,忘记要去哪里,所以会感到非常焦虑,而走不出一个地方会让它们更加焦虑。
当狗狗得不到满足时,比如到了出门散步的时间,但主人迟迟不肯出门,狗狗就会在门口或者放牵引绳的地方来回踱步,表示它很着急要出门。
当狗狗身体不舒服时,比如肚子不舒服,胀气甚至胃扭转等等,非常难受根本没办法趴下,所以它会一直走来走去缓解疼痛。
当狗狗过于无聊时,也会感到很有压力,在家不停踱步,有些甚至直接拆家。
当狗狗然而没办法出门时,它也会非常紧张在家里走来走去,毕竟机会就会外面,但自己却拿不到。
……
当狗狗来回踱步的时候,主人可以怎么帮它?大部分的原因,都能通过身体运动和大脑运动来解决。如果你家狗狗来回踱步,第一个是先带它出门运动。小型犬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大型犬每天运动2个小时左右甚至超过2个小时。狗狗累了之后,焦虑的状态就会减轻很多。然后给狗狗一些消磨时间的玩具,比如啃咬玩具、漏食玩具等,让狗狗消磨精力顺便锻炼大脑。
如果狗狗肚子不舒服,它们不仅会来回踱步,还是做出趴在地上屁股翘起,类似伸懒腰的动作。这时主人要小心,可能是胰腺炎。
而老年痴呆症的踱步,这是不可避免的,主人看到狗狗卡壳的时候,可以适当帮忙,引导它走出困境。
狗狗来回踱步的情况有多种,而你是最了解狗狗的,尽快找出原因,帮它们解决困境。长时间处于焦虑之中,会降低狗狗的抵抗力,让狗狗更容易生病。
科学养宠,上【巨小萌】。每天不间断养狗知识解决你的疑惑,实用有效的狗狗训练小技巧,帮你更好养狗。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以前小时候,总是想着快点长大,好像长大了就能随心所欲,没有烦恼。
但是现在想来,长大有什么好呢?
当一个孩子知道到手中的宝石不再是玩具时,他已经可悲地长大了。
泰山日出
泰山鹞子沟
更可悲的是,我们生了孩子还盼望着孩子尽快长大,盼望着孩子优秀,甚至恨铁不成钢打骂孩子,我们这个楼栋里四楼一户人家每天晚上都会传出一阵女人的撕喊吼叫,分贝很高穿透力很强,继而伴随着孩子的哭声,训孩子写作业,雷打不动的常年的习惯了,大人自己不过是个庸碌的打工人,人就是这种自私和矛盾的生物。
曾经B站有个很火的视频【后浪】,看完后在下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感觉有点悲哀。
视频里被称为后浪的年轻人,过着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吃喝玩乐,旅游,看世界。
泰山天井湾
泰山鹞子沟栏杖滩
然而这并不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真实生活,普通人的生活,都是生存和挣扎带来的悸动。
【后浪】简直是在侮辱年轻人的智商,什么人才能无所顾忌的吃喝玩乐?取而代之的是T平,现在的年轻人看的也是很长远的,当他们不愿再被当韭菜收割时,T平或许就是他们无声的抗议,继而就是生存的压力反映在了不愿生孩子上。
作为80后,曾经觉得这一代太倒霉了太苦了,现在回头看一看,其实每一代底层人都一样。
只是年轻不再属于我们这一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生出了对年龄的恐惧,后来经常被人叫大叔从最初的诧异、不舒服到现在已经渐渐习惯了,只要不喊大爷、爷爷就行。
泰山东山梁
泰山药山深林
人到中年,工作孩子两头忙,身体越来越忙碌,灵魂却越来越空虚。有一种担忧越来越强烈,有对美好时光的辜负,有对目前现状的不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在独处的时候,这种担忧会越来越强了。
泰山三阳观
总说碎片化的时间决定了人的发展,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有人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加班,有人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充电,有人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做微商,有人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刷朋友圈,看短视频,而我的碎片化时间便是读书和泰山野路徒步。
生活很残忍,一个习惯阅读的人,一个长期坚持读书的人,其内心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长期坚持锻炼的人,他的身体也是很棒的,毕竟无论一个什么样的灵魂,都要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支撑。
总之要么读书,要么徒步,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我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对抗庸碌无奇的生活带来的枯燥和麻木。
泰山青桐沟望扇子崖
徒步
鲁迅先生曾经在杂文中写道: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泰山徒步
是啊,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昨天晚上出门买菜,回来的时候小区里面有个宝妈坐在地上哭。
她向自己的孩子哭喊着着:
“快七点钟了我还不能去做晚饭,我这几年没有一天休息过,你从来不会考虑我的感受。”
不远处孩子的父亲,正和人谈笑风生地打着乒乓球,似乎这件事和他没有丝毫的关系。
这是一个多么温暖,和谐,可爱,诙谐,乐观,明朗的世界啊。
我是泰山迅,感谢关注
苏轼最难超越的一首诗,开篇两句就写透了人生,送给身处逆境的人
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一同赴京参加制科考试。事后苏轼被安排到凤翔府当官,而他的弟弟苏辙却因为在策论中得罪了王安石,暂时没有被安排工作。
当年的十一月,苏辙送兄长苏轼去赴任,到郑州后返回开封,然后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有一首诗叫做《怀黾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这首诗歌的大意是说:
我与你在郑州的原野上携手道别,彼此都在担心前路太长,途中会遭遇积雪与泥泞。当我骑马返回开封,在郊外的田野间寻找归路时,想必你已经过了崤山西面的古道了。
还记得六年前,我们父子三人在雪中受困,后来借宿黾池古寺的事情吗?朝廷曾封我为黾池主簿,当地的老百姓们可曾知晓?
以前我们兄弟二人,还一同在寺庙的墙壁上题过诗呢。一想到你将独自宦游在外,心中肯定不是滋味吧。此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耳边只听到“乌骓马”死别项王时传来的嘶鸣声。
苏轼收到弟弟苏辙的诗后,从最后四句中提炼精华,写出了一首充满禅意的叹世诗,即《和子由黾池怀旧》。
一、《和子由黾池怀旧》赏析《和子由黾池怀旧》——北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的意思是说:
人生中短暂的际遇,到底是什么呢?应该把它比喻成天空的鸿雁,偶然留在雪地上的爪印。
鸿雁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飞累了,偶然停在了雪地上,于是留下了一趾半爪,但是转瞬之间,它又不知道飞去了哪里。
六年前庙中接待我们的那位老僧,现在已经不在了。庙里的山墙也损坏了,因此我们过去旧的诗也看不到了。你还记得,当初我们父子三人是怎么去到黾池古寺的吗?
我们父子三人进京参加科考,因为路途太遥远,走到半路上人困马乏,最后我们的马儿不小心踩中了埋在雪泥之下的一个石块,受伤痛苦地死去了。
在雪地里,我们父子三人艰难地徒步前行。后来才遇到了寺中的老僧,在他那里借宿了一晚上。第二天我们借了他的一匹跛脚的驴子,又继续上路了。
苏轼这首和诗,打破了传统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定律,用一个哲理故事对人生际遇做了最生动的比喻。
诗的前四句,其实是在回答弟弟苏辙对人生发出的疑问。苏辙在原诗中留念往事,希望自己从前经历过的人和事,都能够在人世中留下一个印记。
苏辙把六年前兄弟二人在寺院的墙上题的诗,算成“我来过,活过”的一种印记倒也算了。可是他竟然连自己被封黾池主簿的事,还记得清清楚楚,还要问一句“曾为县吏民知否?”
可是苏辙本根本都没有去赴任,民又从何而知呢?苏轼觉得他这个兄弟实在是太念旧了,太不潇洒了,于是用了一个比方来告诉他。
一个人在追求理想的途中,会经过很多个歇脚点。那些地方,那些人和那些事,都像是天空中的飞鸿偶然留下的一趾半爪。它们不值得你着力去记忆,也必然会在转瞬之间消失。
不过有人把这四句做了相反方向的理解,解释成苏轼是在感叹人生的无常。好比《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所说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种理解表面上看也说得过去。
记得当初看曾仕强教授的一个讲座,他笑着问观众:一个人活着,你认为是运气重要,还是努力重要?观众说:努力吧?
曾仕强教授就说:你错了,人活着还是运气更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运气,再怎么努力也翻不了身;但是如果你有运气,你不努力也有可能混得很好。
这样讲不是向大家宣传“”,只是让一个过于相信“奋斗”的人。对残酷的现实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罢了。
当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去追求我们理想中的生活之时,你是无法知道你的事业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获得成功的。
当然,你也无法知道,你的爱人会在哪里出现;有时候你甚至你都不能决定,自己将来要在哪里定居。
《和子由黾池怀旧》的头四句非常有“张力”。它看上去仿佛可以做双重理解。不过如果照顾到诗歌后四句的本意,个人认为,苏轼在这里并不是为生命的无常而发出哀叹。
因为苏辙已经在他的原诗中发出了这样的哀叹,他在诗中刻意把苏轼赠送给他的马匹比做“骓马”。“骓马”即项羽的“乌骓”,它是一种通晓人性,十分忠心的马儿。
当初项羽自刎后,乌骓也跳江殉主了。值得注意的是,乌骓原来还有一个称号,叫做“踏雪乌骓”。苏轼极有可能是受到这个马儿的称号的启发,才想象出了“飞鸿踏雪泥”的意象。
苏轼顺着弟弟的感叹,写了四句经典的诗。他的贡献是极为巧妙地运用了“飞鸿”的意象,把人生中的“逆旅”,比喻成了追求远大理想的征途。
因为有了远大的志向,所以飞鸿遭遇到的那些风霜雨雪、颠沛流离,都是不值一提的,往事也是其中之一。回忆总有一天会消逝,这也是人间的“不可抗力”。
为了说明这一点,苏轼又举出了现实的例证,即“老僧已死”。不过六年的时间,一个人的生命就已经从这个世界上直接抹去了。
命运绝对不会同情弱者,不会因为这个老僧是那么的善良,就会让他再多活几十年。岁月残忍,对老僧尚且是如此,又何况他们兄弟二人,当时在寺庙围墙上题写的诗呢?
不过苏轼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仍然没有“悲观到底”。他说“老僧已死”但是成了“新塔”,这也可以理解为,僧人的生命已经转化为了另外一种存在的形式。
苏轼十几岁时在眉山就接受过佛道思想的洗礼,他大概早就读过《金刚经》,知道佛家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是二十六岁的他,并不主张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既然苏辙提到了六年前的旧事,那么他就让苏辙回忆一下,当初他们父子三人是怎么去到黾池那座寺庙的。
那时候,他们人困马乏地行走在漫天大雪之中,前途之艰险并不压于现在,可是大家并没有退缩的意思。
结语苏轼写这首诗的目的,是给兄弟苏辙打气。不过从诗中对人生际遇的比拟来看,已经能够看出一些禅学的思想观念了。
提到人生际遇,汉魏六朝的诗人们,最爱把它比作“飞蓬”或者“转蓬”。蓬就是一种野草,只要一遇到风就会四处飘散,随便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曹植就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
蓬草被大风连根拔起,然后伴随着长风四处飘荡。谁能想到,一阵狂风乍起,忽然把它卷到了半天云中。
天穹是那么的高,高到没有极限。蓬草只能在云中茫然地慨叹,究竟什么时候,我才能飘到路的尽头啊。
可见曹植认为,生命前进的方向并非是人类自己可以掌控的。面对命运的捉弄,人们除了感叹之外,简直是束手无策。
然而苏轼却把这种际遇比喻成“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的趾爪印子,是生命中的“无常”。鸿雁是成群飞翔的候鸟,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显然是把握住了自己人生前进的方向。
于是那些人生中的遭际,只不过是一场“必然”之中的“偶然”罢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苏轼在对人生际遇的认识与感悟上,远比以曹植为代表的六朝诗人来得乐观。
笠翁对韵 三江 文辞解释及作品摘抄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作者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
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他仿照《声律启蒙》写的旨在作诗的韵书因此叫《笠翁对韵》。
相当于博士生写的小学生课本,可惜现在的人读不懂古人小学生的东西,文学典故也不懂,我摘抄了一些,帮助大家理解并背诵参考。
上卷 三 江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银釭(音刚)】银白色的灯盏、烛台。南朝梁元帝《草名》诗:“金钱买含笑,银釭影梳头。”一本作“银缸”。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壁上银釭半明灭,床上无眠,愁对如年夜。”明夏完淳《寒灯赋》:“渺银釭之寒夜,照羈愁之独眠。”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然归故家,则银釭暗而爱妻逝矣。”
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兴汉推马武】马武是汉光武帝的将军,在建立东汉王朝的斗争中起过一定的作用。
【谏夏著龙逄】龙逄(音旁):即关龙逄,传说是夏桀王的大臣。他见夏桀无道,婬侈暴虐,曾强力谏争,结果被夏桀处死。
四收列国群王伏,三筑高城众敌降。
【四收列国群王伏】据旧注,这句说的是北宋初大将曹彬,他曾同潘美等将帅一道,伐灭了后蜀、南汉、南唐、及北汉等五代时的地方割据,帮助宋太祖统一了天下。
【三筑高城众敌降】初唐张仁愿,中宗朝人,曾统领朔方军与突厥族的侵扰进行斗争,使突厥不敢过山牧马。筑三受降城,以威北敌焉。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弄玉故事,详见一东“凤翔”二句注。秦穆公女楼上吹箫,与夫萧史跨凤升仙而去。
【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初起,酒醉夜行,先行者报告说有长蛇拦路,刘邦上前杀死长蛇,路遂通。后有一老太婆在斩蛇处夜哭,人们询问,她说是自己的儿子是白帝子变化为蛇,被赤帝子杀害了。这可能是当时拥护刘邦的人编造出来的迷信故事。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
【庞】面庞。
【步辇对徒杠】辇(音捻),古时用人力拉的车,步辇,古代皇帝乘坐的人力拉的车。徒杠,徒是徒步行走的意思,杠(音纲,古有此音),本指抬轿用的杠棒,这里借代轿子,徒杠就是轿子。杠还有桥意,《玉篇•木部》:“杠,石杠,今之桥也。”《正字通•木部》:“杠,小桥谓之徒杠,谓衡木以度也。”焦循正议:“凡独木曰杠,骈木者曰桥。”徒杠,只可容人步行通过的木桥。
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
【搁竺】不详,竺(音竹),疑当作杼,杼是织布用的梭子,搁杼即放下梭子,与停针可以成对。
【心降】降(音祥),安稳、平和,心降就是心里安稳、平和。《诗•召南•草虫》:“我心则降。”
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艭。
【幢幢(音床)】朦胧的样子。
【揽辔】控制马匹缰绳。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音池锄)。”晋刘琨扶风歌:“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艭(音双)】船只。(明)袁宏道和小修诗:“露稍千缕扑斜窗,黄笙藤枕梦吴艭。”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
【村尨】尨(音忙),长毛狗,或说杂色的狗。《诗•召南•野有死麕》:“勿使尨也吠。”此处泛指狗,村尨即村狗。麕,㈠(音军),兽名,即“獐”;㈡(音群),成群地,通“群”。
酒量微酣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原字为左足右双)。
【杳(音咬)】无影无声。
【香尘没印玉莲双】晋石崇豪富骄奢,多蓄婢妾,布香尘于地,令诸姬行其上,以试鞋底之大小。玉莲,比况女人的脚。双(原字为左足右双)(音双),徘徊竦立。引申为脚。竦(sǒng耸),⑴恭敬,肃敬;⑵同“悚”,害怕、恐惧。
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节水】见一东韵“题红”注。丹枫诗:(唐)僖宗时,于祐于御沟拾一红叶,上题诗句,祐亦题其上,云:“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上流,为宫女韩夫人得之。后为夫妇。韩题诗云:“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今称红叶媒。
【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古代神话传说,帝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居住在洞庭之山,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尽日啼哭,泪洒竹上,竹尽斑,这就是今天的湘妃竹。湡(音鱼)江,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