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人一天五次祷告,是怎样一种状态
众所周知,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教义最为严格的国家,沙特的麦加作为伊斯兰教的“圣城”,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终生向往的圣地,对于大部分穆斯林来说,能够在有生之年来到沙特,来到圣城麦加,也算是终生无憾了。
笔者因工作原因在沙特待过几年,深深地被沙特人民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穆斯林文化所触动,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虔诚的沙特穆斯林一天必须进行的五次祷告。
五次祷告的时间第一次叫FAJR,晨礼,是早晨的祷告,从黎明初现到日出结束这段时间内,大约在凌晨4:30—5:00之间开始。需要默读两段古兰经。
第二次叫DHUHR,晌礼,是下午开始时的祷告,从太阳从最高点开始下降到一个物体的影子等于这个物体的大小时,大概在中午12:30左右开始。要默读四段古兰经。
第三次叫ASR,脯礼,是下午结束前的祷告,从一个物体的影子等于这个物体的大小时到太阳落山之前,大约是在下午4:00前后开始。需要默读四段古兰经。
第四次叫MAGHRIB,昏礼,是太阳落山后的祷告,从刚刚日落到刚好天黑,大约在下午6:30左右开始。读三段古兰经,前两段念出声,后一段默读。
第五次叫ISHA,宵礼,是晚上的祷告,从天黑到午夜前,大概在晚上8:00左右开始。需要默读四段古兰经,前两段念出声,后两段默读。
五次祷告的时间大约在20至30分钟左右。
穆斯林祷告
遍布全国的清真寺是沙特独特的风景线穆斯林的祷告活动通常要有固定的场所,而这些场所就是清真寺,在沙特,大大小小的清真寺遍布全国的街头巷尾,能够满足民众在必要的时间节点上可以再3至5分钟内步行到达清真寺,而在一些商务办公区域或者公共活动区域,即使没有清真寺,也都会设置祈祷室等可供祷告的区域。
如果有些人因为特殊原因实在没有去清真寺或者祈祷室祷告的条件,那么他们也通常会随身携带一块祈祷地毯,可以再必要的时候用于祷告。
在沙特生活工作的那段时间,几乎每天早上五点左右都会被旁边清真寺“咿咿啊啊”的祈祷经文叫醒,虽然自己不是穆斯林,但是时间长了,似乎内心也有一种洗涤,也侧面督促着自己克服掉睡懒觉等一些坏习惯。
沙特麦加大清真寺
沙特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型清真寺
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任何社会活动都要给祷告让步可能有人会问了,一天五次基本算得上是固定时间的祷告,会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会影响到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和各种经济贸易活动,但是,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所有的社会活动都要给祷告让步。
我在沙特经常遇到情况就是,很多时候正在商场购物,一旦到祈祷的时间,不管是正在店里面挑物品,还是准备付款,店家必然会把你请出去,关上店门,不管你这单生意有多大,他们都会让你在祷告活动结束后再去。还有很多时候是在外面的餐馆吃饭,如果没有算好时间恰好在吃饭期间碰到祈祷,那么你就要暂时把你的胃放一放,等到祈祷结束后再享用饭菜吧。还有一次是乘坐飞机从吉达前往沙特首都利雅得,当时飞机已经上了起飞线准备起飞,但是硬是又多等了二十分钟,后来我身边的沙特人告诉我是因为正好到了祈祷时间,才延误了飞机起飞。
所以,无论是加工厂的工人,还是在写字楼里的白领,无论是政府机构的领导,还是大楼里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不管是你在跟厂家洽谈上千万的业务,还是正在与朋友谈笑风生,只要祷告的时间到,那么一切活动都要靠边。
虔诚的五次祷告是否真正“走心”作为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尊重和理解穆斯林的文化信仰,也有很多穆斯林的朋友,从他们日常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了许多属于他们独特的人性光辉。任何宗教信仰本质上是让人向善的,我也很敬佩穆斯林同胞能够坚持每天五次祷告,日复一日,无论外界环境怎样。但是,我也所接触到的另外一些穆斯林,却给了我不好的印象,他们总是在重要的时候故意躲避你的电话,而且经常搬弄是非,想办法投机取巧。
有一次,我跟一个穆斯林同胞约好了一些合同事宜,答应我一部分索赔事宜,我提前给他打电话来确认,但是连续几天都不接我电话,给他发电子邮件也是从来没有回音,内心真的很着急,后来我真的没办法,就在没有告知他的情况下坐飞机前往他办公室,在他的办公室外面,我又尝试性地拨通了他的电话,我听到里面手机在响,却一直没有接,我就顺势走进他的办公室,发现他就坐在里面,手机就在她手边放着,当时我内心有一种难以掩盖的气愤,但更加替他感到尴尬。
所以,有的时候就在想,他们的这种祈祷,是否是真的能使每一个人都向古兰经中所训导的让他们真正地向善,不去“犯罪”,洗涤自己的心灵,是否时间长了,一些人会把这样的祈祷当成了一种形式,而并没有走心。后来我也跟一些当地朋友探讨过这些问题,他们也确有同感,不过这样“心怀鬼胎”的人还是少数,其实大部分还是渴望向善的。
公文写作中阿拉伯数字怎么用?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文写作中用好数字是一门技巧,数字不仅在内容上能够提供支撑,在形式上也显得更加突出。比如:一篇调研报告、工作汇报,如果没有数据支撑,就显得有些空泛;又如:一篇信息简报、经验材料标题上如果有数字,就更容易吸引眼球。
前面老王在《公文中使用数字哪种情况用汉字,哪种情况用阿拉伯数字,清楚了》一文中,介绍了公文写作中使用数字使用的一些情形。有的小伙伴又追问,公文中阿拉伯数字该怎么用?书写格式都有哪些要求?这一节我们根据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7408-2005)等有关规定,继续讲讲公文中阿拉伯数字的规范用法。
一、年、月、日
1.年、月、日的表达顺序应按照口语表述的自然顺序书写。
例如:2022年2月2日,1999年11月11日。
2.年、月可用“-”替代。
例如:2022-2-2,1999-11-11。
但年、月、日不完整时不能替代。
例如:2022年2月不能写为2022-2,11月11日不能写成11-11。
3.四位数字表示的年份不用简写为两位数字。
例如:2022不能写为22年。
4.不能按照英文的表达方式书写。
例如:2022年2月2日不能写为2-2-2022。
5.月和日是一位数时,可在数字前补“0”。
例如:2022-02-02。
但在用中文表达时不能在数字前补“0”。
例如:2022年2月2日不能写为2022年02月02日。
二、时、分、秒
1.计时方式可采用12小时制,也可采用24小时制。
例如:21时12分12秒可写为晚上9时12分12秒。
2.时、分、秒的顺序应按照口语中时、分、秒的自然顺序书写。
例如:9时45分,21时12分12秒。
3.时、分也可用“:”替代。
例如:9:45,21:12:12。
三、含有月、日的专名
含有月、日的专名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应用间隔号“·”将月、日分开,并在数字前后加引号。例如:
“3·15”消费者权益日。
四、多位数
为便于阅读,四位以上的整数或小数,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分节:
1.千分撇。整数部分每三位一组,以“,”分节;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分节。例如:
714,000;54,300,000;61,445,325;3.1415926
2.千分空。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即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加千分空。例如:
125 235;867.846;635 358.238 368;198
五、纯小数
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阿拉伯数字底线的实心点“.”。例如:
0.59不写为.59或0。59
六、数值范围
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可采用波浪式连接号“~”或一字线连接号“—”。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例如:
—36~—8℃;400—429页;100—150kg
12 500~20 000元;9亿~16亿(不能写为9—16亿)
13万元~17万元(不能写为13~17万元)
15%~30%(不能写为15~30%)
4.3×106~5.7×106(不写为4.3~5.7×106)
七、书写格式
1.字体。阿拉伯数字一般应使用正体二分字身,即占半个汉字位置。例如:
示例:23457.236
2.换行。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在同一行中,避免被断开。
3.竖排文本中的数字方向。竖排文字中的阿拉伯数字按顺时针方向转90度。旋转后要保证同一个词语单位的文字方向相同。
4.公文成文及发文日期中的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以前有的单位的公文日期习惯用中文,但2012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指出“成文及发文日期中的数字改用阿拉伯数字”。例如:
2010年5月3日,不能写成“二〇一〇年五月三日”。
5.公文标题中的年份可用阿拉伯数字,也可用中文数字,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
《2022年信息工作要点》,《××县农业农村委二〇一五年工作要点》,需要注意的是“二〇一五”中的“〇”不是阿拉伯数字“0”。
阿拉伯帝国为何会衰亡?有政治与基层社会两方面的原因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中华无论是国际地位还是军事影响力,都达到了顶峰,令后世难以企及。
但在当时的世界上,除了唐帝国以外,还有两大帝国与唐并列为当时的世界三大帝国,它们是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帝国。
相比于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与我国的交往更加深入,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领域都有所交流。
当时的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虽有冲突,但总体还是比较友好的,甚至在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还求援于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最终也派出3000军队来帮助平叛。
这样良好的国际关系一方面是因为在中亚它们有共同的强敌——吐蕃,更重要的是因为阿拉伯民族需要中国的商品来进行贸易。
了解这个与唐并列的庞大帝国的兴衰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与其同时期唐代的衰亡史。
一、政治专制——帝国无法逃脱的魔咒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简述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同时期世界上另外两大帝国——拜占庭帝国与唐帝国的兴起大相径庭,其在立国之初就为神权国家,异于拜占庭帝国的神权赋予君权合法性。
阿拉伯史上第一位先知穆罕默德在610年开始传教,通过建立乌马公社与进行“壕沟之战”等政治军事行动。
在630初,麦加城的贵族们与其缔结《侯德比约合约》,条约规定穆罕默德被尊为先知,安拉的使者,麦加城成为伊斯兰教圣城,接受伊斯兰教,但条件是原麦加城的贵族仍保持其宗教地位的高贵。
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后来阿拉伯帝国的实际缔造家族——倭马亚家族。这时在阿拉伯半岛上形成了史上第一个穆斯林国家。
此时穆罕默德成为了历史上罕见的存在——同时为政治领袖与宗教领袖,这异于欧洲的教皇与皇帝分权。
此时的穆斯林国家的领袖既是宗教上的领袖也是政治上的至尊。这也为后世阿拉伯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了一个蓝图——集与神权于一身。
此后的阿拉伯国家进入了四大哈里发时期,哈里发为先知的继承者,也是集政治与宗教最高权力于一身的阿拉伯国家领袖。
为了传播安拉的福音和获得必要的物质基础,在这个时期,阿拉伯游牧军队变为一把利剑,向四处扩张。
这时的阿拉伯地区周边的两大帝国拜占庭帝国与波斯萨珊帝国丝毫未意识到这来自阿拉伯半岛的强大威胁,彼此还在互相攻伐,寄希望于攻灭对方后成为中亚与西亚的主人。
但何曾想这一切都为阿拉伯帝国作了嫁衣,在四大哈里发时期,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它的“明珠”叙利亚,在后续的时代中其被穆斯林国家包围,失去了与欧洲本部的联系。
而波斯更为凄惨,其被阿拉伯骑兵攻灭,最终波斯地区正式伊斯兰化,今天的伊朗仍旧未拾起其从前的荣光,继续作为一个伊斯兰神权国家面对于世。
除此以外,阿拉伯骑兵还将铁蹄伸向了非洲,征服了埃及,使其扩张成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可以说,四大哈里发时期为后世的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打好了基础,但第三代哈里发奥斯曼与第四代哈里发阿里的遇刺则为整个阿拉伯世界添上了一大片阴云,这片阴云就是关于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与哈希姆家族支持的阿里。
谁是哈里发的合法继承者的争论。最终支持奥斯曼的一派演变为逊尼派,支持阿里的一派演变为什叶派。
直到今天,许多阿拉伯国家甚至伊斯兰国家的主要因素就是这两派的争端,伊拉克就是典型的例子。
笔者认为这种争端从结果上来讲是无解的,在宗教领袖正统方面,谁都不会屈服于谁。这两派的争端依旧成为未来中东地区动荡的主要因素。
在阿里遇刺之后,倭马亚家族出身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继任哈里发,其将哈里发的继承制度改为世袭制度,建立了阿拉伯帝国,中国古代将其帝国称为“白衣大食”。自此,阿拉伯帝国正式建立。
2、中央与地方的专制共同造成了帝国的专制制度无疑是阿拉伯帝国最终走向衰落的一大因素,但其中也有所区分即地方专制与中央专制。
首先是阿拉伯帝国的中央专制,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其统治区域内各地区的风土人情不尽相同。
社会的发展的程度差距也很大,但位于大马士革或巴格达的帝国统治中心却在一种专制的状态下,无视帝国各地方发展程度的差异。
在经济发达的农耕地区波斯与经济落后的北非游牧地区实行死板的民族与宗教政策,无法因地制宜,加强对帝国各地方的控制。
在这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大帝国之中造成了割裂,故在倭马亚帝国统治中后期,各地的叛乱事件纷乱不绝,在后来的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后帝国的割裂更加严重,叛乱现象也更多。
专制的统治最容易滋生的就是,阿拉伯帝国亦不能免俗。当时的阿拉伯统治阶级极其。
当时的哈里发麦蒙与其宰相之女结婚时就极尽奢华,麝香、砖石的消耗都是数以万计的,结婚所用的木材都是从距离巴格达数百里之外耗费巨资用骆驼运到结婚现场的。
这样的例子在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时期屡见不鲜,上层统治的专制所造成与政策死板使庞大帝国的四肢与其中枢割裂,最终帝国走向了衰落直至彻底。
其次是地方专制,阿拉伯的地方官制基本上为:总督(军政官员)、税务官、法官(专司穆斯林案件非穆斯林由各自宗教领袖负责)为框架操作,这里的总督类似于唐代的藩镇节度使但对地方的控制要远强于节度使。
根源就是其不仅掌握了所属地区的军事与政治的控制权,往往总督还是当地的宗教领袖。
在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之内,宗教力量是不可忽略的。总督的极大的权力经常会催生起叛乱的念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叛乱现象屡禁不止。
如800年大将伊本·艾格莱卜在获得突尼斯封土之后,当年便建立艾格莱卜王朝;868年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图伦宣布独立,建立图伦王朝。
东方各省继塔希尔王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这些行省的独立不仅让帝国的政治压力激增,更让帝国的经济接近于崩溃,追其因果,总督的专制造成了这一切,也促进了帝国的衰落。
二、崩溃的经济割裂了上层与基层,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再。阿拉伯帝国中后期的财政问题一直是困扰其统治者的一大难题,追其原因,上层的与军队的耗费是其主要根源。
而这种财政压力进一步逼迫统治阶级加紧对底层的压榨,循环往复,最终上层与底层彻底割裂,帝国中枢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1、上层的加重了社会矛盾在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的中后期出现了很多奇葩的压榨底层的政策,如提前预征租税,经常在一年之内征收两年的税,这种做法让农民苦不堪言。
向有产者借贷,在开始时这种政策还能实行,但随着帝国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商人们对帝国的信誉已不抱希望,在实行了强制征收这种竭泽而渔的措施后,这类政策也宣告了死亡。
在这之后帝国也实行了一些补救措施来挽回局面,如节约开支,但此时帝国已是江河日下,这些节约而来的经费对于庞大的经费缺口来讲不过是杯水车薪。
其次就是实行包税制度,但此时帝国的官僚集团已经腐朽透顶,商人与官吏勾结起来将帝国送进了棺材。
2、军队的经费缺口击溃了帝国财政在倭马亚王朝时期,帝国的军队大都为者,且主要是游牧军团作战,类似于匈奴,突厥的作战方式,自带口粮,无需过多的经费作依托。
但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后一切都变了,王朝的建立主要借助的是波斯呼罗珊地区的力量,这股力量也是怛罗斯之战中与安西军队作战的力量,虽在当时的世界上并非顶级,但阿拔斯势力依旧可以依靠其取得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权。
但此时呼罗珊地区的军队性质变为雇佣军,每年需要大量的军费作安抚,在帝国中后期,中央为了制衡以呼罗珊为代表的地区势力,开始招募突厥人作为哈里发禁卫军。
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突厥人很快控制了帝国的心脏,开始操控哈里发,同时也索要了更多的军费,这时的帝国彻底崩溃,仅仅控制了首都周围的一小片地区,阿拉伯帝国名存实亡。
总结从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历史中我们可以理清现在中东伊斯兰地区很多矛盾的根源,包括其民族矛盾,宗教领导权矛盾以及那近乎不可调解的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千年矛盾。
上层的专制松散了帝国骨架,而庞大的军费则彻底将帝国击垮。政治专制与基层的撕裂共同使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衰亡!
参考文献:《浅谈阿拉伯帝国未能产生重商主义的原因》——李荣建,王鹏
《试论阿拉伯帝国衰亡的原因》——许晓光
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历史上的大帝国第13篇: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正统哈里发时代的终结,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开端
鼎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版图
倭马亚王朝(Umayyad Caliphate)又译伍麦叶王朝、奥美亚王朝,是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古代中国史籍中称之为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被称为黑衣大食,法蒂玛王朝被称为绿衣大食),统治时间自公元661年始,至公元750年终。该王朝是穆斯林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鼎盛时期的倭马亚王朝疆域面积达到1340万平方公里,人口3400万。
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绿衣大食 位置示意图
【王朝创建】正统哈里发与倭马亚王朝世系图
先知穆罕默德逝世时因未对其继承人的产生方式作出任何指示,所以先知去世后伊斯兰世界在哈里发人选问题上随即发生。
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本·阿凡于644年成为哈里发,他大力扶持本家族成员在帝国境内担任军政要职,引发很多人的不满。倭马亚家族在奥斯曼时代势力大为扩张,但很多人记得他们家族是先知创教初期伊斯兰最凶恶的敌手。
656年奥斯曼·本·阿凡遇刺身亡,其堂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对先知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本·艾比·塔里卜继任哈里发不满,遂引发大规模内战。
穆阿维叶是穆罕默德传教时代的宿敌阿布·苏富扬的儿子,在630年麦加被穆罕默德占领后与父亲一起皈依了伊斯兰教。穆阿维叶于633年参加伊斯兰对叙利亚的征服战后成为大马士革总督。后来穆阿维叶在其堂叔奥斯曼任哈里发时代获得对整个叙利亚的军政统治权,完全把叙利亚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来经营。
657年,穆阿维叶在隋芬战役中依靠“真主裁决”的伎俩战胜阿里,并在阿里(最后一位“纯洁的哈里发”)于661年被刺杀后,压服反对者,成为哈里发。
公元679年,穆阿维叶宣布其子亚齐德为哈里发继承人,从而将伊斯兰哈里发选举制度破坏,阿拉伯帝国从此成为由世袭王朝统治的封建国家。
血腥的阿舒拉节
伴随倭马亚王朝的建立,其最大的反对派力量伊斯兰什叶派勃然兴起。什叶派不承认倭马亚王朝哈里发地位的合法性,坚持认为哈里发一职只能从先知女婿阿里的后代中产生。由于阿里的长子哈桑主动放弃哈里发地位并在穆阿维叶一世统治时期被人毒死,什叶派转而支持阿里的次子侯赛因成为哈里发。侯赛因又在680年(亚齐德一世统治时期)被倭马亚王朝军队杀害,这件事更使什叶派极为震怒。侯赛因被害的这一天(伊斯兰教历1月10日)被定为阿舒拉日。
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战友老祖拜尔之子)强烈反对倭马亚王朝,他的势力实际占领着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很多地区,并在汉志的麦加(希贾兹)建有自己的独立(自称哈里发),祖拜尔的行为得到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等地反倭马亚的各派势力支持。在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时代,倭马亚王朝才消灭了麦加的什叶派。
在整个倭马亚王朝时期,中央政府与什叶派的战争一直持续不断,但什叶派从未被彻底剪除。什叶派最后协助阿拔斯王朝终结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
倭马亚王朝的另一支主要反对力量是伊斯兰哈瓦利吉派,该派主要是由隋芬之战后因反对阿里屈从于神裁结果而脱离阿里阵营的士兵和信徒构成。
【对外扩张】阿拉伯帝国扩张图
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对外征服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的疆域最广阔之时东至中亚、西至西班牙。
穆阿维叶继任哈里发以后不久,就调兵遣将,东西两面出击。
哈贾吉·本·优素福在阿卜杜勒·马利克时代率领阿拉伯军队向中亚挺进,东线大军于664年占领阿富汗斯坦首府喀布尔,然后挥师北上,进军中亚内陆地区。先后征服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等广大地区,直至帕米尔高原始为唐军(中国)所阻,而阿拉伯人的宗教最终征服了这一地区,直至今日。
与此同时,东线战场的另一支阿拉伯军队,在哈贾吉·本·优素福的侄子穆罕默德·伊本·卡希姆率领下南下远征印度,迅速征服了信德和旁遮普地区,标志着伊斯兰教从此在印度扎根。
在北方,阿拉伯军队曾三次进攻君士坦丁堡,由于拜占廷皇帝立奥三世利用君士坦丁堡天险和秘密武器“希腊火”抵抗,而未能得手。此期间,穆阿维叶一世创建了阿拉伯人的第一支海军。
在西方,阿拉伯人消灭了拜占廷的北非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阿拉伯人使当地的柏柏人很快改宗伊斯兰教,并以他们为主力部队,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
711年,倭马亚王朝的埃及总督穆萨·伊本·努塞尔手下的摩尔人将领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领穆斯林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该海峡以塔里克的名字命名,Gibal—Tariq)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不久穆萨·伊本·努塞尔本人率领更多军队赶到。两位将军攻占西班牙三分之二领土,进而征服日耳曼人的西哥特王国,建立了安达卢斯王朝。
732年,穆斯林军队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由于到达了其扩张的极限,在普瓦提埃战役为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所击败。
至此,倭马亚王朝时代的阿拉伯人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初期四任哈里发和倭马亚王朝的两次大规模征服运动,为阿拉伯帝国奠定了疆域基础。
到公元8世纪前半叶,阿拉伯帝国基本形成。它的版图,东起印度河和帕米尔高原,西至大西洋的比斯开湾,南自尼罗河下游,北达里海和咸海南缘,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是当时世界上领土最广大的帝国。
【最终灭亡】
由于与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的持续冲突,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长年陷于不稳定状态之中。两派都采取暴力手段抵抗倭马亚王朝的镇压行动,以至数位倭马亚王朝哈里发死于刺客之手。而且,几乎所有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的在位时间都极短。国内的政治敌对最后葬送了倭马亚王朝。
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代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利用什叶派与哈瓦利吉派暴动之机,借助波斯人阿布·穆斯里姆的军事力量最终推翻了倭马亚王朝,所有倭马亚家族成员都遭。
在阿布·阿拔斯(外号“萨法赫”,意为屠夫)对倭马亚家族的中,有一名幸存者阿卜杜勒·拉赫曼(即日后的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逃至西班牙地区,并于公元756年在那里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该在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崩溃之后长期以科尔多瓦为中心统治伊比利亚半岛广大地区,成为欧洲最重要的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