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南京证券(601990)1月2日走势分析
南京证券今日上涨1.94%,股价为13.16元,成交金额为37.88亿元,成交284万手,换手率为13.80%。
海豚股票APP操盘线走势解析:目前处于上升趋势中,短期走势强于大盘。放量上涨,交投保持活跃。
主力资金方面:当日净流入-1.66亿,近三日净流入-7.68亿。
公司主营业务: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证券自营、资产管理等传统业务类型,并积极开拓创新业务,同时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创投从事私募投资基金业务,通过控股子公司南证期货、宁夏股交中心从事期货业务、股权托管等业务。
截至2019年09月30日,南京证券营业收入0元,较去年同比上涨83.5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2亿元,较去年同比上涨188.44%。
点击下载海豚股票APP,智能盯盘终身免费体验
免责声明:本页面所有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南京证券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减少46.65%,四大业务板块收入全线下滑
8月30日晚间,南京证券(601990)发布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0亿元,同比减少35.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减少46.6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31.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64.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01%。
对于收入下降的原因,南京证券解释称,主要是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9.22%,证券投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81%,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81%,资管及投资管理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6.34%。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总规模103.84亿元(母公司口径),较上年同期期末下降28.03%,较上年末增长2.79%,其中,集合资管产品规模42.24亿元,较上年同期期末增长46.11%,单一资管产品规模44.97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规模16.62亿元,较上年同期期末分别下降53.75%、8.23%。受管理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净收入948.83万元,同比减少19.34%。
投资管理业务方面,2022年上半年,新增管理基金1只,截至报告期末共管理基金7只,总规模39亿元;在管基金报告期内新增投资项目5个,投资金额1.69亿元。报告期内,受市场波动导致对在管基金投资收益减少等因素影响,巨石创投实现营业收入1,355.01万元、净利润407.79万元,同比分别减少73.41%、86.59%。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财经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财经”,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
客户\"追涨杀跌\"减少!券商基金投顾行至何处?来看这10多家券商业务样本
2020年2月首批7家券商取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以来,券商对基金投顾的探索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
三年下来,累计29家试点券商的买方投顾转型行至何处?客户的盈利体验又如何?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对10多家已试点券商进行调研采访,受访券商普遍表示,基金投顾业务切实提高了客户的盈利体验,也是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
记者了解到,受访券商正结合新规进行下一步的调整规划,积极备战转常规后的基金投顾新时代,包括投研团队补充、系统完善与调整、健全激励考核安排、APP展示等方面。
29家试点券商三年陪伴,投资者“成长”了
回顾各券商基金投顾业务试点的实践,此前共有两批、29家券商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不同获批批次的券商业务的运营时间各有不同。
首批7家试点券商于2020年2月取得试点资格,业务上线时间则介于2020年4月至10月之间,至今正式展业时间约2年半至3年多。而第二批22家试点券商的获批时间则集中在2021年6月至8月,业务上线时间则普遍集中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上半年之间,至今也均已运营一年有余。
受访券商普遍表示,基金投顾为客户带来了更好的陪伴,投资者的行为更为理性,持有周期更长,留存及复购率也更高。
东方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总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底,东方证券基金投顾规模达到149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8万人。从实践来看,通过构建买方服务的场景,强化顾问服务,公司基金投顾客户在投资收益、投资行为、留存率、复购率等方面均优于普通基金客户。
中金财富也表示,自业务上线以来,从引导投资者从财富规划角度出发,明确每一笔投资的目标,从而尽量帮助投资者减少“追涨杀跌”的操作,降低短期市场行情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提升投资者收益体验。数据显示,与基金销售业务相比,基金投顾业务的投资者在申购和赎回操作上更加理性,持有周期也相对更长。
据中金财富介绍,自中金财富基金投顾业务上线以来至2023年5月底,中金财富代销的公募基金平均持有期约为11.4个月,而中金财富“公募50”基金投顾组合的平均持有期达到14.0个月,显著长于代销基金。
同时,投资业务申购呈现一定逆市效应,基金投顾业务投资者的申赎行为受市场涨跌影响相对较小,以2022年1-10月市场调整期间为例,“公募50”基金投顾组合申购量逆势增长44亿元,赎回仅15亿元,申赎比约为2.8;同期代销公募基金申赎比约为1.5。
切实提升客户盈利体验
从记者获悉的数据看,券商基金投顾通过发挥专业投研能力,合理配置、及时调整策略,切实提高了客户的盈利体验。受访券商普遍表示,基金投顾签约客户在盈利比例及投资体验上,显著好于非签约客户,买方投顾的价值凸显。
光大证券基金投顾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一年是公司基金投顾业务推出的第一年,市场持续震荡,公司基金投顾品牌“金阳光管家”通过发挥专业投研能力,优选基金、合理配置,跟踪市场、调整策略,实现盈利客户占比85%,签约客户的平均收益相比非签约客户提升5.78%。
据招商证券介绍,自公司基金投顾业务2021年10月25日展业以来,截至今年5月底,投顾客户平均累计收益率高出司内非投顾客户平均收益率约18个百分点。
“相比较于未签约客户,基金投顾的客户在盈利客户数占比上是高出非签约客户的。”华安证券副总裁顾勇告诉记者。此外,浙商证券亦表示,过去一年基金投顾客户账户的风险收益水平明显优于非签约客户,体现了组合配置的价值,和投资顾问的价值。
另一些券商则通过优秀的投研体系及创新产品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投资体验。
比如,据财通证券基金投顾负责人刘超介绍,公司纯权益策略“财星选价值”和“财星选成长”3月24日成立满一周年跑赢同期所有公募FOF。
平安证券则推出了特色化组合——“安心小目标”,为客户提供达标后自动止盈服务,建立了特色化发车模型,衡量股债性价比,推出了择机发车、不同止盈目标年化收益率的特色组合,目前已发车超44期,累计服务超1.4万名客户。
华泰证券金融产品部基金投顾业务负责人则表示,华泰证券将基金投顾定位为资产配置的底仓,在客户账户中起到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基金投顾不应追求收益短期快速的增长,而应致力于构建符合客户预期的“反脆弱组合”。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通过对大类资产的研判、基金产品的优选和策略组合的调仓,力争实现客户的长期收益目标。
财富管理转型落到实处
放在券商战略框架下看,基金投顾也向来是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重要抓手。
财通证券基金投顾负责人刘超告诉记者,财通证券以基金投顾业务为抓手,重点发力零售、机构、同业和渠道等四大业务方向。目前,零售业务服务资产的规模累计近30亿;机构业务落地了7000万纯权益定制大单;同业业务积极探索银信证合作模式,是行业内率先落地家族信托投顾机构之一;渠道业务目前已与天天基金、蚂蚁基金、浙商银行、同花顺、盈米基金等合作,并实现了单日委托金额超1亿元。
在组织架构上,首批试点的大型券商率先进行调整,助力基金投顾业务更好地落地。
记者了解到,中金财富为推动买方投顾转型,推动全组织敏捷转型,成立两部落三中心,其中产品与解决方案部落设立专业的产品研究团队、投资管理团队负责组合的投研,同时有专业的财富规划团队负责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华泰证券则于2022年成立了面向客户的买方投研服务中心——省心研究院,省心研究院拥有超100人的服务团队,以帮助客户用科学的方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使命。2023年华泰证券推出了主理人“带你省心投”的基金投顾服务模式,主理人根据市场信号变化,投资自己管理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及时的投资参考,以实际行动陪伴投资者从容应对市场。
东方证券则表示,公司基金投顾业务坚持增量思维、专业服务、体系化、平台化的宗旨。其中,体系化方面,公司锻造了体系化、标准化的工作规程,包括流量的运营、产品策略的研究与生成,买方投顾服务内容的生产,以及客户的投前、投中、投后的全过程服务。平台化方面,公司以买方商业模式作为前提,金融科技作为手段,内容服务作为核心,客户陪伴作为重点,合规风控作为保障,构建一个平台化的业务发展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2020年4月21日证券业第一家基金投顾展业的券商,国联证券向记者深度揭秘了基金投顾业务的特色发展样本。
一是形成稳定的B to C业务模式。展业初期,为扩大客户服务范围,国联证券重点战略部署了B to C的业务模式,紧抓中小银行、三方渠道财富管理转型诉求,并成立机构业务部专门从事基金投顾to B业务模式,并于2020年11月上线业内第一家银行合作渠道,截至2023年3月底,累计上线合作26家外部渠道,其中银行渠道8家,第三方渠道18家。
二是建立“5+N”策略体系,建立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5档策略,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三是自2022年以来搭建了独立投顾服务体系,通过独立投顾的能力,赋能一线投顾展业人员。
四是自今年起,启动分布式投顾模式,由总部配合分支机构积极尝试各类基金投顾策略定制,从而真正解决过去一线员工参与度不足、被抽象简化为FOF产品销售的难题,彰显真正的顾问价值。
积极备战基金投顾新时代
随着6月上旬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转常规的启动,券商基金投顾业务也将进入下一赛程。
记者采访获悉,当前,已试点的券商正结合新规进行下一步的调整规划,积极备战基金投顾新时代,主要包括投研团队补充、系统完善与调整、健全激励考核安排、APP展示等方面。
东方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总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金投顾新规进一步明确了基金投顾业务的展业要求与规范,以及顾问服务的内涵,增加了投顾业务在投资策略换手率、锁定期、底层标的、行业机构合作等方面的内容,机构展业空间进一步扩大,为证券公司继续发力基金投顾业务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
南京证券表示,在APP展示方面,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对组合策略投资目标、投资范围、风险收益特征等要素进行全面展示,并充分揭示风险。此外,根据基金投顾服务整体风险等级,以及客户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等多项指标,优化升级投资规划方案,精准匹配基金组合策略,不断改善投资者体验。
光大证券基金投顾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新规的指导下,在人力和组织架构上会对投研人员特别是私募投研人员进行补充,完善服务人员工作规范,落实组织架构上的隔离安排,防范利益冲突;考核机制上会强调顾问服务对于投资者盈利体验上的提升;同时APP展示上落实新规对于适当性等方面的规定。
招商证券也将在三大方面进行调整完善:
一是投研方面,将持续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加大私募基金研究投入,尽快搭建私募基金产品池,为后续策略开发做好充足准备。
二是系统方面,将根据《规定》对建议型、非建议型投顾的最新要求进行系统改造和相关参数调整;同时,持续加强金融科技赋能,通过利用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手段描绘客户画像,提升客户风险、需求识别能力,为强化投顾服务夯实基础。
三是考核方面,将根据《规定》要求,进一步健全考核激励安排,公司考核激励方案进行调整,确保一线人员、投顾人员与客户长期利益保持一致。
责编:林根
校对:祝甜婷
全面注册制来袭,券商马不停蹄升级APP,交易软件将有哪些变化?涉及投顾产品、投教活动…
近期,随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的发布,券商财富管理业务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准备。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近期不少券商都在马不停蹄地根据相关制度规则对APP进行了更新升级,主要优化集中在打新、交易、行情、开户等功能。在营业部与投顾层面,券业人忙着认真学习全面注册制下交易规则、开展各类投顾培训、筹备推出打新相关投顾产品等。此外,做好规则解读与宣导,开展投资者教育也是近期券商工作的重中之重。
券商马不停蹄升级APP,将有哪些变化?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施行,主板新股交易规则发生变化,券商需要根据规则的变化对交易APP相关功能进行调整,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个适应的过程,需要券商进行充分的揭示提示,避免投资者因不熟悉规则对投资行为产生影响。”南京证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到来,不少券商都对APP进行了更新升级,主要包括打新、交易、行情、开户等功能,以及提示客户签署《主板投资者风险揭示书》等方面,以适应全面注册制下规则的变化。
比如,国泰君安对君弘APP行情新标记、新股申购、价格笼子、保护限价、转融通服务等主要业务场景进行全新设计,提高客户下单效率,辅助客户投资决策;同时在资讯服务推出全面注册制专题,并以人机结合的方式提供投顾陪伴服务。
据光大证券介绍,该公司针对APP的优化主要体现在风险揭示、信息披露、市价价格保护、优化委托类型等投资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方面。例如,行情方面更加注重个股的信息展示,对注册制发行的主板股票增加是否盈利、表决权差异等信息等等。
华安证券则在交易体验的细节上狠下功夫,做到交易环节稳定可靠、展示信息简洁明了、交互体验方便快捷。具体包括:在自选股、行情盘口都会特别标识是否为注册制股票、是否盈利、表决权差异、协议控制架构状态等标识,对于盘中临时停牌的股票会与正常的涨跌幅股票颜色进行区分,交易环节直接为客户提供有效申报范围参考,提供相关参数填报说明等等。
东吴证券则提到,自研App东吴秀财将迎来版本焕新,比如在注册制实施后的个股行情展示界面,投资者在使用个股页面查看深交所主板股票时,可在个股标签查看到“注、U、W、V”标签,分别代表是否注册制、是否实现盈利、是否存在表决权差异、是否有协议控制架构,也可在盘后查询到相应数据;投资者在个股行情页面查看深交所创业板标的时,以往看到的标签“投票权”字样将更新为“表决权”。
据南京证券介绍,根据全面注册制的交易规则,APP主要在申报订单类型、涨跌幅限制和有效价格申报范围等方面需要调整:一是个股详情新增信息,用于揭示股票是否为注册制,是否尚未盈利,是否存在表决权差异。二是在股票连续竞价阶段限价申报时,买入申报价格和卖出申报价格应符合交易所交易规则的要求。三是沪市股票交易时新增支持本方最优市价及对手方最优市价委托,需要输入保护限价。四是新股上市首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新股申购每一个申购单位为500股,申购数量应当为500股或其整数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功能得到优化的同时,券商也十分注意降低投资者的学习成本,保持用户交易习惯的连续性。
据民生证券介绍,他们在APP方面原有交易流程不做更改,新增标识、委托方式、价格笼子都是基于现有功能和页面进行数据扩增,对投资者来说,没有切换成本。
国金证券也称,全面注册制后,股票停牌规则、新股上市发行规则和适当性管理办法等都将发生变化,国金佣金宝APP也将基于交易规则的变化进行服务优化,让用户既能及时了解全面注册制后的变化、获取全面注册制后的投资机会,又能尽可能保持交易习惯的连续性、交易操作的便捷性。
投顾“修炼内功”迎接全面注册制
全面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也为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带来了广阔的机遇。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各券商的营业部及投顾层面,从业者也忙着认真学习全面注册制下交易规则、开展各类投顾培训提升投顾专业能力、筹备全面注册制下的投顾服务产品等。
据民生证券介绍,全面注册制将推动上市公司数量增加,相对应的制度变迁,也对投资顾问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期公司的投资顾问对全面注册制的文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尽快掌握相关的制度,以应对投资者的提问。
民生证券还表示,投顾部承担向市场投资者传递中长期投资的价值观的责任,要向投资者传递全面注册制正能量。“部分投资者担心注册制下IPO增多将会对市场走势造成影响。对此投顾部门搜集整理了全面注册制相关资料,在全面注册制下,IPO节奏仍将保持相对平稳,同时注册制下退市力度加大,A股市场形成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预计施行全面注册制后,发行规模提升约10%左右,对中短期A股市场资金面影响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全面注册制下市场估值体系将发生变化,也考验着投顾的专业能力。比如,东吴证券提到,全面注册制对市场整体估值体系的研判带来了挑战,将区别于以往传统估值分析方法,更多将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对成长型亏损股进行定价;结合传统PE/PB以及PEG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国金证券则表示,公司依托研究所研究员、分析师等专业力量,积极分析挖掘全面注册制后可能的投资机会,并通过视频直播、投资顾问等服务方式为投资者提供讲解,引导投资者抓住全面注册制改革中的投资机遇,让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成果可以更快的惠及投资者。
记者注意到,全面注册制下打新“闭眼赚钱”或成历史,不少券商也积极推出打新方面的投顾产品。比如,东吴证券将推出新股申购建议等投顾服务产品,对新股进行全方位剖析,解决中小投资者在注册制时代如何打新的难题。
“全面注册制实施以后,投资者参与主板新股申购时,存在一定的破发风险,盲目打新的收益愈发不具有确定性,需进一步依托专业投资机构的咨询服务指导。对此,公司长期以来具备相关业务的服务能力和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相信公司现有的投顾业务,在全面注册制以后能进一步凸显专业价值。”华安证券相关负责人说道。
此外,华安证券还提到,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会给券商营业部带来更多股票托管、股权质押、现金理财等业务机会,营业部需要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投教形式“卷”起来了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获悉,为迎接A股全面注册制做准备,各券商也积极策划了各式各样的原创投教作品,形式包括投教图文、视频、直播、答题、线下讲座等等。此外,国泰君安还计划在未来策划古装微短剧,打造全面注册制专属公司投教IP动画形象及投教实物。
据悉,2月以来,国泰君安投教基地及时制作并发布《投号学堂·全面注册制》系列视频与图文内容,公司还将在全面注册制实施首个交易日进行全面注册制业务规则解读的投教活动。“公司在全面注册制改革中所做的投教工作,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点赞、转发。有投资者比较期待注册制的到来,还会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询问全面注册制时间。”
在未来,国泰君安投教基地还将有两大动作:一是将讲述注册制的诞生、作用与意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策划古装微短剧《神行记》。通过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中国传统财商智慧,讲述二十余个投教知识,宣传注册制。第二个动作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市场与国粹之京剧相结合,策划打造全面注册制专属公司投教IP动画形象及投教实物进行注册制宣传。
据国金证券介绍,将从制度新规宣导、投资能力提升、资讯信息解读三个维度入手,递进式开展投教。公司还将在今年大力开展中小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活动,以实地走访或云走访的方式引导投资者了解全面注册制,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截至2月20日,国金证券已推送注册制政策宣导、退市新规宣导、数读IPO系列投教内容,阅读或观看人次超400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南京证券介绍,公司第一时间开展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制作了以《全面注册制时代来了》为题的投教图文作品,启动了“秒懂全面注册制”系列长图作品和小视频作品的制作,开展了主题为“全面注册制时代来临—个人投资者如何面对”的直播,同步在公司互联网投教基地等平台播出,共计吸引约5万人次观看。同时,公司分支机构发挥贴近客户的优势,向投资者转发交易所和公司制作的全面注册制投教作品,开展线下讲座,面对面宣传普及知识。
民生证券则表示,公司积极开展投教工作,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引导投资者客观正确认识全面注册制改革亮点;二是制作长图文、漫画视频等投资者教育产品,帮助投资者深入了解全面注册制改革内容;三是组织全国分支机构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各类“全面注册制改革”主题投教活动,通过深入社区、街道、企业开展各类讲座、沙龙等,扩大投教宣传覆盖面。
责编:李雪峰
校对:苏焕文
上海农商银行以金融之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十载同心,筑梦同行。
金秋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挂牌10周年的喜庆日子。10年来,上海自贸区在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
作为扎根上海本地的法人银行,早在2013年11月,上海农商银行就获批成为国内农信系统中首家获准开展自贸区业务的机构,又在2015年2月成为农信系统内首批获准开展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的银行。10年来,上海农商银行敢为人先,创造了农信系统一系列自贸业务的“首家首创”,以金融之力助力自贸区建设的“上海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实现农信系统“零的突破”
2014年8月,上海农商银行成功办理了国内农信系统首笔在上海自贸区内的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与境外金融机构合作,为上海自贸区某国有开发公司提供了2亿元跨境人民币授信额度,并办理了5000万元跨境人民币借款。这笔业务也成为农信系统在上海自贸区的首批业务之一。
跨境人民币借款是上海自贸区内最具实质突破意义的金融创新之一,不过正式落地,上海农商银行却要克服不少难题,例如没有境外分支机构支撑、境内外信贷文化存在差异、部分操作层面细则有待进一步明确等。
但这些都不能阻止该行把握发展契机、深化业务能力、扩大业务范围的决心。仔细研读央行文件、积极与监管部门探讨、形成较为完善的跨境人民币融资方案……当企业需求真正来临,上海农商银行已经做好准备,为客户提高产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提供了有效途径,更为国内农信系统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实现了“零”的突破。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上海农商银行在利用上海自贸区开拓人民币融资新渠道、降低人民币融资成本、打通境内境外联动通道等方面,有了更强的底气。十年来,FT账户项下外保内贷、内保FT贷、FT账户项下人民币借款、“自贸版”全功能型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一系列创农信系统服务自贸区建设之先河的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为上海自贸区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金融力量。
这些创新的背后,不仅是上海农商银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初心,更是不断在创新的基础上再创新、与时俱进提升服务能级的决心。以服务境外企业海外融资为例,2021年4月,上海农商银行在以往创新经验的沉淀下,为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境外子公司办理6个月海外代付,总金额1.3亿美元,用于采购飞机。该笔业务由境内母公司作担保,通过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为企业开立FT账户,并依托上海农商银行海外代理网络,帮助企业在境外获得即期的海外低成本融资,在满足企业全球化采购资金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2年6月,上海农商银行又将类似的业务模式应用到了船舶行业。通过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提供信贷服务,上海农商银行切实围绕行业金融特性,结合“融资”+“融物”的业务优势,为一家境外企业提供船舶抵押项下3年期FT流动资金贷款500万美元。这是上海农商银行首笔境外企业船舶抵押贷款,也是该行不动产质押向动产质押突破的新标志。
据统计,经过10年发展,上海农商银行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的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业务品种从传统的汇款、信用证、托收等结算产品扩大至货物及服务贸易项下融资。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上海农商银行跨境人民币总结算量逾220亿元,笔数突破5000笔,同比增长将近1倍。
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10年来,上海自贸区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高地,也是推动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此,上海农商银行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跨境金融服务,支持各类型企业通过上海自贸区的舞台走向世界。
上海自贸区同时拥有自贸区、境内区外、境外三个市场,三种资源,要素市场齐全。上海农商银行作为上海自贸区唯一设立分账核算单元的农信系统银行,以海外银团、并购贷款、双边贷款、跨境并购等多种模式为企业布局全球市场提供金融支持。
去年底,上海农商银行在走访中了解到,某港航企业计划在秘鲁沿海岸线建设绿色港口,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和南美之间的货物中转枢纽。但该项目有一定资金缺口,拟通过银团的方式实现融资。国际港航业是重要的基础行业,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这一项目,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是上海农商银行响应“一带一路”号召的实际行动。
不过,项目的难点在于专业程度高、时效性强——需要在1个月内根据银团条件清单要求,完成项目审批。考虑到该项目是企业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上海农商银行迅速反应,明确客户需求后,第一时间取得了银团、借款人、保证人相关材料。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上海农商银行反复与银团沟通确认审批材料的合规性和业务逻辑,并在撰写调查报告的同时做好预沟通工作,提前预判并准备应对方案,最高效地推进审查进度。
最终,上海农商银行仅花费1周时间就形成了授信方案,1个月内完成了项目审批,为项目提供了1亿美元为期15年的长期跨境银团贷款。
汇率波动风险也是企业“出海”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痛点难题。为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避险需求,上海农商银行不断根据企业的需求优化服务,推出30余种外汇资金产品,包括灵活远期、增强型即期、比例远期、双货币存款在内的外汇衍生产品。由于外汇衍生品业务一般需要企业缴纳保证金或占用企业工商授信,上海农商银行还在去年推出“鑫易通白名单”服务方案,突破传统授信模式,为企业提供免保证金的外汇衍生品业务服务,进一步减轻避险锁汇成本。
“不仅要帮助企业‘走出去’,更要让企业走得稳、走得好。”这是上海农商银行朴素的心愿,也成为不断创新的动力。
陪伴临港新片区成长
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迎来揭牌四周年。4年来,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和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努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截至目前,累计形成102个突破性创新案例,其中48个为全国首创;前沿科技产业累计签约近500个项目,涉及总投资超6000亿元;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2%,日益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在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中,上海农商银行全程参与。作为首批入驻临港的金融机构之一,上海农商银行为新片区的高质量建设引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一方面,上海农商银行发挥自身服务科创优势,与临港集团结合科创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物、研发周期长、成立初期无稳定收入等特点,于2021年推出“临港园区科创贷”专项服务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以星定贷”理念,从芯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到绿色环保,全面支持园区内不同细分领域企业。
另一方面,响应“投早、投小、投科创”的政策号召,全新升级“临港园区科创贷”3.0专项方案,在申请线上化、准入数字化、授信定制化、服务综合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孵化器早期科创企业,进一步聚焦临港园区特色产业,进一步聚焦科创企业多元需求。
同时,还与各类知名风投、产业基金等组成战略联盟,打造多方主体高频互动的科创生态系统。截至8月末,“临港园区科创贷”已惠及730家企业,累计放贷金额突破100亿元。
此外,针对临港科创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资金需求,上海农商银行在2022年携手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三方联动对接,共同发布了“上海农商银行临港新型国际贸易通”服务方案。
通过这一服务方案,不仅能为优质科创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外汇政策指导和专属服务方案,如为新型国际贸易企业推出“授信易、审批快、汇划速、结算便、配套全”的专项服务方案;还能为初创企业提供不超过企业当前实收资本金额的信用方式贸易融资授信额度支持。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脚底成本”,上海农商银行积极申请并获批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资格,免去企业与银行间单证的流转,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切实提升企业结算便利性。截至目前,已为6家企业申请便利化资质。
发展不停,创新不止。未来,上海农商银行将持续紧跟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研究和运用领先的金融科技赋能产品与服务,不断丰富创新产品货架与服务体系,为上海自贸区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跨境金融服务,提升跨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上海自贸区释放更多创新“红利”。
栏目主编:陈敏 文字编辑:俞宏浩
专题
来源:作者:徐梓宁
在定增与发债的路上狂奔, 南京证券罹患“资金饥渴症”?
文|储燕 出品|天下财道
券商2022年的阴霾,看上去暂时告一段落。
全面注册制下,上市券商股价应声上涨了一波。加之多家券商2023年一季报表现不错,行业似乎出现转机。
可就在这个档口,有的券商却“狮子大开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拟增资50亿元五一假期前夕,南京证券(601990.SH)发布的一则融资公告引起市场关注。
4月28日,南京证券推出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预案,拟募资50亿元补充资本金。
这么多钱,都准备干什么用呢?
南京证券表示,募资拟主要用于发展证券投资业务、偿还债务及补充其他营运资金、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增加对另类子公司、私募子公司投入等3部分,预计投入资金分别为25亿元、9亿元、6亿元。
另外,南京证券表示,在发展资本中介业务以及信息技术、风控合规投入2大业务上预计皆投入5亿元。
募集资金投向
来源:南京证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
对于募集资金的原因,南京证券也给予了惯常的解释。
无外乎,“为积极顺应证券行业发展趋势,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为股东创造更大回报”等等。
听上去不错,但募资后,真的能给股东创造更大回报吗?
实际上,此前,南京证券也进行过类似操作。
2019年8月,南京证券就曾推出过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当时的募集资金为60亿元。
对于募资的目的,南京证券当时也表示,“以优化资本结构,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等。
具体项目上,看着也有点眼熟:扩大资本中介业务规模、扩大自营业务投资规模2项皆将投入25亿元,补充营运资金拟投入6亿元。3项总计达到56亿元,占预计募集资金的93%。
来源:南京证券2019年8月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修订稿)
2020年5月,南京证券上述募集资金的申请获得通过。
来源:南京证券公告
南京证券发布的专项核查报告显示,上述预案最终募集3.88万股,发行价格为11.2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约43亿元。
从南京证券走势图看,上述预案实施时,正值股价高点附近。南京证券股价2020年8月达到最高峰20元/股左右,其后几乎一路不回头地走低。
截至2023年5月5日收盘,南京证券股价为8.56元/股,较上述定增发行价格已缩水24%。
请注意,定向增发时,一般机构投资者的限售期是一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的限售期是三年。
南京证券的定增股东是赚钱退出的吗?也许吧,但看上去也颇有难度。
对中小股东来说,南京证券定增实施后,股价跌入长期下降通道,这显然不是他们希望等待的所谓“更大回报”。
南京证券募资前后股价走势图
来源:东方财富网
偿债压力巨大看上去,南京证券对于资金格外“饥渴”。
今年2月3日,南京证券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2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已获通过。
自上市以来,南京证券发行债券似乎成了习惯操作。
2020年,南京证券共发行了98亿元债券,其中包括24亿元的疫情防控债券;2021年、2022年又分别发行了70亿元、80亿元次级债券、短期债券。
南京证券近几年发行债券情况
来源:南京证券公告
此外,南京证券还于2019年非公开发行了二期次级债券,期限为3年,金额分别为8亿元、9亿元,票面利率分别高达4.39%、4.45%。
截至2022年末,南京证券应付债券金额达到13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26%。
最新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南京证券应付债券金额高达135亿元,偿债压力巨大。
2022年,南京证券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7亿元,其中,偿还债务支付现金88亿元。
南京证券也表示,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同比增加38亿元,主要是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
除此之外,南京证券的经营现金流也较为紧张。
南京证券自2018年上市以来,2020年、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分别达到46亿元、26亿元,而同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仅为24亿元、27亿元。
南京证券2016-2022年经营现金流情况
来源:南京证券年报
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南京证券现金净流出已近11亿元,资金链受到的考验仍在持续。
当然,南京证券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与整个行业相比,其资产负债率并不算高。
南京证券2016-2022年资产负债率情况
来源:南京证券年报
(注:资产负债数据扣除了代理买卖证券款及代理承销证券款)
作为对比,截至2022年末,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4.51%、75.36%。
既然如此,为何南京证券这么急迫融资,像患上了“资金饥渴症”呢?
“自我造血”能力不强南京证券之所以一再融资,自身的“造血”能力不强是原因之一。
南京证券的前身南京市证券公司与新中国资本市场“同龄”,成立于1990年12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发起设立。
1999年8月更名为南京市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9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8年6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成立已经33年的南京证券,总资产规模并不大,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仅为552亿元;截至2023年5月5日收盘,总市值仅为316亿元。
踩着最后时间节点,南京证券2022年报姗姗来迟。
毫无意外的是,与大部分最后时段发布年报的公司一样,南京证券2022年的答卷也不怎么好看。
2022年,南京证券实现营业收入约20亿元,同比下滑近2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亿元,同比下滑近34%。
南京证券2022年业绩情况
来源:南京证券公告
从行业整体来看,南京证券业绩排名怎么样呢?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终端显示,南京证券2022年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50家券商(或券商概念股)中分别排第40名、28名,而营业收入增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则分别排在第30名、22名。
券商(或券商概念股)2022年业绩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终端
主营业务分行业来看,南京证券2022年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管及投资管理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2亿元、9亿元、2亿元、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9%、-24%、-42%、16%。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证券2022年投资银行业务的毛利率为37.87%,同比减少近20个百分点。
南京证券2022年各业务情况
来源:南京证券2022年财报
分地区来看,南京证券的各地区毛利率下滑都较为严重,需要引起重视。
2022年,南京证券江苏地区的毛利率为25%,同比下滑近14个百分点;其他地区的毛利率为6%,同比下滑近18个百分点。
好消息是,趁着行业回暖,南京证券今年一季度业绩开始明显反弹。
2023年一季度,南京证券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同比增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73%。
南京证券2023年一季度业绩
来源:南京证券公告
南京证券这种业绩的反弹能持续吗?上述拟募资50亿元的定增预案会获得通过吗?一旦真的募资在手,这次会给股东带来更大回报吗?《天下财道》将持续关注。
- END -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联系邮箱:tianxiacaidao@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