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生肖和八字?
中国的十二生肖指代表各个年份的12只动物。你出生的那年由哪只动物代表,这种动物就成为你的生肖,因而你会具有和这种动物相似的性格。但是中国星相的学问可不只生肖,还有更深奥的。比如生辰八字就精确到出生的小时。阅读本文,学习如何看懂生肖和八字。
看懂生肖找到自己的生肖。参照下表查找。生肖是按农历算的,农历新年在每年二月四日左右。 出生年份和对应生肖:
1900, 1912, 1924, 1936, 1948, 1960, 1972, 1984, 1996, 2008 — 鼠1901, 1913, 1925, 1937, 1949, 1961, 1973, 1985, 1997, 2009— 牛1902, 1914, 1926, 1938, 1950, 1962, 1974, 1986, 1998, 2010— 虎1903, 1915, 1927, 1939, 1951, 1963, 1975, 1987, 1999, 2011— 兔1904, 1916, 1928, 1940, 1952, 1964, 1976, 1988, 2000, 2012— 龙1905, 1917, 1929, 1941, 1953, 1965, 1977, 1989, 2001, 2013— 蛇1906, 1918, 1930, 1942, 1954, 1966, 1978, 1990, 2002, 2014 — 马1907, 1919, 1931, 1943, 1955, 1967, 1979, 1991, 2003, 2015 — 羊1908, 1920, 1932, 1944, 1956, 1968, 1980, 1992, 2004, 2016 —猴1909, 1921, 1933, 1945, 1957, 1969, 1981, 1993, 2005, 2017 — 鸡1910, 1922, 1934, 1946, 1958, 1970, 1982, 1994, 2006, 2018 — 狗1911, 1923, 1935, 1947, 1959, 1971, 1983, 1995, 2007, 2019 — 猪记住:生肖是按农历算的,农历新年在每年二月四日左右。如果出生在农历新年前,那就属于上一年的生肖。记得查看你出生当年的农历新年是什么时候。生肖羊在英语中有多种译法:goat/sheep/ram。生肖特性。像西方星座一样,每个生肖也对应一些特性。下面是各生肖的特征:
鼠:有意志、聪明机警、细心灵动、会社交、有抱负,通常生活富足成功。缺点:胆小,注意力不集中,不适合做领导。牛:聪明自信、勤恳耐心、有始有终,是天生的领导家。对工作认真负责。缺点:拘谨、顽固、不善交际。虎:勇敢、包容、受尊敬,喜欢挑战,善于表达。缺点:急脾气、冷漠。兔:亲切温和、谦虚敏感、幽默热心,会找乐趣,因为不能忍受单调的生活。缺点:不擅理财、顽固、犹豫。龙:聪明自信、浪漫、有活力。是完美主义者,适合做领导。缺点:自负、急躁。蛇:有魅力、会交际、聪明、有道德感。通常生活富裕。缺点:嫉妒、多疑、做事没分寸。马:乐观善良、聪明、有远见、爱挑战,会活跃气氛。缺点:急躁、不实在,有点虚荣羊:温和有礼、聪明善良。欣赏艺术和美,喜爱平静生活。缺点:害羞悲观、情绪化、担心过多。猴:非常聪慧、灵动机智,擅长解决问题。缺点:容易嫉妒、有点狡猾自私。鸡:沉稳老实、亲切热心、自信独立。缺点:不善交际,认为自己总是对的。狗:勇敢热心、忠诚负责、实际,擅长激励人。缺点:不沉稳、话不饶人、爱挑刺。猪:诚实勤劳、勇敢仗义、乐观包容、讨厌冲突、不爱撒谎。缺点:幼稚任性、没分寸。关于生肖的更多细节:幸运数字、幸运颜色和阴阳。下一节中会更细致地讨论阴阳,每个人都有两面,但其中一面表现更强(根据生肖)。
鼠:属阳幸运数字:2、3幸运色:蓝、金、绿牛:属阳幸运数字:1、9幸运色:蓝、红、紫虎属阳幸运数字:1、3、4幸运色:蓝、灰、白、橙兔属阴幸运数字:1、4、9幸运色:红、粉、紫、蓝龙:属阳幸运数字:1、7、6幸运色:金、银、灰白蛇:属阴幸运数字:2、8、9幸运色:红、浅黄、黑马:属阳幸运数字:2、3、7幸运色:棕、黄、紫羊:属阴幸运数字:3、9、4幸运色:绿、红、紫猴:属阳幸运数字:1、8、7幸运色:白、金、蓝鸡属阴幸运数字:5、7、8幸运色:金、棕、棕黄、黄狗:属阳幸运数字:3、4、9幸运色:绿、红、紫猪:属阴幸运数字:2、5、8幸运色:黄、灰、棕、金相配生肖。每个生肖都有合得来或合不来的生肖。如下列表:
鼠:相合:龙、猴、羊;不合:羊、马、兔。牛:相合:猴、鸡;不合:马、狗、羊。虎:相合:马、狗;不合:蛇、猴。兔:相合:羊、猪、狗;不合:鼠、龙。龙:相合:鼠、猴、鸡;不合:牛、兔、狗。蛇:相合:牛、鸡;不合:虎、猪。马:相合:虎、羊、狗;不合:鼠、牛、兔。羊:相合:兔、马、猪;不合:牛、狗。猴:相合:鼠、龙、蛇;不合:虎、猪。鸡:相合:牛、龙、蛇;不合:鼠、兔、狗。狗:相合:虎、兔、马;不合:牛、龙、羊、鸡。猪:相合:羊、兔;不合:蛇、猴、猪。看懂八字中国星相的学问不只生肖,还有更深奥的。比如生辰八字。生辰八字要看出生年、月、日、小时。和西方占星图有点像。八字比生肖更精确、细致。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八字和阴阳五行相关。八字决定每年的运气、财运、寿命和幸福。中国星相的周期是60年。如果你数学很好,你可以自己排一个以60年为周期的八字。2内在生肖。看出生月份。内在生肖影响到一个人的父母及后半生。排列如下:2.4-3.5:虎3.6-4.4:兔4.5-5.4:龙5.5-6.5:蛇6.6-7.6:马7.7-8.6:羊8.7-9.7:猴9.8-10.7:鸡10.8-11.6:狗11.7-12.6:猪12.7-1.5:鼠1.6-2.3:牛3看懂日柱。日柱是四柱中的第三柱,影响成年和婚后生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60天一周期,以太阳到达315经度开始,太阳到达330经度结束。所以每年都有些不同。不可能自己列出60天全周期,可以去网上查询。要是你实在无聊,就自己列列看吧。4秘密生肖。在八字中,出生小时最能代表真正的个性,除去外环境影响的本真。也能影响孩子和晚年。排列如下:1:00 - 03:00 AM: 牛3:00 - 5:00 AM: 虎5:00 - 7:00 AM: 兔7:00 - 9:00 AM: 龙9:00 - 11:00 AM: 蛇11:00 - 1:00 PM: 马1:00 - 3:00 PM: 羊3:00 - 5:00 PM: 猴5:00 - 7:00 PM: 鸡7:00 - 9:00 PM: 狗9:00 - 11:00 PM: 猪11:00 - 1:00 AM: 鼠5阴阳属性。要考虑这些问题:每一年都属阴/阳。奇数年份属阴,偶数年份属阳。在属阴的年份,阴盛阳衰,反之同理。每个生肖都属阴/阳。上文已有介绍。如果你的生肖属阴,那你天生阴胜过阳,反之同理。但是,星相变化也会带来影响。阴代表负面、冷漠、女性、屈服、黑暗;阳代表正面、热情、男性、主动、光亮。不要想得太坏,因为每个人都有阴阳两面,只是周期问题。阴转阳,阳转阴。每年都阴阳不同。6五行。比较容易判断。看出生年份的末位数。0或1:金2或3:水4或5:木6或7:火8或9:土同样也按周期变化。你的五行属性如何按年份变化?年份属性为主导——有些年份与你五行相合,有些不合。 有两种周期:积极周期和消极周期。比如,水克火,水合木。五行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五行和四季相配。春天木最盛,夏天火最盛,季节交替间土最盛。每个五行属性主导两年,10年一周期。7天干地支。每年都有干和支。比如,2002年属阳,水干,马支,配阴火和阴土。每年的天干地支对人也有周期性影响。十天干是阴阳五行的组合。有这些搭配: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阳金、阴金、阳水、。上文说过,60年一周期。第1年是鼠羊木,第61年相同。1-60年无重复。十二地支就是第一节所说的十二生肖。外国中餐馆的菜单上经常印有十二生肖。8按周期行事。生肖八字是已定的,但不要因此焦虑。中国人认为生肖八字可以帮助克服困难和抓住机遇。换句话说,你应该合时宜做事。 好运和好事不是从天而降的。生肖八字只是一个参考,告诉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可能性大。你还是要靠自己努力争取。你可以参考生肖八字和星相,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9咨询星相学家或风水学家。想知道一个周期中某段时间的好坏,需要咨询专业人士。他们能帮你指出幸运日,或者帮你排出周期。携带幸运符。假设你属羊,今年对牛来说是好年,那你可以携带一个小牛幸运符,帮你赶走晦气。想知道生肖八字可以上网查询。记住要按农历,看看你出生年的农历新年是什么时候。小提示生肖八字按农历。农历新年大约是春分前6周,在一月末到二月初。比如,1985年是牛年,农历新年是2月4日。如果你出生在1985年2月3日,你的生肖就是鼠。如果出生在1985年2月4日就属牛。网上可以查询到每日星运,但不够精确。摆正心态,乐观接收命运。一切顺其自然。警告和西方占星学一样,详细的生辰八字要知道具体的出生年、月、日、时。新的文化使命——从“第二个结合”看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
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揭示出历史的真谛——
“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总书记发出新时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宣告:“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时代的必然
陕西延安,河南安阳殷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方,穿越历史烟云,在中国大地上依然绽放照亮古今的光辉。
2022年10月下旬,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总书记来到这两地,赓续我们党的文化基因,探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在延安,瞻仰七大会址、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总书记感慨:“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游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2021年10月13日摄)。新华社发(徐宏星 摄)
在安阳,考察殷墟遗址,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总书记点明此行的深意:“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历经革命烽火、走过建设时期、激荡改革风云,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机活力,越来越多人在思考、在追问:
一个来自欧洲的思想,为何能在万里之遥的中国扎根,生长出20世纪到21世纪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创造?
当我们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走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1年7月1日,中国百年华诞之际,站在城楼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总书记给出坚定有力的回答。
应运而生,与时俱进。
“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
坚持“第二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获得丰厚滋养,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这是坚持和发展真理的逻辑必然——
湘江畔,岳麓书院,千年弦歌不辍。
2020年9月17日,细雨蒙蒙,总书记来到这座千年学府考察,望着高悬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语重心长,“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这是2021年4月1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拍摄的岳麓书院。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回望百年,救亡图存之际,马克思主义一来到中国,就开启了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进程。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不仅代表着全新的政治力量和革命方向,也代表着崭新的文化力量和文化方向。
山东曲阜,孔庙南门的万仞宫墙前,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聆听千古颂传的人文故事,感受时光淬炼的先贤智慧。
这是2020年9月26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拍摄的孔庙万仞宫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马克思进文庙》——郭沫若写于1925年的这篇文章,以戏剧化的语言让马克思和孔子有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道尽“马”和“中”各自的理想社会目标,竟是如此不谋而合。
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主义社会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同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行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二者的内在融通和高度契合,始终作为思想的泉源,涌动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在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中丰富自己,在应对时代新课题、发展新挑战中完善自己,马克思主义从来不会结束真理,而是不断开辟通向真理的道路。
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正如总书记的深刻论述:“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这是探索正确发展道路的实践必然——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018年5月,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翻开风起云涌的红色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作为蕴含其中的动力之源,贯穿于中国奋进百年的实践进程。
“员极端注重他们的文化。”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赴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5个月的采访,写下这一观点。
在《北行漫记》中,福尔曼的记录表明,这或许就是中国能把自己的根深植于中国最广大的民众之中的谜底之一。
中国道路的每一步开拓,都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的实践探索。
今天,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进行着日益深入的结合,体现于安邦理政的治国之道中,贯彻于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中,灌注于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中,呈现于质文兼具的表达方式中……
运用“革故鼎新”的智慧推进改革创新;将“万物并育”等古训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协和万邦”等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实践因此生机勃发。
这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必然——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一系列重大论断,标志着中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已经更为深刻地进入文化和文明的层面。
从现代维度确认精神命脉,增进文化认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更为丰沛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必要的思想资源。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总书记强调:“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时代的必然。
(二)思想的飞跃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考察的总书记来到朱熹园,纵论古今,阐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理。
游客参观福建武夷山朱熹园武夷精舍(2022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创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这一思想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
2016年1月18日,北京西郊,中央党校。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亲自开讲“第一课”: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
一番博古通今、纵横中西的论述,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行了中国化的理论阐释,令在场学员回味无穷。
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培中华文脉沃土;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礼乐文明有机结合,倡导“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构筑起坐镇中军帐、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的政治秩序;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民本思想有机结合,倡导“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使我们党始终拥有执政的坚实根基和最大底气;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有机结合,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激荡起雄浑豪迈的中国精神;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倡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的文化源泉;
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和合智慧有机结合,倡导“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引领新时代的中国携手世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
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绝产出,植根中华沃土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结出累累硕果。
这一思想揭示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延续中华民族“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的传统,党的二十大前夕,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一至三编出版发行。总书记为这部皇皇巨典作序。
序言中,总书记勉励要“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这是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华书局供图)
以古之规矩,开今之生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鲜明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四川眉山,三苏祠。百年银杏、千年黄葛,生机盎然。
2022年6月8日,总书记走进这里,实地考察千年古祠,深有感触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从文化自信,总书记又谈到道路自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深厚底蕴,我们带领人民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2022年6月22日在四川眉山拍摄的三苏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既葆有马克思主义之魂,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之形,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主。
只有将国力的强大转化为文明上的兴盛,坚定走自己的路,成为新文明的主体,一个民族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三)文化的自觉
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一组古朴典雅的建筑群坐落山间。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华堂南广场,一座石雕巍然矗立,上面镌刻的“赓续文脉”四个大字,宣告着这座崭新文化殿堂的职责使命。
“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2023年6月1日,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时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这是2023年5月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新华社发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
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质和独特定位,坚定守护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明,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014年10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发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伟大智慧,也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
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到广东潮州广济桥;从山西平遥古城,到甘肃敦煌研究院;从陕西西安博物院,到广西北海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带着深厚的历史感,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遗产,探寻文明根脉。
一路走来,他对这片沃土的真挚感情、对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深情致敬,始终如一、绵延不绝。
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同志曾深情告白:“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
在正定,组织编写涵盖正定古代、近代、现代各阶段历史的普及读物《正定古今》,“有了这本书,就可以更好地鉴古励今”;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游人如织(2021年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在福州,全力保护三坊七巷等文物古迹,强调“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
在浙江,指出“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到中央工作后,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
将中华文明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历史自信和战略清醒,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
拉开历史纵深,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底,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总书记庄严宣示。
这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体活动。从五千年辉煌历史溯源,以百余载近代奋斗起笔,新时代中国领航人以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开启了治国理政新的篇章。
也是在这次参观展览中,总书记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究竟源自哪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中国性”究竟源自哪里?
半年多之后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
“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
“这种思路,瞬间拉长了‘中国特色’的时间之轴,并将之接入深邃的中国文化之池。”一名外国学者这样评价。
以史鉴今,资政治国。
总书记强调:“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中国古人的观点给今天以深刻启迪。秉持“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系统描绘和部署中国之治“制度图谱”,筑牢中国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我们品读出“贵和尚中”“天人合一”等历史智慧。
从“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忧患意识,到“十四五”规划纲要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我们看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的清醒。
……
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大“道”的同时,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总书记将中华文化广泛应用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价值与文明的高度加以创造和发展,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打开创新空间,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
又一次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总书记走进绿树婆娑的北大校园,在同师生座谈时指出:
“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中国梦”唤醒中国人民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创造性凝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推动形成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以同志为核心的从历史长河中看待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功能,在时代大潮中把握文化引领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价值。
2021年3月,北京友谊宾馆,全国政协联组会现场气氛热烈。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总书记的一席话,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
今天,中国人民志气、骨气、底气极大增强,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四)文明的开新
这是2022年7月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拍摄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浙江杭州,良渚遗址公园正门外,高达20米的雕塑“良月流晖”屹然挺立,顶端跳跃的火焰象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新世纪之初,采石爆破声曾在这里此起彼伏。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来到良渚遗址调研,明确指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影响遗址安全的湖州德清县6家石矿场,关停有困难。”在场者如实汇报。
“明天,就去湖州。”同志当机立断,次日就赶到湖州调研。很快,几家石矿场彻底关停。
青山还绿,遗址重生。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一千多年”。
溯源最深沉的历史,才能开启最长远的未来。
党的以来,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论断、重要思想、重要观点。
游客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参观游览(2023年3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天下第一雄关”甘肃嘉峪关关城,叮嘱“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在山西云冈石窟,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强调“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在于铸就文化的新辉煌、创造新的文明形态。
历史告诉我们:近代以来,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明在探索中前行,各种思想流派、各种制度模式、各方政治势力轮番登台,但都没能找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和有效办法,没有找到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有效路径。
现实启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改造,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铸就了中华文明新辉煌。
未来召唤我们:不能躺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殿堂里当“啃老族”,而是要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也需要在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夏日阳光照耀着梁家河的黄土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上,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当年,来插队的问乡亲,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最好?
有人告诉他,就是“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下辈子“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还有人使劲想了想,大着胆子说,“将来上山干活挑着金扁担!”
如今的梁家河,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亲们的“金扁担”越挑越稳。
一个小山村,印刻着初心使命,浓缩着时代巨变。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包含中国领导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创造,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作出了中国贡献。
马克思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
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中国方案。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
2015年9月,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总书记在联合国讲坛,首次面向世界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着对“和而不同”的深刻理解,总书记将中华民族鲜明的价值追求延展至世界维度,实现中外话语体系在价值观领域的开创性对接。
2023年3月15日,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15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相聚“云端”,总书记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今天的中国以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出时代强音。
在新的历史起点,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新时代中国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字记者:霍小光、张旭东、邹伟、吴晶、林晖、胡浩、史竞男、郑明达、徐壮、屈婷
海报设计:谢悦
编辑:王绚、杨文荣、张惠慧、王秋韵、贾伊宁、唐兴、张爱芳、戚文娟、陈海通、姜子炜、邬金夫
统筹:周咏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