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这位人像比对的高手,已帮助152个失散家庭重新团圆
“胡警官,血样有没有收到?”
2021年12月28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一通电话打进了胡祥雨的办公室,这已经是当天午饭后的第三通寻亲咨询电话。
胡祥雨是四川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的教导员。2021年,为了加大打拐寻亲力度,绵阳市公安局成立了以民警名字命名的打拐寻亲工作室,胡祥雨就是其中之一。一年以来,胡祥雨工作室已经帮助152个失散家庭重新团圆。
今年42岁的胡祥雨,是土生土长的绵阳人,讲起话来总是把“要得要得”挂在嘴边。他被许多寻亲者看作是“最后一根稻草”。从事寻亲工作两年,他看见的,更多是“寻亲数字背后的鲜活个体”。
2021年12月30日,绵阳市公安局,认亲大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39年后的认亲
2021年12月30日,44岁的陈忠林(化名)一个人拎着行李箱,来到绵阳市公安局的认亲大会现场。
陈忠林是在5岁时被人贩子拐卖的。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冬天,他迷迷糊糊醒来时,耳边传来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窗外山脉连绵,树林子上铺的不是霜就是雪,白茫茫一片。火车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隧道,光线忽明忽亮——绿色的树,白色的雪,轰隆隆的车轨声,是他和家乡连接的最后记忆。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他成了家,在山东做水电工,还开起了自己的建材店。只是他心里始终有个问号:自己究竟是哪里来的?
十五六岁时,陈忠林曾想过寻找亲生父母,但又不敢报案,“担心让养父母成为罪犯。”他查找过“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哪些地方既有山又有隧道”,希望以此定位家乡的方位,可惜范围太大,无从下手,只得放弃。
陈忠林的左侧锁骨上方有一道4厘米长的疤痕,直到现在依旧红润而发亮。在他看来,这是和过去生活唯一的联结。年纪越大,陈忠林心中寻亲的想法就越发强烈,“如果哪一天父母不在了,再来回想这种见不到的感觉,真的会后悔一辈子。”
2021年5月,陈忠林前往山东淄博公安机关采血验亲。当年11月,远在1600公里外的四川绵阳民警胡祥雨打来电话,他的采血结果和绵阳当地一对夫妻比对成功——他找到家了,而且亲生父母健在。
原来,同样是在2021年5月,陈忠林的父母通过媒体得知公安机关正在开展“团圆”行动,就主动到绵阳市公安局的胡祥雨工作室寻求帮助。在海量的数据筛查与比对中,胡祥雨发现,一名叫陈忠林的山东人与失踪儿童的数据有几分相似,他随即向山东淄博公安机关发送了协作指令,联系到了陈忠林。
2021年12月25日,胡祥雨通过《全国公安机关查找拐卖/失踪儿童DNA信息系统》比对,确认四川省安州区王某海与山东省平原县的陈忠林具有亲缘关系。
挂断电话后的陈忠林一直沉默。直到那晚做梦,梦见亲生母亲病逝,陈忠林从梦中哭醒,眼泪啪嗒啪嗒湿透了整个枕头。
回到家乡的愿望愈发强烈。“我不知道我出生的地方现在是什么情况。就算是拆了,我也想回到原来的地方,看看当初我生活过的家乡。”
陈忠林圆梦了。
2021年12月30日下午,陈忠林独身一人站在绵阳市公安局会议大厅的主席台上,一位穿着粉色棉袄的老人缓步从门外走进来。看见陈忠林后,她两步并作一步跑了上去,猛扑在了他身上。
站在角落里的胡祥雨红了眼眶。
这一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四个家庭参加这次认亲大会,找回了亲人。
2021年12月27日,胡祥雨和他的寻亲工作室。新京报记者 周思雅 摄
帮助152个家庭重新团圆
今年42岁的胡祥雨,脸庞圆润,鼻子高挺,一米八多的大高个,走起路来大步流星。
胡祥雨是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的教导员,从事打拐寻亲工作已经两年。2021年,绵阳市公安局以胡祥雨的名字成立了寻亲工作室。
胡祥雨寻亲工作室位于绵阳市刑侦大队大楼的二楼,窗明几净,一侧墙边倚着书架,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几排刑侦学书籍。胡祥雨的办公桌则放在另一侧,桌上摆着四台电脑:一台用来上公共网络查阅资料,两台用于内部系统,还有一台,是他自费买来用于人像比对的高清显示屏。
一年以来,在这个办公室里,胡祥雨已帮助152个失散家庭重新团圆。而在胡祥雨还未接手寻亲工作之前,绵阳当地平均每年找回的失散亲人家庭只在10个左右,“相当于一年完成了十年的工作量。”
他说,2021年,“团圆”行动帮助了上万个家庭找到家人,“一万个团圆家庭”对大众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但对一个寻亲的家庭而言,团圆却重如生命。尊敬他的寻亲者称他为“胡警官”,和他相熟的寻亲娃儿称他为“胡叔叔”。
转入刑警大队从事打拐寻亲前,胡祥雨在警犬队工作了二十年,他经历过在悬崖边摸着岩石搜查嫌犯踪迹,也时常顶着危险冲在犯罪现场的第一线。但他渐渐“失去了新鲜感”。
2019年,他主动申请调离警犬队,调到了市刑侦支队一大队,负责打拐、寻亲工作。
“打拐寻亲工作的结果要来得更直接一些。”胡祥雨说,接到线索后,深入调查,可能马上就会见效,“很快就能帮助到别人。”他喜欢这样的直白和简单。
胡祥雨工作室主要由三个民警、一位辅警负责寻亲工作。平日里,寻亲的信息大量从各个平台涌入,出现线索后,胡祥雨和其他民警要入村挨家挨户问询被拐卖儿童的信息,搜索一切和儿童家庭有关的线索。有时候在一个村子摸排,就是两三个月时间。
每次接到寻亲的电话后,胡祥雨会用笔记录下,纸上列着寻亲人的序号、地址、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以及是否采集过血样。每张纸的背面,是他整理、分列的提纲,供认亲过程中提问。这其中包括了个人信息、家庭情况、被拐的经历,以及被何人拐卖、被拐至何地、卖给何人、有无被非法侵害等。
让胡祥雨印象最深的是他接手的第一个寻亲案。
一个自幼被拐走的27岁女孩在北京租房,她的室友与人发生纠纷,女孩作为证人被传唤到了派出所,派出所给3人都采了血样。而另一边,绵阳市安州区的一对夫妇寻找女儿已经是第23个年头,在公安局报了案采集了血样后,便再也没有音讯。
女孩的血样入库后,在全国公安机关查找儿童信息系统上立即和安州区的这对夫妇血样信息高度吻合。系统下达了指令:北京的这位女孩和绵阳市的一对父母高度疑似亲子关系,需要进一步核查。
胡祥雨记得,自己把DNA比对成功的消息告诉那对父母后,他们带着孩子小时候用过的奶粉桶、钙片盒和幼时穿过的衣服驱车而来,跪倒在地,在他的办公室里哭个不停。从那时起,胡祥雨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寻亲这件事,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圆满”。
2021年,绵阳市公安局以民警之名成立了三个寻亲工作室。 受访者供图
“高手”的细节
胡祥雨也是人像比对的高手。
他说,在刑警队的长期工作培养了自己敏锐的侦查能力:他曾数次参与无名尸体的比对,有许多次,电脑系统和专门负责人像比对的同事都束手无策,他通过死者脸部的微观特征,成功锁定其身份信息。
而人像对比正是寻亲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胡祥雨通常要考证寻亲者面部的细节特征,哪个部位有伤,哪个部位有痣,都要一一对比。
“电脑只能给你提供一个范围,其他的细节都要靠人工手动去识别。”胡祥雨说。
2021年11月,胡祥雨接到山东临清市34岁男子李子新的求助:1985年前后,自己的母亲怀孕期间被拐卖后嫁到了山东临清市一户人家中。在他一两岁时,母亲逃离了山东,从此便断了联系。10岁左右,养父在去世前告诉他,他可能是四川人,而唯一的线索是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
对于自己的身世和记忆中面貌模糊的母亲,李子新有着诸多疑问:为何母亲当年一个人逃跑?这么多年母亲找过自己吗?母亲现在还好吗?因为不解和气愤,母亲那张泛黄的照片曾被李子新撕成了两半,又因为不舍,仍然留着母亲模样的那一半照片。
这是一张巴掌大小、泛黄的照片,污渍斑点遍布照片,画面中央的女子站在一棵橘色果实的树前。照片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胡祥雨注意到,照片中女子的双眼大小不一,右眼角处有一道浅色的疤痕。
凭借着这个特点,胡祥雨从一百多个相似度符合要求的户籍照片中锁定了一位眉眼、疤痕和照片高度相似的绵阳三台县老人。随后,通过多次下乡核实与DNA比对,胡祥雨帮助李子新找到了亲生母亲。
2021年12月30日下午的认亲大会上,李子新也拥抱到了过去只存留在记忆中的母亲。
DNA比对也在2021年成为了寻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胡祥雨介绍,通过全中国的DNA库来分析被拐儿童的亲属有可能在的省份,同时,通过入村入户摸排进行祖籍分析,判断被拐儿童及父母的年龄和辈分,再进一步确认其家中是否有被拐、走失儿童。
2021年,通过这种方式,胡祥雨的寻亲工作室找到了本地失踪儿童二十多个,帮助外省儿童十多个。
2021年12月30日,认亲大会现场,胡祥雨(穿警服者)看着相认的亲人。 受访者供图
修补隔阂
对于胡祥雨而言,最难的不是寻亲的过程,而是如何帮助寻亲的人修补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隔阂。
并不是每个家庭的寻亲结果都是圆满的。在2021年12月30日的认亲大会开始两小时前,胡祥雨接到了一通电话:有一位孩子突然不愿意认亲,临时跑了。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就像这次认亲大会,有原定赴会的寻亲者,虽已成功与亲生父母比对DNA,但突然怎么也不愿赴会认亲。
“他们自己还是有防备心的,我们没有经历过人家受到的那种创伤,有时候可能无法理解。”胡祥雨说,“每一个被拐卖的小孩背后都有着破碎、悲伤的家庭。”
就像胡祥雨着手的第一件寻亲案。在确认相关身份信息后,他给女孩打去了电话。据他回忆,刚开始,对于自己身世一无所知的女孩完全处于吃惊的状态,甚至质疑胡祥雨是骗子。胡祥雨提供了各项证明,女孩也向养父 母确认了自己的身世。但女孩仍然一直犹豫,不愿认亲。
“她和我说,‘我就在这生活了,我也不愿意去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胡祥雨觉得,不肯认亲是人之常情,“两个陌生人突然跟你说,他们是你的亲生父母,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对很多人来说,需要有思想转变的过程。”
胡祥雨花了七个月时间劝说女孩认亲。
他察觉出女孩对于认亲事件的敏感,便小心翼翼地试探。工作间歇,他给女孩发信息问候,“吃了没?”“这两天生活怎么样?”“思想上有没有转变?”“愿不愿意和父母相认?”
在女孩最终要认亲的前一天晚上,担心女孩心态仍会起变化,他自费请女孩吃了火锅,当面看看女孩对认亲的反应。由于频繁地与认亲者沟通,他的妻子甚至质疑过他:每天都在和网友聊什么?但在他自己看来,只有获得寻亲者的信任,让寻亲者放下戒备,认亲才有可能成功。
经过七个月的劝说,女孩来到了认亲现场,和亲生父母一起翻看幼时照片时,她终于在这对“陌生人”面前露出了“最真实的笑容”。认亲结束后,女孩带着家人们去北京的各个旅游景点游玩。
传给胡祥雨的照片里,女孩和妈妈站在一起,眉眼相似的两人都对着镜头灿烂地笑着。
也有“无论如何都不愿认亲”的人。胡祥雨记得,郑州有一位40岁男子的电动车被小偷偷了,该男子报警,警方找回电动车后,对电瓶车进行了勘查,从上面提取了DNA信息。结果让人意外,小偷没有被比对出来,男子的“失踪儿童”身份却被比对了出来:他的父母曾经报案,采集的血样入了绵阳当地的血库。当时男子的父母已经去世,去世前交代自己的一儿一女找回被拐的那个孩子。
胡祥雨联系到当事男子,后者却并不愿意认亲。他那对急迫认亲的亲生兄妹只好隔三岔五就给胡祥雨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再做一下工作,现在父母都不在了,就是想兄弟之间认一下,走动一下。”然而,胡祥雨给男子做了几个月的工作,对方的回应仍然斩钉截铁:“我现在过得挺好,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我绝对不会认亲的。”
“我只能安慰寻亲的兄妹缓一缓——人的想法是会变动的,可能现在是这种心态,有可能再过两年因为什么事件出现心态变化。这样一份工作只有慢慢地去做引导劝解,才有可能看到改变。”
“寻亲”仍将继续
胡祥雨如今已是刑警大队里出了名的“寻亲专家”,但仍然还有很多无奈的时刻。
寻亲工作存在大量历年积案,时间久远,给寻亲增加了难度,“很多照片是几岁甚至几个月的照片,而几十年过去了,识别起来太难了。”胡祥雨说,许多寻亲者与亲人离散十年以上,寻人线索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地名、人名,甚至是乳名、绰号。有时寻人的办法都使完了,资源都用上了,也不一定有结果。
“DNA比对成功”也往往只降临在“幸运儿”身上。胡祥雨说,在目前采集的500人血样中,只有五十分之一的概率能够直接通过DNA比对到其父母,还有五十分之一的概率能够分析到其亲属。剩下的,就成了悬而未决的寻亲案。
“有些工作你可能做了十分的努力,最后只得到一分的结果。”有时候,胡祥雨与工作室的其他民警入村排查了两个月,却未得到丝毫线索,寻亲的工作又如同“针掉入大海里。”
许多寻亲者把胡祥雨当成了“最后一根稻草”。他们会不断给胡祥雨打电话求助,甚至语 气极度卑微。在这种时候,胡祥雨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很多寻亲案件是外省的,我们既立不了案,也没法深入去查。”
胡祥雨解释说,如果分析户籍分析到了某个省的某个村,自己只能通过发协助函到当地,而当地有关部门怎么做,他无法决定。“如果对方重视这个工作,或是碰上热心肠的警察,他可能会给你深入调查一下。”2021年,胡祥雨发了上百条协查函,而收到反馈的只有几十条。
在胡祥雨工作室寻亲的两个微信群里,至今还有七百多人在寻亲。谈起下一年的计划,胡祥雨声音洪亮地说:“‘团圆’行动结束了,明年的寻亲还是要继续的嘛!”
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块蓝底的牌子,上面写着,“胡祥雨工作室已帮助152个失散家庭重新团圆”。
2021年12月30日下午,认亲大会结束后,陈忠林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发呆。谈起认亲之后的心情,陈忠林浅浅地笑了笑说,“感觉很平静,一种踏实的平静。”长长的走廊上,陈忠林被父母、亲戚簇拥着,走出了认亲大会的大厅。和来时不同的是,陈忠林不再是一个人。
2021年12月31日晚上九点半,和母亲相处了一天的李子新给胡祥雨打来了新年祝福的电话。电话里,李子新讲述自己回到泸州老家见到了父亲,也和母亲进行了深聊,多年来心里的疑问和苦楚总算释然。
李子新说,母亲七十岁大寿时,一定会再经过一次绵阳,再来看看帮助自己实现团圆的寻亲工作室。
“他也在慢慢接受自己的母亲。这么多年了,时光会淡化一切的,不是吗?”胡祥雨感叹道。“这些家庭的不幸都很相似,他们的经历肯定已经无法改变了,但是人总是要向前看嘛,总会越来越好的。”
新京报记者 周思雅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张彦君
待疫情散去,再回广州打拼
11月28日上午,穿着防护服的居民手持解除居家健康监测通知书走出居住地准备返乡。
核心区直击
“回家啦!”11月28日上午,康鹭片区正式启动首次大规模疏解,组织在6个岗口用29辆车将符合“3+5+3”条件的近1300名群众闭环转运至广州南站疏解返乡,其中,第一网格截至11月28日14:30转运654名。
居民均收到一份“关于解除居家健康监测的通知书”以及一张价值300元的购物卡。回家的路充满了激动与期待,不少人表示“通宵没睡着”,有的说要等到真正上车才感到踏实,有的则计划尽快和女朋友团聚。一致的是,无论是工厂老板还是普通务工人员,“再来广州打拼”的态度非常坚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俊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3+5+3
“3+5+3”是指只要满足“所在楼栋连续3日无新增病例,持续5天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健康码绿码”等条件的人员,接受3天集中健康监测后,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可闭环转运到市内或市外目的地。
准备:做好核酸采样和抗原检测
康鹭片区第一网格网格员刘兆琪表示,十余天前已经将有关疏解的消息通知到网格居民。该网格现在有居民2000多人,有800多人符合第一批次的疏解条件。
为将外溢风险降到最低,11月27日,网格员协助医务人员为相关居民做好核酸采样工作。“我们利用两三天的时间,准确排查人员信息,但是如果某一栋楼最近发生阳性病例,那就不会进入这一批次的疏解名单。这几天我们的工作时间长了、工作强度会提高。” 刘兆琪说。
同时,居民收到的“关于解除居家健康监测的通知书”要求:一、居民返程后自觉遵守目的地防疫要求,配合当地政府、社区落实防疫措施;二、在乘坐大巴前往广州南站、搭乘高铁等长途交通工具前,请分别做一次抗原检测(共做两次抗原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请按照防疫要求告知工作人员,立即终止行程。
现场:居民与网格员互相鼓励
上午9时左右,来自越秀集团的网格员爬楼梯挨家挨户敲门,核实居民身份,发放一张政府赠送的价值300元的购物卡,嘱咐他们收拾行李、穿好防护服下楼按指引排队等候。
记者留意到,居民多半来自湖南、江西、湖北、广西等地,基本提前打包好了衣物与食品,有人表示“兴奋得一夜没睡”。有人说,今天比以往早了两个小时起床,“这些天一睁开眼就是看是否绿码”。疫情期间他们始终严格遵守防疫规定,才得以保持健康,并最终迎来“出村”的这一天。
他们或手提或肩扛随身行李,携老扶幼,队伍秩序井然。从楼下到上车点不足一公里,上车前,网格员需要再次核验身份、清点人数。一位77岁的阿婆腿脚不便,儿子坚持背着她往前走,每走一段便歇一阵。网格警长谢宜主动上前把阿婆背上了车,安顿好之后,双方互相竖起了一个大拇指以示鼓励。“我们尽量把好政策落到实处,把好事做好,协助他们安全转移,让他们平安回家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多月以来,居民和网格员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其中,第一网格的一位居民向“大白”网格员手写了一封感谢信。
信中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因疫情回家的渴望,白衣天使一直给我们鼓励和安慰,把一个个好消息带给我们,千言万语无法表达,也希望你们保护好自己,胜利而归。”对此,有网格员抑制不住开心:“居民的生活状态在鼓舞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想到这一点,我们的干劲更足了。”
未来:如果这里需要,一定还会来的
来自湖北仙桃的赵先生来广州打拼20多年了。在鹭江村的一个制衣厂里,他和妻子都是技术工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家里有车贷、房贷,大女儿在武汉上大学,小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每个月的开销加起来将近两万元,他坦言,一个月没开工,心里有点慌,但已经和老板初步商量过,希望待疫情散去时再来广州发展,“如果这里需要,我一定还是会来的。”
“感觉像做梦一样,却很真实。”对未来抱有期待的还有“00后”杨玉成。2019年,他高中没毕业就从湖南衡阳到鹭江一家布行工作,平时负责运货,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元,“挺满足的,时间还自由”。不久前,他交了一个女朋友,没想到疫情就来了,“她住在白云区,等解封后我会争取尽快来广州,等明年再和她一起上班”。
来源: 广州日报
姑娘寄养姑家多年,给表弟买婚房,母亲让给亲弟也买,姑娘:做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r
我叫林晓,从小就和姑姑一起生活。
我还记得我六岁那年,姑姑抱着我,轻声细语地说:“晓晓,从今天起,姑姑就是你的妈妈了。你要对姑姑好一点,乖一点,知道吗?”
我揉着泛红的眼睛,点点头。父母双亡的痛苦太大了,一个6岁的孩子承受不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姑姑收留了我这个可怜的外甥女,我很感激。
“晓晓,快叫姑姑一声妈妈听听。”姑姑又道。
“妈。。。妈。”我隔了半晌,才吐出这个词。姑姑的眼角溢出了泪花。
从那时开始,姑姑对我就像亲生女儿一样。她精心照顾我的饮食起居,买来新衣服让我穿,见我瘦就趁我不注意多舀一勺饭给我。我也很孝顺她,经常主动帮她干家务活。
就这样,我们像母女一样生活了十几年。
我上大学那年,考入了市区的一所大学。我跟姑姑说:“妈,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将来赚钱了,一定会养老送终的!”
姑姑笑着摸我的头:“好孩子,念书要用心,将来要找个好人家嫁了。”
我点点头,在姑姑脸颊亲了一口。天知道,我有多爱她。
那四年我刻苦用功,终于拿到了学士学位,在一家外企找到了工作。工资不高,但我没有挑三拣四。记着要赚钱养家,我工作起来就更卖力了。
每月工资发下来,我都会汇一大半回家给姑姑。虽然她总说:“孩子,留点钱自己花。姑姑这里还够用呢。”我还是会努力存钱。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过着朴实而忙碌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了表弟李骁的婚礼请柬。
打开粉色请柬,我看到上面写着:“年月日,李骁与王美喜结为百年好合”。照片里的李骁西装笔挺,一脸傻笑,站在一个长发女生身边。
啊,表弟要结婚了!我记得李骁比我小几岁,当年我上大学时他还在念高中呢。时间过得真快,明明还是个小男孩的样子,现在都要成家立业了。
看着请柬,我不禁感慨万千。想起表弟小时候经常来我家玩,我会给他讲故事,带他去河边钓鱼。现在想想,我们都已经长大了。
我决定送表弟一套房子作为结婚大礼。这些年我攒下了一些积蓄,买套房子还是足够的。表弟结婚我该送个大礼才好。
就在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去看房的时候,姑姑突然打来电话,语气有些急促:“晓晓,你亲弟王军要结婚了,我已经答应让他把你准备送表弟的房子拿去当新房,你就替你弟弟买套房吧。”
我一听大吃一惊,都快掉手机了。什么呀?亲弟要结婚了也不跟我说一声,怎么就指望我送房子了?我哪里那么容易震荡啊!
但转念一想,亲弟毕竟是亲弟,我也不能太计较。于是我强压下内心的不满,劝慰姑姑:“妈,结婚大事你不要操心,我准备送表弟的房子就让弟弟拿去吧,我可以再买一套送表弟的。”
“好孩子,就知道你最听话了!”姑姑开心地说,“你弟弟去你那里找你,你们商量着办吧。”
我挂了电话,百感交集。本来高兴地要送表弟大礼,现在好不容易攒下来的房子却要拱手让人了,我的心里难免有些堵。
但想到亲弟要结婚,也该送个大礼才好,再加上姑姑的挂念,我也就不好意思推脱。哎,当大姐不易啊!
第二天,王军准时来到我租的房子。我泡了茶,让他坐下说详情。
“大姐,谢谢你的房子!”王军开门见山地说。
我皱眉:“我房子还没送你呢,你就谢上了?”
“来来来,”他赔笑,“大姐你就别吊我胃口了,赶紧把房子过户给我吧!”
我看着王军理直气壮的样子,心里火大。他一个未成年人,凭什么指望我送房子?我辛辛苦苦攒了多年才买的房子,又不是大街上捡来的!
但一想到还得顾全家人的面子,我忍住怒火,说:“王军,我手头也紧,你且先把你的需求说清楚。。。。。。”
我就知道,王军这个弟弟从小就比较张扬跋扈,见我有点门道就立刻变了脸色:“大姐,我跟你也不用废话那么多。房子的事,妈已经和你说好了,你就赶紧把房产证过户给我,别耽误我结婚大事。”
我听着王军的语气,心里堵得慌。但想到他毕竟是我亲弟弟,我还是尽量平静地说:“王军,我理解你结婚的心情,但买房子花了我很多血汗钱。你也别为难我,我可以出一部分房款,你自己也出一部分,我们分担吧。”
“分担?”王军嗤之以鼻,“大姐,你自己攒的钱就不够买房吗?还要我出钱?你也太小气了吧!”
我气得脸红脖子粗:“王军,你这是什么话!我自己攒钱不容易,凭什么要全包了?再说了,表弟都没让我买房,你一个弟弟凭什么要我整套房子?”
王军一听更加不满:“你怎么说话呢!表弟跟亲弟是一回事吗?你就知道帮外人,不想想亲弟我了?”
我气极,直接把王军赶出门外:“你个不知好歹的东西,还想要我的房子?门都没有!”
王军气急,破口大骂:“林晓,你这个,我告诉你,如果你不把房子给我,我让你在家族里很难看!”
我气得直跺脚,一边骂一边把王军推出了屋外。
关上门,我泪流满面。原来,亲弟会这样伤我的心。他那么没有义气,让我对亲情产生了怀疑。
就在这时,姑姑的电话又来了:“晓晓,你把房子给弟弟了吗?”
我哽咽着说:“妈,我和弟弟还没谈妥。。。。。。他不太理解我。”
“他是你亲弟弟,你就多容忍他吧。”姑姑劝我。
我沉默了。眼泪止不住地流,把我脸颊全部打湿。
那一刻,我突然想通了。亲人之间,我不应该计较得失。王军尽管伤我的心,但我更应该宽容。正如姑姑对我视如己出一样,我也应该无条件地对弟弟好。
家人就是家人,血浓于水。我不能计较太多。
想通后,我红着眼睛给王军打电话:“弟弟,对不起,房子的事我们重新谈吧。你结婚我真的很高兴。。。。。。”
王军接到我的电话,语气还是很不耐烦:“林晓,我现在很忙,房子的事你赶紧把钥匙给我就行了。”
我深吸一口气,再次忍下心头的不快:“弟弟,我这就把房子过户给你,你记得要对未来的媳妇好啊。”
王军没接话,直接挂了电话。我看着手机,心里五味杂陈。
这样的亲弟,我到底是爱他多一些,还是恨他多一些?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既然做了决定,我就一定会做到底。
第二天,我领着王军去了房产中介,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王军全程都兴高采烈的,我看着他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感到一丝欣慰。
哥哥之仁,我尽了。剩下的,就看他的造化了。
转眼到了表弟李骁的婚期,我提前回了老家,准备把喜钱亲手交给他。
没想到,刚一见面,李骁就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哟,我的大姐姐驾到了!这回可没房子了吧?”
我苦笑:“骁骁,你也知道,我那房子让弟弟拿去当婚房了。不过喜钱我还是准备了一点。”
“切,喜钱有什么用!”李骁不屑地说,“大事上没你什么作为,小事上来救场,有意思吗?”
我听着李骁的话,越来越伤心。原来,我一片痴心都成了笑话。
“骁骁,你。。。。。。”我欲言又止。
“行了大姐,我还有事呢。”李骁也不打算聊下去,转身就走。
我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泪水夺眶而出。原来,我付出那么多,得到的只有嘲笑和白眼。
也许,我真的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我还年轻,为什么要把有限的爱都散播给不懂珍惜的人?
是时候静下心来,给自己好好规划人生了。我要攒更多钱,然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永远当那个付出多、收获少的大姐姐。
想通了这一点,我红着眼睛签下了一套自己名下的新房。没错,这一次,这套房会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
就在我准备入住新房的前一天,姑姑的电话突然打来:“晓晓,姑姑病倒在医院了,情况不太好。。。。。。”
我听到这里,手机“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姑姑生病了!我的心瞬间揪紧了。她这么多年把我拉扯大,我无依无靠的时候只有她对我好。。。。。。我不能丢下她不管!
顾不上其他,我立刻买了最近的机票赶回老家。
在医院病房外,我见到躺在病床上的姑姑,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哗啦啦地流个不停。。。。。。
“妈,您挺住,我会照顾您的!”我握紧她的手。
姑姑虚弱地对我笑笑:“傻丫头,不就是个病么,姑姑自己可以的。。。。。。”
我哽咽着说:“妈,我决定把新房送给您!您赶紧养病,房子的事您不用操心!”
姑姑听了,眼中也蓄满泪花:“好孩子,姑姑知道你最孝順。。。。。。来,给妈妈一个抱抱。”
我小心翼翼地拥抱着虚弱的姑姑,泣不成声。我知道,我和她心意相通,那就够了。
从那天开始,我毅然决定留在老家,照顾生病的姑姑。
白天我会在病房陪伴左右,照顾她的起居饮食。晚上我就睡在病房里的椅子上,生怕她半夜需要什么。
日复一日,我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照顾姑姑身上。她的每一次咳嗽,每一句叹息,每一次辗转反侧,我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有一次半夜,姑姑突然起来上厕所,身体晃了一下险些摔倒,还好我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妈,您身体还没好全,要我搀您一把。”我轻声说道。
“孩子,辛苦你了。”姑姑感激地看着我。
我摇摇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种日日相伴的时光,会让我们母女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吧。
过了一个月,经过精心调养,姑姑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她开始可以下床活动了,我也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孩子,我好多了,你搬去新房吧。”有一天,姑姑对我说。
我赶紧摇头:“妈,我已经把那房子转成您的名字了,就当积攒个老巢吧。我继续住这里就行。”
“傻丫头,姑姑死也不会占你便宜的。” 姑姑说。
“妈,您说什么傻话!”我急忙打断她,“您当年养育之恩,现在该我回报您的时候了。就让我留在您身边吧。”
姑姑听了,眼圈红了,她看着我,眼中满是慈爱。
我也红着眼睛握紧她的手。我们不需要多说什么,仅仅这样相视一笑,就足以表达千言万语。
我开始学着做姑姑爱吃的家乡菜,虽然手艺生疏,但姑姑都吃得津津有味。
有时我还会拉着姑姑出去逛逛,去我们儿时常去的公园,坐在湖边聊聊我们的往事。
看着姑姑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我的心会感到久违的安宁。我知道,我回到她身边是正确的。
我也会时不时地回城里打理工作。虽然辞去了正职,但我还是接一些网上兼职。工余时间我就回老家陪姑姑。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母女越来越亲密。吃饭睡觉我们都形影不离,彼此之间再也没有任何隔阂。
我时常自问,我的选择是否正确?我觉得,正确与否已经不重要——我跟着自己的心走就好。
我相信,只要我和姑姑在一起,未来的路,我们一定可以慢慢走。虽然未知艰辛,但有她在,我就无所畏惧。
56岁的邓清明圆梦了!女儿写了一封信……
1998年,14名飞行员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
截至2021年,这14人中只有一人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他就是邓清明。
邓清明。照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多次备份、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今年56岁的他,始终在坚持训练。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
在“神十五”即将升空之际,女儿邓满琪有话想对父亲说。一起来看这封满含深情的写给父亲的信:
1991—1997
1991年秋天,妈妈难产。
医生问你保大人保孩子,你坚定无比地选择保大人。
而后一切转危为安,我最终平安降临这世间。
那一年,我零岁,你二十五岁。
婴儿时期的我,被误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浑身上下扎满了针眼,家人几度轮番为我输血保命。
奈何,你却要执行任务,驾驶帅气的歼击机翱翔于天际,为祖国保驾护航。
我逐渐长大。
你飞行完回到家,给我表演钉子会跳舞的魔术,我惊喜得又蹦又跳。
后来你告诉我原来你在椅子底下放了磁铁,并给我讲磁铁的原理。我对爸爸发明的游戏着了迷。
那一年,我三岁,你二十八岁。
1998—2002
我记忆中第一次搬家,是你说要带着我和妈妈去北京。
我们坐了很久的车,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地方叫航天城。你成了这里的第一批航天员。
那一年,我六岁,你三十一岁。
妈妈反复告诉我,你的新身份是保密的,不能告诉任何人。
你经常出差训练,每一次的出现都会给我惊喜。
你喜欢给我和妈妈买漂亮的裙子。妈妈年轻时很美很苗条,穿上爸爸买的裙子好看极了。
我穿着你买的裙子和小伙伴玩耍,疯跑中,裙子摔破了,我顾不上痛,只心疼那裙子。
我喜欢跟你聊天。
你告诉我,飞机是翱翔在蓝天里,宇宙飞船要冲出蓝天。等你飞到太空,会在太空向我问好。
那一年,我八岁,你三十三岁。
2003—2008
有一天,我们一起在家看电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七名宇航员牺牲,媒体报道了每一名宇航员的年龄、职业和家庭。
我突然意识到,航天员是一个高风险职业。上天要面临的不仅仅是使命和荣誉,还有风险和挑战。
那一年,我十一岁,你三十六岁。
神舟五号发射在即,全校通知停止上课,全校同学一起在电视机前,收看我国第一位航天员飞上太空的新闻。
看着火箭点火升空那一刻,我激动得心潮澎湃、血液沸腾,差点儿跟同桌说出你的秘密:我的爸爸也是航天员。
那一年,我十二岁,你三十七岁。
初三开家长会,你破天荒地腾出时间来参加。
恰巧我碰见记者采访一起长大的弟弟妹妹,学校向他们正在天上飞行的爸爸致敬,同学们向他们投以崇拜的目光。我有些许恍惚,低头默默离开。
不懂事的我在你面前哭泣。你心疼地对我说,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
曾经的幼稚给了你多少压力……
那一年,我十四岁,你三十九岁。
2009—2013
我读大学的时候,你给我写信,告诉我航天员大队又有新的血液了,第二批航天员五男两女,都很优秀。
你在信里,再一次跟我说,希望我毕业后也能从事航天事业。
那一年,我十八岁,你四十三岁。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你作为神舟十号的备份航天员也在这里。
一年未见的我们彼此思念着对方,却由于医学隔离的要求,只能隔着围栏,距离十多米相望。
每次分开时,我都会对你说,我们共同努力,不放弃不抛弃。
那一年,我二十二岁,你四十七岁。
2014—2021
我要结婚了。
你工作很忙,抽出稀有的空闲时间为我们装修新房,采购家电,与工人们同吃盒饭,厚厚的一沓装修图纸你画得不亦乐乎。
那一年,我二十三岁,你四十八岁。
神舟十一号任务准备阶段,我和你分别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你深知自己飞天的机会不多了,铆足劲再一次发起了冲锋。
为突破我国中期在轨驻留技术的难题,你参加了33天模拟试验。
任务合练当天,在指挥大厅值班的我,突然看见你出现在大屏幕上。
看着你熟练的操作和汇报,脑袋里一下子浮现出你这些年的付出,我不能自已,泪水湿了眼眶。
我和屏幕上的你合了影。
那一年,我二十五岁,你五十岁。
这回,你又一次与飞天擦肩而过。
时代楷模的颁奖台上,我动情地读着写给你的信。
国家对未执行过任务的首批航天员解密,你们的名字和故事被公之于众。
中国首批航天员一共14人,其中8人梦圆太空,5人卸甲离队。
你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训练的首批现役航天员。
那一年,我二十七岁,你五十二岁。
2022
早上,太阳刚刚升起。
我到航天员大队送你出征。
我远远地望向你,看着你的从容和淡定。
这些天,我一直在听一首歌: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温暖若停在你心里,愿用一生祝愿。生命只为一个信仰,无论谁能听见。”
听歌的时候,我想到你,热泪盈眶。
你只为一个信仰,坚守初心,追梦一生。
这一年,我三十一岁,你五十六岁。
很快,我就要在屏幕里目送你飞向太空。
这一刻,我们等了二十五年。
未来的半年,我在地上,你在天上。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正如我小时候的约定一样,我们并肩战斗。
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我亲爱的爸爸。
邓清明家人:自豪又牵挂 望凯旋归来
“哥哥坚持这么多年真不容易,我们既自豪又牵挂,希望他凯旋而归。”目不转睛盯着电视直播画面,邓清明的妹妹李赛英激动落泪,不时用纸巾擦拭眼角的泪水。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观看飞船发射直播,飞船点火升空时,邓清明的妹妹李赛英(图中间红色衣服)激动落泪。当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江西籍航天员邓清明与费俊龙、张陆共同执行飞行任务。刘力鑫 摄
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当晚,在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800多公里的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亲友和乡亲们一起观看飞船发射直播,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5、4、3、2、1”当发射进入倒计时10秒,邓清明的亲友和乡亲们一起跟着直播画面倒数。当火箭启动点火程序,火箭尾部喷薄出橘红色火焰,邓清明的家乡沸腾了,大家挥舞着国旗。不久后,烟花齐放点燃夜空。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观看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直播。刘力鑫 摄
“我哥终于圆梦了,非常开心、非常激动,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感觉像做梦一样。”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准备了二十多年,邓清明终于等来了他的飞天任务。1998年,邓清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多次入选备份乘组。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前,他是唯一没有执行飞天任务且仍在现役的中国首批航天员。
29日一大早,李赛英一家就忙了起来,将买来的水果、零食整齐摆放在茶几上,大门上贴上了邓清明写的对联,很多邻里乡亲、亲朋好友赶来家里祝贺,格外热闹。“等待了这么多年,我们都替他高兴。”李赛英特意穿上了喜庆的红色外套。
“哥哥非常坚韧,一直坚持自己的飞天梦想。”李清华接受采访时回忆说,他小时候在哥哥的书桌上看到过一本名为《宇宙的奥秘》的书籍,那时哥哥还在读高中,或许就是这本书在哥哥心中埋下航天“种子”。
邓清明勉励弟弟李清华的一封家书。刘力鑫 摄
1984年,时年18岁的邓清明入伍,书信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他和家人联系的主要方式。“哥哥经常给家里写信,我在煤油灯下给爸妈念家书的画面,现在想起来仍感觉特别温馨。”时隔多年再次翻看那一封封泛黄的书信,重温字里行间的亲情,李清华双眼通红,湿了眼眶。
“多次备份落选,哥哥依旧坚持训练,时刻准备着。他在聊天中跟我说,这是他的工作,是他的本分事,不掺杂名利在里面,应该把工作做好,这样就淡然了。”李清华说。
拿到“太空门票”的邓清明要“太空出差”半年。邓清明与家人约定,当他们的眼睛,带他们看一看美丽的宇宙、蓝色的地球。
“因为怕打扰哥哥训练,我们几乎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但他只要有空就会跟我们联系。他昨天就给我打电话了,问了家里的情况,叮嘱我们多注意身体。”李赛英说,哥哥在太空要待那么久,希望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圆满完成任务。
与姐姐一样,对于哥哥上太空执行任务,李清华既感到自豪,也有深深的牵挂,“毕竟在太空那么久时间,哥哥的年纪逐渐大了,作为亲人,亲情多了一点,牵挂也多了一点”。
邓清明弟弟讲述家书故事 忆幸福往昔引家人落泪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随母姓)29日在展示家中保存的部分家书时,抚今追昔,回忆父母尚在的幸福时光,引在场家人感怀落泪。
中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11月29日23时08分成功发射升空。当天下午,中新社记者驱车来到邓清明的老家江西省宜黄县东陂镇,其妹妹李赛英家门口不远处的一个大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邓清明在日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与媒体见面会上的视频感言。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左一)、弟媳甘丽娟(左二)、妹妹李赛英(中间)、外甥女陈珍(右二)、外甥女婿张东海(右一)齐聚在家中,背后的墙上挂着邓清明的书法作品以及他与家人的合照。刘力鑫 摄
李赛英家中的客厅背景墙上,贴着此前邓清明书写的“神州兴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书法作品,中间挂着一张他身着航天服的照片与两张全家福照。不少亲友、乡邻陆续前来庆贺,期待见证这一重要瞬间。
面对镜头,李清华拿出一沓厚厚的家书告诉记者,哥哥离家参军后就经常给家里写信,通过这种传统的方式来传达对亲人的惦念和关心。“昨天我又浏览了一遍,热泪盈眶,这些家书沉甸甸的,字里行间都是亲情。”
“人生就是不断的等待和希望,劝你打好基础,否则以后遇到机会、遇到名人也无法发挥而后悔说我以前为什么不努力呢?”李清华抽出哥哥三十多年前给正在读中学的他写下的一封家书诵读起来,从这些励志的话语中,隐约可以透见邓清明追梦25年间的心态、常态与姿态。
在李清华记忆中,那时候全家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收到哥哥的来信。“在煤油灯下跟爸爸妈妈念家书的那种感觉,兄弟姐妹在旁边听,现在想起来特别温馨,特别开心幸福。”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向记者展示早年邓清明寄回家的家书。刘力鑫 摄
说到动情处,李清华和身旁的家人大都湿了眼眶。“哥哥的航天梦也一直是妈妈的梦想,但是很可惜,如今哥哥成功圆梦,如果她能看到一定会特别开心。”
当晚通过直播看到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瞬间,包括李赛英在内的很多家人再次激动落泪。“哥哥坚持努力这么多年终于圆梦,他的很多付出与压力我们感同身受,现在只期盼他的太空之旅顺顺利利,完成任务后凯旋归来。”
记者:吴鹏泉 姜涛 刘力鑫
综合“CCTV记录、赣新闻(ID:gannews)
来源: 中国新闻社
号称“菩萨上身”替人消灾 骗取信徒452万被公诉
对比起早贪黑地赚钱讨生活,以“龙菩萨”的身份让信徒供奉自己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钱,这让她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
“龙菩萨”变成了“泥菩萨”
“她说她是‘龙菩萨’,如果供养她,就能帮我和家人积福报、消灾祸、保平安。”被害人马某被骗光30万元后,向公安机关报了案。10月15日,他人钱财452万余元的陈某被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检察院以涉嫌罪提起公诉,这位自称法力无边的“龙菩萨”成了“泥菩萨”。
她说自己是“龙菩萨”
2016年,陈某到玩具厂打零工,认识了工友马某。马某信佛,经常和信徒到寺庙上香、到河边放生,希望能得到佛祖的庇佑。陈某也跟着参加法事活动,因为怕犯了禁忌,所以很少说话,只是煞有介事地跪拜,口中还低声念念有词,这在旁人看来,陈某有些神秘。
在一次活动中,约好的一名信徒迟迟没到,也联系不上。大家都在着急的时候,陈某随口说了一句:“不用等了,他家里有事。”结果第二天大家得知,那人没去参加活动是因为他的父亲去世了。因此,大家觉得陈某有未卜先知的本事,都热情地讨好陈某,希望她帮自己算一算命。
马某的母亲生病,请陈某帮忙算一算。陈某说:“你母亲的病是瘟神在作怪,你先把她送到医院,我去另一个空间跟瘟神斗法。”一个星期后,马某的母亲出院了,陈某说这是她斗法胜利的结果。
一名信徒说他的嗓子疼,还说自己梦到一个穿白衣服的菩萨在他的喉咙处扎了几针。陈某说:“那个菩萨就是我,其实我是‘龙菩萨’,到你梦里给你治病、消灾、赐福。”
“你从那么高的石头上摔下来没有受伤,都是我暗中为你施法,保你平安的。”“你家小孩被吓丢了魂,都是我给你叫回来的。”……后来马某等人提起很多事,陈某说全都是她在暗中保佑。渐渐地,在马某等人的眼中,陈某成了能施法、会神通、赐福报、保平安的“龙菩萨”。
每天都要发吉利数的微信红包
2017年,陈某和马某的哥哥合伙做水果生意,亏本之后就散伙了。陈某索要工资,马某哥哥不给,陈某气愤地对马某说:“你哥哥造业了,如果不给‘龙菩萨’供奉3万元,你们家就不得福报,你们家的生意也要遭殃。”听到这些,马某立刻拿了3万元送给陈某。
对比卖水果时的起早贪黑,这轻易得到的3万元让陈某产生了骗钱的想法。没多久,马某公公突发疾病住院,陈某告诉马某:“上次你给‘龙菩萨’的钱太少了,你看福报一少,灾难就来了。”被吓坏的马某赶紧借了10万元转到陈某的银行卡里,请求“龙菩萨”继续给她和家人赐福报。
发现大家如此在乎福报后,陈某把马某和另外4名信徒拿捏得死死的,甚至提出了给她发工资的要求。“我给你们保平安不能白忙活,你们每个月要给我开工资,工资给多少看你们的诚意,诚意越多福报越多,家里就越平安。”从此,陈某被信徒供养了。
除了“工资”,陈某还要求马某等人每天给她发6.66元、9.99元、18.88元的红包,红包金额必须是吉利数字,她收到红包后,就可以保佑他们吉祥如意。几年下来,仅这笔“吉利钱”就达14万余元。此外,马某等5人还送给陈某黄金手镯、钻石戒指、苹果手机、衣帽鞋袜、电动自行车等物品,并送她去泰国旅游祈福。
“福报圆满”是信徒的软肋
有了信徒,还要有道场。陈某把马某等人召集在一起说:“我们要给‘龙菩萨’搭一个佛台,我就在那里种福报,大家都到我那里拜一拜,福报来得更快。买房子的钱你们几个人共同出,这叫福报圆满。”
买房款不是一个小数目,可听到福报圆满,大家还是咬牙同意了。买了房子后,陈某又暗示他们装修、买家具,谁送的家具不够高档,还会遭受陈某的白眼。
2019年,陈某离婚,房产判给了前夫,陈某要求信徒们再买两套房送给她。有的人因经济压力太大,准备不再供奉“龙菩萨”。陈某就当着大家的面训斥他:“你现在退出,之前的福报就全都没有了,你和家里人都会遭到灾难。你们还想不想父母好?想不想孩子好?想不想家里的生意好?要想好,就再给我买两套!”马某等人开始向亲朋借钱,积蓄一点一点被陈某掏空。
马某等人对“龙菩萨”的供奉已经成为习惯:家人住院的报销款、亲人去世的丧事礼金、房屋的拆迁款等等,都要拿出来供奉。一旦有人犯错,其他信徒也都要受罚,需要向“龙菩萨”下跪缴纳罚款。陈某还让信徒买两块墓地,在其中一块墓地的墓碑上贴上自己的照片,过节时带着信徒到墓地给“龙菩萨”磕头烧纸。
2016年到2022年,马某等人四处举债,变卖首饰、房产甚至父母的老宅,供奉“龙菩萨”的财物达452万余元。
今年5月25日,公安机关在陈某银行卡内查获钱款100.8万元,查封房产2处,扣押轿车2辆、首饰若干。案件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经审查认定,陈某多次骗取被害人钱财,数额特别巨大,依法以涉嫌罪对陈某提起公诉。(陈颖 )
来源: 正义网-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