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八字(改变八字命运的经咒)

南怀瑾:谈八字与改变命运(建议收藏)

这个八字啊,有没有?有。

这是依通,推理,推你前生种性所带来这一生的因果遭遇。换句话,八字就是所谓算命、这个是命根。那么但是八字是不是准确呢?准确。——推理。有西洋的算法、中国的算法、有各种各样的算法,但是最高的只百分之六十。如果某一个人对八字精到了极点、深通了,到了大智慧有神通的境界,算到了准到百分之九十八,最后还是不准的。因为这是靠推理、依通算这个命根。

命根是什么?宿业,所以古人也叫做宿命,你过去的业力所带来的。那么这个宿业带来的呢,八字,不要看八字,看相就看出来了。由这个相呢,学唯识叫法相宗,每一个人相上就带了,很明显的。当然不是面相,你讲话、态度、仪表、走路、做人、高矮大小……什么都有关系。瘦得像广素琴讲我脱了水的一样,那个就是他,个人业力不同。像广素琴他自己就没有脱水的,那又不同。这个就是命根所带。

你要做东方人、西方人,皆由命定。但是这个命是什么呢?是前生所带业力,无主宰、非自然。这个命定。

所以命根啊,这个生命来的,“但依本识”第八阿赖耶识亲种的分位,亲因缘种子所带来业力中分位的假立,分别种类。怎么叫做假立呢?你这个八字如果算这一生的这个命定了,再一生的命不是这个命了,看你现在所造的因果;是分位的假立。而且算八字讲运气,运就是一个阶段,年轻不好、中年好,中年不好、老年好,或者老年又不好,老年哪一年好、哪一年坏,它的分位的假立。

“非别有性”。他说另外这个命并没有个呆定真正一个命确定在那里,因为它是“分位假立”,所以真正修道学佛的人,大丈夫可以转命,为什么不能转呢?学会了算命更能够转命,我算到这个时候运气不好,再一推算是哪一点不好,我就在这个地方,四个字:“修德进业(进德修业)”,就非改不可。在本识上、第八阿赖耶识的习气上改。你说我这个是命定改不了——改不了你活该去受报!改命是什么办法呢?修德进业(进德修业)。

所以儒家教我们做人做事就是转命啊,大丈夫能立命啊!所以孔子也只讲“五十而知天命”。可是这个道理,你懂命理,不是算八字这个命理了,自己晓得、认识命,谈何容易啊!以孔子的修养,你看孔子一生,比你们哪一个青年都艰苦啊!生来父亲早没有了,母亲带他,十一二岁他就当家了。哥哥又是残废的,还有姐姐,一家要自己挑起来,又没有遗产,那多苦啊!什么都做过啊!但是他就转变了自己的命运,你看,万世的大圣人,这个了不起啊!这就是我们大丈夫所值得效法。

你们最近有好几位,你说就是讲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拿自己的生命给大家赎罪,也就是说明这个命的道理。那么做不做得到呢?他的愿力是非常伟大,菩萨愿力一样,自他相互影响。所以同样的道理,这个命你要搞清楚。

“命根但依本识亲种分位假立,非别有性。”并不是特别有个固定不变的。尤其是学佛的人学会会算命,一天到黑迷信那个算命,我一看就烦了。本来教你们懂理,结果你还是搞,这样还是学佛法?这是外道了!一天在命运的迷信中。迷信就是不要给他迷住啊!你要透过这个理,所以算命懂得了这个理,哦,运气不好,不好怎么转呢?进德修业,就可以转嘛。运气不好,万事吃亏。

所以算命的人,还有我教你们学会算命,最容易造口业啊!无意中就造了一句口业:“唉呀!这个地方你不大好啊!”他的心理受了你的影响,这句话就害了人家。他本来还没有事,“哎呦!他说我不大好,他命算得很灵的!”完了!本来还可以打过去的,给你一句话害死了,造了口业了。所以这是佛的戒律绝对不准的地方,很容易造口业。而且还会造意业,因为你看了八字,把这个家伙坏呀、好呀看出来了,嘴巴是:“嗯!很不错了!很不错了!”心里:“这个坏蛋,你这个家伙坏蛋,这个八字坏!”你的意业又不对了。

所以不让你们学,你们没有资格学。像我们玩了一辈子你看我绝口不谈这个,我也会看相,我也从来不看相,管它好的坏的!看那个人蛮可怜,可怜人本来那个相就难看嘛,你管他相好看还是不好看!你也不要他做你的什么人。可怜就要帮忙嘛!哦,他相好看可怜才帮忙,相不好看的可怜人就不帮忙?!你去你的,你还学什么佛啊!就是这个道理。相跟命,相比命还灵,这就是命根。

为什么每一个人有这个相貌呢?是本识的亲种的分位假立。但是你要知道,“非别有性”,不是永恒不变的哦!大丈夫就可以转变了。我看到很多修道的,大陆上有几个高僧,我要皈依的人,像你们见到和尚就皈依,我们当年二十几岁比你们勤快多了,一看这个和尚有道,跪下来就皈依。管你的!你爱收也好、不收也好,我叫你师父了,就赖上了。像你们笨笨的,还要选个时间,皈依不皈依还要搞的……像我们啊,看到对了就“咚咚”两个膝盖头发软,就一跪。所以有朋友说你发贱啊?我说哎对不起,就是发贱!“哎,这一个烂和尚都给他跪?”我说你看得的出来啊?!但是我这个膝盖头都没有跪错过,给我一跪过的,都被我挖出来,真有东西;外表上看不出来。

那些人你说看他的相啊,那是孤苦伶仃没有一样好相——哎,人家成道,是大好相!你仔细一看,都是大好相。他得了道,他那个坏相已经变成好相了。所以我从前有个师傅,眼睛、嘴巴那么大,鼻子像一个蒜头那么小,两个眼睛那么大,耳朵棋子那么小,而且长成一堆了,你看那个样子好看吗?哎,越看越好看,比他(师指一同学)还漂亮!那奇怪了。

这些在此地所见的也许不多,我讲的都是真话,不是小说,我都亲眼看过的。想想啊,相、命都不能范围一个人。尤其修道的人,范围不住的。他心一坚定了,就把它突破了。这要注意!

故宫太和殿屋顶的角落里藏着它

来源:科技日报

故宫太和殿在明清时期是帝王举行国家重要典礼的场所,其建筑技术、艺术及文化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太和殿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位于屋顶里的镇殿符板就是其中之一。符板位于藻井之上,与帝王宝座上下呼应。符板宽约23厘米,高约37.5厘米,为梨木制作而成,前面还有香炉、烛台、灵芝等供器。根据清代宫廷《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此符板作为镇殿神符,于雍正九年(1731)八月十二日安放。而在此之前,雍正帝患重病,江西龙虎山道士娄近垣在故宫钦安殿设坛礼斗,以符水驱邪方术,使其病症缓解。雍正帝对神符的“功效”深信不疑,下令安放符板,希望借助符板的“神力”来消灾驱邪,并巩固他对天下的统治。

太和殿符板正面从上到下分为4层,前三层属于佛教内容,第四层属于道教内容。最上面一层为“佛说大威德八字秘密心陀罗尼”经咒,该经咒认为文殊菩萨能够护佑皇帝统治的国土安宁,各种灾祸自然消除,皇帝及其家人平安吉祥。第二层为12位尊神的名字,这些尊神均源于东晋时期天竺藏佛经《佛说灌顶经》,且文中载有“若有邪神恶鬼往来入宫宅中者,见此神王名字镇函之处,莫不退散驰走者也”,可说明这12尊神的主要作用是镇殿护宅。第三层由左、中、右3部分组成,左边为大白伞盖心咒,中间为十相自在牌,右边为六字真言咒,三者在佛教中均被认为具有消灾解难、遇难成祥的功效。第四层为道教的璇玑八卦图,含八卦图与北斗九星。其中,八卦图在道教中代表宇宙万物,北斗九星即北斗七星(天枢、天玑、天璇、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加上辅、弼二星组成,在道教中掌管世间之厉鬼,被认为是控制人寿命的神符。符板背面刻有道教“太上秘法镇宅灵符”字样,下面有灵符72道,内容主要为驱鬼、祛病、保家、长寿,富贵等。这些灵符源于明代官修道藏《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可认为是雍正帝消灾驱邪,迎祥纳福相关的72个愿望。

太和殿的镇殿符板属于我国古代镇物之一。镇物又名“厌胜物”,属于我国民间传统驱邪避灾习俗中的常用器物,用镇物驱邪避灾是使用者基于主观愿望,用某种物件来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鬼怪的做法。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元日》中“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的桃符就是用来辟邪纳福所用,因而属于镇物。当镇物用于建筑上时,可表达对建筑及建筑使用者消灾驱邪的愿望。如紫禁城古建筑屋顶两端的螭吻就属于克火的镇物。太和殿符板上的佛教经咒和道教灵符内容均表达了镇物的思想。其中,佛教认为或持有经咒或反复诵读经咒,可消灾避难。如唐代佛教类书《法苑珠林》卷六十之《咒谷子种之令无蠡蝗灾起陀罗尼咒》载有“若欲种时,取种子一升,咒二十一遍,以谷著大种子之中种之,终不被虫食,无有灾蝗”,即使用经咒来防止蝗灾。另灵符属于道教的符箓。符箓一般由“图、字、符号”组成,雕刻于木板上或书写于纸上,然后放在特定位置,或者烧之,以达到祛灾祈福的目的。道教镇宅灵符的主要目的是驱除鬼魅妖魔。如成书于唐宋时期的敦煌写本宅经之《护宅神历卷》载有各种护宅神符,并解说“病患,此神符镇四角,除云(去)百鬼,万恶逍(消)除”,可反映灵符的镇宅功能。

从科学角度讲,太和殿顶棚内的镇殿符板安放缺乏客观规律依据,且其内容属于鬼神信仰,因而不具有科学价值。关于雍正帝自认为因“灵符”而病症减轻的情况,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雍正帝信奉道教,喝下道士娄近垣提供的“符水”后,形成鬼魅已脱身的心里意识,因而自认为身体变好,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心理疗法,而符箓本身并不具有医疗作用。类似的,符板上刻画的强化皇权、消灾驱邪、国泰民安的镇物图纹也并不能产生实际的功能,仅代表古代帝王的个人祈愿。可以认为,符板是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古人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认识局限性的体现。

从文化角度讲,太和殿的镇殿符板内容体现了我国古代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上述思想与古代民间信仰的结合,文化内涵丰富。儒家思想的“明德至善”,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以及佛家思想“普度众生”均在符板内容中得以体现。太和殿顶棚内安放符板的做法与我国古代民间传统镇宅民俗相似,均为采用镇物来表达驱邪纳福的愿望。此外,太和殿符板还是解读清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工具。由上可知,太和殿的镇殿符板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2018春拍|古籍善本——佛经系列精选

本场古籍的“佛经”板块内,收录有唐刻《陀罗尼经》、宋刻思溪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元刻普宁藏本“己卯正月日南山普宁寺”款《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元刻普宁藏本《四经同卷》、《别译杂阿含经》等数种、明刻永乐北藏、永乐南藏、清乾隆单刻经等刻本经书多种,并有初唐写本、吐蕃时期写本、七至八世纪写本经卷等诸多内容。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三 (唐)玄奘译

南宋初刻思溪藏本

1册 黄麻纸 卷子装

29.6×862cm

RMB: 280,000-350,000

首尾一卷全,十三板,每版三十六行,行十七字,千字文编号“秋”。思溪藏刻于南北宋交替的靖康元年,南宋景炎元年毁于兵火,版片全毁,存世印本皆为宋刻宋印。此本由经折装旧改卷子装,包首为棕色麻纸面,有燕尾。字体为颜体,是思溪藏的早期印本。

普宁藏四经同卷

元普宁寺刻大藏经本

1函1册 黄麻纸 折装

31.5×11.5cm

RMB: 80,000-120,000

是册收《普达王经》、《佛灭度棺敛葬送经》、《鬼子母经》、《梵摩难国王经》四种,一版五折,共五十一折,一折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栏,千字文编号“学”,刻工“朱”,纸质厚韧。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元普宁寺刻大藏经本

1册 黄麻纸 折装

31.5×11.5cm

RMB: 80,000-120,000

是册原装原封,一版五折,共七十八折,一折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栏,千字文编号“渊”,版心下镌刻工“徐秀”,字体峻力,版刻清爽,当为初印本,品相上乘。

普宁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八十七

元普宁寺刻大藏经本

1册 黄麻纸 折装

30.5×11.5cm

RMB: 80,000-120,000

是册外封磁青纸泥金题名,一版五折,共七十八折,一折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栏,千字文编号“暑”,刻工有“蔡”“俞”“曹”“佑孚”,纸质厚韧。

普宁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十四

元普宁寺刻大藏经本

1册 黄麻纸 折装

30.5×11.5cm

RMB: 80,000-120,000

是册尾镌“己卯正月日南山普宁寺”,一版五折,共七十八折,一折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栏,千字文编号“玉”,刻工有“王桂”“仑”“子立”“懋实”“吴良”,纸质厚韧。

陀罗尼经

唐刻本

1张带盒 白麻纸

23.7×18.5cm

RMB: 200,000-500,000

宿白先生《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称『雕印梵文者在先,汉文在后;《咒经》文字不能连续的排列在先,可以连续环读的排列在后;外围框单线在先,双线在后;外围内容墨绘在先,雕印在后;外围形象较多的在先,只有一项手印者在后』,此件梵文陀罗尼经当属印早之本。

永乐南藏七种

明永乐刻本

7册 麻纸 折装

30.8×11.2cm

RMB: 95,000-100,000

含《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六一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五十九一册带函;《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一册带函;《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八一册带函;《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册带函;《那先比丘经》卷下一册带函;《阿毗达磨具舍论》卷第二十七一册带函。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

明永乐北藏本

1函4册?白棉纸?折装

钤印:惠玉之章

37.5×13.5cm

RMB: 120,000-150,000

此拍品为《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卷一、卷三至卷五,绫锦夹板护封,磁青纸泥金题写书名。卷前有佛说法图通叶版画,次“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常转”龙纹牌记,卷尾收韦陀像。此藏每版五折,一折五行,每行十七字,有别于以往大藏经版式,板框也较宋元旧本更高,增大了字体,突出官版大藏经气派。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7-8世纪写本

1卷 经黄纸 卷子装

26×894cm

RMB: 800,000-1,200,000

存经文药草喻品第五“究竟至于一切种智”至尾并授记品第六、化城喻品第七全文,有品题“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及尾题“妙法莲华经卷第三”。每纸录经文二十八行,行二十七八字不等,乌丝栏。

敦煌写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第三十

初唐写本

1卷带盒 经黄纸 卷子装

25.8×247.5cm

RMB: 1,200,000-1,800,000

经文起“(我等以)诚心属师当随师教”,迄“闻佛所说皆大欢喜”,有品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嘱累品第八十九”及尾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卅”。全卷五纸,每纸录经文二十八行,行十七字,有乌丝栏。此经楷法圆熟,笔划精致,部分文字起笔稍顿,仍带隋楷宽缓工稳的特点,为隋末唐初的典型写经字体。

敦煌写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二十八

吐蕃时期写本

1卷 经黄纸 卷子装

24.7×807cm

RMB: 600,000-800,000

经文始“(无量无)边不可数难思议不共声闻”至尾,首缺数十字,卷尾有题“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第三百廿八”。每纸录经文二十八行,行十七十八字不等,乌丝栏。

长寿经

清早期内府泥金写本

1函1册 羊脑笺

7.3×23.2cm

RMB: 180,000-200,000

从拍品纸张来看,工艺考究,手感厚实。采用手工制成的磁青纸,几层粘连在一起,并以名贵药材做防腐处理。中间书写部分用羊脑和顶烟墨涂于磁青纸表面,而成羊脑笺,此种工艺多为贵族使用于上等经书上。从拍品画工上看,此泥金写经中有泥银所绘护法尊者像,画工细致,描绘平涂、勾线、晕染一笔不苟。泥金字光彩艳丽,泥银绘像深沉悦目,配合磁青纸、羊脑笺之深蓝、乌黑色,华丽灿烂,金碧辉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九十七卷 (唐)玄奘译

日本泥金写本

1卷带盒 磁青纸 卷子装

25.5×810cm

RMB: 280,000-350,000

此钳纸金字为美福门院同一切经(荒川经),早期的朴素唐式写经不能满足皇室贵族的需求,渐有奢靡之风,常用特制名贵的绀纸金字或银字铺写,先泥金绘图,再书经文,是经为十二世纪鸟羽上皇的发愿经,铜花卉镀金铀头,扉画为泥金绘佛说法图,经文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值得一提的是《大般若波罗蜜经》共六百卷,用如此昂贵的磁青纸和金粉书写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非皇家所不能及,据记载一卷《大般若波罗蜜经》书写要用去甲金二两二分,而金粉的价格是黄金的三到四倍,何况六百卷,不可想像用去多少绀纸和金粉,现存的绀纸金字写经中,以《妙法莲华经》《金刚经》为常见,《大般若波罗蜜经》因是皇家发愿书写,故市场极其稀少。附五岛美术馆藏荒川经《大般若波罗蜜经》图。

净土莲宗图

清金陵刻经处刻本

1张带框 白纸

著录:《册府千华―民间珍贵典籍收藏展图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版

140.5×70cm

RMB: 20,000-30,000

左下有题记“谨按净土三经及莲宗著述绘成此图,以资净侣临终观行,广陵藏经院念佛僧捐资,癸未仲冬金陵刻经处锓板”。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不分卷 (明)成祖朱棣编

明永乐内府刻本

2厚册带盒 白棉纸 线装

42×26.3cm

RMB: 350,000-400,000

佛曲源于印度,初称梵呗,是以短偈形式来赞颂佛、菩萨的颂歌。南北朝时代,汉地民间吟唱赞偈甚多,乐僧辈出,至唐代,佛曲已普遍流行。当时的佛曲名目有《婆罗门》、《悉昙颂》、《佛说楞伽经禅门悉昙章》等三百余首。明永乐间,成祖朱棣诏命搜集唐、宋、元以来通行南北的佛教音乐曲调,得四百三十余令,编成“诸佛歌曲”行世,并勒令各地生员习唱,旨在“化民为务”、“劝世行善”。书内所录南北曲调,可考见佛教音乐在元末明初的发展概况,且部分曲调为过去所未见,还有以汉字标音的少数民族曲调,是研究古曲流传演变历史的珍贵资料。

据张掖大佛寺传世实物,“诸佛歌曲”有大小两板,大本名《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小本名《诸佛如来菩萨名称歌曲》,明僧幻轮《释氏稽古略续集》即载“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赐僧录司《诸佛菩萨名称歌曲》大小三本”。

此件标的为大本,书长四十二厘米,纵二十六厘米,单本厚度将近三厘米,末有抄配。《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半页十六行,行三十一字,黑口,四周双边,页内无行格线,旧装二厚册,皮纸。首永乐十五年序,末永乐十五年后序、永乐十八年后序、永乐十七年“御制感应序”、永乐十七年“御制感应序”及感应歌曲十六叶为补钞。卷前附“释迦牟尼讲法图”并如意云龙纹牌记,书末附“韦陀护法图”,版画镌刻极精,可为明初代表作。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1/1696091365230946.html
上一篇:胡歌薛佳凝八字(胡歌薛佳凝八字命理)
下一篇:生辰八字中的日元在日支好吗(八字里日柱日元是什么意思)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