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第一位办手机号码的人,当时号码随便选,他最终挑了什么号?
大哥大
现在,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门可以不带钱,但不能不带手机。
你还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拥有第一部手机的吗,那时的你有没有绞尽脑汁从海量的手机号里选出自己心仪的那一个号呢?
中国第一个办手机号码的人当时只能从100个号码里选,大家知道他最终挑了什么号吗?
今天就带大家走近中国第一位办手机号码的人,看看他是怎样靠手机赚大钱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6年,徐峰大学毕业就从香港来到广州淘金,22岁的他在广州商业中心,环市东路开了一家名叫南海渔村的餐厅,主营新鲜海鲜。
次年,广州举办了历史以来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而此时广东省邮电局打算通过六运会的影响力,把移动手机推向市场。
1987年11月20日,在第六次全运会开幕式上,广东省省长拿起黑色的“大砖头”,拨通了第一个电话,喊出了第一声“喂”,一扇通往通信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
次日一早,广州市邮电局无线分局营业厅就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位客人,这个人就是徐峰。
只见他腋下夹着一个小皮包,兴冲冲地走进营业厅,他进门就朝值班经理景寿雄喊道,“听说你们有手机卖,我要买。”
景寿雄愣了一下,此时营业厅还没有收到正式售卖的通知,不知这个年轻人是从哪里知道的消息。但紧接着,景寿雄还是回复了他一句,“你等一下,我去请示下领导。”
过了好一会儿,景寿雄才拿着两张纸走出来,他对徐峰说,“不好意思,手机现在还没有定价,您可以先付2万元,把手机拿走。另外,我们还要办入网的手续。”
说完,景寿雄递过来两张单子,一张是移动电话入网申请单,一张是手写的电话号码。号码是以广州移动区号9010打头,总共100个号码。
徐峰毫不迟疑地接过单子刷刷几下就签下了自己的大名,然后利索地从皮包里拿出支票,开了2万元,递回景寿雄。
接着他拿起号码的手抄纸,瞟了一眼,不假思索地说,“就这个,901088。”
在固定电话都没普及的80年代,人们更习惯写信或发电报。一份20个字的电报,收费3毛钱,8个小时就能到对方手里。
在1987年,普通人月工资只有200元,2万元得花光他们10年的积蓄。而手机的月服务费就高达150元,每分钟的通话费都够发两份电报了。
徐峰为什么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就能这么爽快地买单呢?
原来他早就等着手机来解救自己了。
他做的海鲜生意讲究一个“鲜”字,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和时间赛跑。
海鲜的价格随时浮动,渔船老板都只认当下的价格,而且他们也不会为任何人保留货物。你要想拿到好的价格和好的货物,下手就一定要快。
而徐峰的货源都在300多公里的湛江、阳江一带,有些甚至远在海南地区。
平时他都是用电报和他们联络,但电报最快也要8个小时,等他把话传到渔船老板,海鲜的价格早就不作数了。
他做梦都想拥有一部像香港和台湾地区那些生意人用的手机,这样他就可以在渔船一靠岸,就和渔船老板拍板,拿到最好的价格和最好的货源。
徐峰恰好有一个亲戚当时是广东省邮电局工会主席,对方告诉他一个内部消息:邮电局在六运会结束后,会在市场上投放一批NEC品牌手机。他盯上了这个机会。
就这样,徐峰成了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奇妙”的大哥大徐峰走后,景寿雄在心底惊叹,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是做大事的人。
景寿雄没有猜错,当别人还在观望时,徐峰就瞄准了广州的餐饮业,他是把新鲜海鲜引入广州市区的第一人。
他原准备用2万元买一部海鲜货运车,但还是果断地买了手机,可见徐峰的魄力异于常人。
最终,徐峰花12000元买下了手机,另付了6000元入网费。
这一刻,他心底的喜悦无以言语,终于可以迈开步子做好海鲜生意了。
很快,徐峰花巨资买下手机的消息不胫而走,来他餐厅吃饭的顾客总是围着他问许多问题。
人们最好奇的是,这个大哥大能联系上多远的人。徐峰总是笑呵呵地说,“只要有网,世界各地都可以。”
每每知道徐峰花了快2万元买下这个大块头,人们都要发出“哇”的一声惊叹。
但发现它最多只能通话40分钟,就得换电池充电,而且还得满大街找信号,人们又摇头,说这么贵的东西也不过如此。
但有钱人还是嗅到了商机。
他们发现拿个手机去银行办贷款,去找人谈合作,事情都会异常顺利。手机俨然成了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于是,邮电局无线营业厅开始出现了排队订购手机的盛况。一时之间,一机难求。在“黄牛”的推动下,一部手机的价钱被炒了3、4倍,足足要5万元。
短短一个多月,广州邮电局就卖出了快300部手机。
那时,拿手机的人,非富即贵,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哥大”,也成了炫富的工具。
有一次,一位建筑商在几个小弟的簇拥下,大摇大摆地走进徐峰的南海渔村。
只听他旁若无人地对着手机大声说:“你划500万过去,账上还有1000万,这个不能动,我还有别的用处。”
不料,这时一阵急促的“叮铃铃”打断了他的话,虽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但这个建筑商接起电话,讲起话来中气十足。手拿大哥大,给足了他骄傲的资本。
但对普通人而言,拥有一部手机是他们无法企及的梦想,它也没有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徐峰身上,就发生过一件趣事。
那是1988年,有一次徐峰开车不小心把驾驶室里的手机甩了出去,不知所踪。
谁知2天后,邮电局的景寿雄给他打来电话,让他带500元钱去公安局领手机。
有市民捡到了他的手机,并送到了公安局,但却不是为了找到失主,而是让公安挖出特务。
原来市民误以为有一根天线的手机是特务留下的发报机,可是就连公安也没见过,最后他们试着联系了机身上印着的“广东邮电局”,这才找到徐峰。
徐峰听完,哭笑不得。但他还是心甘情愿地掏了500元,奖励给拾金不昧的市民。
靠手机发家致富毫无疑问的是,手机给徐峰带来了意料之中的财富。
每次渔船一靠岸,他都能在第一时间拿到第一手的价格和货源清单。他店里的海鲜种类总是最丰富的,他卖的海鲜也是最鲜活的。
物以稀为贵,他家的海鲜也能卖得起高价了。但即使他高价售卖,他的南海渔村依然门庭若市,甚至一位难求,想吃的顾客都得提前好多天就开始抢位子。
很快,徐峰在90年代初期又开了好几家分店,把南海渔村打造成了连锁餐饮品牌。
都说广州是吃货的天下,一点儿不假。
90年代的广州,荷包最先鼓起来的那一群人,在饮食上面可谓是一掷千金。
那时,徐峰的南海渔村,有时仅一张单子,就是十几万元的流水。而他开在流花湖边的分店,单日盈利更是高达百万。
徐峰的南海渔村主打“鲜活”模式,这才让他在食材上跑赢了竞争对手。但他的底层逻辑却是始终将创新精神贯穿于南海渔村的发展之中。
他的南海渔村在创立之初,开创了全国直销海鲜的先例,把海鲜池对顾客开放。此后,他更是引领了广州餐饮业的时尚潮流,率先请印度人当门童、把卡拉OK开进餐厅。
让徐峰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生意竟能经久不衰,而且能做到拥有3个品牌5个高级连锁酒店的集团公司。
和他同期进入广州的港资餐饮公司,像人人饭店、大三元、大同和新光花园,早已在大浪淘沙下退出历史的舞台,唯有他的南海渔村依旧大放异彩,更是成为了广州餐饮业的骄傲。
他的南海渔村是广东省首家“国家白金五钻级酒家”,也是广东省首批“广州市食品卫生单位”。
在广州的繁华商业区或标志性建筑内,你总能看到南海渔村的门店。四十余载的沉淀,让南海渔村早已成为外国政要、各界精英到访广州的打卡地。
在徐峰看来,南海渔村的辉煌历程离不开时代的发展,也正是手机带他飞上了成功之路。
而他的第一部手机在服务了14年之后,终于随着时代的变迁,退役了。
2001年12月31日零时起,广东省关闭了模拟移动电话网。徐峰的手机号码901088也成为了一个珍贵的历史记忆,印刻在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上。
回首往昔,中国的移动通信在四十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87年11月,徐峰开启了1G时代;2001年1月,2G时代到来;2009年1月,3G时启,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足鼎立的局面。
2013年12月,3大运营商拿到了4G牌照;2018年2月,中国完成了首次5G通话测试。
而徐峰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移动电话用户,他一直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未落后。
1996年1月1日,全球通品牌进入历史舞台,他成为最早的全球通用户。2019年8月,三大运营商开启了5G体验,他又成为广东省第一个5G体验用户。
美国商业大亨大卫·洛克菲勒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机会,而把握机会的关键在于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
而徐峰显然同时拥有这两种能力,这也使得他敢为人先,才能更快地走上成功之路。
中国人的数字哲学徐峰的成功之路,也蕴藏着中国人的数字哲学。
古人有云,一一抱元,二二成双,三三得九,四四如意,五五相连,六六大顺,七七喜庆,八八兴旺,九九归一。
而数字8显然是生意人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他第一眼就相中了901088这个号码,一直用到断网才换了新号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有钱人,越是喜欢追逐连号。
2021年12月,在阿里的拍卖平台上,手机号15066666666经过27轮竞价,以294.96万元成交。
这竟然还不是最贵的号码!
2017年,经过162轮竞拍,手机号15077777777拍出了391万元的超高价。
而作为阿里拍卖史上竞争最激烈的号码,手机号18901088888经过了5051轮竞价,拍卖价格排在第三名。
它的起拍价只有2000元,但大家知道它最终的成交价吗?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全文完-
中国第一位办手机号码的人,当时号码随便选,他最终挑了什么号?
大哥大
现在,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门可以不带钱,但不能不带手机。
你还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拥有第一部手机的吗,那时的你有没有绞尽脑汁从海量的手机号里选出自己心仪的那一个号呢?
中国第一个办手机号码的人当时只能从100个号码里选,大家知道他最终挑了什么号吗?
今天就带大家走近中国第一位办手机号码的人,看看他是怎样靠手机赚大钱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6年,徐峰大学毕业就从香港来到广州淘金,22岁的他在广州商业中心,环市东路开了一家名叫南海渔村的餐厅,主营新鲜海鲜。
次年,广州举办了历史以来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而此时广东省邮电局打算通过六运会的影响力,把移动手机推向市场。
1987年11月20日,在第六次全运会开幕式上,广东省省长拿起黑色的“大砖头”,拨通了第一个电话,喊出了第一声“喂”,一扇通往通信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
次日一早,广州市邮电局无线分局营业厅就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位客人,这个人就是徐峰。
只见他腋下夹着一个小皮包,兴冲冲地走进营业厅,他进门就朝值班经理景寿雄喊道,“听说你们有手机卖,我要买。”
景寿雄愣了一下,此时营业厅还没有收到正式售卖的通知,不知这个年轻人是从哪里知道的消息。但紧接着,景寿雄还是回复了他一句,“你等一下,我去请示下领导。”
过了好一会儿,景寿雄才拿着两张纸走出来,他对徐峰说,“不好意思,手机现在还没有定价,您可以先付2万元,把手机拿走。另外,我们还要办入网的手续。”
说完,景寿雄递过来两张单子,一张是移动电话入网申请单,一张是手写的电话号码。号码是以广州移动区号9010打头,总共100个号码。
徐峰毫不迟疑地接过单子刷刷几下就签下了自己的大名,然后利索地从皮包里拿出支票,开了2万元,递回景寿雄。
接着他拿起号码的手抄纸,瞟了一眼,不假思索地说,“就这个,901088。”
在固定电话都没普及的80年代,人们更习惯写信或发电报。一份20个字的电报,收费3毛钱,8个小时就能到对方手里。
在1987年,普通人月工资只有200元,2万元得花光他们10年的积蓄。而手机的月服务费就高达150元,每分钟的通话费都够发两份电报了。
徐峰为什么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就能这么爽快地买单呢?
原来他早就等着手机来解救自己了。
他做的海鲜生意讲究一个“鲜”字,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和时间赛跑。
海鲜的价格随时浮动,渔船老板都只认当下的价格,而且他们也不会为任何人保留货物。你要想拿到好的价格和好的货物,下手就一定要快。
而徐峰的货源都在300多公里的湛江、阳江一带,有些甚至远在海南地区。
平时他都是用电报和他们联络,但电报最快也要8个小时,等他把话传到渔船老板,海鲜的价格早就不作数了。
他做梦都想拥有一部像香港和台湾地区那些生意人用的手机,这样他就可以在渔船一靠岸,就和渔船老板拍板,拿到最好的价格和最好的货源。
徐峰恰好有一个亲戚当时是广东省邮电局工会主席,对方告诉他一个内部消息:邮电局在六运会结束后,会在市场上投放一批NEC品牌手机。他盯上了这个机会。
就这样,徐峰成了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奇妙”的大哥大徐峰走后,景寿雄在心底惊叹,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是做大事的人。
景寿雄没有猜错,当别人还在观望时,徐峰就瞄准了广州的餐饮业,他是把新鲜海鲜引入广州市区的第一人。
他原准备用2万元买一部海鲜货运车,但还是果断地买了手机,可见徐峰的魄力异于常人。
最终,徐峰花12000元买下了手机,另付了6000元入网费。
这一刻,他心底的喜悦无以言语,终于可以迈开步子做好海鲜生意了。
很快,徐峰花巨资买下手机的消息不胫而走,来他餐厅吃饭的顾客总是围着他问许多问题。
人们最好奇的是,这个大哥大能联系上多远的人。徐峰总是笑呵呵地说,“只要有网,世界各地都可以。”
每每知道徐峰花了快2万元买下这个大块头,人们都要发出“哇”的一声惊叹。
但发现它最多只能通话40分钟,就得换电池充电,而且还得满大街找信号,人们又摇头,说这么贵的东西也不过如此。
但有钱人还是嗅到了商机。
他们发现拿个手机去银行办贷款,去找人谈合作,事情都会异常顺利。手机俨然成了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于是,邮电局无线营业厅开始出现了排队订购手机的盛况。一时之间,一机难求。在“黄牛”的推动下,一部手机的价钱被炒了3、4倍,足足要5万元。
短短一个多月,广州邮电局就卖出了快300部手机。
那时,拿手机的人,非富即贵,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哥大”,也成了炫富的工具。
有一次,一位建筑商在几个小弟的簇拥下,大摇大摆地走进徐峰的南海渔村。
只听他旁若无人地对着手机大声说:“你划500万过去,账上还有1000万,这个不能动,我还有别的用处。”
不料,这时一阵急促的“叮铃铃”打断了他的话,虽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但这个建筑商接起电话,讲起话来中气十足。手拿大哥大,给足了他骄傲的资本。
但对普通人而言,拥有一部手机是他们无法企及的梦想,它也没有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徐峰身上,就发生过一件趣事。
那是1988年,有一次徐峰开车不小心把驾驶室里的手机甩了出去,不知所踪。
谁知2天后,邮电局的景寿雄给他打来电话,让他带500元钱去公安局领手机。
有市民捡到了他的手机,并送到了公安局,但却不是为了找到失主,而是让公安挖出特务。
原来市民误以为有一根天线的手机是特务留下的发报机,可是就连公安也没见过,最后他们试着联系了机身上印着的“广东邮电局”,这才找到徐峰。
徐峰听完,哭笑不得。但他还是心甘情愿地掏了500元,奖励给拾金不昧的市民。
靠手机发家致富毫无疑问的是,手机给徐峰带来了意料之中的财富。
每次渔船一靠岸,他都能在第一时间拿到第一手的价格和货源清单。他店里的海鲜种类总是最丰富的,他卖的海鲜也是最鲜活的。
物以稀为贵,他家的海鲜也能卖得起高价了。但即使他高价售卖,他的南海渔村依然门庭若市,甚至一位难求,想吃的顾客都得提前好多天就开始抢位子。
很快,徐峰在90年代初期又开了好几家分店,把南海渔村打造成了连锁餐饮品牌。
都说广州是吃货的天下,一点儿不假。
90年代的广州,荷包最先鼓起来的那一群人,在饮食上面可谓是一掷千金。
那时,徐峰的南海渔村,有时仅一张单子,就是十几万元的流水。而他开在流花湖边的分店,单日盈利更是高达百万。
徐峰的南海渔村主打“鲜活”模式,这才让他在食材上跑赢了竞争对手。但他的底层逻辑却是始终将创新精神贯穿于南海渔村的发展之中。
他的南海渔村在创立之初,开创了全国直销海鲜的先例,把海鲜池对顾客开放。此后,他更是引领了广州餐饮业的时尚潮流,率先请印度人当门童、把卡拉OK开进餐厅。
让徐峰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生意竟能经久不衰,而且能做到拥有3个品牌5个高级连锁酒店的集团公司。
和他同期进入广州的港资餐饮公司,像人人饭店、大三元、大同和新光花园,早已在大浪淘沙下退出历史的舞台,唯有他的南海渔村依旧大放异彩,更是成为了广州餐饮业的骄傲。
他的南海渔村是广东省首家“国家白金五钻级酒家”,也是广东省首批“广州市食品卫生单位”。
在广州的繁华商业区或标志性建筑内,你总能看到南海渔村的门店。四十余载的沉淀,让南海渔村早已成为外国政要、各界精英到访广州的打卡地。
在徐峰看来,南海渔村的辉煌历程离不开时代的发展,也正是手机带他飞上了成功之路。
而他的第一部手机在服务了14年之后,终于随着时代的变迁,退役了。
2001年12月31日零时起,广东省关闭了模拟移动电话网。徐峰的手机号码901088也成为了一个珍贵的历史记忆,印刻在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上。
回首往昔,中国的移动通信在四十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87年11月,徐峰开启了1G时代;2001年1月,2G时代到来;2009年1月,3G时启,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足鼎立的局面。
2013年12月,3大运营商拿到了4G牌照;2018年2月,中国完成了首次5G通话测试。
而徐峰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移动电话用户,他一直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未落后。
1996年1月1日,全球通品牌进入历史舞台,他成为最早的全球通用户。2019年8月,三大运营商开启了5G体验,他又成为广东省第一个5G体验用户。
美国商业大亨大卫·洛克菲勒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机会,而把握机会的关键在于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
而徐峰显然同时拥有这两种能力,这也使得他敢为人先,才能更快地走上成功之路。
中国人的数字哲学徐峰的成功之路,也蕴藏着中国人的数字哲学。
古人有云,一一抱元,二二成双,三三得九,四四如意,五五相连,六六大顺,七七喜庆,八八兴旺,九九归一。
而数字8显然是生意人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他第一眼就相中了901088这个号码,一直用到断网才换了新号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有钱人,越是喜欢追逐连号。
2021年12月,在阿里的拍卖平台上,手机号15066666666经过27轮竞价,以294.96万元成交。
这竟然还不是最贵的号码!
2017年,经过162轮竞拍,手机号15077777777拍出了391万元的超高价。
而作为阿里拍卖史上竞争最激烈的号码,手机号18901088888经过了5051轮竞价,拍卖价格排在第三名。
它的起拍价只有2000元,但大家知道它最终的成交价吗?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全文完-
中国第一位办手机号码的人,当时号码随便选,最终他挑了什么号?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追溯到过去,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通信方式仍然是有限的。电报虽然存在,但价格昂贵,书信成了人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但1987年,中国迎来了第一位手机用户,当时的手机功能有限,但成为了一个先驱。这篇文章将为您讲述他的故事。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固定电话在中国并没有真正普及。即使在那个时期,远程通信仍然依赖电报和书信。发送平信只需四分钱,而跨地区则需要8分钱,电报则更昂贵,每个字要价值3分半钱,1983年涨价后涨到了7分钱,相当于电报费的一个字。然而,电报的速度却更快,快递员骑着摩托车在夜晚也能送到。因此,人们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电报,通常限制在字数有限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意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固定电话开始在民间普及,但价格仍然高昂。初次申请和排队就需要支付至少四五千元,这在那个时代已经是相当昂贵的数目。除此之外,通话费用也相当高昂,这让中国邮电部门陷入了如何推广固定电话的难题。然而,在1986年,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却提交了引进移动电话的申请,这引发了一场改变通信方式的革命。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移动电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尽管世界上最早的移动电话在1973年问世,但价格昂贵,一台的价格高达3995美元,普通人难以承受,因此在国内并没有引进。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局长李轶圣在瑞典出差时,发现了一个外国人使用的移动电话,这让他开始思考是否引进这项技术。
尽管李轶圣当时认为移动电话不会大规模普及,但只过了一年,他就开始考虑引进这项技术。当港商在1985年带着他们的移动电话进入内地市场时,他们却发现因为没有相应的移动电话网络,这些设备无常使用,这给广东的招商引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广东邮电管理局决定着手引进移动电话项目。
然而,引进移动电话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每个用户的成本高达五六万,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几乎是无法承受的。即使在那个时代,这个数额也足够买下几台丰田农用车。尽管面临着反对声音,李轶圣坚信移动电话将来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提交了三次可行性报告后,广东省邮电管理局终于在1986年向邮电部提交了申请。然而,他们遭到了批评,因为在当时,固定电话的普及都还没有解决,引进移动电话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尽管邮电部领导不看好这个项目,但他们也没有明文禁止。因此,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得以继续推进移动电话的引进工作。
尽管邮电部没有给予明确的支持,但广东省政府却站在了引进移动电话的一边。他们认为这项技术将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提供了500万美元的贷款支持。1987年,广东省模拟移动网络的第一阶段工程成功完成,虽然规模有限,但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首批进入大陆市场的移动电话号码都使用了9字头的市话号码。
移动电话在广东迎来了第一位客户,他叫徐峰。当时,徐峰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学习了无线电专业,并在大学毕业后仍然走在创业的道路上。1987年11月21日,得知广州即将推出虚拟移动电话的消息后,徐峰立刻前往邮电局办理业务。
当时,邮电局没有准备好手机的价格,因此最终商议决定由徐峰支付两万元支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退款或补款。对于徐峰来说,这两万元是一笔相当大的资金,本来他计划购买一辆丰田农用车,但最终他选择了购买移动电话。他认为拥有全国第一部移动电话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荣誉,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了决定。
徐峰成为了中国第一位拥有手机的人,他的手机是一部灰色的NEC模拟手机。与现代的智能
手机相比,当时的大哥大显得又大又笨重。被戏称为“砖头”的大哥大不仅在外观上沉甸甸的,而且电池充满电仅能通话30分钟。不管是接听电话还是拨打电话,都需要付费,每分钟通话费用高达1元。虽然看似不多,但换算成电报,却能发送整整14个字,或寄出12封信。因此,徐峰每个月的通信费用都在七八百元,甚至有一次达到了两万元以上。
此外,由于当时通信服务尚未普及,国内拥有固定电话的人寥寥无几,因此徐峰的大哥大只能拨打广州内的电话,不能进行漫游。即使拨打本地电话,信号也不稳定,需要走来走去,大声喊话才能保持通话,非常不方便。
尽管徐峰为了拥有大哥大而放弃了购车的计划,但在他身边的人却纷纷表示不值。然而,大哥大的笨重也有其优点。有一次,徐峰不慎将大哥大遗失在外,回家后才发现不见了。他急得火冒三丈,但几天后,邮电局却打电话告诉他,他的大哥大被送到了邮电局。
原来,一位好心的乡亲捡到了徐峰的大哥大,但因为不认识这种设备,曾怀疑它是外国特务的间谍工具。于是,他将大哥大上交给了派出所,认为这是一种可能用来破坏国家安定的罪恶工具。经过一系列的传递,大哥大最终回到了邮电局,最终归还给了徐峰。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市民逐渐认识到了大哥大的用途,曾经冷落的大哥大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异常抢手。有时候,为了购买手机,支付的请客费用甚至超过了手机本身的价格。手机的购买、维护和号码选择都需要请客吃饭,如果没有"关系"的话,很难获得这些服务。因为全国只有100个大哥大号码,所以先到先得。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广州市黑市上的一部带有手机号码的大哥大的价格炒到了六万元。人们为了抢购大哥大可以说是各显神通,而徐峰则庆幸自己有了这个先见之明。在当时,拥有一部大哥大甚至比拥有一辆桑塔纳更有面子。许多商人在谈生意时会故意将大哥大放在谈判桌上,以获得对方的尊重和心理优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G技术逐渐在广州推广。刚开始,人们不愿意使用G手机,因为信号质量不佳,而且连对方性别都分辨不清。直到1997年,广东省邮电管理局移动局不断优化G网络,更多的人开始使用新型手机。广东省为吸引更多用户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免除手续费和入网费等。
然而,直到2001年,仍然有超过十万用户坚守使用大哥大。原因包括高昂的购机成本、对大哥大的感情以及对分配的新号码不满意。但国家已下达指示,要停止拟移动电话网客户的漫游业务,这迫使大哥大用户在2002年1月1日之前转向新的手机。陈峰的大哥大一直使用到模拟网络转变为G网络的最后一天,然后他才转向了新手机。他将那部大哥大珍藏在家中,留下了这段特殊的回忆。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央视曝光!花数万元“改运”,好运没来却欠债累累!骗局大起底→
来源:黑龙江日报
在重庆市,有这样一个所谓的大师,声称只要使用了她为你定制的手机号,好运就会接踵而来。不管是夫妻和睦还是升职加薪,甚至是孩子的成绩,只要你内心所求,她都能帮你实现。这位无所不能的大师李某,在重庆市开了一家名为“今飞扬”的公司,她也因此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重庆: “大师”号称会改运势 升职加薪 内心所求“无所不能”
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华新街派出所民警 穆飙:当时我在值班,马先生跑到派出所来报警,他说他妻子辛女士被人封建迷信,接到报警以后,我们就对马先生进行询问。
据马先生讲述,自己的妻子辛女士从李某那里购买了手机号、手表、金字塔等物品,总共花了6万多元。他觉得妻子上当受骗了,于是就前往李某的公司协商退款,不料却吃了闭门羹。万般无奈之下,马先生只能报警求助。
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华新街派出所民警 穆飙:接到报警以后,我们就立即联系“今飞扬”公司,就把他们的负责人李某叫到派出所来,李某来了以后,当时态度很好,听完马先生的要求以后,她立即答应。
尽管双方很快就达成和解,但民警却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明明之前拒不接见马先生,为什么警方介入之后,这么痛快就答应退款了?难道这其中另有隐情?于是,警方便向辛女士询问了更多细节。
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华新街派出所民警 穆飙:据辛女士和李某说,那个金字塔和手表可以汇聚一些所谓的正能量,达到改运的效果。
辛女士说,自己一下子花了几万块买李某公司的产品,就是想祈求家庭和睦,不想却事与愿违,丈夫马先生得知此事以后,反而和自己产生矛盾,夫妻俩大吵了一架。看来,这个所谓的“”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听任“大师”摆布 好运没来还负债累累
民警认为,李某和她的“今飞扬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于是,警方立即立案展开调查。
在调查中,警方发现,上当受骗的人还有很多。小萌也是其中之一,她无意中点开朋友圈里的一条链接,得知了这所谓的。在听任大师摆布后,她的好运不仅没等来,还为此丢了工作,欠下一身债。
被害人 小萌:也是在朋友圈别人发的,我无意间看到,看到就觉得,因为自己情况也不是特别好,也想去改变一下,是这样一个情况去的。
于是,小萌根据链接上的地址,来到了今飞扬公司,在这里,她结识了李某。
李某告诉小萌,她的手机号数字组合不好,会破她的财运。想要改变现状就得花8600元定制一个专属手机号。小萌虽然囊中羞涩,但为了改运,她还是咬咬牙,买下了李某为她定制的手机号。
令小萌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生活不仅没有发生期待中的转变,她还在李某的骗局中越陷越深。在李某的哄骗下,小萌又刷卡买了一个数字手链,还陆陆续续花了几万块上了李某的培训课。
被害人 小萌:课程分三个阶段,一阶段便宜,当时可能就几百、一千元就可以上。但是你上完之后,不上就不行了,她就说你必须要走完,对你人生有帮助。我记得我当时在会场的时候我还没钱,反正最后也是刷了卡,还借了钱,现在都还在还账。
据小萌回忆,李某所谓的课程,其实就是讲一些心灵鸡汤,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被害人多达上千名 警方揭开套路
为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警方立即查封了李某的公司。在李某的公司,警方找到了公司账目,发现被害人多达上千名。她是如何诱骗这么多人上当的呢?警方根据账目,联系到了更多的被害人,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李某的套路。
原来,在被害人通过各种途径对李某产生兴趣以后,她就会让被害人来上一些免费的课程,并让他们留下自己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同时李某告诉被害人,只要交一笔钱,就能单独与自己进行会面,从而得到她的一对一指导。
在单独会面中,李某会告诉被害人,他的手机号码存在哪些问题,会对他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提出让被害人购买定制手机号改运的建议。
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华新街派出所民警 郭瑞昌:我们对她提供的手机号码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号码都不是她算出来的,都是她从网络上,比如挑号网或者选号网上面看到哪个手机号没卖出去,看到这个手机号在哪个营业厅可以办理,就把这个手机号取下来,让受害人到卖手机号的地方直接去买,跟那边说好,他会到你这儿买,你到时候把这个手机号卖给他。
据了解,在被害人初步购买了定制手机号以后,李某就会哄骗他们继续购买其他说是能改运的物品,比如金字塔、能量吊坠等。
警方发现,李某的公司除了她自己这个法人以外,只聘请了两位员工,但公司的账目流水却高得吓人,有时一个月就能进账上百万。
调查过程中,民警还了解到,有很多被害人在花大价钱购买这些物品之后,并没有产生改运的效果,便去找李某质问理论,而李某此时就会找种种借口托辞,甚至借机哄骗被害人花更多的钱。
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华新街派出所民警 郭瑞昌:比如说你前面那个手机号你没有完全注销,你后面这个手机号作用就受到影响。或者说你的新手机号只改变了一个,没有把家人的也改变了,所以说你这个效果都不明显。
在完全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之后,李某就会拉拢被害人做自己的弟子,让被害人花几万甚至十几万来上自己的课程。
就这样,李某靠着这些伎俩诱导了大量的被害人上当受骗,一旦有像马先生那样警觉性高的人要求退款,她便躲起来避不见人,若是对方闹到了警察那里,她就马上答应退款息事宁人。
目前,本案已由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中国第一位办手机号码的人,当时号码随便选,但是他挑了什么号?
不久前,有一句诗句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句话引领我们回到过去,那个物质匮乏但充满情感的年代——80年代。那时,电报虽然已经普及,但由于昂贵的成本,书信仍然是人们最常用的沟通工具。然而,在1987年,就在国内固定电话还未普及的时候,中国诞生了第一位手机用户,开创了通信领域的新纪元。
通信的漫长历史
早在1881年,中国就拥有了第一部固定电话,但真正的固定电话普及还需要等待20世纪90年代。在那个时代,人们远程通信主要依赖电报和书信。寄平信本县市区要花四分钱,寄到外地也需要8分钱。而电报则更昂贵,一封信的价格相当于电报的一个字,直到1983年才涨到7分钱。尽管电报费用高昂,但它的快捷和及时性吸引了一些人,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
当时,人们很少使用电报,而且通常会尽量简洁地表达意思。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固定电话开始在民间普及,但它的价格仍然高昂,申请需要排队等待,初装费至少也要四五千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更不用说后续的高通话费。邮电部的领导们一直在考虑如何推广固定电话的普及,但面临着困难。
移动电话的崭露头角
然而,在1986年,广东省邮电管理局提交了一份引进移动电话的申请。这时,移动电话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世界上最早的移动电话诞生于1973年的美国,但由于价格昂贵,普通人难以承受,因此在中国没有引进。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一切。
1984年,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局长李轶圣在瑞典出差时,目睹了一位外国人手持一个大黑盒子在大声呼叫,他以为那人发疯了。但后来他才明白,那个盒子是一种“没有线的电话”,即移动电话。李轶圣试用了一下,虽然觉得新鲜,但认为它不会在大规模普及。然而,仅仅一年后,他不得不考虑引进移动电话。
当时,广东吸引了大量港商,他们携带着他们的移动电话来内地,但由于没有相应的移动电话网络,这些设备变成了无用的“砖头”。这对广东的招商引资造成了影响,于是李轶圣开始考虑引进移动电话项目。然而,初步的成本估算令人望而却步,每个用户的成本高达五六万元。这一笔巨大的费用引发了内部反对声音,但李轶圣坚信移动电话将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移动电话的引入
经过多次可行性报告后,1986年,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向邮电部提交了引进移动电话的申请。然而,邮电部的领导对这一项目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固定电话的普及问题都尚未解决,为何要引进这种昂贵的新技术?尽管面临着反对声音,但李轶圣执意推动移动电话的引进工作,因为他坚信这一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邮电部领导的“三不决定”——“不投资,不参与,不反对”,虽然没有直接禁止,但资金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于是,李轶圣决定寻求省政府的支持。省政府看待问题的角度与邮电部不同,他们认为引进移动电话将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提供了500万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提供一年独家经营内地用户赴香港的漫游服务,从香港电讯那里争取了500万美元的贷款。于是,1987年,广东省的模拟移动网第一期工程成功完工,这标志着移动电话时代的开始。
中国的第一个移动电话用户
在80年代中期,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移动电话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一位名叫徐峰的年轻人却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移动电话用户。当时,徐峰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他得知广州即将推出虚拟移动电话,并且总共只有100部,于是他在1987年11月21日前往邮电局办理了业务。
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