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官方:新年第一签!前锋门阳加盟淄博蹴鞠
直播吧1月22日讯 北京时间1月22日,淄博蹴鞠俱乐部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前锋门阳加盟淄博蹴鞠。公告全文如下:
“【官宣:新年第一签!强力前锋门阳加盟淄博蹴鞠】
我俱乐部与球员门阳就加盟事项达成一致,新赛季这位前中甲联赛射手将为淄博蹴鞠冲锋陷阵。
门阳,出生于1991年2月20日,身高192厘米,体重90公斤。职业生涯曾于2008-2010年效力于匈牙利FTC足球俱乐部,2010-2011效力于长春亚泰俱乐部,并于2011-2014年在广州富力俱乐部有过中超联赛和亚冠联赛出场经历。随后门阳在2015-2017加盟云南丽江足球俱乐部,在2016赛季帮助球队取得中乙联赛冠军并成功冲入中甲。在2017赛季中甲联赛中门阳交出了19次出场进6球的骄人数据。
身材高大的门阳,不仅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头球优势,同时也具备精湛的射术和不错的脚下技术。我们相信,新赛季身披9号的门阳能大大丰富淄博蹴鞠队的进攻手段,加强得分能力,进而提升球队的整体实力,帮助球队在新赛季中勇创佳绩,为淄博而战!”
18赛季淄博队在中乙联赛中10胜5平11负,排名北区第10。
(Fische)
上城这项“黑科技”巧阻电瓶车推入电梯 人大代表的建议这么快有了结果
“电瓶车禁止入内,电瓶车禁止入内......”近日,只要推着电动车进入电梯,望江东园、西园小区内住宅楼的电梯门就会一直无法关闭,并且厢内会发出语音提示。这波“神奇”的操作让小区的住户们欣喜激动。
其实,这项名为“电瓶车阻车感应系统”的“黑科技”得益于上城区一名人大代表的建议。
望江街道小区人口密度大,人员结构较为复杂,住户电瓶车保有量高。长期以来,受限于规划设计,小区没有足够的充电桩,很多高层住宅居民将电瓶车推进电梯机厢在自家过道充电。
因电瓶车频繁进出电梯,导致电梯的平衡机件损坏,大大缩短电梯的使用寿命,也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威胁着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9年底,区人大代表、浙江浙能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敬东到婺江社区参加“人大代表进社区”活动时,社区、物业、居民代表都提出了关于电瓶车“乘梯上楼充电”带来安全隐患、加快电梯损耗、引发邻里矛盾的管理难题,尤其是社区、物业投入大量人力进行值守劝导,采取巡防搬离的措施进行管控,却始终不能根治。
社区、物业的管理“老大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在小区治理过程中,人的力量固然是主导,但更应该依靠科技支撑,用监控报警的措施筑牢第一道防线。在认真调研记录、多方打听、耐心梳理后,他形成了代表建议。
2020年1月,借着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召开,杨敬东提交了《关于以望江家园东园、西园小区为试点逐步实现望江地区回迁小区加装电梯感应器的建议》,提出以婺江社区望江东园、西园小区(高层住宅19幢,电梯30台)为试点,通过安装电梯感应器来禁止电瓶车进入电梯,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整个望江街道逐步实行电梯感应器的加装。
4月,上城区召开建议办理工作专题会,形成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方案。经确定,该建议由上投集团为主办方、望江街道作为会办方进行办理。
代表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上投集团、望江街道就此专门联系杨敬东听取建议,并专题研究解决该问题。杨敬东也将调研了解到社区居民的一些合理建议,如在安装前提前发布告示,以便居民能及时把家里电瓶车转移到楼下;阻挡器安装完毕后,务必要做好调试工作,以免误动或者拒动;考虑到阻挡器全部安装到位后,楼下停放的电瓶车数量会有增加,提前安排好停车和充电场所等,告知了承办单位,以供参考。
6月初,阻车感应系统在望江东园42幢启动试点,杨敬东十分关心,专门询问社区阻车系统的落地运行情况。“系统的相关元件已藏在了脚底下和厢内,一旦电瓶车进入电梯,摄像头就会检测到,开门按钮保持常亮状态,电梯门也不会关。”物业有关负责人说,相比第一套系统停留十几秒时间后就关闭电梯门,新系统执行更高效。
上投集团也采纳了代表和居民的意见,要求物业专门在小区各单元楼门口划出电动车停放区,住宅楼的负一楼也集中安装了26台电动车智能充电桩,可同时满足260辆电瓶车充电。另外,充电桩每隔2米的天花板上放置独立式烟雾报警器和悬挂式灭火器,防止发生电动车自燃着火情况。有了这三道防线,电瓶车充电变得更加安心。
截至6月底,婺江社区19幢高层住宅内的30台电梯全部安装了这项“黑科技”,长期困扰社区、物业的电瓶车“乘梯上楼充电屡禁不止”的管理难题至此破解。接下来,杨敬东也将和街道、社区、物业共同商议、制定管理办法,确保感应系统的正常使用和维护,为小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正阳门下》9年过去,演员差距大,女主角沉了,男配成一线大腕
年代剧,一直都是国产电视剧不可或缺的“一盘菜”。
从《闯关东》《北风那个吹》,到《父母爱情》《人世间》,它们讲述着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变迁,每一部都能引发全社会的热议。
皮哥挺认同一句话,上了年纪的人看年代剧是为了怀旧,年轻人看年代剧是看个新鲜,图个热闹。
在皮哥看来,一部年代剧用不用心,很大程度上要看场景是否还原年代。
比如《父母爱情》为了拍农村的戏份,剧组专门在海岛上搭建了一个小渔村;《人世间》里的“光字片”完全都是人工搭建,石子路的青苔、泥泞颠簸的街道等细节,都得到近乎完美的还原。
同样拍摄于2013年的年代剧《正阳门下》,为了年代氛围的真实感也是煞费周折。
由于导演刘家成坚持要实景拍摄,摄制组跑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寻找那些具有年代感的胡同和四合院。
斑驳掉皮的院墙,幽深静谧的胡同,《正阳门下》的场景让观众很快就置身于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市井里。
但《正阳门下》的成功靠的不仅是场景的真实,更离不开剧中一众实力派演员的精彩表演。
今天皮哥就和各位聊聊剧中11位主要演员,他们中有的打响名声跻身一线,有的至今仍籍籍无名甚至就此沉寂。
1、郝金明(饰:苏萌大舅)
剧中郝金明饰演苏萌的舅舅,一个做古董生意的商人,为人势利爱慕虚荣,总爱出些馊主意,也多次阻挠韩春明和苏萌走到一起。
除了在剧中的角色,郝金明在《正阳门下》这部剧里还有两个重要身份。
首先,郝金明是这部剧的制片人;其次,郝金明也是这部剧诞生的最大功臣之一。
其实本剧的导演刘家成原本想拍《情满四合院》,但剧本写完了却没人看好,这让刘家成陷入迷茫和无助中。
直到刘家成偶然听郝金明提起他当年下海经商的创业经历,这让刘家成突然萌生出一个灵感:郝金明的故事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精彩的电视剧!
于是他便以郝金明的故事为蓝本创作出本剧的男主角韩春明,并找来郝金明当制片人坐镇,《正阳门下》这部戏得以问世。
和剧中角色完全相反,郝金明不仅是非常成功的商人,更是热衷于公益的慈善家。
多年来,郝金明一直致力于寻回海外流失的中国文物,同时他还在北京开了一家私人博物馆,门票收入也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
后来郝金明又和刘家成导演合作了《正阳门下小女人》,而“正阳门下”系列的第三部如今也已经提上日程。
2、朱亚文(饰:韩春明)
朱亚文饰演的“五子哥”韩春明,他的不少故事都是参照了这部剧的制片人郝金明的真实经历。
因为不会弹钢琴遭到嘲笑,对于古董的痴迷,几次下海经商最终以房地产起家,韩春明的这些遭遇都是郝金明亲身经历的故事。
正是基于真实原型的塑造,让朱亚文的表演更具信服力,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欢。
表面上调皮捣蛋油嘴滑舌的韩春明,其实是个重情重义的男人,对待爱情也非常执着忠诚。
还记得剧中他那句“只要你苏萌一天没主,哥们儿就一直单着”,这句情话一说出口就“苏倒”无数观众,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怦然心动。
生活中的朱亚文也被不少粉丝称为“行走的荷尔蒙”,无论是声音还是形象都散发着一种成熟男性的魅力。
朱亚文的父亲是检察官,母亲是大学老师,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培养出了朱亚文日后沉稳低调又自信阳光的个性。
北电毕业后,朱亚文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在《闯关东》中饰演朱家老二朱传武,以瘦高壮实、叛逆不羁的形象迅速打响了名声。
正是从《闯关东》开始,朱亚文用不同的硬汉形象征服了无数观众。
比如《远去的飞鹰》《红高粱》等剧里,他都是充满血性的、野性粗犷的汉子。
而《我的法兰西岁月》里的周恩来,《长津湖》里的梅生等角色,在军人形象之外又多了几分儒雅气质,一展硬汉的温柔与细腻。
更为难得的是,尽管朱亚文成名多年却能洁身自好没有绯闻八卦,专心经营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2013年,朱亚文和相恋多年的沈佳妮结婚,如今已经有两个女儿,一家四口的小日子其乐融融。
3、边潇潇(饰:苏萌)
剧中边潇潇饰演的苏萌和韩春明是青梅竹马,个性直爽口齿伶俐,最终历经坎坷和韩春明走到了一起。
虽然是剧中的女主角,还是朱亚文的官配CP,但这部剧播出后苏萌的角色却招来不少非议。
首先是苏萌这个角色的人设不讨喜:太过自私霸道,不懂得考虑他人感受,这种大小姐的派头非常败坏观众的好感;
其次边潇潇的诠释也不够到位,身为山西人的边潇潇,无论是京腔还是形象都没有展现出一个“北京大妞”的气质和韵味。
早在大二那年,边潇潇就在电影《荷香》中担任女主角,大三又和邓超、潘虹合作出演《大汉天子》,起点并不低。
但之后同为北电同学的贾乃亮、王珞丹等人发展迅速,反而出名最早的边潇潇却发展平庸,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
2012年,事业没有太大起色的边潇潇,却因为“插刀教”事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首先是边潇潇在社交媒体上爆出和她一同拍戏的印小天动手打她,消息一出不少演员纷纷声援边潇潇,印小天一度人设崩塌,之后数年都没有起色。
后来通过监控证明这起打人事件纯属无中生有,闹剧平息后边潇潇的声誉也大受打击。
此后边潇潇尽管也出演了不少影视剧,但都没有引起多少反响,很多人对她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当年的《正阳门下》。
如今边潇潇结婚多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重心似乎已经放在了家庭中,就连社媒也很少更新。
在不久前的直播中,边潇潇也主动谈到了这一话题,解释自己并不是没有戏约,只是为了照顾孩子暂时没有拍戏。
很显然边潇潇还是想回归到演员这一身份上,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直播过程中评论区充斥着各种难听的言论,比如形容她是“改变天哥一生的女人”。
似乎只要她仍旧以公众人物的身份出现,这些骂声就会伴随着她的人生。
4、朱铁(饰:程建军)
程建军最初是韩春明的好哥们,但随着后来爱情、利益等种种冲突导致两人反目。
表面上正人君子的模样,背地里却抓住任何机会对韩春明使绊子,朱铁把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拿捏得非常精准。
其实早在2002年,刚在演艺圈站稳脚跟的程建军也是凭借一个反派角色打开了知名度。
这就是《金粉世家》里的大公子金凤举,一个喜欢拈花惹草的感情骗子,斯文败类的气质被朱铁演绎得淋漓尽致。
和荧幕上的这些反派恰恰相反,生活中的朱铁性格沉稳踏实,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朱铁从小就懂事肯干,这种性格也带到日后的演员生涯中。
2010年,朱铁和身为中学美术老师的圈外女友结婚,第二年又有了一个女儿,如今女儿也已经快到了读初中的年纪。
家庭圆满的朱铁事业也是蒸蒸日上,近几年参演了不少热播剧,《大江大河》《清平乐》《小欢喜》等都有他的精彩表演。
5、倪大红(饰:关大爷)
剧中倪大红饰演的关大爷因为是九门提督的后人,因而也有了“九门提督”的称呼,这也是全剧最精彩的角色之一。
拿着蒲扇,提着酒瓶,在胡同里悠闲自在地哼着小曲,这个有些自我、有些毒舌的老爷子在剧中贡献了不少名场面。
尤其是“死而复生”的那场戏,轮椅上的关大爷看着争夺家产的儿子儿媳,感慨着“我难受,我想早点死”,让人瞬间泪目。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倪大红似乎从来没年轻过。
《大明王朝1566》里的严嵩,《都挺好》里的苏大强,观众所熟悉的倪大红,几乎都是以老爷子的形象出现。
在皮哥看来,倪大红的形象是让他早早迈入了“老年”行列的重要原因。
当年考中戏时,倪大红就是因为形象不突出而落榜,22岁那年才如愿考上中戏。
由于长相比较老成,倪大红在上学期间基本都是演爷爷、爸爸等上了年纪的角色,这也奠定了日后倪大红在大银幕的主要形象。
大三那年倪大红被谢晋看中,出演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虽然戏份不多但也成为他演艺道路的敲门砖。
但此后倪大红一直不温不火,直到46岁时接连出演《乔家大院》《大明王朝1566》等剧开始有了一定名气,算得上大器晚成了。
2019年,倪大红凭借《都挺好》一炮走红,此后戏约也越来越多,成为演艺圈的“叔圈顶流”。
如今倪大红有多部影视作品等待上映,期待他之后的作品。
6、李光复(饰:破烂侯)
因为做着收破烂的行当,李光复的角色因而也得名“破烂侯”。
虽然衣着破烂生活窘迫,但心高气傲的破烂侯谁都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也是得理不饶人。
但他其实是个刀子嘴豆腐心,谁有困难必须得帮一把,所以不少人也把破烂侯看作当代社会的一名大侠。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李光复非常精准地拿捏住了老北京人的气态神韵,尤其那口地道的北京话一出来,精气神自然也就出来了。
拍摄期间李光复也成了剧组的顾问,这句话用北京话应该怎么说,老北京人有什么规矩,他比谁都清楚。
除了演员这一身份,李光复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少有人知,那就是京城的“富二代”。
李光复生于1946年,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早已是腰缠万贯的富商,一家人住在一个360多平的四合院里,这个院子也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要知道这样一个气派的四合院,放在今天绝对是价值连城,所以这也成了李光复最引以为豪的“传家宝”。
但在李光复11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突遭变故的他没有了父亲的依靠开始自己闯荡打拼。
1959年,13岁的李光复考入北京人艺,由此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
90年代李光复转型影视演员,但直到近几年,年逾古稀的他才算真正被观众熟知。
《人民的名义》里的郑西坡,《正阳门下小女人》里的片儿爷,《人世间》里的明部长,这些个性洒脱鲜明的角色都在李光复的演绎下跃然于荧幕。
戏外李光复的生活也十分美满:和妻子走过几十年仍旧恩爱,儿子是圈内声誉颇高的大律师,他也算得上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了。
7、李野萍(饰:韩母)
剧中韩春明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母亲,精打细算的她勤俭持家,独自一人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
听说韩春明花了自己一天的工分钱买书喝酒,母亲眼神里满是心疼,开始盘算起最近家里的花费。
但数落完她还是把钱给了儿子,欲言又止的动作和眼里的疼爱之情,把这个生动的母亲形象马上立住了。
对于李野萍,很多人都知道她是李幼斌的姐姐。
李野萍是家里的大姐,当年父母离婚后,她和李幼斌跟着父亲一起生活。
后来她考入了县里的文工团,之后又得到雷恪生的赏识成为国家话剧院的演员。
此后李野萍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90年代才开始进入影视圈发展,在一些影视剧中出演配角。
很多观众第一次认识李野萍,是在电视剧《中国式关系》里霸道不讲理的丈母娘,让人看得又可气又可笑。
如今已经60多岁的李野萍仍活跃在表演的第一线,享受着表演带给自己的满足。
8、陈思斯(饰:孟小杏)
陈思斯在剧中的戏份虽然不多,但却把这个性格爽朗泼辣、心思单纯的女性给演活了。
从一开场孟小杏就通过“买汽水”和“偷吃苹果”两场戏,把她的大大咧咧和口无遮拦传达给了观众。
有不少网友看过这部剧后也在说,这是陈思斯继《甄嬛传》的曹贵人后最好的一个角色。
2011年,一部《甄嬛传》捧红了多少女演员,其中就包括陈思斯饰演的曹贵人。
心机深沉而又八面玲珑,寄人篱下又心有不甘的曹贵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甄嬛传》让陈思斯被观众熟知,但同时也奠定了她此后在荧幕上的“坏女人”形象。
生活中的陈思斯为人十分低调,除了拍戏,鲜有消息传出。
9、张晶晶(饰:蔡晓丽)
剧中的蔡晓丽可以说是除了程建军之外,最让人爱不起来的一个角色。
一开始她对韩春明怀有爱意,但在遭到拒绝后因爱生恨,开始不择手段的报复,生活也过得相当落魄。
截然相反,戏外饰演蔡晓丽的张晶晶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学霸:北电表演系毕业后,张晶晶又考上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
不仅如此,张晶晶也堪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对很多行当都非常擅长。
除了演戏,张晶晶学过几年体操,唱过四年美声,也在凤凰卫视做过一段时间的主持人。
16岁那年,张晶晶主演了日本的电影《杨贵妃》,还获得了日本电影新秀奖,这也促使她走上演员的道路,随即报考了北电并被录取。
毕业后张晶晶也缔造了不少经典的古装角色,比如《康熙王朝》里的红玉,《德龄公主》里的德龄都深受观众喜爱。
除了古装角色,张晶晶也出演过《走西口》《大院子女》《上将洪学智》等现代剧,但可惜的是始终没有红起来。
10、杨立新(饰:杨书记)
杨立新在剧中饰演小清河的杨书记,按照戏份来说他是排名在朱亚文、倪大红、朱铁、李光复后的男5号,虽戏份不多但确实把老干部的精气神诠释得非常到位。
1974年,18岁的杨立新陪着朋友到北京剧团面试,却阴差阳错被考官看中进入北京人艺。
八九十年代随着电视剧的迅速发展,杨立新也开始接拍一些影视作品,这就包括让他得到大众关注度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
在《我爱我家》火遍全国后,“贾治国”一度成为杨立新的另外一个名字,他经常走在街上被人问是不是贾治国,这让一向低调的杨立新非常苦恼。
《我爱我家》之后,杨立新成为很多影视剧的“黄金配角”,20多年里他饰演过不少深入人心的角色,特别是近几年《正阳门下》《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剧的干部形象更是特别生动真实。
对于表演的热爱也影响到了杨立新的儿子杨玏,所以他选择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习戏剧,跟随父亲走上了演员的道路。
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杨玏也在演艺圈有了一席之地,2020年凭借《三十而已》中饰演的陈屿一夜大火,成功跻身于一线男演员行列。
不得不说杨玏不仅遗传了父亲的表演“基因”,其低调做人、专注表演的态度同样深得杨立新真传,父子俩堪称是演艺圈的楷模。
11、李文玲(饰:苏萌奶奶)
作为演艺圈的“奶奶专业户”,李文玲在本剧中饰演苏萌的奶奶,一个爱贪小便宜又自视甚高的老人,苏萌的为人处事受到奶奶的影响很大。
除了本剧,李文玲在《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等剧中也出演了各具特色的奶奶形象,得到观众的高度认可。
李文玲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对艺术尤其是电影从小就有浓厚的兴趣。
1960年,李文玲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后来又分配到了铁路文工团。
读书期间,她认识了在中戏上学的邹赫威,并于1969年结婚,如今夫妻俩已经走过50多个年头。
1983年,李文玲凭借电视剧《四世同堂》里爱慕虚荣的胖菊子一角进入观众视野,成功跨界到影视圈。
但李文玲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话剧,而是以话剧为主偶尔接拍影视作品,直到上了年纪之后才全心投入影视剧拍摄。
受到李文玲影响,她的女儿邹佡也走上电影的道路成为一名导演,如今已经和英皇电影签约。
可以看到,以上11位演员只有朱亚文和倪大红跻身一线,女主角红得快,沉得也快,让人惋惜,其他几位演员都是不温不火的状态。
不过,在皮哥看来,名气绝不代表一切,唯有“演技”才是对演员两字最好的诠释,能有一个让观众认可,记得住的角色,才是最值得一个演员骄傲的。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正阳门下》9年过去,演员差距大,女主角沉了,男配成一线大腕
年代剧,一直都是国产电视剧不可或缺的“一盘菜”。
从《闯关东》《北风那个吹》,到《父母爱情》《人世间》,它们讲述着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变迁,每一部都能引发全社会的热议。
皮哥挺认同一句话,上了年纪的人看年代剧是为了怀旧,年轻人看年代剧是看个新鲜,图个热闹。
在皮哥看来,一部年代剧用不用心,很大程度上要看场景是否还原年代。
比如《父母爱情》为了拍农村的戏份,剧组专门在海岛上搭建了一个小渔村;《人世间》里的“光字片”完全都是人工搭建,石子路的青苔、泥泞颠簸的街道等细节,都得到近乎完美的还原。
同样拍摄于2013年的年代剧《正阳门下》,为了年代氛围的真实感也是煞费周折。
由于导演刘家成坚持要实景拍摄,摄制组跑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寻找那些具有年代感的胡同和四合院。
斑驳掉皮的院墙,幽深静谧的胡同,《正阳门下》的场景让观众很快就置身于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市井里。
但《正阳门下》的成功靠的不仅是场景的真实,更离不开剧中一众实力派演员的精彩表演。
今天皮哥就和各位聊聊剧中11位主要演员,他们中有的打响名声跻身一线,有的至今仍籍籍无名甚至就此沉寂。
1、郝金明(饰:苏萌大舅)
剧中郝金明饰演苏萌的舅舅,一个做古董生意的商人,为人势利爱慕虚荣,总爱出些馊主意,也多次阻挠韩春明和苏萌走到一起。
除了在剧中的角色,郝金明在《正阳门下》这部剧里还有两个重要身份。
首先,郝金明是这部剧的制片人;其次,郝金明也是这部剧诞生的最大功臣之一。
其实本剧的导演刘家成原本想拍《情满四合院》,但剧本写完了却没人看好,这让刘家成陷入迷茫和无助中。
直到刘家成偶然听郝金明提起他当年下海经商的创业经历,这让刘家成突然萌生出一个灵感:郝金明的故事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精彩的电视剧!
于是他便以郝金明的故事为蓝本创作出本剧的男主角韩春明,并找来郝金明当制片人坐镇,《正阳门下》这部戏得以问世。
和剧中角色完全相反,郝金明不仅是非常成功的商人,更是热衷于公益的慈善家。
多年来,郝金明一直致力于寻回海外流失的中国文物,同时他还在北京开了一家私人博物馆,门票收入也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
后来郝金明又和刘家成导演合作了《正阳门下小女人》,而“正阳门下”系列的第三部如今也已经提上日程。
2、朱亚文(饰:韩春明)
朱亚文饰演的“五子哥”韩春明,他的不少故事都是参照了这部剧的制片人郝金明的真实经历。
因为不会弹钢琴遭到嘲笑,对于古董的痴迷,几次下海经商最终以房地产起家,韩春明的这些遭遇都是郝金明亲身经历的故事。
正是基于真实原型的塑造,让朱亚文的表演更具信服力,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欢。
表面上调皮捣蛋油嘴滑舌的韩春明,其实是个重情重义的男人,对待爱情也非常执着忠诚。
还记得剧中他那句“只要你苏萌一天没主,哥们儿就一直单着”,这句情话一说出口就“苏倒”无数观众,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怦然心动。
生活中的朱亚文也被不少粉丝称为“行走的荷尔蒙”,无论是声音还是形象都散发着一种成熟男性的魅力。
朱亚文的父亲是检察官,母亲是大学老师,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培养出了朱亚文日后沉稳低调又自信阳光的个性。
北电毕业后,朱亚文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在《闯关东》中饰演朱家老二朱传武,以瘦高壮实、叛逆不羁的形象迅速打响了名声。
正是从《闯关东》开始,朱亚文用不同的硬汉形象征服了无数观众。
比如《远去的飞鹰》《红高粱》等剧里,他都是充满血性的、野性粗犷的汉子。
而《我的法兰西岁月》里的周恩来,《长津湖》里的梅生等角色,在军人形象之外又多了几分儒雅气质,一展硬汉的温柔与细腻。
更为难得的是,尽管朱亚文成名多年却能洁身自好没有绯闻八卦,专心经营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2013年,朱亚文和相恋多年的沈佳妮结婚,如今已经有两个女儿,一家四口的小日子其乐融融。
3、边潇潇(饰:苏萌)
剧中边潇潇饰演的苏萌和韩春明是青梅竹马,个性直爽口齿伶俐,最终历经坎坷和韩春明走到了一起。
虽然是剧中的女主角,还是朱亚文的官配CP,但这部剧播出后苏萌的角色却招来不少非议。
首先是苏萌这个角色的人设不讨喜:太过自私霸道,不懂得考虑他人感受,这种大小姐的派头非常败坏观众的好感;
其次边潇潇的诠释也不够到位,身为山西人的边潇潇,无论是京腔还是形象都没有展现出一个“北京大妞”的气质和韵味。
早在大二那年,边潇潇就在电影《荷香》中担任女主角,大三又和邓超、潘虹合作出演《大汉天子》,起点并不低。
但之后同为北电同学的贾乃亮、王珞丹等人发展迅速,反而出名最早的边潇潇却发展平庸,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
2012年,事业没有太大起色的边潇潇,却因为“插刀教”事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首先是边潇潇在社交媒体上爆出和她一同拍戏的印小天动手打她,消息一出不少演员纷纷声援边潇潇,印小天一度人设崩塌,之后数年都没有起色。
后来通过监控证明这起打人事件纯属无中生有,闹剧平息后边潇潇的声誉也大受打击。
此后边潇潇尽管也出演了不少影视剧,但都没有引起多少反响,很多人对她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当年的《正阳门下》。
如今边潇潇结婚多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重心似乎已经放在了家庭中,就连社媒也很少更新。
在不久前的直播中,边潇潇也主动谈到了这一话题,解释自己并不是没有戏约,只是为了照顾孩子暂时没有拍戏。
很显然边潇潇还是想回归到演员这一身份上,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直播过程中评论区充斥着各种难听的言论,比如形容她是“改变天哥一生的女人”。
似乎只要她仍旧以公众人物的身份出现,这些骂声就会伴随着她的人生。
4、朱铁(饰:程建军)
程建军最初是韩春明的好哥们,但随着后来爱情、利益等种种冲突导致两人反目。
表面上正人君子的模样,背地里却抓住任何机会对韩春明使绊子,朱铁把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拿捏得非常精准。
其实早在2002年,刚在演艺圈站稳脚跟的程建军也是凭借一个反派角色打开了知名度。
这就是《金粉世家》里的大公子金凤举,一个喜欢拈花惹草的感情骗子,斯文败类的气质被朱铁演绎得淋漓尽致。
和荧幕上的这些反派恰恰相反,生活中的朱铁性格沉稳踏实,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朱铁从小就懂事肯干,这种性格也带到日后的演员生涯中。
2010年,朱铁和身为中学美术老师的圈外女友结婚,第二年又有了一个女儿,如今女儿也已经快到了读初中的年纪。
家庭圆满的朱铁事业也是蒸蒸日上,近几年参演了不少热播剧,《大江大河》《清平乐》《小欢喜》等都有他的精彩表演。
5、倪大红(饰:关大爷)
剧中倪大红饰演的关大爷因为是九门提督的后人,因而也有了“九门提督”的称呼,这也是全剧最精彩的角色之一。
拿着蒲扇,提着酒瓶,在胡同里悠闲自在地哼着小曲,这个有些自我、有些毒舌的老爷子在剧中贡献了不少名场面。
尤其是“死而复生”的那场戏,轮椅上的关大爷看着争夺家产的儿子儿媳,感慨着“我难受,我想早点死”,让人瞬间泪目。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倪大红似乎从来没年轻过。
《大明王朝1566》里的严嵩,《都挺好》里的苏大强,观众所熟悉的倪大红,几乎都是以老爷子的形象出现。
在皮哥看来,倪大红的形象是让他早早迈入了“老年”行列的重要原因。
当年考中戏时,倪大红就是因为形象不突出而落榜,22岁那年才如愿考上中戏。
由于长相比较老成,倪大红在上学期间基本都是演爷爷、爸爸等上了年纪的角色,这也奠定了日后倪大红在大银幕的主要形象。
大三那年倪大红被谢晋看中,出演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虽然戏份不多但也成为他演艺道路的敲门砖。
但此后倪大红一直不温不火,直到46岁时接连出演《乔家大院》《大明王朝1566》等剧开始有了一定名气,算得上大器晚成了。
2019年,倪大红凭借《都挺好》一炮走红,此后戏约也越来越多,成为演艺圈的“叔圈顶流”。
如今倪大红有多部影视作品等待上映,期待他之后的作品。
6、李光复(饰:破烂侯)
因为做着收破烂的行当,李光复的角色因而也得名“破烂侯”。
虽然衣着破烂生活窘迫,但心高气傲的破烂侯谁都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也是得理不饶人。
但他其实是个刀子嘴豆腐心,谁有困难必须得帮一把,所以不少人也把破烂侯看作当代社会的一名大侠。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李光复非常精准地拿捏住了老北京人的气态神韵,尤其那口地道的北京话一出来,精气神自然也就出来了。
拍摄期间李光复也成了剧组的顾问,这句话用北京话应该怎么说,老北京人有什么规矩,他比谁都清楚。
除了演员这一身份,李光复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少有人知,那就是京城的“富二代”。
李光复生于1946年,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早已是腰缠万贯的富商,一家人住在一个360多平的四合院里,这个院子也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要知道这样一个气派的四合院,放在今天绝对是价值连城,所以这也成了李光复最引以为豪的“传家宝”。
但在李光复11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突遭变故的他没有了父亲的依靠开始自己闯荡打拼。
1959年,13岁的李光复考入北京人艺,由此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
90年代李光复转型影视演员,但直到近几年,年逾古稀的他才算真正被观众熟知。
《人民的名义》里的郑西坡,《正阳门下小女人》里的片儿爷,《人世间》里的明部长,这些个性洒脱鲜明的角色都在李光复的演绎下跃然于荧幕。
戏外李光复的生活也十分美满:和妻子走过几十年仍旧恩爱,儿子是圈内声誉颇高的大律师,他也算得上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了。
7、李野萍(饰:韩母)
剧中韩春明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母亲,精打细算的她勤俭持家,独自一人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
听说韩春明花了自己一天的工分钱买书喝酒,母亲眼神里满是心疼,开始盘算起最近家里的花费。
但数落完她还是把钱给了儿子,欲言又止的动作和眼里的疼爱之情,把这个生动的母亲形象马上立住了。
对于李野萍,很多人都知道她是李幼斌的姐姐。
李野萍是家里的大姐,当年父母离婚后,她和李幼斌跟着父亲一起生活。
后来她考入了县里的文工团,之后又得到雷恪生的赏识成为国家话剧院的演员。
此后李野萍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90年代才开始进入影视圈发展,在一些影视剧中出演配角。
很多观众第一次认识李野萍,是在电视剧《中国式关系》里霸道不讲理的丈母娘,让人看得又可气又可笑。
如今已经60多岁的李野萍仍活跃在表演的第一线,享受着表演带给自己的满足。
8、陈思斯(饰:孟小杏)
陈思斯在剧中的戏份虽然不多,但却把这个性格爽朗泼辣、心思单纯的女性给演活了。
从一开场孟小杏就通过“买汽水”和“偷吃苹果”两场戏,把她的大大咧咧和口无遮拦传达给了观众。
有不少网友看过这部剧后也在说,这是陈思斯继《甄嬛传》的曹贵人后最好的一个角色。
2011年,一部《甄嬛传》捧红了多少女演员,其中就包括陈思斯饰演的曹贵人。
心机深沉而又八面玲珑,寄人篱下又心有不甘的曹贵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甄嬛传》让陈思斯被观众熟知,但同时也奠定了她此后在荧幕上的“坏女人”形象。
生活中的陈思斯为人十分低调,除了拍戏,鲜有消息传出。
9、张晶晶(饰:蔡晓丽)
剧中的蔡晓丽可以说是除了程建军之外,最让人爱不起来的一个角色。
一开始她对韩春明怀有爱意,但在遭到拒绝后因爱生恨,开始不择手段的报复,生活也过得相当落魄。
截然相反,戏外饰演蔡晓丽的张晶晶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学霸:北电表演系毕业后,张晶晶又考上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
不仅如此,张晶晶也堪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对很多行当都非常擅长。
除了演戏,张晶晶学过几年体操,唱过四年美声,也在凤凰卫视做过一段时间的主持人。
16岁那年,张晶晶主演了日本的电影《杨贵妃》,还获得了日本电影新秀奖,这也促使她走上演员的道路,随即报考了北电并被录取。
毕业后张晶晶也缔造了不少经典的古装角色,比如《康熙王朝》里的红玉,《德龄公主》里的德龄都深受观众喜爱。
除了古装角色,张晶晶也出演过《走西口》《大院子女》《上将洪学智》等现代剧,但可惜的是始终没有红起来。
10、杨立新(饰:杨书记)
杨立新在剧中饰演小清河的杨书记,按照戏份来说他是排名在朱亚文、倪大红、朱铁、李光复后的男5号,虽戏份不多但确实把老干部的精气神诠释得非常到位。
1974年,18岁的杨立新陪着朋友到北京剧团面试,却阴差阳错被考官看中进入北京人艺。
八九十年代随着电视剧的迅速发展,杨立新也开始接拍一些影视作品,这就包括让他得到大众关注度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
在《我爱我家》火遍全国后,“贾治国”一度成为杨立新的另外一个名字,他经常走在街上被人问是不是贾治国,这让一向低调的杨立新非常苦恼。
《我爱我家》之后,杨立新成为很多影视剧的“黄金配角”,20多年里他饰演过不少深入人心的角色,特别是近几年《正阳门下》《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剧的干部形象更是特别生动真实。
对于表演的热爱也影响到了杨立新的儿子杨玏,所以他选择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习戏剧,跟随父亲走上了演员的道路。
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杨玏也在演艺圈有了一席之地,2020年凭借《三十而已》中饰演的陈屿一夜大火,成功跻身于一线男演员行列。
不得不说杨玏不仅遗传了父亲的表演“基因”,其低调做人、专注表演的态度同样深得杨立新真传,父子俩堪称是演艺圈的楷模。
11、李文玲(饰:苏萌奶奶)
作为演艺圈的“奶奶专业户”,李文玲在本剧中饰演苏萌的奶奶,一个爱贪小便宜又自视甚高的老人,苏萌的为人处事受到奶奶的影响很大。
除了本剧,李文玲在《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等剧中也出演了各具特色的奶奶形象,得到观众的高度认可。
李文玲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对艺术尤其是电影从小就有浓厚的兴趣。
1960年,李文玲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后来又分配到了铁路文工团。
读书期间,她认识了在中戏上学的邹赫威,并于1969年结婚,如今夫妻俩已经走过50多个年头。
1983年,李文玲凭借电视剧《四世同堂》里爱慕虚荣的胖菊子一角进入观众视野,成功跨界到影视圈。
但李文玲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话剧,而是以话剧为主偶尔接拍影视作品,直到上了年纪之后才全心投入影视剧拍摄。
受到李文玲影响,她的女儿邹佡也走上电影的道路成为一名导演,如今已经和英皇电影签约。
可以看到,以上11位演员只有朱亚文和倪大红跻身一线,女主角红得快,沉得也快,让人惋惜,其他几位演员都是不温不火的状态。
不过,在皮哥看来,名气绝不代表一切,唯有“演技”才是对演员两字最好的诠释,能有一个让观众认可,记得住的角色,才是最值得一个演员骄傲的。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我的几位中文系恩师
作者:许文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退休教师)
曾在边远省份一所高校教书,20世纪80年代,有幸得到来北京大学进修的机会,于是前前后后几十年,结识了北京高校中文系几位师长。虽然我从未敢自称是他们的学生,但先生们的教诲和风采却一刻未能忘,总想付诸笔墨。几位先生的学术成果与思想精髓早有他们的高徒付诸各类报刊,无须我置喙,这里就描几笔侧影吧。
谢冕郭红松绘
谢冕老师,您咋不老?
几年前的一个正午,中国美术馆十字路口,马路对面一个人正走在通往沙滩方向的五四大街上,红光满面,步履矫健,这不是谢冕老师吗?我很想跑过去与老师打招呼,忽又觉不妥,老师是从一个会议上出来?还是去赶往另一个聚会?看那匆匆的脚步,还是不要打扰了。我遥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突然觉得,也许这独自前行的身影,才是谢冕老师的常态。
我忆起1986年那个春节,正是诗坛“三个崛起”被搅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趁回京探母的机会去拜望谢冕老师,老师说:“这个春节过得很清净。”我愕然无语,又颇能理解地看着谢老师,是啊,趋利避害,人之本性,当天空黑云压下时,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自是躲避。于是,谢老师有了难得的清净,躲开喧嚣也躲开了虚伪和繁杂。祸兮福兮?静潭深流,先生的思绪在那一段安静的环境中激烈地碰撞。不久,人们又一次见到了先生智慧的井喷,那从不见疲倦的身影又活跃在大大小小的会议和聚会上。他主持了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激活当代文艺批评,这些年,又组织编写了《中国新诗总论》等几套关于百年新诗的丛书,还一连出版了几本著作。
一次会议间隙,几个与会者围着谢老师在花园小径散步,周遭草青树碧,时令不对见不到花。一行人说说笑笑,忽觉有淡淡花香袭来,有人说是栀子花香,有人猜测是茉莉花香,也有人说不对,像玫瑰花香,独谢老师不语。大家东张西望,眼前仍是一片青碧,见不到娇红嫩紫,疑惑间,有敏感者觉得那香氛来自身后,齐转身,落在后面的谢老师忽然伸出手,掌心中,赫然躺着一个小小的香水瓶,众人认出这是宾馆为客人们预备的,笑闹声中,谢老师不无得意地举着这小小的香水瓶转来转去,脸上隐约老顽童的坏笑。一个小物件,便为众人营造出花香四溢的美妙境界,这正是谢老师。处身青年学子间不多言语,总是满怀兴致地看着那些抢着说话的学生,或莞尔首肯,或垂眸凝思,偶尔一句提问,几句解释,三两个字的点燃,便能营造出全新境界。
最早知道谢老师,是看到他和夫人陈素琰发表在《文学评论》上评作家张洁的文章,立刻被充盈于文字中的诗意迷住了,而文中那句“不老的是思想”深印在我的头脑中。当时我以为,写出这样与净美文字的,一定是两个浸润在诗歌中的年轻人。后来我去北大进修,得以结识谢老师。那是1984年,论年龄,谢老师和陈老师都已知天命,可我觉得,那篇文章就是他们夫妻二人自身的写照。三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眼里,谢冕和陈素琰二位师长几乎没有变样,我心中暗自疑惑:谢冕老师,您咋不老?其实细想想,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所骄傲的,不就是具有高级思维吗?思想不老,人便不老。
见到一篇写谢老师的文章,提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涌现的新作品新思潮新现象,会让研究者应接不暇,而谢老师却选择了这个难度大的专业。评者是在赞美老师的知难而进,我却觉得不止如此。谢冕老师说:“当代文学日新月异,是一门不断生长的学科。”我以为,谢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生长”的人,他的天性是接近时时出新、不断变化的时代,选择当代文学做研究对象,初心绝不会是困难与否——尽管谢老师并不缺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正如谢老师那篇文章的标题:《在新的崛起面前》,面对一个“新”字,“辛苦”即是享乐。
谢老师,您怎会老?想起您,眼前就会出现诗中描述的“总是少有闲暇的急匆匆的脚步,总是思考着的皱着的眉宇”(谢冕《永远的校园》)的模样。一位严谨的学者,一位不知疲倦的思想者,一个谢绝冠冕的老顽童,生命长青。
赵祖谟郭红松绘
想起赵祖谟老师,不敢再叫疼
1984年秋,在北京最美的季节,我来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指导教师是赵祖谟。那个年代的进修生是很幸运的,校方像培养研究生一样,根据进修生自己对研究方向的选择,给每个人都配备指导老师,每周见一两次面,学生汇报读书进展情况,老师加以指导。正式拜访赵老师时我内心忐忑,不知该如何与老师交谈。进得赵老师在北大西门蔚秀园的家,普通两居室,没有特别的装修,落座,一杯清茶,温厚的笑脸,爽朗的话语,顿时让我定下心来。老师了解了我的概况,问我是否给《当代文学研究丛刊》投过一篇评论王安忆小说的文章,我羞赧地低下头,赵老师却马上说:“写得不错,我们准备在第三期发表。”我惊讶地抬头看向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老师鼓励我说:“我们欢迎这种重视文本分析的文章。”后来我又告诉赵老师《文艺报》发表了我的一篇小文,赵老师对我肯定后说:《文艺报》反映了1949年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我希望你能耐下心来,把创刊以来的《文艺报》从头看一遍,这样就能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遗憾的是后来我因种种杂事,无法专心完成老师的指导,但老师对我的鼓励却给了我信心。
1985年秋,国家的一切逐渐走上正轨,全国上下都在奋起直追,以弥补荒废的十年。赵老师像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满怀,准备全力投入教学及学术研究,为此他做了一个决定:去医院把困扰自己多年的腰椎问题解决。不料手术失误,刚入不惑的赵老师下肢全然失去知觉,而他的爱人张晓老师刚从外地调回北京,唯一的女儿阳阳只有三四岁。轰然一声大山倒塌,未来也许是无边的黑暗,我无法想象那一段老师度过了怎样的日日夜夜。第二年暑期回京,我立刻去拜望赵老师,老师除了不能站起,仍然是一如过往的精神饱满,坐在堆满书籍杂志的书桌前侃侃而谈:热闹的先锋文学、厚重的寻根文学……每提到一篇当时的热门作品,他都能细述情节分析结构臧否人物,这得是多大的阅读量!正是这样“全力投入”工作,使他没有念念于病痛的困扰。那以后,赵老师不仅主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几次修订了北大中文系当代室几位老师合写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观》,还坚持坐着轮椅去上课,带出来几届研究生。
我是特别愿意听赵老师讲话的,不论是在课堂上讲课,还是两三人闲聊。老师喜欢讲,他拒绝空泛和虚夸,不去说那些教科书上写就的概念,也很少提抽象的理论,只注重美感与直觉。几十年过去了,退休的我将精力转向了创作,因为信任老师对小说敏锐的感知与独到的眼光,我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老师看,老师对于我那本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给予了肯定,认为细节饱满,地域特色鲜明;但对我特别看重的那本家族历史小说却严厉批评,说我过于拘泥于现实中的人物境况,而忽略了文学的典型性。
为了治疗,赵老师住进了养老院,我们几个当年的进修生准备去看望老师,但每次给老师打电话他都会说路太远,你们也不再年轻,就在电话里聊吧。是啊,我们也不再年轻,但每当我因病痛难忍而质询生命的意义时,耳边就会响起老师那清朗洒脱的声音。这是一个做过八次大手术、每日要靠止疼药维持的八旬老人啊!可他总是用淡定的语气回答对自己病情的询问,仿佛疼痛折磨的不是他自身。而一谈起近时期的小说和一些文学现象,语气变得热络,思路仍是那样清晰,记忆十分扎实。
想到老师,我不敢再叫疼。赵老师不仅给我以学业上的指导,更给了我一重人生的启示:无论身外或身内的顺境与挫折,都是生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敬畏生命,便坦然地迎接生命的所有。
刘锡庆郭红松绘
刘锡庆老师,那宽厚的胸膛
写到赵祖谟老师,自然会想起由赵老师为我引荐的另一位先生,已经离世的刘锡庆老师。刘锡庆是北师大中文系教授,以写作学研究以及散文报告文学研究蜚声国内学界。20世纪90年代初,不记得是为了什么,赵老师对我说:“你可以去找找师大的刘锡庆老师。”赵老师随即给刘老师打电话介绍了我。我按老师给我的地址找到刘老师当时在北师大的住处,一座老旧的红砖楼房。师母开了门,厨房似乎是迎着走道,我一进门就看到窄窄的过道对面窗前,半个高大宽厚的背影,似乎在灶前炒菜。我有些意外:这形象与我心中的名校名师似乎不搭界,同时又觉得自己来得真不是时候,便有些尴尬地站在窄小的门厅里。刘老师忙完活走出来,一张笑菩萨的脸,招呼我坐到摆在门厅里的方桌前,翻看我带去的自己的专著与论文。看到《张洁的小说世界》,立刻说:“呃,这本书是你写的?我刚买了一本。”紧接着就说:“你可以给《文学评论》写文章。”我受宠若惊,《文学评论》,多么高大上的杂志,这是搞当代文学研究的人都期望能够在上面见到自己名字的刊物啊。我讷讷地看着眼前这位初次谋面,高大壮硕又慈眉善目的先生,不知该说什么。刘老师当即给《文学评论》编辑打电话,直截了当说了几句,就把电话递给我。自那以后,我连续在《文学评论》上发表了几篇介绍甘肃文学创作的文章,文学界同好关注这个西北偏远省份的文学创作,并认同甘肃作家作品中蕴含的“黄土魂魄”与“天马精神”,刘老师是第一推动人。
前一段从媒体上得知北师大中文系的任洪渊老师也去世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任洪渊以诗名世,后来听说他到了北师大任教,我还颇为惊讶。最近看到任洪渊2018年纪念刘锡庆老师的文章,提到自己当年进北师大得力于刘老师“行事的简洁明快”。刘老师与任洪渊当年曾是北师大同学,但二人并无多少交集,80年代初,任洪渊听到北师大中文系组建当代文学教研室,便动了回母校的心思,可他年过四十,又没有过硬的学历。当他找到负责当代文学教研室的刘锡庆老师后,任洪渊写道:“到了他家里,他坐在书桌前浏览我带来的文学期刊。……品评了几句之后,他说出的话语震动了我:你来吧。中文系需要一个诗人或者作家,改变一下我们这里的气氛。”“改变一下我们这里的气氛”,那还是80年代前期,各高校还没有想到引进作家,刘老师就已经显示出他对国内高校教学秩序的看法和学科建设的远见。
这就是刘锡庆老师,一位真正的师长,热情、宽厚,无私地提携后辈,只看作品和成果,从不认关系。每次见老师之前,我总有些紧张,而一看到那宽厚的身影和那张弥勒佛般的笑脸,就会松弛下来。在《散文一样的中文系》中,任洪渊写道:“我第一眼就看到他明朗的面容,没有什么要掩饰的,也没有什么要张扬的。他的穿着,那么高大魁梧的身材,把那个年代的蓝色中山正装穿得那么休闲,随意,有如性情散文的笔法,那么无主题的主题,无形式的形式。”诗人的语言,准确地描绘出学生眼中的刘锡庆老师。“坐在锡庆面前,谁都能看到他胸襟的明净……有这样明净胸襟的文人,太少了。”
是的,这就是刘锡庆老师,明朗、明快、明净,那宽厚的胸膛里,装着的是一颗没有瑕疵的心。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8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