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豪放”才女:从到画家,用生命告诉你千万别认命
文 | 李晓木 · 主播 | 素年锦时
十点读书签约作者
那一年,她和母亲逛庙会,看见街上有三个打扮艳丽的美丽女人,她们一边吃东西,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笑个不停。
她看呆了,妈妈赶紧拉走并警告她,以后不许看这种不正经的女人。
她口中答应着,却忍不住回头看她们,其中一个女人突然向她微微一笑,表情甜美又忧伤,这个画面在她心灵深处,莫名地定住格,怎么也忘不掉。
直到后来的一天,她才明白,这是命运给她神秘又残酷的暗示啊。
是的,命运没有饶过她,可是,她又何曾饶过命运。
这个十三岁就被卖入青楼,之后却成为传奇女画家的潘玉良,有着怎样沧海桑田的一生?
潘玉良姓陈。
在扬州,陈家算是知名手艺人,丈夫制帽,妻子绣花,由于样式新颖,花式逼真,销量一直很好。
玉良是他们的第二个女儿。人们都说玉良命苦,八字硬,她刚萌生,家中破产,刚落地,父亲和姐姐就相继去世了。
虽说命运之神刻薄它,可是母亲不这么想,她待玉良为珍宝,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玉良的绘画启蒙老师。
因为母亲刺绣需要打画板,玉良就缠着母亲教她打画板。母亲让她去认真观察家里的兰花,然后一笔一笔,一遍一遍地临摹。
玉良对画画的专注,让母亲大为吃惊,她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坐在天井里对着花花草草毫不厌倦的反复临摹,那可是才5岁的小女孩啊。
直到后来,玉良接受了正规的绘画训练之后,才明白,自己那几年的练习有一个很专业的术语,叫写生。
绘画的“童子功”就是从那几年,磨练出来的。
人生事事,充满机缘。人生百相,皆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彼时的玉良并不知道,将来有一天她会以绘画为生。
命运不随人愿,母女相依为命,生活刚有些起色,母亲突然病重撒手人寰,8岁的小玉良孤苦无依,只好投奔赌徒舅舅,改随母姓,张玉良。
母亲的意思再清晰不过,她就是让不争气的弟弟记住,玉良与你同姓,她是你的血脉至亲。
可是玉良妈妈的苦心算是白费了,为了还赌债,他把玉良骗到到芜湖的,卖了两担大米。
在的玉良拒不屈服,曾经逃跑过几十次,而每一次被抓回来,迎接她的都是一顿毒打。
那一段时间,她很让老鸨头疼,甚至使出了最阴毒的一招,叫打猫不打人。把猫放在她的裤裆里,束紧腿脚,用鸡毛帚用力打猫,小猫受痛不过,四处逃窜,尖利的爪子,抓得玉良血肉模糊。
逃跑不成,她又是跳河、又是上吊、又是毁容,束手无策的老鸨只好让玉良暂不接客,去学唱戏。
几年过去,玉良就成了芜湖城最会唱戏的人。
这一日,是命中注定。
新上任一个多月的的海关监督潘赞化和商界朋友应酬。宴会中,忽听一曲《林冲踏雪》:
帽子上红缨沾白雪,身披黑毛兜北风。
枪跳葫芦迈步走,举步苍凉恨满胸。
这茫茫大地何处去,天寒岁暮路徒穷。
潘赞化不禁愣住,心被这种慷慨荒凉的曲调紧紧攫住,不能自拔。
唱曲子的人正是玉良。
所有的爱,大概都发生在一种不经意间的微喜。
潘赞化在那一刻爱上这个厚嘴唇、小眼睛,出身青楼的玉良。
潘赞化听了她的故事,难以想象,世间还有如此勇敢、如此执着的姑娘。那双黑亮的眼睛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力量,是那种让人心悸的力量。
承受了极大的社会压力,把玉良带出青楼,是潘赞化对她做的最美好的事。
1916年的深秋的一天,在上海,潘赞化给玉良买了一条白色的法式长裙,给自己买了一件黑色西装,陈先生是他们的证婚人,两个人的关系,至此,算是真正确定下来了。
新婚之夜她对潘赞化说:“我要把自己的姓改成了先生的姓,我叫潘玉良。”
有如斯知己,潘玉良也一生无憾了。
崭新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潘赞化与其说是丈夫不如说是老师,他每天固定课时教潘玉良读书写字。他发现潘玉良非常的聪明,悟性很强,而且学习非常的专注。
有一天他发现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潘玉良却没有出现,原来她在看隔壁美专教授洪野先生对着美人蕉作画,而太过入神。
洪野让她画,她也不扭捏,看了一会儿美人蕉,就画了出来,潘赞化发现了她的艺术天份,在他的撮合之下,她正式跟着洪野学习绘画。
自从学了绘画,潘玉良改变了好多,她对一切活动都失去了兴趣,注意力开始被一个全新的世界占据了。
每天下午学画两个小时,练习用心到吃饭和睡觉也要省略了一样。
他学画的目的不同于其他太太,只是为了自己成为更漂亮的摆设,或是更时髦的点缀,而是她要通过学画,成为她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
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美专,那是一段睡觉都会笑醒的时光,走在校园里她是让人尊敬的优等生,这里没有人知道,他曾是让人轻贱的风尘女。
这就对了,她已经心满意足的想,这才是一个人应该有的生活。
可是命运并没有打算就此放过她,由于在美专的出众,有好事者专门研究她,终于她的出身,一夜之间传遍校园,一片哗然。
那段时间她厌食、失眠、暴瘦,潘赞化和朋友都劝她退学。她却说:“我绝不退学,那是逃避,我要用自己的方式找回尊严。”
她在一种极大的压力之下,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了,而且还获得了公费去法国留学的资格,虽然她的出身从来没有真正平息过。
她先考到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与徐悲鸿同校。又考到了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最后,她甚至考到了罗马国立美术学院。
那是她人生中最充实的一段时光,简直不疯魔不成活:
我在卧室画素描,常常一画就到天亮,
地板上、墙上,全贴满了我的画,
屋子里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有一次,四个月没有收到家信和补贴。
我饿着肚子画罗马的斗兽场、画威尼斯宫,
我觉得很快乐,我从来没有那么快乐地找到自己。
潘玉良懂得,不管命运如何淬炼,一定要把目光放在成长之处。
不畏过去,不念将来。她不会再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停下,亦不会在开满鲜花的路旁停留。
留学8年之后,潘玉良回国。
这是当时美术界最为轰动的消息。上海美专请她当主任和教授,如果说这是念及曾经的师生情谊而来的职务,那么徐悲鸿聘请她做中央国立美术学院的教授,就是对她能力价值的肯定。
徐悲鸿说:当时的中国画坛,能够称得上画家的人不过三人,其中一个就是潘玉良。
她回国第一次办画展,徐悲鸿为一睹而快,就从边门的书架钻过去,显然一个小迷弟。
后来她没有听潘赞化的意见,一意孤行地举办了《春之歌》个人画展,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禁忌,大家恶语如潮,又把她推向了风口浪尖。
她在国内办的第五次画展,遭人为破坏。《肖像》被扔到展览的另一头,《大中桥畔》被用刀子划出了口子,《壮士头像》虽完好无损的挂在墙上,却更让她觉得刺目,上面赫然被写着:对嫖客的赞歌。
她的心一片冰凉。人性是多么复杂,人心又是多么难测。
还有一次,在学校里,潘玉良听见有人刺耳大骂:“中国人都死光了吗,来让一个婊子来上课。”
她再也忍受不住了,朝着那个人脸上就是一个耳光,说道:“我不会欺负人,但绝不会让人欺辱。”
时代已经变了,潘玉良留学归来,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坦然面对世人,用事业的成功洗刷掉不好的出身。
可是她没料到,世界那么大,留给一个女人的余地却还是那么小。
1937年,借着参加“万国博览会”和举办个人画展的名义,她再次前往法国。
这次回到法国,潘玉良给自己订立了三不原则:
一不加入外国国籍,她觉得自己还会回到中国
二永不卖画,她珍视自己的艺术,不能物化
三永不恋爱,因为这辈子她心里只装得下一个潘赞化
1959年,潘玉良荣获巴黎大学多尔烈奖,这是该奖项第一次授予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在欧洲及日本巡展并屡获大奖,甚至法国一度不允许她的作品出境,她更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卢浮宫的画家。
这个时期的潘玉良,她的艺术创作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成功的确立了自己稳定的个人风格。
就在她计划再一次回国和潘赞化团聚时,潘玉良得到潘赞化离世的消息,悲痛到多日站立不起来。她深觉回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1977年,82岁的潘玉良在巴黎长眠。
小时候的不幸,让她一直都想出人头地。青楼女子的出身,一直让她的人生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下,这些年来他一直都目标明确地做一件事,就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而努力。
她做到了,不管是她的人品还是她的艺术,都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借由诗人的这首《一切》,
献给,永不屈服的,战胜命运的,潘玉良女士。
内容简介
《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由贵州出版集团出品。带人走进风华绝代的女子,解读她们的芳华,学会在优雅中成为自己期待的人。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十点人物志
听免费人物传记和名人故事
-音乐&图片-
背景音乐 |《原来是他》《关于死亡》
图片来源 | 潘赞化作品及《画魂》剧照
-作者-
李晓木,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白天职场,晚上写作,愿我有文,疗愈你心。已出版《千万不要看低自己,没人喜欢尘埃中的你》。欢迎关注公众号:李晓木,也许我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8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素年锦时,十点读书签约主播,朴素的年华,似锦的时光,用声音温暖你每个夜晚。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荔枝播客:素年锦时FM(ID:fm186458),新浪微博:@主播素年锦时。欢迎下载十点读书App,搜索“素年锦时”关注主播十点号,收听素年锦时为你朗读的专属美文。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
10天陪你读完《小王子》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
☟下载十点读书App,与250万人一起打卡共读
“宁当笨妇,不当怨妇”,过来人总结的八字教训,值得宝妈学习
文|秘籍君
前段时间和一老友重聚,没想到上大学时文艺范十足的她,在有了娃之后竟然成了十足的怨妇。听她聊天,十句里面有九句是抱怨娃爸的,整个人散发出来的幽怨气质三米外都能感受得到。送走她之后我十分感慨。当初我们在大学开“卧谈会”时,觉得最不会向世俗低头的就是她了,结婚生娃后一定会过得知性惹人羡。没想到她这么通透玲珑的一个人,也能被孩子和家庭折磨成另外一副样子。
有了娃之后发现,如何当妈妈真是一门学问。一样的家庭条件,有人能把日子过得融洽和美,有人却能把日子过得剑拔弩张。而这其中的差别,大多在于女人的经营。那些幸福家庭里的女主人,甚至无关外貌和智商,全靠她们的“生活智慧”。这些生活智慧的核心,就是“宁当笨妇,不当怨妇”。
“宁当笨妇,不当怨妇”,过来人总结的八字教训,值得每一位想把日子过好的宝妈学习。
家庭成员关系上傻点,“难得糊涂”比“事事通透”更快乐
我一个闺蜜笨笨的挺可爱,我们总说她“被人卖了还会给人数钱”。可她偏偏过得比我们都快乐。提起生娃后让人头疼的婆媳关系,她总是一脸憨笑“我觉得我婆婆挺好的啊,我们没什么矛盾”,但有朋友去她家做客,一眼能看出她婆婆不是个好惹的。我们暗自担心她受了不少气。结果人家乐呵呵地说“带娃那么累,她有点怨言很正常,我已经很感恩了”。
很多夫妻婚后感情不错,但有娃后就开始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婆媳关系的影响。毕竟有娃后和娃的爷爷奶奶接触就频繁起来。因为重男轻女、生不生二胎、育儿理念等观念不同,家庭成员间的摩擦加剧,关系也很容易僵化。这时候,宝妈保持“难得糊涂”的心态就比“事事通透”更快乐。
举例来说,在育儿问题上,宝妈如果能抓大放小,明确自己的原则性问题,划好底线,其它的在跟老人有分歧时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整个家庭就会和睦很多,自己心里也不那么添堵。比如宝妈主抓孩子教育,而孩子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则由爷爷奶奶决定,自己不必管太多。
家庭事务上笨点,大包大揽又总埋怨,还不如“什么都不会”幸福
有一朋友婚后什么都不会,饭不如老公做得好,洗碗也洗不干净,老公干脆全盘接手,她只在边上喊加油。结果有娃后照样如此,老公成了超级奶爸,她则闪着星星眼成了老公的迷妹。一家子反而过得很幸福。
反观大多数女性,生娃后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忙家务,干得不少却也因累滋生不少埋怨。整天牢骚不断,老公听得起腻反而装作听不见。还不如精简家务,让自己能喘口气的同时减少埋怨,反而更利于家庭幸福。
生娃后你有没有越过越幸福?
-----------------------
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疾病护理、成长发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给您定期奉上实用育儿生活小常识,让你用科学的方式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