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韩信历史故事)

韩信惨死吕后之手,临终前留下一句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提起这句古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韩信与刘邦的故事,他们之间充满了封建君臣的若即若离、尔虞我诈、用则用、不用则弃的政治博弈。

在这场博弈中,昔日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兵仙”韩信却没有笑到最后,刘邦对他的承诺: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铁不死,见人不死最终却失效了。

韩信先被装进麻袋里,然后被悬吊在一口大钟里,被人用尖锐的竹签活活扎死,手段十分残忍,一代名将落得如此现场,令人无限悲伤和惋惜。

直到临死前,韩信才如梦方醒,他留下了一句狠话:“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也正是这句话,让正在前线战斗的刘邦十分不安,他火速赶回长安,开始了一场“大清洗”。

蒯通到底献了怎样的计?韩信为何没有采用?他是如何被刘邦处死的?要解答这些,还要从韩信的经历开始讲起。

受辱少年

公元前240年左右,韩信出生在楚国淮阴县,他家很穷,穷到什么程度?连母亲死了,他都没钱办丧事。

就算家境贫寒,也丝毫影响不了韩信游手好闲,他从不下地干活,也不愿意做生意,反而经常在其他村民家中蹭饭吃,过着乞食的生活。

与其他村民不一样的是,韩信虽衣衫褴褛,但他却喜欢舞刀弄剑,他经常背着祖传的剑四处和别人高谈阔论,说自己“胸有兵甲,国士无双”,为此引起不少非议。

韩信知道虽然心里有梦想,但挨饿的感觉并不好,该蹭的饭还是要蹭的,韩信曾经在南昌亭亭长处连吃数月闲饭。

后来亭长媳妇非常厌恶他,每天早早地就把饭做好,这样到了饭点,韩信就没有饭可吃了。

韩信自然明白亭长一家的用意,他发誓再也不回来,于是他开始流落街头,最后险些饿死。

在流浪时,一个大娘看韩信可怜,便在做饭的时候,为韩信多加了一双筷子,才把韩信从饿死的边缘救了回来。

韩信一连在大娘这里吃了一个多月,最后韩信都不好意思了,主动告别了大娘,说以后我有出息了,必会报答你。

可大娘却很生气,他说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为了你的报答吗?大概意思就是大丈夫应该自力更生,不应吃白食。

后来,韩信继续在街上闲逛,他背上的宝剑让一个屠户感到很不顺眼,一个穷小子不努力生活,在街上招摇过市作甚?

于是屠户就把韩信拦了下来,说:“你虽然背着一把剑,但你是胆小鬼!”

接着屠户又羞辱他说,你要么拿剑刺我,要么从我胯下爬下去。

韩信纠结了很久,他最终选择了忍受胯下之辱,从屠户的胯下爬了过去!在哄堂大笑中,韩信已经活成淮阴最大的笑话!

正所谓否极泰来,韩信的人生即将触底反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韩信也迎来了自己表演的舞台,他果断从军,加入起义部队。

韩信的上司是项梁,他对这个背剑从军的小伙并不看重,即使项梁战死后,继任者项羽对韩信同样不看重。

此后韩信虽然提出了很多军事建议,但项羽也并没有高看他一眼,因为他身材高大,项羽仅让他当了贴身侍卫,其他方面也丝毫没有要重用他的意思。

因此韩信决定投靠刘邦,一开始,刘邦同样没有关注过这个从项羽那里投靠的小兵,不过萧何和夏侯婴却慧眼识珠,认为韩信是个人才。

在萧何等人的力荐之下,刘邦决定接见韩信,这次会面之后,刘邦大喜过望,因为韩信提出了历史上有名的“汉中对”,认为汉必胜,楚必败,并提出了具体军事策略,内容让刘邦大开眼界。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曾经蒙受胯下之辱的少年摇身一变,成为军队的最高统帅。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韩信虽然登上了历史大舞台,但他和刘邦若即若离的关系为自己的悲惨人生埋下了伏笔。

若即若离

刘邦虽然把韩信纳入了自己的阵营,但却始终没有相信过他,两个人也是相互利用,因为刘邦视韩信为半道招聘的“职业经理人”,留他的用途在于成立帝王基业,韩信则想借助刘邦的平台名扬天下。

进入刘邦集团后,韩信第一个军事工作就是定“三秦”,

何为“三秦”? 当初项羽在分封诸王的时候,对刘邦进行了特别“关照”:把刘邦分封在偏僻的蜀汉地区,还在关中一带分封了自己的心腹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为王,

这三个王的作用就是盯着刘邦的一举一动,如果他有进军中原,夺取天下之心,三秦可以一起攻打刘邦。

面对着这样的死局,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派遣樊哙、灌婴等人大张旗鼓地在祁山道着手修复已经烧毁的栈道,他本人则率部从故道奇袭陈仓,仅取关中之地,让刘邦获得了问鼎天下的资本。

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却首次犯了糊涂,这为其身死人手埋下了一层隐患。

定“三秦”后不久,韩信奉命征讨齐国,然而大军行至途中却得到了郦食其成功说服齐王向汉朝投降的消息。

按道理目的已经达到,韩信应该班师回朝,可此时他的谋士蒯通却跳出来表示了反对,他给韩信说道,汉王只命令你攻打齐国,可没有下令让你退兵啊!听完这话,韩信有些迟疑。

于是蒯通继续煽风点火地说,郦食其就是个书生,凭借三寸之舌就拿下齐国,立下不世之功,可将军一路走来,打了多少场硬仗,流了多少血汗,难道将军的功劳比不过他一个书生?

蒯通的话奏效了,韩信借口不知齐国投降是真是假为由,继续向齐国进军。经过血战之后,齐国被灭,郦食其也被齐王残忍烹杀。

郦食其之死让刘邦狠狠地记了韩信一道,表现上是自己谋士被杀,实际背后的原因是韩信不听话,而且具有野心,这让刘邦十分忌惮。

郦食其之死让刘邦和韩信本不牢固的关系出现了一丝裂痕,但真正让裂痕扩大的当属韩信“要王”一事。

刘邦在荥阳与项羽苦战时,韩信却在一旁积蓄力量,形成了诸侯之势。实力扩大后,韩信却没有攻击项羽、解刘邦之围,反倒勒索刘邦说:“齐地刚被攻下,这里时局不稳,请您封我为代理齐王,以方便治理这里!”

得到这个消息后,史书记载刘邦罕见“震怒”,这简直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这让刘邦直接起了杀心。

但在张良、陈平的苦苦相劝下,刘邦也认识到眼下局势没有韩信相助不行,于是刘邦违心地向韩信的使者说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意思就是大丈夫当诸侯王就当真的,当什么假(代)的呢?直接册封韩信为齐王。

被封为齐王后,韩信心满意足,他立刻发兵攻打项羽,数年后,就有了垓下之战,霸王乌江自刎。

在战场上,韩信横扫诸多诸侯势力也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他在政治上的低能却淹没了这些卓越的战绩,最终成为了他的“催命符”。

政治低能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韩信等人的帮助下打败项羽,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但战争一结束,刘邦就直奔定陶,夺了韩信的兵权,

《史记》记载是“项羽破,高祖袭夺齐王军”,一“袭”一“夺”,将刘邦对韩信的不信任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久后,刘邦又改韩信为楚王,原因是韩信做了几年的齐王,在齐地的基础较为稳固,继续让他留在当地是个隐患,于是安排这个“光杆司令”回楚国。

虽然失去了兵权和熟悉的部下,韩信却很高兴,毕竟自己是个楚人,这样也算是衣锦还乡,

回到家乡后他赏那个大娘千金,又召见那个让自己蒙胯下之辱的屠户,封他为中尉,他对别人说,正是有他的那一举,才有问我今天的成就。

从这些举动,我们能看出韩信是懂得感恩、以德报怨的人,只要有滴水之恩,他必涌泉相报,何况刘邦还给过他“汝功高,汉必不负你”的承诺。

刘邦的承诺虽然好听,但是实际如此吗?这完全是刘邦的缓兵之计,项羽死后,韩信的殒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原因至少有两点。

1、年纪。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天下的时候已经五十六岁了,而且由于连年征战和受伤,他的身体一直不好。

而此时的韩信,才三十多岁,韩信眼下虽然能臣服自己,但未来能臣服自己的儿子、孙子吗?想想历史上发生的臣子篡位事件,刘邦感到不寒而栗。

2、生活无交集。刘邦重用韩信一方面是战略需要,另一方面是萧何等人的担保,实际上,两人几乎没有私交,仅有的几次有效沟通谈的都是军事,甚至在汉朝建立后,两人聊得还是行军打仗的能力。

由于缺乏公事之外的共同语言,两人之间的隔阂并没有被消除,韩信对军事的狂热甚至还加深了刘邦对韩信的怀疑,

在战争之中,韩信固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某些表现是让刘邦念念不忘的,比如郦食其被烹杀、阵前索封等。

另外在军事上,韩信是总指挥,从权力上,他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战绩上,韩信几乎打遍了全国,功高盖主,心腹手下也几乎遍布全军。

所以刘邦惧怕韩信的能力、惧怕韩信会夺自己的权,权衡下来,刘邦终于下定决心要拿韩信开刀。

夺兵权、改封地仅仅是刘邦迈出的第一步,试探过后,刘邦发现韩信并没有什么反应,于是他开始大胆起来,

公元前201年,刚好有人状告韩信谋反,刘邦顺水推舟,抓住了韩信,用囚车把他带到长安审问,并把他降职成淮阴侯。

对于刘邦的手段,韩信是政治低能儿,看不明白,可蒯通看得很明白,他至少告诫了韩信两次。

一次是楚汉争霸时期,蒯通给韩信提建议,齐王您附汉则汉兴,附楚则楚胜,一人即可决定战局,为何您不自立于楚汉之间,造就三足鼎立的局面,然后再清除楚、汉,成立帝王之业?

史书记载韩信听后默不作声,最终说了 “虽死不易”四个字,其中“易“的意思是改变,表示自己就算死也不愿意叛汉,也不愿意背叛刘邦,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也把蒯通说的哑口无言。

第二次是改封楚王之前,蒯通劝他说,您现在处于怎样的境遇?是 “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

您到楚国去,楚国人怕你,您到汉王那儿去,汉王也都怕你,您功劳太大了,你投谁谁都怕收留你,这叫什么?这叫天不收地不留,所以能留住您的只有您自己。

蒯通的话可以说讲得非常透啊,韩信听完很平静,说什么呢?“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什么意思呢?您受累了,回去歇会儿吧,我再考虑考虑。

数天后,韩信再次召见了蒯通,蒯通满心欢喜地以为韩信能接受他的建议,佣兵自立,可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

韩信说,我出生贫困,汉王给我衣服,给我食物,让我当将军,最终让我当上了王,我怎么忍心背叛他呢?

韩信的话让蒯通大失所望,他怒吼着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意思是现在是上天最好的恩赐,如果不接受这个恩赐,那肯定要遭殃!

可不管蒯通如何劝告,韩信始终不听,他一直执拗地相信自己有功,汉朝不会负他,可实际如此吗?韩信最终付出了代价。

韩信之死

公元前201年,韩信被刘邦从属地抓到京城,不仅削了他的王位,还不让他离开京城,时刻监视着他。

从此韩信的心态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自己曾贵为王,立下不世之功,为何会被当成囚犯一样对待,坐着囚车从属地到京城,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巨大的不平等待遇,脸上挂不住。

于是韩信开始发泄自己的情绪,一是从此称病不上朝,实际上是对刘邦的软抵抗,你不是不信任我了?那以后就别见面,别来往了!

二是肆意发泄心中的不满,一次在与樊哙吃饭时,韩信大喊我韩信竟然落到这般田地,和卖狗肉的坐到一块去了。

樊哙诚然是屠户出身,但他还有另一身份,那就是刘邦的连襟,骂樊哙无疑也是在羞辱刘邦。

对于韩信不服管教、清高孤傲的行为,刘邦都在心里记下了账,一切只为等待一个理由。

不久后,韩信的老部下陈豨被封为钜鹿郡守,上任前夕,他来向曾经的老上司辞别。

可韩信不知道哪根筋抽了,他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啸道,皇帝现在信任你,你才得到了这么重要的官职。但是,陛下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

如果有人密奏你谋反,次数多了,陛下就会起疑心,那时恐怕你就要大祸临头了。真要是到了你不得不起兵反抗的那一天,我会在京城助你一臂之力。

公元197年,陈豨果然造反,刘邦御驾亲征,韩信也准备在京城空虚时搞兵变,却被下人告发。

最终吕后先下手活捉了韩信,于是出现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幕,韩信悲惨地死在了吕后手中。

死前韩信悲哀地感叹,真恨我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计谋,如今却为女子所杀,真是天意啊!

确实,他有两次机会可佣兵自立,可以改变历史,可偏偏他都做出了最不利于自己的选择。

刘邦出征归来后,听说韩信已死,且喜且怜,高兴是真的,心疼可能是一会,至于韩信有无反叛之心,不过已经不重要了。

后来刘邦从吕后口中得知了韩信的遗言,他感到很恐惧,毕竟韩信手下人才众多,其中不乏有识之士,这些人留下就是隐患,于是刘邦夷韩信三族,流放、斩首了不少韩信的门客,自此韩信势力从历史上烟消云散。

刘邦对蒯通恨之入骨,在抓到蒯通之后,刘邦要求处以油炸之刑泄心头之恨。

但在下油锅前,蒯通巧妙地说了一番话,不仅求得了一条生路,还当上了高官,不愧是韩信手下极其出色的谋士。

蒯通说,狗肯定要对自己以外的主人狂吠,我之前给韩信支招,一是因为他是我的主人,二是我不知道有您,况且和我做同样事情的人还有很多,您能把他们全杀光吗?

听完蒯通的话,刘邦深以为然,毕竟韩信的手下是杀不完的,况且韩信已死,剩下的人也不足为惧,于是放了蒯通一条生路,并让他官复原职。

在政治上,蒯通与韩信的高下立鉴,曾经的“兵仙”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结语

韩信自始至终以升官发财的目标标榜自己,他并无称帝之意,他想要的只是荣华富贵,他天真的以为自己功勋卓越,凭业绩吃饭,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这种人很可爱,很纯粹,但这种人的下场却很可悲,他只能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步步地被刘邦、吕后所拿捏,最终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韩信可能大部分时间都不明白,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化,以前的正确不一定现在正确,现在的错误未来也不一定错误,感恩固然没错,但灵活运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去面对、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需要收获的教训。

韩信简介 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的人物生平

淮阴侯韩信,约前231年左右出生,江苏淮阴(今淮安)人,他曾投奔项梁,但没有得到任何重用。项梁失败后,归附项羽,做了郎中,但不被重视。于是逃离楚军,投靠刘邦,初期颇多失意,后来受到重用,逐渐显示其杰出的才能。

被拜为大将后,韩信率军俘虏了魏王魏豹,平定魏国;与张耳一起带兵东进,在阏与擒获了代国丞相夏说,打败代国;韩信背水布阵,在泜水边斩杀成安君陈馀,擒获赵王赵歇,韩信被任命为赵国相;随后韩信杀死了楚将龙且,齐王田广逃跑,齐国平定,刘邦派遣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齐国人蒯通劝韩信拥兵自立,立足齐国,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韩信重情重义,不忍心背叛汉王,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

项羽兵败以后,汉高祖夺取了韩信的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汉高祖怀疑韩信谋反,在陈县捆绑韩信,带到洛阳,赦免了他的罪,封韩信为淮阴侯。

前197年(汉十年)巨鹿郡守陈豨反叛,皇上亲自带兵前往平乱。公元前196年寒冬正月,韩信谋划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有人告密,被吕后诱入宫中,大汉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被绑杀在长乐宫的悬钟室中,年仅三十三岁,韩信一家三族被诛杀。他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期不得志,郁郁不闷,而作茧自缚,成为帝王的政治玩物,利益的牺牲品,他是大汉王朝第一功臣也是汉朝第一个被杀的功臣。

韩信是中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楚汉之时人们把他评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经典战役

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关于韩信的成语

【战无不胜】、【国士无双】、【一饭千金】、【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沈沙决水,半渡而击】、【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兵仙神帅】、【胯下之辱】、【解衣推食】、【居常鞅鞅】、【功高震主】、【萧何月下追韩信】、【汉中高对】、【独当一面】、【略不世出】、【不赏之功】、【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推陈出新】、【百战百胜】、【勋冠三杰】、【伐功矜能】、【鸟尽弓藏】、【伪游云梦】、【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

王者荣耀:逃离“史诗怪圈”,韩信终于要出典藏皮了

王者荣耀的皮肤爆料,韩信逃离“史诗怪圈”,终于要出典藏皮了,和赵云的“赵大勇”不一样的是,韩信的称号是“史大信”,因为没赵云惨,所以知名度不高。

其实韩信的皮肤质量都在及格线上,古早的白龙吟,经典的街头霸王,不会玩的教廷信使,kpl的逐梦系列,按理说韩信的人气也早该出个传说皮了,不过韩信这里不一样。

以前王者荣耀新年限定还没有3传说,只是1传说+史诗的搭配,像猪年玄策的白虎志就很经典,在大家都觉得年限是默认野王传说的时候,鼠年韩信就出了飞衡,打野史诗,就有了不少梗图,一般是几个野王传说皮嘲笑史诗韩信一类。

后面的傲雪梅枪也是加深了“史大信”的刻板印象,这次韩信的新皮肤说是典藏皮,希望能打破这个“史诗怪圈”。

爆料的是微博大v,前面貂蝉,铠一类也有文字描述,但就是信息量不多,比如其实也没说韩信新皮肤是什么品质,但有回城至少就是个传说,而会变4种颜色的武器。传说皮肤是没这个机制的,按理说说只有典藏有这待遇。

所以也是很多韩信玩家认为这次新皮肤会是兔年第一个典藏的说法,王者荣耀现在也没一年一个典藏的规则,1年6典藏都有可能。

武器变色可以参考曳影典藏的彩蛋,如果不是典藏的话,就是传说皮肤又把典藏的待遇加上了,也算不错,韩信的枪可比李白的剑显眼多了,按这个红黄蓝紫的变色,如果不是李白这种典藏待遇,拿应该是传说韩信拿着红绿灯打架了。

其他形象上的描述可以忽略,惯例是照猫画虎,其他有用的信息就是韩信新皮肤大约是个猎魔人主题,还有负责设计的据说是李信一念神魔的设计师,不过他上下限差距过大,韩信的傲雪梅枪也是他的作品。

王者荣耀60卡剩下的皮都排到2月了,后面还有干将、妲己、伽罗、司空震、木兰的新皮肤,韩信的新皮最快也要3月,4月份了,更不要说可能会鸽,新皮肤典藏品质可以有点期待,韩信这个皮肤至少也是传说了。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3/1696093922237352.html
上一篇:八字命带亡神澳(八字里带亡神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生辰八字哪个最重要(一张图看懂自己的八字)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