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母鸡打鸣”就要把它处理掉?母鸡打鸣真的不吉利吗?
鸡是最早被人类驯服的一种动物
早在8000年前
历史上就有饲养鸡的记录
雌雄鸡的任务也分工明确
公鸡负责打鸣
而母鸡则负责下蛋
但是偶尔也出现母鸡打鸣
不过这个时候
养鸡的人就会把母鸡S掉
这是为什么?
其实恐龙没有完全灭绝,一小部分适应了环境的变化存续至今,而且如今恐龙的后代,你们肯定也非常的熟悉,那就是我们平常所吃到的鸡。
如今在世界上,鸡的数量可以说是相当多的,截至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鸡总共有273亿只活鸡,如果将这些鸡平均分,我们每个人可以分得近四只鸡。
鸡的数量如此之庞大,和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因为鸡可以频繁地下蛋,而且鸡蛋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同时鸡肉也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用鸡肉当作原材料做出来的名菜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就包括叫花鸡,八宝鸡,荷叶鸡等等。
同时鸡毛也能做成鸡毛掸子等日常用品,可以说鸡身上下全是宝。
因为鸡适合放养,且养殖难度低。基本上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一笼鸡。但是也正是因为和鸡生活得很近,所以有时候就会看到“母鸡打鸣”的现象,而往往这个时候,家里人就会抓住这只母鸡将其宰S。
要知道在我们日常认知里面,打鸣一直是公鸡的职责,自古以来就有公鸡打鸣可以驱除邪祟的说法,一户人家公鸡打鸣打得越响,这户人家的日子就会更兴旺。
但是母鸡打鸣却被视为一种不祥的征兆,所以要立即处理,以免带来厄运。当然,我们都知道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那么为什么母鸡会打鸣呢?打鸣的母鸡真的要被杀掉吗?
母鸡打鸣和公鸡打鸣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它不像公鸡打鸣声那般洪亮,而是像有点窒息的感觉,拖的尾音也没有那么长,而是非常简短的“喔喔”啼。
尽管民间流传着各种说法,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
鸡的成熟周期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在这段时间里面,鸡的生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大,直到半年过后,鸡完全发育成型,生长速度就会变慢,到一年之后完全停止生长。这个时候,母鸡因为可以下蛋的本领便会免于一死,而公鸡基本上在年末的时候就会被宰S掉,因为他们不会再长肉了,继续养着只会消耗更多的粮食。
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村家里年年都要杀只公鸡作为年鸡的原因。
而细心的人可能就会发现,打鸣的母鸡往往就会出现在那群没有公鸡的鸡群里面,这其实就是母鸡打鸣的一个原因。
鸡和我们一样都属于群居动物,而且在它们中也有着相应的“社交规则”,那就是地位顺序,在一个鸡群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两只公鸡炸开脖子处的毛,缠斗在一起,这就是它们在争夺鸡群中老大地位的对决。
获胜的公鸡可以吃到更多的食物,并且在自己啄食的时候不允许别的鸡靠近自己,一旦发现有鸡凑过来,它就会疯狂啄它把它赶走。
并且有相关研究表示:公鸡的打鸣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鸡群中的老大第一个打鸣,其次,别的公鸡才能相应地打鸣。
这种地位顺序从鸡群出现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而且在鸡群中,往往是以鸡群中的公鸡为首领。
但是,当散养的鸡群中并没有公鸡的时候,这种地位顺序就会重新开始编排。
这个时候,地位中年龄最高的母鸡就会为了掌控鸡群里的地位,开始学习公鸡的行为,这其中就包括打鸣。
母鸡打鸣的作用和公鸡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实现自己对于其他鸡的统治,并且享受同公鸡一样的地位。
但是有的时候,就算鸡群中养了公鸡,也会出现母鸡打鸣的现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已经养了公鸡的鸡群中,仍然会出现母鸡打鸣的现象,难道是母鸡决定公鸡不行了?想篡位?
当然不是,这是因为,这时候的母鸡在“变成“公鸡,所以才会出现打鸣的情况。
这种现象一般被称为母鸡的“雄性化“。
顾名思义,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母鸡开始慢慢地出现一些公鸡的特征,它们会长出和公鸡类似的鸡冠和鲜艳的羽毛。这是因为这些母鸡可能在出生的时候,身体里的雄性激素分泌旺盛,超过了一般母鸡的水平,这才导致母鸡长得越来越像公鸡。
当然,后天因素也会导致母鸡打鸣。
母鸡身体里面一直有两个卵巢,分别是左右两个卵巢,左卵巢就负责排卵,催化,到最后鸡蛋的产生并排出体外,而这也是释放雌性激素重要的器官,但是右卵巢却始终处于休眠模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工作,甚至不会发育成型。
如果左卵巢一旦受到某种影响导致其受损之后,母鸡的下蛋频率就会减少,甚至是停止下蛋,这时候,母鸡体内的雌性激素也会减少分泌。与此同时,为了维持体内激素的平衡,平常不工作的右卵巢开始逐渐打开,并且开始分泌雄性激素,这时候母鸡便会逐渐地变成一只公鸡。
但这时候,母鸡仅仅只是会打鸣而已,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一只公鸡,但是当右卵巢完全打开,并且发育成型,它就会形成一个全新雄性的器官:卵睾,而且还有公鸡器官同样的作用,能够生产,因此,这些“母鸡“就会想跟其他的母鸡交配。
其实这种情况就跟赵本山以前演过的小品“公鸡下蛋“差不多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原本的器官受损,导致雌雄激素停止分泌,转而分泌相反的激素,这也就有了母鸡打鸣和公鸡下蛋的现象了。所以,母鸡打鸣其实并不会给家庭带来什么厄运。
但是性转后的母鸡却不能在为人类带来鸡蛋,而且脾气会变得暴躁,经常欺负鸡群里的其他鸡,而且吃的会很多,你说吃得多,又不下蛋还不长肉,留着也只是消耗粮食而已,所以将其宰杀可能是一件利益最大化的举动。
老人常说:“母鸡打鸣要赶紧处理掉,是不吉利的预兆”,是真的吗
鸡,和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鸡的存在,我们餐桌上多了一道道美味佳肴。经过生物学家的研究,鸡早在9500年前就已经被人驯化,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鸡就开始了它与人共舞的新篇章。
说到鸡,相信大家对“闻鸡起舞”的历史典故并不陌生。这个典故出自于《晋书•祖逖传》。说的是祖逖年轻时时候就是胸怀大志,非常有抱负,每当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立下宏图之志,一心报效国家。
在古代,没有钟表等记量时间的工具。每到夜晚,时间就更加难以判断,也只有以公鸡打鸣来判断时间。公鸡打鸣给古人的帮助还是蛮大的。就如比较有名的故事《周扒皮半夜学鸡叫》,就是模仿公鸡打鸣,来骗长工下地干活。公鸡打鸣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可有的时候,母鸡也会打鸣。但是,母鸡打鸣的声音明显低沉很多。有一个成语: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说的就是母鸡打鸣。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牝,雌性的。索就是尽的意思。意思就是: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会破败。事情真的有那么严重?那么母鸡为什么会打鸣呢?
首先,在了解母鸡打鸣之前,先说说公鸡为什么会打鸣。它又怎么会知道天亮了。难道鸡的体内有一个生物钟,每到天蒙蒙亮,就会叫醒公鸡?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公鸡的体内,有一个腺体叫“松果体”,它能分泌褪黑素。褪黑素的作用之一就是让鸡睡觉所以,每当夜晚来临,鸡就睡着了。松果体受光线的影响,天亮以后,松果体就不再分泌褪黑素,鸡也就自然睡醒了。这个时候,公鸡就会用它那高亢的嗓子向全世界宣布“天亮了”。
对于公鸡打鸣,属于一种正常现象,母鸡打鸣或许只有农村的朋友听到过。农村的老人说:“如果母鸡打鸣,会给家庭带来霉运,是一个家庭衰败的象征,要赶紧处理掉”。在古代,认为母鸡打鸣,预示着女性要掌权,就会颠倒阴阳,就会家破人亡。公鸡打鸣,母鸡下蛋,这本身就是身体结构不同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可如果出现母鸡打鸣这种违反常规的情况,或许是古人无法用科学的手段解释。那么,母鸡打鸣后果真的这么严重?
那么,母鸡为什么会出现打鸣的情况?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公鸡之所以会打鸣,是因为体内雄激素有着莫大的关系。母鸡因为体内雄性激素过低,自然无法打鸣。如果给母鸡体内注射适当数量的雄性激素,母鸡也会打鸣。在什么情况下,母鸡就会打鸣了?
一般来说,雌性动物体内有两个卵巢,左右各一。可是鸟类为了减轻飞行时的负担,只发育左侧卵巢,只让繁衍后代的卵巢发育。右侧卵巢就隐藏起来,这个卵巢就是雄性激素的家。当鸡的左侧卵巢发生病变时,就失去了产卵的功能。右侧卵巢就开始分泌雄性激素。母鸡也就有了公鸡的特点,就和公鸡一样,会打鸣了。
老人之所以说:母鸡打鸣,会给家庭带来霉运,要赶紧处理掉。其实就是对这种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认为是不祥之兆。以前的人的这种说法,自然有些封建迷信思想。可细想一下,还多少有些道理。
在以前,“养猪为过年,养鸡为花钱”。养鸡的目的,就是多养母鸡,让母鸡下蛋,这样可以换些零花钱补贴家用。可母鸡体内出现病变,失去了下蛋功能,反而开发出打鸣技能了。那母鸡继续养下去,也就没什么价值了,不能下蛋的母鸡留着它干嘛?白白的浪费粮食。不如趁早处理掉。
其实,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比如你在厨师领域有极高的天赋,被老板所器重。老板就会给你高薪,因为从你身上,他能得到远大于你的薪资的回报。可如果你偏偏放着优势不用,却向往文员的吹空调,玩儿电脑,厌烦烟熏火燎的后厨。非要去做文员,那么,你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你所创造的价值有可能就低于你的工资,这个时候就可能出现“你不炒菜,老板炒你”的情况。
所以,人在选择职业时要学会利用自己的长处,要避开自身的短处,一味的喜欢自己不擅长的职业,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做法。
母鸡打鸣预示不详,需要立刻处理,这是真的吗?
在英格兰有这样一个奇闻,养鸡专业户弗·罗伊德,为了母鸡打鸣权将当地政府噪声控制部门告上了法庭,认为此部门没有权利不让母鸡打鸣,而法庭判决结果也是站在罗伊德这边,母鸡应当拥有打鸣权。国外为保护母鸡打鸣权起诉政府部门,但是在中国,却有“母鸡打鸣,家有不幸”的说法,甚至要立刻将它宰杀,母鸡真的会像公鸡那样打鸣吗?为什么打鸣之后就要将它杀掉呢?
1981年,一个在安乡县从事碾米加工的年轻人,在住处圈养了一群老母鸡,鸡生蛋,蛋生鸡,公鸡变成了餐桌佳肴,母鸡继续养着下蛋,就这样过了一年,突然有只母鸡发出了一声短促的“咯咯儿”的声音,像是公鸡打鸣,随着那只母鸡总是仰着脖子“咯咯儿”地叫,年轻人不免想起了那句谚语——“母鸡打鸣,家有不幸”,听到打鸣声的同事们也都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劝说年轻人要不立即将它宰杀,吃了算了,要不就把它扔了或者是卖给别人,议论纷纷的声音也让这个年轻人怀疑,难道真的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吗?
出于好奇,年轻人还是将这只母鸡留了下来,随着时间推移,母鸡的打鸣声由刚开始的短促,渐渐变得越来越长,鸡冠也变得更加鲜艳,羽毛也更加鲜亮,并且隐隐成为这群母鸡的“领头鸡”,每天带着母鸡们觅食娱乐,甚至,开始跟其他母鸡产生交配行为——踩雄,好像真的变成公鸡了?
年轻人想了想,从别处借来了一只公鸡,第二天,那只母鸡率先冲出鸡笼并打了声鸣儿,随后看见了公鸡,热情地冲上去,并且用“咯咯咯”的公鸡语言与它进行交流,有趣的一幕发生了,公鸡拍拍翅膀,发出了一声悠长清亮的“咯咯——喔”,之后的日子里,便再也没有见到那只母鸡打鸣了。
那么这只母鸡到底为什么会打鸣呢,为什么又会在公鸡来之后就停止打鸣呢?从习性上来说,这是因为鸡群中缺乏领袖。鸡是一种群居动物,群居动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尊卑,从打鸣,吃食,出笼顺序都可以看出鸡群中的尊卑地位。但是,当一群鸡中没有公鸡的时候,有些母鸡便会开始学习公鸡打鸣,想要成为鸡群中的“领袖鸡”,它的每一次打鸣都是在向鸡群里的其他成员宣示自己的统治地位。
而除了“领袖鸡”这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原因,母鸡真的在变成公鸡。
一方面是先天性因素,这些母鸡一般都是出生时便带有较多的雄性激素,在后期的生长中,渐渐超过了正常存在的雄性激素,导致它会有一些公鸡的特性和行为。
另一方面,也有后天环境改变的情况。母鸡在生下来是有两个卵巢的,左侧卵巢是用来产生雌性激素,这对于母鸡调节卵子所需要的激素已经足够了,所以右侧卵巢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不会因为母鸡的成长而发育。如果在母鸡的生长过程中,左侧卵巢受损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其停止产生所需要的雌性激素,不能继续抑制精巢的发育,这个时候就会发生“性反转”现象,雌性激素下降,雄性激素上升,此时的母鸡就会产生公鸡的特征和行为,一旦母鸡的左侧卵巢完全失效,右卵巢开始成长,就会发育出雄性器官——卵睾,于是母鸡便开始试图与母鸡进行“踩雄”。故事中的母冠鲜艳,羽毛光亮,发生“踩雄”行为,便是这样的原因。当然,这种母鸡不会真的变成公鸡,毕竟这点雄性激素还不足以让它完全成为公鸡。
那么母鸡打鸣,预示不详,最好立即宰杀的说法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句话源于妲己干政,当年妲己祸乱弄权让纣王弄丢了商周朝,于是,女人代替男人的事就被认为不详,故母鸡像公鸡那样打鸣自然就被认为不详,成语“牝鸡司晨”说的就是母鸡像公鸡那样打鸣,暗喻妇女窃权乱政。既然是传言,说明这种说法不可信,但是,母鸡打鸣,将其宰杀也并不全无道理。因为母鸡打鸣之后,会认为自己是一只公鸡,首先就会停止下蛋,这就失去了它作为一只母鸡应该有的价值了,而且还会变得更加强势,抢走其他下蛋母鸡的食物,同时还会变得好斗,打压其他母鸡。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只打鸣的母鸡都不太适合待在鸡群中了,需要将它单独隔离开来。
总的来说,母鸡打鸣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并不能因为它们打鸣就认为它们不详,而将其宰杀,母鸡也有打鸣权,或宰杀或继续养殖,全看个人如何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