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间(立冬时间是固定的吗)

2022年立冬是哪一天星期几具体时间 今年立冬是第几个节气

2022年立冬是哪一天星期几具体时间?2022年立冬是哪一天?自古以来立冬节气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会根据精确的时间来庆祝,开展相关的民俗活动,还有吃饺子等习俗,立冬之后气温开始骤降,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立冬几时几分到来?下面带来介绍。

2022年立冬是哪一天星期几具体时间 今年立冬是第几个节气

2022年立冬具体时间:2022年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农历壬寅年十月十四号,星期一。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它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立冬是个什么节气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民间是“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我国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

立冬节气特点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来源:闽南网

2022入冬时间表已出,记得:吃3菜,食2果,忌1味,平安度过89天

老话常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入11月后,即将迎来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冬了。可以说,2022入冬时间表已出,冬天的脚步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

根据时间表显示,今年的冬天包括立冬、小雪等6个节气,其中:

11月7日是立冬,11月22日是小雪,12月7日是大雪,12月22日是冬至,1月5日(2023)是小寒,1月20日(2023)是大寒。

从11月7日立冬节气开始,一直到来年2月4日立春节气,今年的冬天将持续整整89天的时间。作为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段,还是要提早做好准备,特别是在饮食上,更是要格外注意。

2022冬天将至,记得:吃3菜,食2果,忌1味,做好准备入冬,平安度过89天。

【吃3菜】

1、大白菜

在我们东北一些地区,一直都有冬季囤大白菜的习惯。大白菜耐寒、耐放,冬天大量上市,便宜又好吃。大白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热量却非常低,对于怕长肉的人群来说,非常友好。

【推荐食谱:白菜豆腐炖粉条】

食材准备:大白菜1棵、老豆腐1大块、粉条1小把、大蒜2瓣、生抽1勺、食盐适量、鸡精适量

1、大白菜掰开洗净,撕成小片,将白菜帮和白菜叶分开放;豆腐切成方块状,粉条提前放入温水中泡软,大蒜切末备用;

2、热锅加油,下蒜末炒香,先倒入白菜帮,炒至略软后,往锅中倒入适量热水,水开后放入豆腐、粉条和白菜叶,盖上锅盖炖煮10分钟,再加1勺生抽、适量食盐和鸡精调味,即可关火。

2、胡萝卜

天气一冷,人本能里就喜欢吃一些热乎乎的食物,这当中,就包括各种经常在冬季餐桌上出现的营养汤水。炖肉汤时,不妨放点胡萝卜。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维生素,营养又美味。

【推荐食谱:胡萝卜玉米山药排骨汤】

食材准备:排骨1斤、胡萝卜1根、玉米1根、山药半根、料酒1勺、食盐适量

1、排骨洗净斩小块,热水下锅,加1勺料酒,煮出浮沫后,捞出来洗净;胡萝卜和山药削皮切块,玉米去皮切小段;

2、将排骨、胡萝卜、山药、玉米一起倒入汤锅中,加适量热水,大火煮10分钟, 转小火炖1个小时,出锅前5分钟加适量食盐调味,如果家里有高压锅,用高压锅煮会更方便。

3、茼蒿

在寒冷的冬天里,很多人都有吃火锅的习惯。热气腾腾的火锅,自带气氛,还能驱散寒意。吃火锅的时候,不妨搭配上茼蒿。茼蒿自古以来就是宫廷名菜,还有“皇帝菜”之称,可以消食开胃。

【推荐食谱:蒜蓉炒茼蒿】

食材准备:茼蒿1把、大蒜2瓣、食盐适量

1、茼蒿摘洗干净,切成几段,将菜杆和菜叶子分开放;大蒜切末备用;

2、热锅加油,放入蒜末炒香,先倒入菜杆,翻炒至略软后,再倒入菜叶,翻炒均匀后,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出锅,记得要全程大火快炒。

【食2果】

1、板栗

板栗,向来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民间还被称作“肾之果”,当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是冬季的进补佳品。不过板栗中富含淀粉,吃板栗宜适量为好,并且要相对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推荐食谱:板栗炒鸡肉】

食材准备:鸡肉半只、板栗仁100克、大蒜3瓣、生抽2勺、蚝油1勺、老抽1勺、料酒1勺、白糖半勺、食盐适量

1、取新鲜的鸡肉,洗净后斩成小块;然后再调一个调味汁:往碗中加2勺生抽、1勺蚝油、1勺老抽、1勺料酒、半勺白糖、1勺清水,搅拌均匀;

2、热锅加油,倒入蒜末炒香,再倒入鸡肉,不断翻炒至鸡肉表面略微焦黄;

3、倒入前面调好的料汁,炒至鸡肉上色,然后再倒入1小碗清水,放入板栗仁,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30分钟,出锅前加少许食盐提味,再转大火将汁收干即可。

2、山楂

秋冬季节进补,吃多了大鱼大肉,很容易让人感觉消化不顺畅,还会影响到胃口。山楂中富含多种有机酸,可以促进肉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增进我们的食欲。

【推荐食谱:自制山楂糕】

食材准备:新鲜的山楂果1斤、白砂糖100克、冰糖30克

1、将山楂清洗干净,用小刀挖掉山楂的底部,带柄的位置留着,锅中水烧开后,倒入山楂,煮5分钟后,捞出来控干水分,放至不太烫后,用手将山楂柄拽出来,将山楂核去掉;

2、将处理好的山楂倒入搅拌机中,加适量煮山楂的水,将山楂搅打成细腻的糊状,然后过筛到锅中;

3、往锅中倒入白砂糖和冰糖,小火不断搅拌,直至山楂糊能挂在勺子上不脱落的程度,倒入准备用来定型的容器中,震一下,将表面刮平,容器四壁记得刷上一层食油,然后放入冰箱中冷藏3个小时,取出来后倒扣脱模,再切成小块即可。

【忌1味】

1、少吃咸味过重的食物

在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饮食智慧里,一直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季节,适合进补,一来补充春夏季节的消耗,二来可以为寒冬囤积能量。在秋冬时节进补时,不宜吃咸味过重的食物,不然容易造成体内津液流失,加重干燥季节带来的不适感。

提到冬天少吃咸味食物,在古籍《四时调摄笺》中,曾专门提到,“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随手点个关注噢~

#秋日生活打卡季#

立冬节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冬表明冬季要开始了,秋天已经结束了。

立冬节气的时间在每年的阳历是固定的,即阳历的11月7号至8号交节;

但在农历是不固定的,今年的冬至在农历二零二二年的十月十四日。

这时太阳到达黄径225度,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西北方向。

北极星是天上最大最亮的星星 ,它位于正北方 ,肉眼观测,很容易找到,它几乎是不动的。

而北斗星由七颗星星组成的星群 ,像一把勺子,勺子由4颗星星组成,勺子柄由3棵星星组成。

古人认为北斗星是围绕着北极星旋转的 ,北斗星斗柄指的方向就是24节气的方向。

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西,就是秋天;

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南,就是夏天;

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就是春天;

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北,就是冬天。

它转一圈就是一年,360度。成语“斗转星移”就是这么来的,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

我们的老祖宗除了通过观察星像变化规律来确定一年四季以外,另外对“春夏秋冬”四季的最简单的感知,就是以亲身体验四季中“温热凉冷”的温度变化,将春夏之交的“温热”,视之为“阳”,将秋冬之际的“凉冷”,视之为“阴”,这就是远古最朴素的“阴阳”的理论!

我们的祖先在没有任何仪器的条件下,仅凭肉眼就能在浩瀚 星空中,找到北斗星的运行的规律,并与四季挂勾,得出一年有四季,有24节气,以及四季阳光、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用来指导农耕生产和自己的生活,是多么伟大!

我国幅原辽阔,虽然我国有的地方白雪皑皑(像新疆的天山,黑龙江的漠河),有的地方四季如春(像云南)但是从季节上看,要知道我们已经进入冬季了。

立冬节气的重要性:

中国是农业古国,由于对宇宙,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不了解,造成了对神灵的崇拜,什么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土地公公,灶王爷,等诸多神灵。 还有美丽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与桂花酒 ,吴刚伐桂,天狗吃月,夸父追日 ,西游记 ,梁山伯与祝英台 等等……

神灵主宰一切,在各个节气的到来,都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 。

立冬,是寒冷的冬季的开始。 冬季,古代很容易冻死人,因此古代在立冬时,就有一个占卜祭祀的习俗。人们首先把立冬的具体时间搞清楚,然后在立冬的这一天,就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民间叫做祭冬神,祈求冬神保佑。

农业需要:

俗话说“秋收冬藏”,冬季是一个收敛收藏的季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实际上是根据周期性天气变化的规律来确定季节,并不懂得其真实的天体运行规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更好的休养生息,调节农业,古人通过观察,摸索出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出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耕生产,立冬就是要提醒人们,冬天到了,可以休养生息了。

立冬节气后天气寒冷起来,古人设立 立冬节气,表明之后的日子都是冬天,要减少活动量、减少热量消耗,同时摄入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来补充身体的能量,长冬膘,脂肪可以抵御严寒,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补冬。让人们平安、健康的度过寒冬。

立冬习俗:

暖炉会: 北方开始砌坑,砌烤火炉,大家围着火炉吃烤肉,喝酒。

煎香: 用香草缝制香囊佩戴,可以去除心中的烦闷;焚烧香草可以避瘟疫,怯风瘴,去除屋内的秽气;熬汤沐浴,可以去风寒;香草用酒熬制,涂抹于面部,可以祛黑斑,润肌肤,散郁结。

采桑叶:桑叶性寒,味苦,能祛风清热,凉血明目。取经过霜降后老厚的桑叶,用桑叶煎水洗眼,能治疗各种眼疾。

吃羊肉:羊肉性甘,温补,属火,能补助阳气,治疗体虚瘦弱,可御寒益气,有很强的营养作用。立冬以后的羊肉味道尤为鲜美。

修农具:寒冬腊月,重要的农事己经忙完,大家都进入到休养生息的农闲阶段,大家都把用过的农具洗刷干净,清理检查一番,发现损坏的赶快修理,发现不能用的,赶快添置,在来年开春的时候,不至于耽误春耕生产。

制肥料: 冬季是准备肥料的好时间,现在不能燃烧秸秆制造肥料,因为会造成空气污染,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堆肥,把枯枝落叶,厨余垃圾,家畜家禽的粪便,人粪尿堆砌起来,密封好,让其发酵,会产生高热,这样一方面可以把他们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杀死寄生虫卵,以备春耕生产时使用,这是有优质的有机肥,可以使耕地形成优质的土壤结构,既不污染环境又可以使农作物成为有机环保的无污染的好品种。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立冬时分,天地愈渐寒冷,地面的霜、露、水洼、池塘岸边的水开始结冰。

二候;地始冻

寒气愈冽,冷风侵袭,早晚温差巨大,地面开始结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音“甚”)

古人认为,雉(音志)鸡(野鸡)在立冬后即化身为大蛤(音格),这源于稚之毛色与蛤之壳色相仿,中华民族老祖宗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象,可见一斑。

立冬民俗:有贺冬、补冬、吃饺子的习俗。

贺冬:

立冬是农历十月的大节,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民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补冬:

立冬节气的作准备。人类由于大脑发达 ,直立行走能制造工具 ,驾驭万物之上 ,当然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民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一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吃饺子

饺子源于“交子之时”之说,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此外,北方有谚语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了。

冬季养生:

精神调养

立冬节气后,人们在情绪上要尽量保持平稳,防止冬季日照短导致的抑郁或烦躁易怒。情绪紧张和过度兴奋,均不利于阳气的潜藏。

坐卧起居

立冬后可以适当睡点懒觉,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既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注意保暖。睡前还可以热水泡脚,促进机体阴阳两气的调和。

饮食调理

由于温度骤降,可以适量多吃产生热量的主食,如羊肉、鹌鹑和海参等。在这期间,正是螃蟹肥美之时,无

论是公蟹黏润的蟹膏,还是母蟹鲜甜的蟹黄,当下都到了最饱满的状态。但螃蟹性寒,食蟹依然要注意食物搭配,可以放点生姜。另外脾胃弱的人们不宜多吃哦。

运动养生

冬季,我们可以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但同时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劳逸结合。

祝福亲人、朋友们立冬安康!吉祥!

写于2022年11月5日

“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2023年是双春年,冬天偏冷吗?

#秋日生活打卡季#

2023年的夏季基本过去了,如今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秋季了,有些地方都已经是深秋了。

虽然在入夏前就有专家说今年的年景不太好,并且大概率会出现像去年一样的极端高温天气。但是在小编看来,今年的夏季真的不怎么热,至少是没有去年那么热。其特点是酷热的时间并不长,而且最高温度也没有去年的高。

如今夏季过去了,最受关注的就是今年冬天的天气了。听村里的老人们聊天,他们也常说起这个话题。并且不少老人还有点担忧,说今年的冬季大概率会是一个“冷冬”。

而他们判断的依据就是“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这里的春可不是指春天,而是指立春节气,而冬并不是指立冬,是指冬天。

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一年中有两个立春节气,它们把冬季夹在中间的话,那么这一年的冬季就会很冷,而且春天也容易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其结果就会导致牛羊等牲畜因为遭受严寒而生病,从而出现“十个牛栏九个空”的情况。

而很不巧的是2023年就是“双春年”,年头和年尾都有立春节气。那今年的冬天真的偏冷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了解它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2023年的会出现两个立春节气。

大家也知道,24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它作为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这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因此二十四节气是和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而且它在历史发展中被列入农历,并且还是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过去古人规定了立春节气是农历的岁首,也就是立春节气是一年都开始,然后一年有24个节气,其中每个月就是2个节气。而这两个节气的前一个称之为“节”,后一个则是“中气”。立春是24节气之首,也是一年的开始,所以它是第一个节气。

在正常的年份,一般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气,一个中气的。可是在有些年份的一些月份就会出现至于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情况。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阳历和阴历的历法周期不同。而农历就是为了协调阳历和阴历的历法,通过与阳历的置闰法而发明出来的一种历法。

在一些没有中气的月份,就会称之为前一个月的闰月。而有了闰月的年份,农历就不再是12个月,而变成了13个月份了。

如此一来这一年也就不再是24个节气,变成了25个节气了。其中立春是在岁首,因而它就有可能出现在上一年的农历年中,从而就在年初有一个立春节气,在年尾也有一个立春节气,而这样的年份就被称之为“双春年”。

2023年就是因为有闰二月,整个农历年就有384天了,其中在农历的正月十四立春,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五又是立春节气,也是就是人们说的两春年,并且出现了“两春夹一冬”的情况。

不过,古人以“双春年”为依据来判断冬季的冷暖,这个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因为“双春年”和冬天天气是否寒冷并没有直接关系。

原因前面也说了,2023年是否出现“双春年”取决于农历和阳历的置闰法计算结果,可以说这是一种人为的结果。

何况古人还设置了“十九年七闰”的规则,也就是每19个年头里就有七个闰年,换言之这样就会有7个年是“双春年”,也有七个年份是没有立春节气的,这样的也被称之为“寡妇年”、“黑年”,可见其频率是非常高的。

再加上通过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大数据也是不支持这种说法的,并没有因为出现“双春年”了,冬季就特别冷的情况。

毕竟冬天的天气是否寒冷和有没有出现“双春年”的关系不大,其主要是受到气候的变化影响,具体则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观测数据来判断。

在我看来今年的冬季不会太冷,因为老祖宗还传下来一句经验之谈“三伏不热,三九不冷”,而今年的夏季就不是太热,所以以此判断冬天也不会太冷。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2022年冬天冷不冷?雨雪多不多?古人留下农谚,看立冬天气就知道

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节气到来之后,预示着正式进入冬季,阴雨寒冻即将到来。根据阳历来说,每年的立冬节气,都在11月7日到11月8日这两天,而今年(2022年)立冬时间则是11月7日。

由于立冬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民间会把立冬节气的天气表现,和当年冬季冷不冷?雨雪天气多不多?这些问题联系在一起。关于此,古人们确实留下了一些与立冬相关的农谚,通过农谚所表达的含义,来预测当年冬季是否寒冷以及雨雪天气的情况。

本篇内容,笔者就通过立冬相关的具体谚语,详细说说上述问题,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这句谚语流传范围比较广泛,很多地区的朋友都听过,从字面意思也很好解释,如果立冬当天是晴天,那么当年冬季晴天就比较多(一冬晴并不是指整个冬天都是晴天,而是晴天相对多一些)。相反,如果立冬当天是阴雨天气,那么当年冬季阴雨天气相对就会多一些。

冬季期间,如果是出太阳的晴朗天气,大家会感觉到相对暖和一些,如果是降雨天气或者降雪天气,则会感到冷一些。因此,单从这句谚语来说,立冬节气当天是晴天,当年冬天不是很冷,并且雨雪天气也不是很多,反之,立冬当天是雨天,则当年冬天相对冷一些,雨雪天气多一些。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当天刮了北风,则当年冬季雨雪天气相对多一些,如果立冬当天刮了南风,则当年冬季雨雪天气相对少一些。

进入冬天后,形容冬天比较寒冷,常常用“北风呼呼地刮”这句话,可以看出冬天里刮北风,则预示着寒冷。当雨雪天气较多时,温度相对也比较低,就会感觉冷一些。因此,单从这句谚语来说,立冬节气当天刮北风,预示当年冬天雨雪天气多,并且相对寒冷一些。如果是刮南风,则结果相反。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需要仔细揣摩一下,如果单从字面意思来说,立冬当天打雷了,那么十个牛栏里面九个是空的,为何是空的呢?有2种解释。

其一,说明天气比较寒冷,人们养牛都是在牛棚里,不过,以前的牛棚和现在不一样,以前的牛棚可谓是四面漏风,只有顶部有茅草遮挡,抵御严寒能力较弱。如果立冬当天打雷了,当年冬天会非常寒冷,牛在外面都受不了,只能牵进屋内,也就出现了“十个牛栏九个空”的情况。

其二,当立冬当天打雷了,预示着当年冬天雨雪天气较多,一方面把牛棚压塌了,无法继续使用。另外一方面,天气寒冷加上雨雪天气多,导致喂养牛的茅草比较少,农户们没有饲料喂养,只能选择卖掉,也就出现了“十个牛栏九个空”的情况。

因此,单从这句谚语来说,如果立冬当天打雷了,当年冬天相对冷一些,雨雪天气相对多一些,相反,如果没有打雷,则雨雪天气相对少一些,温度暖和一些。

通过上述古人们留下的农谚总结得出,根据立冬节气当天的天气表现,确实可以预测当年冬天的天气情况。如果立冬当天是阴雨天、刮北风、打雷这些天气,则当年冬天雨雪天气较多,相对寒冷一些。相反,如果立冬当天是晴天、刮南风、不打雷,则当年冬天雨雪天气较少,相对暖和一些。

但是,有部分网友对此观点存在疑问,这些都是以前的说法,可能适用于以前,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气候也在不断地变化,或许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了。也有部分网友说,既然这些农谚能流传到现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即便是现在的社会,也有借鉴的地方。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71年仅发生16次,今冬它将再次来袭,气候会异常?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陈希

千万里之外,赤道中、东太平洋表面的海水温度远程指挥着咱们头上的风云变幻。正经历暖秋,却传来拉尼娜的“冷”消息。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今冬将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今日(4日)该中心又发布今冬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

以往历次拉尼娜事件中,湖北气温都偏冷吗?偏冷就是冷冬吗?极目新闻记者就此请气象专家详细解读。

拉尼娜年气温一定偏低吗

湖北有4个年份气温偏高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 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

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与厄尔尼诺(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被认为是有可能导致全球异常气候的重要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消息称,195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16次拉尼娜事件,从历史数据来看,拉尼娜年我国冬季中东部地区气温往往偏低。

1950年以来发生的拉尼娜事件

“并不是遇见‘拉尼娜’,湖北冬季气温就偏低。”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肖莺介绍,16次拉尼娜事件中,湖北在1964年、1998年、2000年和2020年这四年的冬季气温反而是偏高的。

特别是2020年冬季还是强暖冬(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其中今年2月份湖北均温是1961年以来最高的,武汉2月22日气温曾跳高至28.2℃,大家应该对2月的异常温暖有印象。

气温偏低,不能与冷冬直接划等号。

肖莺细说道,冷冬的定义是,单站冬季均温偏低幅度超过0.5℃就是冷冬站(偏低幅度在0.5℃至1℃,为弱冷冬,偏低幅度超1℃,为强冷冬),且全省冷冬站数占比过半,湖北就为冷冬;如果偏低幅度不超0.5℃,就是正常冬季。

所以,在16次拉尼娜事件中,湖北有12个年份气温偏低,但是有5年是属于正常冬季(1970年、1988年、1995年、2010年和2017年),只有7年冬季是冷冬(1950年、1954年、1973年、1975年、1984年、2007年和2011年),比如2008年1月12日至2月3日,湖北出现自1954/1955年冬季以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候事件,2007/2008年冬季就是强冷冬。

全球变暖下为何拉尼娜仍冒泡

它是变暖浪潮上的一朵小浪花

有人疑惑: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冷酷气质的拉尼娜怎么冒出来了?

“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意味着拉尼娜消逝,21世纪以来已发生6次拉尼娜事件。”

肖莺解释,全球变暖是从年代际(10年以上)或更长一个时间长度来说的,是大尺度的气候趋势,而拉尼娜在气候系统中只是年际尺度,一般在2-7年就会出现一次,“如果把全球变暖比作大浪潮,那它就是这浪潮上的小浪花,无法阻挡气候变暖的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同时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东亚冬季风仍是控制冬季我国气候关键因素。这又意味着什么?

“气候是多个系统角色共同作用的结果,拉尼娜是戏份足一点,但不能忽视其他角色。”肖莺打比方道,海洋上的风还是头顶上的风对咱们影响更大?肯定是头顶上的风。所以也要重视咱们家门口的东亚冬季风。

今冬气温阶段性变化明显

阶段性极端强降温概率大

国家气候中心今日(4日)发布今冬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冬季气温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

今年12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1991-2020年平均)或偏高;但明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强降温事件的可能性大。

湖北今冬会是怎样的画风?“冷空气活跃,气温偏低概率较大,降水偏少概率大,有阶段性雨雪天气。”肖莺给出了目前的预测和判断。

因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非常复杂,加之近期气候波动性增大,预测难度大,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天气气候变化,加强分析研究,也请大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

最强寒潮立冬时节秀肌肉

冰雪或锁定鄂西高山地区

别看今天(4日)武汉仍有20℃,7日就立冬,寒潮风声也正紧,而且是今年以来最强寒潮,它有多厉害?

中央气象台今日18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寒潮影响,4日20时至8日8时,我国自西北向东南将有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

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0℃,西北、内蒙古大部、华北、黄淮、江淮西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幅可达12℃-14℃,局地16℃以上;并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8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位于山东中部、河南中部至四川北部一带,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10℃左右。

看来,广东也与“寒”字沾边了。

大风降温预报图

寒潮路过湖北时,天气会发生哪些剧变?

武汉中心气象台预计,今年以来最强寒潮将于6-8日自北向南影响我省,并伴有小到中雨和局部雨雪冰冻。

此次过程有以下特点:

一是降温幅度大,6日夜间开始全省将出现大范围降温,降幅一般8℃至10℃,局部可达12℃以上;二是气温低,最低气温出现在8日早晨,北部地区一般-1℃至2℃、南部3℃至5℃,但气温回升较快,9日早晨最低气温是5℃起步;三是风力大,6日傍晚至7日白天,全省大部地区偏北风4-6级,阵风8-10级;四是西部高山地区有雨雪冰冻,尤其6日夜间,鄂西北高山地区将有雨夹雪或小到中雪、局部大雪,伴有冰冻天气。

今日武汉市气象局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

6日晚至8日,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武汉出现一次寒潮过程,伴有大风、降温、降水天气,过程降温幅度可达9℃-11℃;其中6日夜间至7日白天有小到中雨,偏北风4-6级,阵风7-9级,最高温降至10℃-12℃;7日夜间转晴,因辐射降温(没有云系保温),气温持续下降,最低温出现在8日早晨,为2℃-4℃;其后气温回升,9日起最高温又升至15℃。

气象部门介绍,前期湖北全省气温明显偏高,此次过程寒潮天气降温剧烈,风力强劲,且西部山区有雨雪冰冻,为此建议:

加强防范大风对建构筑物、农业设施、交通航运及户外作业等的不利影响;加强健康保护,做好心脑血管和呼吸道等疾病预防;西部山区需做好雨雪冰冻防范应对,遇雨雪天气,大家尽可能调整出行计划;天气骤变,气温断崖式下降,湖北最低温不超-1℃,雨雪添寒,体感更寒冷,大家的羽绒服棉服等冬衣要准备好,加强防寒保暖。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3/1697205207358884.html
上一篇:生肖顺序(生肖顺序排十二生肖排名顺序)
下一篇:呆木瓜(呆木瓜是什么意思)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