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八字(龙凤八字怎么看)

农村传统习俗:订婚又叫“发八字”,啥意思?仪式隆重有讲究

导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农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大家的生活都变得丰富起来,对生活质量也高了起来。就拿农村的酒席来说,也是越办越好,在农村办红白酒席是最热闹的,因为这两种酒席有很多讲究,所以特别热闹。那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在小编老家的一种传统习俗——“发八字”,可能大部分人对这个习俗是很陌生的,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

一、“发八字”啥意思

在农村结婚一般都要合八字,按照老一辈的说法,就是要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合不合适,如果不合适的话这门亲事可能就不能成,要是男女双方执意要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改八字的方式来让双方的八字不犯冲。在贵州大部分农村,都有合八字的习俗,大家那边有这样的习俗吗?

其实“发八字”就是订婚的意思,“发八字”的日子是要请算命的人或者是懂的人来看的良辰吉日的,订婚和结婚的日子对于男女双方都很重要,所以很有讲究。在农村“发八字”当天男方会带着聘礼来到女方家,所以这一天也是给女方家彩礼的时候。

二、“发八字”需要的物品

那“发八字”需要哪些东西呢?在农村对聘礼还是很有讲究的,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①火炮两饼,蜡烛大小各一对,少量钱纸。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供奉祖先的神龛,所以这些在小编老家是为了“敬菩萨”,也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

②猪后腿肉两块。这在小编老家是必须得有的,而且男方家给的猪腿肉是越大越好,这对女方家来说是很有面子的。

③烟和酒。烟一般是一条,酒最少两瓶,但是也不是很严格的规定数量,在小编老家有拿八瓶的也有拿一瓶的,不管拿多少,主要的是要有这两样东西。

④三金或者五金。这是给女方的,看男方的家庭情况来,有钱五金,没钱三金也可。三金即:金戒指,金手镯,金项链;五金即:金戒指,金手镯,金项链,金耳环,金脚链。

⑤彩礼。彩礼的多少也是要看男方家的经济情况,条件好的就多给,条件不好的就少给,但是每个地方的彩礼都不一样,小编老家普遍都是10万以上,有些地方比这个低,也有些地方比这个高。

⑥女方的上衣两套,内衣两套,裤子两条,鞋子两双。这里的衣服的讲究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地方男方家还会给女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衣服,有些只给女方买,所以这是有区别的。

⑦洗漱用品。带囍的口缸两个,最好是红色龙凤手柄的牙刷两把、牙膏两盒、木梳两把…、毛巾两块、香皂两块等。这些主要是日常的生活用品,能备齐的尽量备齐。

⑧枣子、花生、桂圆、苹果、瓜子、糖。这些是结婚必不可少的。

上面的顺序为装盘的大致顺序,其中⑧称为“糖食果饼”,可以自由搭配,分成几盘来装,里面用的水果也可以换成需要的,比如在小编老家,很多人家已经用上火龙果和香蕉,所以以上的搭配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更换。

三、女方家这边派代表“点礼”

男方带聘礼来女方家后,男方那边会有媒人出来说几句吉祥话,然后再燃起蜡烛“敬菩萨”、放火炮,“敬菩萨”结束后,女方这边会派一到两个人出来点礼,也就是数一数男方送来的聘礼有哪些,钱有多少,每一个聘礼上都有红包,点礼的这两个人每点完一个聘礼就可以有一个红包,所以点礼的人是可以拿到红包的。

除此之外,最有趣的是,点礼的人并不是那么轻易地就拿到红包,他们每点一样聘礼,就要说几句吉祥的话,在小编老家把这种话语称作“说四句”,所以对点礼的人来说也是一个考验。那“四句”是啥呢?

比如说“敬菩萨”用的火炮和蜡烛,就可以这样说:一对蜡烛亮珵珵,棉花裹起舀油淋;自从今晚把神敬,荣华富贵万万增。燃了大蜡燃小蜡,双手燃来敬菩萨;自从今晚把神敬,荣华富贵发两家。

这是比较经典的“四句”,几乎每家“发八字”都会这样说,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反正每次小编最喜欢看别人家“发八字”了,感觉很有意思。大家当地的订婚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是不是像小编老家的这样有趣呢?有的话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互动。

闽南民俗——礼仪风俗之婚姻

厦门传统的婚姻按“六礼”之规,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6项礼节。

纳采也称合婚,俗称说媒。由媒婆到女家诉述男家求婚之意,并问明女方的年岁与生肖后,再和男方的年岁与生肖,请算命先生合婚,如男女双方的岁数差不犯忌,生肖又不相冲相克,才继而行问名之礼。若女家认为所提的男方堪称“门当户对”,尚合“东床之选”时,则开具女方的年庚八字,交媒婆持返男家合算,男方也要把年庚八字交给女家,称“换龙凤帖”,也叫互换庚帖。再请算命先生占卜,按“金、木、水、火、土”相生相胜的理论,看男女双方是否命对,俗称“合八字”。所谓相生,即二者相合,相互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相胜,即二者相互排斥、相克,如:“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而八字就是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用两个干支代替,合为“八字”,也称“生辰八字”。如“八字”相合,生时相生,没有相克,那么这门亲事就算成了。男方将占卜此姻缘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给女家,称“小聘”,后称订婚礼物,如簪耳指环之类饰品和衣服布帛及小量财礼。女方受礼,就是“纳吉”,则必答以冠履及文房用品之属。后称为“聘金”或“聘礼”。“聘礼”,男家依照论婚时所议定的财帛、礼饼、衣服、布帛、首饰等物,在迎娶之前数日,盛饰仪仗送到女家。女家收受礼饼或其他食物后,必分赠亲友及邻居,以示婚姻已定,出嫁有期,是谓“纳征”。“请期”,近代称“催妆”,就是男家择定迎娶吉日,照会女家。选择黄道吉日,再给女家送去“娶帖”,双方都分头做好嫁女迎亲的准备。“亲迎”也称“迎亲”,是传统六礼中最后也是最隆重的一礼。新郎务必亲自躬率鼓乐仪仗彩舆(俗称花轿)到女家以礼迎娶新娘回家。也有由男家派遣迎亲队伍迎娶,新郎在家迎接。

清末,“厦门婚嫁重门户,不甚选婿。妆奁先期鼓乐迎送至男家。珠翠衣饰无论,此外,如字糖、福饼、绒花、采缯动盈数十箧,谓不如是则见诮于人。在富者为所欲为,中户嫁一女,费过半矣;甚有鬻产嫁女者”。“亲迎尚存古礼。婿亲迎,曰上门。三日拜舅姑,曰上厅。妇家使其弟若侄以物馈问,曰探房。四日反马,曰回礼。迎新妇归宁,曰竖月。其妇见舅姑也,姑与之燕,家中妇女辈悉与,名曰合棹。午乃礼食,妇居中,陪者左右坐,乐以侑食。娶妇之家,越晨亲友往贺礼毕,观新妇,婿导诸其前。”到初,厦门的大户人家,还是按照旧礼制,俗称“大嫁娶”。一般百姓的婚嫁,则称“小嫁娶”。

“送嫁妆”,也称“搬妆奁”、“搬行嫁”,是婚俗中不可少的环节,即女家在嫁女前夕或数日,将陪嫁物品送至男家。一般人家,陪嫁被絮(即合欢被,有两铺两盖、四铺四盖、八铺八盖不等,对枕有两对、四对、八对不等)、衣服、橱柜、箱凳、梳妆台、桌椅、脚盆、马桶、蚊帐等物。但不论贫富,嫁妆中必有马桶一只,内装红枣、花生、橘子等,也称“子孙桶”,以兆出嫁女“早生贵子”,这些物品俗称“彩头”。大户人家陪嫁除了生活用品金银首饰银两钱币外,甚至田园厝契都用来陪嫁,另有随嫁婢女也作为嫁妆。

婚期前夜或当日清晨,男女双方要举行“上头”,称成人礼。自中世纪后,冠笄之礼逐渐废弛。民间一般不再举行成年之礼,而是在将结婚之时,将儿女的头发梳理为成年人的发式,称为“上头”。新娘在“上头”之前,要请“好命人”(夫妻保老)来“挽面”,即用纱线来绞去脸上汗毛的美容方法。按民俗,女孩子出嫁前脸上的汗毛无论多长,都不能修剪,所以俗话叫“毛丫头”。女子头一次“挽面”是在出嫁之前,称“开面”。上等家庭的妇女,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挽面一次,一般家庭的妇女在清明、端午、中元、过年之前也要挽面。有专门从事该工作的“挽面婆”。

厦门有睡喜床的婚俗,即洞房新床铺好后,要请一位“好命的”(家境好,多兄弟,最好生肖属龙)不满七岁的男孩在新被席上打滚或睡觉,即使溺尿也不介意,叫做“翻床铺,生乾埔(男)”,寓意早生贵子,一般床上放有男孩的新衣服、糖果与钱,用来酬谢男孩。

“迎娶”,俗称“娶新娘”,是婚事中的高潮,最为热闹。结婚之日,男家张灯结彩,户内外贴喜联,窗贴喜字和吉祥图案,门口张贴大红双喜字。俗话说:“新娘出嫁,卡(较)大(胜过)皇帝。”因此,礼节多,忌讳也多。新郎先拜祖先,告别父母,由媒人陪同,带着迎娶新娘的花轿队伍从男家出发,迎娶的轿子有“单顶轿”和“双顶轿”之分。新郎亲迎的称“上门娶”。迎娶人皆乘轿。轿的顶数有“十六娶”、“二十四娶”等称呼。迎娶队伍前导为“字姓灯”(书有男家郡望、姓氏),并有2名“挑灯舅子”领先,轿前悬挂两盏红灯,灯者丁也,男子为丁,寓意早日添丁。后有媒人陪同等人,还有鼓乐(吹鼓手)吹打,沿途鸣放鞭炮。女家在迎娶队伍到来之前,关闭大门,让媒人来敲门,媒人敲门时,女家问说:“何事?”媒人答:“娶新娘。”这时,女家将门稍稍开启一缝,媒人依礼送一个红包给开门的人,可门又关上了。媒人重新叫门,如此三次,才开大门迎客,俗称“拍门娶新娘”。

新娘离开女家不远,要从花轿中扔下一把扇,俗称“放心扇”,意在让父母放心,不要牵挂。一路上还是吹吹打打,鸣放鞭炮,行人都会驻足观看。男家大门口早已站满了等待迎亲和看热闹的人群。花轿一到,又有踢轿门,请出轿、牵新娘、跨烘炉和拜天地、掀面罩、闹洞房等一系列的礼俗活动。新娘出轿时,轿夫要念4句吉利语:“今日轿门两旁开,金银财宝一起来,新郎新娘入房内,生子生孙状元才。”新娘初进男家门槛,要跨过一堆用稻草烧过还在冒烟的火炭。此时送嫁姆要念道:“跨炭薰(烟)、年年春(剩余),明年抱乾埔孙(男孙子)。”然后行拜堂仪式。男方在堂前设供案,置香烛,陈祖先牌位或遗像。拜堂之前,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随着礼生所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新郎新娘就位跪拜。

民间重视“拜堂”,因男女相交是从结婚开始,才有人伦之义,所以要拜天神地;从结婚开始,女子才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所以要拜列祖列宗;从结婚开始,才把男女的个体合成一体,所以夫妻一定要交拜,以示郑重其事,拜过堂就是夫妻。因此“拜堂”是亲迎中的大礼。近代婚礼,多不跪拜,新郎新娘改行鞠躬礼。掀面罩也称挑盖头或挑头巾。盖头多为红色的绮罗轻纱,质料贵贱不等,后称头纱,一般较稀薄透亮。新娘在上花轿前,把婿家送给的盖头蒙上,原意为遮羞和避邪。至婿家拜堂时或入洞房后,由新郎用簪、秤、杼或木杈挑下,以露芳容。用秤挑盖头是因秤杆上标明斤两的星星,由天干地支相配而成,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福、禄、寿”3星,共16星(旧16两为1斤),意为大吉大利。

“闹洞房”,也称“闹新房”,即宾客在洞房内嬉闹新婚夫妇的活动。因在男家,习惯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称“耍新娘”,俗称“弄新娘”。民间认为新婚“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此增添喜庆气氛,又含有为新郎新娘驱邪避凶达到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的意愿。旧时,也有因“弄新娘”的粗俗野蛮、非礼行为,使新娘无法忍受,酿成惨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闹洞房一般是请新郎新娘谈恋爱过程,唱歌,给客人点烟,要新郎新娘共咬一块糖,共吃一个水果,或让新郎新娘当众接吻取乐,开开玩笑,说说笑话来增添新婚的热闹气氛。进入洞房,要行合卺礼。“合卺”亦称“交杯”、“合瓢”、“饮同心酒”。半瓠称“卺”,一个瓠分割为两个瓢,以酒漱口后少饮,也有以茶代酒。后称“交杯酒”,寓意婚后同心同德,百年和合。洞房花烛夜的“验红”,是封建婚俗,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行为,通过初行房事是否见红,来检验确定新娘是否,如“喜帕”见红,认为新娘是贞女,男家鼓乐喧天,隆重庆贺,女家也感到无尚荣光。

否则,新娘就是不贞,男家顿时垂头丧气,女家无脸见人。新娘甚至被“休”(退婚),遣回娘家。婚后第三天,新娘第一次走出新房,上厅拜神、拜祖、拜公婆和长辈,俗称“出厅”,要用龙眼干、红枣、甜茶敬奉长辈和家人。尊长以红包或饰物放在茶盘上谢贺,俗称“压茶盘”,新娘要以红春仔花遍赠家中女眷。同一天,女家派小舅子前来探望,送来香蕉、冬瓜糖、甜包、香粉等礼物,并拜见各位亲家,请安问好,长辈发给红包。中午男家办“新娘桌”(又称“舅仔桌”)宴请小舅子。晚上设宴请亲朋,席后,新娘向宾客敬甜茶,客人用红包压茶盘,并说“吃甜甜,明年生后生”、“吃红枣,年年好”等吉利话,以示祝贺。

婚后第四天,小舅子偕“母仔”(褓母)来请新娘回娘家做客,古称“归宁”。公婆要给小舅子红包。新妇“做客”必须当天晚上天黑时回来,俗称“暗暝摸、生乾埔”。回来时,娘家要送给米糕(甜糯米饭压紧成块)、红枣、带壳花生(长生果)、连头带尾的甘蔗,象征夫妻生活幸福甜美,有头有尾,早(枣)生贵子,多子多孙。还带回来一对或两对“鸡挑仔”(未成年的鸡),也称“娶(带)路鸡”,放进新房床下,想尽办法,驱使公鸡先跑出来,意味着新娘头胎怀的是男孩。有的还带回“阿妈烧”,即一只涂满乌糖(红糖)的光鸡给新郎的奶奶“暖身”,或“乾家烧”,即一只涂满乌糖(红糖)的猪腿,给婆婆“暖身”。也有用猪脚、面线代替,祝健康长寿。

“纳妾”,亦称“娶妾”、“讨小老婆”,厦门俗称“娶小姨”、“讨小姨”,指男子正妻之外另娶女子为配。妾的地位比妻低。纳妾者主要是达官贵人、富家子弟;为妾者多为社会地位低贱的贫家之女。纳妾通常只举行简单的仪式或直接以财物购换。有的直接收随嫁婢女为妾。“婢女”俗称“查某娴”,厦门旧俗:“喜畜婢,家虽不丰,亦必百计营购一婢。”尤其是官僚豪绅、富商巨贾,竞相蓄养婢女。22年(1933年),厦门最多的一家养有26个婢女,一家养三五个到七八个的就更多了,许多婢女遭受主人的人身侮辱和肉体摧残,有的受虐待至死。婢女也常被作为陪嫁物,在嫁妆的清单上可见到侍女两个,有的更多。厦门养婢女的恶习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彻底废除。

“续弦”,也称“填房”,即男子丧妻再娶。人们把夫妻比喻琴瑟,故丧妻如断弦,再娶为续弦,意即弦断复续,而续娶的妻子,又填补了前妻留下的空房,所以也叫“填房”或“后妻”。第一个妻子叫“元配夫妻”或称“结发夫妻”。古时女子许配人家后以缨束发,至成婚,由夫婿解下,又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的礼俗,所以称元配夫妻为结发夫妻。厦门俗称“做填房”为“接后寿”。

封建社会,女子只能凭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有“父母主婚,芋横(芋头秆)菜尾(酸菜)也要吞”,“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乞吃跟加自(乞食袋)跑。”和“查某仔(女孩)养大给人做媳妇,妇女生成做家务”之说。

“赘婿”,俗称“招子婿”,是男嫁女娶的婚姻,即到女家落户的男子。古时,赘婿都出自贫家,因出不起聘礼而以身质于女家,受到社会歧视,俗称“卖大灯”,地位与奴仆差不多,生子随母姓。随着时代的发展,赘婿逐步向招女婿过渡,性质上有了改变,成为夫从妻居的一种婚俗,是岳父母的全子,体现了婚姻中的男女平等。

“指腹为婚”,亦称“指腹联姻”,简称“腹内婚”,即两女同时怀孕,指腹约定,产后若为一男一女,则结为婚姻。一般是亲朋好友双方为密切两家关系给未出生的子女预订婚约。

“姑舅亲”,也称“表亲联姻”,即姑舅表兄弟姊妹之间结成婚配,是古老的血缘婚、亚血缘婚制的残余。

古时注重传宗接代,盛行早婚,“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的现象相当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娶心哺仔”(即童养媳)之俗,要等家中男孩长大后才与之“圆房”。还有因病提前办婚事,用来冲喜。早婚者多为男小女大,有“大娘子,小女婿”之说。

时期,西方的婚俗也传入厦门,使厦门的婚俗既有“封建传统”,又有“中西合璧”。《厦门市志》稿载:“婚礼有新旧两式,新式行文明结婚,旧式仿古六礼,士族世家尤采用之,间也有新旧兼用,结婚用文明式,余乃采六礼。”“风气渐开,婚礼多行新式,名曰文明结婚,假公共礼堂,请一证婚人,两介绍人,两男女傧相,两花童,男女家主婚人,新郎新妇及来宾等集堂中,证婚人宣读证书毕,新郎新娘相对行礼,交换饰物。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等用印。证婚人、介绍人、来宾、主婚人致辞,新郎、新娘谢证婚人、来宾。礼毕摄影纪念。近更举行集体结婚,尤为简便,有作新婚旅行者曰度蜜月。”

以来,厦门婚俗中也出现了结婚纪念日,或称“花烛重逢”日,不同周年的结婚纪念日名称也有区别,如称第一年为“纸婚”、第五年为“木婚”、第十年为“锡婚”、第十五年为“水晶婚”、第二十年为“磁婚”、第二十五年为“银婚”、第三十年为“珍珠婚”、第三十五年为“珊瑚婚”、第四十年为“红宝石婚”、第四十五年为“青玉(翡翠)婚”、第五十年为“金婚”、第五十五年为“绿宝石婚”、第六十年为“白金婚”、第七十年为“钻石婚”,但一般指原配结发夫妻而言。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彻底废除旧的封建婚姻制度,从法律上保障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厦门市民中,“六礼”的旧婚俗已被摒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业已基本结束。封建式的家长包办婚姻已经很少出现,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已成新潮。只要符合规定,双方同意,按手续办理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就是成婚,有无仪式无关紧要。

20世纪30~40年代时尚的结婚典礼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4/1696089817226672.html
上一篇:如何用易经批八字(如何用易经算八字)
下一篇:什么样的八字有夫妻缘(什么样的夫妻八字比较好)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