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意思(朱的意思)

英汉中“牛”的隐喻

【辛丑话牛】

作者:智娜(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隐喻是语言修辞的手段。在英语和汉语中,“牛”的隐喻含义既有不同,也有相似,反映出不同国家在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上的异同。

语言中的隐喻源自人们的生活经验而引发的思维联想,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英语中和“牛”有关的词较多,因为畜牧业是英国农业的主导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英语中的cow和bull分别指成年母牛(奶牛)和公牛;ox则指被阉割过的公牛,性情相对温顺。还有其他词如heifer(未生育过的小母牛)、calf(小牛犊)、cattle(表复数意义的牛的集合名词)等等。

除基本意义以外,这些词语还用于表示隐喻的情感和意思。比如,英语中带有bull的习语很多,用法常和鲁莽愚笨、有攻击性、胡言乱语等意义相关。abullinachinashop(瓷器店里的公牛),指举止粗鲁莽撞、招惹麻烦的人;likeabullatthegate(像门口的公牛一样)形容做事凶悍草率、欠缺规划。另外,aloadofbull(一担公牛)和acock-and-bullstory(公鸡和公牛的故事)都指谎话、胡言。cow和ox在一些习语中也带有“笨拙”的隐喻含义。

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隐喻由人类的主观经验而引发,形成动因可以是人的感官体验,也可以是长期积累的生活和文化经验。不同语言的隐喻受文化环境的制约,表达中相联想的事物也会有所不同。

相较于英语中这些略显负面的牛的隐喻,中国人赋予了牛很多美好、积极的情感,这源于牛在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中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些史料文献和考古证据表明,早在约7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人工饲养和驯化野水牛,用于农耕。汉语有关牛的隐喻表达多带有吃苦耐劳、勤恳踏实、任劳任怨的含义,鲁迅用“俯首甘为孺子牛”比喻像牛一样具有崇高奉献精神的人。

隐喻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但不同国家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体验也有共识。正如认知语言学家科维西斯提出的,“普遍存在的基本经验产生出普遍存在的基本隐喻。”

比如英语和汉语都有将牛和高大、强壮、有力、信心等引申意义相关的表达。英语中asstrongasabull(健壮如牛)用于形容具有强健体魄或大块头的人;bullmarket(牛市)指股票行情稳步上升的势头。汉语也有“牛高马大”“九牛二虎之力”“牛市”“牛人”等相似的表达。

英汉两种语言也都有将“牛”和执拗、倔强相联系的隐喻含义。例如英语中的bull-headed(牛头似的)和汉语中的“牛脾气”都用于形容人的固执。两种语言还都有将牛和“慢吞吞”相关联的隐喻,如英语中的untilthecowscomehome(等母牛回到家)表示做事花费很长时间;汉语则有“老牛拉车”等形容速度缓慢、做事低效的说法。这些相似的表达体现了隐喻的跨文化性,反映出人类共享的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

语言中的隐喻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汉语和英语对“牛”的思维联想和表达用语,既体现了各自的文化特色,也展现出世界文化的相通性。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1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每日一字225:朱

应书友要求,今天讲的是:“朱”字。

朱,读作zhū或shú,本义为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木,即《说文解字》中的“赤心木,松柏之属”,泛指大红色或朱色的物品;也作姓氏。

首撇斜切落笔,撇身勿长,注意角度,收笔可出锋也可不出锋;横画与撇笔虚接,由轻及重,抗肩圆收,不要写长;下横起笔左探,角度略方,抗肩与上横一致,右部勿长,收笔稍平;竖钩为整字主笔,劲挺有力,起笔稍高,稍重,然后转中锋向下直行,从两个横画的右部穿过,竖身稍细(长横上下两竖笔等长),行笔到位后跪笔弹锋出钩,钩身勿大,内圆外方;撇笔从横与竖的交叉处起笔,撇身稍直,收笔力达撇尖,与长横起笔平齐;最后捺笔位于撇与竖的分离处从竖画里面起笔,与撇笔对称,捺脚稍重,略高于左撇撇尖,出锋要平。

“朱”字的行书写法:

被误读的革命名著《牛虻》:爱与信仰抉择\"和我,你选哪个?\"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

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

——《新约·马太福音》

这是记录在《新约》里,做"上帝"门徒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大部分人对《圣经》博爱和包容的感觉不同,这一条明显"排除"亲情的"教义",被明晃晃地收入其中。

加上《哥林多前书》的"延展":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就构成了这本20世纪50年代以来,风靡整个"红色"中国的革命名著《牛虻》的血液,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岁月里,或许是因为这本书的背景为意大利革命,或许是作者埃塞尔·莉莲本人就是一名"传奇"的"革命者"。

尤其有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角,保尔柯察金视牛虻为"偶像"的效应,这本书在67年前上市之后,不到六年的时间就狂销一百万册之多,可见其魅力。

而与之相反的是,123年前,这本《牛虻》在美英上市之初,却受到冷遇,甚至一度无人问津,为什么?

其实理由很简单,是因为这本《牛虻》在表面上是描绘了一个意大利青年,历经磨难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为"革命"奋斗,火热而短暂一生的故事。

但实际上,被深埋在字里行间里,从青年亚瑟到"暮年"牛虻,两起两落在亲情与信仰之间,人性(理性、情感)与宗教之间的激烈对立式的对抗故事。

想起早年间伏在爷爷腿上,听他讲述关于热血、伤痛的"革命"故事,于是第一次听爷爷讲述这本《牛虻》的故事,在他的口中,牛虻是一位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精神伟大值得敬仰。

但是时隔多年,再一次午夜梦回想念起爷爷的时候,去重温这个故事,却发现了颠覆性的"主旨",尤其在对照着英文版和中文版去看,更是觉得这个"牛虻"的故事,应该是探讨和表达爱、宗教之间纠葛的"复杂"。

第一次:"亲情"与宗教的对抗寄托"爱"的亚瑟,死于"上帝之手"

一直以来,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书,都不免使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去,用"个体"的视角展现一个时代的"格局"。

但这本《牛虻》却不同,因为牛虻这个名字,说起来只是一个符号式的"代号",只是别人给主角安上的"化身之名"。

历来众多读者以及评论家们都会给"牛虻"两种由来拆解:

一种理解为苏格拉底的"牛虻",正如他在法庭上最后的申辩"没有经过省思的生活不值得过。"一样,这里的"牛虻"象征着一种,充满智慧和勇气,有着一往无前执着的"另类"爱国主义(革命)情怀之人;

河神之女伊俄的“故事”

而另一种,就是取自"牛虻"最早的来源,希腊神话中河神之女伊俄的故事:

万神之主宙斯爱上河神之女,但由于惧怕天后赫拉的报复,便将伊俄化为一只白牛放逐于天河之滨,然而,嫉妒成性的赫拉,为了报复,于是化为一只牛虻去攻击白牛,使她颠沛流离,最后受尽磨难的伊俄才到达埃及,恢复了人形。

显而易见,其实"牛虻"本源代表的其实是"嫉妒与复仇",这个解释也恰好对应了主角从青年的亚瑟,到后期归来牛虻的所作所为的情节走向,所谓成长的革命战士一说,不过是怀揣着熊熊"复仇之火"归来的"斗士"牛虻。

书中是这么描述青年亚瑟的:

"他是一个瘦削的小伙子,不大像三十年代英国中等阶级的年轻人,倒像十六世纪人物画里的意大利少年。

从那长长的睫毛,敏感的嘴角,直到那纤小的手和脚,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过分精致,轮廓过分鲜明。"

开篇作者就为读者描绘了一对,"不寻常"的单纯少年亚瑟与慈爱神父蒙泰尼里的关系,如果看原著,神父蒙泰尼里对亚瑟的称呼是"carino",除了感觉有点亲密译为"亲爱的"之外,还蕴含着"美好的"意思,而与之对应的,亚瑟对神父蒙泰尼里的称呼"Padre",除了是教士之外,还有这"父亲"的含义。

如果联系后续的亚瑟,可以全身心地把自己生活中的"所有",包括不幸、疑惑、烦恼,以及内心失去母亲的痛苦感受,都可以对神父倾诉,而同样的神父对亚瑟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慈爱与责任,正是一种隐忍的,血浓于水的"父爱"亲情。

神父和亚瑟的旅行插画

所谓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于是亚瑟终于被引诱着"犯了错",而随之而来的一连串误解、背叛与欺骗等等,都让亚瑟本就"被掏空"的心,摇摇欲坠。

当然,最大的打击,来自于他是神父蒙特尼里"私生子"的身份,一瞬间,亚瑟的"天"塌了。

没错,信仰在幻灭,感情是欺骗,理想的与宗教的双重打击,让他趋近疯狂,癫狂的大笑中,亲自砸碎神像,留下一把直插"父亲"的匕首:

"我相信你跟相信上帝一样。

上帝是一个泥塑木雕的东西,我只要一锤就把它敲得粉碎;

你呢,却一直拿谎话欺骗我。"

就此,亚瑟“死去”,牛虻“出生”。

亚瑟与琼玛

是的,与其说亚瑟是"死"在误解、背叛与"上帝之手"信仰的破灭上,不如说是"死"于生父的神父之手,如果生活是一场滑稽的闹剧,那被隐瞒的"楚门",是否可以反抗?

说到这,其实亚瑟对神父还有一种隐隐的"转性"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简单来说就是女版的恋父情结。)正如亚瑟最开始被背叛和误解之后,对"上帝"的失望,被破灭的信仰,都让他寻求"死亡"的解脱。

直到他被告知是神父的"私生子"之后,他才想用最冰冷的"匕首"给"爱"的"父亲"最致命的打击。

但其实这个举动,恰恰是一种"爱"的建立,就像是一个孩子到长大成人,对父亲"高大"形象,由伟岸到佝偻的,逐渐成熟的认知。

如果之前只是近乎"神"一般的崇敬,那么此后被"重建"亲情的"爱",就是一种复杂而对立的,既高兴又不甘的"爱"的怨恨与失望的逃避,他要让"父亲"一辈子都浸泡在悔恨当中,当然,一辈子都把他铭记于心。

第二次:"爱"与"上帝"的生死较量重生的"牛虻",死于"主教的虔诚"

其实,年少时看《牛虻》,十分不解为什么亚瑟不死,而选择历经千难万苦,也要活下来,虽然在表面上"看到",他是因为心中有着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活着"革命"。

但是,十三年的苦难,让这么一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少爷,经历了被殴打致残,流浪以及沦落至马戏团的畸形小丑,像动物一样匍匐在"人们"的脚下,才能继续活着。

这所有的一切,足以让任何一个人死上百千回都不够,那在这期间,是什么支撑着他的归来?是什么让他从"美好的"亚瑟,蜕变为"扭曲的"牛虻的?真的只是"革命意志"?

不,不是的,正如牛虻回来时,不遗余力地口诛笔伐"主教"蒙泰尼里一样,在同志们面前的他,越是冷酷而轻蔑地"敌视"主教,反而越发"爱"地深刻。

自以为的"复仇"行为,其实早已被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出卖",如每次听到主教的名字时的"口吃与唇部颤动",以及几次与主教近在咫尺之时,不由自主的战栗发抖等等,(激动和"情"难自控,或许都有。)其实他早已"控制不住"自己那颗"嫉妒"的心了。

每每听到,每每看到,接近到"父亲",都让牛虻对亲情渴望加深一分,那种不由自主地温暖回忆,(如一个人看到旧人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与故事一样,在心理分析中,也叫做回归"本我"。)都让"坚定革命"(复仇)的他,摇摆不定,痛苦不已。

是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有时候很奇妙,越是内心渴望着,反而表现地越是疏离,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喜欢用各种诸如叛逆、炫耀、出格等等行为,去表现一种对父母的"爱",亦或说是像得到父母的"爱"。

尤其放在牛虻身上更是体验地淋漓尽致,年少时,他虽然被父亲欺骗,但确实被"父爱"的温暖包裹着,即使是以"神父"的身份来付出,但"爱"就是爱,不管以何种身份,亚瑟并没有缺少很多"父爱"。

于是在被亲情谎言欺骗时,才愤怒到难以自拔,做出"插刀"的傻事,或许于亚瑟来说,后面十三年间,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于是这份对亲情的渴望,支撑着他再苦再难也努力活下来,回"家"。

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跨越十三年的"爱",被特意留下的"烙印",还是抵消不了父亲心中对"上帝",对信仰的虔诚。

没错,父亲又一次为了"上帝",坚持信仰抛弃了他!

如果上一次,他还能"大笑"着去尝试理解信仰的至高无上,父亲选择的"无奈",以及多年如父般的"陪伴"的温暖的"补偿",那么这一次呢?

这一次被一步一步刺破的,坚定"报复"的防线,那只是面对面就软下去,放弃一切挣扎被捕的自己,多年来历经磨难才回来的自己,又算什么?

最后的最后,或许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或许是明白自己"复仇"无望,或许是对亲情的最后"依恋",总而言之,他想再给"父亲"一次选择的"机会"。

有句话说:

"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陷入渴望爱的"深渊"而不可自拔的牛虻,陷入愧疚悔恨"深渊"而难以逃离的主教蒙泰尼里,就在这个小小的牢房里,面对面了。

可是,让牛虻崩溃的是,即使他卸下一切枷锁,即使他真情剖白:

"这个虚伪的牺牲者,他只在十字架上订了六个终点,真的,就从死里复活了!

神父,我可在十字架上订了整整五年,而现在我也从死里复活了。

你准备那我怎么办?你到底打算那我怎么办?"

还呐喊般吼出:

"和我,你选哪个?"

之后,即使,牛虻把自己的生命都捆绑在亲情之爱上,居然还是绝望地发现,他无法从"上帝"那里把父亲抢回来。

是的,第二次,关于爱与信仰的较量,牛虻依旧输了,这一次,彻底到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种可以超越"一切"的爱,被蒙泰里尼当成祭台上的供品,来表明自己对"上帝"信仰的永恒。那种一直流淌在每一个"门徒"血液里的,亚伯拉罕杀子的最高信仰,宿命般地被红衣主教给一代代继承着。

亚伯拉罕杀子

其实,没有宗教大环境氛围的国人,或许很难去想象宗教于人的信仰浇灌,以及深入灵魂的"枷锁"。

正如开篇就提到的两条"反人性"的教义(或称之为隐藏的"潜规则"。)一样,自"上帝"出现伊始,用于"教化"人们的《圣经》就被一代又一代地"解释",从而构建起一套严丝合缝的信仰体系。

于是潜移默化之下,所谓"信仰"中被灌输的教义,就成为了一种可以解决"任何事"的判断标准,既然是"唯一"的标准,于是在"排他性"之下,其他任何观点与看法,诸如逻辑、自然与思辨等等"工具"就被自然抛弃。

很显然,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所谓的选择,或是基于各种"爱"的轻重对比,对于蒙泰尼里来说,有私生子本身就是对"上帝",对自己信仰的背叛。

那么,既然明白自己错了一次,就不可能允许再错第二次,所以不管是亚瑟,还是牛虻,他的心里可以存有愧疚,后悔与懊恼,想要补偿等等,人性的这部分是会存在,不过一但与"上帝"冲突,自然第一反应就是倒向信仰。

这不仅仅是一句虔诚可以解释的,内里蕴含的其实是一种难以言明的宗教的"无形力量",正如前段时间被疯传的"韩国邪教"一般,说实话,不身在其中,是不会去理解的,因为"外人"看来,他们都是没脑子的傻子和疯子。

于是,作者用最直白的"伦理"上的醒悟,让红衣主教死于人性最自然的"丧子之痛"。可以算是一种"爱"艰难对抗信仰(宗教)的胜利,即使代价惨烈到是血淋淋的生命。

作者埃塞尔用"血"造就的《牛虻》,绝对不仅仅是对革命的赞颂,而是一人半生的两场,妄图用"爱"去对抗宗教信仰的完败悲歌。

即使最好似乎胜利了:

"无论我活着,或者我死亡,

我永远都是,快乐的牛虻!"

写在最后:

其实在本文里,《牛虻》中还有两个女人,琼玛与绮达没有涉及,不是因为她们不重要,反而她们才是最冷静而犀利的旁观者,但正是因为"旁观",虽然更加理智而清醒,但失去了属于"人性"的温度。

不管是琼玛在十三年前的误会,还是十三年后的"复杂"感情,亦或绮达热烈而直透人心的"刺穿真相",都显得如此"不近人情"。

就好像人类感情中最广为流传的"死亡二选一"问题:"救我还是救你妈?"一样,从人性的角度去让人把爱情和亲情排序,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谬的事,于是,虽然不“完美”,但符合人性自然。

最后,推荐大家一观此本"神作"《牛虻》,越嚼会越有味道的。

晨读素材:高考易错成语(下)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说刮目相待。

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呼之欲出:①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严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

写十分生动。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也说活龙活现。

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急流勇退:旧时比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现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渐入佳境:比喻兴味渐浓或情况渐好。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津津乐道:对某事兴趣浓厚,乐于谈论。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用。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

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

令人侧目: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侧,斜着。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漫无边际:①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②形容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耄耋,老年、高龄。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也说梦笔生花、笔底生花。

妙手偶得:指文学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写出佳句、佳作。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一过,赏菊的节令就过去了,菊花日渐枯萎,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黄花,菊花。

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个时候广为传扬。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备地方言的人都有。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辕,车辕,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显露在脸上。形,显露;色,脸色。

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赞赏之极。

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用来形容因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的样子。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出《史记》和《世说新语》。

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倾巢而出:比喻全部出动。含贬义。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如鲠在喉:好像鱼刺卡在喉咙里,形容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贯,穿、贯通。

如履薄冰:好像踩在薄冰上。形容谨慎戒惧。履,踩、走。

如期而至:指按照期限或计划到来。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也说如沐春风。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现形容事物或人处于野蛮状态。

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深孚众望:很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弱不胜衣:弱到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了。形容人身体娇弱单薄。

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贬义词。

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失之交臂:指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交臂,因彼此走得很靠近而胳膊碰胳膊。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守正不阿:坚守正道,不阿谀奉迎。形容公正,不徇私。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

探囊取物:伸手到袋子里取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囊,口袋。

滔滔不绝:形容话多,连续不断,没完没了。

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醍酮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酮,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偷工减料:不按照产品或工程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暗中掺假或削减工序和用料。

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投,送给;报,回报。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妄自尊大:狂妄地自高自大。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差惭。

未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厚,过分;非,责难。也说"无可厚

亡羊补牢: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为,做。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闲言碎语:①与正事无关的话。②没有根据的话;闲话。

相形见绌(chu):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足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寻根究底:追究根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

摄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言人人殊:每人所说的话各不相同,指对同一事物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言之凿凿:话说得有根有据,非常肯定。

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下里巴人"对举。

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杳无踪迹:点踪迹都没有,比喻不知去向,下落不明。

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颐养天年:保养年寿。

移樽就教:端着酒杯到别人跟前一起饮酒,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

以邻为壑(he):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意味深长:指意思含蓄深刻,令人回味。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混,蒙混。

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

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知人善任:了解人(多指下属)的长处,并善于根据其长处予以任用。

芝兰玉树:指才德出众的优秀子弟。

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每天学点成语 : 彣彣彧彧

【成语名字】: 彣彣彧彧

【成语拼音】: wén wén yù yù

【成语注音】: ㄨㄣˊ ㄨㄣˊ ㄩˋ ㄩˋ

【成语释义】: 寓意为文采昌茂。彣彧这两个字,很生僻,但在古诗文中比较常见,是趣味高雅,谈吐文雅的意思。

【成语出处】: 出自《诗·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毛传:“彧彧,茂盛貌。”

【成语故事】:

作品原文 :

《小雅·信南山》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霑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白话译文 :

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赐福。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香。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驾临徜徉。愿神灵赐以宏福无量,子孙们享福万寿无疆。

【成语接龙】:

彣彣彧彧→遇人不淑→淑质英才→才貌双全→全军覆灭→灭此朝食→食前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后光前→前言往行→行远自迩→迩安远至→至善至美→美如冠玉→玉质金相→相视莫逆→逆坂走丸→丸泥封关→关怀备至→至圣至明→明堂正道→道同契合→合二为一→一手遮天→天女散花→花天酒地→地久天长→长生不老→老马识途→图穷匕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4/1697182660326592.html
上一篇:水火相克吗(五行水火相克吗)
下一篇:李姓男孩名字大全(李姓男孩名字大全2023属兔)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