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禄命(八字禄命法)

近百年来中国命理学研究述评

( 程 佩 张其凡 暨南大学 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提 要: 命理学的现代研究始于肇始,至今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期间,命理学逐渐走出神秘主义,完成了由 古代至现代的转型,并走向学术化。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对命理学进行多方位系统深入的研究。虽然近百年来的命理学研究硕果累累,但也暴露出后继乏人、研究不够全面深入等问题。

一、近百年来中国命理学研究回顾

命理术是术数的一种。它是中国古代发展起来的以一个人的出生时间为依据,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推命方法,描写并预 测个人命运的术数。对命理术及其文化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命理学。命理学的现代研究始于肇始,故其研究史不过百年。其间,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期) 是对古代命理文献的整理与诠释以及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的编写;

第二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 是引入现代科学思想和方;

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命理学者开始从文化、社会、历史、哲学等多角度对命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总体来看, 三个阶段的研究虽时有交错重复,但基本上还是按照上述三个阶段特征来展开进行的。命理学也逐渐走出神秘主义,完成了由古代至现代的转型,并走向学术化。

第一阶段: 通论性著作的出现和命理文献的重新整理

———

命理学开始走向通俗化和学术化

从 1916 年袁树珊编写《命理探原》算起,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命理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第一

个转型期,这也可看做是命理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以前,江湖派和书房派长期处于分流状态,难以互通有无。至晚清时,命理术的发展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建立后,江湖派和书房派渐有合流之势。以前,命理书籍或体例不精、文字芜杂,或浅陋繁复、晦涩难懂。这给它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袁树珊( 1881—1968) 对此类书籍评价道:

“……然其中有起例而无议论者,有议论而无起例者,有失之繁芜,而不精确者,有失之简略,而不赅博者,非惟初学难以入门,即久于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奥义。”《序》为了使的命理学能够走向大众和科学,一些知识分子或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命理术士开始将古代晦涩难懂的命理文献逐一整理,并按照西方教材的编排方式,写 出命理学通论性著作或讲义。个别著作,甚至已经开始引用西方最新的科研成果来解释传统命理概念。命理学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走向通俗化和学术化。首先是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的出现。

袁树珊编著的《命理探原》原版于 1916 年,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最早的一部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将古代命理文献镶嵌于纲领之中,夹叙夹议,既言之有据,又便利初学,一改过去命理书籍晦涩玄妙之风。

1935 年韦千里( 1911—1988) 出版的《千里命稿》和随后的《韦氏命学讲义》,均是以西方教材形式编写而成的讲义。《千里命稿》先论天干地支,后论五行、六亲以及格局分类。该书语言精练,通俗易懂,为后世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编写之范本。

徐乐吾 ( 1886—1948) 在 1938 年完成的《子平粹言》是该时期又一本重要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对用神、格局等命学核心问题阐述详尽。在书中,作者条理清晰地阐明了选取用神的五种方法和判定格局高低的六条标准。这些方法和标准,成为后世学人断命之准绳。该书的第六编古命部分,是今人研究唐宋古 法时期命理术的重要参考文献。作者认为命理学古法时期的唐李虚中术源自五星术,“唐李虚中就五星之术而变其法,去星盘而专用年月日时,以年为主,推算禄命”,“子平源于五星,而古命,为子平与五星间之过渡”。《子平粹言》是命理术在新的转型与整合时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潘子端( 1902— 1990) 1937 年出版的《命学新义》也是这一时期值得关注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第一部分“水花集”首次将西方现代心理学分析引入传统命理学中。潘子端借鉴了当时西方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 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的性格类型学说,将其八种性格类型说直接与命理术之八格对应起来。

这种全新的阐释,开现代命理学科学理论研究之先河。

其次是对古代命理文献的整理和诠释。

伊始,袁树珊、徐乐吾等命学大师皆意识到古代命理文献对现代人的学习和研究造成很大障碍,实有必要早做整理和诠释。这一时期,徐乐吾曾先后评注多部命理学经典,包括《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徵义》、《滴天髓补注》、《造化元钥评注》、《穷通宝鉴评注》。这一时期整理、诠释出的古籍还有潘子端的《滴天髓新注》,袁树珊校、李雨田校补的《滴天髓阐微》,韦千里校的《精选命理约言》以及他和尤达人校的《神峰通考命理正宗》。命理文献的重新整理和诠释,为命理学的规范、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证明,由徐乐吾、韦千里等校注的命学古籍,在之后的数十年间,逐渐成为后人学习掌握古代命理学理论知识之必读经典。故其校释之功,不可小觑。

第二阶段: 实证和计量研究之风盛行

———

现代科学思想及方的引入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是命理学研究的第二个时期。由于政治及意识形态等原因的影响,命理学在中国大陆一度销 声匿迹,但在港台地区,命理学的研究仍在有力地向前推进。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是现代科学思想和方被逐渐引入命理学,尤其在台湾,实证和计量研究之风盛行命理学界。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台湾教师吴俊民( 1917—) 出版的《命理新论》是一本概论性质的命理学讲义。该书首次提出实证的研究方法,开中国命理学界实证研究之风。该书的许多思想及方法颇具创新性,如提出八字年柱必须从冬至点开始更换,一改千百年来年柱以立春点更换的惯例。对于吴俊民的这一大胆变革,后人一直争论不断。高源、范良光、吴怀云、司莹居士、了无居士、陆致极等术士及学者皆有回应,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吴俊民还改进了陈果夫( 1892—1951) 的八字先天体格检查表,将人八字地支所藏干与天干一同标记到表内,结合五 行四时旺衰状况,分析其强弱分布,进而判断该人先天疾病,并注重实证的检验。

《命理新论》堪称首部探讨健康命理研究 的著作。后来赵季青的《八字与健康》、钟义明的《现代命理与中医》( 武陵出版社,1993 年) 、陆致极的《又一种“基因”的探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 均是以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命理医学理论准确与否,足见吴俊民对后来者影响之巨。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台湾新一代命理术士和学者希望以计量研究的方法使命理学研究更加科学化、精确化。70 年代陈品宏在《预言命律正解》( 大成出版社,1986 年) 中提出“实律说”,首次将计量研究引入命理学; 80 年代,何建忠在其著作 《八字心理推命学》( 希代书版有限公司,1985 年) 中,自创一套阴阳计分法,规定了八字干支中的阴阳气含数,以此来选取“中用神”; 吴怀云在《命理点睛》( 希代书版有限公司,1986 年) 中提出一套计算五行力量强弱的公式。但遗憾的是,无论是陈品 宏的实律数,何建忠的阴阳气含数计算,还是吴怀云的五行力量强弱的计算公式,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其计算的出 发点的数据来源是自由心证或由梦而得,并非科学意义上的数据。这也使得之后的计算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其实,无论上述几人再做出多少次试验和计算,其付出很可能都将是劳而无获。个中缘由,或如陆致极( 1949—) 先生所言: “……八字命理学推理的主要手段是象,象本身是模糊的,是不确定的,因此,如何能期待它得到完全精确的结论呢?”现代科学思想 及方的引入,为古代命理学添加了更多的现代因素,也为其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但是,由于命理学本身理论系统的制约,这些尝试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是时期的徐乐 吾、方重审、潘子端,还是台湾新一代的命理术士及部分命理学者,他们均希望命理学能够早日摆脱迷信的桎梏而走向科学与理性,但时至今日,他们的这一目标也未能实现。原因何在? 张明喜先生对术数性质的认识或许有助于我们今天去理解命理学不能立于科学之林的原因: “……( 术数) 蕴涵着一定的原 始形态的科学因素和一定的科学思路,甚至还可以从其中的某些思想指向分离出一些新的科学领域,但就其现有的基本的性质特征和文化风貌来说,我们只能说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复合而成的产物,为一门极想进入科学的殿堂,却又终于徘徊于科学的殿堂之外的伪学。”

这一时期的台湾命理学界的另一代表人物当属梁湘润 。60 年代至今,梁湘润先后完成命理著作 30 余部。 他不仅校释了大量命理古籍,而且尝试对子平古法等命理术早期推命方法进行探讨。其代表作有《李虚中命书》( 武陵出版 社,1985 年) 、《大流年判例》( 金刚出版有限公司,1986 年) 、《滴天髓、子平真诠今注》( 行卯出版社,2000 年) 、《命略本纪》 ( 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2000 年) 、《神煞探原》( 行卯出版社, 2003 年) 等。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台湾出现的命理学通论性作品不胜 枚举,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陈品宏的《命理奥义》( 金刚出版有 限公司,1986 年) 、了无居士的《八字的世界》( 河畔出版社, 1992 年) 、钟 义 民 的《现代命理实用集》( 武 陵 出 版 社,1993年) 、陈柏谕的《专论女性八字学》( 益群书店,1995 年) 和《四 柱八字阐微与实务》( 益群书店,1997 年) 、梁湘润的《子平基础概要》( 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2000 年) 等。总体来看,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由于体例统一,内容雷同,偶有创新也多为个人体验,难以上升至学术高度,故此类作品虽数量庞大,至今畅销不衰,但于学术研究已价值不大。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中国大陆出现的周易热与气功热,也促使了八字命理术在中国大陆的复苏。80 年代末,洪丕谟、姜玉珍夫妇合著的《中国古代算命术》( 上海三联书店,2006 年再版) 是中国大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第一本命理学著作。该书在中国大陆再版多次,而且在今天看来,也是一部学术质量较高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

杨景磐的《玉照定真经白话例题解》(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年) 也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古典命理文献评注作品,该书也是至今罕有的专门讲解古法时期命理术的著作。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出现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还有: 邵伟华的《周易与预测学》( 明报出版社,1995 年再

版) 、《四柱预测学》( 明报出版社,1993 年再版) ,陈园的《四柱预测学释疑》( 明报出版社,1993 年再版) ,郭耀宗的《四柱命理预测学》(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年) 。总体来说,大陆的这些通论性作品的质量水平远不及台湾的同类作品,且从事研究的命理术士和学者人数也远少于台湾。

第三阶段: 多学科、多角度、宏观研究方兴未艾

———

当代命理学研究特点

相对于命理学近百年的研究成果而言,命理学者从文化、 社会、历史、哲学等角度对命理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历史就要短 得多。无论是港台、大陆、还是海外,以多方位视角对命理学进行研究,都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这种多方位、宏观的研究视角在将命理学研究领入更高层次的学术领域的同时,也避免了实证主义和计量研究将命理学带入死胡同的尴尬。

最早以这种宏观视野对命理学进行研究的人是美国华裔学者陆致极。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陆致极先生先后出版《八 字命理新论》( 益群书店,1996 年) 、《八字与中国智慧》( 《八字历史81命理新论》增订版,益群书店,1998 年) 。在上述书中,作者创新性地指出八字命造结构含有以日主和月支为主而形成的两个网络结构,并讨论了八字命理学所包含的中庸思想、平衡哲学以及辩证智慧。进入 21 世纪,陆致极先生又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写出了《中国命理学史论》,该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从历史文化角度论述命理学的通史性著作,因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书将传统命理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加以研究,用现代的观念和语言,探讨了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史,探寻和揭示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作者首次提出一个成熟的命理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个人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二是秦汉以来定型的中国封建的农业社会大结构; 三是世俗化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上盛行。

在该书中,作者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勾勒出八字命理发展的逻辑进程、基本意象和分析方法。作者还认为,传统命理学作为中国漫长的封建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将不可避免地丧失其描写和预测的能力。它目前正面临着一 场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的挑战。如果命理学的研究和命理术的改进无法出现重大突破的话,那么,消亡将是其不可避免的命运。~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命理学研究开始呈现出蓬勃之势。早在陆致极写作《中国命理学史论》之前,中国大陆的何丽野教授就已经完成了《八字易象与哲学思维》一书。该书从八字易象的组成结构、八字易象的哲学思想以及它 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何丽野教授注重八字“象”的研究,指出八字易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形而上学思维到辩证思维,最后再到系统思维的变化过程。“本书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填补了八字易象之哲学思想研究的空白。”作者还首次指出,八字命理术是从京房易中衍生出来的术数。 它对宋明理学的本体论和人性论思想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该书还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剖析命理学,认为八字命理术中的 “六亲”、“十神”等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封建社会里的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何丽野教授的上述这些观 点,无论是哲学领域的还是社会学领域的,均具有独到之处。

除了上面提到的何丽野教授,清华大学的刘国忠教授 ( 1969—) 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博士毕业论文 《五行大义研究》是国内唯一研究《五行大义》的专著。《五行大义》一书虽不是命理学著作,但该书保存了众多先秦至六朝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材料,是我们研究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的一部入门之作。以阴阳五行为推命基础的命理术多以此书为其理论源泉,故其研究成果客观上对唐宋命理学研究起到促进作用。刘国忠教授的《五行大义研究》,对《五行大义》的版本源流、《五行大义》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以及海内外对它的研究现 状都做了详尽的论述。

2009 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是刘国忠教授几年来研究成果的又一次汇总。该书的主体部分是对唐宋时期命理文献的讨论和整理。其所集文章涉及广泛,包括中国古代术数研究现状、《五行大义》研究、《五行精纪》研究、徐子平事迹考述以及对多篇宋代命理文献的考辨。该书的下篇“资料篇”中,作者参照宋代命理文献《五行精纪》等著作,整理出《李虚中命书》、《直道歌》、《五行要论》等一批宋代命理文献。唐宋时期命理文献荒芜杂乱,命理学历史扑朔迷离。这一时期的许多问题,诸如李虚中术的产生过程、徐子平事迹及其子平术的渊源、唐宋命理文献的考释等,在此之前都还没有人给予充分的关注,更不要说深入的研究。刘国忠教授第一次广泛的回应了上述学术问题,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因此,我们可以说,《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不仅是本世纪以来,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有关唐宋时期命理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著作。它的出 版,为后人研究唐宋命理学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学者中研究领域涉及命理学的还有张荣明、黄正建、林立平、赵益、董向慧等。张荣明在《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章“命理术起源及形成的考证”中,详细考释了古代命理术的许多基础,诸如五行生克、四时五行盛衰、五行寄生十二宫、干支配五行等的产生过程。在判断出这些小系统的诞生时间后,作者方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中寻找记录古代命理术的蛛丝马迹。其论证过程层层递进,富有逻辑性。

黄正建在《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一书中,列举出敦煌文书中禄命术类文书 22 件。其中部分晚唐五代宋初之文书已涉及到干支知识、推禄法、推驿马法、五行刑、冲、合、害法等命理术的基础知识。这些文书虽然提供的信息有限,但对于唐宋命理术的研究不无益处,值得学人们的注意。

林立平在《神秘的术数: 中国算命术研究与批判》一书的第六章“命学典籍评述”中,详细点评了十几本有影响的古代命理学文献; 在第八章 “算命术的产生与发展”中,作者论证出命理术产生于汉代的结论。赵益则从新、旧《唐志》及《隋志》等古典术数文献的对比研究中考释命理术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董向慧博士所著的《中国人的命理信仰》,该书视角新颖,是一部社会思想史著作,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中国人的命理信仰。值得一提的是,董向慧博士还曾撰文首次披露了载有古代徐子平、徐大升事迹的重要文献《濯缨亭笔记》和宋代子平术重要文献《子平三命通变渊源》,这为后人研究子平术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早在 2009 年,刘国忠教授曾撰文《徐子平相关事迹辨证》,判定徐子平的事迹及地位的传说皆属子虚乌有,指出这些传说 本身是一个“层累地造成”的学术谎言。之后董向慧博士在新发现的史料的基础上,特刊文《徐子平与“子平术”考证——— 兼与刘国忠先生商榷》回应刘国忠教授的论点,认为古代关于子平术传承的传说是可靠的,只是它隐秘相传的历史,使很多学者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这也是笔者目前仅见的国内两篇专门探讨子平术早期产生发展历史的重要论文。

二、研究的不足及其原因

命理学的学术史已近百年。本世纪以来,中国命理学研究更呈现出喜人的成就。部分著作开始从社会、历史、文化、哲学 等多方位角度来审视中国古代命理学。这为今后命理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存在的不足与严重问题。首先是目前从事命理学研究的学者数量极为有限。总体来看,命理学研究长期由两大主流人士把持,一是受现代文明影响的命理术士,二是长期从事命理学研究的学者。前者可看作江湖派之延续,后者则是现代之书房派。两种人士时而交错,其研究亦有所互补,但总的来讲还是有一定区分领域。

术士之研究重在介绍命理术( 主要是明清时期子平术) 之推命方法以及近代以来对其理论的一些改进和应用成 果,即主要限于术的研究; 学者之研究旨在考证命理术之产生、 发展演进之历史,以及命理学所涵盖的哲学、社会学等知识。 二者相较,显然前者的贡献较为有限。命理学的发展主要还是 依赖命理学者的研究。

但是,以近二十年学术史的回顾来讲, 真正提到的专门研究命理学的学者不过十位,且其中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目前已远离命理学研究工作。命理学研究人数过少及后继乏人的状况十分明显。

其次,这些学者虽然为命理学的发展做出许多开拓性贡献,但其研究成果还不能视为非常充分,不少领域的探讨只能 算是浅尝辄止,如在李虚中术的产生过程、唐宋时期命理术的分析、子平术的产生及早期发展状况、早期命理文献的整理与校释等方面,目前来看还非常薄弱。

最后,当前命理学与其它术数的合作研究还很不够,命理学之研究应放在整个术数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命理术属于中国古代众多术数的一种。它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众多 术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举例来说,早期命理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就吸收了不少星占学与择吉术的内容。宋代出现的子平术也吸收了当时盛行的火珠林法的六亲配置法则等内容。 研究命理学之学者,如果不对古代其他术数有大体的了解,恐怕难以深入其研究。当然,这就要求学者们具备精深的术数知识以及宏观的学术视野。可是我们几辈学人由于历史、文化、 政治等原因并不具备这些素质。甚至可以说,当前的大多数学者,对于术数知识一无所知。这对今后命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无疑是个巨大的障碍。

总体来讲,中国命理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点在中国大陆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学术界对包括命理学在内的术 数学缺乏研究,这种状况自 20 世纪以来便一直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一是自五四以来我们对中国古代阴阳五 行思想给予的批判与否定。梁启超认为,“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 《阴阳五行说之来历》) 。近代以来, 随着人们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文化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渐被国人所抛弃; 二是建国以来我们反对封建迷信,禁止社会上各种算命活动,这种视算命为落后封建迷信的观念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虽然今天我们并没有禁止命理学的研究,但不少学者还是对其有偏见。一些想做命理学研究的学者也怕被扣上搞封建迷信的帽子。况且在今天的学术界,研究命理学的学者很难申请到科研基金,其研究成果也难以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对命理学研究的缺失。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禄命

禄命

唐太宗命吕太常整理有关阴阳学说的书。吕太长在关于命运的书籍前加了一段说明:“长平一战,有四十万人被坑杀,不可能这么多人同时命犯三刑。所以,贵人们也不要怕八字相同的人冲撞了自己的好运。就算是双胞胎,还有的夭折有的长寿,以生辰八字推算命运并不准确,上面所说的就是证据。”

近代有个赵某,算命很准。他推算自己应该是四品官,因为没读过书不能通过考试当官,捐官又没有钱。于是他进了京城,想凭借自己算卦的本领出人头地。无奈赵某比较耿直,算命的时候都是依据八字和卦象直言不讳,从不撒谎奉承顾客,导致来算命的越来越少。又看到同行们都是靠谄媚奉承来获利,心里生气,又回了扬州。

扬州这里的人算命喜欢听真话,他的生意很好。于是租了一座小楼,他在楼上,雇了一个读书人在楼下做助手。有来求卦的先交一两银子登记,助手把顾客的生辰八字放到筐里,摇一下铃铛,赵某在楼上把筐拉上去,过一会儿,把算命的结论放到筐里放下来。不是大富大贵的人,赵某不会露面。

越是这样,名气越大。本郡太守也派仆人隐瞒姓名来算命。赵某看到太守的生辰八字和自己完全相同,非常诧异,扔下一个纸条说:“如果生在南方,和我就是同行,如果生在北方,就是四品官。”仆人说:“是满族人,生在北方。”赵某给别人算命很准确,给自己却算不准。

上面的故事是八字相同,出生地不同。下面讲一个八字相同,出生地也相同的故事。有个浙江巡抚,也是旗人,带着家眷路过镇江的时候,妻子临产。当时已是午夜,停船的岸边人声嘈杂,原来有个开豆腐店的妻子也临产。仆人上岸,用重金把接生婆撬过来。夫人生下孩子的时候,豆腐店的小孩也出生了。两个婴儿一起啼哭,夫人怀疑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很平庸。

后来,巡抚去世,他儿子继承爵位,也做了巡抚。夫人某次路过镇江,打听当年同时出生的那个孩子。也已经成人,卖豆腐为生。这两个孩子还可以解释说一个生在陆地,一个生在船上。

而纪晓岚的《消夏录》里记载,他侄子和仆人的儿子同时出生,他侄子十六岁就夭亡,仆人的孩子现在还健在。生产时只隔着一个窗户,两个小孩几乎同时落地,连分秒的差异都不大。一个显贵,一个卑微,一个夭亡,一个长寿,这又怎么解释?可见吕太常的言论是正确的。

本文出自《道听途说》,是一本清代志怪集,作者在书中又写了这样一篇反志怪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结尾他又总结到:天下这么大,每天都有上万的人出生,上万的人死去,和皇帝同一天出生的人不计其数,命运却千差万别。过去明太祖曾密令官员寻找和他八字相同的人。后来找到三个,一个和尚,一个乞丐,一个百姓。明太祖问刘基这是怎么回事,刘基也解释不了。所以说,命运的玄奥,不是八字能概括的,圣人都说不明白。

(以前看过一个测字的小故事,没有找到原文。大意是说两个举子赶考,在一个卦摊前测字,都写了一个“立”字。算命人说一个会考中,另外一个家里会有丧事。众人不解,算命人解释说:“第一人写“立”字时,旁边有个人站着观看,单人旁加立字,就是“位”字。而另一个举子写字的时候,旁边有个挑水人路过,“立”字加三点水就是哭泣的“泣”字。)

【原文】唐太宗命太常博士吕才刊定阴阳杂书,其叙禄命曰:“长平坑卒,未闻共犯三刑;南阳贵人,何必惧当六合?今有同年同禄而贵贱殊,共命共胎而夭寿异,此皆禄命不验之证也。”

  近有赵姓推测子平,精极一时。自推其命应得四品,因思索未读书,难求科甲,纳贤尚可求名,奈家无储畜。仗其术云游四方,欲争名于朝,遂至京师,无如依命直谈,鲜所许可,致绝顾问。见人皆以谄誉获利,不胜忿懑。

出都回至扬州,其道盛行。乃赁夏屋,延衣冠中人作支宾。自居楼上,悬铃缒筐以取。来求者先以一金登号,支宾始置八字于筐,鸣铃而上。非大富贵人,罕谋其面,名噪一时。本郡太守遗仆就问,赵见八字咸与己同,不胜诧异,飞一条以询曰:“生于南方,忝在同行。生于北方,四品黄堂。”来人曰:“是旗籍也。”推之皆验,人验而己不验,何也?

  又有浙抚亦旗人也。其夫人舟至镇江,午夜欲产。闻停泊处人声嘈杂,有市腐者,妇亦将产。干仆以重金夺其收生姥至。则夫人生儿,肆中亦生儿。同时闻啼声,夫人疑此儿之庸也。后抚故,公子以荫得官,洊升浙抚。太夫人道出停泊处,访同产之儿,亦已成人,仍业腐也。是二人者,或母有南北,时有正初,地有水陆之分。至《消夏录》载纪晓岚学士之侄,与奴子刘云鹏同生。其侄十六岁而夭,奴子健在。产时只隔一窗,两儿并落蓐,非惟地同时同,乃至分秒亦同。一尊一卑,一夭一寿,又何说也?可见吕太常之驳论,千古不移矣。

  芗厈曰:天下广大,每日万生万死,帝皇夭寿之日,岂无同者?昔明太祖密谕各布政,确搜与同八字之人。乃进三人,一僧,一丐,一市侩。帝以问田,亦无以对。故曰,命之理微,圣人罕言之。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禄命

禄命

唐太宗命吕太常整理有关阴阳学说的书。吕太长在关于命运的书籍前加了一段说明:“长平一战,有四十万人被坑杀,不可能这么多人同时命犯三刑。所以,贵人们也不要怕八字相同的人冲撞了自己的好运。就算是双胞胎,还有的夭折有的长寿,以生辰八字推算命运并不准确,上面所说的就是证据。”

近代有个赵某,算命很准。他推算自己应该是四品官,因为没读过书不能通过考试当官,捐官又没有钱。于是他进了京城,想凭借自己算卦的本领出人头地。无奈赵某比较耿直,算命的时候都是依据八字和卦象直言不讳,从不撒谎奉承顾客,导致来算命的越来越少。又看到同行们都是靠谄媚奉承来获利,心里生气,又回了扬州。

扬州这里的人算命喜欢听真话,他的生意很好。于是租了一座小楼,他在楼上,雇了一个读书人在楼下做助手。有来求卦的先交一两银子登记,助手把顾客的生辰八字放到筐里,摇一下铃铛,赵某在楼上把筐拉上去,过一会儿,把算命的结论放到筐里放下来。不是大富大贵的人,赵某不会露面。

越是这样,名气越大。本郡太守也派仆人隐瞒姓名来算命。赵某看到太守的生辰八字和自己完全相同,非常诧异,扔下一个纸条说:“如果生在南方,和我就是同行,如果生在北方,就是四品官。”仆人说:“是满族人,生在北方。”赵某给别人算命很准确,给自己却算不准。

上面的故事是八字相同,出生地不同。下面讲一个八字相同,出生地也相同的故事。有个浙江巡抚,也是旗人,带着家眷路过镇江的时候,妻子临产。当时已是午夜,停船的岸边人声嘈杂,原来有个开豆腐店的妻子也临产。仆人上岸,用重金把接生婆撬过来。夫人生下孩子的时候,豆腐店的小孩也出生了。两个婴儿一起啼哭,夫人怀疑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很平庸。

后来,巡抚去世,他儿子继承爵位,也做了巡抚。夫人某次路过镇江,打听当年同时出生的那个孩子。也已经成人,卖豆腐为生。这两个孩子还可以解释说一个生在陆地,一个生在船上。

而纪晓岚的《消夏录》里记载,他侄子和仆人的儿子同时出生,他侄子十六岁就夭亡,仆人的孩子现在还健在。生产时只隔着一个窗户,两个小孩几乎同时落地,连分秒的差异都不大。一个显贵,一个卑微,一个夭亡,一个长寿,这又怎么解释?可见吕太常的言论是正确的。

本文出自《道听途说》,是一本清代志怪集,作者在书中又写了这样一篇反志怪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结尾他又总结到:天下这么大,每天都有上万的人出生,上万的人死去,和皇帝同一天出生的人不计其数,命运却千差万别。过去明太祖曾密令官员寻找和他八字相同的人。后来找到三个,一个和尚,一个乞丐,一个百姓。明太祖问刘基这是怎么回事,刘基也解释不了。所以说,命运的玄奥,不是八字能概括的,圣人都说不明白。

(以前看过一个测字的小故事,没有找到原文。大意是说两个举子赶考,在一个卦摊前测字,都写了一个“立”字。算命人说一个会考中,另外一个家里会有丧事。众人不解,算命人解释说:“第一人写“立”字时,旁边有个人站着观看,单人旁加立字,就是“位”字。而另一个举子写字的时候,旁边有个挑水人路过,“立”字加三点水就是哭泣的“泣”字。)

【原文】唐太宗命太常博士吕才刊定阴阳杂书,其叙禄命曰:“长平坑卒,未闻共犯三刑;南阳贵人,何必惧当六合?今有同年同禄而贵贱殊,共命共胎而夭寿异,此皆禄命不验之证也。”

  近有赵姓推测子平,精极一时。自推其命应得四品,因思索未读书,难求科甲,纳贤尚可求名,奈家无储畜。仗其术云游四方,欲争名于朝,遂至京师,无如依命直谈,鲜所许可,致绝顾问。见人皆以谄誉获利,不胜忿懑。

出都回至扬州,其道盛行。乃赁夏屋,延衣冠中人作支宾。自居楼上,悬铃缒筐以取。来求者先以一金登号,支宾始置八字于筐,鸣铃而上。非大富贵人,罕谋其面,名噪一时。本郡太守遗仆就问,赵见八字咸与己同,不胜诧异,飞一条以询曰:“生于南方,忝在同行。生于北方,四品黄堂。”来人曰:“是旗籍也。”推之皆验,人验而己不验,何也?

  又有浙抚亦旗人也。其夫人舟至镇江,午夜欲产。闻停泊处人声嘈杂,有市腐者,妇亦将产。干仆以重金夺其收生姥至。则夫人生儿,肆中亦生儿。同时闻啼声,夫人疑此儿之庸也。后抚故,公子以荫得官,洊升浙抚。太夫人道出停泊处,访同产之儿,亦已成人,仍业腐也。是二人者,或母有南北,时有正初,地有水陆之分。至《消夏录》载纪晓岚学士之侄,与奴子刘云鹏同生。其侄十六岁而夭,奴子健在。产时只隔一窗,两儿并落蓐,非惟地同时同,乃至分秒亦同。一尊一卑,一夭一寿,又何说也?可见吕太常之驳论,千古不移矣。

  芗厈曰:天下广大,每日万生万死,帝皇夭寿之日,岂无同者?昔明太祖密谕各布政,确搜与同八字之人。乃进三人,一僧,一丐,一市侩。帝以问田,亦无以对。故曰,命之理微,圣人罕言之。

《易》学古本精品:钦定四库官版《珞琭子赋》海外藏本(日本藏)

《珞琭子赋》是宋代前易学禄命法典籍,后代有多个版本。因文辞玄奥,阐述三命禄命法之旨,为历代禄命学人士所宝之。清代乾隆年间,一品大员纪晓岚主持编撰的《钦定四库全书》亦将其收录其中,列为子部,足见此赋文的文献价值及学术价值。

作者不详,世传珞琭子,是传说中的禄命大家,精通禄命法,为古代的江湖隐士。其“出自兰野,幼慕真风”,且因“息一气以凝神,消五行而通道”,是“约九命”以“立三命”,故而奠定禄命法江湖中的学术权威地位,一举成为自中国秦汉魏晋以后,著名的禄命发祖师,为后人称颂尊崇。

“珞琭子”这个名字,实际是取自道家的著名经典《道德经》中,第三十九章“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之意,是文中作者借以抒怀,来表达自己一种“超然物外、通豁达观”之出世思想的一个较为鲜明的标志。

珞琭子的“三命”之论,是“以干为禄,以支为命,以纳音为身”的古三命法,其法以四气之向背来确定定人的富贵贫贱,以节气的深浅、顺逆循环来定人的吉凶祸福,尤其专门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组成的四柱八字来推断人命的吉凶祸福,灵验无比而成为江湖绝技。

稍微学习过易学命理的爱好者,可能都听说过《珞琭子赋》,此文禄命圭臬,此文中电子资料,为钦定四库全书.零本.子部.珞琭子赋注.卷上.清乾隆时期文澜阁抄本。现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是散失海外的珍贵抄本善本。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国家级编修的大型丛书,由纪昀(纪晓岚)等三百六十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三千八百多人小楷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整套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以四季的颜色装订为特色。

本文引用的为古本原貌扫描本,清晰小楷抄写,字体柔美清晰,原汁原味,希望各位爱好易学的朋友喜欢。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5/1696089469225690.html
上一篇:八字断应期视频讲座(八字断应期秘法实例解汇总(实用篇))
下一篇:查生辰八字看纹身(查生辰八字看纹身准吗)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