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过年习俗(北京过年的讲究)

今日夏至,除了吃面,老北京人还有哪些习俗?

蛙声阵阵,蝉鸣声声,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至。盛夏自此正式拉开序幕。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此时的万物,生长繁盛到了一个极点。清代钦天监官员陈希龄在《恪遵宪度》中写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也就是说,夏至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那一天,夏至之后太阳南移,白天逐渐变短。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那么老北京人过夏至都有哪些讲究呢?我们为您盘点一下。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大有共识。夏至新麦已收获,人们尽兴吃面,有尝新之意,既解馋享口福,也是盛夏的便捷饭食。南方有阳春面、干汤面、麻油凉拌面等,北方则有打卤面、捞面、炸酱面、冷面等。

对于北京人来说,这一天是吃“夏至面”的日子。与冬至吃饺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至则以面食为主,特别是凉面。在夏至这一天,不管是牛肉面、担担面、热干面,还是冷面、凉面、捞面,但凡能和面有关的吃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1、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人爱吃炸酱面,在夏日便可以过水,过完凉水的面根根利落,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儿。炸酱面有个特点,那就是自己家做的炸酱面最好吃。

北京的炸酱面还是很讲究的,无论色香味都有独到之处。论吃,北京人挺认老牌子,炸酱面的酱一定要选六必居的干黄酱。炸酱的肉一定要选瘦多肥少的五花嫩肉丁儿。要是图省事用肉馅儿炸,味道就差得远了。

炸酱的炸法也不难,简单说就是:倒油→煸肉丁儿→放葱花儿、姜末儿→干黄酱加少许水放入锅内→加少许糖和盐提提味儿→要不停搅拌防止糊锅→文火咕嘟1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2、麻酱面

芝麻酱面用的酱要自己调制,家里的大人忙不过来时,就会让小孩来和酱,大人会蒯出一大勺稠芝麻酱放在碗里,再少少地倒些凉白开,给副筷子,就让小孩去和酱了。这个也有步骤:加水→要顺一个方向调→和匀→再兑水→和匀……如此反复若干次,直到芝麻酱开始挂筷子了,并且渗出一层厚厚的油脂,这酱就算和好了。和好后在芝麻酱上撒些盐,也要和匀。

3、打卤面

打卤面的卤,算是浇面的正宗佐料,以白肉片和高汤为主,里面放黄花、木耳、口蘑、大虾干。煮的时候,放盐放酱油,放“水淀粉”勾芡,打蛋花,泼花椒油。另外也有用羊肉片、鸡肉片的。吃时最好也放些黄瓜丝等面码儿。

4、热汤面

生病的时候,最想吃一碗妈妈做的热汤面。热汤面养人,家里有谁感风寒,头痛脑热流鼻涕,就吃碗热汤面吧。热汤面的做法很简单,先炝锅,再放汤,汤开后,再放入面条,面条熟了,就可以连汤带面一起吃了。

5、炒面

以前老北京人做的炒面都是拿剩面条做的,和现在人们为了解馋的初衷完全不同。

但做法基本没变:先用水把面条过一过,防止粘连,捞出后把水控控。然后炝锅,先炒配菜,如果喜欢颜色重就放老抽,不想太重的话就放生抽,之后把控好水的面条倒入锅内翻炒,面条炒热了,就可以出锅吃了。如果面条控水控得好,炒出来的面条会干香干香的。

……

彩扇脂粉消夏避伏

夏至日,人们会相互赠送折扇和脂粉等物品,这是一种消夏避伏的习俗。根据《酉阳杂俎·礼异》的记载,赠送扇子和脂粉时还会附上一些辞章。扇子被用来制造风,以帮助降温;而脂粉则用于涂抹,以散发体内产生的热气,预防痱子的发生。

凉糕角黍治苦夏

在老北京传统的小吃当中,专属于夏天的饮食不少,比如雪花酪、酸梅汤、杏仁儿豆腐、扒糕、凉粉儿、凉糕等等。

老北京凉糕是一道由江米、面粉、熟芝麻、金糕、豆沙等原料制成的糕点,是特别适合夏天食用的老北京特色传统名点。江米是粘米的一种,北方叫江米、南方叫糯米,所以老北京凉糕又叫江米凉糕或糯米凉糕,由于中间加了绿豆馅儿,因此也有叫绿豆凉糕的,再加上过去宫廷里吃凉糕喜欢撒上桂花酱,所以又叫桂花凉糕。

老北京凉糕做起来工艺不是很繁琐,但挺耗时间,先得把江米淘净、泡上一小时左右,然后上锅蒸熟,面粉也需蒸熟,待出锅之后稍凉一会、至不烫手了之后将熟面粉与江米融合,用屉布包裹揉搓,揉至均匀、揉至滋润,然后分成两团;熟芝麻碾碎、与白糖、金糕(或山楂馅儿)混合搅拌均匀;等江米团彻底凉凉后擀成片状,一片做底,铺一层芝麻馅儿(也有不做芝麻馅儿,而把芝麻裹在凉糕外面的)、铺一层绿豆沙(可自制,嫌麻烦也可买现成儿的),将另一片糯米盖在上面,压平、压实,然后切成小块儿,上面码金糕条、撒白糖、浇桂花酱都可以,就能吃了。

夏至祭祀

京城中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祭祀场所正是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不同的祭祀用。《北平市志稿·礼俗志》记载:“每年夏至,方泽大祀。方泽者,乃地坛也。”

夏至节之际的地坛祭祀之规模与复杂繁琐程度不亚于天坛祭祀。夏至前25天,太常寺开始筹备祭祀有关事宜。夏至前3日,皇帝到太庙告请太祖配神,除急事外,不办公事。夏至当日,太常寺卿率领人员打扫坛台上下内外,并在皇帝活动处铺设棕褥垫,设置备神座及皇帝拜位之黄幄,陈设祭祀用品。日出前七刻,太常寺卿赴乾清门报时,请皇帝到地坛行祭礼。

祭祀其分9个仪程:祀礼奉黄琮,献郊祀制帛,供特,中和韶乐奏《祈平之章》,乐九奏,舞八佾。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行三跪九叩礼,各从位遣大臣恭代行礼,从迎神至送神,历时2小时之久。在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地坛庙会上,我们仍旧能看到当初地坛祭祀时的部分场景复现。

综合自北京日报、《老北京的生活》(金受申 著,李滨声 图,北京出版社2016年10月版)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胡德成

流程编辑:u060

北京春节风俗和讲究

北京城历经元明清三朝帝都文化洗礼,孕育出了不少规矩讲究。不管什么讲究,都希望来年吉祥平安,万事如意!

老北京人讲究“三岁”:“守岁”,“压岁”,“踩岁”。全家人除夕夜一起“守岁”;孩子拜年的时候儿,长辈给压岁钱;“踩岁”就是年三十那天拿点儿芝麻秸秆儿,大家在上面踩一踩,寓意岁岁平安,芝麻开花节节高!春节家里的食盒必须满着。除夕夜不能关灯,未来一片光明!饺子破了不能说,看破不能说破。饭桌上客人需要填饭不能问“您要饭吗”?要说“你要添点吗”?更禁忌借钱。这些都是年前该干的事儿!

北京人除夕和初一必须要吃饺子,取意“更岁交子”除夕夜12点一到,北京城鞭炮齐响,灯火通明。亲朋好友,邻里邻居相互祝福拜年,好不热闹!最近几年北京禁放鞭炮,年味淡了很多。疫情的原因人们之间的祝福更多是微信电话,小时候热闹的场景可能很长时间都要留在记忆当中了!

北京人过年爱逛“庙会”。“厂甸庙会”,“地摊庙会”,“白云观庙会”是北京传统的三大庙会!厂甸庙会的特点就是以展销书画、文玩著称的贸易集市。地坛庙会有:年货,祭地,等娱乐节目。白云观庙会集祭祀,文娱,商贸等项目。

最近几年庙会又有发展,陆续出现了一些现代庙会如:“古北水镇庙会”,“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新年庙会”,“世葡园冰雪文化庙会”,“北京图书大厦春节文化庙会”,“朝阳公园国际风情街庙会”等!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改变,但不管怎么变化。不管身处何方,都不要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旧闻新说|老北京这些过中秋的习俗,您还记得吗?

又是一年团圆时,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到了,吃团圆饼、供兔儿爷、拜月,这些老北京过中秋的习俗,您还记得吗?

说到中秋,最传统的习俗当属阖家团圆、分食月饼了。老北京人往往习惯自己动手做月饼,多以果仁、白糖、枣泥为馅料。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还有就是提浆月饼、翻毛月饼。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供销社里就还能买到火腿、椰丝等广东月饼、姑苏月饼。从上世纪八十年始,月饼的图案、馅料乃至包装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特色,北京的老字号也铆足了劲儿推出新品种,比如全聚德就曾推出过鸭肉月饼,北京的药店卖过植物系列的健康月饼。

其实除了月饼,北京还有一样中秋时令商品,那就是“兔儿爷”。旧时中秋节北京有供月的民俗,供的是“玉兔捣药”的木板水印神纸或是泥塑的玉兔,“兔儿爷”也就成了过去北京孩子应节应令的玩具。近年来,泥塑兔儿爷作为非遗技艺重归大众视野,这项老北京中秋节的民俗标志开始被如今的年轻人们熟悉和喜欢。

当然,北京人过中秋也有从来没变过的习俗,那就是踏月赏月了。月坛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赏月胜地会在中秋节期间延长晚上游览时间,还会举办丰富的游园活动。

从2008年起,中秋节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自此,在中秋小长假举家出游又成了北京百姓的过节新选择。

今年中秋您打算去哪里踏月游玩呢?咱们评论区见。

视频加载中...

(原标题:旧闻新说|老北京这些过中秋的习俗,您还记得吗?)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李路 柳爽 刘英文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老北京人过中秋,都有哪些讲究,月饼必不可少,兔儿爷才是主角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老北京人记忆中的中秋节!

每年一到中秋节,老字号稻香村就会排起长龙,之前在央视的新闻报道当中,早上开门儿,最受欢迎的自来红月饼,不到一小时就所剩无几,之所以会如此受欢迎,并非像无脑网红所说的一样,北京人都喜欢凑热闹,一到过节,就爱往人多的地儿跑,而是因为稻香村的月饼让老北京人吃出了乡愁。

但要论辈分的话,老北京饽饽铺,正明斋才是真正的老大哥,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就在前门外的煤市街,店内的自来红,自来白可谓久负盛名,但由于各种原因,消失了很多年,现如今,可能也就只有老北京人才知道正明斋这家老字号了。

好在稻香村把这门手艺一直传承了下来,每逢过节,一个稻香村,一个百年义利,都会频繁霸榜,北京人买自来红月饼,不是给老家儿提溜儿回去,就是拿回家自个儿吃,这么多年过去了,确实没走过样儿,如果说超市里的卖的天价月饼‘华而不实’那么稻香村跟百年义利的月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京味儿!

会吃,懂吃的北京人都知道,自来红月饼制作起来,相当讲究,用香油和面做皮儿,馅料儿中的果仁儿都是要提前低温烘烤,这样会有果仁儿香味儿,还不破坏它的营养,手工擀制馅儿料,讲究切成大小一致的小方块儿,保证每块馅儿重在25克左右,拿月饼皮儿时,还要注意包球手势,成型儿按压,系口儿朝下,打戳儿时是没有颜色的,烘烤前需要扎俩小眼儿,目的是为了让它透气。

进入烤箱,烤制18分钟就得了,稻香村的月饼卖这么多年,经久不衰,深受老北京人的喜爱,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古法的手工制作工艺,再一个就是用料的严苛,讲究,用料上,完全可以用‘精,准,狠’来形容,青红丝儿,京式月饼的主要馅料之一,只选用产自广西桂林,上好的橘子皮儿腌制而成,揉散,摘净硬皮,核桃仁儿,将果缝中的异物细细挑去。

软皮,硬壳儿,异物,这些可能会影响口感和品质的杂质,都得挑出去,稻香村一个小时7.5千克的挑拣量,每次持续翻拣8小时,枯燥的挑拣背后,是对口感极致的追求,自来白,它跟自来红最大的区别就是,自来白是用大油制作而成的,馅儿料也更简单随意,咱小时候吃的几乎都是以白糖,桂花,山楂为主,一口下去,那叫一个解馋。

每年中秋节,都会出现在北京人的餐桌儿上,如同央视所讲,北京人吃的不仅仅是月饼,更是一种情怀,除了自来红,自来白,提浆,翻毛儿月饼,中秋节还少不了一个主角儿,那就是老北京兔儿爷,很多人都以为带爷必定就是男性,其实不然,在北京传统文化当中,女人被称作是‘爷’是有条件的,一,身份高,二,单身状态,为什么兔儿爷只有咱北京有,这跟地理位置有直接的关系。

南面是平原,北面除了居庸关就是八达岭,沙漠,丘陵,草原,北方是畜牧业,而北京恰恰是这两个地区的结合点,过去老北京不像现如今,到1000公里之外,坐高铁几个小时就到,都得靠两条腿走路,由于医疗条件落后,于是北京就有了兔儿爷。

兔儿爷在北京寓意着祛病除灾,保佑健康的这么一个吉祥物,传统兔儿爷的肩上,都会点状物,行话叫‘狐尾’这是游牧民族喜欢佩戴的一个饰物,在北京兔儿爷身上出现,恰恰说明它的产生年代不晚于元代,距今少说也得有800年的历史。

老北京过去,每年一到中秋节,家家都有一个习俗,叫送兔儿爷,请兔儿爷,拜兔儿爷,它的原型是月宫当中的那只玉兔,金盔,金甲,捣药杵,山形眉,三掰儿嘴,身后一杆靠背旗,这是老北京兔儿爷外观的主要特征,传说,有一年闹瘟疫,无药可医,嫦娥就派它这只玉兔下到人间,解救这场瘟疫。

由于她是女儿身,不好单独抛头露面,往陌生人家里走,无奈之下,只能进寺庙,借用了韦陀身上的行头,伪装成了一个男人,挨家挨户去送药,完成任务后,还衣服的时候,累倒在了寺庙山门外的旗杆儿下,再往后,老北京的手艺人就根据这个传说,制作兔爷的时候,跟身后都做了一杆旗。

再看兔儿爷的坐骑大有讲究,共有四个字,两个词儿,一,吉祥,二,瑞兽,老北京请回家会让孩子先玩儿,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孩子的一个玩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因为过去特别容易生病,目的是让孩子把身上不干净的东西,都转移到兔儿爷的身上,话说到这儿,现在走哪儿都能看着兔儿爷的身影,但真正会做兔儿爷的就那么几个人。

简单画几笔,就能看出一头盔和俩耳朵,然后就敢号称是老北京兔儿爷,这不是胡闹吗,也就能糊弄个外地的游客,反观咱北京人,中秋节请兔爷儿除了它是吉祥物,图个寓意好外,更多的是对过去老北京的一种留恋,就像老人说得一样,不管时代怎么变迁,社会怎么进步,老北京规矩不能忘,传统不能丢!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5/1697207322361792.html
上一篇:富贵命什么意思(老来富贵命什么意思)
下一篇:12生肖配对表(12生肖配对表图)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