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陵墓历经600年,为何未被盗?1998年考古专家终于找到答案
【大红门】明孝陵,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曾几何时这里是老百姓的禁区。明孝陵得名有两个原因,一是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二是朱元璋奉行孝治天下。
【文武方门】明孝陵从建成至今,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尽管地面建筑(除石像生、碑刻等)外都是重建,可地宫至今依旧保存完整,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2003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航拍明孝陵】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明孝陵,“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从空中看,明孝陵着实壮观,它直接影响了明清帝王陵的规制。
【雪中神道】明孝陵耗费17年时间建成,目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其中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等,基本上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神道两侧的石象生】明孝陵神道出现曲折,神道前半段两侧立石兽6种12对,依次是:狮、獬、骆驼、象、麒麟、马,每种4只,两立两卧。神道后半段两侧列石翁仲8躯,文臣武将各四,分立道旁。这样的神道在明清皇陵中十分罕见。
【“治隆唐宋”碑殿】“治隆唐宋”碑是康熙下江南拜谒明孝陵所立。康熙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跪九叩大礼。康熙之所以立这样的碑,最主要原因是希望通过这个行动,笼络汉人民心。“治隆唐宋”是康熙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棂星门】历经600多年的时间,明孝陵地宫依旧保存完好,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注意到,1998年考古专家终于找到了明孝陵地宫保存完整的原因。大家使用最先进的物探技术,发现进入地宫的墓道很特别,“墓道并没有位于明楼中轴线上,而是偏向了西侧,呈现弯曲。”
【航拍明楼和方城】那么,为何墓道位置如此特别呢?专家如此解释,“明楼西侧的墓道是用形成于侏罗纪中晚期的砾岩修建的,东侧用的却是侏罗纪中晚期之后形成的石英砂岩,这两种岩石的质地相差很大,砾石岩层要比石英岩层硬度大很多。因此墓道最开始是从地质情况较好的石英岩一侧开始修建的,后来遇到硬度较大的砾石岩层后,开挖十分困难,只好改变原定的墓道路线。”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可能不是真正原因。
【方城和明楼】我们知道,古代权贵阶层生前就开始修建墓地,他们希望自己墓地坚不可摧,朱元璋也是如此。将墓道设计的与众不同,这使得盗墓贼依靠简陋的装备,加上明孝陵规模很大,短时间根本无法找到地宫入口。
【“此山明太祖之墓”】除了墓道位置特别外,地宫宝顶的封土堆下还有一层厚厚的巨大鹅卵石,这也是一种防盗措施。如果盗墓贼准备从宝顶挖掘盗洞,圆滑的鹅卵石很快就会将盗洞塞满。如今的明孝陵早已成为国家著名旅游风景区,每天都是游客如织。
探访明朝昭王陵地宫,墓室内有罕见朱元璋石刻像,看着有点诡异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2l9lm0u6qqqa7me495g\",\"duration\":166.348,\"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13304530,\"thumb\":{\"web_uri\":\"tos-cn-p-0000/5a1b56320cdc476690dd35a9b1183482\",\"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166.348,\"file_size\":9444201,\"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96187a2192cb8225ce3e02fa23652421\",\"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明朝皇帝朱元璋祖坟在哪里? 揭秘: 朱元璋的祖坟风水传说
朱元璋是明朝时期的开国皇帝,他一生都勤于执政,善于驾驭战争,可以说是纵横天下,但是据民间传说朱元璋能当上皇帝,主要是因为朱元璋祖坟的关系,因为朱元璋祖坟埋在龙脉上,所以朱元璋才能当上皇帝,那么明朝皇帝朱元璋祖坟在哪里呢?朱元璋的祖坟风水传说又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明朝皇帝朱元璋祖坟在哪里
朱元璋,公元1368年于应天(南京)称帝后,首先想到要把父母、兄嫂的坟迁址,盛装豪椁隆重再葬,并派精通风水的刘基前去安徽凤阳老家堪查。刘基回奏,山川灵气不可动,一动风水就不灵了,会破了朱家龙脉。迷信的朱元璋遂放弃了重葬的念头,选择在原址上修建大型皇陵。朱元璋葬父葬到了风水宝地上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当时朱父"尸陷地裂",得以平地起坟。
明朝皇帝朱元璋画像
雨过天晴,朱元璋急急跑出躲雨的寺庙,到原地一看坏了,父亲的尸体没有了,感到十分迷惑,便横在抬尸的扁担上四肢拉开,仰天长叹,等二哥赶回来商量怎么办。一个老和尚恰好走过,觉得惊奇:扁担与朱元璋的身体正好构成了一个"天"。不一会儿,朱元璋又侧身翻转,这更不得了了,又成了一个"子"。
"天子"现世,此人必贵。果然不出老和尚所言,朱元璋后来当了大明皇帝。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明朝皇帝朱元璋祖坟所在地
朱元璋能够建立大明王朝,也是与蒙人、张士诚、陈友谅等拼杀出来的,是"马上得江山"。但朱元璋家祖坟葬到了风水宝地上,过去竟然一直有人相信,李自成的起义军攻打到安徽凤阳时,便将朱氏的祖陵破坏得乱七八糟,坏其风水,名为"断龙脉"。
朱元璋的祖坟风水传说
朱元璋祖父一日外出放牛,见两风水先生远远走来,在离其不远处停下,师傅对徒弟说:“此处穴气很盛,如葬下祖先其后代必出皇帝。”“师傅是怎么看得出来的?”“你要不信的话,去折一枝树枝插在这里,过十天后一定会生根发芽。”徒弟于是折了一根树枝插在上面。
明朝皇帝朱元璋祖坟图片
这时两人才注意到朱元璋祖父就在身边,想起天机不可泄露,就装着问路,朱元璋祖父指着自己的耳朵表示自己是个聋子。于是师徒两人放心的走了。朱元璋祖父天天观察这棵树枝,果然过了几天真的生根发芽了,于是在第九天换了跟枯枝插在上面,师徒两人看见树枝枯了就叹息着走了。后来朱元璋祖父死后就葬在这地方,其后代朱元璋当了皇帝。
由于朱元璋的祖父葬在龙嘴半年后,朱元璋的母亲便怀上了他,朱元璋登基后,便将葬祖父的杨家墩视为明朝的肇基帝蹟,故将杨家墩御封为万岁山,还将其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的衣冠葬于此。而有趣的是,当时为朱元璋做风水的是国师刘伯温,他建议朱祖父的墓穴不要动,是怕发皇帝龙穴的山川灵气受到破坏,影响明朝江山,只在附近做几个衣冠塚便可。
明朝皇帝朱元璋祖坟风水解析
这个明祖陵能保存至今,全靠水的保护。清朝初年,一场大水将古泗州与明祖陵全部淹没在洪泽湖中,从此匿迹水底达三百年,一九六二年洪泽湖水下降时,才重见天日,但这次爆光差点给它带来灾难,时破「四旧」准备捣毁明祖陵,幸天公帮助突然间下了一场大暴雨,再次将明祖陵「送」入湖底,逃过被毁的厄运。
一九七六年明祖陵再次露出水面,不过这次爆光却给它带来了好运,中国政府拨款大面积维修,并划定了五万平方米闢为陵区,并筑起防水提,使整个明祖陵完全露出了水面。但是朱初一的墓穴仍浸在水底,为保护其不受破坏,当地政府筑起了半月形的水池供人们参观。据当地人士称该池水水深数米,长年不竭,用二台抽水机都抽不完。该水质冰冷,曾有人下水冻得抖擞,也有人想潜下水去深查,但水沌看不清楚。
明朝皇帝朱元璋祖坟原地点
中国古代风水学鼻祖、晋代大学者、山西人郭璞(公元276-324年),在其所著的《葬书》中,阐述了感应原理和作用关系。《葬书》中称,“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内,以荫所生之法也。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
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这段话也是中国古代勘舆术的理论基本,字面晦涩难懂。其实,大家也没有必要弄得全明白,知道个大概意思也就足够了:就是埋葬要选择有生气的地方,即所谓风水宝地,有生气才有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