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动态动作!10分钟内教会你如何练习八段锦!百病也难生
八段锦,古人的广播体操八段锦是从北宋起便开始流传的一项健身运动,历经千年仍经久不衰,其魅力可见一斑。相信很多人都会做广播体操,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广播体操的起源就是八段锦。其实,八段锦就是古人创编的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康复体操。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八段锦动作简单,易记易学,适合男女老少等不同人群习练。
现代人最熟八段锦的养生保健效果是肯定无误的,现在的口诀基本沿用了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出版的《新出保身图说》中的七言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一套坐式或立式八段锦做完大约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一般做完3遍身体微微汗出(晨起日出时习练就可以),长期坚持就有效果。有研究表明,习练八段锦可以明显改善人体的柔韧性水平,有效锻炼脊柱肌群的力量和柔韧性,还能提高心血管机能,不过这个研究的结果都是在习练6周之后对比发现的。
入门国体版演示动图,一学就会起势:练功先练腿,左脚开立,与肩同宽,微微下蹲,两掌呈半圆抱于腹前;
接着调息:吸呼几次,使身心平顺。国体版每个招式复原基本是这个站桩姿势。
(实际速度2-3倍慢)
1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做法】
两掌五指分开,腹前交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目视前方。膝关节微屈,两臂下落,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这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要点】
一定要掌根用力上撑,配合着百会上领,身体气机就能往上升。同时手臂上托基本是平行于耳朵位置,使后背形成一个夹脊的动作,就是做到位了。
“两手托天”是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这样系挂于脊柱和三焦上的五脏六腑都被提拉起来了,三焦通畅,祛除雨水天气的寒湿浊气。
同时夹脊的动作也挤压到了颈后肩井穴和后背的膏肓穴,整条督脉都感觉热乎乎的,因为阳气被瞬间提起来了。
2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1、左脚向左开步,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两腿马步,就像左右开弓射箭一样,右掌拉至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其余三指曲后)向左推出,把弓拉到最圆,眼光盯着指尖。
2、然后重心右移,右手划弧,左脚回收,两掌捧于腹前并步站立。然后反方向来一次,共做3次。
【做功要点】
左右开弓不光能宣开整个僵硬的肩背。拉到最圆的时候食指指尖会微微发麻,这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穴商阳穴,也抻拉了循行于肩颈和整条手臂的大肠经,这个功法对于便秘腹胀的人很有用。
3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左手掌根上撑,上举至头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后左臂下落于腹前,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
撑天按地的时候力在掌根,指尖方向要相对,才能充分抻拉到大肠经。
两臂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和按摩了脾胃,对消化吸收好。同时也抻拉了两胁肝胆,宣发肝气,常郁闷生气的人可以常做这个功法了。
4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两腿微屈挺膝,手臂于两侧伸直,掌心外旋向上,头尽量向后转,目视左斜后方,稍停。两臂内旋收回两侧,两腿微屈,目视前方。一左一右做三次。
5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实际速度3倍慢)
【做法】
1、右脚开步站立,两腿微屈,两掌经两侧上举,两腿半蹲为马步,两臂向双腿降落扶于膝关节上方。
2、身体重心右移,俯身经过右脚面,重心放低,由尾闾带动上体向左旋转,经过左脚面。然后身体重心后移,上体后摇由右向左向前旋转,身体立起。一右一左做三次。
【做功重点】
尽量不要打折扣做,身体摇转时使脖颈和尾闾尽量对拉伸长,速度柔和缓慢连贯。脖子全程不要硬着,下颌不刻意内收或扬起,使颈部肌肉尽量地放松伸长。如果费力就一右一左做两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数。
经常上火、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爆痘的人多是虚火,头面飘虚火,中下焦常年寒湿,常做这个动作,可以把上飘的虚火拽回丹田,温暖肾水。
6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实际速度3倍慢)
【做法】
1、两腿挺膝站立,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臂屈肘,两掌心向下,按至胸前,两掌反穿至背后,沿着脊背向下摩运至臀部,同时上体前屈,两掌沿腿至脚面,两膝挺直,目视前下方。
2、两掌前举上升,脊柱随之升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重点】
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时要稍微用力,因为你温煦按摩到的就是全身第一大阳经膀胱经,想要一身阳气就必须调动起这条经络。
向上挺身时需以臂带身一节节起来,这样才会充分抻拉到前后任督两脉,使阴阳都得到滋养。
7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左脚向左开步,脚蹬马步,两掌握拳于腰侧,大拇指在内,拳眼向上。左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怒目而视,左拳变掌,再旋腕握固成拳,收回腰处。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
这个功法细节挺多,比如脚趾抓地,握固冲拳,怒目圆睁的方法,能使肝气畅达,末梢气血周流,全身上下都有劲儿。
8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实际速度2倍慢)
【做法】
1、两脚跟提起,头上顶,稍停,目视前方。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一起一落为一次,共做七次。
2、八段锦收式归拢在这了:最后两掌合于腹前,呼吸均匀,周身放松。
【做功重点】
脚跟起落,练人体平衡,起的时候要如平地拔起,脚趾抓地,提肛收腹,让六腑气机处于紧张状态。下落的时候就像山河地震,震动脊柱和督脉。
“背后七颠”是八段锦的收功,相当于引气归元,做完整套功法之后,重新梳理身体气机,不致于出现散乱。
温馨提示:练习八段锦需要注意些什么呢?1、不要马上吃饭,练习完八段锦后血液多集中在肌肉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减少,这时吃饭不容易消化。
2、不可立即洗澡,练习完八段锦后可能会有出汗的现象,毛孔张开,这时如果洗澡,容易感冒。
3、不宜抽烟喝酒,八段锦注重呼吸,血液循环,刚刚练习完就吸烟喝酒,烟酒中的有害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4、不宜立即蹲下,练习八段锦会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使血液循环加快,这时蹲下的话,会阻碍血液向腿部流通,容易更加使人疲劳。
5、不宜饭后或饥饿的状态下练习,饥饿状态下练习容易引起低血糖、头晕等症状。饭后有些人喜欢立马练习,这样容易呕吐。
八段锦什么时间练习最好?早上阳气蒸腾,是练习八段锦的最好时间,练习一段八段锦还可以让身心放松愉悦,有利于开展一天的工作生活。
但是早上大部人的时间都比较紧张,也可以选择晚上练习,也是不错的,可以舒展身体,缓解一天久坐下的腰酸腿痛,还可以帮助人们进入睡眠状态,但是注意练习八段锦最好在饭前或者饭后的一小时。
周周老师讲八字绕翻存在的问题#健康运动
八字绕翻存在的问题。
周周老师讲八字。
先说一下大家对称性的问题,以身体为中轴,两边的动作要一样大。八字绕翻大家打的时候就没有八字绕环那么好的对称性了,因为又要加了,中间有一个衔接的变拍形,又加上了翻拍。这个对称性又找不到了,还是一样的还是一样的在身体前方找到一个目标点。
大家可以在身体前画一条线,画一条线,在离身体也就有一拳距离的距离,这个距离的前方就是交叉点,交叉点与胸高也可以,上下尽量打的一样大。如果整个重心下沉的比较多,那重心中心交叉点肯定是往下走的,肯定是交叉点相对比较下,更靠下一点都没有问题。
但是两边绕的动作要一样大,绕的动作要一样大,重心的高低都没有关系,整个做的动作上下左右都让它对称就好了。固定好交叉点尽量往远去延伸,体前的这条线再加上手指,手的第三只手,想象一下自己体前有一个第三只手,每次绕环的时候要往远去延伸,延伸到的第三只手开始拽腰,过画左边又要经过体前交叉点,尽量往前走,不要就是在体前,这样如果在左右两边画交叉点离身体太近了,很容易偏左或者偏右,尽量往前走,交叉点让它往前延伸,然后转腰,再往前延伸,再转腰,这样就很容易去找到交叉点,往前身体体前的这条线,往远去延伸,每次到达交叉点的时候往远延伸,再往远延伸,转体,这个交叉点离自己稍微远一点,放一只球拍在体前。
这样大家能看到现在就是体前的交叉点,体前的交叉点。打开以后整个的动作是这么大,每次走之前的高度跟整个重心的高度、交叉点的高度与重心调整的不是太大,向下沉的重心,不是太大的话,重心基本上中心交叉点基本上就是在胸前的地方,胸前的地方经过交叉点到胸前的地方,如果重心移动的多肯定就是重心就往下走了,是不是往下走,起,往下走,中心交叉点就低。
没走,交过交叉点的时候是立拍,然后转,立拍变化完成以后开始变化拍行,这边又是一样的力,拍变化拍行,这样能不能看明白。找好交叉点以后让两边的动作,让两边的动作延、伸到最大,左边转腰九十度,右边回原位,回到原位。达到最大基本上就是对称的。
打好八字绕环,八字绕翻这个动作最主要的就是找好中心交叉点,让两边的动作一样大。这个是第一步,目标。第二点就是中心变化的位置,中心变化的那个位置,这个八字绕宽这个地方。
八字绕翻这个动作在中心交叉点的时候有一个拍行转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好多同学做的不明显,直接上去就翻,平拖着拍行就开始翻拍了。不是那样的,看一下。
从右侧位开始向右画圆以后,现在经过中心交叉点的时候一定是力拍的一个状态,也就是侧边框先行了,一定是侧边框引领到达中心交叉点的时候是力拍的状态,后后经过调整拍行是边走,经过中心交叉点力拍的状态以后,边上边翻一百八十度,然后拧转腰身做碾翻。这是左边,做完碾翻以后继续往中心交叉点走,划到每次划到中心交叉点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力拍的状态,侧边框已经立起来了。然后调整拍行一百八十度,是边往上走边翻一百八十度,顺势往下画,右侧的顺时针的绕翻,所以中心的变换的地方不能平拖着拍子,如果是平拖着拍子是不是到最上面才能完成撵翻。
一定是一个立拍的状态,去调整变化一百八十度的拍行,从右侧起始往中心交叉点走,是不是先立拍然后慢慢的边上边翻一百八十度,往左延伸边走边翻,再经过右侧交叉点再经过中心交叉点的时候又是一个力拍的状态,变化成变化,一百八十度边走边翻,完成。右侧顺时针的绕翻来,这边背面看一下,背面看一下。
从右侧起始先向下画圆,经过中心交叉点的时候是侧立拍,边走边往上走,边变化拍行变一百八十度,往左看边走边撵翻,边走边撵翻,又经过右侧的中心又经过中心交叉点又是一个力拍的状态,边往上走,边翻一百八十度,完成。右侧的顺时针的绕翻,中间一定是要有一个变化,中间调整拍行的时候不能是端拍翻。
很多同学是不是这样做的?端拍翻,这就是托拍,托拍是侧边框引领到交叉点,侧立拍变化拍行,绕翻,变化拍行,再做左侧的绕翻,明白了吧?中心转转化的时候不能在那停着,不能在那拖拖是一个流畅的转化。拍行,不翻球拍就掉了,这个一定要用上前腿的力量用上腰腿的力量带上腰腿的力量然后去翻。每次都要加上腰腿的力量,让它有一个向外的张力,向外的用力才能去完成。如果一直在这平拖着拍子,那是因为现在拍子下垂度比较多,平拖着都不容易掉。
如果是以前的平拍不包裹着球,球很容易就出去了,只要一加力球就出去了。接下来变化完以后就开始边绕边翻,要完成左侧逆时针方向和右侧顺时针方向的绕翻,所以完成绕翻的时候顺时针的绕翻和逆时针的绕翻,要领是一模一样的,前程发力,左右对称,体前平面边碾边翻。
基本上大家都说出来了,要把它控制到一个平面上对不对?现在让你再做一个体侧的绕翻的时候,这个平面是不是也在左侧平面上,先找好的平面,然后也是要对称,也要饱满圆润,整个拍子的大方向是朝一个方向走的,所以在做这个,这个变化完经过中心交叉点以后,让大家做一个在左侧左前四十五度和右后四十五度做一个又大又圆的绕翻。
所以现在的整个平面经过叉点以后转腰了以后,整个大的平面就是在侧面了,找好平面以后大圆是不是就是以现在侧面的肘为对称肘,要让它做大、做饱满,还要腰腿的发力,要配合上,腰腿的发力要配合上。在翻的时候到这个地方,拍口就张开了,拍头就往后了,是不是没有对向整个平面的向心,所以大家是不是跟我们虽然方向线没有在正的体前,但是整个的所有要领都跟我们正的体前的要领是一模一样的。
经过中心交叉点了以后,腿仍然是有一个乘一转乘一蹬转,然后从上往下边走边翻,整个拍子要能包裹住你的球,能包裹住我这个圆心。好多同学在一坐绕翻的时候这个地方就袋口了,都是这样的拍头往后了,整个圆,你看起始的时候是在体侧,起始的时候是在体侧,等到你坐起来的时候圆就跑到体后去了,那是不是就不在平面上了?整个拍子大方向都是在我的左前大方向,左前没有把拍口张开,到体后去,后侧也是一样,在做顺时针的绕翻的时候也不是把拍头就张开张到后面那个圆上去了,整个要包裹在我的体侧,体侧的圆心找到,然后包裹在我左侧的圆里。
这个就是绕翻,大家要注意的不能把手腕松的太开,直接一弄到后面去直接一弄,整个拍子都朝后去跑到另外一个圆上去了。找好左侧的圆,交叉点以后肯定是体转,左侧转,左侧转,经过交叉点,右侧移重心完成右侧的圆。这个是绕翻,大家要注意的,好多同学左侧不够饱满的容易缺圆,大家在做的时候到这个地方就完了,走了是不是就缺圆了?从下方开始,然后结束肯定是要从下方把它带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圆。尽量给大家说了让大家打的又大又饱满又圆,润尽量往外去延伸,就把你整个的发力,腰部的发力全部用起来,让我的绕做的又大又圆,来练习控球以及腰腿发力的配合。
刚开始就这样练,慢慢的再收,慢慢的再收,收的收小一点,收到体前,收到体前。这个就是绕翻,刚刚还有好多同学说到这个地方我就腰腿的力量不敢发了,确实是很多同学在做的时候就不敢发力了,都是感觉一点都不敢发力,就怕球掉了,其实发力越大,向外的离心力越大越不容易掉,所以还是成一蹬转的腰腿的力要用上。
发力,看一下发力的配合,发力的配合分为两部分,分为两部分,先是右到左的一个重心转移,起始位,往下沉,下沉,经过中心交叉点,然后站起,起的时候往上起的时候刚好翻拍一百八十度,顺势重心往左移,重心往左移,现在整个重心就移到了左腿,然后再下沉,下沉,又经过中心交来点,翻拍一百八十度起的过程中把拍子带起来,拍子带起来,是不是刚好中心交,腰腿的发力配合了两次,对不对?先从右至左,再从左至右,刚好跟八字绕环的腰腿的发力是一样的,发力是一样的,一定要配合上发力。刚刚有同学说很容易掉球,一个是大家拍行,没有掌握好。
再一个就是,腰腿的发力没有配合好,中间容易停动,向中间拍行变化的时候,这样一调整,你看,是不是一停不敢发力,到这个地方一停球是不是就掉了?前程给的力,前程给的力,要把它加进去,前程多发力,发完力以后就是去控制好我的拍型,完成动作就好了。如果前程一直不敢发力,一直是在拖着托着拍子,到中间的时候变化拍行的时候就很容易掉球,很容易掉球。
还有一还有些同学,大家在翻的时候翻的位置不对,翻的位置不对,翻的时候一定是经过中心交叉点翻完以后,从经过中心交叉点翻这一百八十度和整个左侧的翻都是在做绕翻动作,不要等到抛到最上面,拍子画到最上面的时候再瞬间翻拍。
这个是绕翻,是边走边翻的,经过中心交叉点以后开始变化拍行,从变化拍行的时候到左侧绕翻结束,这一路都是边绕边翻,都是在完成左侧逆时针的翻拍和右侧顺时针的翻拍。
大家要搞清楚从哪个地方开始翻经过交叉点变化拍行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翻拍了。这个基本上就是八字绕翻大家存在的问题。
神秘的八字就是古人试图通过人出生时的时空揭示人一生的运动规律
八字中的“气”不是空气的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必须与“气”打交道:我们时刻都要呼吸“空气”,还时常免不了为一些小事“生气”,甚至是“气急败坏”。为了保持我们的健康,还得吃点人参来补点“气”,还得锻炼“丹田之气”。如果工作太劳累,往往会导至“肝气不舒”,吃不下饭,这就需要练“气功”……
如此看来,“气”这个术语实在是太平常了,似乎没有必要在这里单独讨论。
其实不然。“气”的含义有多种,除了通常的“空气”意义,在中国传统的神秘文化里,它往往是指一种尚未被现代科学所认识的、无形的“精微物质”,这种“精微物质”也是八字学说的客观基础,它是我们解开神秘的八字之谜的关键。
我们身边时刻存在着万事万物,它们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状,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动物也有植物;有空中飞的鸟儿,也有水中游的鱼儿;有脚踏的地球,也有闪闪发亮的星星。面对这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不禁要问:它们是生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它们又是从怎样的物质演化而来的呢?这也就是哲学上所关心的“物质世界的本源问题”。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包括我们居住的地球、头顶的太阳,都是由宇宙慢慢演化而来的:在宇宙初创的阶段,只是一遍混池状态,没有恒星,也没有太阳,只有原始的星云物质存在。这些星云物质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中心凝聚,从而引起中心的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原始星云物质的核反应就爆发了,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大爆炸,在大爆炸产生的热量作用下,最基本的物质粒子开始合成各种原子及其他分子物质。随着核反应的不断加剧,巨大的热量和能量被释放出来,它们将凝聚的星云团炸得四分五裂,并将这些星云物质抛到遥远的太空之中。被抛出去的星云物质,有的继续进行核反应,这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星星”和“太阳”;有的停止了核反应,逐渐冷却和凝固而形成我们今天称之为“行星”的球体,如地球和月亮就是这样诞生的。
地球形成以后,到处是一片荒凉,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没有任何生命存在。后来由于大气层中闪电的作用,由碳、氢等原子合成了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有些落入大海之中,在海洋中培育成长,逐渐形成了原始的有机生命。这些原始的生命体,又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爬上了陆地,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演化成了植物、动物等等。人类也不例外,也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和过程,从猿进化而来。
这就是现代科学为我们所描绘的宇宙演化过程!从这一宇宙创生史,我们看到:现在一切可观察到的物质都来源于原始的“星云”,那么这原始的星云又是怎样的物质呢?也就是“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呢”?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原子”。
德莫克里特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的父亲是古希腊阿布德拉城的一个富商,据说他为了追求知识到处游历,曾到过埃及、巴比伦等地,接受了古代东方文化的先进成果,也可能到过雅典,最后耗尽了全部家产,回到家乡。阿布德拉城有一条法律规定:将祖上财产耗尽而不事生产的人,应被驱逐出境死后也不得葬在国内。但是当德读克里特向阿布德拉人宣读了他的著作以后,公众不但没有把他赶走,反而给了他一笔钱,并为他立了一尊雕像,死后还隆重地安葬了他。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认为:
“原子”是一种不可再分割的、最基本的物质微粒。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原子”和“虚空”组成,“虚空”是什么也没有的空间,也就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具有各种形状的、大小不等的无限数量的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四面八方上下左右急剧地运动着(如日光中的尘埃那样),互相碰撞,形成一些旋涡,在涡旋运动中不同形状(有凸有凹,有沟有槽)的原子结合起来,由于原子的排列次序或位置不同,就形成各种各样的混合物。因此,宇宙万物的千差万别是由它们本身的构造,即原子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次序、位置的不同所造成的。事物的性质如冷、热、色、声、味等的差别,都归因于原子的不同。
德模克里特的原子思想导致了牛顿力学的诞生,进而导致了近代科学的诞生,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十分有趣的是,近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却又开始走向对原子论的否定:自从X射线被发现以后,关于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神话就被打破了,科学家认识到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它并不是构成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微粒;同时科学家又用实验证明,在广阔的虚空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理场,绝对空无一物的“虚空”是不存在的,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德模克里特的原子学说。相反,场论及量子力学等现代科学成果表明,中国传统的“气生万物”学说更接近现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
“气生万物”学说认为:在宇宙创生之初,没有地球,没有月亮,也没有太阳,一切都处于混沽之中,这混炖不是别的,它是一种精微的、连续的、无形的,无处不在的特殊物质,古人称之为“气”。它不是我们今人所说的“空气”,也不是其他任何一种化学气体,它就是构成宇宙本源的“气”,为同人们通常所说的气相区别,我们以悉表示构成万事万物的“气”。这原始的悉在自身矛盾运动的作用下,逐渐凝聚和分化,其中浊悉慢慢聚集成地球,而清悉则慢慢凝聚变成了天空、星星、太阳和月亮,天上之然和地上之怎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人、动物、植物及地球上其他万事万物。而人及其他事物,如果处于发散状态时,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又可以复归为悉,就好像水蒸气经过凝聚可以变成水,而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又可以重新变成水蒸气。然和有形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也正是这样。气生万物学说认为,在宇宙之中到处都有怎的存在,绝对的虚空是不存在的,虚空不虚,它之中充满了怎。如果我们将怎理解为某种物理场,那么它和现代科学关于实物创生于场的认识就十分一致了。
因此,“生万物”学说在沉寂多年以后,又重新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如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丹麦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玻尔,诺贝尔奖得主、比利时的普利高津等人,都曾对这一学说作过深入研究,并从中获取开创新学科的灵感。
也许读者会问:“丢生万物”思想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这作为世界万物本源的“杰”真的存在吗?我们的回答:是的!近几年的气功实验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大量的仪器测试表明在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怎”,它能产生多种物理及化学反应,以及生理和病理反应。而气功及特异功能的体悟与观察不仅证明了人体有“杰”,而且发现这种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有“开天目”本领的特异功能者,还能看到“怎”有多种不同的颜色,如黄色、红色、灰色、白色、黑色、青色等等,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功能态,
在人体内,在自然界的平衡中起着相互制约的作用。这种“悉”主宰着人体的健康和成长,主宰着万物的成败兴亡。一旦我们认识了天的运动规律,我们就可以揭示与此怎有关的有形物的运动规律。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大智慧家创立了以“怎”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体系,从“气”的角度揭示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神秘的“八字”方法就是古人试图通过人出生时的自然杰场,揭示出人一生的运动规律,它表明了我们中华祖先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努力认识自身,进而趋吉避凶、改造自身的信心和决心。不管“八字”的方法是否完全正确,它所开创的研究思路,都会给现代科学带来有益的启发,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取有益的营养。
归纳起来,我们得到:
1.作为世界本源的“气”,并不是空气的气,也不是其他的化学气体,而是一种无形、连续的精微物质。
2.“八字”所依赖的气,是“盂”,而不是一般的气体。
3.“八字”是古人试图从“怎”的角度来揭示人的一生发展规律的尝试,无论其是否百分之百地正确,它的思路及方法都会给现代科学带来启迪,我们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研究,去伪存真,恢复它作为自然科学的本来面目。
八字中的“阴阳”是事物矛盾的两方面“阴阳”概念的产生,本与“八字”算命术无关,它来源于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人们将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称之为“阳”,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称之为“阴”。因此,“阴阳”的最初含义是表示与阳光有关的两种自然现象。后来人们将“阴阳”的概念引申出去,用“阴阳”表示一对既相互依靠、又相互对立的事物。用哲学术语来说,就是用“阴”和“阳”表示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以“阳”表示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阴”表示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比如:在“男人和女人”这一对事物中,就可以“阳”代表“男人”,以“阴”代表“女人”;
在“太阳和月亮”这一对事物中,就可以“阳”代表“太阳”,以“阴”代表“月亮”;
在“国王和人民”这一对事物中,就可以“阳”代表“国王”,以“阴”代表“人民”;
在“白天和黑夜”这一对事物中,就可以“阳”代表“白天”,以“阴”代表“黑夜”;
在“教师和学生”这一对事物中,就可以“阳”代表“教师”,以“阴”代表“学生”。
除此之外,还可以“阴阳”表示不同的属性:以“阳”表示:热、刚、健、伸、富、贵、君子;以“阴”表示:冷、柔、病、屈、穷、卑、小人。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借助“阴阳”概念的延伸,用“阴阳”来描述不同状态下的“气”:
“阳气”:处于主动状态下,对事物发展起着支配作用的气场;“阴气”:处于被动状态下,对事物发展起着次要作用的气场。
于是乎,我们就可以用“阴气”和“阳气”的矛盾运动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就是中国传统科学,如中医学、气功学、天文学、地理学、术数学等所走过的道路,它同时也是“八字”方法的基础。
公元前780年,也就是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发生了大地震,当时的太史伯阳父用阴阳二气的矛盾运动解释了地震发生的原因: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国语·周语上》)这里的“阳”是“阳气”,“阴”是“阴气”,这两种不同功能态的气物质相互对立的矛盾就造成了地震。
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典《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同气密不可分:“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在《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气”,绝大部分的含义都不是指空气,而是指作为万物本源的“杰”,在上面引文中出现的“气”,就应该是“怎”。下面引文中出现的“气”也是指“怎”,不再重复。
《黄帝内经》认为“阴气”和“阳气”是维持人体平衡的两大要素,一旦一方过多或者过少,人体就会表现出病症,同时人体必须顺从气的运动规律来安排生活,否则就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臂犹渴而穿井,斗击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这里的“阴”是指“阴气”,“阳”是指“阳气”。“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就是阴阳二气失去平衡以后的临床表现。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关注、转发、点赞,大家一起弘扬周易研究预测。大家如果有八字命理知识的疑惑、姻缘合婚,起名改名,婚姻情感不顺,事业财运阻塞,健康状态等诸多问题,欢迎留言、转发、关注。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白师周易研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留言区评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