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劝架(梦见劝架成功是什么意思)

幼儿园里最容易撞的名字,一半孩子都在用

最近,关于“2018新生儿名字”的话题上了热搜榜。

据说2018年,最受青睐(重复率最高)的三个字是“沐、兮、梓”。紧接着则是“紫、芷、子、曦、熙、俊......”

来来来举个手,有多少爹妈膝盖中箭了?

还没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还根据这些名字编起这么一个故事:《幼儿园风云》。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剧情——

梓轩和子轩打架,撞伤了梓萱和子萱……可馨、可欣、可鑫跑过来劝架,撞倒若曦、若溪和若熙……子睿和梓睿跑去告诉班干部浩然、吴然、皓宇和雨豪。大家一起拉开了梓轩和子轩,扶起了梓萱和子萱…...语彤、雨萱、羽琪、宇涵拿来药品帮大家处理伤口。

最后,梓轩、子轩、梓萱、子萱在大家的帮助和劝导下握手言和。

这可真是扎心了!

想当初,我们这些新当爹妈的人,谁不是熬着夜、翻着字典、用尽毕生的文学素养在给娃起名字啊?怎么到头来却撞款撞成这样?

今天,就让我们带大家一起来解读《名字背后的故事》。

1

取个名,最初只是想寓意美好

——结果谁曾想到?

其实,现在的年轻父母想法都非常简单。健康+有钱+漂亮,是最基本的要义。

于是,这些寓意美好的祝福,也非常坦荡的用在了孩子的姓名上。

有个同学叫王思迁,英语老师不解,问他:“你为什么叫思迁?是见异思迁的意思吗?”

思迁:“不,我爸爸做梦都希望家里能早点拆迁。”

谐音的词,又有美好的寓意,取起名来就更轻松了。

姓黄,女孩儿就叫了黄金。

姓巨,男孩就叫了巨星。

很多时候,加上一点似有似无的幽默感,就产生了更加奇妙的化学反应。

希望吾儿除了一生平安,更能一生容易。

有这样想法的,可不仅仅是容易的爸爸妈妈,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身体棒棒、性格棒棒、一生棒棒。

没错,能有多棒就有多棒的那种棒。

于是,就有了——

“我皇甫家,就指望棒棒了!”

“健壮+仁义,陈建仁,是我的娃没错了。”

“姓夏,为了让娃以后学业压力轻一点,吾儿就叫夏克吧。”

从此上课时,老师再也不敢点名。

这么666的操作,不敢不服。

2

娃的名字,是当代父母的一部圆梦图鉴

——圆的是电视剧、小说梦

网红剧、古装剧,还有各种言情小说,洗涤了不少85后90后爸妈的心灵。

给孩子起一个文艺的名字,也成了我们这一代家长的追求。

当然了,有些孩子因为拥有一些先天优势——姓,所以在起名的时候,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姓“龚”,娃叫龚梓,姓“贝”,给娃起名叫贝勒。

还有姓郑的。取成这样名就是宝宝你的爸妈故意吓唬我们了。

当然也有出错的。比如“王”姓也算赢在了起跑线,但“王好土”的亲爹妈,却硬生生地把姓的优势,摁了回去。

以上这些,我觉得多半有爸爸们的武侠、帝王、英雄梦情节在里面。下面这些,则和妈妈在生产前阅览过多少言情小说、偶像剧有关了——

看霸道总裁文的,儿子叫沫辰,高富帅即视感。

看日系漫画的,闺女叫罗莉,软萌既视感。

看韩剧的,名字里有泫、雅、妍、熙、俊,听上去就很韩系。

特别有文化的,临时抱佛脚看看《诗经》,孩子就叫“子衿”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听着都有文化。

但到了南方尤其包邮区一带的幼儿园里,每天却变成了“纸巾、纸巾”。失算啊有没有!

3

一听就野心勃勃

——这些名字,娃敢应,幼儿园老师敢叫吗?

除了文艺路线,国际范儿和复古风的名字也是不可少的。

妈妈姓潘,爸爸姓何,闺女就叫潘朵拉何。

有的妈妈喜欢天使,Angel多萌多可爱啊。于是姓“安”的孩子,名字就变成了“安琪、安琪拉”。

有的妈妈喜欢小仙女,闺女就叫花仙子。

有的妈妈喜欢蕾丝,多白多纯洁,于是孩子的名字就变成了......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当然了,除了洋气、国际范的名字,很多家长爱上了怀旧、复古风的。

“怎么,我皇甫铁牛不配上热搜?”

“我司马翠花不配有爱情?”

“不给我慕容建国面子?”

哎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些爹妈起名的黑历史,突然觉得,几十年前咱爸妈那一辈的“建军、建国、解放、玉莲、秀英、贵凤......”这些名字,居然读起来有点唇齿留香。

你想想看,五十年后,子轩、子涵大爷在菜市场讨价还价。

晨曦、紫琳的大妈在广场上跳舞。

那么“刘凤霞、张桂芬、王桂香.....”一听就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最起码他们霸气啊有没有!还价、吵架,搭配上这些名字才是正解啊!

你给你家娃取名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趣事儿?

今天就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呗。

她干了近40年媒婆,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方不要彩礼了

很多新鲜事儿孙荣华过去做梦都想不到。村里一个大姑娘,上学读书遇到了个小伙子,在公交车上给她让座,俩人聊得投机,互换了联系方式,“一来二去就好上了”,现在孩子都生了两个。

全文4317字,阅读约需8分钟

▲孙荣华是个人物。新京报记者王婧祎 摄

新京报记者 王婧祎 编辑 胡杰 校对 王心

早几年,在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孙荣华称得上是号人物。她具备一般农妇罕有的影响力——每逢镇上赶集,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跟她打招呼,套套近乎,拉拉家常,三五篇闲话之后,往往是四下环顾无人,把她拽到一边,暗绰绰地求她办点事儿。

“还能为啥,就为给儿子讨媳妇呗!”孙荣华之所以有这地位,并非她家中有如花似玉的待嫁闺女,而是她“金牌媒婆”的称号早已声名远播。

做媒,河北乡村俗称“保媒”。从20多岁给人保了第一桩婚事算起,65岁的孙荣华已经当了近40年的媒婆,保下了几十桩婚事,她心下记着数儿,“现在已经生了孩子的,就有三十多对儿。”

可近几年,孙荣华明显感觉自己的地位下降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读书或打工,自由恋爱者众,“人家都自己找对象,用不着媒人撮合了。”

孙荣华感受到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过去当媒人,要费大力气在两家之间谈彩礼,“压压女方的价码,抬抬男方的价码”,“每一分钱都得摆在台面上”。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方不提彩礼的事儿了。

现在孙荣华更多做的是“主事”的角色。农村结婚的礼节比较繁琐,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现在找孙荣华的,大多是看重她多年操办婚嫁攒下的经验,让她在双方之间沟通不同的礼节、规矩。

这位曾经的金牌媒婆发现,很多她曾奉为圭臬的“老话儿”、“老规矩”都行不通了,不管愿不愿意,自己的头脑都到了转型的时候了。

━━━━━

今天相,今天就得拍板中不中

孙荣华个头不高,短发,说话爽利,她酒量不小,好抽几口烟,嗓音略带沙哑。得知要接受采访,特意穿上了仅有的一件貂儿。

孙荣华还记得40年前第一次给人说媒的情形。当时她20多岁,已经生了三个孩子。同村一个男青年因为做过单侧肾摘除手术,一直找不到媳妇,孙荣华想到自己娘家村里有个大姑娘,因为有哮喘病,也一直嫁不出去,她心一热,两下一牵线,劝双方“互相包容点”,双方一见面,居然“一见钟情,妥了”。

她笑言自己到女方家提这事儿时,“可不好意思了”,自己还是个年轻媳妇儿,“肾的事儿也不好意思说太细”,只能说男方下地干活儿没毛病。

这事儿渐渐传开,就又有乡亲找上门来,后来她又说成几对,一传十十传百,媒婆的名声就叫开了。最辉煌的时候,“谁看见我都找我,有人头一天拜托我给她儿子找对象,第二天就打电话过来问找到合适的没?我说我家又不是产媳妇儿的,哪有那么多?”

孙荣华说,过去给人做媒,男方大多是没有目标的,需要媒人帮助物色。媒人掂量着“门当户对”,找到了般配的对象,便登门牵线,把双方条件一说,如果没有异议,双方就可以见面“相人”。

“相人”一般是到媒人家里,男方先到场,女方后到场,每家来三五个人,互相打量,寒暄, “做什么工作的?”“一个月挣多少钱呀?”通过寥寥数语,观察对方言谈举止有没有啥大问题。

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媒人就要把双方喊出去,询问意见。如果相人成功,接下来就要谈彩礼钱,订婚,结婚了。

这么短的时间显然无法让双方深入了解,更何谈产生感情。孙荣华坦言,在过去的农村,“就是俩人一相,媒人一捏,没有恋爱这一部分,就是今天相,今天就得拍板中不中。”“只能事后慢慢培养感情。”

因此,“相人”背后的所谓“门当户对”才是双方更关注的焦点。双方家庭条件相匹配,“一般女的都要找比自己条件好点的”,“男的家里经济条件好,有房子,彩礼钱出的高的”就更受欢迎。

除了牵线搭桥,谈妥彩礼,媒人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孙荣华说,从订婚到结婚,怎么支付彩礼钱,怎么接亲,怎么办酒席,结婚当天女方家来多少个大人,多少个孩子,准备多少喜钱,多少辆婚车,一切大事小情,都需要媒人沟通协调。

如孙荣华这般尽职的媒人,还要时刻关注着两边的风吹草动,假如姑娘家里有人生病了,她就得赶紧催着小伙子上门探望,出钱出力,“你没一点行动就沟通不来感情。”

几十年下来,孙荣华成了农村嫁娶礼节的活百科全书,“我们那儿娶媳妇,十里八村都找我。”“做被子,娶媳妇,喇叭没响,我头一天就到了。”

━━━━━

越来越多的女方家庭不提彩礼的事儿了

在北方农村有段顺口溜,“农村到处是穷汉,讨个媳妇真困难,如今彩礼十几万,其他花费还不算,倾家荡产全抖完,拉下饥荒谁来还?父母围着农田转,提起儿媳心发颤,辛苦一年不上万,只够人家金耳环。”

多年以来,彩礼是压在男方头上的一座大山。孙荣华以前保媒最重要的任务,一是帮男方物色合适的对象,二就是帮双方谈妥彩礼价码。

孙荣华说,过去每一分钱都要摆在台面上谈,嫁女儿就和卖女儿似的,开出彩礼价码,而男方如果掏不出那么多钱,就得靠她从中斡旋,“一头压压女方的价格,一头抬抬男方的价格”。

每次替男方去谈彩礼,她都得拿出“大数据”给女方家“讲行情”,黄花大闺女多少钱,二婚的多少钱,二婚带孩子的多少钱,以防止女方漫天要价。

因为彩礼价码谈不成,婚事崩了的比比皆是。还有好不容易谈定,结婚前又临时改变主意、增加价码的。

十四年前,孙荣华说成了一对儿,敲定男方家出彩礼3万块钱。眼看第二天要去县城领结婚证、拍婚纱照了,头一天晚上姑娘家突然反悔了,提出让男方买电视和洗衣机。

孙荣华闻讯赶过去,姑娘正哭天抹泪,“谁家没电视啊?没电视我看啥啊?多寒碜呐!”孙荣华好说歹说,承诺让小伙子家赊账买电视,这婚才算结成了。

40多年来,孙荣华见证了娶媳妇成本的水涨船高。从100尺布票的彩礼,到“县城一套房,彩礼10万起”,她还记得自己结婚时的彩礼最初谈定80块钱,100尺布票,“后来涨到100块,也给了。又要了20斤棉花,没想到也给了。”

当初媒人到孙荣华家说媒时,把男方家的条件夸得天花乱坠,“白薯干堆到房顶,一大缸陈谷子”。那时孙荣华家里困难,“就等着彩礼钱买米下锅呢”。

可嫁过去以后,她没见到堆到房顶的白薯干,一问婆家,说“都吃了”,没见着一大缸陈谷子,说是“以前有”。孙荣华这才知道上了媒人的当,可生米煮成熟饭,后悔也来不及了。

“归根到底还是过去太穷了”,这位资深媒婆总结。

最近五六年,孙荣华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方家庭不提彩礼的事儿了。去年10月,孙荣华的侄辈结婚,她去做媒人,“女方家什么都没提”。她试探着问对方要多少彩礼,没想到女孩儿的母亲说,“要啥呀,就一个孩子,要多少都是给他们的,不要了!”这让习惯了讨价还价的孙荣华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找孙荣华保媒的年轻人填写的表格。新京报记者王婧祎 摄

她想不通的还不仅于此。北方农村婚娶历来讲究大操大办,十几桌起步,赶上亲戚多的大户人家,在村里摆出几十桌的流水席也是常有的事儿,后来经济条件好了,酒席也水涨船高,从村里挪到县城的饭店,一场酒摆下来就得花费数万元。

孙荣华过去帮忙张罗这些酒席就忙得“脚打后脑勺”,但她认同这些操办,在她那一辈人心目中,似乎嫁女儿越铺张越有面子。可近五六年,政府提倡移风易俗,结婚的双方也越来越认可婚事简办,就拿去年孙荣华侄辈的婚礼来说,婚宴就摆了五六桌,女方家长说,“简简单单的也挺好,尽量不让大伙儿瞎花钱。”

━━━━━

“爱上他了,我就要跟他去”

做了近40年媒婆,保了几十桩婚姻,孙荣华坦言,早十几年,她保的还都是包办婚姻,而她就是这么过来的。

1974年春天,22岁的孙荣华出嫁了。一个远房亲戚保媒,孙荣华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拍板做主,基本没有征求她的意见。

孙荣华笑言,其实相人时并没看上现在的老伴,她嫌对方长得磕碜,说话木讷,但母亲乐意,她便没有发表异议的权利。

孙荣华和村里的姐妹凑在一起,偷偷聊天抹眼泪,但那时村里基本都是包办婚姻,很少有姑娘敢和父母抗争。

由于不到法定婚龄,订婚后第三年孙荣华才结婚,这两年间,她只和未婚夫见过两面,就是过年的时候对方喊她去家里吃顿饭,没说过几句话。

她自觉还算幸运,结婚后丈夫一直对她很好,“走到哪儿都让媳妇儿走前头,走到哪儿都夸媳妇儿好。”

但同村的一个姐妹就没这么幸运了。她被包办嫁给的丈夫 “在外头油光顺溜的”,可在家的时候经常打老婆,孙荣华见过那男人打完老婆,还丝毫不顾及脸面,把她在村里拖了一路。

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出去读书和打工,自由恋爱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小伙子的父母找到孙荣华,都是已经有了准儿媳,找她无非就是“循个老礼儿”,请她帮忙沟通打听对方家庭的规矩、礼节,操持婚事前后一众琐事。

除了自由恋爱,村里倒也还有按照老规矩,经由媒人说亲、相人认识的青年男女,但现在通讯发达,年轻人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相人之后互换联系方式,两人可以手机上聊天,增进了解,外加交通也比过去便利的多,二人在正式订婚之前有更多的机会相处,就让婚姻比以往多了感情基础。

孙荣华明显感到,这些自由恋爱的婚姻和她那时候的包办婚姻不同。作为媒人,她常给自己以前保媒的夫妻劝架调和,由于婚前缺少互相了解,“成天互相嫌弃”。

可她看到这些自由恋爱的年轻人,“有上大学的,从大一开始谈恋爱,谈到大四毕业,都知根知底了。”相比包办婚姻,“俩孩子有共同语言”。

很多新鲜事儿孙荣华过去做梦都想不到。村里一个大姑娘,上学读书遇到了个小伙子,在公交车上给她让座,俩人聊得投机,互换了联系方式,“一来二去就好上了”,现在孩子都生了两个。

还有个姑娘,几年前就已经订了婚,但她对未婚夫不满意,坚持要退婚。家里父母不同意,嫌丢人现眼,这姑娘就自己拖着订婚时收下的彩礼,一件一件地运回了男方家。

孙荣华说,这种事在过去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也许是当了多年媒婆,长期帮人谈彩礼价码的缘故,孙荣华承认自己是个现实的人,家族中的孩子们出去读书,她都会抓着孩子絮叨,上大学谈恋爱可以,对对方必须知根知底,“要是男孩子追你,你得问他,你家有房子没?能就业不?要是啥也不是,绝对不能答应。”

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买她的账,有人故意拿话怼她,“我要是爱上他了,我不管他穷富,我就要跟他去!”

虽然乡村婚恋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孙荣华说,自己干的这摊活儿还是有市场的。比如说现在每个村里都有至少三五十号光棍汉,二十八九岁在农村已经算大龄,更有些拖到五六十岁还一直打光棍。“人也不是歪瓜裂枣,可家里没钱,自己又不会处对象,又没有人给说媒,怎么找媳妇?”

值班编辑:张一对儿 一鸣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她干了近40年媒婆,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方不要彩礼了

很多新鲜事儿孙荣华过去做梦都想不到。村里一个大姑娘,上学读书遇到了个小伙子,在公交车上给她让座,俩人聊得投机,互换了联系方式,“一来二去就好上了”,现在孩子都生了两个。

全文4317字,阅读约需8分钟

▲孙荣华是个人物。新京报记者王婧祎 摄

新京报记者 王婧祎 编辑 胡杰 校对 王心

早几年,在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孙荣华称得上是号人物。她具备一般农妇罕有的影响力——每逢镇上赶集,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跟她打招呼,套套近乎,拉拉家常,三五篇闲话之后,往往是四下环顾无人,把她拽到一边,暗绰绰地求她办点事儿。

“还能为啥,就为给儿子讨媳妇呗!”孙荣华之所以有这地位,并非她家中有如花似玉的待嫁闺女,而是她“金牌媒婆”的称号早已声名远播。

做媒,河北乡村俗称“保媒”。从20多岁给人保了第一桩婚事算起,65岁的孙荣华已经当了近40年的媒婆,保下了几十桩婚事,她心下记着数儿,“现在已经生了孩子的,就有三十多对儿。”

可近几年,孙荣华明显感觉自己的地位下降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读书或打工,自由恋爱者众,“人家都自己找对象,用不着媒人撮合了。”

孙荣华感受到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过去当媒人,要费大力气在两家之间谈彩礼,“压压女方的价码,抬抬男方的价码”,“每一分钱都得摆在台面上”。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方不提彩礼的事儿了。

现在孙荣华更多做的是“主事”的角色。农村结婚的礼节比较繁琐,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现在找孙荣华的,大多是看重她多年操办婚嫁攒下的经验,让她在双方之间沟通不同的礼节、规矩。

这位曾经的金牌媒婆发现,很多她曾奉为圭臬的“老话儿”、“老规矩”都行不通了,不管愿不愿意,自己的头脑都到了转型的时候了。

━━━━━

今天相,今天就得拍板中不中

孙荣华个头不高,短发,说话爽利,她酒量不小,好抽几口烟,嗓音略带沙哑。得知要接受采访,特意穿上了仅有的一件貂儿。

孙荣华还记得40年前第一次给人说媒的情形。当时她20多岁,已经生了三个孩子。同村一个男青年因为做过单侧肾摘除手术,一直找不到媳妇,孙荣华想到自己娘家村里有个大姑娘,因为有哮喘病,也一直嫁不出去,她心一热,两下一牵线,劝双方“互相包容点”,双方一见面,居然“一见钟情,妥了”。

她笑言自己到女方家提这事儿时,“可不好意思了”,自己还是个年轻媳妇儿,“肾的事儿也不好意思说太细”,只能说男方下地干活儿没毛病。

这事儿渐渐传开,就又有乡亲找上门来,后来她又说成几对,一传十十传百,媒婆的名声就叫开了。最辉煌的时候,“谁看见我都找我,有人头一天拜托我给她儿子找对象,第二天就打电话过来问找到合适的没?我说我家又不是产媳妇儿的,哪有那么多?”

孙荣华说,过去给人做媒,男方大多是没有目标的,需要媒人帮助物色。媒人掂量着“门当户对”,找到了般配的对象,便登门牵线,把双方条件一说,如果没有异议,双方就可以见面“相人”。

“相人”一般是到媒人家里,男方先到场,女方后到场,每家来三五个人,互相打量,寒暄, “做什么工作的?”“一个月挣多少钱呀?”通过寥寥数语,观察对方言谈举止有没有啥大问题。

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媒人就要把双方喊出去,询问意见。如果相人成功,接下来就要谈彩礼钱,订婚,结婚了。

这么短的时间显然无法让双方深入了解,更何谈产生感情。孙荣华坦言,在过去的农村,“就是俩人一相,媒人一捏,没有恋爱这一部分,就是今天相,今天就得拍板中不中。”“只能事后慢慢培养感情。”

因此,“相人”背后的所谓“门当户对”才是双方更关注的焦点。双方家庭条件相匹配,“一般女的都要找比自己条件好点的”,“男的家里经济条件好,有房子,彩礼钱出的高的”就更受欢迎。

除了牵线搭桥,谈妥彩礼,媒人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孙荣华说,从订婚到结婚,怎么支付彩礼钱,怎么接亲,怎么办酒席,结婚当天女方家来多少个大人,多少个孩子,准备多少喜钱,多少辆婚车,一切大事小情,都需要媒人沟通协调。

如孙荣华这般尽职的媒人,还要时刻关注着两边的风吹草动,假如姑娘家里有人生病了,她就得赶紧催着小伙子上门探望,出钱出力,“你没一点行动就沟通不来感情。”

几十年下来,孙荣华成了农村嫁娶礼节的活百科全书,“我们那儿娶媳妇,十里八村都找我。”“做被子,娶媳妇,喇叭没响,我头一天就到了。”

━━━━━

越来越多的女方家庭不提彩礼的事儿了

在北方农村有段顺口溜,“农村到处是穷汉,讨个媳妇真困难,如今彩礼十几万,其他花费还不算,倾家荡产全抖完,拉下饥荒谁来还?父母围着农田转,提起儿媳心发颤,辛苦一年不上万,只够人家金耳环。”

多年以来,彩礼是压在男方头上的一座大山。孙荣华以前保媒最重要的任务,一是帮男方物色合适的对象,二就是帮双方谈妥彩礼价码。

孙荣华说,过去每一分钱都要摆在台面上谈,嫁女儿就和卖女儿似的,开出彩礼价码,而男方如果掏不出那么多钱,就得靠她从中斡旋,“一头压压女方的价格,一头抬抬男方的价格”。

每次替男方去谈彩礼,她都得拿出“大数据”给女方家“讲行情”,黄花大闺女多少钱,二婚的多少钱,二婚带孩子的多少钱,以防止女方漫天要价。

因为彩礼价码谈不成,婚事崩了的比比皆是。还有好不容易谈定,结婚前又临时改变主意、增加价码的。

十四年前,孙荣华说成了一对儿,敲定男方家出彩礼3万块钱。眼看第二天要去县城领结婚证、拍婚纱照了,头一天晚上姑娘家突然反悔了,提出让男方买电视和洗衣机。

孙荣华闻讯赶过去,姑娘正哭天抹泪,“谁家没电视啊?没电视我看啥啊?多寒碜呐!”孙荣华好说歹说,承诺让小伙子家赊账买电视,这婚才算结成了。

40多年来,孙荣华见证了娶媳妇成本的水涨船高。从100尺布票的彩礼,到“县城一套房,彩礼10万起”,她还记得自己结婚时的彩礼最初谈定80块钱,100尺布票,“后来涨到100块,也给了。又要了20斤棉花,没想到也给了。”

当初媒人到孙荣华家说媒时,把男方家的条件夸得天花乱坠,“白薯干堆到房顶,一大缸陈谷子”。那时孙荣华家里困难,“就等着彩礼钱买米下锅呢”。

可嫁过去以后,她没见到堆到房顶的白薯干,一问婆家,说“都吃了”,没见着一大缸陈谷子,说是“以前有”。孙荣华这才知道上了媒人的当,可生米煮成熟饭,后悔也来不及了。

“归根到底还是过去太穷了”,这位资深媒婆总结。

最近五六年,孙荣华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方家庭不提彩礼的事儿了。去年10月,孙荣华的侄辈结婚,她去做媒人,“女方家什么都没提”。她试探着问对方要多少彩礼,没想到女孩儿的母亲说,“要啥呀,就一个孩子,要多少都是给他们的,不要了!”这让习惯了讨价还价的孙荣华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找孙荣华保媒的年轻人填写的表格。新京报记者王婧祎 摄

她想不通的还不仅于此。北方农村婚娶历来讲究大操大办,十几桌起步,赶上亲戚多的大户人家,在村里摆出几十桌的流水席也是常有的事儿,后来经济条件好了,酒席也水涨船高,从村里挪到县城的饭店,一场酒摆下来就得花费数万元。

孙荣华过去帮忙张罗这些酒席就忙得“脚打后脑勺”,但她认同这些操办,在她那一辈人心目中,似乎嫁女儿越铺张越有面子。可近五六年,政府提倡移风易俗,结婚的双方也越来越认可婚事简办,就拿去年孙荣华侄辈的婚礼来说,婚宴就摆了五六桌,女方家长说,“简简单单的也挺好,尽量不让大伙儿瞎花钱。”

━━━━━

“爱上他了,我就要跟他去”

做了近40年媒婆,保了几十桩婚姻,孙荣华坦言,早十几年,她保的还都是包办婚姻,而她就是这么过来的。

1974年春天,22岁的孙荣华出嫁了。一个远房亲戚保媒,孙荣华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拍板做主,基本没有征求她的意见。

孙荣华笑言,其实相人时并没看上现在的老伴,她嫌对方长得磕碜,说话木讷,但母亲乐意,她便没有发表异议的权利。

孙荣华和村里的姐妹凑在一起,偷偷聊天抹眼泪,但那时村里基本都是包办婚姻,很少有姑娘敢和父母抗争。

由于不到法定婚龄,订婚后第三年孙荣华才结婚,这两年间,她只和未婚夫见过两面,就是过年的时候对方喊她去家里吃顿饭,没说过几句话。

她自觉还算幸运,结婚后丈夫一直对她很好,“走到哪儿都让媳妇儿走前头,走到哪儿都夸媳妇儿好。”

但同村的一个姐妹就没这么幸运了。她被包办嫁给的丈夫 “在外头油光顺溜的”,可在家的时候经常打老婆,孙荣华见过那男人打完老婆,还丝毫不顾及脸面,把她在村里拖了一路。

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出去读书和打工,自由恋爱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小伙子的父母找到孙荣华,都是已经有了准儿媳,找她无非就是“循个老礼儿”,请她帮忙沟通打听对方家庭的规矩、礼节,操持婚事前后一众琐事。

除了自由恋爱,村里倒也还有按照老规矩,经由媒人说亲、相人认识的青年男女,但现在通讯发达,年轻人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相人之后互换联系方式,两人可以手机上聊天,增进了解,外加交通也比过去便利的多,二人在正式订婚之前有更多的机会相处,就让婚姻比以往多了感情基础。

孙荣华明显感到,这些自由恋爱的婚姻和她那时候的包办婚姻不同。作为媒人,她常给自己以前保媒的夫妻劝架调和,由于婚前缺少互相了解,“成天互相嫌弃”。

可她看到这些自由恋爱的年轻人,“有上大学的,从大一开始谈恋爱,谈到大四毕业,都知根知底了。”相比包办婚姻,“俩孩子有共同语言”。

很多新鲜事儿孙荣华过去做梦都想不到。村里一个大姑娘,上学读书遇到了个小伙子,在公交车上给她让座,俩人聊得投机,互换了联系方式,“一来二去就好上了”,现在孩子都生了两个。

还有个姑娘,几年前就已经订了婚,但她对未婚夫不满意,坚持要退婚。家里父母不同意,嫌丢人现眼,这姑娘就自己拖着订婚时收下的彩礼,一件一件地运回了男方家。

孙荣华说,这种事在过去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也许是当了多年媒婆,长期帮人谈彩礼价码的缘故,孙荣华承认自己是个现实的人,家族中的孩子们出去读书,她都会抓着孩子絮叨,上大学谈恋爱可以,对对方必须知根知底,“要是男孩子追你,你得问他,你家有房子没?能就业不?要是啥也不是,绝对不能答应。”

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买她的账,有人故意拿话怼她,“我要是爱上他了,我不管他穷富,我就要跟他去!”

虽然乡村婚恋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孙荣华说,自己干的这摊活儿还是有市场的。比如说现在每个村里都有至少三五十号光棍汉,二十八九岁在农村已经算大龄,更有些拖到五六十岁还一直打光棍。“人也不是歪瓜裂枣,可家里没钱,自己又不会处对象,又没有人给说媒,怎么找媳妇?”

值班编辑:张一对儿 一鸣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有时候做梦都在劝架”——记莱州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金东

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6日讯(YMG全媒体·大小新闻记者)“今天上午,我刚刚调解了一个案件,共给予患者医疗、伙食、营养等一次性经济补偿款。”27日下午,我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金东在办公室打开卷宗,讲述他经办的诉前调解案例。

而这只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个普通案例。熟悉王金东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大忙人",整天奔波忙碌在矛盾纠纷调解一线,没有片刻得闲。8年来,他先后调解处理医疗纠纷及其他民事纠纷案件约600余起,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的创新理念,高度的责任意识,自觉地担当精神,坚持依法依德、公开公正、平等自愿、尊重诉权的原则,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维护医患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取得医患双方对医调委的信任,为医患纠纷调解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建立“缓冲地带”,通过说服规劝疏导情绪,科学归责消除误解,运用法律终止纷争,公平合理化解矛盾,取得显著成效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爱岗敬业获得好口碑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疗纠纷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这就要求调解员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调解技巧,将法律素养贯穿到调解。对于王金东来说,善于学习,熟练运用医学和法律知识化解纠纷,为患者解惑释疑,调解过程法情理交融是他一贯的工作习惯。

“有时候做梦都在劝架。”谈起调解工作,王金东认为,医患纠纷的根源不是医生和患者的矛盾,而是处理医患机制的问题引发的医患纠纷。像我国每年有上万人次车祸,死亡人员数千人,但并未引发社会矛盾的激化,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车祸有一套合理、完善的处理机制。而大力健全和发展相对独立的医患调解机构尤为重要和迫切。

为此,他创建了院内调解、人民调解相结合的调解体系,完善医疗纠纷多元化解制度,创新医疗责任定性定责机制,实现医疗纠纷、医患冲突处置工作由院内转向院外,保障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环境。多年来,我市未发生在医疗机构拉横幅、陈尸、烧香烧纸、冲击医务人员等医闹行为。由医调委受理首访新发生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和家属零上访,伤医事件零发生,有效处置和化解了多起重大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多起因财产继承或其他因素而发生的民事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对保障社会稳定及社会关系的维护和及时修复,矛盾纠纷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修补医患关系是他最想做的事

“医疗纠纷往往是因医患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调解员应该在两者间搭一座桥,一方面为患者解惑,让大家理解医生的工作;另一方面把患者的想法反馈给医疗机构,让医疗机构更好地服务患者。”王金东说,修补医患关系,让医患关系越来越和谐是他最想做的事,他将继续搭好这座沟通桥梁。

面对形形的病患家属,王金东总是以心换心,赢得对方的信任。“呼天抢地的,王主任总会耐着性子,不断地安慰他们;也有悲痛起来要打人或者自残的,王主任总是及时劝阻,为此没少挨拳头。跟着他,真能学到不少东西呢。”一位医生这样说起王金东的工作。

的确,在医疗纠纷调解方面尽管王金东已经做出口碑,但这份工作不仅得罪人,还经常听人谩骂,甚至遭人围攻,对于这些他却平坦接受,他常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本身就是值得的。调解就像是马拉松,如果因为我的调解,让医患双方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王金东表示。

辛勤付出换来的是骄人业绩。多年来,我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群众满意、社会认可,被评为烟台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山东省及上级有关部门对其工作多次给予表扬和肯定。

劝架一句话,损失一只眼

“朋友,就欠你2000块钱,至于把人打成这样吗?!”

如果你知道这句劝架的话一说出去,就会损失一只眼睛,你还会上前吗?

前不久,王甲与朋友在KTV聚会,酒酣高歌之际,门口忽然进来一人,揪住一位朋友(张乙)就争吵起来,还没说几句话,只见这人(李丙)抄起桌上一个啤酒瓶就砸在张乙头上,顿时血流如注。朋友们都惊呆了。

从他们争执的只字片言当中,大家隐约明白是张乙欠了李丙2000块钱,李丙这是来要债的。至于为什么态度这么火爆,就不得而知了。

这时,离得比较近的王甲看不过眼,上前说了开头那句话,想劝劝李丙好说好商量。

没想到打红了眼的李丙顺势一酒瓶就向王甲砸了过来,一下子砸在他左眼眶上,酒瓶子都砸碎了。

此后,朋友们纷纷上前劝阻,这才把李丙拦了下来。

走出KTV,王甲这才感觉眼睛不对劲,叫朋友帮他看看,这一看,大家吓了一跳:一个玻璃碎片明晃晃的扎在他的左眼球上。

此后,王甲在多家医院眼科急诊救治,左眼球穿通伤得以缝合,但无奈眼外伤损伤较重,眼球内玻璃体溢出,眼内出血,医生诊断视力恢复无望,并且存在眼球萎缩的风险,后期可能需要摘除眼球,植入义眼。甚至可能累及右眼。

眼球不保,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做梦一样,王甲不禁悲从中来……

劝架一句话,损失一只眼

“朋友,就欠你2000块钱,至于把人打成这样吗?!”

如果你知道这句劝架的话一说出去,就会损失一只眼睛,你还会上前吗?

前不久,王甲与朋友在KTV聚会,酒酣高歌之际,门口忽然进来一人,揪住一位朋友(张乙)就争吵起来,还没说几句话,只见这人(李丙)抄起桌上一个啤酒瓶就砸在张乙头上,顿时血流如注。朋友们都惊呆了。

从他们争执的只字片言当中,大家隐约明白是张乙欠了李丙2000块钱,李丙这是来要债的。至于为什么态度这么火爆,就不得而知了。

这时,离得比较近的王甲看不过眼,上前说了开头那句话,想劝劝李丙好说好商量。

没想到打红了眼的李丙顺势一酒瓶就向王甲砸了过来,一下子砸在他左眼眶上,酒瓶子都砸碎了。

此后,朋友们纷纷上前劝阻,这才把李丙拦了下来。

走出KTV,王甲这才感觉眼睛不对劲,叫朋友帮他看看,这一看,大家吓了一跳:一个玻璃碎片明晃晃的扎在他的左眼球上。

此后,王甲在多家医院眼科急诊救治,左眼球穿通伤得以缝合,但无奈眼外伤损伤较重,眼球内玻璃体溢出,眼内出血,医生诊断视力恢复无望,并且存在眼球萎缩的风险,后期可能需要摘除眼球,植入义眼。甚至可能累及右眼。

眼球不保,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做梦一样,王甲不禁悲从中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7/1697189928336807.html
上一篇:梦到拉屎是什么征兆(梦到拉屎是什么征兆 男性)
下一篇:梦见地震(梦见地震房子倒塌但是安全躲开)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