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八字(陈寅恪八字研究(三奇,伤官配印)杨易德全集官网)

晴雯错了,错就错在她不知道自己是奴才,而不是人

奴才和平民的区别是,平民可以选择,而奴才是不自由的

小时候看《红楼梦》,最打动我的就是晴雯。晴雯的命运,曾让我嚎啕大哭,甚至可能造成了童年心灵的巨大创伤。

晴雯的悲剧在于,她误以为自己是个人。

晴雯是贾宝玉屋里的丫环。说来可怜,十岁就被卖到贾家为奴。

奴才和平民的区别是,平民打一份工,可以随时不做了,可以选择回家,可以嫁人。

而奴才是没有人身自由的,是一种商品。主子买了她,就是商品的拥有者,想把她卖给谁就卖给谁,想把她许配给谁就许配给谁。自己和父母都不能有意见。

况且,晴雯根本没见过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谁。

她从小就被卖了,外面只有一个所谓的姑舅哥哥,其实就是个人贩子,只是叫着亲戚而已。

幸运的是,晴雯遇到的主人都不错。她先是伺候贾母,后来又侍奉宝玉。贾母和宝玉都是有慈悲心的人,对待下人都非常好,从来不打不骂。

特别是宝玉,他总以一颗平等之心、谦卑之心对待周围的侍女们,甚至常说自己比不上这些女孩子,心不如她们纯净美好。

比如晴雯撕扇子,起因是晴雯和贾宝玉因为袭人的事吵嘴。最后竟然是贾宝玉来给晴雯赔不是,讨好晴雯,哄她开心。

贾宝玉以外,贾府的其他主子们都不会如此。试想贾赦、王熙凤、贾珍这些人,天天颐指气使,动不动就作践下人,拿足了主子威风。平等?自由?尊重?没听说过。

怪不得有的奴才都笑话宝玉,说他太不把自己当主子了。

不过,晴雯也懂得感恩。有一次她发着高烧,但听说宝玉第二天必须需要穿一件雀金裘,别人又不会补,她就带病连夜赶活,虽然“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但她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着”,直干到“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还是坚持把活计做完。

宝玉从此更加善待晴雯,有什么好东西,总不会忘了她。两人就像好朋友一样相处。

晴雯渐渐习惯被尊重,误以为自己也是个人

晴雯和宝玉生活了若干年,就这样被宠坏了,她渐渐习惯被尊重,误以为自己也是个人。

可惜,好景不长,晴雯被王夫人接管了。

晴雯说是为宝玉服务,但实际上宝玉根本没有人事权,宝玉这边的人事任免全由王夫人管。

王夫人只一句话,就把晴雯撵出了荣国府。

(顺便提一句,之前有个所谓《吴氏石头记》,自称是《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真本。但随便读几段,就发现硬伤太多,明显是假的。比如其中一个情节是,贾宝玉自作主张,把袭人许配给了蒋玉菡。这对于有点红楼常识的人,简直是个笑话。)

王夫人之所以赶走晴雯,无非是听信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的谗言,说晴雯太张狂。

晴雯性格确实有点直,有时会骂小丫环,但总是出于讲原则,出于维护宝玉。比如宝玉屋里的坠儿偷东西,大家得知后就晴雯反应最大,对小偷严惩不怠。但正因为她事事如此,得罪了不少人。

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进谗言后,更有人落井下石(估计包括袭人),“趁便下了些话”,说晴雯勾引宝玉,把已懂“人事“的宝玉带坏了。

这就更冤枉了。晴雯和宝玉之间根本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和宝玉早有一腿的其实是袭人自己。

袭人是个制造假新闻的高手,她和宝玉做了越矩之事,竟然还跑到王夫人那边打黛玉、晴雯、芳官、四儿的小报告,说她们勾引宝玉(袭人告黛玉是实锤,告晴雯、芳官、四儿是宝玉的推测)。

一切打着维护荣国府社会秩序、道德底线的幌子。

结果,糊涂的王夫人对这些假新闻信以为真,大发雷霆,把晴雯撵出了家门。

要知道在当时,被撵出家门是非常大的羞辱。下人如果被贾府遣散,一般还能得些安家费,还能找另一家工作。

可是,被贾家撵出去,就意味着你道德品质不好,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而且在当时,女人把名节看得很重,尤三姐就是因为名节受损而自杀的。

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的娘

晴雯被撵出去的时候,还生着重病,“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

而且还是净身出户。“王夫人吩咐,只许把她贴身衣服撂出去,馀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更糟糕的是,领她出去的所谓姑舅哥哥根本不管她。

这个人贩子姑舅哥哥当年把晴雯卖给贾府,赚取了银两,后来还靠着晴雯得过不少好处,娶了媳妇。但如今看到晴雯被撵出来了,没有利用价值了,他竟见死不救,既不给看病也不照顾,还说了不少“歹话“,把晴雯撂在破席子上等死。

人情竟如此冷漠!

我们通过宝玉偷偷探访晴雯的视角,可以看到晴雯临死前的悲惨景象。

只剩下晴雯一人,在外间房内爬着。宝玉命那婆子在院门瞭哨,他独自掀起草帘。进来,一眼就看见晴雯睡在芦席土炕上,幸而衾褥还是旧日铺的。心内不知自己怎么才好,因上来含泪伸手轻轻拉他,悄唤两声。当下晴雯又因着了风,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话,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胧睡了。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住。宝玉也只有哽咽之分。

晴雯渴了半日没人管,就让宝玉倒点茶。宝玉嫌那水太肮脏,晴雯却如饮甘露:

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像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又用水汕过,方提起沙壶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

晴雯对自己受到的冤屈,也是忿忿不平,但又无能为力.晴雯呜咽道:

“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说毕又哭。

第二天,晴雯就死了。

宝玉向小丫环询问晴雯的情况。小丫环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只有倒气的分儿了。“

直着脖子叫了一夜。

在我读过的所有文学作品中,最震撼我的,就是这八个字。

《红楼梦》为一个丫环立了一部正传。

纵观其他的古典文学作品,讲君臣将相的作品太多、太光辉,讲才子佳人的作品太多、太优美,但有多少是关心社会底层的呢?

宝玉问小丫环,晴雯叫了一夜,叫的是谁?

小丫环说:“一夜叫的是娘。“

贾宝玉听了还很疑惑,奇怪晴雯叫的为什么不是自己。

对,宝玉你没听错,晴雯临死前叫的是娘,那个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娘!

在死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来救她。这时她应该会明白,自己根本不是个人,她就是个奴才,一个被人遗弃被人唾弃的奴才,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下等人,一个被冤枉了但无处伸冤的底层人,一个受了虐待还丢了名声的弱女子......

娘,你为什么你不管我?你为什么把我抛弃?你为什么让我从小给人家做奴隶?你为什么......

还是你也早就悲惨地死去?你是不是和我的命运一样?你是不是也是个奴隶?......

娘,我不想死......我想活......我想活得像个人......

晴雯有骨气,有作为一个人的美

为了纪念死去的晴雯,宝玉写了一篇1600多字的悼词——《芙蓉女儿诔》。

为一个丫环写这么长的悼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在这篇措辞华丽的文章里,宝玉倾情歌颂了晴雯,赞美了她美丽的容貌、高尚的品格、纯净的心灵。

还有,她作为一个人的美。

多年后,当我琢磨自己当年为何迷恋晴雯,才渐渐明白,因为我钦佩她,她不甘心做奴隶,她渴望平等和自由,她渴望做一个人。

晴雯和宝玉平等对话,直呼其名,因为她希望被尊重;她等着宝玉来哄她,因为她不想对主子低头;甚至在王夫人面前她也不卑不亢。

她有骨气。

反观王善保家的和袭人这种人,她们知道自己是奴才,而且甘愿做奴才,还生怕自己做不成奴才。

甚至是,自己做了奴才,还不让别人做人!

掩盖真相,捏造事实,把自己的丑事安在别人头上......

欺上瞒下,借刀杀人,挑拨领导下狠手,挑动群众斗群众......

为了自己那点利益,冷漠无情,心黑手辣,置他人死活于不顾......

毫无人性,令人作呕。

贾宝玉也最恨这种人,在《芙蓉女儿诔》中进行了猛烈的鞭挞:

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看见没有?贾宝玉同学说,要把这些恶人的心挖出来,都不解气!

这么一个文质彬彬的儒弱书生,也要拿起武器跟他们干,可见真是被逼急了。

可怜的晴雯,成了谣言的牺牲品

但话说回来,王善保家的和袭人,为什么会诬陷晴雯呢?

无非有两个原因。

第一,打击异己,赢得主子信任,谋求上位。

第二,灭口。

第一点比较好理解。第二点主要是因为晴雯爱讲话,曾经在屋里说出袭人和宝玉之间的隐情。袭人对此非常忌惮,估计怕以后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就炮制谣言,先下手为强。

可怜的晴雯,成了谣言的牺牲品,成了千夫所指。

严复先生曾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陈寅恪先生曾说:”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

所以说,当看到有人被抵毁时候,千万别盲目相信他的罪状。

这个事我亲眼看到了吗?我看到的是全面的事实吗?

我所看到的东西,是不是有人故意让我看到的?

我没有看到的东西,是不是有人把它藏起来了?

多想一想,才不会上当受骗,被人当枪使......

可惜,悲剧不断在上演,我们就这样在谎言的驱使下,继续互相攻击…… (文 /王一)

陈寅恪亲属三代人皆读“恪”为què | 记忆

陈宝箴领诸孙与曾孙合影于江西南昌,1899年。左起:陈方恪、陈寅恪、陈覃恪、陈保箴、陈封可(陈衡恪子)、陈衡恪、陈隆恪。(图见《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10年)

义宁陈氏书香代继,学者辈出。右铭公陈宝箴亲定承嗣取名排行,子辈含“三”,孙辈有“恪”。宝箴生二子:三立居长,三畏于次。孙男共六“恪”:衡、隆、寅、方、登为三立之子;三畏之子覃恪因父早逝,亦由伯父照顾。

陈宝箴1900年离世,长孙衡恪1876年出生,幼孙登恪1897年落地。诸孙之名,祖父即便不曾亲自呼唤,多少也有耳闻?陈三立对老父言子侄,总不至于让右铭翁误以为别家小辈?六“恪”如何说本人及兄弟之名,按理,当承自父辈与祖辈。

陈宝箴归仙将近120年,亲闻他亲口呼“恪”者亦皆升天。回溯“三代”以“恪”字辈为中代,上及寅恪之父,下至寅恪三女。散原老人病逝于1937年,逝前居北平多年。陈小彭说:“周末及寒暑假都和祖父在姚家胡同度过,他给我和流求姐赠墨宝等……美延的名字也是他起的。至1937年日本侵华,那时我已六岁。”

我问陈小彭:陈家几代尤其她祖父怎么读“恪”?小彭答言明确:她的祖父、父母、姐妹和亲戚,三代人皆读“恪”为què。我又问:陈家数度易地,父母与她们姐妹在家日常用语如何?小彭答:都用国语。

寅恪先生长女流求和美延所言皆与小彭互补互证。为助我写文,小彭和流求分别郑重其事地录音留言为据,美延也转来她答别人问的电邮。

先引陈小彭:“我是陈小彭,是陈寅què的女儿。我们小时候一直在(那个时候在)北平,和抗战期间在全国逃难的时候,从来都是听见我们的亲戚,特别是叔叔、伯伯、婶婶们,还有祖父,从来都是叫我们的父亲作‘寅què’。所以我们认为,父亲的名字就是‘寅què’,而没有听过其他的声音。”

整段话内“寅què”出现三次,每个què都加重——确切无疑。

再选摘陈美延书面答言:“‘恪’字是父亲兄弟的排行字,如陈衡恪(师曾)、陈隆恪、陈方恪、陈登恪,大家庭中皆读某què。所以我们父母及孩子小家庭里读què,不读kè。……他本人外文姓名用Tschen, Yin Koh等,但说中文时自称陈寅què。”美延补充,寅恪先生在牛津的电报地址用“Chen Yinchieh”。

切切不可忽略陈寅恪夫人唐篔,下录陈流求语音留言。

“得知你愿意和我们谈谈有关父亲名字的读音问题。我的母亲唐篔,虽然出生在广西,但是在四五岁,她就被带到天津。她在天津女师附小念书,直到师范毕业。毕业后,又在天津女师附小,教过初小的课程,就是当了小学的教师。母亲生了我以后,我也像绝大多数小孩一样,把母亲的语言,当作我第一任的语言老师。母亲把父亲的名字,总是念成‘寅——què——’。并且,母亲也教过我,对家里叔叔伯伯的名字读音。像衡què、隆què、方què等等。母亲的语音,至今我们是不会忘的。”

留言内口齿特别清楚,父亲叔伯四“恪”皆读què,还特意放慢加重‘寅què’二字。

陈流求念慈情切,令我感动,是以驱笔陈情——人名乃个人之名,每个人皆有亲有情。寅恪先生三个女儿都年过八十,流求今岁九十。她们多次言及,记事以来就知道自己父亲叫“陈寅què”,如今听到被念成“陈寅kè”,很难接受。

据陈小彭,“恪”字辈尚有五位子女在世,对“恪”字读音意见一致。义宁陈氏堂表枝茂,姻亲网织,数代承继,往来相聚,一向都语“恪”为“确”音。

陈小彭追加语音留言,不仅仅是她们一个小家庭,“还有我们的叔叔伯伯们陈衡què、陈隆què、陈方què和陈登què,都是用这样的语音来叫他们的名字。”一连串姓名内末字都是què——明白无误。

(节选自2019年5月31日《文汇报·文汇学人》之《陈寅恪自己和至亲三代怎么读“恪”》)

作者:沈亚明

编辑:任思蕴

来源:文汇报·文汇学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8/1696093792237042.html
上一篇:八字带六秀(八字带六秀的女命好吗)
下一篇:八字搞笑网名(八字搞笑网名男)

网友推荐